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样例5]

时间:2019-05-12 07: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第一篇: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列入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据审计署向媒体公布的信息,在审计署今年统一组织的25个审计项目中,效益审计项目有18项,从工作量上看,效益审计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比重在80%以上。可见无

论是从发展目标上还是从实际工作安排上,绩效审计已成为现在我国国家审计的主流。绩效审计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全新审计课题,具有视野宽、范围广、难度大、要求高等特点,发展中仍有许多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问题亟待理论突破和实践验证。

第一,难以突破财务审计的思维框架,审计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目前很多情况下虽曰绩效审计,但是审计组却把精力较多地放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上,看账本的时间多、调查研究的时间少,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微观定量审计多,宏观定性与微观定量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少,没有突出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财务收支审计思维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全新的绩效审计需求。

第二,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仍是空白。评价功能是绩效审计的突出特点。开展绩效审计,需要有科学的审计评价标准来评价被审事项的综合绩效。由于国外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因此我国目前急需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统一、规范绩效审计模式。由于处于无标准的审计状态,很容易出现做了大量的审计调查、取证工作之后,由于评价体系、方法的空白,难以形成统一、准确、有权威性的评价,甚至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审计结果被歪曲。审计人员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同时也受到打击,绩效审计的效果不可能好。

第三,审计人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的人员素质尚难以胜任绩效审计要求。绩效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专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都比较高,审计技术与方法也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通晓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绩效审计还常常面对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情况,这就对审计人员深刻了解政府工作体制、判定被审单位的业绩、作出准确而有深度的判断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审计队伍中没有一批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计算机、法律、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专业人员,绩效审计在我国很难广泛地推广。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四,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投入工作量比重过大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违法乱纪行为大量存在,反腐败仍是审计机关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际审计工作中常常出现明明是绩效审计,但在调查被审计单位的过程中一旦碰到了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审计人员就又回到传统审计当中忙于查办。加之审计机关对审计干部的考核仍沿用财务收支审计时期的考核标准,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审计人员认为绩效审计不出“业绩”,只想简单应付了事。这种情况必然严重阻碍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

大力开展绩效审计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审计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必经之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创造性,推进绩效审计的发展。

第一,抓紧时间制定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目标。绩效审计评价内容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对社会效益的评价。评价标准按照性质可以划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大类:定性标准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组织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并且有效才能形成效益;定量标准一般包括预先确定的标准、前期的历史标准、行业外部标准等三种类型。并且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通过培训、招聘等多种方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经过认真分析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结合辖内被审计单位的特点进行培训。要着手改变目前审计人员扎堆财务、审计专业的现状,引进以经济师、工程师以及高级管理人才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必要时可以考虑聘任制公务员人才的引入,为绩效审计充分储备人力资源。

第三,加强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我国绩效审计仍在实践探索阶段,没有成形的知识理论体系可以供我们直接应用。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规范的审计理论,在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能、程序、方法、报告、质量与风险控制、评价标准的制定与选择、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作全方位的指导,以促进绩效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

发展中国模式的绩效审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全体审计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相信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绩效审计事业从理论突破到实践成果都会有重大发展。

第二篇:八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

八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

日期:08-07-17来源:太平洋汽车网作者:阅读:502 次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剖析了当前我国汽车销售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问题

一、品牌授权合同不规范,存在强权条款

在我国汽车销售行业中,目前实行的授权合同中有很多强权条款,主要体现在厂家对经销商的商务政策中有过多的限制性条款:

一、厂家往往规定由经销商承担广告宣传费用,以此来分摊自己的成本,却加重了经销商的负担。

二、厂家编制过高甚至无法完成的计划,向经销商强行分解,造成经销商库存严重积压。

三、厂家对旗下的经销商实行严格的区域限制,不允许跨地区售车或购车,剥夺了消费者的消费自由。

四、单一的零部件供应策略,剥夺了经销商自由采购的意愿。

要剔除授权合同中的强权条款,国家政策应制定授权合同示范文本,并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新的授权合同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体现权利义务对等;

二、明确授权合同期限;

三、合同期内不得中止授权,否则要赔偿经济损失;

四、授权合同以中国法律为基准,适合我国国情;

五、体现授权合同的唯一性原则;

六、建立授权合同执行监督机制;

