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道路客运场站建设调研报告
xx县道路客运场站建设调研报告
道路客运场站是道路旅客运输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旅客乘车的必要场所,是为广大旅客提供出行服务的公益型设施,是运政部门加强旅客运输源泉管理的重要基础,建设好客运站,建设好农村客运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保障旅客运输安全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xx县地理位置偏僻,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我县公路建设发展,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如何加快道路运输场站建设,优化场站布局,提高场站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对道路运输的需要,是当前需要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xx县客运市场现状
xx县共有客运运输企业xx家,全县营运客车xx部,出租车xx辆,营运线路xx条,其中:省际班线xx条,市际班线xx条,县际班线xx条,县内班线xx条,日发班次xxx班,日平均客运量xx万人/次,农村班线已辐射全县xx个乡镇,xx%的行政村已通班车。
二、客运站建设情况
xx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
大,全县下辖xx个乡镇,xx行政村,土地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近xx万人,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xx%,第一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xx%,目前,县城有客运站xx家,即xx客运站,老站正在超期服役,新建站预计到xx月底搬迁,xx县客运站(一级)资金及计划已下达,因诸多原因现目前征地手续正在紧密办理中,自2004年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以来,按照省厅、市局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县所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坚持路、站、运三位一体同步规划,全县已建成农村客运站xx个,总占地xx亩,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总投资xx万元,建成招呼站xx个,使农村线路xx部客车有了自己的家,通车行政村xx个,通车率达xx%,受益群众xx万多人,实现“公路通、客车通、信息通、物流通”的目标,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三、xx在客运站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门协作力度不够
建好客运站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省委政府关注民生、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出示了相关的文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相关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办理土地、环评、质监等环节中,没有得到这些部门领导的重视,增加了成平的费用,一些乡镇对农村客运站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
2、乡镇规划和土地的制约
建客运站前,乡镇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客运站规划时,往往位置比较偏僻,布局不合理,再者,由于近几年,乡镇发展的速度较快,土地的价格上升较大,客运站又是公益性事业,按要求土地征收按划拨地办理,乡镇办理征地时,难度大,成本高。
3、建站资金严重不足
按目前xx建筑市场价格,建一个乡镇5万人口的客运站,征地需xx万,建房及各项配套设施,下来需总投资xx万元,实际省交通厅共补助xx万元,缺口资金xx万元,xx是国家级贫困县,县乡两级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从谈起,建好站给县所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站建好投入高,回收慢,再以县城内一级站为例,虽然投资计划已下达,但目前按标准建站需征地xx亩,土地价格为xx万一亩,征地需xx万,(不包括土地出让金,环评等费用)上级下拨的资金仅够征地,其他费用筹措及其困难,此外,由于客运站属公益性事业,社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相对困难。
4、农村客运站布局不合理
乡乡建好客运站,方便群众出行,解决不安全因素整体的构想是好的,但在实际运行中,终点站都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中途站有的离主路较远,加上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驻人口减少,客运量不大,农民习惯出行在路口等待,所以大部分中途站至今仍未启用。
四、加强xx县客运站建设的建议
道路运输场站建设的好与慢、好与坏,直接代表着道路运输的整体发展状况。
1、加强道路运输场站建设能推动道路运输业的整体发展,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车站建设要和目前公路路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中及早与交通局规划部门联系,按照规划公路项目的逐年展开,同步规划场站建设,真正使区域内有好路,好车也有好站,从而方便群众出行,资金得到合理配置。
2、要加大场站建设的投资力度,不能上级部门要求建好站,而把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县所承担,经济负担过重,势必给目前运政改革带来不稳定因素。
3、按照“政府负责,行业监管,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要求,可以采取政府投资或政府补助方式进行建设,即在利用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外,由政府主要投资建设,客运站建成后,由交通部门负责监管,确保客运站正常运营,也可以委托或承包给企业事业单位,其它社会经济组织或公民管理运营。
4、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积极做好引导作用,确保客车进站
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和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客运站建成停车、住宿、餐饮、配客、配货、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
xx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第二篇:道路建设调研报告
通村水泥路处在农村公路路网的末端,辐射半径最长,受益群众最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达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创立了“两不修”、“八步工作法”、“6+1”工作举措、“四定”管养办法等先进做法,使我县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建、管、养、运、安”协调发展。全县共建成通村水泥路2227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通水泥路率达80.7%。
