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06:3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考资料)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考资料)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参考资料)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荆宇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摘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实训基地是农业高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过程中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场所。针对传统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与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对农业高职教育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实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生产、科研项目为载体,探索并实践了“实训示范园”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训示范园

现代高职教育必须改革传统学科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室,实行工学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也就必然成为现代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训基地应该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场所,集工位性和职业性于一体,融入行业、职业、企业、产业等要素,按照实际的职业岗位要求,引入真实的工作情景、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一个建设良好,运行顺畅的高职基地,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载体,通过基地的培养,学生能够顺利的过度为合格的职业人才;基地同时也是训练双师型队伍、实现校企合作的平台;基地也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提供了空间;实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目标,为农业高职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的特殊性及解决思路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理念的提出后,各院校都把基地建设作为高职特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取得了很多成效。然而与高职院校的其他方面相比较,基地建设仍然是高职发展的“短板”,规模偏小,学生动手比率低,实训管理不够细化,企业参与度低,示范效应差、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共性问题,就农业高职教育基地来说还具有其行业的特殊性。

(一)教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农业高职实训基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硬件场所,农业又是一个经济效益低下的弱势产业,作为教学实习场所,必须完成必要的教学职能,作为生产实体还要实现它的经济效益,体现其社会示范效应。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如果实训基地完全按企业化标准运作,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就很难使专业的教学安排与基地生产紧密结合,实训的内容受制于基地的生产项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如果实训基地的运行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与实训达到预期效果,但往往又与真正的生产情境脱节,学生感受不到行业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和更新。做为一个实训场所,其工作标准和要求必定降低,经济损失和实训耗损,使实训基地经济负担加重。树立大的效益观是解决这对矛盾前提,首先树立高质量的人才培育观,学校是培育人的机构,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实用性人才是其基本职能,基地的经济效益不应该只着眼于经济收入,更主要的是由于基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而获得的学院品牌及综合发展的效益。其次要细化基地的管理,根据其性质划分不同的类型,确定目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来解决这对矛盾。

(二)农业的特殊性与专业实践能力培育的矛盾

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影响因素多,生产是个连续的、循环周期长的过程,一个周期一般要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时间,每个季节的工作内容又是相对固定的,所谓春种、夏管、秋收。

某一生产环节的失误将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结果。这就给专业实训的安排带来了难度。专业实训要跟着季节转,而技能的训练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这明显的有别于工科的工厂化生产。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土壤、气候等条件不同,生产的种类和结果也不相同。与工、医、金融、服务等行业相比较,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半经验半科学、半机械半手工、小规模经营为主”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因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以农时季节为主线,按生产过程要求编排教学内容,专业教学活动随着农时灵活确定。每次实训都要周密安排,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季节内完成实训内容,每次的操作尽量精准到位,减少重复,确保环环相扣,达到好的终端结果,体现实训的真实性,增加实训的趣味性。

(三)引进企业与“国有”管理体制的矛盾

高职的基地建设要引进企业这已成为高职界的共识,企业的进入,将从项目、文化、标准、机制等多方面给基地带来生机与活力,企业的用人理念、标准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基地建设如何引进相关企业?如何实现学校“搭台”企业“唱戏”的目标,相对开放的高职基地与传统的“国家资源、国有的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将随着企业的进入与发展而显现出来。校企合作是建设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打开办学思想上的“围墙,由学校提供场地、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企业投入项目、资金、设备、技术和部分师资,由企业自主经营,采用企业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合作形式。其次,要引入现代的管理机制,明晰产权、效益分成比例、双方责任与权利等。既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学校的教学效益又不使国有资产流失,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四)“4-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现代学生独立性不强的矛盾

为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针,我院推行了“4-1-1”人才培养模式,4个学期以校内学习实践为主,第五学期到企业、行业实训,第六学期分散到企业、行业就业实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中成长,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岗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显露出一些问题,顶岗实习企业分散,学生难以集中管理;学生变为“准职业人”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包括心里准备,企业环境适应,工作能力的形成等,适应过程的缺乏往往导致学生难以坚持,中途离开实习地点,企业有自身的生产任务,客观上很难对学生进行教育式的培养,学校应该承担起学生身份转变的培养场所建立与相对控制性强的制度保障,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培养人才为主,又能引入企业的生产元素,给学生一个过度的机会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以实训示范园模式创新农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

探索一条相似于企业又不同于企业、服务于教学又相对独立的实训基地有效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能,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实训示范园”的模式,“实训示范园”模式是以学院投资建设为主体,建设以教学实训功能为主要目标,积极吸引企业参与,以农业高新项目运作为载体,按企业化模式运行管理,集实训示范于一体,实现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园区或新型实训基地。

(一)划分类型分类管理

根据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确定实践能力体系由基础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训和就业实习五项内容组成,实训示范园区按其功能划分为标本园、科研试验园、自主创业园、生产实训园和生产示范园五大区域。用“教师和学生,课程和项目,教学任务和基地管理”的一体化,实现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实训示范园建设与之相对应,划分相应类型,实行分类管理。

1.教学服务型

教学服务型基地,经费由教学全额投入,以实现教学任务为目的,主要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为学生掌握各项专业技术技能奠定基础。作物标本园、树木品种园、“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北方“四位一体”“三位一体”小型户用沼气项目建设都属于这种类型。

