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检视法和观察法在税务审计中的运用
浅谈检视法和观察法在税务审计中的运用
汤文红
检视,就是税务审计人员对税务审计项目进行的检验和查看。
检视的特点:
1.由两个环节组成:检查验证和阅读观察。在税务审计工作中,既要注重认真的检查和验证,还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观察。
2.区别于传统的检查法,更强调看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检查法,只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记录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重点在“查”。而检视强调了在“查”的同时还要注意“看”,要对有关的资料进行详细的阅读,对有关的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3.区别于传统的观察法,是检查法和观察法的密切配合。
检视适用的情况:
检视集检查法和观察法的优点于一体,能更灵活有效的对税务审计对象进行合理的评价,在税务审计工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可以用到。检视法多用于以下环节:
1.对被审计单位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对被审计单位工作流程、经营环节等进行了解和测试;
3.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投资、纳税等情况进行评估;
4.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文件是否真实、合法进行审阅;
5.对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会计记录、纳税记录及其他书面文件是否与事实一致进行复核。
观察法是指税务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借以查明事实真相,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税务审计人员进入被审单位后,应深入到车间、科室、工地、仓库等地,对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财产物资的保管和利用、内部控制的执行等,进行直接的观看视察,注意其是否符合税务审计标准和书面资料的记载,从中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借以收集书面资料以外的证据。
注意观察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充分收集证据,是搞好税务审计的关键。所以,认真掌握检视和观察的特点,严格区分两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和审计对象,将使我们的税务审计实际工作事半功倍。
第二篇:浅谈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的运用
浅谈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的运用
一、背景
任何活动没有机动灵活性都不会成功,在角色游戏中,更应淡化计划,只有加强观察才能了解幼儿活动的来龙去脉,才能进行适时的指导。观察可以使你了解幼儿的游戏、幼儿的表现以及游戏存在的问题。才能对幼儿游戏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宜本班幼儿的游戏目标并加以指导。《纲要》中说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而不是游戏的包办者,替代者。但这也决不是说就可以“放羊式”的管理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吵吵闹闹、来回地晃动在我们眼前乱成一团,这样就起不到角色游戏的作用。《纲要》中要求我们要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通过周密地观察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地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地指导幼儿,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就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更无法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因此,在游戏中教师的仔细观察才是游戏指导的前提,才能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二、理论依据
① 什么是观察
观察作为日常用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仔细看客观事实和现象。”观察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寻找新发现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
② 什么是观察法
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感知方法。
③ 前人对观察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而且善于把观察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巴浦洛夫也谆谆告诫:“应该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作为教师,不会观察就难以走进孩子的活动,更难走进孩子的心。
④ 角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孩子们耳濡目染,喜闻乐见,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活动,以模仿、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此,角色游戏成了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行为准则等等,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环境,发挥想象、开动脑筋积极地、独立地从事游戏,有助于幼儿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培养。
三、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转化为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掌握和积累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产生的源泉,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基础,不管是幼儿园中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与主题也会越充实、越广泛,情节也越深入,甚至越具创造性。要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就要通过平时日积月累的观察,幼儿园中往往采用参观等直接观察的方法来使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细致的印象,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对观察的情节只是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记住了,具有片面性、局部性,对整个活动的流程的了解不连贯只是断断续续地片段,为了使幼儿对所参观的活动有全面的系统的感性认识,我还通过录象、录音、课件多媒体等间接的观察方法进行反复观察,了解详细的活动过程,以便使幼儿多次接触同一事物发展的过程,对事物发展了解更深入更透彻。
如:在参观菜场的活动中,幼儿对人们讨价还价的过程很感兴趣,在参观后谈话中是滔滔不绝,对小贩的叫卖声更是记忆深刻。而对整个买菜的流程却不很清楚,通过录象介绍才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2、教师的观察——通过观察以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获得指导信息。
《纲要》说:“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来自幼儿的多方面信息,以使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偏差、特别需要、突出表现、精彩瞬间。在反复实践中,我们明确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把观察的内容大致概括为:
(1)观察幼儿的行为:
有一句话说:“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思维和行为的个体。游戏中我常会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发展情节的?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出现哪些问题?尽量多地关注他们在师幼互动中的体验以及那些被我们视作不可思议的表现,以掌握时机、适时介入,协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路过菜市场,只见盛心怡撅着嘴巴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哎呀,客人怎么撅着个嘴巴呢,是营业员欺负你了吗?”“不是,她是营业员。”祝贺在一旁解释着“那营业员,就更不应该撅嘴巴拉,客人都要逃走了,要没生意的。”“不是的。”祝贺指着赵艺秋说,“她们两个都要当营业员,所以才这样的。”“哦,我明白了,那你们想想怎样才能让大家都高兴呢?”祝贺想了一想:“可以让他们轮流玩,那不做工的时候怎么办呢?”我问。“可以去休闲吧跳跳舞,看看书,放松放松呀。”赵艺秋接口道。“对呀,我还可以去理发店理发。”盛心怡也忘了刚才的不快开始出主意……大家很快便开始忙碌起来,要是没有教师的细心观察,也就没有及时的发现,孩子们还不知道要不快到什么时候呢!
