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镶嵌》教案设计3
镶嵌教案(2)
7.4课题学习镶嵌(2)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图案,继续探究镶嵌问题,理解平面图案形成的合理性;
2、通过由浅入深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探究能力;
3、通过镶嵌图案的展示和设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由几种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的合理性的解释。难点:如何设计由几种多边形镶嵌的平面图案。【教学准备】
学生:已搜集到的、画好的或设计好的镶嵌案;教师:镶嵌图案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着重学习、研究了由单个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经常可见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正多边形一起组合而成的镶嵌图案(展示图1),本节课我们将来探讨、研究这类图案的镶嵌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对镶嵌问题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观察图1,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交流.
1、该平面图案中涉及哪几种多边形?
2、你能解释该平面图案(镶嵌)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之所以选用图1作为讨论的课题是因为该图案涉及的多边形最常见且容易利用镶嵌知识来解释合理性,从而为研究更复杂的图案作铺垫。
三、讨论交流
学生观察图7.4-2书本93页),围绕“图案由哪些多边形镶嵌而成”“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结果”开展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深入探讨几种多边形组合而成的镶嵌问题,进一步理解并解释图案的合理性。
四、探究本质
让学生思考问题:若干个多边形(常见的是正多边形),能否组镶嵌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平面图案的观察、探索,结合本问题,让学生归纳、补充、了解到多种多边形的镶嵌关键,形成共识。
五、图案展示(设计)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由几种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或展示已画好、搜集到的其他图案)。
2、可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或几个由几种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案(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并尝试让学生解释其合理性及象征性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教学知识进行自我设计,叙述含义,使数学还原于生活。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画出若干个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边形镶嵌的图案.
2、选做题:
教科书97页习题l0。
3、备选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由几个多边形镶嵌而成的优美的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解说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上节课初步学习镶嵌的意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由几个多边形镶嵌成平面图案的合理性,让学生通过对较熟悉的平面镶嵌图的探究,进而到对更复杂的平面镶嵌图的探究.最后让学生通过独立的观察、思考,并讨论、交流,归纳认识到数学问题的本质所在。在学生不断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第二篇:《镶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7.4 镶嵌
(二)三维目标
1.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镶嵌.
2.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寻找多边形镶嵌的条件.
3.经历探索多边形镶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能力和空间观察.
4.通过多种平面图形的密铺,即镶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镶嵌.
教学难点:两种以上不同多边形的镶嵌.
导入新课
多边形的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关系.
活动1.想一想:
如图1所示图形哪些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怎样表示的?•构成这些图形的元素是什么?不相邻顶点的连线称什么线呢?
答案:如图1中,图(1)(3)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在同一平面内,由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图形叫多边形;如图3(2)所示的五边形记为“五边形ABCDE”.•组成多边形的要素:(1)多边形的边──首尾顺次连接的线段叫多边形的边,n边形有n条边;(2)•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的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内角,如图2所示,•多边形内角有∠A,∠B,∠C,∠D,∠E;(3)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一条边,如BC与它相邻边DC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外角,∠BCF是多边形的一个外角;(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AD,AC是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
试一试:
如图3所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五边形被两条对角线分割成三个三角形,„„n边形被同一顶点的对角线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呢?•由此你得到求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内角和的方法了吗?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答案:四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内角和为180°×2=180°×(•4-2),五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五边形内角和为180°×3=180°×(5-2)„n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n边形内角和为180°×(n-)2,这就得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为(n-2)·180°(n≥3).
做一做:
如图4所示,在(1)(2)(3)的图中分别是四边形ABCD•、•五边形ABCDE•、•六边形ABCDEF,它们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n边形的外角和呢?
答案:图4(1)∠1+∠2+∠3+∠4=4×180°-(∠A+∠B+∠C+∠D)=4×180°-360° =(4-2)×180°=2×180°=360°;
图4(2)∠1+∠2+∠3+∠4+∠5=5×180°-(∠A+∠B+∠C+∠D+∠E)=5×180°-•3×180°=2×180°=360°;
图4(3)∠1+∠2+∠3+∠4+∠5+∠6=6×180°-(∠A+∠B+∠C+∠D+∠E+∠F)=6×180°-4×180°=2×180°=360°;„(你理解吗?)
n边形内角和∠1+∠2+„+∠n=n×180°-(n-2)·180°=2×180°=360°,•可见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推进新课
读一读:平面镶嵌
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室的布置、装潢更趋于完美、科学,卧室地面铺地板十分讲究,如图5所示是用相同规格的樱花木铺成的木地板,•板与板之间抽出3边槽,密铺后将不会出现缝隙.
