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第4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2.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教师:同学们,上面这首歌谣讲的是义和团运动,他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所以帝国主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镇压义和团运动,那么帝国主义仅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才发动这场战争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探究下列问题: 1.1900年,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受到义和团的围困,狼狈逃回天津。3.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二)阅读教材“《辛丑条约》”探究下列问题: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借口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镇压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有哪些罪行?教师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成员;炮轰北京城;抢夺白银及物资等;侵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探究二:《辛丑条约》
1、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A、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B、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禁止中国人居住的.而且列强可以派兵驻扎,可以控制北京天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毫无主权可言.而现在的使馆区是各国在华的指定进行外事活动的外交场所,主权是归中国所有的.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一)、单项选择题: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C)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C)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C)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C)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A)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D)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C)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上述对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前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某国谈判代表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历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八大王”的统帅是谁? 答: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2)小文书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为大清赢得了“尊严”,但清廷最终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该条约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
答: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上述这场战争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 答:帝国主义阶段
(4)联系材料一,再结合这场战争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认识?
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被别国欺负;我们要富国强兵等。
五、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1.学习了本课你还有什么疑惑?
2.知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知道了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改变中国的前途命运作出了百般努力,下一节课我们将陆续学习。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4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义和团反侵略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学生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会学”、“巧学”。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是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列强的几次侵华战争,但列强侵①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进入20世纪,列强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感知历史: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义和团运动
兴起背景: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的。时间:1898年——1900年 口号:“扶清灭洋”
过程:1898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序幕;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廊坊,杨村组织了对侵略者的狙击战。
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政 府的灭亡。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就在义和团发展壮大之际,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以义和团斗争损害了他们在华利益为由,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让学生结合课本了解有关经过。经过: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奋勇抵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八国联军在7月中旬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结果:这次战争以清政府的再次失败而结束。八国联军在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
1、签订:
1901年9月,李鸿章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主要内容:
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反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4拓展总结:
鸦片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本课小结:
进入20世纪,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在积极的探求救国之路。
四、作业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2、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主要条约。
五、板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攻占天津到侵占北京 《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内容:经济上,赔款4.5亿两白银 政治上,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上,拆毁大沽炮台,允许驻兵 外交上,划定使馆界
3、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篇: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麓新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及教案
龙场中学
宋应贵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属于高一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这一章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贯穿了三条主线索,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是“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线索中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本册中起着关键和承接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能力方面:
①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辛丑条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①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义和团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任务。
3、教学重点分析:
(1)“扶清灭洋”口号。首先要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备地要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4、教学难点分析: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问题。面临已经发展到北京皇城脚下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连续几天召开紧急的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一派大臣主“剿”,另一派大臣主“抚”,争论很激烈。其实,两派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招抚”的结果,义和团虽取得了合法活动的地位,但也因未能识破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及欺骗阴谋,致使日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结合本节内容容量大,历史现象多且复杂,因此教学法采用了微格教学法为主,讲述发、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为避免不稳定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通过多设置探究式问题,发掘学生的潜能。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微格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师:19世纪末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与此同时,农民阶级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而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洋教斗争。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板书)1.义和拳——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师: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主要成员是哪些人? 生:(根据已知常识回忆作答)
师: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以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主要活动地区是鲁、直、豫。从义和拳到义和团,它是怎样形成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最先在什么地方爆发?(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
生:(看教材第65页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情况)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兴起?(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生:(在教师启发下,回忆、思考、讨论作答)
师: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首先从山东开始,德国强占、强租胶州湾;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非常猖獗;而义和拳的活动在这一带比较活跃;1898年秋,赵三多在平原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兴起(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义和团运动的序幕揭开了。什么时候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了呢?后来,又有了哪些发展呢?
生:(结合多媒体展示形势图),了解在山东、京津等地义和团的活动,掌握其兴起与发展的脉络)
师:1899年之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声势大振。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斗争达到高潮。
3.义和团运动高潮——义和团进入京、津 师:(辅导同学阅读教材第67页小字,了解义和团浩大声势)生:(分析教材第67页材料、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讨论、探究,明确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师:义和团“最恨和约,误国殃民”,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斗争目标是指向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义和团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的什么策略呢?
(板书三)
4、扶清灭洋
师:为了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这个口号,同学们有什么看法,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分组讨论,代表发言,阐述观点)
师:对这个口号的评价,要两点论,要从两个方面去看。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给清政府带来什么影响?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
生:(思考并作答)
师:山东义和团斗争发展时,清政府曾派袁世凯疯狂镇压,现在为什么转而采取安抚政策,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了呢?用意何在呢?据政策1和政策3你能看出清政府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预言家,你能预测出义和团运动最终命运怎样?(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
生:(分析教材第67页材料,弄清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转变的真正意图)
师: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为义和团运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义和团控制京津,势不可挡。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板书四)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战争的爆发和廊坊、杨村之战
师: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在廊坊、杨村一带,侵略军遭到义和团和猛烈袭击,狼狈退回天津。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地图:(1)八国联军指哪八个帝国主义国家?(2)八国联军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3)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第几次大规模的殖民战争? 生:(结合教材第68页插图和小字,了解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进攻大沽炮台的情景并回答问题)
2. 天津保卫战
师:侵略军攻下大沽炮台以后,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打击敌人。守卫天津的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结合多媒体展示歌谣。
生:(阅读教材)第68页小字,了解天津保卫战是义和团和清军联合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师: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义和团和清军拼死坚守,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天津终于陷落。侵略军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北京的战况如何呢?
