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

时间:2019-05-12 22: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

第一篇:《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

《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

36、Z1~Z3期目录

《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

36、Z1~Z3期目录 第1期 移植名师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刘昌稳//1—62 2 让板书成为绚丽的艺术/景洪春//1—24-25 3 《村居》教学设计/龚海胜,吴桂香//1—25-26 4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崔海峰//1—27-28 《泉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夏菲菲//1—29-30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春琳//1—31-32 7 披文 入情 入境——《雨点》教学设计及评析/涂华凤//1—33-34 有容乃大:管窥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艺术之路——兼评《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艺术元素/吴礼明//1—43-44 9 漫溯,向语文教育的更深处/胡兰//1—45-46 习作评语中教师的“身份”定位/管延华//1—49-50 等待/费玲妹//1—56-57 12 让诗意如约绽放——集体创作诗歌一得记/余红//1—58 13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于永正//1—59 请跟我来——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散思/马际娥//1—60 公开课若干争议述评/钱雯雯//1—61 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彭泽平//1—62 17 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好课/王树云//1—62 18 欢迎参加2008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65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1—66 2007中国小语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1—2 21 读书温暖人生/蔡智敏//1—1 语文教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张云鹰//1—4-6 23 “课标”语境中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审视/周一贯//1—7-11 微格研练:锤炼教科研技艺的“快车道”/贺学英等//1—12-17 走向平实:语文教学的价值回归/俞惠珍//1—18-22 26 谈英雄题材课文的教学/刘春林//1—23 27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窦桂梅//1—35-43 28 语文味的“咬文嚼字”/苗育春//1—46 29 阅读场: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王怡文//1—47-48 30 在“精”与“略”之间行走/王爱芳//1—51-53

让阅读滋润习作/施义兰//1—54

“舍得”与“越过”/尤梅,包万年//1—55

车厢里的“争执”/贺成金//1—56 34 语文报社诚聘发行代理//1—59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金运//1—63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1—64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 《语文报》成绩优异,继续名列前茅/金运//1—63 第2期 求索(上)/洪宗礼//2—17-21 守望与隐喻——《黑人谈河流》评析/郭伟//2—40-41 3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揭晓//2—2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篇章/王文彦//2—1 5 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刘占泉//2—4-9 克服语文教学中的“愚化倾向”/徐江//2—10-13 7 “导入”也要会“导”/于漪//2—14-15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葛其联//2—15-16 初中语文教师PK初一学生——发人深省的“思维+语文”测试/周云//2—22-23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6)/余映潮//2—24-25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初探/姜红娟//2—25-27 12 一副对联引发的语文学习/邓先华//2—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一)生活世界:初中作文训练的不倦追求/史绍典//2—29-31 “家庭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远喜//2—31-33 “学校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陈启艳//2—33-35 “社会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新,杨巍//2—35-36 试给《江村小景》重新命题/张广武//2—37 感受《黄河颂》之“颂”/李红秀//2—38 1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胡焰//2—38-39 20 《热爱生命》散论/徐社东//2—41-42 21 异彩纷呈的心灵之音——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王飞//2—43 为尊严而战——《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姜楚华,姜楚波//2—44-45 从韩愈的谥号谈起/陆明华//2—45 本体和喻体互换的一个特例/徐仁瑞//2—46 25 被误读的勃兰兑斯/盖丽//2—46-47 26 写什么和怎么写/朱建军//2—48-50 27 “车轮战”与“一鸭三吃”——作文单项技能训练方法谈/李岁红,倪岗//2—50-51 2007年中考口语交际题梳理/张斗和//2—52-53 29 把握细节,彰显名著“真”阅读——从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由来说起/张玲//2—53-54 30 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刘勇//2—55-56 31 运用情感教学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代述梅//2—57 32 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任春//2—58 33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闫永平//2—59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何莉//2—60