2.科研主导型

以科研项目为主导,科研经费投入为主,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完成部分单项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试验与统计、设施与使用、农资使用、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种苗繁育、贮藏加工、组织培养等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选择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完成相关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试验和论文撰写任务。几年来,利用基地的设施条件,推出一批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型日光温室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系列高产优质高粱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台系优质杜洛克种猪培育与推广等。以此为载体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成为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3.生产实训型

以生产性项目为主,学校提供基本的条件,项目参加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可以引进企业生产项目作为载体,股份制集资运作,按生产经营要求,模拟企业化管理,在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运作上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管理,效益归管理者所有。采取“一位教师、一组学生、一块基地、一个项目、一份收获”的管理模式。葡萄生产示范园、苹果生产示范园 “稻-鸭有机水稻生产示范田”“种猪场” 等属于这类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与示范,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现代的生活方式,引领农民干,传授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利用专业的技术优势和实践实训基地的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服务。

4.学生自主创业型

学校保证提供基本条件,学生自主经营、自负营亏,在进行相关专业综合技能运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独立经营生产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利润和风险共担的条件下,自主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解决办法,边干边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朝霞牧业、心语轩工作室、汽车美容、美食美客等项目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5.生产示范型

选择成型的模式和技术,设立专门的园区,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体现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可向校内外公开招聘投资管理者,独立生产管理机构,独立经营管理机制,单独考核。通过先进项目的示范,展示行业的先进成果,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经济、行业建设的发展。我们将锦州绿隆公司的番茄制种项目引进实训园区;用技术入股与大连原种场合作农资推广项目,单季玉米吨产田展示项目等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项目为载体综合目标管理

实训示范园区的职能是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完成相关专业教学任务,园区管理的关键是要找到二者的“链接点”。真正能将产学研连成一体的就是生产项目,生产项目的选择必须保证其运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技术与技能是专业教学所要求的内容。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载体,在生产的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相关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集体,教学效果好坏的客观鉴定就是生产项目运作的结果,教学评价贯穿整个生产过程,考核内容偏重专业实践技能的操作。按照项目要求,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和活动内容,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相关的教学环节和考核点,学生考核达到规定标准获得相应成绩和学分,教师相关教学环节达到指定要求,项目管理水平达到标准,(教学评价,生产结果)获得相应的工作量和报酬。苹果、葡萄生产示范园、玉米吨产田等都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

(三)引进企业项目与管理机制

由学校提供基础条件,引进企业的项目,由企业管理为主,企业制定项目标准,指派技术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参加,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学校以实现教学效益为目标,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付出劳动,企业根据收益情况给学生一定的补贴,教师参加生产管理,学校给与工作量。番茄制种、食用菌生产、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学校搭台,企业唱戏,学生参与的目的。

(四)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模拟企业运行管理

园区采用双重管理体制,学校以宏观管理为主,各系分区管理,系级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相对独立,接受相关实践实训活动、接受学院相关方面的考核。经济独立核算,经营上有自主权。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学校给予相应的补贴或奖励。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园区的工作,专业教师轮流到园区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到园区实践实训或顶岗实训,承担员工职责,考核合格者方可毕业。实训园区和学校各部门形成院内市场关系,独立核算与管理。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对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学校来说是一次变革甚至是革命,解决教学需要与生产要求的统一是问题的关键,特别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合适的。农业的行业特殊性也为基地建设增加了难度,我们将继续实践农业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基地建设之路。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示范园建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239[职])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荆宇(1960-),男,副院长,教授,农学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篇: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最终版]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

摘要: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将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园形态相融合,使“校园成为大职场”,营造出仿真的企业环境;同时,以拓展教学功能为主题,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使“企业成为大课堂”,建设了具有真实~,Ak氛围融专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有效推动了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深度发展:构建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和实践教学实施体系,实训基地运行规范化、科学化,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有特色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示范校: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张春满(1963-),男,河南内乡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3-0066-03

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以专业建设为主要内涵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是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首批示范高职建设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将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园形态相融合,使“校园成为大职场”,营造出仿真的企业环境:以拓展教学功能为主题。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使“企业成为大课堂”,建设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专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有效推动了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向纵深发展: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和实践教学实施体系,使实训基地运行规范化、科学化,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有特色的探索,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体现生产性,使校园成为大职场

学院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紧紧抓住“生产性”的特点,结合校园形态。建设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从而保证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岗位工作的全过程。邀请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的职场环境,营造出仿真的企业环境;学生在校园即可受到职业技术、职业道德的熏陶,获得“工作”任务内容和过程,实现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人才培养过程。

1、多样化建筑形式展示工程文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验区整体规划设计以学校性质为依托,充分尊重学校历史文脉,校园建设中采用多种建筑形式,体现水利文化,建立环境中学习氛围,提供学生认识实习,将教学区庭院变为真实的第二课堂。

2、测校园大地,绘神州经纬。学院利用校区原有的土山包,使用工程建设中的建筑垃圾,为学生提供地形测绘场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按照“真实职业氛围、真实作业流程、真实测绘产品”的设计原则,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测绘信息工程院、河南省测绘工程院、葛洲坝测绘工程院、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开封市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根据校区地形、建筑形式与分布特点,建设了满足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要求的测绘实训场。

