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仪器与实验》模仿-新课程背景下嘉善县高中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06:4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仪器与实验》模仿-新课程背景下嘉善县高中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仪器与实验》模仿-新课程背景下嘉善县高中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教学仪器与实验》模仿-新课程背景下嘉善县高中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嘉善县高中

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嘉善县四所高中生物教师、实验员的调查和访谈,从影响实验教学的五个方面即实验条件、实验员、评价机 制,对实验课作用的理解,实验教学模式,了解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存在不足,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改进嘉善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缺少完备的实验室条件。生物新课程实

验对实验室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增加实验

室的数量,配备更多的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和材

料。浙版选修1 实验中就要求配备如全自动基因

扩增仪、超净工作台、恒温箱、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等设备。由于缺少场地、经费和采购困难等问题,导致了相关实验无法开设。

(2)缺乏专业精干的实验员。由于对实验的不重视,实验员这个岗位有时由生物教师来兼职,他们忙于本学科教学,少有闲暇履行实验员的职

责;即使全职的实验员由于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类

新课程实验专业培训,对新课程实验理念的认识

和实验要求的变化知之甚少。再加之一些学校实

验员人数配备不足,实验员超负荷工作,使现有实

验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影响实验室持续建设,制约

着生物实验课的开设效果。

(3)实验能力的评价机制滞后。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高中生物教学也往往以各类考试 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新课程虽然对教材实

验做了较大改革,但作为检查实验教学效果的评

价方式并没有根本的变化。尤其是省里不再统一

组织生物会考的实验操作考试,这使得以往对学

生实验技能的一项重要评价方式也消失殆尽。

(4)教师对实验课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尽

管大部分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但仅仅认

为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巩固书本理论知识,增

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于生物实验课在培养

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等

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少教师仍持怀疑态度。加之大

部分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复杂,费时费力,又可能影

响教学进度,使得一些本来有条件开展的实验也

省去不做。

(5)实验课教学模式单一落后。长期以来,生物实验课都是只开设一些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

验。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传授实验的理论知识,如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然后学生按照教师所 讲的按部就班做一遍,学生无需设计和思考。单

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做了很多实验但还是

不会设计实验,也无法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对嘉善县高

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实验室建设。新课程实验内容的调

整和对实验要求的提高要求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生

物实验室建设,在管好、用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

上,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和药品。此

外,生物教师、实验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

利用和改造原有设备,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以满足现有实验的要求。

(2)加强实验员配备管理。具有一定专业理

论水平的专职生物实验员是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员的实验技能专

业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不断提高实验

员的专业水平。最后应加强对实验员的人文关

怀、公正评价,为其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

(3)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实验教学评价

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支配着教师

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

态度。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笔试仍然是教师对学生

实验能力评价的主要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省时省

事,但只能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

结果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对学生的实验

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进行评价。同时从高考命题

趋势看,高考生物实验的考试也朝着能力立意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在掌握书本实验基本方法的基 础上,具有实验探究、实验设计的能力。因此,笔

者认为我们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课的评价方

式,恢复实验操作考试并增强其在升学中的权重,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

(4)加强教师对实验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实

验课作用的认识不到位是目前实验开设较少、教

学效果不理想的关键。新课程之所以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是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教师应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实验课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

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实验技

能和科学态度。

(5)优化实验教学模式。一些实验成功率较

低,可通过改变实验方法、实验材料以提高实验效

果。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学生往往难以

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但如果将处理过的洋葱根尖浸在乙酸中代替清水,观察效果会大大