一位教育家的人格长征——于漪新著《岁月如歌》所揭示的生命穿透力/陈军//2—61-62 36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 《语文报》成绩名列文科中学组榜首/金运//2—62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2—63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2—64 第3期 教书育人,一种生命的追求——记全国模范教师党红英/屈海生//3—4-6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结果揭晓//3—1 3 关于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南京宣言//3—2 参与课程内容重构 促进教学价值实现/顾小敏//3—7-8 5 新教材的教学感悟与实践/陈卓//3—9-10 6 语文教材文本处理的虚实艺术/郑忠红//3—11-12 7 教学的开放性与教科书价值的重新认定/杨泉良//3—13 8 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韩羽//3—14 读懂,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卢廷顺//3—14-15 10 让文言文教学闪耀人文光芒/孟华//3—16 11 认清目标,寻觅对策/王安琪//3—17 一堂好课的两个发展性历程——重读叶圣陶先生给《中学语文》的题词/张一山//3—18-19 文言文教学怎一个言传了得/杨小海//3—20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王艳红//3—21-22 15 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姚文波//3—23 立足文本 合理拓展 搭建平台——将讨论引向深入/方建明//3—24-25 《蜀道难》教学简案/董一菲//3—26-27 文言•文学•文化——《鸿门宴》备教策略/张俊峰//3—28-29 悲喜皆因水月生——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情感产生的外环境/董鸥//3—30 《赤壁赋》之语言美/康宏东//3—31-32 21 小议《陈情表》说辩艺术/林妙君//3—32 22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文霈//3—33-34 《归去来兮辞》有“及时行乐之意”吗?/朱文成//3—34 “践华为城”之“践”字考/吕胜男//3—35-36 对《过秦论》中一个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莫如彪//3—36 26 人教版第二册文言文音义指瑕/邓见发//3—37 27 作文“目标递升”批改法的创设及操作说明/戴林东//3—38-39 28 《“设计文章的波澜”修改》教学案例/郭家海//3—40-42 也说“具体、形象、生动”/王英华//3—43 30 两水分流,二龙戏珠——谈谈记叙文(小说)谋篇中的双线结构法/高俊清//3—44-45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吴同和等//3—46-47

高考探究性阅读题之“探究”/赵道夫//3—48-49

科技文阅读备考指要/时寅敦//3—50-51

掀起散文阅读的“红盖头”——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宋宏雄,聂焘//3—52-53 35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要/张广祥//3—54-55