3、气象站、水文站、污水处理厂,生产教学相得益彰。学院结合水文水资源专业实训需要,将校内灌溉水渠系统加以有效整合改造,形成人工湖及河道,按照生产要求的标准建设水文站、气象站。为水文观测提供真实实训环境,并将水文站建筑中建设有景观水车。使水文站既是校园景观,又是生产实训场所,景观实训两相宜。

学院将污水处理生产和环境与化学工程专业教学、学生实训结合起来,建成具有生产性实训功能的污水处理厂。该厂既承担着学校的生活污水处理,又是校内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给排水工程、水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生产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测、生产维护,以实际生产项目进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岗位必备的职业技能,同时,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日后就业及其发展奠定基础。

4、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水工专业以培养施工技术应用、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三项核心能力为主线。按照“理实融合”、“实训场所工地化”的标准,把水利工程搬进学校,将典型水工建筑物按比例缩小,修建具有不同枢纽形式、不同水工建筑物结构的27个水工建筑物,构成模拟水工建筑物群。

由于水利工程建筑物类型各异、地点分散,施工过程不可再现,且运行管理也不允许学生等外来人员实际操作。在校园内建设仿真水工建筑物群,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按能力培养要求,模拟施工导截流、施工与管理等过程,逐项重复进行训练。同时,可进行闸门运行工、河道修防工等技能培训与鉴定。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体现教学性,使企业成为大课堂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我院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紧紧抓住“教学性”的特点,以拓展教学功能为主题。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为突出校外实习基地生产实训教学性,明确规定顶岗实习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顶岗实习应达到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

1、以职教集团为桥梁将实训基地建在工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近80年的办学实践中,与行业企业和行业学校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水利部人教司、中国水利水电总公司的支持下,以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为指导,以中国水利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联合全国13所水利高职院校和8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水利教育集团――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理事会制度,成立了自己的组织机构,以“职教集团”为纽带,创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水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局面。

通过职教集团牵线搭桥,由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无偿提供土地,我院出资建设,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工区内建设了小浪底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4530m。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依托,在其周围100km左右范围内,利用三门峡水电站、陆浑水利枢纽、故县水库、洛河拦河橡胶坝、西霞院拦河闸、南水北调工程等水利工程,构建了包括多种类型水利工程的实训基地群。

实训基地群的多个实训基地组成联合使用,可根据学生的实习实训项目,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将校内模拟实训变为真实工作,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可以满足水利建筑工程专业培养学生职业

岗位技能需要的生产性实训,同时,服务于道路桥梁工程、测量工程、水文等专业学生的实训。

2、实施顶岗“三导师”“四过程”,强化企业大课堂。我院实施顶岗实习“三导师”制。顶岗实习教学实施由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与企业指导工程师相结合的“三导师”共同完成。顶岗实习的具体操作流程概括为岗前培训、多元指导熟悉岗位、独立工作融入岗位、答辩评价等四个过程。

企业指导工程师对学生进行企业安全生产、企业制度等教育。开展职业讲座:以师徒传承形式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经企业指导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现场考核合格后,单独进行顶岗生产。

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与辅导员组织学生结合工作任务开展讨论,参加技术革新,指定毕业答辩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在企业进行学生毕业答辩。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运行探索

(一)构建实训基地建设体系,使实训基地运行规范化、科学化

我院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创立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生产性工艺流程设计、仪器设备选购、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学文件与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生产实训成果评价为主要内容,构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贴近实际生产、运行管理开放、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训基地建设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体系规范了实训条件建设的校企合作建设流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实施过程;实验实训设备论证、招标、采购,设备验收、监督过程:实训基地的基本任务、体制与结构、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日常管理要求: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工作检查及评价。实训基地人员职责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该体系成为建设满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制度保障。

(二)创建实践教学实施体系,明确各实训室在人才培养流程中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基地,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流程中的定位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我院创建实践教学实施体系,把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支撑体系具体落实到每个实训室,明确了各实训室在人才培养流程中的位置、功能作用。

实训室体现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体系的各自作用、功能、相互间的协调配合等。明确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的有机统一: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从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循序渐进的训练层次;明确了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训基地管理、实训指导教师等管理责任。

(三)实训基地运行与市场接轨,变消耗型为生产经营型

我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实训基地运行与市场接轨,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将教育教学任务同生产任务统一安排、密切结合,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

我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国家技能考核内容进行衔接,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毕业时除拥有毕业证以外,还能拥有一个职业资格证,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考取不同的执业资格证书,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加强校内学生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同时,我院实训基地还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河南省和水利行业继续开展在职职工学历教育、新技术应用培训和堤防建设等专业培训、新职工岗前培训,为开封地区农民工进城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发挥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3]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7(3),[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责任编辑 吴学仕

第三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第32期 第26卷 总第450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VOCAlr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日0N(Teaching Research No.32,2005 V01.26 General No.450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 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伟宏,朱劲松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应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统一思想认识;采用先进的教学模 式,优化实训过程;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 支撑品牌专业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 地的示范服务功能。