(2)观察幼儿所选择和操作的材料:
材料是游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戏活动中的第二个老师。然而,在游戏中有时材料也会成为一种累赘,为了使游戏材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游戏中我常常会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如:他们常用哪些材料,如何操作?能一物多用吗?怎样用?有突发性需要的材料吗?能否使用其他替代品?有不感兴趣的材料吗?有过时的、废弃物吗?通过观察我会适时调整材料的摆放。
刚开张的茶楼里,生意是特别的好,大家都忙碌着,可是问题很快就发生了,由于人太多茶杯不够了煮水的壶也缺了,虽然经理很快就想到了百宝箱,但是翻来翻去只拿到了一个空的橡皮泥罐,进行加工后也只多了一只水壶。为了保证他们的游戏顺利进行我及时地加进了橡皮泥罐、空瓶子等以备用。而此时的娃娃家却是另一翻情景,堆积如山的物品,真令爸爸妈妈头疼呢,娃娃家是挤得转不开身了,(3)观察幼儿的能力水平: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好途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渠道。我在游戏中比较重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独立游戏还是串联游戏;能否主动结伴;是否能协调解决同伴间的矛盾以及突发事件;碰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观察使我能够及时分析、总结,调整指导策略适应孩子们游戏的需要。瞧,在理发店里,理发师的剪刀坏了,需要修理怎么办,只见他,搬了两张凳子把门给挡住了,“怎么回事呀?”“哦,我要去修剪刀,可又怕人家不知道理发店没人,所以我关门了,客人看见我关着门就不会再进去了,可以先去玩别的游戏。”呦,小家伙还想得真周到啊。
在观察的过程中为了不使幼儿受到老师权威的影响,我们灵活运用了多种观察方法达到了最佳观察效果。
①介入观察: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生互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游戏。使我们能够获得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最直接地使幼儿获得教师的指引。如:鲜花房刚开张时,卖出去的花,都是躺在篮子里乱糟糟的,遭到了许多客人的意见,本来拥挤的鲜花房逐渐冷清下来,为了改变现状,我参与了进去做插花的师傅,收了几个徒弟,指导他们如何插花才会更漂亮,更吸引顾客,使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插花,漂亮的花艺作品又把“顾客”吸引过来了……②外部观察:是局外人的身份从旁对正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幼儿进行的观察,不直接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不干预他们对情节的发展,只是搜集一些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信息,能够在讲评时使用,更可把观察到的案例进行仔细分析,为提高自己的角色游戏指导能力作后盾。在银行里张思远为前来领钱的顾客快速地发放着钱币,嘴巴里也没闲着:“欢迎光临,请问你要领多少钱?”“我要二十元。”“请稍等,二十元就是四个五元钱,哦,还给我二个五元,这里有十元的给你一张。”他一边有礼貌地接待着客人一边嘴巴里还叨叨着手里更是麻利地数着钱……一个中班的孩子有这本事,要是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吗?再看,公交
车司机和售票员丢下桌椅做的公交车不见了,原来他们站到了一个写着垃圾回收箱的大纸箱里,一路跟踪仔细观察,只见他们把车牌贴到了箱子上,原来聪明的孩子们想要它动起来变成会跑的汽车呢!假如过早干预的话,就不是扼杀了他们的创意,冤枉了他们颤离职守吗?可见,还是冷眼旁观的好啊。
③系统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情节发展过程以及与各游戏区的横向联系进行的观察。观察孩子们在各个游戏中的情况:哪里最热闹、哪里最冷清、从而分析原因再作处理,以使游戏活动得以改进;观察孩子们最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再与幼儿分析讨论为什么并加以共同解决,以提高游戏质量。如:通过观察发现为点心店服务的加工厂很是冷清,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些剪剪捏捏以不再吸引幼儿,所以他们都“罢工”了。通过观察我们及时调整了一些材料:换掉了在点心店中制作 “食品” 被粘得分不出颜色的橡皮泥;扩大了加工厂中的加工范围,增加了加工品种,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挑选加工,加工厂又红火了……观察使我们掌握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以及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调整环境,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
④跟踪观察:在游戏中为了了解某一幼儿的行为情况,在游戏中的情节发展情况我们还采取跟踪观察法,特别是对一些在活动中行为有欠缺的调皮幼儿的观察,一些默默无闻、不善于交往孩子的观察,以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好针对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对症下药。一些不爱言语的娃娃往往会被忽视,游戏时他们也会跺到没人注意的地方,常此以往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吗?而一些调皮的孩子总是“祸事”连连……其实他们都是些需要被关心的人群,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到他们,从而改变他们,让他们正确、主动地进行交往。