一、我县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大环境及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筹资立项,通村水泥路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建设成就斐然。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通村水泥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县里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交通部门成立了农村公路规划管理中心,确定了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参与单位及责任人员,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将通村水泥路建设纳入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逐级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二是乡村主动作为。乡镇、村组把通村水泥路建设作为头等实事项目,争相到交通部门要项目、要计划,深入发动群众,积极筹资筹劳,努力化解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力的推进了通村水泥路建设。三是部门大力支持。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林业、电力等部门高度重视通村公路建设,在项目审批、工作协调等各个方面,积极配合支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有力的服务了通村水泥路建设。四是群众积极参与。群众对交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自觉服从建设需要,踊跃参加“一事一议”,自愿捐资投劳,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五是多种力量推动。首先是老板推动。在广大农村,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老板出于多种原因,在大多数群众集资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自行垫资动员村委会积极要求立项,立项后便于承揽工程。其次是成功人士推动。在当地有影响或在外经商、从政成功者,出于回报家乡等目的,纷纷动用各种关系要求修建通村路、通社路甚至是通户路。这部分人士一般都会捐助或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最后是大环境推动。自2006年以来,国家大力宣传,通村水泥路建设家喻户晓,无形中督促乡镇、村社干部必须在通村水泥路建设中有所作为,否则群众意见较大。
二、通村水泥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县通村水泥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村水泥路建设总里程迅速增加,技术等级不断提高,路面状况明显改善,但是通村水泥路在建设、筹资、管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利益难协调。在通村水泥路建设中,虽然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往往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部份群众过分注重个体利益,在自身利益受损或个体利益没有满足时,不惜采取阻工、上访等过激方式,给村委、乡镇甚至是交通部门施压,以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二)通村水泥路指标供需矛盾突出。
2005年我县共有1250公里通村公路规划里程进入省厅数据库,随着近年来农村公路快速度建设,库内指标已不足200公里。但广大群众修建通村水泥路甚至是通社路、通户路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县上已下达2013、2014两年通村路建设指标1100余公里,需兑付奖补资金约2.5亿元。但目前接到的立项申请又接近600公里,相当一部分存申报里程都大大超过规划里程,县上仅存的指标难以满足要求。(三)通村水泥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通村水泥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不足,公路建设等级低下。目前全县农村公路仍有1000余公里的泥结碎石路和毛坯路,全天候通行能力比较差;已建成的2227公里通村水泥路基本上都是3.5米宽,临崖涉水路段较多,安全通行能力较差;二是受地理位置、资金保障、建设理念等要素影响,农村公路挡墙、涵洞和排水、安保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三是农村公路网络尚未真正形成。目前我县通村水泥路越建越多,基本以线状公路为主,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形不成能真正发挥效益的乡村网状公路。
(四)通村水泥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通村水泥路的概算造价每公里大约为65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上级补助、群众通过“一事一议”集资、吸纳社会各界捐资等渠道组成。然而,针对我县群众尚不富裕、社会各方捐资有限的现实情况,随着物价的上涨,建设成本的增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日渐困难,县级财政压力巨大。同时由于有个别项目村为争取指标,在群众自筹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通过“借、垫、贷”等方式将资金“筹齐”,待公路建成后导致一部分已建成公路存在一定的隐形债务,极易诱发新的社会矛盾。
(五)通村水泥路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
公路建成后,群众以为水泥路是一劳永逸的事,参与养护管理的热情不高。多数村社管养制度不具体、不细化、不落实。管养资金筹措渠道不多,额度不够,管养责任不落实,加之路政、运政管理触及不到村道,许多超重车辆碾压,造成通村水泥路失养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路面破坏严重,水系不通,功能失效。据统计,在已建成的通村水泥路中,能够得到正常养护的寥寥无几。
三、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通村水泥路建设要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公路建设实际,从农民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好的入手,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进行,做好“七个结合”,把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一)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村水泥路建设规划,要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框架下,结合新的建设规划、产业布局等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农民的愿望尽量反映在规划中,确保有序协调发展。一是要坚持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将通村公路 进行分类,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持重点道路先建设,达到优化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通后畅,逐步提高通村水泥路技术等级。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以老路拓宽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设4.5米宽的水泥路,大多数仍以3.5宽为主。三是在编制好农村公路体系专项规划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政策的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对通村公路建设通达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解决通村公路中因计划不合理而形成“断头路”、“分支路”等问题。