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供应商对经销商的强制性政策。

问题

二、单一的模式、过高的建店标准加重经销商的负担

近年来,我国汽车销售行业中以4S为主的销售模式发展单一化,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4S店越建越大,越建越奢侈,造成资源浪费,加剧了环境污染。

二是厂家往往向经销商收取过高的建店保证金,并指定建店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加重了经销商的成本负担。

三是厂家强压给经销商的“铺底库存”多为“过季产品”,造成经销商手中的库存越来越多,容易导致滞销。

对于以上问题,罗磊提出应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4S店建设标准。基于我国各地区经济

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根据当地的经济标准建设不同规模的4S店,而不是一味地求大求好。问题

三、营销网络盲目扩张,易造成恶性竞争

部分品牌在部分城市的4S店数量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 一汽丰田

北京38382722

上海954711

广州51459

深圳6997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汽车企业的4S店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销售网点分布不均匀,这样容易造成同品牌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对此,应由经销网络备案工作发挥各级汽车流通行业组织的作用。是否新增网点,应由经销商和厂家实地考察后共同来决定。

问题

四、部分厂家的分网策略同样会引发恶性竞争

近两年,当合资企业纷纷开始并网销售的时候,某些自主品牌企业却正好相反,不约而同地实施着分网销售的策略,拼命扩张建店。当前,奇瑞、吉利、比亚迪、江淮、东南、一汽轿车等企业的分网销售虽然是扩充网络的另一手段,但4S店越来越多,后果同样会引起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完善品牌销售政策,引导企业科学管理,调动各方积极性,合理搭建并充分利用营销网络,确立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

问题

五、零部件、汽车装饰、汽车金融等方面的强权策略待改善

汽车后市场的问题跟4S店的问题类似,同样厂家对经销商的授权存在着强权条款,如指定采购渠道、强行压库、搭配销售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应完善相关政策,明令禁止供应商以下行为,违反者予以惩处:

一、向经销商收取建店保证金;

二、指定建店施工单位、用材、装饰材料、办公设施、维修通用设备;

三、向经销商强行配送“过季产品”;

四、不顾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强压库存;

五、强行搭配产品;

六、指定广告投放数量、投放媒体与版面;

七、强行向经销商滩派汽车美容用品及设定销售额度;

八、指定汽车金融机构;

九、延缓支付经销商应得返利。

同时还应规定经销商积压零部件,供应商应提供回购服务。

对于经销商库存问题,由经销商自行设定,供应商向经销商提供指导,规定经销商库存最多不得超过其上平均月销售额的150%。

规定供应商有关商务政策,如建店支持、广告费、奖励政策等,应公开透明,取消模糊返利,在每年初供销双方签订合同时一并写清,以利于市场平等竞争。

规定汽车供应商取消汽车交易区域限制,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消费者异地购买汽车的权利。

问题

六、退出机制缺失,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前几年奥克斯汽车退出市场,一走了之,售后服务无人负责,造成车主集体应诉;今年南京菲亚特又重演退市事件,与全国100多家经销商解约。

对于退出汽车市场的厂家和经销商,国家应完善品牌销售政策,建立完备的退出机制:

一、普通经销商退出,按照授权合同予以补偿;

二、厂家、总经销商退出,设立强制性条款,除按授权经营合同向经销商支付违约金以外,还应向国家相关机构支付维护消费者10年售后服务应花费的费用。

无论是内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由国家执法机构向其投资关联企业按照股份比例追缴相应的款项。

问题

七、跨国公司高度掌控进口车流通环节,消费者没有得到实惠

车型宝马 X5 3.0I英菲尼迪 FX35

到岸价$58,042$35,440

综合税率1.66191.7206

汇率6.96.9

完税价格¥665,574¥426,846

批发价¥832,350¥624,000

零售价¥895,000¥678,000

国际市场批发价¥291407-¥345966¥241362-¥250843

国际市场零售价¥316710-¥376050¥262545-¥272895

如上面的表中所例的进口车流通价格,外资总经销商通过定价可以直接在中国市场获得高额稳定的利润,而广大消费者却没有享受到关税大幅度下调、人民币升值、市场开放、竞争升级带来的好处。