关键词:数控实训基地;实训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品牌教师;校企合作;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532~0082—02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 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以学 生的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结 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并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 见,制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培训方案》。本 方案以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本地区及行业的需求为 背景,确定了数控专业培养培训的目标:努力适应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培养生 产第一线的中级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把握人 才的培养规格,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按照社会需 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检查办法;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建 成满足教学需要并具有相当辐射能力的实训中 心;建设一批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并进入全国先 进行列的品牌专业。方案还确定了教改基本思 路,并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 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 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以及专业 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等。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优化实训过程 2004年6月,学校对本地区的维达机械集团 公司、牡丹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润发集团等12家企业进行了数控技术应用 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调研表明,在本地区数控 人才未来需求当中,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占总需求 量的90%。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9月,学校对 2005届和2006届300名在校生的专业方向进行 了调整,60%的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操作,25%的学 生学习数控铣床操作,10%的学生学习加工中心 操作,5%的学生学习数控维修,做到因材施教,既 有量的分流又有质的分层。同时,着力加强学生 的技能培养,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从新 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聘请了14位技师和技术 人员在学校一对一地辅导学生。

采用了六个“合一”的教学手段,即车间和教 室的合一,上专业课时是教室,上实习课时是车 间;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既是一个 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集 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教师、师傅合一,在 生产实习课上,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实习指 导师傅,既上理论课又上实习课;作品和产品合 一,把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按产品质量要求完成的 作品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测;理论和实践 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的同时学习理论;育人、创 收合一,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既是培养动手能 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三、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

收稿日期:2005—10—05 作者简介:孙伟宏,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万 方数据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特别是实训教材,如《数控车床实训指导书》、《数 控铣床实训指导书》、《加工中心实训指导书》、《线 切割实训指导书》等校内实训教材。

在技能教学的安排上,学校采用模块化的技 能教学一体化模式。根据中级工的标准明确了每 个专业的实习模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 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了一些理 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 行了“融、并、删、减”的“课程一体化”的改革,成效 十分显著。

四、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 发展

为了适应数控专业教学规模和新的教学模式 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和建设,目前专业教师 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为迅速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定期选派教师到 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等地学习和进修,选送教 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骨干教师培 训,所有专业教师在假期中必须到企业进行为期 30天的顶岗轮训。

五、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盟,加强校企合作,科学规 划数控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采取了 以下几种形式来加强校企合作: 一是“订单”式。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 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 体。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部分实习设备,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岗位。为了鼓励 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少企业还专门设立了 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学年学校要举 办两届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企业提供了28万元的奖金,企业领导还亲临现场为学生颁奖并 合影留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 情。

二是“校企互动”式。如学校和江苏海陆锅炉 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教 师和学生同企业职工一起在校生产企业产品,企 业派技师对学生进行实际加工的指导,由企业承 担设备损耗、水电费用和提供原材料及加工刀具。校

企合作引来了企业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 术。通过校企合作,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地的示范服务 功能

为满足本地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数控 专业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数控机 床操作技术、CAD/CAM软件应用技术等。目前, 学校已成为本地区职校生的实习基地和企业职工 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数控基地的功能,实现 资源共享。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学 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为:一是有较高的职业 道德与综合素质,能适应环境和不断提高自身能 力,以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生产一线工作, 能吃苦,表现出色;二是有扎实而全面的实践技能 基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实际工作,与同类学 校甚至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三是知识面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能不断适应 新变化;四是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Construc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ing Model Sun Weihong,Zhu Jinsong(Zhangjiag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should have explici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unified cognitions on it.It also needs advanced teaching model,optimizes practicing process,constructs applicable technical training models and perfects curriculum systems.In additio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coopera— 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Finally,training quality must be improved to play their servicing functions fully.Key words:numerical practicing base;practic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l;high—quality teacher;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servicing function.万 方数据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孙伟宏 , 朱劲松 , Sun Weihong, Zhu Jinsong 作者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刊名: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EDUC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5,26(32 被引用次数: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邓煌.朱民.汪文凌.DENG Huang.ZHU Min.WANG Wen-ling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教学平台配置 [期刊论文]-南昌航空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4(4

2.冯隽.李寅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7(3 3.刘伟.LIU Wei以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引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 [期刊论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26(4 4.陈颖 浅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 [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2 5.袁喜昌 浅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论文]-职业 2010(11 6.“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09(11 7.黄强.杜柳青.曾宇丹 对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性的探索与体会 [会议论文]-2009 8.肖爱武 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探讨 [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0 9.陈群辉.肖旭 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10(2 引证文献(9条

1.宋海潮 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期刊论文]-模具制造 2007(2 2.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2 3.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 2013(22 4.苑士学.尹云龙 解决技师学院实习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期刊论文]-黑龙江冶金 2008(4

5.胡立新.王平.应继慧 丰田教学模式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 [期刊论文]-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 6.刘锋 数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期刊论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3 7.万军 基于“双证书”制度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期刊论文]-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 8.沈宇锋 浅谈中职数控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 2012(12 9.王召鹏 数字化制造实训车间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yjsjy200532037.aspx

第四篇: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通过引进企业人员、项目、文化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征,实现在真实的环境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实训基地 工作过程导向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十六号文)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以艺术为基础,培养设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要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从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文化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原则

十六号文指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具体细化为以下几个基本部分:

1.校企合作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等。建立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的实训基地。

2.统筹规划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既要立足于现有专业和现有基础,还要着眼于发展的专业群,要考虑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结合,在满足目前专业课程需要的同时,在设备的选型、场地的安排和数量的配置方面可适当超前。

3.共享原则

实训基地的共享性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专业间的共享,没有必要每个专业独立设立实训基地,必须尽可能的考虑专业之间对实训基地的共享,发挥校内实训基地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二是校企之间的共享,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各专业课程的实训场所,也应成为合作企业的研究、设计基地;三是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之间的共享,校内实训基地还应服务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基地,承担起社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功能。

