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实验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了解“未知世界”的主要方法。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现在,在科学探究课中,几乎每一堂课都要求学生先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在了解和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规律来。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
但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令人担忧——困难重重,一些反常现象,不得不让人去思考。结合自己的情况归结如下:
一、硬件条件的严重滞后。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对教育投资在逐年的加大,学校的硬件条件也不断的得到改善,如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的建设已基本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但小学科学实验室还严重缺乏,许多学校不仅没有实验室,就连科学实验的存储室都没有,更谈不上各类科学实验器材的配备了。科学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让学生的分组实验改成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者由老师来讲解实验可能发生的各种实验现象了。因此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是讲演示实验,看学生实验,背实验现象和结论,做实验习题。造成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低下。
二、小学科学教师缺乏。现阶段,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严重缺乏,一般学校的科学课都采用让语、数教师兼职的办法组织教学。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员,要进行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科学老师必须要自己准备实验器材,甚至要自己去寻找实验器材。大大的增加了科学教师的工作负担。从而也间接的促使许多教师不愿承担科学课的教学。
三、科学课得不到家长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了学校的重视,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已经把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重点考察课程进行对学生和学校的考核。但还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国小学许多地方将语文和数学列为主课,其他课程为副课,自然而然,小学科学在家长的心中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在家长这种心态的趋时下,孩子的科学成绩也没有好与差的区别了
四、科学教师自身素质需要提高。小学科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校也就没有专门的专职教师。目前,学校的科学教师都是由担任以前的常识和其他学科的教师转行来得。许多科
学知识连科学教师自己也不清楚,更谈不上把科学课的“三围目标”落实到位。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紧张,不可能把所有的科学教师送到大专院校进行有效培训。所以,科学课堂,就成了科学教师“自我发挥”的阵地,课堂上的实验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开展了。
通过以上种种现象,不得不使人担忧,它的恶果,将是无法去想象的,我认为没有小学科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农村的孩子离不开小学科学,学生的科学素养急需要科学课的提高,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如何使我们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学,走出泥泞的沼泽呢?。因此,本课题组认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突出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硬件设备和实验器材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经反复论证,最后把研究的题目确定为《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研究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与方法,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就能充分挖掘实验内涵,体现实验的重大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肯定值得研究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立足之本,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国内外对化学实验研究颇多,但针对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实验的研究却鲜有反映,也尚未发现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研究实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的文章或论著,但是随着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和迫切。而该课题可弥补此空白。
三、概念的界定
“过程与方法”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的3个领域之一。“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就是研究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和方法,既包含老师如何创造实验条件的过程和方法,也包括实验过程中老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同时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对象
1、研究目的该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优化实验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校内的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迅速成长,从而普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研究目标
(1)研究小学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2)探索实验教学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研究范围、对象、方法
该课题研究范围确定为城西中心小学
对象:一是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
二是城西中心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
方法:问卷、谈话、观察、现场实验、归纳总结等。
五、研究内容及主要措施:
(一)设制问卷,调查我校实验教学现状。
a科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表
下面的测验旨在对本校各班的实验教学进行调查,对学校和学生无任何负面影响,本测试题每题中有A、B、C选项,请根据自己情况,如实选择。
1、学校有几间化学实验室?
A.5—B.3—4C.1—
22、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老师做了多少?
A.全部或大部分B.少部分C.未做过
3、每学期做了多少次分组实验?
A.2次以上B.1次C.0次
4、实验时,器材齐吗?
A.齐B.不齐
5、当你去领器材时,实验准备员在吗?
A.在B.不在6、演示实验,器材不齐全时,老师仍坚持做吗?
A.做B.不做
7、演示实验效果较差时,老师想过改进实验没有?
A.有B.没有
8、老师系统讲过或实验前提过实验的安全性及措施吗?
A.有B.没有
9、你想做实验吗?
A.想B.不想
10、做分组实验,你经常动手操作吗?
A.是B.不是
11、你操作方法正确率高吗?