由于跨国公司和外资进口车总经销商之间存在关联交易,直接干预经销商日常管理,向中国的汽车销售网络全面渗透,原来的内资进口汽车品牌总经销商面临降级和下岗。

对此,国家政策应细化总经销商准入条件及备案流程,制定总经销商设立标准,主要包括注册资金、网络规模、功能、设施、人员、经验、经营记录等各项指标,并由汽车流通行业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另外,还应建立进口汽车价格监测信息平台,以维护国内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问题八、二级经销商与汽车有形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直以来,汽车销售以4S模式占主导,二级经销商不被厂家认可,甚至受到排挤和打压。由于没有厂家授权的合法地位,造成二级经销商鱼龙混杂,竞相压价,从而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对此,国家应该完善品牌销售政策,鼓励多业态并存的多元化经营理念,具体为:

一、从政策层面鼓励多品牌集中经营;

二、补充对二级汽车经销商的授权规定;

三、倡导发展多种汽车营销方式;

四、鼓励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多元化;

五、鼓励汽车零配件供应多元化;

六、搞好行业规划和行业准入,避免盲目竞争。

第三篇:绩效审计

引言

2008年7月,审计署终于提出了实现绩效审计(效益审计)的日程表,发布《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在强调继续“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审计署逐步将绩效审计评价写入审计报告。先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绩效评价,然后是农业、金融、财政等专业审计领域引入绩效审计评价。

回首我国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概念是在1991年全国审计会议上,而深圳是我国最先开始深圳是我国最先开始试点绩效审计的城市,全国首例绩效审计案例是由深圳审计局发起。早在2003年时,审计署就开始探索绩效审计路径。时任审计长李金华指出,虽然“审计风暴”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很大荣誉,但是从国家审计理论演进角度来说,中国还是要探索自己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为何绩效审计被采纳并付诸实践呢?因为绩效审计和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侧重点不一样,绩效审计的范围更宽,审计内容更多,审计人员素质成了难题,传统的审计只要求审计人员懂法规、懂财经,进行“查账本”;而绩效审计,是审计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对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制度效率、政府管理效能、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用等情况,涉及金融、投资、环保等各方面。这就有利于建立高效廉洁政府,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更能维护人民的利益。

一、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

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3E”审计。其中经济性是指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取得有一定质量保证的资源;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

(二)绩效审计的范围

我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大类:

1.财政性资金支出。主要包括:(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2)国家投资建设项目。(3)其他各种专项公共资金的使用。(4)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

2.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三)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

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有两个,分别是鉴证和评价。绩效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手段同样具有一定的监督的职能,但是监督职能并不是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这是因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止弊端,而是为了分清责任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中鉴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的鉴别和证明,证明结果的真实性;评价是对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数量和质量做出的合理性鉴定与评判。

(四)绩效审计的作用

绩效审计的作用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作用也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真实的经济运行过程和单位的真实的情况的基础上的。

二、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1)从时间上看起步较晚

我国首次提出绩效审计这一概念是在1991年的全国审计会议上,而直到2003年,我国审计署才开始探究绩效审计的路径,所以我国的绩效审计从起步上就落后了西方发达国家一大截。(2)审计人员知识面匮乏

在我国,由于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比较晚,有相当一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大多数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停留在国外有关情况的介绍层面。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再加之操作过程十分复杂,才导致了我国的绩效审计止步不前。

(3)审计方法上较为落后

目前在绩效审计工作上,国外已经引进了十分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来进行绩效评价,比如说平衡计分卡这种方法。虽说我国也有很多审计人员在对这种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但是仍处于认知阶段,离具体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国目前的审计手段仍比较落后,想要跟得上国际的步伐,仍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

(4)绩效审计的标准比较模糊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有了明确的标准才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然而对于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来讲,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让审计工作人员来参照,甚至在我国有一些机构和部门就没有制定出一定绩效审计标准,因此审计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缺少明确的标准进行参照,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审计工作人员绩效审计的难度,再加上我国审计人员的能力较外国来比较本来就有一定的差距,而现在审计工作的难度又比外国审计难度大,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绩效审计与外国的绩效审计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另外国内大多数政府机构和企事业没有认识到绩效审计工作所能作用的范围,这就导致了许多应当进行绩效审计的经济活动没有被划分到绩效审计工作的范围之内,就表现出当前涉及到绩效审计的项目较少。

(四)绩效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也是审计理论联系审计实践的桥梁。审计目标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它直接反映社会环境的需求,影响和制约审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审计目标提出调整要求,进而引起审计实践的变革。同时,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有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审计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审计责任。