掌握规律,提高效率——现代文阅读作答指导/黄务海//3—56

“三字法”解答散文阅读主观题/黄小娟//3—57

美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石峰,张学军//3—58-59

常见古代官职变动术语类举/王志耀//3—60-61 40 古代数字表示法摭谈/宁红丽,李敬永//3—61 41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语文报社联合主办//3—62-63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 语文报社、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3—63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3—64 第4期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 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 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4—62 我们要感谢谁/贾志敏//4—1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薛瑞萍//4—4-7 有一个班级,令人神往——评薛瑞萍笔下的母语课堂/王丽琴//4—7-9 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盛新凤//4—15-19 建构儿童需要的教学——“儿童语文课程”与“服务型课堂”探究沙龙/彭峰等//4—20-24+60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设计/吴炳发//4—25-26 人与文相融 情与智共生——《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游爱金//4—27-29 《狼和鹿》教学设计/杨树亚//4—30-31 10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华中//4—32-33 11 走近一个人,感受万般情——《泊船瓜洲》教学解读/高祥虎//4—34-35 点面结合绘场景——快乐作文•快速作文训练课/吴春晓//4—36-37 练习原来可以如此美妙/胡晓燕//4—38 进出文本间 感悟留心尖——对话《触摸春天》/王振刚//4—39-40 因为智慧,所以简单——感受蒋俊兴老师《半截蜡烛》一课/李菊芬//4—41 让学生唱响“最自由的歌”/王泽斌,侯艳馨//4—42-43 简化语文课堂设计的几点思考/冯小松//4—44-45 18 让课堂评语走进学生的心中——听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走近李白》有感/毛文红//4—46-47 19 文本解读,需要去形式化/滕衍平//4—48-51 20 寓言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顾雅芳//4—52-53 21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丽//4—56 22 迟开的花儿也鲜艳/朱建霞//4—59-60 23 她为什么就不可以?/王亚丽,叶志梅//4—61 练好基本功 精彩四十分 欢迎您为本刊课堂教学栏目撰写稿件//4—63 25 知识殿堂 学习乐园 艺术摇篮———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心小学学校简介//4—65 26 教研明星//4—2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4—66 暗示与提示:藏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成尚荣//4—10-14 29 教学视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标尺——《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例谈/阎宗学//4—54-55 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自己/周学静//4—57-58 31 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4—64 第5期 2007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获奖名单//5—64 换位思考,再识“新装”/阳刚//5—41 3 弘扬母亲美德,奉献赤子爱心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5—2 4 栽树与集叶/陈涛//5—1 名著阅读:语文教学的“正规战”/李卫东//5—4-7 以经典阅读为纲,建设学生高品位的阅读生活——以班级《论语》阅读为例说明/王君//5—7-9 语文生存在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之间/徐社东//5—10-12 8 该怎样拓展?/于漪//5—13-14 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李明哲,胡勤亮//5—14-17 10 “语文”就是“人文”/耿法禹//5—18 求索(下)/洪宗礼//5—19-23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 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5—23 评价语文味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曾宪一//5—24-27 14 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黄本荣//5—27-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二)我们为什么写作——寻找作文教学中丢失的乡愁/陆先文//5—29-31 16 写景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陆先文//5—31-32 17 写人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许评//5—32 18 夹叙夹议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郑先琳//5—33 19 叙事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闫翔//5—33-34 20 读后感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范志慧//5—34-35 21 状物作文教学指导设计/廖嫦娥//5—35-36 生动演读,激动心灵——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7)/余映潮//5—37-38 文言常用词教学实施浅谈——《桃花源记》片段与思考/童志斌//5—38-40 《我爱这土地》的诵读引导/柳咏梅//5—41 25 旁批,回来/向晓红//5—42 《观舞记》教学设计/王秀波//5—43-44 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瞥(上)/董蓓菲//5—45-46 28 “审美人生”教育的缩影——丰子恺《竹影》的“三重”解读/王威//5—47-48 《竹影》中的“我”是谁/单君//5—48-49 30 《咏雪》中两个比喻的高下之别/谢智慧//5—50 31 唐雎的剑是从哪里来的/李凌云//5—51

淡极始知花更艳 朴实无华也动人/杨正奎//5—52 33 作文教学中对话失语现象剖析/刘春文//5—53-55 34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彭玉华//5—56 35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王思雄//5—57-58 36平淡之中见神奇——由《社戏》中的“孩子对话”看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刘建设//5—59 37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王林红//5—60 38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洪璇//5—61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5—62