A.高B.一般C.不高
12、分组实验时,成功率高吗?
A.高B.一般C.不高
13、你能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让实验效果更好吗?
A.能B.不能C.不愿
14、当按教材实验上的操作要求实验时,多次都失败时,你会怎么办?
A.怀疑自己或教材错了,长时间反复分析,重新设计实验、再实验
B.放弃
15、你愿意用实验去搞发明创造吗?
A.愿意B.不愿
16、你对化学实验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吗?请填在下面。
b问卷调查表的诊断表
一、1—4题反映学校的实验设施是否完善。为了便于统计,设置分值如下:
1—3题A—5B—3C 04—5题 A、5B、0
所选各题分值加和为:
9分以下表明学校实施配套设施较差。9—15分表明学校设施能够正常维持实验。15—25表明学校实验设施很好。
二、6—8题A、5分、B、0分是反映学校指导实验者—教师对实验的态度、职业精神怎样,三题所选分相加,0—5分,表明教师对实验态度较差,没有正确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5—
10分教师对实验态度正常,主动性不够;11—15分表明教师对实验教学有较高的积极性,以实验教学来提高同学们学化学的激情。
三、9—15题反映学生做实验的状态
共7题:A、5分11—13B、3 其它各题0分C、0分
各题所选答案分值加和为:
0—9分:表明该学生对实验积极性、主动性极差,甚至讨厌实验,怕实验。
9—24分:表明该生能正常完成学生实验,不够积极主动。
24—35分:表明该生对实验充满激情,积极想做实验,创造欲较强。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成长。
现在大部分农村学校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些教师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由于科学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与其他学科不同,他们面对科学教学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谨记“学高为师”的古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农村教师首先要学习有关科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依托网络与城里学校的一些优秀教师建立网上联系,经常进行网上研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争取成立独立的教研组,平时多开展相互听课和讨论。
(三)制定相应实验教学对策
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方法去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想得不多。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实验中器材不足,分组实验,特别是多人一组,只能有少数学生操作或一个学生只能操作一个环节,不能完成整个操作过程,甚至完全由老师演示实验或放弃不做。学生缺少自行使用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高效课堂的一个个障碍。针对此情况本课题组制订如下策略:
1、让学生有序实验
教师要很好地组织实验有序性,尽量减少纪律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
(1)制定一系列的实验规则。
(2)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或任务。
(3)建立实验课的学生评价制度。
2、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3、利用网络优势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现在所有的学校都已经联上了互联网。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植物和动物单元的教学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相关的图片,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比较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
(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四)开展实验方面兴趣组和研究性学习,自制实验器材。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两年(2009.6——2011.8),具体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09.5-2009.8)
(1)学习课程改革丛书,深刻领会现代教育理念的精神,而且要用来指导实践,达到运用自如境地。
(2)学习现行教材中实验,进行深入分析每一个实验的优缺点,思考如何巧妙创新、改进。
(3)对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状况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4)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09.9-2011.6)
(1)拟定方案及实践论证过程。此阶段为历时最长,最为重要的阶段,要安排人员负责专项工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和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2)针对农村学校器材短缺问题,搞好自制器材的制作。举行课堂展示活动,主题教研活动。
(3)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3、总结阶段(2011.6-2011.8)
(1)收集各阶段各过程中所有的图片、文献、音像资料等。
(2)对各个过程进行得与失的评判。召开现场会,推广成果、经验。
(3)撰写工作总结
(4)撰写实验报告,组织结题。
八、实验成果形式
课题结题报告或论文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朱勤峰
成员:本校全体科学老师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22
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
颍上县杨湖镇中心小学
张玉
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老师在思考如何把新课程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我们最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一、学前教育的严重缺失,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众所周知,城区的学龄儿童基本上都会在入学前接受四年正规的学前教育;(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这样使得孩子尽早的接触到集体生活,熟悉并适应集体生活。在四年的学前教育为孩子接受接受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孩子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必要的纪律意识,团体意识等等。使得孩子尽快适应学习生活。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很多孩子的学前教育是空白的。即使有,那么接受的教育是否规范,质量如何还有待考证。就目前来看,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是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使得我们的孩子在入学时缺乏必要的准备,从而影响孩子迅速融入校园生活,影响孩子的发展。
二、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教师精力疲惫。
农村教师的工作都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一般教师20节
课,多的24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里运转,改作业时间基本都在家里晚上改,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像我们学校有12个完整小学班,两个学前班学生近六百人,全校老师领导在内22人,没有后勤人员,都是老师们兼职干后勤工作,由于教师分布不平衡,很多教师心里不平衡,城里教师条件好,工作量小,还有托管待遇和家教。而农村教师条件差,生活艰苦,很多教师包班上课,天天累得筋疲力尽,学校又没有任何待遇,农村是不准收任何费用的,就只有那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又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农村出来的,家里条件都比较差,为了孩子读书在城里买了房,要还房贷,又要还首付,搞得生活更艰苦,很多老师营养给不上,部分老师未老先衰。在学校正常的工作时间内,教师们难有钻研教材与备课的时间,由于受时间、精力的限制,许多数学教师难于潜心研究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新课改提出的“学习、研究、反思”等要求落实不到位,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缓慢。这是新课程深入推进困难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1)知识底蕴不足,科研能力不强。大部分教师对教学科研望而生畏,非常茫然,由于教师短缺,很少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天天只知道埋头上课,不善于分析总结,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反思、研究,而一般的教师没有或很少接受教科研方式方法培训,很多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经验并升华,不了解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难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理不清研究的思路,教学任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