当然,多种观察方法不是独立地分割开来的,还需要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灵活使用。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都应该以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为前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第三篇:总结观察法在幼儿园里的运用
总结观察法在幼儿园里的运用
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自然条件”,即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以人为的控制,使它们以本来面目客观的呈现出来。
对于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观察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采用观察法,可弥补幼儿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许多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第二,可克服其他正式测试中所测结果的不稳定、不可靠的缺陷;第三,与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比较,幼儿更少受到现象过程的影响。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极为有用的一种方法,在许多课题领域内得到广泛的运用。籍助观察法,可克服研究对象在各种能力、反应方式和特点方面的局限,客观、有效地观察他们的行为。
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观察法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控制的科学观察过程,具有客观性、可靠性、系统性等特点,从而区别于一般的日常观察过程,科学观察要求观察者预先具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包括接受必要的训练;观察时不干预活动;讲究系统的记录方法;力求保证观察资料的代表性和观察结论的稳定性,防止或避免各种误差的干扰。观察法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观察法的意义
对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观察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第一,采用观察法,可弥补幼儿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许多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幼儿在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发展方面,还有十分有限。因此,有许多与言语文字能力有关的测验和调查,只适用与成人或较年长儿童,但对于幼儿并不适用。观察法旨在于考察儿童的实际行为,并不要求幼儿做出特定的反应,所以可以避免在其他测试方式中有可能发生的诸如不理解指示语,做出反应时喜取悦与成人,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等现象的干扰,能观测到许多真实的行为现象。尤其在社会、情感领域内,使用观察法更为合适。
第二,幼儿一般不象成人那样把测试看作一件严肃的事,他们还不很理解在测量中需要认真做出反应的重要性,而往往是象玩游戏一样,不是把它当成正事去认真对待,故易造成反应的不稳定性或不可靠现象。一般正式的测试都基于“最高成功率”的假定来评价个人的成绩,故所测试水平应为被试的“最高水平”。因此,测试中高度集中注意,认真对待,以体现最佳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观察法则主要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行为,不是“最高水平”,而是典型行为。因而不需要幼儿有意识的认真做出反应,只是记录其真实、自然的表现。所以,观察法比较适应于幼儿的上述特点,并可克服其他正式测试中所测结果的不稳定、不可靠的缺陷。第三,与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比较,幼儿更少受到现象过程的影响,一般在稍经熟识的观察者面前仍能表现自然行为,显得旁若无人,我行我素。幼儿年龄越小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因而观察所得的资料也就真实。
可见,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中有关行为的问题,不仅较适宜,而且较有效。总之,观察法是相当有用的一种方法,在学前儿童研究领域内,比在任何其他领域研究中,它所占的地位都更加重要。有时,观察法还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使用,更增进了其应用价值。
二、科学观察的要求
要提高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下列要求:
(一)安排观察预备期。当一个陌生的观察者走进幼儿园教室时,常会发现,本来正忙着的孩子,会停止游戏,好奇的跑来围观、询问、与之交往,或探索来人手中的新奇东西等第。所以,一般而言,如果需要在教室内直接观察幼儿,观察者最好应当事先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备期,跟幼儿相互熟悉,参与活动,等幼儿对观察者的陌生感消失之后,才开始正式的观察。这种预备期的持续时间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约半天时间,或两次,每次1—2小时便可。