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已经启动//5—63 41 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现已启动//5—65 第6期 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正式启动//6—1 作者的无奈,编者的遗憾/本刊编辑部//6—61-62 3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 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 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6—63 话说“语文人生”/顾黄初//6—1 5 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执著追梦/冯为民//6—4-6 6 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吴亮奎//6—7-9 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语文学习/吴泓//6—10-11 8 勿让乱花迷人眼/余养健//6—12-13 语文选修课的实践和思考/杨培明//6—14-15 10 选修课这样来教如何?/施桂湘//6—15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关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的三个要义/韩玉洁//6—16 两翼齐飞——我理想中的高中语文选修模式/郁洪千//6—17 语文——一种文化的深度阅读/陈明华//6—18-19 14 从“同文异教”看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异同/王爱娣//6—20-22 15 “误”中“生成”的教学——欧也妮人物心理分析教学片段及思考/张剑虹//6—23-24 16 探究应该把握的五个切入点/魏羲之//6—25-26 17 课堂创新教学设计策略/陈国林//6—26-27 18 绝望的抗争——《祝福》新解/刘永香//6—28-29 19 祥林嫂非死不可吗?/林雪冰//6—30 20 简析《药》的叙述策略/柴国华//6—31-32 21 永恒的迷惘和战栗——《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新解/王芝腾//6—32-33 “失街亭,谁之过”歪解/章伯军//6—34 23 《我有一个梦想》备教策略/蒋念祖//6—35-37 24 有关“庄周”命名及其他/黄岳辉//6—38 25 《祝福》备课札记/黄尚武//6—39 积累•规范•创新——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张雨仁//6—40-41 韩军的作文教学观探析/朱文秀//6—42-43 议论文写作的“我在”策略探析/李新地//6—44-45 长风出谷,如霆如电——谈议论文的气势美/郑如芹//6—46 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分析法/孙立志//6—47 31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唐巨南等//6—48-49 32 命题记叙文写作如何得高分/程必荣//6—50-51 33 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邱刚//6—52

高考作文的三大误区——由“诗意地生活”说开去/张孟光//6—53

真我迷失:高考作文的难言之痛/徐飞//6—54-55 36 定向取材/刘广标//6—56

巧借排列组合指导高考写作/田小华//6—57-58 38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与反思/晏玉平//6—58-59

第十届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述评/陆建生//6—60

2007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获奖名单//6—64-65 41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一届年会/顾之川//6—66 第7期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 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7—2 2 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肖川北//7—1 童话推开了教室的门——梅子涵教授访谈录/周益民//7—4-6 儿童阅读与儿童作文——梅子涵教授访谈录/吴琳//7—6-9 5 “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徐林祥//7—10-11 6 徜徉在童年的“桃花源”——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张祖庆,周慧红//7—12-14 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徐冬梅等//7—15-19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张晓华,吴金高//7—20-21 9 在“感动”中抒写感动——《学写“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颁奖词》教学设计/孙洪伟//7—22-23 运用是为了提升——听课随想(一)/方利民//7—24-25 11 细品慢嚼汲营养——听课随想(二)/方利民//7—25 12 文章自得方为贵——听课随想(三)/方利民//7—26 13 一唱三叹“语气词”——听课随想(四)/方利民//7—27 走进文本 感受生命——《生命生命》课例赏析/庄瑞兰,陈晓//7—28-30 让“生命桥”在学生的心田镌刻——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自评/刘仁增//7—31-34 智慧:从文本语言中滋长——《孔子游春》课堂实录及教学前后/潘文彬//7—35-39 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国标小学语文主要教材简单评述/甘其勋//7—40-41 18 课堂节奏的修辞化解读/肖绍国//7—42-46 中外习作教学现象比勘与策略追述/王金涛//7—47-49 20 盘活命题坐标 拓宽试题维度——小学语文试卷命题改革例谈/邵玉容//7—50-51 21 对课堂质疑的“质疑”/陈传敏//7—52-53 22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尊重”与“呵护”/于树漫//7—54-55 镜像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胡文杰//7—56-57 24 从麦克劳德到小欣/包莉婷//7—58 简单的幸福——读《再致青年教师九条真诚建议》有感/李振华//7—59 美国作文教学ABC/杜红梅//7—60-61 27 一线教师企盼的公开课/顾萍萍//7—62 28 换一种教育思维/顾鹏贵//7—62 29 抛砖引玉 书海导航/金永//7—62 良言本无价 一语重千金 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7—63