(二)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群众主体地位相结合。通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量力而行,维护群众利益、减轻群众负担,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广大群众不想修、不愿修、不参与修的路。同时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建设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通村公路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
(三)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加强资金监管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通村公路建设中去,防止中间截留和挪用。对自筹资金的管理更要加强。一是要加强对自筹资金真实性的核查,杜绝“借、垫、贷”现象发生;二是要对自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公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四)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工程质量进度相结合。通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村委会要切实履行业主职能,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县农村公路指挥部的技术人员要切实担责,严格每道程序的验收把关,联合验收组在验收时认真负责,不走过场,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五)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加强公路管养相结合。
要通过宣传引导,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发生。一是要明确各级责任。要将通村公路管养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使乡镇重视通村公路管养工作。二是健全相关机构。充分发挥乡镇交管站的职能作用,要加强乡镇交管站建设,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赋予乡镇交管站更多的通村公路管理职责。同时村上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具体做好村道养护工作。三是加大资金筹集力度。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现通村公路民建、民管、民养、民享。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管养资金,县级财政按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公路管理部门可向乡镇派出养护管理技术人员,重点做好村级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六)通村水泥路建设要与完善安保设施相结合。
针对道路交通特别是通村水泥路易发交通事故的特点,要大力推行安保设施“四同时”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同时养护)。凡新建村道公路,安保设施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并经县农村公路规划管理中心审查和县交通运输局审核批复;新建的通村水泥路路基宽度除保证3.5米宽的有效路面外,两边硬路肩宽度均须达到0.5米,保证每公里至少有4处错车道,并在危险地段增设防护栏(防护墩)、安全警示标志等设施。对以前建成的通村水泥路要由乡镇人民政府督促项目村逐步完善安保设施建设,强化道路通行安全保障。
(七)通村水泥建设应与提高公路使用效益相结合。在提高通村公路通达深度的同时,坚持从农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通村客运,努力让农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逐步实现“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总体目标。为保护农村客运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对从事农村客运的班车,县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提高经营效益,确保通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
第三篇: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化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xx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总人口为1080万人,面积2.66万平方公里,辖2区、1市、10县,全市共有206个乡镇,4632个行政村,公路通车里程1662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脉络,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xx市农村客运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现有客运企业26家,三级以上客运站23个,乡镇客运站197个,招呼站1450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486条,农村客车2075台,乡镇通车率为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8%。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实现了“公路通、客车通、信息通、物流通”的目标,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当前,在各级交通运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客运市场已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轨道,农村客运班线的通达深度、运力结构优化以及农民群众出行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乘车难”问题,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农村客运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方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市运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配合、支持的结果,是我市各级交通运管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努力的结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