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的追求已从纯艺术转向了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达到了480多所,将近达到50%,有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还将艺术设计作为学院群专业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设适应教学改革要求,特别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实训基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近几年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基地建设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1.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要求,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

实训基地的整体架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开展和实训基地作用的发挥,并影响到整体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训基地的架构,最常见的是按专业类别和课程来分,如艺术设计类各专业设置有基础类实训室,这类实训室主要完成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的实训,还设有各专业(群)的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如电脑操作实训等。另一类是按照艺术专业群大类来设置,如设为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广告实训室、传统工艺实训室等。

目前推行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从原来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转变。因此,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必须适应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通过分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其工作的普适性过程,至少包括“创意—设计—执行”等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可按照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来设置各实训局的布局,开设有创意与表现实训中心、电脑效果制作实训中心、材料与预算实训中心、工程与工艺实训中心、资料与展示中心,各实训中心下设若干个实训室和工作室,各实训中心的描述如下:

创意与表现实训中心:主要以训练学生创意表达能力为主,下设手绘实训室,可完成结构素描、设计素描、速写等课程的临摹、创作等实训,培养学生的快速表现能力。

电脑效果制作实训中心:主要完成设计效果表现的功能,下设AUTOCAD制作实训室、平面后期处理实训室、三维制作实训室、后期处理实训室等,主要完成常用设计软件的操作实训,培养学生的电脑效果表现能力。

材料与预算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材料的认知,并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材并计算材料费用。主要完成材料预算课程的实训。

工程与工艺实训中心:下设对应各专业的工程、工艺实训室,如包装结构实训、室内装饰工程工艺实训、景观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室、喷绘实训室、雕刻实训室等。培养学生了解或掌握执行的工艺流程、工程技术、施工工艺以及工程预算等。资料与展示中心:下设资料室、展示实训室等,其中资料室主要用于收集各专业优秀作品资料,同时提供最新资料给学生进行查阅。展评实训室供各专业学生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需要进行展示、点评、讲评的场所。

2.以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要求,规划实训基地分布格局

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任务为驱动,这是艺术设计各专业普遍采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推行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中,主要突出行动导向的教学。每个专业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对应设计了若干个教学情境,在每个教学情境中,设立项目小组,推行行动导向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到传授知识、示范技能的作用。教学的环节也主要包括知识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模仿为主)、教师点评的四阶段教学法。

参照德国联帮职教所(BIBB)的6阶段模型,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步骤,各步骤的描述如下:

资讯: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在这个阶段,教师将教学情境中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布置,描述工作目标、弄清存在的困难,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做的工作、条件和应当满足的要求。

计划:根据任务设计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完成任务一般有很多种途径,因此在这一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列出多种的可能性。

决策:通过小组的形式,从计划阶段的多种可能性选出一种。

实施:按照选出的一种途径开展工作,以实现任务目标。

检查:在实施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评估:对完成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其目的不仅是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好坏做出判断,更重要的是对如何做到更好进行分析。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步骤,我们不难发现,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特征是项目小组,教师在其整个过程中仅仅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小组是教学的主体,根据任务要求,各学生小组自主制定计划,作出决策,自主实施。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实训基地的环境配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于分组教学,包括位置的排列就与传统的整齐划一有所区别,二是必须提供足够的资讯获取渠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获取知识的良好环境(如网络环境等),三是为小组学习和讨论提供必要的空间,如在实训基地中设置公共的休息室、讨论室等,四是要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如展示、讲评室等,供各小组展示任务完成结果及讲评交流任务完成的流程和感受。

三、融入企业文化与制度、聘用企业管理及指导人员、引入企业项目,实现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 在十六号文件中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在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中,除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以外,还更应加强基地的软件建设,即内涵的建设,以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在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主要采取了融入企业文化与制度、聘用企业管理及指导人员、引入企业项目等措施,从基地的环境、人员、实训的项目上体现一致性的要求。

1.融合企业文化与制度。在实训基地的环境中,通过引入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融合,如张贴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按企业要求进行着装,按企业要求领用材料、工具,按企业要求进行考勤等,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基地,仿佛进入了一个设计企业中,在实训中体验企业文化。

2.聘用企业管理及技术指导人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在实训基地的运作过程中,除了培养专任的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外,按照一定比例,聘用企业人员担任兼职管理教师,指导专职人员制定管理办法和实训流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一方面直接指导学生实训,更好的体验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实训水平,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引入企业项目,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引入企业的设计项目,仿照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设计任务。同时引入企业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考评。

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聘用了一大批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担任了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同时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校企之间的结合,引入了大量的企业项目,解决了项目教学的源头问题,对推行项目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完成的企业项目达到了138项,为企业完成了大量的设计,解决了企业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仅2009年完成的月饼茶叶的包装设计,生产产值就达到200多万,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学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工学结合是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相结合,既可以在校外顶岗实习中实现,也可以在校内的实训中实施,特别在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和机制尚有待于完善的情况下,在校内推行工学结合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如何建设好校内的实训基地,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本文来源于

第五篇: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定稿)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对建筑艺术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训改革的思考