叙说杏坛往事 漫谈红烛情缘 欢迎您为本刊“杏坛”板块撰写稿件//7—63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暨2007中国小语十大年度人物动感课堂展示会//7—64 33 教研明星//7—6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比赛已启动//7—66 第8期 渴望翱翔/郭学辉//8—2 2平等 公享/唐宗海//8—2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自学习惯/孙宪武//8—1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邱道学//8—4-7 5 在行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梁东荣//8—7-9 6 有一种热爱叫坚持/华清//8—10-12 7 答疑也须慎选/于漪//8—13-14 准专业素养与专业素养——语文教学机智的两个支撑层面/孙来升//8—14-15 主题教学:让学生的主动表达绽放光彩/陈尚达,张初吴//8—16-19 蹲下来看世界——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谈议论文文体典范性/陈卉//8—19-21 顺势引申,丰满内容——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8)/余映潮//8—22-23 《竹影》课堂实录及点评/闻静,蒋葵林//8—23-25 13 语文教师要备一本《说文解字》/黄桂芬//8—26 14 《走进童话世界》综合性学习/闫勇//8—27 15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霞//8—28 16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三)“活动式”作文教学探索/肖家芸//8—29-36 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瞥(下)/董蓓菲//8—37-39 18 《大堰河——我的保姆》之“美学的胜利”/李铁秀//8—39-40 解读《台阶》的一把钥匙/缪建琴//8—41 20 从《台阶》看人生的困境/王君//8—42-43 21 “鱼雁”与书信/陈卫星,张伶俐//8—44-45 22 关于《斑羚飞渡》的三处异议/丁海军//8—45 23 对《岳阳楼记》中两个词义的质疑/龙中华//8—46 24 高考作文题重复的联想/曾昭葵//8—47-48 25 作文教学与评价中的三联思路/黄国明//8—48-49 26 作文的正区与误区/何悦华//8—50 掀起你的红盖头——浅谈中考语文试卷卷首语的设计艺术/王大智//8—51-52 别出心裁,检测知识与能力——2007年全国中考部分创新阅读题评述/张兴武//8—52-54 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周淑霞//8—55 30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梁燕//8—56 31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肖莉//8—57 32 教师的作为在哪里/吴学文//8—58 33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刘美丽//8—59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李瑞云//8—60

炫出细微处的精彩/韩云,张志萍//8—61

良言本无价 一语重千金 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8—62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8—62

弘扬母亲美德,奉献赤子爱心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8—63 39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 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8—6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现已启动//8—65 41 名家创造名品 品牌奉献金牌 《语文报•课标教材完全助读》掀起语文学习新浪潮//8—66 第9期 第五届“语通杯”教改新星风采//9—1 2 走进语文的海洋——写给广大中学生朋友/王临惠//9—1 3 守望心中的“麦田”/张俊峰//9—4-6 4 落实课标精神 走出选修误区/曹建芳,曹建春//9—7-8 5 探寻创作意图,深入对话教学——浅谈选修课《现代散文选读》的鉴赏教学/陆建生,欧阳林//9—9-10 6 浅谈文学类校本课程的开设/范磊//9—11 7 校本教材要合理建设/余安元//9—12 校本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的利用/唐际平//9—13 9 作文中的“真”是如何丢失的?/杨斌等//9—14-17 在言与文之间寻找生命的亮色——《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郭惠宇//9—18-19 也说文本解读的关键——兼说《文本解读“三个一”》之缺憾/沈坤林//9—20-21 语文课上看“热闹”/李因林//9—22 13 基于内部逻辑的现当代小说微观阅读/成旭梅//9—23-24 14 课堂教学重点初探/朱前珍//9—25-26 精彩——不期而至——《拿来主义》教学/赵清林//9—27-28 《荷塘月色》的探究式教学/陈玉明//9—29 17 教科书小说选文特色及教学策略/潘冠海//9—30-31 18 品味人物语言的厚度——《茶馆》备教策略/贾铖虎//9—32-33 《李清照词两首》备教策略/熊芳芳//9—34-35 20 从被动走向主动——《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另一种解读/崔国明//9—36 21 《念奴娇•赤壁怀古》二题/文继炬//9—37-38 22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说话艺术/宋桂奇//9—38-39 23 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王志生//9—40-41 24 再谈“必须跨过这道坎”——兼议作文思维训练/魏永雅//9—42-44 细节成就美文/张建房//9—44-45 26 作文教学多元评价策略/徐源//9—46-47 27 作文新题设计五则/解光文//9—48-49 语言运用题的三个创新意识/卞光武//9—50-51 29 管窥蠡“测”——2008年高考字音与字形考查预测/景影//9—52 夯实基础寻突破——2008年高考“词语(熟语)运用”考查预测/朱香平//9—53-54