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困难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把这一造福人民的好事办好,我们改变了“交通部门唱独角戏”的作法,在工作中主动向市政府汇报,取得了政府的理解和支持,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各县市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意见》,并在基础较好的社旗县召开了全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现场会,对社旗县农村客运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实地观摩,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进程。各县市区交通部门也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强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
为了使我市农村客运又好又快发展,我市于20xx年要求各县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对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进行修订,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召开全市农村客运工作会议,制定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达到的目标,要求20xx年年底前,行政村通车率达98%以上,至20xx年底,行政村通车率达100%。发展农村客运提倡一县一网一公司,同一线路由一个公司经营,统一车型,颜色、标识,在制定规划时,各县要统筹规划,全盘考虑,尤其是县与县交界处不能遗漏,尽量减少线路重叠,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二)各县所按照市局要求,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深入企业、乡镇、行政村、集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出行习惯、出行规律、行政村的数量、人口密度,哪些村已通车,哪些村未通车。根据群众的流时、流向、流量、道路状况,确定上什么车型,上多少车辆,什么时间计划开通班车,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各县所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农村客运近期发展规划和中远期发展规划。
(三)发展规划制定以后,管理部门决策有了依据,我们按规划发展农村客运班线。两年来,我市发展农村客运班线83条,农村客车442辆。当客运市场有变化时,我们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避免了审批班线的盲目性和资源浪费,保证了客运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三、正确引导,规范管理,保证农村客运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保证我市农村客运健康持续发展,我市对农村客运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县市区要在本辖区选择两条以上农村客运线路作为农村客运精品班线,农村客运班车标识统一采用“新农巴士”字样,新投入运营车辆实行统一车型,统一颜色,引导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推行公司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统一进站,统一调度,统一排班,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提高安全和服务水平,通过示范推广,全面推动我市农村客运的发展。
(二)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的实际逐步确定一至两个车型,作为本地农村客车的品牌车,以提高农村客车的整体外部形象,便于管理,便于车辆售后服务。客运企业同一线路在新增车辆或更新车辆时,在颜色、标识、车型上进行统一,考虑到农村道路路窄、弯急、坡陡等特点,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市农村客车座位一般控制在25座以内,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客车参与农村道路客运。
(三)在发展农村客运线路时,各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对道路进行实地考查,对符合安全要求的,在审批表上必须注明:“经实地考查,该班线道路状况符合农村客车安全运行的条件”,方可办理车辆营运手续。
(四)目前县城通往乡镇的客运班线已基本满足需要,下一步重点是注重发展乡到村的农村班线,要以乡镇客运站为依托,依据当地实际,农村客运班车采取区域经营、循环经营、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的经营方式,深山区、人口稀少地区可采取电话预约不定期发车等,提高农村客运的通车率。
(五)要处理好现有农村客运线路和新开农村客运线路的关系,在充分考虑方便农村群众出行的基础上,兼顾经营者的经济效 益,在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客运班线通达能力的基础上,对不能辐射到乡村的农民群众出行特点,出行需求、客流量、流向、流时等因素进行调查摸底,原则上在不增加运力的前提下,适当进行线路延伸,防止运力过剩和产生纠纷,保持客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个县有几个公司经营的,要采取划片经营,分线经营等方式减少经营者的矛盾和冲突。对经营农村支线、冷线客运的,实行冷热线搭配、捆绑式经营,以提高道路运输经营者参与农村客运的积极性。
(六)坚持“路通车通、路运并举”的方针,力争路通到,车通到,要统筹城乡客运网络和站点,引导车辆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展。
(七)要充分发挥乡镇客运站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村客车进站经营,至20xx年年底,乡镇客运站投入使用率要达到100%。
由于我市运管部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措施得力,农村客运得到了蓬勃发展,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称赞。
四、争取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加快农村客运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交通运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农村客运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各县根据农村客运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农村客车税费实行减免,切实降低农村客运车辆运行成本,在落实好国家对农村客运实行燃油补贴工作的基础上,有些县抢抓机遇,务实高效,扎实工作,积极组织协调,优化了农村客运的发展的环境,为农村客经营者争取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西峡县运管所通过协调给城乡公交车辆带来了减免交通规费、工商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淅川县运管所对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的经营者采取“优先开业审批、优先线路审批、优先安排班次、优先核定票证、优先审验”的“五优先”行政倾斜政策。南召县运管所针对班线开发初期大多是亏损经营的事实,根据线路情况确定了必要的靠线培育期3-6个月,靠线期间可对规费免征;对于效益较差,又必须开通的线路(冷线),其经营车辆可给予较长时间的经营期,免征30-50%的交通规费,从而激发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的优越感,充分调动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积极性,为加快客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确保了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五、整合运力资源,大力推行公司化经营。