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问题.
案例1 现有一张长方形墙纸,宽为4,长为9,要把它割成全等的2块,使这2•块合成一个正方形,如图6所示,4×9=6×6,每一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个单位,•长方形宽为4个单位,长为9个单位,如图阴影与空白部分把长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案例2 3个相等的正方形如图7所示位置,把这个图形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合成一个中央有正方形方孔的正方形,利用这种余料可以拼成新的地板图案.
例题讲解: 【例1】如图8所示,求∠A+∠B+∠C+∠D+∠E+∠F的度数.
分析:把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作辅助线连接BE,•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转化∠D,∠C为规律多边形内角,∠D+∠C=∠1+∠2.
解答:连接BE.由四边形内角和,知∠A+∠ABE+∠BEF+∠F=360°,在△DOC•与△BOE中,∠DOC=∠BOE,∴∠1+∠2=∠D+∠C,所以∠A+∠B+∠C+∠E+∠F=∠A+∠ABE+•∠BEF+∠F=360°.
方法总结: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多边形再求值,其中∠D+∠C=∠1+∠2,分析得出这个关系是关键,把∠D,∠C这两个不规则图形中的角转化为四边形ABEF内角的一部分.
【例2】(1)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对角线条数等于边数,则m=______,n=______,k=______.
(2)十二边形内角和为______,外角和为______.
(3)如果n边形内角和为1080°,则n_____,这个n边形每个内角相等,其中每一个内角为________.
(4)四边形中的外角和等于______,在它的外角中至多只能有_______个钝角,最多只能有______个锐角.
分析: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对角线、外角和及内外角的关系解答.
(1)m边形一个顶点一般能引m-3条对角线,m-3=7,则m=10,•没有对角线的多边形显然是三角形,k边形对角线与本身边数相等,即
(k3)k=k,∴k=5. 2(2)当n=12时,则十二边形内角和=(n-2)·180°=(12-2)×180°=1800°,外角和等于360°.
(3)(n-2)·180°=1080°,解得n=8,内角=
1080=135°. 8(4)360°;如果有四个外角是钝角,则4α>360°,∴钝角最多只能有3个,•内角中的锐角最多只有3个,如果有4个,4α<360°.
解答:(1)10 3 5(2)1800° 360°(3)8 135°(4)360° 3 3 方法总结:理解对角线意义,正确区别每个顶点所引的对角线条数与n•边形共有对角
(n3)n条,因为每个顶点所引对角线为(n-3)条,•n个2n(n3)顶点所引对角线乘以n,即为n(n-3),但两个顶点之间重复一次,即为条.
2线条数公式:n边形共有对角线 【例3】(1)一个正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等于120°,则n=______,一个n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则n=_______.
(2)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n=_______.
(3)四边形ABCD中,∠1,∠2,∠3,∠4分别是∠A,∠B,∠C,∠D的外角,若∠A:•∠B:∠C:∠D=1:2:3:4,则∠1:∠2:∠3:∠4=_______.
(4)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每个外角为α、β、γ,则α+β+γ=________.
(5)凸n边形的n个内角与某一个外角之和为1350°,则n=______.
分析:(1)(2)由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求解.(3)分别求出∠A,∠B,∠C,∠D的度数,再求∠1,∠2,∠3,∠4,∠A=
123×360°=36°,∠B=×360°=72°,∠C=×101010
360°=108°,∠D=4×360°=144°,则∠1=180°-∠A=144°,∠2=180°-∠B=108°,10360360=90°,正五边形每个外角为=72°,•正六边形每45∠3=180°-•∠C=72°,∠4=180°-∠D=36°.