(二)不干预活动。正式观察时,观察者应尽可能避免与幼儿直接交流意见或参与活动。对孩子的表现不作赞同或否定的评价,不加以鼓励或批评,目的在于不影响幼儿的自然行为表现,从而有可能观察到幼儿的行为原形。
(三)讲究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应具体、详细、系统。按照观察目的,有时应预先准备记录表格、熟悉与记住行为代号及定义,以便迅速、准确地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有时可用速记法、录音机或录像机等实录下全部过程,然后再根据需要详细整理与记录所需内容。
(四)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在某情景中一次性观察到的行为,可能是偶然出现的,不能代表某个幼儿的某种行为类型的典型行为,因此,想要得出一个相对稳定、准确的结论,需在行为可能发生的情景中观察多次。
(五)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在运用观察法时,尤其注意避免如下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1、观察者期望效应;
2、观察者放任现象;
3、被观察者的反应性行为可能因观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而有所改变;
4、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
三、常用的各类观察方法
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质和控制程度,主要分为两大类:正式观察法与非正式观察法。正式观察法结构严谨、计划周密,一般为科学研究所用,它是一种有控制的、系统的观察。在非正式观察法结构较松散,适用于教师获取有关日常教学和活动安排等方面的信息,或帮助观察者获得了解儿童身心发展各种特点的感性经验。根据古迪温与德里斯科尔的分类,正式观察法有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特性等级评定法等;非正式观察法有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与清单法等。
(一)实况详录法
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尽可能详尽的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言行,以及该儿童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
实录下来的资料可作以后进行反复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依据。若在若干时间内,对同一儿童的某些行为发展变化加以对照分析,或在实录后,按照某些不同的行为分类系统进行整理和再记录。例如,所有儿童之间的对话情况,或所有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情景等等。研究者可根据需要,研究与这些问题或情景相关的任何具体行为,如提问行为,注意指向同伴还是成人等等。因此,用同一实录资料可作多种用途,经济而有效。
实况详录的优点,是能提供详尽丰富的有关儿童行为及其发生环境背景等资料,并可作长久的保留,可用于多种目的下的各种分析,从而经济而有效地利用时间精力。它的缺点是对记录技术要求高,用手记很困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人力记录和处理资料;需要实录资料才能获得有关某些行为有代表性的样本。
(二)清单法
所谓清单,就是指一系列项目的排列,并标明关于这些项目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记录者判断后选择其中之一并做出记号。适用清单法应先制定出表格再进行观察。制定表格之前,需要先决定所要观察的行为类型,抽取出一定数量的具体行为,列入清单。
(三)、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观察前,应选择于规定所要观察行为或事件的类型,如争吵、相互交往、依赖老师、友好行为等,观察时需等候所选择行为或事件发生,再作记录。它运用于对比较广泛行为事件的观察。经常处在儿童生活环境中的人,就像老师,就会发现,事件取样法是一种很有用的观察方法。例如:观察目标:在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内观察自发的争执事件,进行描述与记录。观察对象为3-5岁幼儿,女19人,男20人。观察过程是:等待争执事件发生,一发生便开始制定好观察记录时,并观察与记录事件的进行情况。由于条件限制一般认为,非正式观察法主要用于教师。实际上,许多老师也采用正式观察法。例如,为填写成绩报告单而采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在有帮忙者时,抽时间从事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观察等;现在教师还可以用摄像机实录班上的某些活动的完整情况,在事后抽时间整理与分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运用这些观察法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客观、科学、有质量的观察,来发现孩子的一个个闪光点,是我们下一步应该研究的工作。希望通过专家的指导,使我们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踏实。
第四篇: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
作者:何代芬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7期