提高。有些生物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教师可鼓励

学生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充分利用节假日去开展 这些实验。学校也可适时适度地向学生开放生物 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准备,如配置药 品溶液、仪器准备、实验室卫生工作。通过实验室 的开放,拓宽生物实验的时间,使生物实验不再局 限在生物实验课上,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避 免昂贵实验设备的闲置,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发挥 聪明才智和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第二篇: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现状剖析与学校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及时、全面、深入地进行教学反思,是顺利推进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当前,高中教师反思意识不强,教学反思存在随意性、间断性和分散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影响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对此,既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反思意识,更需要高中学校积极搭建反思平台,建立反思制度,建构反思文化,引领和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教学反思 新课程 对策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求改进教学的过程。现在很多教师能够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并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但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还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的连续性,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基本上还是单兵作战,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整体效应不强。大多数学校对此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也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办法。教师和学校两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反思应有的功效,既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给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困难。以上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反思意识,更需要学校积极提出应对策略,搭建反思平台,建立反思制度,构建反思文化,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反思工作。

一、增强教师反思意识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先培训、后上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组织了相应的教师学习培训,但这种只停留在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灌输的“教师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缺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变革自我、反思内化的“自我理解”过程。教师并不能因此达到对新课程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此之上的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也十分有限。一般来说,多数教师会把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事与愿违”的现象或结果归咎于外部环境(如高考政策、学校管理和学生等),而很少去思考自身的内在因素。当今实施新课程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高考也不可能因此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不能倚待拖沓,只能顺势而为,只有改变自己,别无他法。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师了解了某种理论后,并非就能自动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有学者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显示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以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这两类知识之间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所倡导的理论可以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当前高中新课程实施不理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这两类知识的差别,误认为向教师介绍了新课程的理念,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导致教学行为的革新,却不知教师仍在用传统的观念进行教学。教师对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始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倾向的观点,操作性较差,而旧的教学观念却往往根深蒂固,成为习惯性的做法,这在无形中给新课程理念的采用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而教师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的理论”与“所倡导的理论”之间的不一致。唯有引领教师从新课程的视点展开反思,重新审视“天经地义”的课程实务与“司空见惯”的教学实践,才能激发“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从而拓展教学视野,推进改革步伐。

二、搭建教学反思平台

为督促教师形成内省、反思的习惯和技能,克服单一的“课后”反思形式,宜将教学反思引入课堂,在学科教学中开设“反思课”,为教学反思创造条件,搭建新的平台,提升教学反思的功能和效果。

学校应根据各学科教学实际,对反思课的内容、组织形式和课时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一般来说,反思课的内容要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主,重在了解、分析和研究师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组织形式上必须由学生来策划和主持,面向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前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体验,在学科课代表的主持下,由各组派代表在反思课上进行汇报,开展讨论交流,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言,不要怕学生触及自己的痛处,课末要以谦虚的姿态,用少量的时间对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总结,并对课堂参与积极有效的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学校要设计专门的表格下发到班,并要求学习委员对反思课的内容进行记载,反思课上所反映的问题决不能作为学校考评教师的负面材料,而应把它作为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教师的疑虑,把反思课落到实处。在课时安排上,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进度进行设定,一般来说,周课时较多的学科(如语数外)以每月安排一课时为宜,其他学科以每半期安排一课时为宜,也可视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但不能减少。

教学“反思课”作为推进教学反思的新型平台,将教学反思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得以有效落实,其主要功能如下:

①将反思课纳入课程课时,保证了教学反思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序列化。

②将教学反思建立在学情反馈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反思的针对性,即重点解决学生的困难和要求,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③反思课由学生主持,是一次对学生做“学习主人”意识的唤醒,对促进教学民主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④保证了教学反思的群体性,可以克服单兵作战的不足,充分发挥师生共同体的群体智慧。一方面,教师通过听评课,可以开展教学反思的交流与研讨;另一方面,将学生作为教学反思的切入点,可以克服教师个体反思的主观性,加强师生互动。

⑤反思课的原始记录,是学校了解教学实情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校改进和完善管理。