(4)正方形每个外角为个外角为360=60°. 6(5)令某外角为α,(n-2)×180°+α=1350°,令α=0,解得n=9.5,令α=180°,•解得n=8.5,∴8.5 解答:(1)6 四(2)6(3)4:3:2:1(4)222°(5)9 方法总结:(5)题运用极端原理解决问题,(n-2)×180°+α=1350°,令α=0•°或180°,求出n的两个极端值n=8.5,n=9.5,可判定n=9. 【例4】如图9所示,是用竹条做成的龙骨风筝.若∠1=∠3,∠2=∠4. (1)问竹条AC与BD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2)若∠1=45°,∠5=∠6= 1∠BAD,求四边形ABCD各内角度数. 3 分析:(1)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探求∠3+∠4=∠2+∠1=90°. (2)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多边形内角和求解. 解答:(1)在△ABD中,∠1+∠2+∠3+∠4=180°,∵∠1=∠3,∠2=∠4,∴2(∠1+∠2)=180°,即∠1+∠2=90°.∴∠AEB=180°-90°=90°. ∴AC⊥BD. (2)∵∠1=45°,而∠1=∠3,∴∠3=45°,∠2+∠4=∠BAD=180°-2∠1=180°-•2×45°=180°-90°=90°,∠5=∠6==60°. ∴∠ADC=∠ABC=60°+45°=105°.四边形内角分别为105°,60°,105°,90°. 方法总结:探求AC与BD的位置关系,关键是探索∠AED是否为90°,11×∠BAD=×90°=30°,∠EDC=90°-∠6=90°-30°33 这里运用整体求值法,求出∠1+∠2=90°,在求∠ABC,∠ADC时,运用角的求和法,•分别求出组成∠ABC的两个角后再相加. 【例5】如图10所示,将五块十字形的墙面瓷砖改铺成正方形图案,怎么切割呢?试一试!分析:此问题属于平面的镶嵌问题:(1)要密铺;(2)改为正方形.方法一:•在外围的四个正方形中,分别切割一块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为法二:只需剪切两次即可,如图12所示. 解答:方法一:如图11(1)(2)所示. 1×正方形面积.如图11所示;方4 方法二:如图12(1)(2)所示. 课堂小结 一般地,多边形能覆盖平面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布置作业:预习课本小结内容. 活动与探究 探索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条件. [过程]让学生先从简单的两种正多边形开始探索. (1)正三角形与正方形 正方形的每个内角90°,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对于某个拼结点处,设有x个60°角,有y个90°,则60x+90y=360,即2x+3y=12,又x、y是正整数,解得x=3,y=2. 即每个顶点处用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方形的两个内有进行拼接.(如图13) (2)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 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20°,对于某个拼结点处,设有x个60°角,有y个120°角,即60x+120y=360°,即x+2y=6,x、y是正整数. 解得x4,x2, 或y1y2, 即每个顶点处用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或者用二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如图14. (3)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 与前一样讨论,得每个顶点处用一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十二边形. 由以上讨论可找到镶嵌平面的条件. [结论]由n种正多边形组合起来镶嵌成一个平面的条件; (1)n个正多边形中的一个内角的和的倍数是360°; (2)n个正多边形的边长相等,或其中一个或n个正多边形的边长是另一个或n•个正多边形的边长的整数倍. 备课资料 一、归纳.延伸.拓展 1.多边形 (1)多边形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几何图形叫多边形,如图15所示,多边形记为五边形ABCDE. (2)多边形的边:所相连的线段叫多边形的边,如图15中的AB,BC,CD,DE,EA. (3)多边形的角:①内角──多边形相邻的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多边形内角,•如∠A,∠B,∠C,∠D,∠E,是五边形内角.•②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相邻一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外角,如∠CBF是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五边形有五个外角. (4)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连线组成的线段叫多边形的对角线,n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边形内对角线条数为(n3)n2. 2.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 (1)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 (2)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3.正多边形 (1)正多边形:各边相等、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2)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每个内角分别为60°、90°、120°. °、•10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4课题学习:《镶嵌》教案设计 武威第十一中学 杨智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生活。 2、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而正五边形不可以。 3、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4、能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同时,能将数学问题应用于实际。过程与方法: 1、引入用地砖铺地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2、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 3、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在 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镶嵌的含义及平面镶嵌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探究平面镶嵌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① 每位同学分别准备好6-8个边长为5厘米长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② 搜集有关镶嵌图片。 2、教师准备: ① 生活中有关镶嵌图片。 ②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观看屏幕上一些五彩缤纷的镶嵌图形和工艺品。(多媒体演示)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中都有那些图形?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知道铺地砖时有什么要求? 教师点评,明确镶嵌含义: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都要求砖与砖严丝合缝,不留空隙,把地面或墙面全部覆盖。从数学角度看,这些工作就是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的问题。 引出课题:镶嵌(第一课时)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观察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表见解。 从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求数学概念,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地进入角色。 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下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从具体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全过程。 二、合作讨论 在前面学生了解了镶嵌的含义的基础上依次提出下列问题: 问题1:请你动手拼拼看能否用正三角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学生四人一组,由组长负责分工,开始实验。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拼图。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组内进行交流。 