(2)对课标理解不透,对教材把握不准。农村教师培训比较粗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对课标的理解不到位或出现偏差。大部分教师没有放弃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新课程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很多教师只教例题,没有研究例题所覆盖的知识,没有灵活的教活例题,导致学生知识过死,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质量低下。
(3)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的具体落实不到位。一是课堂开放后未建立新的有效地课题教学秩序。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营造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于是,课堂上学生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自由离开座位,想动就动„„教师不敢加以制止或引导,生怕显得不民主。二是只开展数学操作活动,不理会学生是否有活动体验。只重学生动手、动口不重视学生思考,只看表演不看实际效果。三是合作学习有形无实。一方面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明,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动辄搞小组合作,其实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同桌交流,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受益不多。四是自主探究少,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静悄悄的听,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五是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教学过程松散,重难点不突出,灵活运用较少,举一反三能力较差,不能逆向运用知识,变化例题的能力较差,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六是
农村小学教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他们几乎没有多少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七是教师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教学质量低、每年绩效工资都拿三等、领导开会就挨批评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不健康,很多老师有焦虑症,根本谈不上愉快教学。
四、教学设备短缺,使用率低,制约教育的发展。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教育教学设备配置,但由于农村本身的条件限制,好多设备使用不起来,或者不能被经常使用,甚至有些教师不会用,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推进作用。像我们学校有12个完整小学班,两个学前班学生近六百人,电脑只有9台供学生用,老师只有一台,教学设备很落后,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教具,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
五、家庭教育空白,学生缺失家庭辅导,教师工作负担重。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本来不是很高,加上农村家庭教育普遍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的一点知识在家里得不到巩
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不佳。同时,农村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让留守儿童的数量日渐增加,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阻碍了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步伐。
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更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牢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现就此问题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改善教育环境。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上级财政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这样乡镇学校、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二、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教师在培训中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由教研室创建一个平台,把小学数学先进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平台上,特别是全国名教师、专家等的优质教学设计展现出来,老师们才好去学习和吸收营养,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的使用这些经验,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四是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小学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
三、加大教师考评力度,不能片面的只考察老师的教学成绩,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全面客观考评老师业绩,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努力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
四、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想办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尽可
能地把农村教师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办公室里不要再听到哀叹声,老师们个个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地进课堂讲课。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五、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主要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并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更需要全民支持。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个性化作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为学生的自主协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个性化作文。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需要”、“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需要”,就是学生把写作文当作自身一种倾吐的需要,一种表达的需要,不吐不快。“自主”就是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地写,自觉地写,内容自己取,主旨自己定,方式自己定,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套话,不说别人的话。“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观察、感受、想象、获取,学生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加强对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释放心灵。张扬学生个性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个性化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这就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人手:
1.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加强思维深刘性的训练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我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3.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思维,培养学生悟性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将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时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高尔基介绍写作经验说,他写作前,总是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再写成作品。我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多角度思维,发现不同的道理。
第四篇: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笔者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潜心读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潜心认读。这一阶段的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在借助汉语拼音的条件下,用较为缓慢的速度,辨认课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缀成词语、段落、篇章,最终能将整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读出来。2.潜心悟读。指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联系上下文对课文中关键句子,或暗含着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反复揣摩体味地读。在潜心悟读中,使学生再现课文所描述事物或情境,领悟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或情感。
3.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达到潜读成诵的地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生本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比如一位老师执教《望月》(苏教版第七册)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反复练读达到“文通字顺”。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读一读,并引导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再现画面,体会意境。如月亮的安详、跳动的光斑、两岸山林的“剪影”以及剪影周围“银色的花边”„„最后,让学生配上柔柔的乐曲,图文结合美美地赏读,在赏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形成语感;在美读中那皎洁的月光也洒向了孩子那稚嫩的心灵。
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针对当前“读”的现状,笔者再谈几点思考。
(1)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潜心读书时,要侧重于悟读。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同学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教师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像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像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3)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自始至终贯穿读,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效果很好。解题时,老师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后,老师再叫他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全文:这篇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写了哪些事,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以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去一个一个解决的„„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引读,或自读,或集体读、或分组读、或个别读、或默读、或朗读。这样两课时不到,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周总理的那种不畏劳苦和简朴的精神都有了认识,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二、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执教《西门豹》时,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时让学生思考: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支老师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一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读书,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其二激发了学生对话的欲望。他问的几个问题直接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把学习课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不再是冷峻的“读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会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
“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两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特级教师吉春亚在《詹天佑》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读书,与书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师:课文主要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杰出才能和爱国之情?(学生充分读书后回答)
生:主要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个典型事例。
师:细读“勘测线路”部分,文中哪一处你最感动,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把自己的体会用点评形式写在书上。)
(学生再次投入到课文中,读读、画画、写写,同桌还进行了交流)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书中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富的,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下面自由交流一下批注成果,好吗?
生:詹天保你是总工程师,应该只在家搞搞设计,遥控指挥就行了,为什么要亲临场地呢?真是与民同苦,率先垂范呀!
生:詹天佑你真谦虚呀!自己是个总工程师,还不忘请教当地的老百姓,而我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生,同学们的意见根本就听不进去。
师:相信你以后会很谦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詹天佑你是多么认真呀!“大概、差不多”不能说,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学习总抱有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看来,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也该一丝不苟呀!
师:你已有了这样的认识,今后你的学习做事一定也会精益求精的。老师为你高兴。在吉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和沟通。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中活力四射。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但教师一定要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能只图形式上热热闹闹,不讲实质效果。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三、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如何积极有效地建构呢?