三、建立教学反思制度

当前,高中学校大部分还没有把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常规工作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作为,完全凭靠自己的“觉悟”,而在目前教师职业倦怠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有这种“觉悟”的教师实在是太少,教学反思在学校多数教师看来是一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东西。倘若学校不从制度层面上来加以规范和要求,就根本无法保证教师进行经常和有效的教学反思,学校推进新课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对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反思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反思列入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以此来保证教学反思落实到位。

首先,要明确提出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要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教学反思的内容不求多,但要抓住关键问题,从自身因素(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等)开始剖析,弄清楚教学问题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找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次,要立足于课堂开展反思。课堂是教师的工作室和实验室,教师的反思应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坚持一课一反思,学校要把教师的课后反思作为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再次,要从课程设置上保证“反思课”的开设。把“反思课”引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便于形成师生相互反思、共同反思的做法和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换位和教学相长”。第四,要把教学反思纳入常规教研工作之中。如在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中增加教学反思这一内容,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保证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经常性和连续性,将单兵作战变成集体行为,将民间自发的教学反思变成学校组织的常规工作,确保教学反思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工作,使教学反思不但促进其自身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成为教师工作业绩认可的重要依据,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反思动机,不断提高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建教学反思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无形的力量,但它又时时处处弥漫在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全部过程之中,并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效。因此,反思文化建设关系到教学反思工作的开展和效果。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文化就是社会的传统,或者说是人们“活法的样式”,反思文化就是学校教师是否有反思的习惯和氛围,这关系到教学反思能否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目前,教学反思文化在校园基本处于缺失状态,教师对含有自我否定意向的教学反思还没有完全接受,对教学反思之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在反思中忽视学生资源,而师道尊严的传统又在无意识中强化了这一现状。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积极、民主、平等、和谐的反思文化氛围,使教师能在教学反思中体验到职业快乐,实现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价值,进而在内心深处建立对教学反思的高度认可,最终使教学反思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工作态度和习惯,成为弥漫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全程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具体来说,学校除开设反思课外,可以通过组建教学反思沙龙,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开辟教学反思论坛,逐步营造健康的反思文化和积极的反思氛围,使教学反思不断被教师所接受和认同。教学沙龙通过平等、自愿的教学反思探讨,可以吸引教师不断参与,培养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兴趣和习惯。开放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排除顾虑,大胆参与教学反思的研讨,暴露真实的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吴国平主编。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金忠明主编。教师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三篇: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对策

平凉七中

危彩霞

摘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对策。

关键词:数学教师 教学反思 对策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新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更是重中之重。反思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前段时间听了高二数学《线性规划》一课,课间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概念和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语。

这堂课引发我的深思:教材这部分大大的体现了数学的有用性,入引导得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很明显这位教师有着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正是对课堂的教学情境及时反思和对策调整的能力。

(三)数学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该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数学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按照新课改理念实施以来,数学教师面临很大的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理念,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调整知识结构?等等。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调研中,我听了另一位高一教师一节《充要条件》的课,学生对充要条件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例如: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上课期间我们和同学之间该如何探讨,如何分享我们的个人见解?如何验证我们的见解是正确与否?而对于一个班九十几个人如何获取老师的帮助?等等。说实话课堂上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或者自己讲授的教学内容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具体情况,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陈述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并想听听其他同学是如何理解的,行吗?”教师赶紧让他上讲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对不?”(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触很深。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超出了教师!

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对策

(一)反思的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外,更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更为超前的教育观念,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就是要对以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观、发展观、评价观等,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把教育观念统一向新课程。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数学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听《充要条件》这节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如:(1)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呢?(2)数学的应用性不是很强吗,那充要条件应用在哪方面呢?在问题罗列后又立刻给予解决,虽问题能吸引学生,但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许学生能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课后我作了学习情况调查,一位同学和我交谈说:“老师讲授之前,我有自己的想法,但老师解决问题的时间太快了,以至于我没有把我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看来教师低估了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教师在“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和最优整数解”不敢放开,约只用了3分钟,特别对“最优整数解”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只作图展示,而且作图不是很标准,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可能不利。对“如何更快找到最优整数解” 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完全分享学生的思维。