交流后展示每组的作品。 形成结论: 正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正三角形是多边形中的特殊图形,因此,从正三角形入手,使学生会感到既熟悉,又轻松,为结论的得出奠定了基础。 问题2:动手拼拼看,分别用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问题3:拼拼看,用正五边形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教师将学生的这四种拼图过程利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 镶嵌条件的探究: 通过前面的实验,学生会急于知道: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教师顺势提出问题: 为什么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能够能够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而正五边形却不能?同一种正多边形能够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条件是什么?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活动后,在黑板上展示作品。 形成结论: 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都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正五边形不能。 学生观察教师的动态演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2-3分钟。 以组为单位,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已有经验出发,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对其中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对有困难的组要及时进行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再次感受镶嵌的含义,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会思考:为什么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能够能够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而正五边形却不能?这些内容中蕴涵什么数学规律?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 在前面学生动手做的基础上,比较几种图形的共性,以学生的眼观、脑想、口说,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平面镶嵌的条件,并以正五边形为反例,强化镶嵌条件。 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流,集思广益,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解析 在全班同学的互相补充和完善下,教师加以总结概括,得到: 结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需要满足: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 推论:同一种正多边形能进行平面镶嵌的条件是:这个正多边形内角度数能整除360°。 与教师一起总结归纳镶嵌条件。 阅读结论,加深理解。 通过镶嵌条件的归纳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感受新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可能。 教师提出问题: 你还能找出其它能作镶嵌的正多边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要使同一种正多边形能覆盖平面,必须要求这个正多边形内角度数能整除360°。事实上除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外,其他正多边形都不可以镶嵌,并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有待于今后知识的学习来获得。 四、随堂练习 1、让学生通过计算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的内角后进行归纳,然后小组交流。 2、分别剪出几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任意三角形和任意四边形,拼拼看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 3、试用多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镶嵌设计。 在不提供其他正多边形图片的情景下,让学生去思辨得出:不存在其它正多边形的镶嵌,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推广和应用,获得更具体更坚实的数学经验。 五、小结反思 (1)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教师对个别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补答。 (2)学生例举生活中见过的镶嵌实例。 (3)教师展示更多实例回归生活。 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发表个人看法。 学生举出镶嵌实例,并展示课前搜集好的镶嵌图片。 通过让对学生举例,并且观看教师展示的各种生活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几何美与生活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数学再次回归生活。 六、作业 创造是人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使命,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板图案吧。 25、望月 一、导入 夜深人静,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让我们再次随着赵丽宏先生一起去——《望月》(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欣赏“眼中月——安详” 1、师读: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此时此刻,“我”看到了什么?(一句一句说)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今晚,赵丽宏先生眼中的月,是——安详的。(板书:眼中月——安详) 4、好一幅安详的月夜江色图,让我们轻轻读出今晚月光的安详,想象,你还听到了些什么?(配《望月的君》,全班齐读) 5、预设: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踢踏舞的跳动声、树梢的沙沙声„„ 品读“诗中月——奇妙” 6、小外甥听到了什么?发挥想象回答。难怪赵丽宏先生会夸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了。 7、“我”的眼中月是安详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描写过月亮,在这些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月?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8、学生汇报交流。(我从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读出了天真的月。) 9、同一轮月亮在诗中却有着不同的情思。这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啊!你看,她有时表达了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思乡愁绪,有时又透露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还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慨叹„„这诗中月是——奇妙的。(板书:诗中月——奇妙) 10、月,就是一缕一缕情思,月,就是一段一段情怀。这爱月的舅甥俩,此时不禁我一句你一句吟诵起来。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也像“我”和小外甥一样来对诗。 11、屏幕出示诗句。配《春江花月夜》,指名对诗,带上表情动作。 12、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现在不如你们一句我们一句,男女生对诗。 13、文,终究是要一个人吟诵。你们能不能自己对诗? 14、那个大大的省略号,意味着什么?那我们帮他们补上吧! 15、我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月。 你对“ 。” 的月。 我背“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月。 你对“ 。” 的月。 我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月。 你对“ 。” 的月。 我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月。 你对“ 。” 的月。 我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月。 