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方程意义辨别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揭示并板书课题 :方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生:我按天平平衡和不平衡把算式分为两类。平衡的有240+x =100、3x=180、100+50=50×3;不平衡的有80< 2x、50+2χ>180、100+20<100+30。生:天平平衡状态下的算式都含有“=”号,天平不平衡状态下的算式都含有“>”或“<”。
生:一类是含有未知数的240+x =100、3x=180、80< 2x、50+2χ>180:,一类是不含有未知数的100+50=50×3、100+20<100+30:。
师:他们说得很好。像240+x =100、3x=180、100+50=50×3„„这些用等号连接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容易总结出方程的意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我们来看这几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等式。
生:不同点是有的等式含有未知数,有的等式不含未知数。
师:观察得很认真。像240+x =100、3x=180„„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
把它叫做方程。
师:大家想一想,方程有什么样的特点?举出一个例子。生:方程必须是等式。生: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生:如:5-x=3。
师:总结的很对。方程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缺一不可。
师:看来,方程和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想一想,方程和等式有什么联系? 学生先单独思考,再小组讨论。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方程和等式的关系。课件出示。
师:下面我们就检验一下学习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找关键句和举例说明,使学生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从表象上升到抽象,只有学生自己能够举出例子并说明理由,才能真正证明学生对方程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巩固新知。
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 35-χ =12
()⑥ 0.49÷χ =7()② Y+24
()
⑦ 35+65=100()③ 5 χ+32=47
()
⑧ χ-14> 72()④ 28< 16+14
()
⑨9b-3=60
()⑤ 6(a+2)=42
()
⑩ χ+y=70
()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1)x加上35等于91。(2)7.8除以x等于1.3 【设计意图:真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用“=”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生:我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生:我知道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作一次整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一次梳理,深化知识体系,领悟知识要点,体验探索新知识的喜悦,获得成功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以及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也准确把握了这一点,依次教学了这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看上去也很简单,如果做练习应该不会出什么错,可是课后练习我发现这类问题有的学生还是会出错。课后,我反思在教学概念知识时,不仅要教学概念本质内容,还要抓住概念现象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更容易和轻松的做好练习。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活动2【讲授】探究授新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课件
(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课件
(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
3、出示课件
(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30<x)
4、出示课件
(四)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X+X =100或 2X=100)
5、出示课件
(五)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10+ X<80或80>10+ X)
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5道式子进行分类。(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9、揭示课题:认识方程。
二、认识等式与方程关系
1、认真观察刚才的(1)20+30=50(2)x+30=50(5)2X=100,问:(1)是等式吗?是方程吗啊?(2)(5)是方程吗?是等式吗?
2、小结:是方程一定是等式,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你能不能用图形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引入集合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
① 35-χ =12()⑥ 0.49÷χ =7()② y+24()⑦35+65=100()
③ 5 χ+32=47()⑧χ-14> 72()
④ 28<16+14()⑨ 9b-3=60()
⑤ 6(a+2)=42()⑩χ+y=70()
2、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方程与等式各3个。
3、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3)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4)3χ=0是方程()
(5)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5、列出方程
(1)x加上42等于56。
(2)9.6除以x等于8。
(3)x的5倍减去21,差是14。
(4)x的6倍加上10,和是20.8。
6、看图列出方程。
列方程时,一般不把未知数单独写在等号的一边
7、先读一读,再列出方程(1)一辆汽车的载重是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货物?
(2)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一个面包的价格是x元,买2个面包和1瓶矿泉水一共花了11.9元。
四、课外小知识,介绍方程的历史,让孩子们体会学习方程的用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方程的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方程
20+30 = 50
x +30 = 50
x > 30
X = 100
+ X < 8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三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无棣县埕口镇小学 秦桂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级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天平示意图及操作演示,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探究、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经历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2.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寻找相等关系,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课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认识方程(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什么叫方程?方程有什么作用?
师:很好,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样东西。(课件展示天平)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天平在日常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是称物体重量用的)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平做几组演示,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结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到学习状态。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特点,为学生正确观察天平平衡现象做铺垫)
二、探求新知
(一)、借助天平,初步感知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感悟相等的价值
(课件演示前两幅图),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用语言描述画面过程。(课件演示第三幅图)师问:此时天平的状态如何?说明了什么?(天平平衡了,说明一个梨的质量等于100克)
(设计意图:天平作为一种直观认识方程的有效模型,能非常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相等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凸显了相等的价值,引导学生从等式的结构、左右两边的关系进行思考。)2.借助天平,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师:请继续观察,这时候的天平怎么样了? 生:不平衡了。
师:那边轻,哪边重?这种现象你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把这时候的现象表示出来?(课件演示:)生:x+y>100
师:x表示什么? y表示什么? x+y表示什么?梨的重量已经知道是100克,所以这个式子可以怎么写?(x+100>100)师:你们能用数学式子表示这几种情况吗?