(二)三种有效对策 1.增强反思的意识

“一般说来,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数学教师的反思意识,首先来自于其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教的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育;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的物体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绝不能以完成教学内容为自己的目标,而应该把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作为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采取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作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惟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数学教师才会去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提高反思的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是数学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缺乏理论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培训、听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参加进修和“研修”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行为反思的能力保障。教育科研与我们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具有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3.掌握反思的操作方式和步骤(1)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方式

①写教学后记。新课改后,数学课堂日显丰富与动态,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为教学服务,这正是课堂成功之所在。《线性规划》这节课,课堂上应多用应用的案例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0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做案例分析。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也是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我校初二数学教师在“教学反思”活动时,交流发现高二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但活动时易失控,使得教师活动设计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实际活动效果出现差距。这一典型教学现象就很值得思考分析,是一节课内安排活动过多而造成学生的兴奋性失控?是教师在活动前缺乏具体活动规则指导而造成无规则性失控?还是活动设计缺乏可行性时易造成操作性失控?为此我校高二年级的数学教师作了积极反思探究:一节课的活动量多少为宜;活动规则指导应包括哪些内容;活动设计如何贴近实际等,以期求得好的解决方法。像《线性规划》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③观摩他人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

④课下多跟学生交流。在每节课下来,多跟学生交流,力争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来给你打分。让学生来描述本节课教师的 表现情况,通过这样“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再让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聆听、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效果,犹如“照镜子”一般,这是教学反思一种较好的手段。再自己来评价自己,一节课下来“毛病”竟然如此之多。但是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去改掉这些“毛病”,哪怕小到一个眼神的运用。慢慢的,感觉“毛病”少了,顺眼多了。

⑤用网络论坛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分界、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

(2)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点滴的鲜活细节,也可以是问题的开始。问题,有些是教师自己总结发现,有些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的,有些是同事互助发现的,有些则需要专家指点才能发现。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研究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因为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问题,同事之间通过各抒己见,共同探究,能寻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反思。第三步,专家帮助。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地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同事互助也常常会拘泥于同水平反复,存在易停留经验层次的缺陷,要把反思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进行专业引领。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8.[2]李献新.对新时期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年14期.[3]刘海宁.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探究设置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87--89. [5]胡吉蔚.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剖析[D];扬州大学;2006年.[6]房元霞,宋宝和.以生为本的教师行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9期.[7]李铁安.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弊端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弊端及对策

在生源差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语文往往是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支柱。在语文高考中,文言文的分值在20-22分之间(包括文言文和名句),地位不容忽视,但农村高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难,既没有信心也无学习兴趣,文言文部分的得分率很低,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究其原因,除学生因素外,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存在的弊端不容忽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反思改进教学,找到应对策略,提升语文教学效益已成当务之急。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弊端

1.文言文教学机械化,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千篇一律,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僵化的教法,烦琐的方法导致文言文教学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因为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读课文,做练习。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只能从听讲中得到某些益处;而长期缺读少练的结果,势必影响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2.文言文教学过于功利化,以致弱化诵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拿到更多的分数,较长时期以来,教师舍不得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花在诵读上,布置学生利用早自习诵读但检查力度不够,所以学生诵读的只是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不要求背诵的一些篇目甚至无法读通。大多学生背诵名句名篇也是死记硬背,不愿意去理解字句,揣摩内容,甚至连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正是这种观点作祟,使得学生背诵课文的效率很低,即使勉强记住,错别字也很多。如将“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援”字写成“岩”,将“取之无禁”写成“取之无尽”等,这些皆因不理解意思而造成,也导致今年高考“根据文意写名句”惨败。

3.文言文教学目标重于“言”而忽视“文”

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而忽略了文言文更为重要的“文”,如此一来,“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了金科玉律,“满堂灌”成了不二选择。