你对“ 。” 的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的月。 你对“ 。” 的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月。 你对“ 。” 的月。 感悟“心中月——多趣” 16、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突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月亮像什么?”是啊,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中相关部分,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17、学生交流讨论。(愿闻其详——提示说完整) 18、在小外甥心中这月是——多趣的(板书:心中月——多趣) 19、“我”无不佩服小外甥别出心裁的比喻,诗情画意的诠释,这可真是位——爱幻想,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啊! 20、你们看,他还是位小诗人呢!出示儿童诗: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大地/所以每次迷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让我们品味品味这首儿童诗(配《回到童年》,全班齐读) 21、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们的眼中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可以静静地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学生写话练习。展示。 三、拓展 1、你们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在小外甥眼里一样多趣、多变,而在赵丽宏先生眼里却是多姿、多彩,在诗人眼里又是那么的多情、多愁,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可一落在人们的眼睛里,就不一样了呢? 2、是啊,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看到一轮怎样的月,源于你有一颗怎样的心。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啊!这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白 杨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学习和发展语言,挖掘人文性和审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了思路、教路、文路的和谐统一,重视引领学生纵横联系,挖掘内涵,体会文中寓意:作者借白杨的正直高大、坚强不屈的特性来赞美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实现以读为本,兼顾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阅读新疆的有关历史资料,了解新疆的巨变。(2)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有关资料,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或图片。(3)回顾阅读已学课文:《翠鸟》《鲸》《桂花雨》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读题引疑 1.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种树,它没有松柏那样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样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傲然挺立,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赞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种树——教师板书,学生读题。 2.引疑:根据课题,你认为作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白杨树呢? 3.引入新课:本文作者究竟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下面咱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设计意图:本课是以事物名称为题的,学生根据已有的习作知识,会认为是“状物”类的文章,多从事物的样子、特点、作用等方面描写。这就与本文的内容形成了对比,为下一步有效地促进学生领悟“借物喻人”这一写法做好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疏理文脉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布置自读要求。(1)将字词读正确,将课文读通顺。(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件出示,检查字词。(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 清晰 大伞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2)学生自读词语,思考有哪些字在读音或字形方面容易出错,需要提醒大家的。(3)教师重点点拨。 疆:不能漏掉“土”。祖国的边疆一寸土地都不能少。陷:右边部分笔顺易错,学生一起书空。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4.以“白杨树”为线索,梳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3段)写列车在茫茫戈壁行驶,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4~12段)写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13~15段)写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16段)写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既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又可以让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出学习的层次,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三、联系环境,初识白杨 1.导入:自由放声读第1~3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白杨树?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回答。2.交流板书:高大挺秀。用拆字解词法理解词义。3.引导探究: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这样的感觉? (1)课件出示:(茫茫的大戈壁)学生结合课外资料,描述戈壁的荒凉情景,感受环境之恶劣。 (2)教师激情描述: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然而,就在这么荒凉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这一个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课件继续出示:浑黄一体的大戈壁中的一行白杨。此时,你又有什么感受?(白杨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3)你想怎样夸夸这白杨树。 4.带着赞美、热爱之情读好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课外资料和图片资源的辅助作用,再加上教师充满情感的描述渲染,让学生在感受戈壁滩荒凉的同时,让白杨树高大挺秀的身影定格在他们的心中。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留疑: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茫茫大戈壁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白杨,那么,爸爸究竟要借白杨来表达怎样的内心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作业:抄写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置留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忆白杨的特点 1.播放课件,呈现戈壁上的景象。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结合图片说一说,戈壁滩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2.导入:望着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父子三人展开了议论,从他们的议论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回顾课文相关段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情感和知识基础;设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二、品词析句,感悟白杨的品格 1.