为加强农村道路客运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客运秩序,我市运管部门以客运线路为依托,积极引导,鼓励农村个体运输户走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我市现在农村客运车辆都加入了经营资质在三级以上的客运企业,实行统一排班,统一结算,滚动发车的管理模式,使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井然,经营行为规范,给农村客运经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并在推行公司化经营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农村客运精品班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群众的乘车环境,使农村客运朝着安全、快捷、舒适的良性轨道发展。如淅川县运管所把淅川—香花线定为农村客运精品班线,将该班线上其他公司的车辆统一过户到淅川交通运输公司,这样一条线路上由一家公司经营,统一了车型,统一标识,司乘人员统一服装,统一安全管理,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分配收益等,成功地创建了淅川的农村客运精品班线。
六,以人为本,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保证农民群众安全出行。
发展农村客运是交通运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以人为本,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是实践交通部提出的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很重视发展农村客运,始终把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我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强化安全责任。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我们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人人头上有目标、有任务、有责任,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问,处处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注重对农村公路安全性考查。发展农村客运时,各县运管所的有关同志亲自对道路进行实地考察,对符合安全要求的,才予发展。三是所选车型必须是交通部汽车目录上的车型;四是,强化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督促车辆进站经营,禁止“三品”上车、超载、强超、强会、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落实交通部“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好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驾驶员从业资格关、车辆技术关,充分发挥运管机构驻站监督人员的作用,保证道路运输生产安全。同时对全市3000余名乘务人员也进行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让其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经营意识,自觉遵守道路运输管理和安全营运的有关规定;五是切实提高农村客运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我们实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客运班线审批、车辆年审等时机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按规定落实承运人责任险制度,要求其购买保险要足额、及时,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保证赔付。
七、打击违规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各县市区运管所加强了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了道路客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黑车参运、串线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行为,严禁拖拉机、货运机动车等非载客车辆从事客运经营行为,发现农村客车有超载行为的,均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措施安排乘客改乘,维护客运市场的良好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的良好秩序。尤其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管理,规范客运经营者执行各项服务标准,落实普遍服务的义务,为农村群众提供连续、规范的运输服务。积极配合物价部门抓好运价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了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道路客运市场清理整顿中,我市运管部门查处违规客车846辆次,16名违规驾驶员被列入“黑名单”,被注销从业资格证,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总之,发展农村客运,让农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是一项民心工程,形象工程,作为运管部门我们责无旁贷,一定要抓住机遇,务实工作,强力推进,使我市的农村客运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关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明确了到2012年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全市城镇人口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标台,城市居民利用公交出行率达到30%,农村村民利用公交出行率达到15%。对照这一目标,就我市城乡客运情况而言,目前全市共有客运企业16家(市9家、县7家),其中城市公交客运3家、出租客运7家、农村客运6家。城市公交线路17条,路网长度为228公里,日均行程约4万公里,日客运量约11万人次;农村客运线路26条,路网长度766公里,日均行程约4万公里,日客运量约3万人次。城市公交车244台(含校车21台),城乡客运车辆249台(其中市73台,县176台),出租车1587辆(市1291辆,县296辆),车辆档次和车况一般。1、4、7、9路城乡客运线路中巴车,已由市政府全部收购,3、6、8路和701线上的中巴车已完成资产评估,正在解决收购资金问题;5条农村客运班线(市区—中矿、市区—701、东村—二冶、市区—凤矿、市区—灰河)采用挂靠方式经营。
虽然这几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乡客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农村客运发展十分明显,全市151个行政村,已有131个村通车,但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场站建设滞后;运力仍显不足;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线路调整不够及时;公交化改造进展不快。
为加速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铜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领导,尽快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强力推进机制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对涉及到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处理;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发展各目标和落实措施。