韦益松

[摘要]通过了解当今建筑艺术类高职毕业生毕业综合实训现状与存在问

题,全面分析毕业生的专业特征与就业意愿类型,结合毕业综合实

训指导的经验与体会,提出如何进行毕业综合实训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现状与存在问题专业特征就业意愿综合实训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分工,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地方,面向行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可是,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有不少高职院校是由原中职学校直接升级过来,这类学校中职高办,往往缺乏成熟的高职教育经验。高要求的办学定位与不成熟的办学条件形成的矛盾,促使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高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综合实训,以确保高职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来,笔者曾连续多次率领我院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进行综合实训,并负责教学与管理工作,因此对建筑艺术类高职毕业综合实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略有一些体会。

一、高职建筑艺术类毕业综合实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毕业综合实训阶段划分过于绝对,不利于对毕业生的就业推荐。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得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在比较短的毕业综合实训阶段,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设计,主动根据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进行教学调整,才能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并适应市场需求。

毕业综合实训教学设计的传统做法是:将毕业综合实训简单地分成两个绝对的阶段,既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往往是先进行毕业实习,最后进行毕业设计。这种做法虽然确保了毕业设计的完整性,但由于不够灵活,不便于在后期对毕业生进行因材施教,组织“订单式”教学,因此非常不利于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强化培养与就业推荐。

2、毕业综合实训中毕业设计内容过大过全,往往顾此失彼。

传统的毕业设计习惯的做法是:依据学生入学时所制定的毕业设计的教学大纲来选择课题,按要求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任务。课题常常规模过大,内容过全,往往顾此失彼,确保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之事过境迁,原来的教学大纲未必还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只有及时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多种灵活的毕业设计选题,才能方便指导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毕业生学有所用,最终实现提高毕业综合实训的水平与效益。

3、毕业综合实训中毕业实习模式过于单一,弊端很多。

毕业实习的传统做法是:由学校根据实习计划出面联系实习地点,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习小组,由指导教师带队,统一组织,集中在几个地点实习。这种做法虽然便于管理,但由于模式单一,既增加了实施难度,实习效果也不理想。

(1)统一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任务过重。近年由于高职院校扩招速度较快,导致学校实施教学任务压力过大,客观上实习生对实习单位正常生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般单位都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生,即使推不掉了,也只是敷衍了事。1

(2)统一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选点有限。实习生只能集中在几个实习点,人数相对较多,往往人多任务少,实习生得到锻炼机会少,实习效果显然不理想。

(3)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无积极性。由学校包揽学生实习,实习生容易产生无忧虑之感,体会不到社会市场竞争的激烈,调动不了实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职建筑艺术类毕业综合实训的对策与措施

如何从传统的毕业综合实训方式困境中寻求新路呢?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自由选题与毕业实习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做法使我们得到启发,高职学生尽管能力、基础知识相对本科生稍差一些,但他们当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思想比较成熟,交际能力也相当强,他们不需要推荐就业而喜欢自主创业,毕业设计准予自由选题与自己联系实习正好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与自我锻炼的机会。

(一)以毕业生为中心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训的对策

毕业设计应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求办学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为了学生一切,就是要求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为了一切学生,就是办学必须要求强调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要做到以毕业生为中心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训教学,笔者认为应抓好如下七大要点措施:

1、教学策略——要理想地选择好

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首先,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即由理论教学教师或其他角色转换成毕业设计实训教学指导教师角色;其次,要制定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完成。

(1)理论辅导课: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在建设学院,《毕业设计》理论辅导课的教学难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理论辅导课本身具有的较高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深度及广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思维活跃、个性较强高年级学生,单向灌输的、不计效果的讲授完全是一种被动式教学,已经不受学生欢迎。在理论辅导课的第一循环中,你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这一点从学生听课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当他们怀着极强的好奇心,眼睛闪着求知的光亮,全神贯注地听你的讲课时,已经说明,你的第一步成功了,你的《毕业设计》理论辅导课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了。

(2)技能训练课: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变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

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不断积累经验、听取同学建议,使教学方法日臻完善,使学生不仅被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吸引,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当中展现自己,创造出活跃的技能训练课堂气氛。指导教师从传统的“演员”转变为“导演”,从一言堂转变为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从传统的“观众”转变为“演员”甚至是“主角”,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活动。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充分认识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与正确解决问题,形成教与学的良性沟通与循环,变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使教学相长得以真正的实现。

2、知己知彼——充分了解你的毕业生

“以毕业生为中心” 的毕业设计,最首要的工作是对教学对象有正确而全面的分析了解。毕业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非简单的听众,充分深入地了解教学对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毕业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毕业生的专业特征

《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时间大多为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教学对象主要为三年级的城市规划、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全体毕业生,在专业上基本完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构架,并具有了一定的专业设计能力。经过对近几届毕业生的调查,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可分为如下三种:

第一种:专业能力极为突出,领悟能力、思考能力及专业表现能力都很强,可以独立自主探讨高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

第二种:专业能力较为适中,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较强、专业表现能力一般,经过仔细引导,可以探讨较高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0%。

第三种:专业能力较为薄弱,领悟能力、思考能力一般、专业表现能力较差,经过仔细引导,可以探讨一般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

(2)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类型

经过对前几届毕业班就业意愿方向的表格调查,毕业生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第一类:从事工程技术设计型。这类毕业生大多性格比较内向、沉着,有耐心、细心,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发现自己具有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适应性:有的做方案构思曾得到教师表扬;有的表现图绘得比较清秀,有的工程字写得比较好,有的就是有就业社会关系。可以到设计岗位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0%。