默读第4~12自然段,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思考:从中,你又发现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简要批注。 2.交流出示,研读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 ②比较: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白杨树就这么直。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白杨树一直以来就这么“直”的特点。这样,为下文体会“爸爸希望孩子从小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坚强不屈,将来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做铺垫。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关键词语体会到的?(适应能力强。从“哪儿„„哪儿„„”“很快”可以体会出来。)②据词想象,白杨树会在哪些环境下生长? 课件出示:()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③小结: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山坡还是戈壁,哪儿需要白杨,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从“不管„„不管„„总是„„”可以体会出来。)②引读:遇到()的风沙,白杨树是„„ 遇到()的雨雪,它还是„„ 遇到()的干旱,它仍然是„„ 遇到()的洪水,它依旧是„„ 无论面对怎样的自然灾害,白杨树总是„„ 3.小结: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坚强不屈的品格,白杨树虽然身处茫茫的大戈壁,但它依然长得如此“高大挺秀”,所以文中称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读到这儿,你对白杨树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4.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背诵这段话,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指出:(注意)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句,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感受白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三、思前想后,领会爸爸的心愿 1.引读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引导学生了解设问句的作用。 2.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这段中,作者连用了三个“只知道”,那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呢?请根据上下文推想。 3.出示填空。 ①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 ②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上学)。 ③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 4.探究: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为什么要接孩子们去新疆上学?当时的新疆条件怎样?教师播放新疆建设兵团建设边疆的画面,学生结合画面联系课前查到的资料和同桌讨论、交流。 5.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三个句子,现在你还认为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白杨树和爸爸这样的新疆建设者有什么共同之处?爸爸想借白杨对孩子们说什么? (白杨树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生根发芽,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而像爸爸一样的众多边疆建设者,他们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西部地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们是坚强不屈的“边疆战士”。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具有白杨一样的品格,要能经受住生活的磨炼,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6.领悟写法:看来,爸爸并不只是为了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而是借白杨树表达自己的心愿。像这样借一种事物来表达情感或志向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抒情”。 7.引读第15、16自然段,课件出示:“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引导体会“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爸爸,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几棵小树”指的是——我们,边疆建设者的后代。(2)体会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设计意图:“借物喻人”是学生新接触的写作知识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该环节的设计采取步步推进的办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一写作技巧。 四、知识回顾,整合归纳写法 1.比较异同:课前,大家回顾复习了《翠鸟》《鲸》《桂花雨》《落花生》等课文,你发现它们与本文写法有什么异同? 2.交流归纳:几篇课文都以事物名称命题,但描写侧重点都不同,因此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翠鸟》属状物类,《鲸》属科普说明类,《桂花雨》属借物抒情类,而本文属借物喻人类。 3.回读文中含有“借物喻人”表达方式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唤醒学生已存储的知识”,与新学知识进行类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借物喻人类文体的特点。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语言 1.仿写练笔。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树一样的人,请你介绍一下他们。 (2)写一段话,夸夸这些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朗读课后“阅读链接”——《帐篷》,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所以,教学中,能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极有好处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联系,挖内涵,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认识白杨树的形象,理解白杨树的特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做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教学中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上接白杨树的“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引导展开合理推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合理利用媒体手段,巧妙突破教学难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让“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鲜明起来,课始,教师出示茫茫的戈壁让学生感受环境之恶劣,再出示一排高大挺秀的白杨,感受其顽强不屈的可贵品格。在探求“孩子们所不知道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又通过媒体展示边疆建设者当年垦荒的场面,使学生从形象直观的画面中领悟到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不足之处: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教师的设计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教学流程也非常顺畅,但教师“导”的过程似乎太强势了些,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不够。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课题学习:《镶嵌》教案设计
第四篇:《望月》教案设计3
第五篇:3《白杨》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