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
要实现有效地自我建构还要强化课内外结合,拓宽语文学习和建构的渠道。面向生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把内容相关的、结构相似的、内容相同而方法相异的面状或球状的阅读资料,通过有效的组织,扩展学生阅读,拓宽建构的渠道。
练习是巩固知识、积极建构的重要途径,有效练习不是机械重复,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充满智慧的练习。练习要把握重点、难点,要带有一定的方法指导,要具有显著的语文素质培养导向,要符合学生的练习水平和练习兴趣。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建构,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词句和一定内涵的词句;分辨感情色彩,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词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各个年级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长阳县龙舟坪中学
程廷陆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在我县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县生物教师正在享受着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正快乐并痛苦着。通过一年的实施,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也正思索着如何进一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开展探究性学习这个全新的理念。生物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工场”。其实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是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导演。我们如何设计出生动活泼、富有人性课堂45分钟,这是大家都在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甚至我们可以说,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上述这个问题,把自己参考的一些资料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1.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的概述
1.1 定义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指为完成生物教学课程所规定的目标,安排、规划某一课堂的教学步骤,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的组织方式等,作出符合学生教育、心理规律的全面安排。
1.2 内容
授课时间安排、课时安排;课题名称;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学习任务分析;课时目标分析和确定;教法的选择和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确定;学生起点知识、能力、情感的确定;教学主要事件的确定和安排;作业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1.3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是指课堂教学中安排教学事件及其前后顺序。例如学生课堂看书、讨论、朗读、探究活动、提问、讲解、谈话、野外调查等。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整个教学设计的基本点,课堂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标程度,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整个课堂教学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和安排,精心设计每个细小教学活动,尽量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比较好的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教学。2.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2.1 赫尔巴特四阶段课堂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根据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简单的理解就是讲授新知识,唤起已有知识,概括总结新旧知识,应用于实际。
2.2 凯洛夫六环节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凯洛夫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理论,提出课堂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组织上课→检查复习→告诉目标→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这种模式对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影响最大,运用的也最多。
2.3 加涅八阶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据此,加涅将课堂教学过程分成八个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反馈。3.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类型 3.1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3.1.1科学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改”的核心,既是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很多老师反应新教材不好教,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材上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太多,也许是我们还没有弄清编者的意图。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应把“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作为科学课程的生命科学由于涵盖的是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而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的产物。因此生物新课程特别强调科学过程,要使科学过程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科学探究便是最好的实施策略。其实,生物科学探究实质上是教给学生处理信息时,学会使用类似生物学家进行研究时使用的技巧、方法,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它强调的是内容和过程以及科学的调查。科学探究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通过研究认为,要在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小科学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他认为,探究性学习型课堂应该包括“问题的感受、假说的形成、验证、计划的实施、从材料引出结论”五个阶段。还有些学者认为生物科学探究的体系应包括:指定调查范围、构想问题、确定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四步。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讲授探究活动时针对不同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使用表现科学技术探索性本质的表述。例如:“我们不知道„”、“关于它的证明时矛盾的„”、“我们还不能确认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使用“探究性叙述”代替“结论性表述”,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如下说法:“有9000多种鸟类”、“基因是遗传的单位”、“鱼类适宜在水中游泳的特点是„”。
精心设计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之中。
3.1.2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
科学探究学习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探究活动训练来完成的。探究训练是设计一种把科研程序压缩到一小段时间内的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我们教材一般将探究训练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阶段:面对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阶段、组织资料和形成解释、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3.1.2.1面对问题:
讲解探究步骤:在开始探究之前,教师要仔细为学生讲解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免学生盲从。
提供问题情景:问题一般是指与我们观念或现实相冲突的事件,其中认知冲突可以形成探究的课题。
创设问题情景:这是教师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所在。有以下一些具体办法共大家参考
提供数据、信息资料、对比找出矛盾,进而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教材中关于鸟的飞行原因提供的一些资料包(消化、循环、呼吸等)、也可以选取本地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叶片,让学生先观其形,制成临时装片,进行对比其结构上的差异,学生应该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的。
呈现标本、模型,指导学生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异,进而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向学生展示四种动物的心脏模型,结合相关知识,提起学生探究具有不同心脏结构的动物的兴趣,从而提出有关问题。
描述或引领学生实地考察两种或多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引起学生分析其生态因素及其适应性,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有些植物能生活在水中,而有些植物却不能?为什么放在家里的向阳植物不久就死掉了,而厚皮树却长得更加茂盛?
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学生在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中会碰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碰到教科书触及不到的问题,在这种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饲养草履虫,草履虫吃什么?草履虫生活在什么温度范围内?草履虫如何繁殖后代的?