依旧花胜去年红——2008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命题预测及备考提示/霍灿,杨公平//9—55-56 32 高考语言表达运用题预测与探究/邢小雷//9—57-59 3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十法/郭振海//9—60-61 34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9—62-63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 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9—64 36 良言本无价 一语重千金 语文报

第二篇: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9月目录

开卷(投稿:ywjxtxpl@163.comywjxtxb@163.com)

1关键词:标点符号 本刊编辑部

关注(投稿:ywjxtxpl@163.comywjxtxb@163.com)

封面人物: 4构筑语文的精神家园 卢 明

焦点话题:聚焦2014年台湾初中教育会考语文试卷

7精约 淳厚 适切 刘恩樵

9知识技能综合考查中饱含人文内涵 徐德湖

11一次生命文化的浸润 陈 芳

13汲取传统精华,考查国学功底 沈庆九

152014年台湾初中教育会考语文科试卷

名师讲台: 20语言教学,需要更有力度的探索 余映潮

读书沙龙: 21提升自己,追求自由 赵秀菊

课堂(投稿:ywjxtxkt@163.comywjxtxb@163.com)

精品课堂: 23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王 君

教法探讨: 27走向思想和情感的深处 贾龙弟

磨课之路: 32由“寻常”到“创意”的蜕变 徐海燕

案例反思: 34那节课,从心中“吆喝”着而来 付小明

36例谈导课的“精细设计” 孙贞锴 陈东生

品味经典: 45大雪无痕,脉象分明 孙衍明

策略看台: 47对诵合诵 览胜探微王海军

教艺展台: 49语文课堂岂能“一笑而过” 许细阳

备教(投稿:ywjxtxzzg@163.comywjxtxb@163.com)

教材广角: 51人教版新教材使用八关键词 代保明

54闲话体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呈现 林忠港 课文研读: 56《囚绿记》主题解读突围 张斗和

58看见与看不见 宓毓

经典新读: 60《金色花》的主题是歌颂母爱吗? 娄西林

62“你”“我”皆是画山绣水人 陈玉军

备教参考: 63《雨说》的两个温情“姐妹” 杨琼华

测评(投稿:ywjxtxzzg@163.comywjxtxb@163.com)

备考指津: 64斗榫合缝排句序 徐常来 李 红

命题研究: 66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命题意图及备考策略 陈 蓉 考题研析: 67淡化,不是淡出 余 俊

写作(投稿:ywjxtxfan@163.comywjxtxb@163.com)

经典课例: 68《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黄厚江 课例品评: 71带着学生与作家一起讲故事 张广武

理论视界: 72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个伪命题 王 清

单元设计: 75在综合性学习中习得写作智慧 郭艳萍

展台(投稿:ywjxtxfan@163.comywjxtxb@163.com)