(二)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按照“市、区、县”一体化、“路、站、运”一体化原则,统筹规划公路路网与客运站场,尽快构建一个以公路网络为基础、客运站场为节点、客运线路为通道的一体化城乡客运网络体系,使各种城乡客运方式有效衔接,以实现客运资源共享和旅客“零距离”换乘。
(三)加快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加快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连接线的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六纵六横”的公路主体框架,在全面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优化改造农村路网,加强农村路网与重点镇的连接,尽量形成闭合线路,构建主城区、城镇30分钟上高速,行政村(不含“飞地”)30分钟至主(副)城区的一体化交通路网。二是加快场站建设。尽快在顺安、县城北等处选择合适位置兴建换乘中心;另增建3-4个农村客运站;同时加快市区至重点集镇,重点集镇与集镇沿线的候车厅和招呼站建设。
(四)积极融资,努力保证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资金足额到位
在财政投入控股的前提下,按照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利用实施特许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探索城市公交公司参与农村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的新路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车籍所在市、县、区政府出资收购班线。
(五)稳步推进,逐渐扩大城乡客运一体化范围
围绕到2012年我市一主两副城区和主要集镇公交运营网络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大投入,彻底更新破旧车辆,增加车辆数量,逐渐将我市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提高到与马鞍山、芜湖相当的水平,及时调整线路布局,加快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争取东部城区早通公交车,农村公交逐渐向钟鸣、东联、胥坝、天门、灰河等5个主要集镇延伸。
(六)政策扶持,不断优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环境
将城市公交作为我市优先发展的一大战略,加大公交换乘中心、公交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资金投入。在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核算时,合理界定政策性亏损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贴。对公交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定期进行专项补助。优先安排公交设施建设用地,减免相关建设费用。
第五篇:(道路客运场站)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自评说明
(填写单位名称)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自评说明
一、日常管理工作
1、安全生产目标确立情况
年 月 日制定下发了《 填写文件名 》(填写文号)。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年 月 日修订下发了《 填写文件名 》(填写文号)。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具体措施自行填写)
4、每月不少于1次安全会议,每季不少于1次安全例会的执行情况
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共召开安全例会 次,其中2011年8月召开安全会议 次。
5、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参加安全检查的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本站共计开展安全检查 次,其中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参加检查 次。
6、安全生产管理台账设立情况
本站建立规范了安全生产管理8+6台账及(填写其他台账名称)等各类安全管理台账。
7、安全生产管理台账登记记录情况
本站对台账进行及时更新,对上报的各类的报表进行汇总统计。
二、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
1、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情况
年 月 日制定下发了《 填写文件名 》(填写文号)。
2、按三级站以上专职,四级站以下专、兼职的标准配备情况 本站为 级客运站,配备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名。
三、旅客进站检查
1、危险物品检查制度建立情况 本站建立有《 填写检查制度名称 》,并在客运站内上墙公示。
2、危险物品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本站严格落实危险物品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今年以来,本站检查发现危险物品 件,其中8月份 件。
3、危险品检查岗位职责建立情况
本站建立有《 填写岗位职责名称 》,并在客运站内上墙公示。
4、危险品检查岗位职责落实情况
本站共落实危险品检查人员 名,实行(填写“三班制”或其它)。
5、一、二级客运站(场)行包安全检查设备配备情况 本客运站等级为 级,配备的行包安全检查设有(填写设备名称和数量)。
6、已配备行包安全检查设备的车站,行包100%过安检设备的执 行情况
严格旅客行李安全检查程序,做到逢包必检,检查率达到100%。
四、站场管理
1、一、二级客运站候车室封闭管理情况 本站候车室已实行封闭管理。
2、一、二级客运站发车区封闭管理情况 本站发车区已实行封闭管理。
3、三级以下客运站发班区域封闭管理情况(自行填写情况说明)
五、车辆例检
1、对进站车辆按规定项目和内容进行每日例行安全技术状况检查情况
严格执行车辆安全门检制度。今年以来,实施门检 辆次,发现事故隐患 辆次。
2、每日例行安全技术状况检查结果与车站班车调度结合的情况
(自行填写情况说明)
六、车辆出站检查
1、驾驶员和车辆资质核查情况
严格落实车站门检制度,通过核查分别发现无资质驾驶员 人,无资质车辆 辆。
2、实际载客数与核定载客数核查情况 通过核查发现超载车辆 车次。
3、车辆每日例行安全技术状况核查情况
通过核查发现问题车辆 车次,每日例行安全技术状况检查较容易忽视的方面有。
七、安全隐患整改
1、建立安全隐患整改登记台账的情况(自行填写情况说明)
2、明确责任人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情况 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责任人为。
3、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隐患落实整改期间监控及应急预案的情况
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隐患有 个,整改期限为 个月,监控措施为,应急预案为。
八、事故处理
1、发生站内事故及时报告行业管理部门情况
今年以来发生站内事故 起,及时向行业管理部门上报事故。
2、发生站内责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调查处理情况 站内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是否符合“四不放过”原则?。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