3.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
师:德国公使克林德枪杀义和团民。愤怒的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围攻使馆和攻打西什库教堂的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
生:(结合教材第69页插图,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师: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各国实行分区占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1)从火烧圆明园到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说明了侵略者什么本性?(2)从我国近代以来,倍受列强凌辱的史实中应得到什么启示?
生:(阅读教材小字和材料,结合插图,认清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逃往西安。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请同学们考虑,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失败的呢?
生:(思考、议论、作答)
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生:(阅读教材第69页小字,分析说明的问题,讨论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师:义和团运动这场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讲的是什么重大斗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这两次农民斗争有什么相同点?
生:(回忆思考,讨论作答)
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斗争,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也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义和才运动抵挡不住帝国
主义的侵略,也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辛丑条约》的签订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是哪些国家? 生:(回忆作答)师: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生:(结合课件,听教师讲述《辛丑条约》的签订)2.《辛丑条约》的内容师:条约的内容有哪些?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的内容,并请同学们看书。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掌握条约主要内容)师:这些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3.《辛丑条约》的危害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有赔款内容的条约有哪几个?赔款的数额是多少?
生:(回忆作答)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是多少?巨额赔款将给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危害?
生:(思考作答)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但有划“使馆界”和拆除炮台、允许外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规定,你认为划定史馆界将有什么危害?拆炮驻兵京津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
生:(讨论作答)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暴露了列强什么企图?改设外务部规定和修订商约将有什么危害?
生:(结合教材小字,思考作答)师: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小结。(略)课堂练习
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完成“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表。
第四篇: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灵武三中:谢振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了解八国联军入侵的史实,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通过比较历次战争签定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敲诈勒索。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和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三、教学方式:阅读、讨论、参与式教学法。
四、学具准备:
八下《历史与社会》、中国革命史书、八年级上册历史填充图册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然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师板书课题,生阅读课文3分钟)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生思考: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生阅读后尝试回答)
一生上台板书:可能是为了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教师给予高度鼓励)。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3)经过:
一生叙述: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打伤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数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向天津逃命,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假如义和团所用军备是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将全军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0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沦陷。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众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学生课下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结合起来的叙述的)
请同学们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指出:义和团所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封建势力的“围剿”,还有八个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而义和团又是以落后的斗争手段和武器同先进的、强大的敌人作战,再加上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斗争纲领和口号,所以最终导致失败。生小结: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4)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出户外”(学生史料结合口述)。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学生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清政府的官衙库款。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各种珍贵的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损失达4万多册。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叙述的)
3、焚烧:法军把一群逃难的人逼进死胡同后活活焚烧,北京大街上尸骸枕籍,满目断壁残垣。(生结合课文口述的)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各国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学生搜集历史与社会书得出的)
1、签订的时间:1901年
2、签订的内容:(学生全体参与归纳)
经济上: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一生向老师提出异议:老师您常说历史就得体现真实,为什么以前老教材上是本息共计10亿两,本教材上是本息共9.8亿两)。
政治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个别学生没有了解清楚政治和军事内容,师作简要提示)
3、危害:(一生回答,另一生补充)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9.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学生齐读课本23页最后一段
(2)、学生参与讨论课本23页的“想一想”
(3)、你知道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吗?学生齐读课本23页的“每课一得”
练习:
1.全体学生动手填写课本24页的“自我测评”(可能有学生在《辛丑条约》的赔款数目一栏直接填9.8亿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2.学生思考解决课本24页的“材料阅读”,教师补充。
学生小结本课: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节课,使我们知道,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地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但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反馈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师提示几个关键字:开始陷入、加深陷入、大大加深陷入、完全陷入)。估计学生能独立完成此题。
六、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课,我们师生课下积极参与、配合,用了近三天时间的准备,课堂上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教师适当作点拨,整堂课的学习气氛较好,我自认为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了。但问题依然存在:如学生在作反馈练习时就出现了困惑,师提示了开始陷入,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生问我:“什么开始陷入?”。当我说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旧中国开始沦为„„我话没说完,好多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只要课下师生多参与准备,课上师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是不错的。这更加激发我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板书设计: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1、入侵的目的: 可能是为了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3)经过:
(4)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疯狂的
2、劫掠:凡银钱、钟表、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3、焚烧: 二.《辛丑条约》
1、签订的时间:1901年
2、签订的内容:
经济上: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政治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危害:《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五篇: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
第7课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重点难点】
1.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2.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自主学习】
一、义和团运动
1.1898年山东冠县 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教堂,揭开了 运动的序幕。1900年,打着“ ”的旗号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二、八国联军侵华
2.1900年6月,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在 的战斗中,迫使敌人退回天津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租界遭到痛击。
4.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亡,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失败。
三、《辛丑条约》
5.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6.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 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拆毁,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要地;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清政府保证严禁。
7.《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请回答:
(1)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的地点与时间。
(2)义和团运动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
(3)它斗争的目标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
(4)它是怎么失败的?
2.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分析:该情境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情境中“成为 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当堂达标】
1.从右图中能够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 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辛丑条约》屈辱签订
D.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
2.4.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灭亡和瓜分中国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抢劫北京的财物 3.不平等的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绞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始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4.5亿两白银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历经苦难的中国因哪一个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义和拳 义和团 扶清灭洋 2.英 美 俄 日 法 德 意 奥 3.廊坊 4.西安 助剿 5.1901 《辛丑条约》
6.4.5 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东交民巷 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探究】
1.(1)1898年,山东。
(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因此,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3)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4)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剿杀。2.《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成为“洋人的朝廷”)【当堂达标】
1-5.D C D B D 6.(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