4.文言文教学不注重迁移,忽视课外文言文阅读

语文教学忽视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和学习自觉性差,教师便以此为理由认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学生能力不够,高三才涉及,导致起步太晚,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对语文高考教学认识不到位。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教师认为课外文言文教学是高三教师的事,平常的文言文教学只注重课内文言文以应对学年检测和学业水平测试。文言文教学“从本到本”,缺少迁移,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二、文言文教学应对策略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忙起来

在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学习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传道授业”的教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要提倡学生大胆质疑,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问题,记下来与老师一起分享。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正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落实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班上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做有意义的事,有成就感的事。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各种文言文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2.目光放长远,读思结合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唯一途径。只读名句名篇的“坐井观天”式诵读不可取。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组与组的竞读,生与生的比读,分角色朗读,有效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真正帮助学生培养文言语感。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对文言文就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不“罔”就要“思”。应该努力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既要学会“提玄勾要”,又要学会判断、推理、联想,学古人之纵横思辨,鉴古人之深邃思想。教师应正确地处理好诵读与思考理解的关系,二者应该并重,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应重点讲解,反复练习,要让学生养成看课文注释的习惯,要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并及时检查背诵的效果。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弄清句义和文义解读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学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3.注重迁移,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宜早不宜迟

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迁移。说起“迁移”,首先要确立迁移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曾经有人简称这个教学过程为定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比如学习了《鸿门宴》,了解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积累了其中的文言词汇,那么做课外文言文《萧何传》就可以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文中的“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谢、信、以”等文言词句学生都能够准确翻译,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学习文言文最终的目的就是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和已经形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来读懂课外文言文。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懂得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要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在高考中赢得优势,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宜早不宜迟。

总之,农村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应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因材施教,认真备课,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

第五篇: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大支柱,听与读为“吸收”,说与写为“输出”。就输出而言,口头表达为说,书面表达为写,作文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用笔说话”的本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用笔说话”的能力,就必须要重视作文教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适应当时的教学观念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开始变得苍白。教学双边活动的科学化,日益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付诸行动的命题。在中学作文教学这一范畴,教师缺乏具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规则,教与学同处于感性、经验的层面。这一局面越来越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而解决这种困惑,也就成了所有语文教师理所当然的义务。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理沦依据

于漪说:“学生应具备相当程度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今日学习语文、学习各门功课的需要,更是为明日做真正的合格公民打基础。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一样,陪伴人工作,陪伴人继续学习,陪伴人的一辈子。”这种写作教学培养能力观可以说是十分中肯的,对于走出写作为应试的阴影无疑是一剂良药,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的窗口,也是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

目前的现状

1、缺乏系统的写作素材。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作文研究的专家很多,但却没有研究出适合中学生写作的系统的训练素材,虽然市场上有关作文的辅导书很多,但其写作的基本原理几乎同出一辙,异口同声,缺少完善的体系,缺少科学的阐述,它不能适应中学生语文的素质教育。

目前正在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其中虽然编有“写作、口语教材”,但是脱离教科书的另一部分“阅读教材”,脱离中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因此,很多中学生都讨厌写作文。

2、作文教学的热忱急剧降温。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位置,有40%分值。但是由于作文水平提高时间周期长,花了许多气力,收效甚微。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单不说学生,就说老师的积极性都大打折扣,对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在学校要检查作业时相应地布置几篇作文,学生自然也是应付式地“胡画”或“移植”几篇。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作文本上也有几篇作文,但从质量上来看,都不敢恭维。仔细看题目都还停留在同类题目或同种文体的机械性的反复训练,缺少系统性、梯度性、序列性、针对性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作文写的不少,水平提高却不多,陷入一种“不爱写不会写,更不爱写更不会写”的恶性循环中;老师也自然不能从这样的作文中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师生对于作文的关注程度自然“降温”。而假话作文、套话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要学生作文提高就成了“天方夜谭”。

