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审计重要性
浅谈审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重要性实质上是规定了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对重要性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以下两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重要性不是一个特定的数字,它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我们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不同单位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一般是不同的。
其次,判断某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因为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我们无法兼顾到每个个别使用者的需要。而实际上,我们主要应以投资者的需求和利益来衡量,其他人的需求在有条件的时候适当照顾。这样的选择有两点好处。其一,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加性;其二,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衡量性。投资者是会计报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这样的选择也符合管理学中的“二八法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初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评估错报的影响。审计实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大帮助作用。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二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审计抽样愈加普遍,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在审计抽样确定样本规模及评价抽样结果时显得异常重要。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审计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测试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审计重点放在那些对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
如上所说,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但这是指在正确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前提之下。如果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而刻意提高重要性水平,那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虽然重要性水平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它也不是可以随意确定的。对特定的被审计单位来说,重要性水平其实是有一个合理的区间的。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个区间。
另外,在我看来,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会计软件的普遍应用为审计工作带来了便利,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重要性水平有所降低。单从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反向相关这一联系来看,这样会增加审计风险。但实际上,审计技术提高了,审计人员发现错报的能力也提高了,所以即使重要性水平降低了,但相应的审计风险不一定会提高。重要的是,降低了重要性水平,就相当于提高了标准,也就是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审计质量必然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必然增强。这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是广大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
第二篇:工程审计的重要性
工程审计,指审计机关以建设方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为依据,对承包方编制的工程结算及造价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的全面审查。工程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管理,保证了国家资金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工程结算审计工作。
第一,做好工程结算审计,有利于各级政府科学合理地控制项目投资。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情况导致政府投资出现风险:
1、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及现场签证中不严谨,未经论证就进行设计变更,签证结果表达不清、准确度不够;
2、由于施工合同及现场签证等资料的不完善,至合同双方发生纠纷;
3、承包方为了单方面获得较多收入,采用了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等方式高估冒算。因此,要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必须抓好工程审计,强化政府投资审核力度,科学、合理、合法的控制项目投资。
第二,做好工程审计,是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把好工程结算审计关,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实地勘察等多种方式,既有助于政府汇总建设项目情况统计建设项目收益,更有利于政府完善固定资产台账,从根本上杜绝国有资金流失。
第三,工程结算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的大小,若不能严格把关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总之,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结算审计不仅是核实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控制建设项目投资、防范国家资金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完善整个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浅析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发现震惊世界的“世通”丑闻的首要功臣就是平时不为人瞩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这也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于内部审计的关注,如何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职业视野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三四十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的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目标和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并且这种变化人在继续,他丰富和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使内部审计理论不断深入和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的向前发展。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在组织内部建立企业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内部审计师在西方被看作是老板的管家和参谋,向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干老板想干而不能干或干不了的事。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隶属于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和高层管理部门负责,按照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评价,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向董事会报告,辅助企业的内部管理,起到监督控制、咨询建议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1、防护性作用。
防护性作用是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可以揭示和制约各种不道德和不规范行为的产生,防止给组织造成不良后果。防护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避免因管理和控制的缺陷带来各种损失。揭露和制止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贪污舞弊和欺诈行为。
(2)保证呈送给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据以决策的的财务和业务信息是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避免因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3)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为经济的有效的利用资源提供保证,防止损失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出现。
(4)保证组织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命令能够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有效地履行合同,维护企业的社会声誉。