出示课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完成以上练习,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直观的天平平衡初步感知物体质量与砝码质量之间自然产生的不等式、等式。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为后面方程概念的建立、认识方程的本质属性做好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用生活语言说明事件,进而用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描述事件,再到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的3次转化过程。经历由生活情境到抽象出等量关系,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等量关系意识。)
三、初步概括方程的意义
1、分类,认识等式
全班交流,随学生所说板贴式子(1)50+50=100 师:谁能给这个数学式子起个名字? 生:等式.师:好,这名字起得不错。(板书等式)随学生所说依次板贴(2)50+y>150、(3)100+x=150、(4)80<2x、(5)3x=180、(6)180÷x=
3、(7)100+20<100+30六个数学式子。
师:现在老师把1号和7号数学式子盖起来,你发现其他数学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都含有未知数。师板书:含有未知数 师:好,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得到了这么多的数学式子,我想如果把这些数学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可不可以
呢?请小组长把这些式子拿出来,按照老师的顺序把他摆放好,商量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想不想分?
通过小组合作得到不同的分类方法,全班交流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 二是按是否是等式分类
x+100>100 50+y>150、50+y>150、x+100>100 100+x=150、80<2x、80<2x、100+20<100+30 3x=180、100+x=150 180÷x=3 180÷x=3 50+50=100 50+50=100
100+20<100+3 3x=180、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我们先来研究这一种分法。(是否含有未知数的那一组)师:同学们认真观察,如果去掉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看看这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含有未知数)
师:我们再来研究这一种分法。(按是否是等式分类)如果把不相等的式子去掉,看看这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等式
师:还可以对这两种结果再分类吗?讨论讨论再尝试一下。
2、认识方程的意义
师:第一种都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还可以怎么分? 生:是否是等式分 师:第二种呢?
生:是否含有未知数分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3.深入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方程? 师:谁能举一些方程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进行了两次分类,第一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分类,学生分成了两大类,等式和不等式及不含未知数的式子与含未知数的式子,通过老师的进一步引导,比较式子的异同,学生又一次进行了分类,顺理成章的导出方程的概念,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义,探讨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的构建过程,不是由教师机械地传授甚至告诉学生,而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深化了认识)
四、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出事课本情境图一:(1)师讲解有关白鳍豚的资料。提问:我们看这是什么动物?(2)生:(白鳍豚)(3)师:仔细观察白鳍豚的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4)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课件演示)
五、深化概念、辨析关系(幻灯片出示)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1)未知数不必定用X表示。(2)未知数不必定只有一个。
2、师:你认为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出示判断题:(1)方程一定是等式()。(2)等式一定是方程()。
3、用集合图表示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4、看图列方程
(设计意图: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本环节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满足了学生的愿望,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活跃思维。)
六、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说给老师听听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知道方程的那些知识? 最后把法国笛卡尔的一句名言送给学生: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万能方法。
(设计意图:课的总结不仅是知识与方法,还有经历体验后的感受,很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第四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白庙中心校 王惠民
学习内 容
方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列方程。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
列方程
课前准备 简易天平或天平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认识等式
①.(课件展示)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桌上有许多实物和一架天平,请用标有重量的实物若干放入天平左右两边托盘里,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并写出算式。②.组汇报结果
③.引导“等式”,并加深理解
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据回答(板书:“等式”)活动二:认识方程
①.(课件展示)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把标有重量的一个实物换成没有标重量的实物,天平发生什么变化?再用砝码去使天平平衡,并写出算式。不知道重量的实物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②.组汇报结果
③.组讨论:两次所写的等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汇报结果:第一次写的等式中等号两边的数都是已知的。第二次写的等式等号两边的数有的是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引导得出方程:这些等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指第二次写的等式)根据回答指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方程)活动三: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
①.(课件展示)活动要求:随意地把其中一已知重量的实物换成另一已知重量的实物,看天平的变化情况,并写出算式。
②.组汇报结果
③.理解什么是方程
二、练习
判断题。(是方程的画√)
8-2ⅹ=6()6+ⅹ>13()
143ⅹ=286()40÷ⅹ=2()
30-20=10()ⅹ+y=15()
三、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和质疑
引导: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
四、布置作业
第五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北牌小学 徐方
教学目标: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
2、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示意图,让同学们说出天平的作用。
二、:新授
利用天平设计一个闯关游戏 :
第一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请学第二关 : 左边是一个230克和一个X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80克的物体,请学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30+X=80)
第三关:左边与右边不平衡的情况,看一看现在天平是怎样的状态?说明了什么?(左右两边不平衡,左边立方体的重量比右边轻),可以怎么列算式呢?
第四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让同学们先观察,独立思考,想想可以用一个什么算式表示。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20+30=50)
三、等式和方程
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四、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
五、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六、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八、总结
走近方程,走近数学,原来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就像我们形影不离的一位老朋友,希望同学们能更近地走近数学,走进数学。更多地了解我们这位教会我们生活本领的朋友。
板书设计
等式
(左边=右边)
不等式 20+30=50 30+x=80
20+30<10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