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05:3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及对策研究

作者:邹曙南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11期

摘 要: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仍将长期存在,高职毕业生实习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实习中面临的部分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高职实习生实习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 毕业生 实习状况 对策

课 题:本文系2010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金融危机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HJSK2010-90。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测算,“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还是很大。一边是供大于求,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心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的高职院校任重而道远。

高职院校要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重任,就不能不关注毕业生实习这个问题。毕业实习既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检验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教学质量和校企合作质量的有效方式。梳理毕业实习过程,加强对毕业实习问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合作质量、就业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实习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原因

1.实习生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较弱

实习单位普遍反映,高职实习生眼高手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也不够,实践太少,理论和实践都不到位,理论与实践结合时用起来生疏,甚至在实践中不知道怎么应用。技术学得不过硬,动手能力不强,实验做得少且不系统,实操较弱。还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更谈不上零距离上岗就业。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层面,学校课程设置与市场结合不够密切,课程设置离实践要求比较远,新知识融入也不快,教学环节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不多,偏重理论,操作比较少,开发性项目更少。二是学生对专业没兴趣。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家长的意愿、家族势力是否便于帮助其在该领域就业、行业的收入情况以及学费的多少,而不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三是高职生在三年大学期间,只安排一次毕业实习,而且安排在大三,时间太晚,学生之前太少与企业接触,在毕业实习时发现有好些不懂的东西,想学,但已经没有足够时间了。

2.实习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行业企业对使用高职学生普遍表现出困惑和忧虑,觉得高职生有短视现象,对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太珍惜,频繁跳槽;过多关注待遇,对自己心理位势高,对企业心理位势低,缺乏吃苦精神和进取精神,对初始收入比较低的工种坚持时间比较短;情绪不稳定,易受老员工煽动,对压力的承受力较差,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待加强。责任感不够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待提高。

笔者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待遇而很少考虑过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能为企业做什么。二是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强度,强化工作待遇,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于是思想动摇,总幻想如果现在再去找会有更好的工作。三是父母教养失当,造成学生缺乏自制力,没有责任心,难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四是心理辅导缺失。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实习单位的人都很忙,也很累,很多时候顾不上管实习生,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五是实习生还没有适应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对于如何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意识不强。

3.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力度不够

实习生普遍反映,实习前的动员和布置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不可大意马虎。实习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增强责任心,作为中间桥梁要平衡好实习单位与实习生,切实维护好实习生的权益。这一点需要学校加强师资指导力量,派专业指导教师来管理实习生,指导教师最好亲自到实习单位与学生多沟通,进行现场指导,这样效果会比通过打电话、网络等方式来指导实习的效果更理想。此外,指导教师还要能按时向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沟通、交流,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实习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此外,还需要实习单位能多分配解答技术知识的指导教师,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解疑。

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力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高职院校由于人手紧张和资金不足的原因,安排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少,有的实习老师一个人要带七八十个实习生,而且还要接受校内其他的工作任务,管不过来。还有个别的实习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够强。第二,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不是专业方面的老师,无法指导专业知识。第三,实习单位没有慢慢培养实习生的耐性,实习单位指派的指导老师平时工作量也很大,顾不上管实习生。

二、对策与建议

1.深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是解决毕业实习问题的关键

从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如果只有实习时期(结果)的校企合作而没有学校学习过程中的校企合作的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是培养不出零距离校企人才的,毕业生实习效果不好就会是一

个必然的结果。因此,校企深入紧密合作是解决毕业实习问题的关键,深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需要发挥好三方(政府、高校、企业)合力的作用。

(1)政府应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政府加快立法进程,通过法案对校企合作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保障,充分为合作提供便利,保证合作的有序进行。要加大推进校企深入紧密合作的力度,尽快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要统筹协调保护好高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合作产生的纠纷,保护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应紧紧抓住企业的心,树立校企深入紧密合作、人才零距离培养理念,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对相关企业的了解。对各类企业要做统计分析,要投入经费,做到知己知彼,掌握真实可靠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与合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选定企业时,一定要落实企业的现实情况和实际力量,不能因为企业给学生太多的承诺而使学生对将来的顶岗实习想象得太完美,而导致学生实习后心理落差大,从而对行业产生负面的看法。