摘 要: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利用向量的模和夹角公式求立体几何中的线段长和两直线的夹角已多次出现,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热点.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的“点线距离”,“点面距离”,“线面夹角”,“面面成角”以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这五种题型中的应用,涉及的题目用传统立体几何法求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空间向量的介入使得问题迎刃而解.从中充分展现了向量法的独到之处和强大威力.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向量法
向量的引入为数形结合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将空间向量知识应用在立体几何题目中,更是一改立体几何题目以前单一的传统几何法,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通过一个题的不同问题,领会空间向量中”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在解立体几何题目中的独到应用。
例题1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AD=6,AA1=4,M是 A1C1的中点,P在线段BC上,且CP=2,Q是DD1的中点。
一、求点线距离
第五篇:沟通艺术在税务约谈中的运用
沟通艺术在税务约谈中的运用
税务约谈,是纳税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验证审核分析结果,了解问题真相的重要渠道,也是为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遵守税法提供的更为深层次的一种服务方式。因此了解和掌握沟通艺术,保证与纳税人约谈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指出,“决定着社会系统状态的结构模式来自系统中各成员行动的总和效应。”沟通艺术是建立在对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基础上,是沟通形式和沟通内容的统一;是主体和对象的统一;是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是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统一;是沟通活动与沟通环境的统一。具有艺术性的沟通要同时做到 “切旨”、“切人”、“切己”、“切景”。这种结构行动理论充分阐述了沟通技能与技巧在和谐人际关系与实现工作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切旨”的涵义: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要与所表达的主题内容、思想感情相一致、相吻合,紧扣主题。在税务约谈中,“切旨”是最基本的要求。对纳税人的认同和赞赏,一定要不吝言辞和真情,渲染气氛、热情洋溢展开表扬;对纳税人存在的错误和过失,一定要言简意赅,准确到位,同时
要让纳税人心悦口服。
“切人”的涵义:表达方式与沟通形式应符合交流对象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必要时还需要符合交流对象的兴趣、愿望。这就是说沟通也需要“因人而异”。当然文明规范的用语、严谨正派的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必须保证,但工作方法却可以不断更新、不断创新,要针对不同纳税人性格和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以达到他们敞开心扉愿意与你交流。
“切己”的涵义:表达方式与沟通形式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性别、性格、修养等。“切己”所要说的是认清自己的身份,阐述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观点。面对偷漏税款的纳税人,我们代表国家进行管理,必须以管理者的姿态义正言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面对正常缴纳税费的纳税人,我们代表国家提供服务,一定以服务者的形象文明热情,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使其享受规范、便捷、优质的服务。
“切境”的涵义:沟通形式、表达方式等与特定的环境、时机、气氛等相一致或相适应。“切境”的重要性表现在于沟通是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机会”艺术,而这样的机会和场景始终都是在变化的,只有抓住最佳的机会和最协调的场景,恰如其分的表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南辕北辙,越想表达越想沟通,误解却越深,背离工作目标越来越遥远。
沟通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可以是群与群之间,不管是怎样的相互体和环境,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运用彼得·圣吉有关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做到言辞、主题抓住对方的心理,切入要害,有的放矢,科学地实践沟通技能与技巧,就一定能够缓和征纳双方的矛盾,密切征纳关系,得到良好的约谈结果。
一般而言,要同时较好地掌握运用以上四条标准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地对照四条标准,结合行动后反思的学习机制,“把过去的经验教训当在学习的机会”。我们的沟通技能与技巧一定会得到改进,税收征管工作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以及社会满意度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