3、作文评改效率低下,也是作文很难提高的一大障碍。时常是作文收一周、改一周,经过很长时间的消磨,等我们再评讲时,作文记忆早已消失殆尽,讲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4、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阻塞了学生从丰富多采的生活中获取新鲜信息的渠道,压制了学生活泼的天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导致学生个性萎缩,才智散失,灵感枯竭,这种失去活力的作文训练,根本不可能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

根据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现状,本课题采取了以下研究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学以致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作文训练处处体现,可以进行口头训练,也可以展开书面训练。我校的自主教学模式中有当堂训练和拓展延伸,我们充分的利用这一环节。比如在学习《这个世界的音乐》,让学生讨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学习《〈兰亭集〉序》时让学生结合名人事例讨论生死观的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既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加深文章的深刻性。

分析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绪。写作需要心境,需要情绪,“观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满海”的写作情绪也是习惯使然,平时读文章时我们要点燃学生激情,适时引领学生体会“从平凡处走向极乐世界”的惊喜,多一些心灵共鸣的快感。这样来培育一颗颗写作的心灵,为写作文做情绪上的铺垫和积蓄。比如学习《我与地坛》,它是史铁生的一篇语言精美、感情厚重、思想深长的散文。字里行间渗透出领悟生命的豁达态度,热爱母亲的深挚情怀。师生研读时,内心砰然,共鸣阵阵。在这种情况下,我随即布置几个作文题目,供学生参考:《感悟生命》、《生命的意义》、《我思故我在》、《享受母亲的唠叨》、《母亲的玉照》等带着阅读课文中的情绪,学生成文时毫不费力,洋洋洒洒,佳作迭出。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一是引用课文当中有意味的句子,这可以和名句名篇的背诵结合起来。二是概述课文中出现的能说明某些观点的事例。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能从妻妾客的赞美中体悟出感情亲近与有失公正的问题;《鸿门宴》中项羽则不善听取他人意见放虎归山的教训;《勾践灭吴》中勾践面对“变化”而适时改变自我,从而取得胜利的经验。另外,作者写文章本身就是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朱自清在黑暗的年代里能沽身自好,不失铮铮铁骨;李乐薇能在繁杂的生活中为自己建立清新宁静的精神家园;史铁生在遭受命运的打击之后,选择了思考,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在创作中获得了新生;川端康成能从“海棠花未眠”中发掘独到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反复体味这些高尚、美好、深刻的思想,写作时,或信手拈来,随手征引,或将其思想内涵渗透其中,自然能提高作文的品位。

2、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经常会有“无米之痛”。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校的图书馆也为学生开放,班级可以组织集体去借阅,图书馆也开展了读书月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同时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始于模仿,终于创新”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汉代扬雄善于模仿司马相如;晋代陶渊明模仿《古诗十九首》而作《拟古九首》,并在其佳作《闲情赋》序中坦言效法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唐代王勃模仿北朝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写出了《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唐代李白模仿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而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现当代许多作家也大量模仿了欧美作品。古往今来,模仿他人者不计其数,但唯有那些“继往而开来,模仿以创新”者能名闻天下。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所以鼓励学生模仿高考优秀作文的章法,模仿课文里的表现手法等。

(三)多渠道获取写作资源,让学生有真话可写

作文教学从源头抓起,把源泉开拓得宽一些,广一些,让学生多接触目益向前发展的社会,要接触人与人的关系,接触人和物的关系。不局限在课内,要拓展到课外、校外,抓好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并通过课堂演讲、周记等形式让学生仔细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四)作文教学加强针对性训练

“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系统的训练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情况登记表,可以设计十项内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语言表达、文采、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积累)分别为每一次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值量化,经过几次的打分量化,学生的作文知识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就更有针对性的要求某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有意识的注意某些写作环节。