许多国家把绩效审计的目标定位在:评价并改善政府项目、中央政府和有关机构的运作,为政府和议会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评价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和政策有关的审计建议。

我国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在强调继续“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审计署逐步将绩效审计评价写入审计报告。先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绩效评价,然后是农业、金融、财政等专业审计领域引入绩效审计评价。审计署在“规划”中指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起中国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具体的路径: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五)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1.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

高效廉洁的政府,是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今天,在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情况下,如果能对工作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经常性审计监督,那么,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就会少一些,经济决策就会更准确,国家的经济损失就会更少,社会效益也会大大提高。目前在公共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不算经济账,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使政府的效能下降,并为某些腐败分子提供了方便。尽快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监督政府工作的效益,有利于建立清正廉洁的政府。

2.开展绩效审计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

随着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已大大扩展。我国人口众多,国家公共开支的成倍增长和公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经济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的生长基础和社会的发展机会愈来愈受限制。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们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如若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种高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宝贵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某种挥霍,对政府受托责任的考评应该定位在投资绩效上。投资不仅包括经济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绩效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安定、民众的凝聚力等。

3.开展绩效审计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需要

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钱,为人民办事。在民主社会,政府负有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使用、管理各项资源,并使各项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尽快开展绩效审计,是维护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有力措施。

二、与国外绩效审计的比较

(一)从概念上来讲绩效审计,西方各国叫法不尽相同,定义也不单一。

1.英国审计署将绩效审计叫做物有所值审计或货币价值审计其定义为: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情况 2.加拿大审计署将绩效审计叫做综合审计,其定义为:对政府活动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系统的检查,并对上述政府活动进行效益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告议会,以促进加拿大政府活动的透明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德国将绩效审计定义为:主要是指对行政运作的经济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审计 主要目标是鉴别改善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方法由机关团体提供有关收益支出与资源管理独立而可靠的信息,以加强政府部门的决策,促使政府部门致力建立通告经济效率与效果以及是否符合其职责的报告程序,确保责任完成 4.澳大利亚称为效率审计 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是 为了对有关业务经营活动处于经济与有效方式的程度进行评价,而对集体或个人履行职能的效益或经营业务进行的情况所做的检查;对集体和个人采取的并用以衡量业务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程序以及程序是否适当,能否使集体或个人足以衡量业务经营活动的经济与有效的程度所做的检查。

5.美国审计署1994年的政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为:绩效审计就是客观系统的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 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的评价的目的,以便改善公共责任性,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提供信息

6.我国目前没有对绩效审计有统一的定义,有关绩效审计的阐述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1994年通过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这意味着推行效益审计(即绩效审计)的开始。二是2008年审计署制定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里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

(二)从绩效审计的特点来看

1、美国绩效审计的特点。首先,完善的法律及审计准则体系是政府绩效审计的依据。美国联邦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审计的法案,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时期政府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准则问题同样得到了高度重视。为规范、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1972年,联邦审计总署发布了《政府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审计准则》。此准则经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在2003年完成,已于2004年1月1日实施),被美国各级审计机构和会计理论界所公认,一直延用至今。其次,审计范围涵盖了一切公共资金的使用领域,但就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两种类型,审计内容各有侧重。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审计长应调查一切有关公共资金的收入、支出和使用情况,并应就其效率和效益问题向国会提出建议。因此,为立法机关服务是联邦审计的出发点所在"根据立法所赋予的权限,规定绩效审计由两部分构成,即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项目效果审计。

2、瑞典绩效审计的特点。首先,采用不同的法律制度约束一国的国家审计。地方政府自治是瑞典政府体制的传统,也是瑞典式民主政府制度的特点。与此相适应,地方审计机关隶属于地方议会,国家审计局和它们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两者适用的法律也不一样,前者适用《瑞典国家审计局法》,而后者适用地方政府审计指导原则。其次,它拥有别具特色的两阶段调查分析法。瑞典国家审计局大量地运用了调查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调查阶段,二是深入调查阶段。这一方法与其建立在职能及任务分析基础之上的审计内容相适应。如在调查阶段,审计师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被审计单位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是否有与目标相适应的业务活动其业务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薄弱环节?有无建立保证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制度?为此,审计师要分别进行目标分析、业务活动分析和管理制度分析。如果在调查阶段发现了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审计师就要进行深入调查。否则,审计即于调查阶段结束。深入调查阶段的工作一般限于在调查阶段就目标分析。业务活动分析和管理制度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而不重复全部事项。