在专业设置方面,高职院校不能无视市场需求,盲目进行专业设置,要充分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各优势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及本院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论证指导,建立校企合作交流的直通车,通过校企联合共建专业,把专业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深深地融合起来。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校企联合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计划,可以拉近学校与生产一线的距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或集中安排2个实习时间(3年分2次),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及岗位技能锻炼,使得人才培养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实现校企人才零距离,毕业时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能够形成高校长期稳定的特色专业。

(3)通过政策法规强化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培养人才的意识和行动,要培养企业对合作的需求。帮助企业树立校企合作是为企业培养未来优秀雇员,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意识,增强把高校学生当作既是将来单位的员工,又是企业将来潜在用户来培养的理念。要让企业明白:投入的回报不仅可以得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是将用户培训工作提前到了高校。学生经过培训,掌握了该企业的推广模式,毕业后,可以在该公司工作。同时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企业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

高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技能水平不足企业可以培养,而责任感欠缺、态度不端正、吃苦精神不足则是致命的缺陷。

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学生下企业实习前要进行专门教育,最好安排一些短期培训,时间至少一周以上。除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外,要大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实习的效果。切实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实习

期间可能出现的自己认可的自我价值和单位承认的社会价值之间不匹配现象,教育他们树立“拿别人的工资,长自己的本事”的心态。

企业反映的高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稳定性差、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固然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在一定层面上,与其说是品行素养问题,不如说更多归于适应问题。如果在这一时期,学校监管到位、指导得力,随时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引导和化解,使学生依然保有归属感而非孤独无助感,那么很多问题是可以消灭于萌芽状态中的。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设立驻企业教师,联合企业共同管理学生,严格落实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把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综合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对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毕业证书。

3.加强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员工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学校教师文化也有别于企业文化。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如果教师并不真正了解企业,对企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那么很多时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就会显得空洞而苍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强化教师面向企业的能力培养,严格落实教师(不仅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要求教师必须到企业去学习、调研、见习,有能力的要顶岗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氛围,对其有深层次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技能学习的层面。只有如此,才能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素质。

第二篇:试论高职院校教职工思想状况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 要:教师职工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四大功能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应持续关注教职工思想倾向变化,密切联系实际,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早在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就指出,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关系我国教育全局的重要因素,对教职工思想状况的持续研究已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北京市高职院校部分教职工为调查对象,对教职工思想倾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高职院校教职工思想倾向的特点

1.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90%的人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能实现,其中38.3%的人认为一定能够实现。65.1%的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只有6.3%的人认为没有达到预期成效。被调查者认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领导干部腐败和公共服务不完善,65%的人对政府处理这些问题充满信心。

2.积极学习理论,关注国家教育改革。45.9%的人对十七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方针和政策有较全面的了解,另有36.1%的人了解一些具体内容,47.6%的人能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52.4%的人认为,开展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常抓不懈。分别有92%、79.7%、81%的人对我国事业单位医疗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十八大给予了较高的关注。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心理压力源多元化。80.3%的人对当前房价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只有4.7%的人认为房价和自己没有关系。57.1%的人认为工作压力是导致心理压力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在工作时间之外,86.9%的人选择看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只有不到10%的人选择与朋友聚会和参与娱乐活动。在问及选择离开高校的原因时,收入和福利待遇低列居第一位,其次是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4.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问及对高校推行绩效工资改革的看法时,41.3%的人认为实施过程的公平、客观是关键,另有30.2%的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50.1%的人认为当前党风廉政、反腐败斗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经历了加息、物价波动等系列因素后,43.5%的人对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看好,另有45.2%的人认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凸显,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谈及个人和社会关系方面,41.9%的人认为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多作贡献。