参赛设计选:77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蔡明妍

参赛论文选:78初中说明文教学的困境及美点探求 康年华

80让语文课堂“乐韵满屋” 杨翠芳

活动:37打造“精教活学”的语文课堂 吴振华 阮班莲 沈建忠 邱明霞张晨曲

第三篇:关于针对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

36、Z1~Z3期目录

第1期 移植名师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刘昌稳//1—62 2 让板书成为绚丽的艺术/景洪春//1—24-25 3 《村居》教学设计/龚海胜,吴桂香//1—25-26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崔海峰//1—27-28 5 《泉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夏菲菲//1—29-30 6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春琳//1—31-32 披文 入情 入境——《雨点》教学设计及评析/涂华凤//1—33-34 有容乃大:管窥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艺术之路——兼评《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艺术元素/吴礼明//1—43-44 漫溯,向语文教育的更深处/胡兰//1—45-46 习作评语中教师的“身份”定位/管延华//1—49-50 11 等待/费玲妹//1—56-57 让诗意如约绽放——集体创作诗歌一得记/余红//1—58 13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于永正//1—59 请跟我来——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散思/马际娥//1—60 15 公开课若干争议述评/钱雯雯//1—61 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彭泽平//1—62 17 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好课/王树云//1—62 欢迎参加2008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65 19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1—66 20 2007中国小语人物评选结果揭晓//1—2 21 读书温暖人生/蔡智敏//1—1 语文教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张云鹰//1—4-6 “课标”语境中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审视/周一贯//1—7-11 24 微格研练:锤炼教科研技艺的“快车道”/贺学英等//1—12-17 25 走向平实:语文教学的价值回归/俞惠珍//1—18-22 26 谈英雄题材课文的教学/刘春林//1—23 《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窦桂梅//1—35-43 28 语文味的“咬文嚼字”/苗育春//1—46 29 阅读场: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王怡文//1—47-48 30 在“精”与“略”之间行走/王爱芳//1—51-53 31 让阅读滋润习作/施义兰//1—54

“舍得”与“越过”/尤梅,包万年//1—55 33 车厢里的“争执”/贺成金//1—56 34 语文报社诚聘发行代理//1—59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金运//1—63 36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1—64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 《语文报》成绩优异,继续名列前茅/金运//1—63

第2期 求索(上)/洪宗礼//2—17-21 守望与隐喻——《黑人谈河流》评析/郭伟//2—40-41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揭晓//2—2 4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篇章/王文彦//2—1 5 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刘占泉//2—4-9 克服语文教学中的“愚化倾向”/徐江//2—10-13 7 “导入”也要会“导”/于漪//2—14-15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葛其联//2—15-16 初中语文教师PK初一学生——发人深省的“思维+语文”测试/周云//2—22-23 10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6)/余映潮//2—24-25 11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初探/姜红娟//2—25-27 12 一副对联引发的语文学习/邓先华//2—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一)生活世界:初中作文训练的不倦追求/史绍典//2—29-31 “家庭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远喜//2—31-33 15 “学校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陈启艳//2—33-35 16 “社会生活与作文”课例/杨邦俊,周新,杨巍//2—35-36 17 试给《江村小景》重新命题/张广武//2—37 18 感受《黄河颂》之“颂”/李红秀//2—38 1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胡焰//2—38-39 20 《热爱生命》散论/徐社东//2—41-42 21 异彩纷呈的心灵之音——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王飞//2—43 为尊严而战——《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姜楚华,姜楚波//2—44-45 23 从韩愈的谥号谈起/陆明华//2—45 本体和喻体互换的一个特例/徐仁瑞//2—46 25 被误读的勃兰兑斯/盖丽//2—46-47 26 写什么和怎么写/朱建军//2—48-50 “车轮战”与“一鸭三吃”——作文单项技能训练方法谈/李岁红,倪岗//2—50-51 28 2007年中考口语交际题梳理/张斗和//2—52-53 把握细节,彰显名著“真”阅读——从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由来说起/张玲//2—53-54 30 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刘勇//2—55-56 31 运用情感教学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代述梅//2—57 32 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任春//2—58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闫永平//2—59 34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何莉//2—60

一位教育家的人格长征——于漪新著《岁月如歌》所揭示的生命穿透力/陈军//2—61-62 36 2007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结果揭晓 《语文报》成绩名列文科中学组榜首/金运//2—62 37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2—63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2—64