第二类: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型。这类毕业生大多性格比较外向、坐不住、大方直爽、不喜欢绘图,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发现自己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组织监理的能力,有的也是有就业关系。可以到监理岗位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5%。

第三类: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型。这类毕业生性格比较平和,有的是字与文章写得较好;大多数是已有就业关系。可以到行政岗位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5%。

3、设计选题——找准你的教学切入点

(1)对症下药,科学地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有利建筑艺术类专业平台建构与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强化训练是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原则。通过毕业设计科学合理选题:一是有目的地培养毕业生独立发现、思考、解决建筑相关问题的能力;二是能够与毕业生所学专业(城市规划、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等)相联系,使原有的专业知识架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拓展。根据建筑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特征与就业意愿类型的综合分析可知:只有针对性与灵活性同时具备的毕业设计选题,才能全面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最后达到良好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近年来我院历届建筑艺术类毕业设计选题有如下几大类:

第一类:设计方案效果图表现类。为了加强设计方案效果图表现能力,此类设 计选题有:城镇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城镇重要街区城市设计,区级文化馆建筑设计,旅游宾馆建筑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办公综合建筑与装饰设计,综合娱乐城装饰设计,家居室内设计等。通过此类设计课题的综合练习:一是提高建筑装饰方案构思与创意设计技能;二是提高方案设计手工与电脑效果图表现水平;三是提高初步设计方案文本的制作能力。适合选择此类设计课题毕业生应该是: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极为突出的第一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第一类毕业生。

第二类:施工图技术预算设计类。为了加强施工图技术预算设计能力,此类设 计选题有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办公综合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园林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娱乐城装饰施工图设计,家居室内施工图设计,工程概预算设计等。通过此类设计课题的综合练习:一是提高工程概预算设计技能;二是提高规划、建筑与装饰电脑施工图表现水平;三是提高国家与地方法规标准的应用能力。适合选择此类设计课题的毕业生应该是在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较为适中与薄弱的第二种、第三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第一类毕业生。

第三类: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类。为了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能力,此类设 计选题有各类规划、园林、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

算设计等。通过此类设计课题的综合练习:一是提高工程概预算设计技能与施工组织技能;二是提高建筑与装饰、规划施工图的识读水平;三是提高国家与地方法规标准的应用能力。适合选择此类设计课题毕业生应该是:在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较为适中与薄弱的第二种、第三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施工监理的第二类毕业生。

第四类: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类:

为了加强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能力,此类设计选题与课题的综合练习的目的同上(即监理类)。适合选择此类毕业生应该是:在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较为适中与薄弱的第三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施工监理的第三类毕业生。

(2)智取华山——找准设计教学切入点

毕业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系统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四大切入点来实现毕业设计的总体目标。现用十七个字四句话来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四个流线。

一个中心:即要求建筑设计有中心思想(构思主题鲜明)。

两个基本点:即要求突出要点与亮点。要点(即关键点)包括:场地竖向处理要求,即台阶或坡道(作高差)处理;楼距要求,即国家标准与地方城市政府规定;交通组织要求,即道路的拆迁与保留(留住精神);环境要求,即建筑尺度、风格(符号、色彩、造型)、档次。亮点(即特别点)包括:建筑个性与设计创意。

三个代表:即要求体现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地方特点:即体现切合地方气候与地形的空间组织;民族特色:即体现当地民族习俗的空间布局与符号特征;时代精神:即体现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四个流线:即要求科学组织好人流、车流、货流与景线。人流,即包括师生、行政、后勤、顾客等人流组织路线;车流,即包括客车(客班车、出租车、小车)、货车、消防车、自行车车流组织路线;货流,即包括后勤、教材、建材等货流组织路线;景线,即是指按要求科学组织好景观视线:

A、要看建筑环境线——观察视角要求至少有18度,站点在三倍以上距离;

B、要看建筑轮廓线——观察视角要求至少有27度,站点在二倍以上距离;

C、要看建筑局部线——观察视角要求至少有45度,站点在一倍以上距离。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适当应用

毕业设计课程理所当然强调实践练习,理论辅导课主要任务是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容量。采用以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系统为主进行核心部分教学,可以提供包括文字、图片及音像等信息设计参考资料,使互动式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演示所有转变成电子文件的设计及实例,动态效果大大加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同时,由于节省了传统的板书的时间,使得理论辅导课的容量也比一般情况增加一倍以上。运用实物投影系统,进行毕业设计方案讲评与课上徒手草图绘制,可以展示指导教师的个人魅力与风采,同时这也相应需要指导教师准备有更充足丰富的内容。

5、现场踏勘——课外实地调查研究的体会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是离不开环境的,建筑设计中采用的许多构成因素大部分从建筑环境中提炼而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而课外专题调查研究,在毕业设计中显得非常有必要。实际的建筑形体环境及城市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在课程循环中间,安排有建筑实地调查,到建筑环境中去体会。调查的内容包括指定地段的历史沿革、文化习俗、环境特色、建筑形态、空间特点及活动支持等。调研使学生有了切身体会,深入理解了建筑设计理论与城市建设需要的关系。

6、“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身教胜于言传

应用学科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很难想象,一位不会做或做不好设计的指导教师去大讲设计理论,会产生令人信服的效果。教师自身有素养,能举证亲自参与的案例说明会更有说服力。国外的建筑教育由很多设计大师来承担不无道理。实践证明,身教更胜于言传,如果指导教师每次治学都严谨,学生也自然不会应付了事。