5.追求个人发展,具有较高理想追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人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其需求重点存在差异。在问及工作动力的来源时,只有7.1%的人选择单纯为了经济利益。52.4%的人认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驱动因素,41.3%的人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较大的贡献,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6.对学校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学生是学校办学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96.7%的人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比较关注,关心学生成长与心理健康。在谈及争创示范校建设时,68.9%的人认为很光荣,深感责任重大,愿意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67.2%的人认为应该给教师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7.部分教职工缺乏进取和敬业精神。在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调查发现,尽管有41.9%的人认为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多作贡献,仍有14.5%的人认为社会太复杂了,只能管好自己。在对目前职业角色的认识调查中发现,50.8%的人涉足教育行业显得比较无奈,只强调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学生,6.3%的人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而已。

二、高职院校教职工思想倾向的深层分析

1.社会环境变化影响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迅速,为民众改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体现为:一是物价总体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较2009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鲜果、鲜菜价格涨幅则分别达15.6%和18.7%,2006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达2.96%,物价较快上涨带来生活成本压力增加;二是行业收入差距较大,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收入差距达11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这一差距又扩大到15倍;三是环境的异化给民众带来心理上的震荡、困惑、迷惘和失望,主要表现在分配领域的不公、贫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这些现象无不对教职工思想倾向产生重要影响。2.职业教育长期受到社会歧视。尽管国家及职业院校都加大了舆论宣传力度,但高职生“低人一等”的思想依然存在,学生和家长认为是高职教育是高级技工或职业高中,不是传统大学教育,加之社会对学历透支式需求,使得高职院校饱受冷落之苦,填报高职志愿被录取的考生,报到率比普通高校偏低,国家示范高职、普通高职、民办高职分别有10%、15%、30%被录取的考生未报到{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称,中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

3.师德师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首先,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不到位,缺乏长效的教育机制,除了教师岗前培训之外,很少有涉及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专题,有些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其次,缺乏系统的、规范的教育机制,大部分高职院校搞师德师风建设犹如一阵风,集中举行几次学习、几次专题活动;第三,师德师风建设缺乏实效性,国家层面没有关于教师违反职业道德修养行为方面的法律法规。调查中发现,50%的人认为,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造成精力分散,无力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只顾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对学生不管不问。45%的人认为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师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1.注重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合理选择确定开展教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的时机、主题、内容、方法、范围等,一般而言,遇重大政策出台与调整、经济社会形势发生变化、学校重大改革等时期,都应及时进行相关的专题调查分析。要坚持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教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可以是座谈会形式,也可以是问卷调查形式。要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在各项考核、评比中切实落实“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决策机制和党委、行政、工会、宣传、团委齐抓分管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注重经费和时间保障,切实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2.注重分析研究,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具有针对性、全局性的专题分析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研究成果。探索建立教职工思想状况信息分级预警制度,完善应急处理方案,强化研究成果转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动应对”向“超前预测”的转变。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牵头与综合协调作用,自上而下形成信息及时收集、有效传递、迅速反馈、渠道畅通的工作体系,构建完善的教职工思想状况动态分析网络体系。

3.注重联系实际,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应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把握教职工思想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大胆探索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与学院的发展实际、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又要与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

与问题结合起来,找准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4.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师德水平。首先,以宣传、工会等部门为主体,认真宣传师德建设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规和相关文件;其次,开展献身教育、敬岗敬业、公平执教、廉洁执教、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等专题培训、讲座,开展师德征文主题季活动;第三,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在优秀教师评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考核等中的“一票否决”制。

5.重视人文关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工会为主体,定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困难教职工和重大疾病教职工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教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教职工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消除偏见引导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正确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2.张福生.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N].学习时报,2010.3.15

第三篇: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专题

学术资源

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本问卷旨在深入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善,为今后在学生培养、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参考与依据,同时利于分析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请您认真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专业:性别:

一、基本情况

1、政治面貌:

2、在校曾担任职务:

3、您来自于A 大城市B 中小城市C 农村

4、您的家庭经济状况使您在大学学习期间

A 不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或资助B 要申请经济方面的支持但没有申请

C 需要依靠助学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以完成学业

二、就业期望与求职经历

8、在求职过程中,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可选一项或两项)