深入校园和社区,寻找和发现绿化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从校园环境和绿化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例如,校园内有哪些绿化树种?校园中常来的有哪几种鸟?为什么一些树常青?一些树到了冬天却成了“光杆司令”?
对自身的观察和研究。因为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会发生剧烈变化,学生对自身的变化总是很感兴趣,学生在关注自己身体变化的的同时,从中问为什么,形成探究问题。例如,“遗精”、“月经”的生理现象。为何男性长胡须,男女生声音不一样?体位发生改变后,为什么头会晕?
播放动、植物录像材料,让学生在观看中引发好奇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猎豹奔跑的速度那么快?鸟儿为什么要迁徙?为什么海里的鱼不怕咸?
学生外出旅游,参观动植物园或者国家公园,布置学生仔细观察,激发情感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长颈鹿的颈项那么长?河马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
观察农村的田间劳作,也有很多问题可以值得思索,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给学生发放某些材料,让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动植物,输入相关信息,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和好奇,在这种冲突和好奇中提出问题。
总之,问题的提出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者观察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帮助或者老师强加的,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氛围。问题的价值取向、难易程度、可信度,可以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成正比上升。
3.1.2.2 确认阶段(作出假设): 是指老师指导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探究的课题并作出假设:确定课题名称:陈述、疑问式(一般疑问式和反问句式);采集相关信息和资料,指导学生筛选信息;形成课题的假设。确定探究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作出探究的安排或者规划。确定自变量、操作变量和控制变量。
3.1.2.3实验阶段:这里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探索类型:这种探究不需要某一理论或者假设来做指导,一般指改变事物的条件已观察它是否变化,但这种探索可能会为某一理论提出某些观点和意见。例如,观察鱼鳍的作用。另外一种就是直接验证,指学生检验一种理论或假设。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3.1.2.4 组织资料和形成解释:这个过程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搜集的数据或资料,并从资料中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探究,搜集和记录到数据或资料,必须经过恰当的处理,才能找出数据间或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数据间的关系,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从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通俗的讲,就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探究中作用:
全面指导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特别要引导学生观察特殊现象和偶然现象,从偶然和特殊现象中发现新问题、新规律。 指导学生恰当分配注意力,以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检查和督促学生按探究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探究任务,训练探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观。
督促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如实记录和保存数据,避免或尽量减少不真实的数据的出现。
正确处理和协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处理和应对探究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因为探究过程不只是限于教室,有时在实验室,甚至在野外,各种偶发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探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落实自主探究的观念,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决不能因为在探究中遇到某些困难而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或者由老师代替学生操作。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多鼓励,并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同甘共苦,度过难关。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产生探究的情绪体验。 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和梳理探究中所获得的信息或材料。
由于一项探究活动耗时很长,因此教师在探究设计和计划中,要充分预测各项活动、任务、困难,并作出恰当安排,以免打乱课堂秩序。
及时组织交流和成果分享。当小组长遇到困难、疑惑或取得成果、有新想法时,教师要组织小组之间或小组内的交流与分享。其目的有三:一是帮助解决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二是分享某小组的探究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促进进一步探索,三是相互借鉴探究经验,交流探究体验。3.1.2.5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交流重要意义
展示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提高生物作文和写作能力,即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获得科技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包括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结构、数据的使用、结论的引出等);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锻炼学生的胆量,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等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氛围; 促进探究经验和情感体验交流。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交流的表达方式
报告式:指导探究小组根据探究过程和结果,撰写出探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教给学生各种报告的写作方法、报告的基本结构等。 图文式:用照片和图片及其文字说明来展示探究过程和成果。
记录片式:用镜头将整个探究过程加以记录,事后进行恰当的整理、剪辑,形成一部完整的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片。
展板式:将小组的整个探究过程制作成展板,向全校学生展示。交流的组织形式
小组内交流。指探究性学习完成之后,以小组总结的形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探究过程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灵活机动,比较容易控制和掌握,但交流的效果不太好,信息分享度也很差。 小组间交流。
班内交流。以班为单位举办交流会,安排每一小组交流他们的探究过程、成果及感悟。
校内交流。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交流会。或采用向全校师生展出展板或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播放探究内容、过程、结果及感悟。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采用哪种形式,可以根据探究的内容、难易程度、探究的价值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交流注意事项
尽量让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最好采用轮流发言的的方式进行,要求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担任发言任务,杜绝小权威包揽,为一些胆怯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要限定时间。要求交流小组语言简洁、清楚明了、最好生动,抓住要害点、创新点、陈述自己的观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运用多媒体时,不要太花哨,以免分散听着的注意力。