戏剧界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写作更是如此,“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多写仍是提高写作水平方法,写作的路上虽有荆棘密布,但更有艳丽的花朵招摇,一旦学生走进了流光溢彩、顾盼生姿的文字世界,相信一定会由衷的爱上她。

(五)提高作文的时效性,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是通过一篇作文,一次命题考试加上平时作文成绩的平均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的评价,只重视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其它诸多因素;这样的评价只是判断,是为评价而评价,而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评价的功能是认识、反馈、导向,更是激励。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学生作文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价。这样,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提高作文的时效性,多维度评价,必要时要随改随批随纠正,让学生有信心写作。书面作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作文课由教师、学生当场点评。让学生成为作文的“裁判”,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六)鼓励老师“下水作文”

在学生进行写作的同时,也适当鼓励老师下水作文,这样不光有说服力,而且还利于老师自身把握准教材。

四、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研究,实验老师的作文教学设计能力和模式的灵活运用普遍得到提高,加速了实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实验班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消除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写作文由厌写转为喜写、乐写。

1、实验老师总结汇报

实验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确树立目标,平时在作文教学中以结构和语言的训练为主,因为近几年的高考均为话题作文,立意较为明确,审题比较容易。清楚了这些,就等于拨开了云雾,我们找到了作文训练的主攻方向。

结构也有许多的模式,经过比较,我们确定并列式结构是高考作文最佳的结构模式。首先,它开宗明义,于开头便提出观点,入题比较快。其次,它把中心话题分化成为若干个小话题,说理议论比较充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种模式层次特别清晰,开头结尾反复强化中心论点,首尾呼应,中间每段的开头句,都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连起来读恰成排比,是对中心话题的不同侧面论述。这样文章一目了然,又突出了中心。我们的作文训练,就从众多的作文结构模式中“删繁就简”,选定一种。根据“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反复训练,往往在高一时期,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模式,且能活用于别的文体。

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语言功夫。苏轼说:“少小文章须绚烂。”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会用修辞,特别是排比,让它成为学生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会用成语,每篇文章不少于十个。

三、会引用诗文、名言,学以致用。

四、善用举例,举例精当,举例新颖,举例丰富,通过举例展示学识,充实文章内容。

五、会描写,让细腻生动的描写为全文增色,成为既能打动人又能使文章出彩的亮点。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通过对结构和语言的有意强化,学生的作文便像“二月花”一样,领异标新。

去年仅一学期,青年教师作文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07年5月组织学生成功举办了“郑州七中读书月”活动,并且配合政教处组织学生参加郑州市举办的“八荣八耻”征文比赛,其中五位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2、学生作文获奖情况

通过去年的教学,学生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上学期就有14位学生获奖,其中曹一彪在征文比赛中获特等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实验结论

实践证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课题实验已取得较明显的成绩,课堂教学结构是科学的、高效的,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课题,是完全符合当前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的,是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我们的结论是:以培养兴趣、加强学生阅读、在模仿中学会创新并且改变评价方式,构建一次作文全过程的基本模式,可以优化作文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走过来再回头看,我们对“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

下载《教学仪器与实验》模仿-新课程背景下嘉善县高中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仪器与实验》模仿-新课程背景下嘉善县高中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实验的地位与中学实验教学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实验的地位与中学实验教学管理 庆阳一中王子顺 中学实验是进行知识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训练实验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方法,是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是......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公开课的误区与对策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公开课的误区与对策 ——解读新课标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福州阳光国际学校 马明华 目前,我省各地新课程实验在完成第一学段后正进入第二学段的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摘要]物理教学一定要改变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验操作的倾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亲自动手求真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实验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内容繁杂毫无选择,教学重点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摘要:高中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作文与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作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自从2001年7月全国高考开始增加听力测试题以来,高中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更......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策略与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策略与途径 第三完小 于红彬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要知道教学管理是不是到位,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志。作为一名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