3、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特点。首先,审计类型与众不同。按照一次审计涉及单位的多少,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的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即特定对象绩效审计和跨部门绩效审计。特定对象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运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执行效果;单位内部是否有足够的程序、措施来推动和保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的实现;对照历史情况,是否在管理上有所改进和完善。跨部门绩效审计的主要领域是安全领域审计与业务支持程序审计。前者要求审计人员检查涉及全社会的人身、信息和实物安全的有关政策、程序、资源和管理是否合理、有效。后者重点检查基础性的行政管理程序是否能满足财务管理的法律要求,并保证联邦机构正常履行其职责。其次,突出跟踪审计。在绩效审计的整个组织过程中,分为战略计划阶段、初步调查、执行及报告和跟踪审计等阶段。不论具体审计项目的具体程序有何不同,在执行审计程序时,都要考虑审计的影响,通过审计能够带来哪些节约,增加哪些价值,如何更好地传达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

4、中国绩效审计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把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通过预防、揭露、抵御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但不容置疑的是,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之路并非平坦。

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是我国现有审计理论体系的新支,目前尚研究不够,由审计署牵头,各地方审计机关参与,组织审计实务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审计理论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国内外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审计特点进行研究。明确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基本含义、特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相关问题。确立一个相对主流的观点用以统一绩效审计相关人员的认识,然后再在不断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三、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绩效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尤其是在地(市)县这两级地方政府,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不知所措 要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还需要相当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尝试,这不仅要在整个政府审计界注入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细致地研究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还应在全社会大声疾呼,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当前,在绩效审计的开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体制跟不上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诸如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府部门的职权交叉,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务活动的公开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信力低下的问题;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作为绩效审计主体的政府审计机关,同样也存在缺陷现行的审计监督体制是行政型模式,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以及被审计者拥有同一的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权责关系不明晰;实质上,现行的审计机关是政府自己在使用公共财产的同时,又反过来审自己的一种内部审计。正是这样,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的法制观念淡薄,怕揭露问题过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因而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问题,人为地要求审计机关将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删去。也由于审计部门受本级政府领导,经费由地方政府供给,干部的管理在地方,所以审计部门也很难保持自己超然脱俗,这正是制约我国审计部门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审计观念跟不上步伐

由于法制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还不强,加之对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首先是社会各界,他们的审计观念还较为落后其次是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存在着局限性,大多数还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再加之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审计的社会地位与其所发挥的职能不相称;财政、经济活动透明度不高;法制的不完善导致假账盛行;等等。这些因素无一不影响着绩效审计的发展。

(三)工作范围跟不上需要

绩效审计,虽然是审计部门近些年来叫得很响喊得很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但目前从实际工作的操作层面来看,它却有很多方面跟不上来至目前为止,国家除制发了几个企业效绩评价方面的标准规定之外,对其他方面的绩效审计,特别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文件,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展开 同时从当前的审计实践来看,绩效审计范围相当窄小,远远跟不上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如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本来这些部门过日子就感紧巴巴的,基本上没有开展绩效审计,也没法开展绩效审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国退民进,企业的绩效已不再是政府审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财政审计,当前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真实性和合法性上,拨出去的资金在支出方面只要合规就可以了,至于资金是否用于原定的目标、效益如何,则基本不去管它了。这样一来,政府审计部门也感到十分为难,有种无处伸开手脚的感觉。

(四)人员素质跟不上要求

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是有区别的审计绩效审计属于专业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审计,其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其难度与要求更加不同因此,它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还达不到要求,其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还远远不相适应虽然现有审计人员中的审计师实务知识比较多,但理论基础薄弱,普遍缺乏公共管理 行政法规财政财务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现有的审计人员对传统审计技术较熟悉,而对现代审计技术较陌生,且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高质量的绩效审计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意识,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深刻地理解政府的工作,并有能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测定被审组织的业绩,以对其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判断。在这些方面,现有的审计人员是无法应对的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已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将不利于对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四、加强绩效审计的对策

绩效审计,它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政府及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及评价;它是对政府部门事中 事后经济行为的监督评价,能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政府科学管理提高绩效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当今政府的管理现状来看,绩效审计已经到了非开展不可的程度 正是这样,不能以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知识结构来思考绩效审计,而应在现有的审计环境 审计条件审计手段的平台上来研究绩效审计,来构造绩效审计