留出对共同问题讨论和咨询的时间。有时间让学生充分辩论,查找原因。 组织好课堂秩序。不要让交流会变成“麻雀会”。 把握好每个时机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的作用
对学生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进行审阅和指导,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交流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要关注胆小和表达(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
交流时做好现场记录,为成绩评定提供第一手材料。
组织协调好各小组的交流,控制好交流时间,掌握好交流节奏,把握好交流的势头和趋向,营造好交流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只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一种可选择的教与学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尽管新课标极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将其提倡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说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诚然,这种方式对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概念和科学的本质,体会科学探究的艰难,培养科学精神以及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学习的全部,也不能替代其他学习方式,只是说这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探究性学习它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切不可滥用。另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探究的思路和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探”和“究”,切不可旧瓶装新酒,形成“黑板上种庄稼”之类的“黑板演绎探究”的假探究。当然在实际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实际及学校为探究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恰当选用教学设计的某些阶段,并作适当的安排,并非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完整的展示这些内容和步骤。因此,朱正威教授说,在初中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最少做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这方面的体验和体会就足够了,并不要求都做。只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这种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把探究性教学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的真正内涵。
3.1.3科学探究的评价
目前没有好的评价,建议采用“档案夹评价”,就是指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表现、行为录入档案,等活动结束后,再给学生以评价的方式。一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档案夹里至少应具有学生的以下行为:提出问题的情况;作出假设的情况;设计的探究方案;是否按方案实施;操作各种生物仪器是否规范、科学;是否实事求是的记录和搜集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引出结论的情况;表达交流的情况;与人合作的情况;探究报告的完成质量等 3.2实验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大家知道,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生物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次新课标对生物实验进行了很重大的改变,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不是纯粹以记忆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所以我们就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和“书本”上进行“实验”,然后“背诵”实验的这种设计思路,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完成实验。一般生物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3.2.1生物科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实验设计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真实验”、“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所谓真实验是指运用真实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是指不能运用真实材料或条件,代之以其他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虚拟实验是指采用电脑技术或其他手段在虚拟空间内开展的实验。生物实验一般为真实实验,适当的做一些“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坚持实验设计的探究化思路。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具有探究思想,要把探究性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实验课也是如此。建议不但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更应要求学生动手设计实验。
充分挖掘学校和社区的实验资源。要广开思路,创造多种条件,尽量多地开好、开足实验。实验场地不应限于生物实验室,校园、教室、野外、家里等都可以考虑在内。
实验时空化。如开放实验室,由于探究或实验时间比较长,在课堂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开放实验室就成为必然,但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同样,学生在校外更应加强管理,教师要周密布置,强化安全。 既要注重定性实验,也要重视定量实验。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要把实验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教师要详细介绍和强化生物实验器具、药品的安全使用常识,加强实验监视和监督工作。 注意控制实验课堂秩序,忌实验走过场。3.2.2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设计 讲解实验原理和主要步骤
介绍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3.2.3评价
采用多种方式,依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对学生进行如实评价。3.3讨论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最核心的一点我认为就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本主义思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观念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来实施我们的教学。而人的发展包括持续不断的学习知识的努力,以及对他人观点理解和感知的能力。讨论是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法,因为我们只有同别人商量之后,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3.1交谈或对话与讨论是不同的
讨论有明确的主题或者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理由,而交谈或对话没有那么严格;讨论具有批判性而交谈不一定具有批判性。3.3.2对参与讨论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谦逊的态度、民主参与。
寻找讨论主题有关资料,并于讨论前分发给参与讨论的学生。好的讨论必须是让参与者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充分了解,并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预测,做好应付这些问题的对策。3.3.3指导学生开展讨论
3.3.3.1指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要求学生讲出更多的证据。例如:你的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为怀疑你的观点的人提出哪些反驳的证据来?