A 地域B 薪酬与福利C 个人发展机会D 单位性质E 家庭期望

F 工作是否轻松G上级领导方式和才能H 工作是否稳定

I 能否发挥专业特长J 合不合自己兴趣

9、您能接受的工资起点是

A 零工资B 500-1000元 C 1000-1500元D 1500-2000元 E 2000元以上

10、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

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 合资企业D 政府机关E自主创业

11.您觉得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

A 学历B 专业C 经验D 能力E 社会关系

12、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方面(可多选)

A 专业成绩B综合能力C学校名气D学历E社会实践

F 性别G专业技能H 品德修养I其它

13、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您的问题是(可多选)

A 个人能力不足B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

C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D 缺乏工作经验E 缺乏社会关系

F 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G对企业岗位缺乏了解

H 对企业用人标准缺乏了解I没有及时的求职信息来源J其他

14、您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是

A专业能力B自我表达能力C外语、计算机能力

D人际交往能力E环境适应能力F文字表达能力

15、您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可选一项或两项)

A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B通过学校提供信息和推荐

C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D人才招聘网络E其他

16.在经历求职过程之后,您认为找工作的过程(可选一项或两项)

A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B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积极

C与社会和他人之间产生距离感和疏离感,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消极

D对个人能力产生怀疑

E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

F其他

17.您的求职现状

A已签约 B 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C 没有找到工作D 不想马上就业

(注:若选A请接着回答,否则请直接跳至24题)

18.您对目前的工作感到。

A.很满意B.较满意

C.有个工作不易,凑合着干D.不满意,还想调换

19.您现在的工作单位让您最满意的地方(可选一项或两项)。

A、单位性质和规模B、地理位置和周边经济环境

C、单位文化及激励机制D、薪酬与福利

E、培训及提职、晋级机会F、单位效益与发展潜力

G、专业对口H、领导重视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I、人际关系融洽J、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0.您目前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

A. 完全对口B.比较对口C.不太对口D.完全不对口

21.您目前的月收入总额在。

A.500—1000元B.1000—2000元C.2000—3000元

D.3000--4000元E.4000元以上

22.您参加工作以后,是否会调换工作。

A.是B.否

23.您调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为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及工作阅历B.单位管理混乱、效益差

C.原单位的人际关系太复杂D.地域环境E.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其他E

F.单位裁员或倒闭G.单位解聘H.工作太累、待遇太低

三、就业指导与咨询情况

24、谁最影响您择业?

A 父母B 恋人C同学D专业老师E班主任F自己

25.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您认为能提供最大帮助的是:

A.亲属或朋友B.就业指导中心老师

C.学院教授或辅导员D.校友

26.您觉得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会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

A.校园招聘会B.学校推荐C.家人或朋友介绍

D.社会人才中介E.网络媒体

27.您会选择的求职途径是

A、招聘会B、网络

C、参加特定企业的招聘考试D、学校推荐

28.当您就业遇到困惑时,您一般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解决

A.网上咨询B.电话咨询C.当面请教老师D.自学

29.在校期间,您主要是通过哪一途径获取有关就业知识和面试技巧

A.学校举办的讲座B.网络就业指导

C.老师、朋友、亲属介绍D.课堂E.自学

30.您认为通过学校的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得

A、很好B、较好C、不好D、很不好

31.您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重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职业生涯规划C、面试技巧

D、自主创业E、就业流程F、就业心理调适

32.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有关就业知识,考虑职业问题

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33.如果到基层工作,您所考虑或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B、待遇比较差C、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

D、对于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

四、相关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的认识与评价

34.在你看来,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对于就业的作用

A.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D.没有什么作用

35.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你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不太了解D.不了解

36.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近年一些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的计划等举措的态度是

A.赞成,也愿意去B.赞成,但不愿意去C.不赞成37.如果你不赞成或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你所考虑或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可选一项或两项)

A.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B.待遇比较差 C.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

D.对与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

E.其他

38.2006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在政策和制度上为扩大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你认为这一制度将

A.非常有效 B.比较有效C.不太有效D.没有效果

39.根据你对相关促进就业政策与措施的了解,以及你所观察到的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反应,你认为这些政策和措施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