2、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指通过对被审查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富有促进性的意见和改革方案,从而协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好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实现目标的各种活动得到有效的控制,杜绝实际和潜在的管理漏洞。
(2)针对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且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使已经达到有效控制目标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成本最低。
(3)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4)促进内部成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更好的履行他们的职责,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作者:胡颀 文章来源:新疆职业大学 点击数:665 更新时间:2009-12-10 23:59:1
2近几年国家对高校实行政策倾斜,注入大量资金,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民众的受教育面和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有力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但一些高校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提高收费标准、巧立名目收费,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审计风暴”中,一批高校受到了严肃查处,个别人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因此,加强高校的审计监督,刻不容缓。
一、坚持原则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实质上是从事内部把关工作。坚持原则排除干扰,不唯情不唯私,尤为重要。如果对发现的问题不敢坚持原则,抹不开情面,放任自流,结果必是害己害人。
(一)严把政策关
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同志,对自己的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认识,要清楚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策规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其次要清醒自己所负职责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透过纷繁的表象防微杜渐。
(二)去伪存真
真实是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只有真实,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实际和全貌。实事求是、公正全面,不随意夸大拔高和以偏概全,是基本的工作原则。在工作方法上,要与人为善谨慎细致,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要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综合分析能力要强,善于分析辨别事物的真伪和本质。要认真细致地辨别那些真中有误、真中有假、真中隐假、半真半假,甚至是基本事实有出入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这类问题,仅凭工作细致、责任心强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三)素质过硬,严于律己
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同志,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去审计监督别人,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硬、实践经验不足,就会不受重视。发现问题不能引起受检查的人、部门、单位领导的重视,工作等于白做。时刻都要清楚自己所担负职责的重要性,使经过自己之手的审计报告真实可信。
二、强化收费管理
收费问题是当前社会的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是党和政府花大力气整顿和治理的重点。对于收费项目、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制定的收费规定,有无乱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巧立名目收费,要看有没有加重学生和群众的负担,引起社会的不满;是否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法,要及时向单位领导请示报告,争取得到积极支持,把问题尽量解决在内部、始发未发阶段,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和不应有的损失。
三、管理出效益
(一)完善规章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强化监督检查制约机制,要靠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做保证。需要健全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安排、领导重视等几个方面来配合。就我校来说,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计部门同纪检监察部门捆在一起,纪检监察同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人员编制指数不够,经费安排不充裕,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充分、支持不够。二是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等不健全,经费不到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三是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监督管理。这几年通过审计陆续揭露出的乱收费、乱开支和一些腐败贪污行贿受贿事例,很能说明问题。它表明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必然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因此,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是高校内审工作相当一段长时间的首要工作。
(二)实现“零风险” 确保管理出效益
所谓“零风险”是指高校的经营管理发生问题的几率为零。内审工作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审计监督检查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零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工作的重点首先要放在风险防范方面,要制定出行之有效地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措施是指对那些已经确认或未明确的及潜在的风险的防范方法和手段。它包括风险降低选择、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选择指面临风险时,选择风险的最小化和损失最低化。风险规避是指对风险的回避和不作为。内审人员在内部监督管理控制检查中,要对被审计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充分、得当有效。对于缺乏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要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督促其尽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措施。其次,要着重放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财务审计、风险决策、领导任期审计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方面,要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发挥人、才、物应有的作用,督促改进不合理资源的配置和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效益方面,重视经济效
益,监督检查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是否效益最大化、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和提高,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这是有关高校社会形象、信誉度、美誉度的问题;在管理方面,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运转正常和有效、有没有漏洞和不到位不妥之处;在财务方面,重点检查财务收支平衡、是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对乱花钱乱开支现象要锱铢必较;在风险决策方面,对重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经济合同进行跟踪审计和重点审计,尽量“关口”前移,进行决策前的风险评估审计,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在领导任期方面,除了任中、任后审计,重点是对一把手的“一支笔”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这方面,审计人员对一把手的不合理决定、决策,要本着对单位负责和其本人负责的态度,予以指出和纠正。
如何开展审计整改
收藏本文
分享
一、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构依法审计所作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对其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机构作出审计决定的行为,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的行为。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企业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一些企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整改不力。审计整改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整改表面化、操作不科学等现象。1.发展不平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整改力度不同、效果不同。当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深刻领会审计内涵,把审计作为帮助本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手段时,就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非常重视,如我们集团下属公司的很多领导,对于收到的每份审计报告,都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整改措施。有一些被审计单位做到了即时整改,如我们在对集团下属某公司内部审计时,发现这家公司财务凭证有很多笔误,经查,是因为凭证复核人员基本不审凭证就盖审核章,凭证复核形同虚设。为此该公司立即替换原来没有责任性的复核人员。当然,在审计中发现,也有个别