(一)加大宣传力度,给绩效审计以氛围

绩效审计,它即将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之所决定因此,大力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较大层面上的人,至少是科以上干部树立绩效审计的观念,了解绩效审计的意义,认识绩效审计的作用,绩效审计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绩效审计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召开会议,报告绩效审计;开班办学辅导绩效审计;利用媒体,宣传绩效审计;等等 通过宣传,形成良好的绩效审计氛围,让绩效审计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让绩效审计的先进事业顺利发展

(二)深化体制改革,给绩效审计以阵地

只有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大力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理顺政府关系,优化政府结构,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部门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的状况,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经济,才能促进政府审计由纯粹的监督机制向完善的公共财产激励约束机制转变,从而解决当前绩效审计无从下手 无法下手等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的体制改革不仅能促使公共财产效益的提高,而且也会更加重视制约绩效审计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更加注意解决绩效审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科学合理的政府体制,能使政府的效能提高,能产生辉煌的成效,也有益于审计部门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审计这样,政府绩效审计就会得到全面的重视,得到深入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法规,给绩效审计以武器

法律法规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关键性的问题,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开展审计业务的基本武器只有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目前,在绩效审计的实践中,还没有摆脱传统习惯和传统定式的制约,大都用传统审计来开展绩效审计,跳不出传统审计的圈子,使得绩效审计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在政府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制定比较系统 操作性比较强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只有把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评价等作出法律条例方面的规定,绩效审计才能有效地进行特别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这是审计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问题 评价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名领导的公平程度,取决于指标评价体系的科学程度同时,审计部门也要在绩效审计方面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稽查制度,以进一步明确绩效审计的要求有了一些基本性的法律法规和操作层面上的制度,并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绩效审计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注重业务培训,给绩效审计以骁将

绩效审计是对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做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除了要有做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公共管理学 电子计算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现有的审计人员中大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政府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 各级审计机关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强化教育;国家审计署应组织编写绩效审计的教材,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审计人员传道授业,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能力审计战线有了这样一批骁将勇士,绩效审计的事业就会兴旺,绩效审计的明天就会辉煌。

第四篇:制约我国房地产发展的6大问题

制约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大问题

王泓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想在公共福利上为公民办好事,但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我们在制定政策时没有深入调查,制定的政策与社会需要的政策不符,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制约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大政策。

一、公民住房法律法规长期不到位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32年来,《公民住房法》千呼万唤就是出不来,难道32年都制定不出一部住房法律来吗?现在房地产业的这种局面就是无法无天!无法从立项到设计,从设计到审批,从审批到征地,从征地到拆迁;从拆迁到基建;从基建到验收;从验收到销售;从保障性住房到政策性商品住房;从政策性商品住房到商品房每一个环节都有腐败,每一个环节都有毫无诚信的公权力,每一个环节都有欺诈,每一个环节被侮辱与被损害,每一个环节都有利益集团敲诈与欺诈。这些现象愈演愈烈,而国家《公民住房法》就是迟迟不出台,从二十世纪等到了二十一世纪,这部法律还是没有出台,这是制约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最大隐患。

二、连年失误的房地产政策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连年的房地产政策制定的政策都有失误问。没有人来通盘的考虑国家房地产总体规划,现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政策,我们的政策不是疏导,而这是围追堵截,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反而加大了社会矛盾,本来可以化解的矛盾现在无法解决,调整一次政策推高一次房价,再调整一次政策再推高一次房价。失误的房地产政策将高房价从一线城市推进到二线城市,又从二线城市推进到三线城市,2011年调整政策彻底将高房价推进到了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房价全起来了。现在是人民有怨气、房地产商有怨气,地方政府更有怨气。一个正确的政策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失误的房地产政策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选择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经济减速政策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为了防止经济泡沫的出现稳,不希望国家经济高速运转,希望国家的GDP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选择的突破口是公民福利政策,目标是牺牲国家房地产业的政策。所以连年对房地产业围追堵截,其逻辑是美国经济危机房地产业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中国未来的经济危机也必然是房地产业为先导防范风险的逻辑,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系列房地产政策。不去考虑国情,人口基数去制定房地产政策怎么能够不失误。