A.非常吻合 B.比较吻合C.存在较大差距D.存在很大差距

五、你的观点和建议

40、你认为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存在怎样的差异,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41、结合你的求职经历,你认为现在用人单位需求与学校教育模式(包括专业培养如课程设置和其他能力培养)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

42、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四篇: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策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策

来源:作者:时间:2007-09-06 点击: 3601 摘要:分析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列举了影响就业的五种现象,指出毕业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及对策,民办高校应采取的几项应对措施。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社姑爷;择业观念;营销观念

自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幅度扩招。高校扩招是国家出台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它对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升学深造的渴望、缓解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乃至推动经济内需,促进社会消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剧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毕业生212万,2004年将达到252万,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必然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迅速发展,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统计,2001年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6274所,比1996年翻了一倍,在校生总数923万人,占同期全国学生总数近5%。截至目前全国民办高校1600余所,其中具备颁发国家认可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就达到160余所,每年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就达到100多万,几乎与国办普通高校各占半壁江山。一种国办与民办并存的多元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来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进程中认真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应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是当前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民办高校学生现状

1、生源结构多元化

民办高校目前的生源可分为两类三部分:一类是计划外招生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类学生;一类是国家计划内录取的统招生。从陕西民办高校生源结构来看,第一类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第二类仅占不到50%。这两类三部分学生由于其入学渠道不同其就业渠道及就业体制,就业方式也不同;这部分学生由于其入学后考试及获取毕业证的方式不同导致这些学生的就业心态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都会有所不同。

2、生源基础参差不齐

民办高校受招生录取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低于同等层次的公办普通高校,加之生源的区域性差异致使民办高校生源基础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造成民办高校生源的“先天不足“,这就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一定的困难。

3、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大部分的民办高校目前培养的主要是专科层次的学生,受各种传统教育观念及用人观念的影响专科往往不是学生的首选,专科层次的学生就业往往受到冷遇。

4.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

1)一次性就业率的高低除了自身因素之外更多取决于毕业生所在学校对就业工作的努力程度及投入力度;2)毕业生就业的层次普遍较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3)毕业生就业缺乏稳定性;4)隐性就业与显性就业的状况同时存在。5.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择业心态存在一定的问题。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用人单位之间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单位都想尽早到学校招聘一些优秀学生;另一方面单位招聘人才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各地人事部门对人才引进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致使用人单位尽早进入高校招聘毕业生;再者,普通高校也怕失去就业市场致使就业洽谈会举办时间越来越提前,在教育部开禁第一天(11月20日)就开始纷纷举办各类招聘会,以往高校招聘高峰在3、4月份,而现在逐步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末11月、12月份,针对这种情况,学制仅仅三年制的大专无意中就压缩成了二年;另外在目前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上,许多单位仍然打着“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招专科生”的旗号,许多学生压力重重,忧虑多多,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更是如此,从而在就业择业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自卑和急于求成心理。许多同学面对不可回避的职业选择,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特别是民办学校毕业生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两手空空,萎靡不振,主要表现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不敢与招聘单位代表洽谈;或是在“双向选择”中未被看中就情绪一落千丈,悲观失望;或是经受了几番择业的挫折后心灰意冷,埋怨家长没门路,埋怨所学专业不抢手,责怪没赶上好机会等等。许多同学功利思想严重,连正常的上课也无法坚持,整天穿梭于各类招聘会中,为了找工作不惜代价,制作精美的个人自荐材料,进行个人包装,各类人才市场每场必去,几个月来将大量精力用在找工作上,而且浪费了巨额的就业经费,就业成本居高不下,择业的效果却并不显著。

2)、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许多同学认为大学毕业就该找一个工作环境好、待遇高、职位高、出力少的单位。在去年对陕西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地域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5%的学生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40%的学生选择去城市,愿去基层和艰苦地区的只有5%。在校园招聘会上有许多同学面对名目繁多的就业单位情绪多变,一会儿满意,一会儿感到不理想,稍微遇到挫折就退缩回来。有的同学盲目攀比,与同班同学攀比,比同学差的单位不想去。有的同学挑三捡四,没有达到自己理想就发牢骚,情绪低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集中反映出就业的期望值偏高。