如何开好审计征求意见座谈会
收藏本文分享
召开审计座谈会,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程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审计座谈会既是一种润滑剂,又是一种推进剂。首先,这种方式气氛比较轻松、有利于拉近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距离,使双方能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为审计工作谋求共识创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它为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审计组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阐明立场观点,宣传法规政策,有利于审计人员进一步了解情况、换位思考,为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原因打下基础。同时也提供给被审计单位一个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正确理解和清晰认识审计查出的问题,为下一步顺利地接受审计意见、积极整改奠定基础。因此开好一个审计座谈会,对审计组顺利地完成任务,实现审计工作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审计组在会前应召开分管领导参加的小组讨论会,对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对问题的认定和审计评价进行反复推敲。对被审计单位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意见和态度,会议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出充分估计,并以此为假设,做好审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便于及时做出应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西方内部审计概况对我国公安现役部内部审计的启示
部审计的需要,而综合审计、管理审计逐渐成了内部审计的代名词。根据公安现役部队经济活动特点及其目标,公安现役部队内部审计要重点抓好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要突出审计消除错弊隐患、增加单位内部控制功能的预防性作用。所谓绩效审计,就是按照经济、效率和效果三项指标,对财经活动的各阶段进行审计,从而确认被审计单位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是否合理使用,确定被审计单位运用的资源是否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成效,确定被审计单位预算、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所谓管理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经管理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审查被审单位决策机能是否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是否考虑了各种环境因素及是否切实可行;二是审查被审单位计划机能是否有与管理目标相适应的计划体制,有无落实计划的具体措施及计划的实现程度;三是审查被审单位的组织机能,机构职能、分工及其设置的合理性。
四、积极改变传统审计观念,大力发展参与性审计,提升审计的服务职能
第四篇:审计计划与重要性
审计计划与重要性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计划的编制程序:
一、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责任;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其业务复杂程度;3被审计单位以前的审计情况;4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内经营环境、内部管理的变化及其对审计的影响;5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6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7关联方及其交易;8国家新近颁发的有关法规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9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及其变更;10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11审计小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历和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程度。
二、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1报表;2合同、协议、章程、营业执照;3重要会计记录;4相关内部控制制度;5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6厂房、设备及办公场所;7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所在行业的影响;8其他与编制审计计划相关的重要情况。
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内容。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其他有关内容等。
审计重要性,指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是重要的。
运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1提高审计效率;2保证审计质量。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a固定比率法: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以一个固定比例法,求出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在运用职业判断或授权审计机关进行适当调整。参考数值: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根据谨慎性原则,重要性水平取上述判断基础和比率所获得单个值中的最小值。b变动比率法: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误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审计人员应当选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以确保选取的重要性水平适合于每一张会计报表的审计。
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对上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第五篇: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重要性是CP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可容忍错报的估计,它与风险假设和报表使用者的认知相关联。
重要性原则在审计中被认为有三个步骤:审计计划,实质性程序和最后的分析程序。Cpa对重要性的判断决定了外部审计的过程。
如果CPA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错报,那不但要调整会计报表,而且CPA需要给予合规和相反建议。
重要性是一条所有审计人员都需要熟悉的术语。它的概念被应用于三步审计程序,那就是:审计计划,实质性程序和最后的分析程序以及报告预备,大多数不熟悉公共会计的专家认为审计是一个程序,它必须对每一项交易都查清和估计。显然不是这样的,这就是重要性概念的意义所在。
重要性被定义为:会计信息漏报或报错的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很可能改变或影响任何一位理性决策者依赖这些信息所作出的判断。
它是CPA的主观估计,它基于职业判断,这种职业判断会被依赖于会计报表的理性个体的期望所影响。有时一张比例表会被用作知道原则,它是基于大量的总财产和总收入。例如,如果总财产时1万美元,总收入是2万美元,计划重要性原则的基准数字就应该是大于2万美元的。重要性可能会是9500美元加上一个基准的比例范围1万-5万美元之间。
CPA必须知道审计的理由。例如,许多拥有贷款的银行需要审计。在这个例子中,CPA需要知道银行将为依赖审计报告的意见。还有些企业需要审计对销售做出决策。CPA就需要知道潜在的买房将会依赖审计报告。许多私房屋主联合CC&Rs需要审计年末的会计报告,一些董事会很喜欢审计,因为它提供了管理中可靠信息。知道审计的目的可以帮助CPA决策渡过审计风险。
重要性是需要的,因为需要知道费用的合理运用,CPA需要运用经济限制,并且审计建议需要有合理的时间和相对公平的费用组成。如果CPA需要检验每一项交易的证明文件,他们就永远不能给予措施和费用的初步估计。我们简单地以小时计算,那费用就高的无法估计了。这样的不确定性将会在账单来临的时候使人大吃一惊。
在审计的步骤计划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审计工作是要被管理的,审计人员浏览委托人的现金流量表盒利润表,债务和变动情况,这些使得重要性计划的初步估计在允许误报的范围之内。当CPA执行最初的分析过程并开始询问管理问题的时候,“感觉”就成为审计工作中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报告上关于重要性的误报使得审计人员不知不觉得改变了自己的观点的一种风险。这三种类型的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决策风险。
固有风险与委托人的财务数据类型和产业相关。复杂计算的财务数据会导致更大的风险,需要估计或者更先进的技术。这些领域比包含日常工作,事实数据的财务数据更容易受重要性误报的影响,因为他们受到未来事项的不确定因素,或者合理数据的误用可能。
控制风险是指重要性误报没有被阻止或者在没有及时被代理者的内部控制中发现。每一个内部组织结构都是有边界的,因为它有人的因素成分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