国家希望经济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范围内是正确的,但GDP这个数据是国家全行业增长数据,不是房地产业独树一帜的增长数据,要想降低GDP必须调整国家产业结构,要从制造行业、能源产业、房地产业三大产业入手,这样才能降低GDP的增长速度,单单从房地产业入手,不但降低不了GDP的增长速度,反而会推高GDP的增长速度,因为房地产业是以公民福利产业为主的产业,怎么能单靠房地产业来降低GDP的增长速度,房地产业只能利用商品住房来降低GDP的增长速度,这个力量就太有限了。

本来人民对城镇房地产就是刚性需求,而国家又选择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经济减速政策,肯定是全民怨声载道,调整经济结构的事情怎么可一个行业承担呢?现在是人民、房地产商、地方政府一起埋怨,这样怎么能够不出麻烦?

四、不切合实际的分税制分配比例政策长期不调整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税国之根本,分税制体系存在中央与地方分税不公平现象,地方财政长期捉襟见肘,影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引发全国地方政府利用土地与中央博弈,这是我国房地产业问题的根本。由于不合理的分税制体系分配比例,大大削弱了国家再分配功能,区域间再分配不公平,严重减弱社会福利保障功能,地方政府没有财力去完成社会居民保障性用房和完成社会医疗福利保障。不合理的分税制体系分配比例导致城乡税负水平的不公平,导致社会福利保障财政支出责任不清,哪些归中央财政管,哪些归地方财政管,多年来使社会福利性财政支出成为真空地带。这是直接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五、失衡的金融政策与疏于监管金融秩序是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连续货币从紧的金融政策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任何一个 国家都应该有其政策的连续性,多变的金融政策只能说明其国家管理的不确定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不连续性。现在我们把预防金融风险政策,制定为金融风险已经来临政策。把本来没有的CPI,让我们的政策人为制造出来了CPI。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政策制定者没有考虑到人们心理承受预期,更没有想到全国98个行业的管理者心理承受预期。这就造成金融政策失衡,2011年搞的全国人心惶惶,各行各业都乱糟糟。本来是好心,世界金融危机,为预防我国CPI走高而制定的政策,实则其反,反而自己把CPI推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好心办了大坏事。这就是在制定金融政策没有全局观念,更不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走势,把制定政策人为的与人民心理承受预期相分离,造成今天的结果。2011年国家金融政策是历史上的一本非常典型的反面教科书。

大家都认为破坏金融秩序的是高利贷与房地产商,这个观点诧异。金融秩序最大的破坏者是政府不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政策,使制造业都挤在一个狭窄的小路上奔跑,这就导致了企业市场的恶性竞争,投资者为了追求最大回报率,不惜铤而走险,向供不应求产品市场转移。地方政府利用自己的公权力控制银行贷款,利用将国家银行贷款,二次房贷形成以国家公务员发放高利贷的特殊群体;地方政府与国字号的利益集团。在房地产方面的最大体现是用财政经费去完成公共产品廉租房与公租房建设,转眼就把廉租房与公租房作为政策性商品房出售了,地方保障性住房又要等到去爪哇国了。这两大弊端直接干扰国家金融秩序的暗流。

六、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政策定义模糊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要明确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定义:

保障性住房定义: 保障性住房是指廉租房与公租房,不含政策性商品住房。商品性住房定义:商品性住房是指政策性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

现在国家对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定义模糊,人民与政府都认为:廉租房、公租房、政策性商品住房都是保障性住房,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如果是这样国家就是永恒的房地产开发商。这种模糊应该有故意产生之嫌,是公权力失信的重要体现,是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用政策性商品住房PK商品住房的具体体现。是明目张胆的合理合法的腐败现象。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公共产品,只有廉租房与公租房才可称谓为国家公共产品。政策性商品住房是商品,虽然前面贯注了政策性,但仍然是商品。我们的政府在这一点上是完全模糊不清的。这就是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政策定义模糊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结束语

国家正确的房地产业政策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在调整和制定房地产业政策中不可忽视的六大原则:

1、国家制定任何政策必须是以疏导矛盾为主,而不是激化矛盾,不能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2、建立健全国家公民住房法律体系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3、国家要明确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的定义,要有明确的界限,这个界限不能模糊,否则就会出现更严重的房地产腐败,这是政策制造出来的腐败;

4、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职责是监管的职责,而不是代替的职责;