3)、择业观念陈旧。受精英教育时代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许多同学仍留恋干部身份,愿意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错误观念。有的同学留恋户口关系,愿意到大城市就业,不愿到中小城市就业等等。

4)、消极依赖心理。许多同学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才市场及用人趋势缺乏了解,自身定位模糊,不了解自己的优势、特长和能力,择业信心不足,三心二意消极等待,缺乏主动性,听天由命。有的同学在职业选择上依赖父母或亲朋好友,依赖学校,认为在双向选择的市场中要凭关系就业等,缺乏进取精神和自我推销意识。

5)、思想保守,缺乏择业技巧。有的同学“满肚子的蝴蝶飞不出来”,可谓“书呆子”,寡言少语,不善交际,与用人单位洽谈表现出语言结巴,不能应变,更不用说礼仪礼节,也许在校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双选”会上只能名落孙山。

:时间:2007-09-06 点击: 3602

以上五种不健康的就业心理及就业观念是当前许多同学难以就业的主要原因,然而作为民办高校毕业生难道真的就无路可走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有数据表明,美国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而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承办世博会等都会促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中国未来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可见,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人才资源如此紧缺的国家,怎能出现人才过剩呢?

从中国近二十多年民办教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2003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入学、就业等各方面享有与国办普通高校同等层次学生同等待遇。

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讲更有许多优势,专业设置紧跟人才市场需求,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学生就业的服务意识及热情都很高。另外,民办高校学生还有能吃苦,市场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不同于国办高校学生的优势。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民办高校还有很多优势。那么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应该凭借这些优势鼓起勇气,从自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视扩招,准确定位。

高校扩招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人类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即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上就是同样的工作岗位在高校扩招后要由更高学历、更具文化素养的人去替代,使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普及化,然而我们的毕业生仍然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就业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后就应该当白领,认为大学本科毕业就不应该干基层工作,专科生毕业不应该干过去高中生所能从事的事情。这恰恰与国家实施扩招的战略性决策背道而驰。今年上半年曾经被许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毕业的陕西籍高材生陆步轩在长安街头卖肉”一事充分说明了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职位,我们没有必要为之感到惊奇和同情,高材生卖肉总比没有文化的人更具经营和服务意识,知识总会转化为生产力的。当今大学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自己准确定位。自身定位包括按需求定位和竞争力定位。按需求定位就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趋势,随行就市,找准自己的位置,也许找准的位置在几年前属于比自己学历低的人从事的职业,然而切莫感到自卑,要相信你所创造的价值一定比你所认为比你低的人高,这就是你,这就是你的合适位置。竞争力定位,是根据与你同时寻找职业的同学的就业竞争力来为自己定位,找出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根据竞争对手的力量强弱找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干起,这就是你的位置。

2、练好内功,从容面对。

面临就业,千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就业,“强扭的瓜不甜”。在毕业之前,学习始终是要完成的首要任务,要处理好就业与教学的矛盾,只有学到真本领才是就业的根本保证。未完成学业提前就业,看起来就业率在提高,但更可怕的是违约率和失业率在急剧上升,等到意识到违约及失业的危害时为时已晚,黄金的学习时光已不在属于自己,最终必然是半途而废。面对就业,更重要的是掌握就业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就业前要做好以下准备:a、知识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毕业前夕要做的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即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能力。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要有社会知识,包括人文的、社会的知识。b、能力准备。就业既是大学学习的终点,也是走向社会的人生的起点,毕业前夕应具备就业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特别是21世纪智能型市民应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即“三会”,会“说话”、会“写字”、会“走路”,这些基本技能大学生理应具备。除此之外,毕业生应具备择业的决策能力,即对所获取的就业信息进行识别并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还有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平时的积累之外应在毕业前夕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培养,往往这些能力决定着走入社会后就业工作的质量。c、心理的准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要经历许多心理考验,择业之初的盲目自信会失去许多机会,择业过程中的自卑、缺乏勇气可能会导致失败,就业后的攀比心理,在工作上一次次的碰壁后产生的挫折感、焦虑感等都会影响就业的稳固性。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长期,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冲动,当面临压力时容易情绪波动,在毕业前夕要调整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作好自我调整。