要求学生进一步弄清问题。请你举出一个能证明你的观点的例子,好吗?你能解释一下你刚才所讲的观点吗?
比较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你通过观察能说说鱼的鳍各有什么作用吗?
因果相关的问题。例如,光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原因吗?人的身体长高与吸收钙相关吗?
3.3.3.2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抓住讲话者的主旨,即所讲的主要观点 学会做简单的记录,并批注上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抓住讲话者支持主要观点的主要证据 3.3.3.3回应
即对别人所讲的观点应作可与否的答复。可以是:没有问题的回应;肯定的表态;用沉默来回应。
3.3.3.4为讨论规定发言时间。
教师指导和控制每个参与讨论的人的发言时间十分重要,它能保证每个人都有阐发自己观点的机会。
3.3.3.5教师要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为了使讨论更为激烈,能持续的进行下去,一个好的教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鼓励,什么时候应该阻止某讨论者的发言,正确的控制讨论的进度和方向。3.3.3.6总结讨论的全过程,形成大家一致的观点。3.3.3.7评价。
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现场进行评价: 发言的次数和引起反响的情况 讨论中表现的态度
提问的次数和引起反响的情况等 3.4讲授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在新课标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很多人把讲授型课堂教学批判的体无完肤,普遍认为讲授型课堂教学是过时的、落后的、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不合时宜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人把这种模式看成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所谓“填鸭式”、“满堂灌”的一种学习模式。情况真是这样的吗?讲授型课堂难道真的完全被完全取代了吗?一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有些时候必须进行讲授,而且要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的、完完全全的讲授。美教育心里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一个“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就是指在学习任务开始之前的引导性材料。其具体操作步骤大致如下:
3.4.1准备阶段(目标分析阶段)。
包括准确的陈述目标,确定评价标准,预测达标度。3.4.2选取先行组织者
所选取的先行组织者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带有某种情绪的体验材料;所选取的先行组织者必须要与你将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体系有紧密联系的;先行组织者必须语言精炼、清楚明了,成为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成为“智力支撑点”;先行组织者要围绕学生学习领域的主要概念和原理而建立。
3.4.3提出学习任务,讲授学习材料
教师首先应选择呈现学习任务(材料或内容)的最佳方式;然后由教师选择讲授材料的最佳方式,通过讲授课文材料、阐述科学事实、讨论、观看影像资料、实验或阅读学习材料等不同的形式使信息传递到学生大脑之中,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使学生明确和理解学习材料中的各概念、各现象、各科学事实之间逻辑关系和顺序。总之,教师讲解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与先行组织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自己的认知地图上定位后,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3.4.4强化认知系统
采用的主要方式有:复习学习过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总结新学习材料的主要特征;重复进行精确定义;辨别出所学内容中各种概念间的区别;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所学内容的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说明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检验新学内容;改变学生的学法;要求学生找出类似知识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试用;将新学的内容与已学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清界线(比较法);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作出的假设或推理,去判断和挑战这些假设或推理,发现其中的冲突,并努力寻找原因(批判性学习)等。3.4.5评价
建议采用形成性测验法进行。4.总述
其实,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模式还有很多,如STS教学模式的设计等,无论哪种课堂教学模式各有其利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模式,力争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为最佳,使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到极点。使我们每上一节课,或者开展一个实验,或探究一个问题都有新的体会,都有新的提高。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与我们的学生共同进步,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