5、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与制定合理金融秩序监管政策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6、房地产政策的制定必须兼顾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更不能把制定预防风险的政策,当风险已经来临的政策来制定。从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制定给我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一个政策的制定必须有其可行性、科学性、前瞻性,平衡性、连续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人民心理预期可承受性,否则再好的想法,当制定成政策时,也会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第五篇:试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内容摘要: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 个人信用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但贷款购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尚不足20%,我国个人消费性汽车信贷余额从2002年的2000亿元降到2005年的1600亿元,汽车信贷市场出现了逐渐萎缩的迹象,本文就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社会个人联合征信体系不健全。汽车信贷市场的良好运转与发达的个人信用体系密切相关。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全国统一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但存在着覆盖面过小、涉及金额过少、项目不完善等问题,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条件下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扩大规模的最重要原因。

缺乏适宜的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模式,即银行直接面对用户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另一种模式是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体的模式,即由汽车金融公司直接面对用户,能够提供比银行更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这两种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在目前政策约束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促进汽车信贷规模迅速扩大。

缺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目前,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在我国具有明显的行业垄断性质,几大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而又自成体系,由于政策性的原因汽车金融公司还未形成规模,致使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不能有效展开,尚未开放的市场体系严重阻碍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汽车消费信贷担保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汽车消费贷款担保方式包括:房产物业抵押、有价证券质押和第三方担保三种。但目前房产抵押需由房屋管理部门进行评估、抵押登记,汽车抵押需到车管所登记,手续繁杂;依据《担保法》,学校和机关不能做担保,有能力提供担保的企业大多不愿意提供担保,私人企业原则上不能做担保,而致使贷款人无法按要求申请银行贷款。

购车环境与消费环境不配套。除去国家规定的税费之外,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对汽车消费收费。据调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车辆购置费之外,有23个省级政府在购车落户环节外又加收了各种不同名目的收费,平均收费相当于车价的8.6%,同时在许多城市,由于停车场地少、停车费用高、汽车服务业不发达等原因,常常出现私人汽车不如出租车方便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社会个人联合征信体系

应尽快扩大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涵盖面,建议由央行牵头,各级政府部门协助,组建社会认可的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事务所,把分散在各金融机构、税收、交管、劳动就业等部门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合理评价借款人履行金融义务的能力,有效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个人信用风险管理。

(二)构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模式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模式是指汽车金融公司在台前、银行在幕后的合作格局,这种模式既可整合资源,又可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者、经销商和汽车厂商之间多方共赢的局面,同时减少对金融机构的政策约束,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推进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

(三)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中的担保与风险机制

大力推行法人担保和车辆抵押的担保方式。对资信较好的客户,实行第三方保证人担保,尤其应大力推行法人担保,因其具有可靠性强、风险小、方便快捷的特点,而对信誉一般的客户可继续实行保证保险方式;车辆抵押方式的关键是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作保障;另外汽车信贷机构还可以通过二手车市场、租赁等业务处理违约车辆,以减少其经营风险。

(四)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和社会消费环境

现有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及《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搭建了一定的法律规范框架,但还应逐步完善和制定《担保法》、《经济合同法》、《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法》、《个人信用征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内,约束政府的不规范行为,为消费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购车消费环境,推动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1.张先锋,单培,尹红.中日汽车金融服务业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12)李静.对困境中的我国“车贷险”业务的现实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5(9)

下载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网球运动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

    我国飞行员短缺制约民航事业发展

    我国飞行员短缺制约民航事业发展 2011-11-22 《环球人物》 记者黄滢 [投稿排行榜] 2011/11/22(13:05:21) 我来说两句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分享到新浪微博 2011年,中国......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状况及发展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状况及发展浅析 作者:华秋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企业审计,其主要目的是从企业内部通......

    2013-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行业快速发展,地位和作用得到彰显的同时,还面对着很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成本急剧上涨 以广州为例,2010至2012年三年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社......

    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精选]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财产所有人或出资人(股东、债权人、纳税人等)的利益服务的。对政府审计来说,其实际是代表纳税人(人民或公众)在监督政府对财政资金或......

    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绩效管理是提高国家政府绩效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公务员绩效的评定工作等都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和信誉。公务员的绩效管......

    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

    3.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 中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是很关键的因素,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成为中小型企......

    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六大瓶颈

    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六大瓶颈 字号:T|T2010年09月19日09:48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 在我国,“物联网”引来了众多狂热的追随者,似乎让人感到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而事实上,相较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