3、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

精英教育对应的是精英化就业,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必然对应的是大众化就业。随着人才供需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在人才使用上逐渐克服了过去“人才高消费”的弊病,注意到人才的使用成本问题,即越来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及人才使用的效益来选聘人才。毕业生也要克服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让社会选择自己,让自己适应社会”,“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从基层干起,面向中小企业、中小城市、中等岗位”等新的就业观念。作为民办高校毕业生更应树立新的就业观念,打破“吃稳定饭”,“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旧观念,去除“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盲目清高思想。树立多元化多渠道就业的思想,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可采取直接就业、继续读本再就业、出国深造再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避免走一条死胡同。在就业求职的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经历、经验,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给你就业机会或给你提供发展空间的就业单位,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树立创业意识,敬业爱岗,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永远在求职的生涯中你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4、精心规划职业生涯,正确面对现实生活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进行职业规划就是要了解在不同阶段职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便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变化。大量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的职业生涯要经历五个阶段:即:①探索期(0—25岁)、②建立期(25—35岁)、③职业中期(35—50岁)、④职业后期(50—70岁)、⑤衰退期(70岁以后)。职业生涯阶段模型表明学生时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期,需要不断了解社会的生存结构,领略现实社会各种各样的职业,不断积累社会工作的经验,探索期后需要对自己从事职业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大学毕业生刚步入社会,会遇到许多与理想有差距的事情,这个阶段一定要有耐心,要能够承受委屈,对工作岗位或职业的变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吸取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生存技能,坦然面对现实生活。

面对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面对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客观情况,民办高校必须主动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实践表明,学校在就业工作上的努力程度与学生的就业状况是高度正相关的。(如下图所示)

公办大学:学校提供的平均面试数0.56 自己联系的平均面试数1.73 200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9.27% 民办公助学校:学校提供的平均面试数2.16 自己联系的平均面试数1.41 200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以上

民办学历文凭试点学校:学校提供的平均面试数0.47 自己联系的平均面试数1.79 200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3%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就业的竞争日显激烈。一向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民办教育的实践,提出以下对策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1.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民办教育发展观,确立就业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民办高校的基本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办高校目前的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学术型”人才。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的经验证明,“出口引导入口,就业指导培养”。凡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发展就快。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民办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求民办高校做好以下工作:

A、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行业及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专业设置涉及未来毕业生就业的出路,所以在进行专业设置之前必须对未来几年人才市场需求进项认真的调研,对历届毕业生及毕业生所在的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确保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及科学性。

B、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是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诚心态度、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努力学习,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要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以及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其次是要同时遵循教育规率和市场运作规率,加强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专业、校企联合开课程,真正把专业办在企业的需求点上,企业把学校作为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把企业作为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及社会服务基地;第三是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举,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在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进一步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随时调整课程设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努力为社会培养真正用得上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C.以就业为中心就是要求民办高校要把就业工作摆在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民办高校每年用于招生的费用大约是1000万元左右,生均招生成本大约为2000元。同样,就业工作也需要成本,民办高校要保证就业工作开展所需要的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经费。去年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规定普通高校必须保证就业专职辅导人员与毕业生数的比例不少于1:500,就业经费不少于毕业生学费收入的1%。民办高校要想更好地做好就业工作我认为投入的经费和人力要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有利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有利于高等教育功能目标的充分实现,于节约教育成本,降低企业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巨大的再教育成本,缩短学生的见习期;有利于推动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从而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功能,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及就业层次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就业工作好坏已成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强化就业指导功能,即加强对毕业生价值观、择业观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及就业心理的调适,本着“指导为先,服务至上”的原则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指导工作到位了,学生观念转变了,自然就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就业自然就落到实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有: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举办就业论文竞赛、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学生指导与企业指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在这一方面西安欧亚学院已积累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他们用“三率”即一次性就业推荐率、就业服务满意率、就业巩固率来考核就业辅导员,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包干辅导和推荐。