7、专家讲座——确保建筑设计的理念高度

每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总是在秉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实现自我的。人们总爱讲天下文章一大“抄”(实为超),只有超越前人建筑设计的创作,才能确保建筑自身理念的高度。在每次毕业设计课程辅导循环结束前,安排有专家讲座,主题界定在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建筑设计的进一步认识,包括目前国内外建筑设计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讲座最好采用提问、讨论、启发的方式进行。

事实胜于雄辩,在以往历届毕业生中,当年曾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综合实训教学环节接受笔者因材施教、毕业设计的毕业生,其中有近70%的毕业生建筑设计技术水平提高很大,凡经过七大要点措施培训后所做的建筑设计作品,大部分功能布局合理,材料和技术采用先进、构思独特、形象创造新颖,不少毕业生因此提高了自身就业的筹码,能跨江过海,顺利到达上海、广东各大设计单位工作。

(二)人性化管理毕业实习多模式综合实训的对策

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对每一个大高职院校来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甚至多技多长。美食家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道理显而易见,我们可以采用毕业实习多阶段多模式的方法对毕业生进行人性化的关怀,让高职毕业生在后期仍有机会选择拓展学习一技之长,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我院建筑艺术系近这几年来具体采取的措施是:

1、教学模式:科学决策,合理分段,灵活选择

根据对建筑艺术类高职毕业生调查分析得知,仅有少部分在进行毕业实习前落实了工作岗位方向,而大部分在进行毕业实习前是没有落实工作岗位方向的;我们把没有落实工作岗位方向的毕业生建议按“四阶段”教学模式执行后期教学,而把已落实工作岗位方向的毕业生建议按“三阶段”教学模式执行教学。

(1)“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阶段”教学模式,实际就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形成的“2+1”教学模式,即:一年级着重于造型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造型基础),二年级着重于分析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用两年时间完成第一阶段,学完专业职业基础和职业技术课程,形成专业平台;三年级着重于设计及建设管理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此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方向,进入相应工作室学习,争取顶岗训练或仿真训练,使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可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实现“无缝焊接”。“2+1”教学模式是我建筑艺术系现行教学模式,能使后期已落实了工作岗位方向毕业生,拥有充余的时间来强化专业技能,从而常常为用人单位所欢迎。

(2)“四阶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阶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是:第一、第二学期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构筑学生日后专业方向及择业平台;第三、四学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实用技术;第五学期到生产第一线实习,有利于学生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第六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领域,突出学习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四阶段”教学模式比较灵活,能使后期没有落实了工作岗位方向毕业生,拥有充足的时间来拓展专业技能,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与自主创业。

2、自主联系:人性化实习管理方式的倡导

通过建筑艺术系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实习指导教师普遍认为这种自主联系实习的方式优于传统方式,切实可行,体现人性化实习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深受毕业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欢迎。自主联系实习,通常可按三种方式组织进行:

(1)完全自主联系实习方式

具体的做法是:学校成立由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在毕业实习前一学期未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让学生了解毕业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意义,并向学生介绍有关联系实习的途径,学生则利用假期拿着学校证明文件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假期结束学生到校汇报联系情况,经指导教师认可学校审批后,即可携带详细毕业实习任务指导书及具体介绍信或证明赴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采用这种实习形式,能使毕业生在社交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社交能力。让毕业生自行去联系毕业实习单位,强迫毕业生自己去想方设法找路子,这也是培养高职高专毕业生独立工作和锻炼社交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2)半自主联系实习方式

具体的做法是:毕业生通过家长、亲戚、朋友或教师等各种渠道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一个毕业实习单位一般能落实2~3人,由于人少,对毕业实习单位影响不大,实习单位也乐于接受,毕业实习的效果比传统的集中毕业实习要好。采用这种实习形式,学校只承担极少数毕业生实习单位的联系,因而大大的缓解了学校联系毕业实习难的问题;采用这种实习形式,可以提高了毕业生实习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力。让毕业生通过熟人自己联系毕业实习单位,从中体会到难处,因而会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在实习中能克制自己自觉按实习要求去做。

(3)部分学校联系实习方式

对于极少数想尽办法而还找不到毕业实习单位的毕业生,到最后仍由学校出面联系毕业实习单位。这类学生活动能力较差,原则上他们的毕业实习过程要求由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管理,并有目的地组织锻炼强化他们的社交能力。

建筑艺术类专业这几年由于能灵活地选择了教学模式,大胆地采用了人性化管理的自主联系实习方式,使得广大的毕业生能及时增强与拓展了专业技能,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就业的机遇。有不少的毕业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就顺便落实了工作岗位,还有不少的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时就领到了高额的劳动报酬。事实证明,我院建筑艺术类专业近年来采用多模式人性化管理毕业实习的对策与措施是正确可行的。

如果采用这种自主联系实习的方式,学校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制度和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实习指导教师要监督检查,严格把关,否则,毕业实习生就会放任自流,毕业综合实训的教学就会流于形式。

以上观点是笔者这几年来对建筑艺术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训教学的一点肤浅认识,所论只及表面,片面之词,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二版

[2] 王耀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学报

[3] 曹蓉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华南建设学院》学报2001年8月第6卷

下载(参考资料)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考资料)农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