3、以营销理论为指导,广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毕业生就业推广体系。

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是一项“产品”的营销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引入市场营销观念,通过产品策略加强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价格策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渠道策略拓展毕业生推荐的各种门路,建立稳定、便捷、高效的毕业生营销网络系统,积极培育毕业生推荐的网络市场,对毕业生推荐去向按照行业需求及专业进行市场细分,按照不同区域人才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在毕业生推荐就业阶段,根据不同类别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就业能力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推荐;通过促销策略向用人单位推荐宣传毕业生的优势,提供毕业生供应信息,激发用人单位用人欲望,为毕业生走向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在运用营销理论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还要为此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建立专门的营销队伍,拨出专门资金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西安欧亚学院毕业生推广模式:

A.模式一:直接式。学校——→企业

①品牌推广→②目标定位(人才需求预测、调研;人才推广目标定位;目标市场细分)→③推广网点确定(推广人员的组织与培训)→④广告宣传及公关活动

B.模式二:间接式。学校——→人才中介公司——→企业

4、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①定期召开各种类型校园招聘洽谈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择业信息。校园招聘会是目前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组织校园招聘会,充分发挥就业辅导员在校园招聘会中的作用,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分班级的做好与相应行业、相应企业、相应岗位的有针对性地指导、推荐与服务,真正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效益。②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③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谋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人事顾问服务;④为学生多渠道、多元化主体就业提供方便。在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渠道的分流:对于有条件继读深造的同学鼓励其晋升本科提高学历或赴国外留学;对于有望通过努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培养其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准备就业;对于学习较吃力无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加强其技能的培养争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先就业然后边工作边加强继续进修,同时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⑤帮助毕业生办理人事档案代理、落户等手续;⑥做好历届毕业生重新就业的后续及跟踪服务,加强毕业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就业市场的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努力开拓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以上是我本人在工作实践中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我衷心地期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中来,共同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热切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哈佛”,中国的“斯坦福”的出现将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谢谢各位!

第五篇: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其就业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3/5,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事关政府公信力及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本人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制定对策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加以组合,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供选择的对策。

对策一: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①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学校为之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②树立理性就业观。要拥有阶段性就业的理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应是分阶段从低级向高级理想岗位迈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忍耐和积累,要在职场中获胜,必要的经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③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强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应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家本领,而这种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是否能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俄新社观察家奥莉加·索博列夫斯卡娅尖锐地提出:“如果全国紧缺高级技工,而与此同时高达60%的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就业形势的“风起云涌”,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

对策二:利用优势回避、转换、削弱甚至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发挥这种优势,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②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的不足,以能力对抗学历。“技术和技能是职校生的看家本领。”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训练,以消除在学历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③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不分学历的高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抛开文凭弱势,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的优势和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

对策三:是利用外部机会弥补、改善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基础的薄弱: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心想进大公司、大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调整就业心态,不放弃进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②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育,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弥补文化素质的不足。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技能、非学识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顺应当今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诚实的品性、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些职业技能之外的因素也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③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利用一些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职业技能这一契机,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较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竞争的筹码,也就多一线就业成功的机会。

对策四: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①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的几种因素是: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学校的知名度是隐性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②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据调查发现,与2008年相比,2009年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求职成功的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网络在求职招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上联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就业服务信息。③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人脉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以及亲戚、伴侣、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有人说,21世纪的成功哲学是:20%专业能力+40%观念想法+40%人脉=100%成功。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弥补内部劣势、减少外部威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尚不能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策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9)。

[2]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69。

[3]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6。

[4]晓方。毕业生求职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J]。成才与就业。2006。(281—282)。贴。

下载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毕业生实习状况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研究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李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而实习实训基地......

    邻水县生态状况调查以及对策研究

    邻水县生态状况调查以及对策研究摘要:分析了邻水县的生态状况,邻水属于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区,有三山夹两槽的特殊地貌,主要属于温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及丘陵生态系统,和城市......

    邵东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邵东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变革、商业竞争、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含五篇)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毛颖洁 (云南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5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其各自的......

    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思考及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思考及对策 (要为了维护国家就业计划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充分尊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愿,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身处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