第3期 教书育人,一种生命的追求——记全国模范教师党红英/屈海生//3—4-6 2 热烈祝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结果揭晓//3—1 3 关于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南京宣言//3—2 参与课程内容重构 促进教学价值实现/顾小敏//3—7-8 5 新教材的教学感悟与实践/陈卓//3—9-10 语文教材文本处理的虚实艺术/郑忠红//3—11-12 教学的开放性与教科书价值的重新认定/杨泉良//3—13 8 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韩羽//3—14 读懂,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卢廷顺//3—14-15 10 让文言文教学闪耀人文光芒/孟华//3—16 11 认清目标,寻觅对策/王安琪//3—17 一堂好课的两个发展性历程——重读叶圣陶先生给《中学语文》的题词/张一山//3—18-19 13 文言文教学怎一个言传了得/杨小海//3—20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王艳红//3—21-22 15 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姚文波//3—23 立足文本 合理拓展 搭建平台——将讨论引向深入/方建明//3—24-25 17 《蜀道难》教学简案/董一菲//3—26-27 文言·文学·文化——《鸿门宴》备教策略/张俊峰//3—28-29 悲喜皆因水月生——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情感产生的外环境/董鸥//3—30 20 《赤壁赋》之语言美/康宏东//3—31-32 21 小议《陈情表》说辩艺术/林妙君//3—32 22 《鸿门宴》的心理学解读/文霈//3—33-34 《归去来兮辞》有“及时行乐之意”吗?/朱文成//3—34 24 “践华为城”之“践”字考/吕胜男//3—35-36 对《过秦论》中一个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莫如彪//3—36 26 人教版第二册文言文音义指瑕/邓见发//3—37 作文“目标递升”批改法的创设及操作说明/戴林东//3—38-39 28 《“设计文章的波澜”修改》教学案例/郭家海//3—40-42 29 也说“具体、形象、生动”/王英华//3—43 两水分流,二龙戏珠——谈谈记叙文(小说)谋篇中的双线结构法/高俊清//3—44-45 31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吴同和等//3—46-47

高考探究性阅读题之“探究”/赵道夫//3—48-49 33 科技文阅读备考指要/时寅敦//3—50-51 34 掀起散文阅读的“红盖头”——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宋宏雄,聂焘//3—52-53 35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要/张广祥//3—54-55

掌握规律,提高效率——现代文阅读作答指导/黄务海//3—56 37 “三字法”解答散文阅读主观题/黄小娟//3—57

美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石峰,张学军//3—58-59 39 常见古代官职变动术语类举/王志耀//3—60-61 40 古代数字表示法摭谈/宁红丽,李敬永//3—61 41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语文报社联合主办//3—62-63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 语文报社、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3—63 43 实施品牌大战略 赢得发展新动力 语文报社喜获山西省政府百万元重奖//3—64

第4期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 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 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4—62 2 我们要感谢谁/贾志敏//4—1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薛瑞萍//4—4-7 有一个班级,令人神往——评薛瑞萍笔下的母语课堂/王丽琴//4—7-9 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盛新凤//4—15-19 6 建构儿童需要的教学——“儿童语文课程”与“服务型课堂”探究沙龙/彭峰等//4—20-24+60 7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设计/吴炳发//4—25-26 人与文相融 情与智共生——《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游爱金//4—27-29 9 《狼和鹿》教学设计/杨树亚//4—30-31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华中//4—32-33 走近一个人,感受万般情——《泊船瓜洲》教学解读/高祥虎//4—34-35 12 点面结合绘场景——快乐作文·快速作文训练课/吴春晓//4—36-37 13 练习原来可以如此美妙/胡晓燕//4—38 进出文本间 感悟留心尖——对话《触摸春天》/王振刚//4—39-40 因为智慧,所以简单——感受蒋俊兴老师《半截蜡烛》一课/李菊芬//4—41 16 让学生唱响“最自由的歌”/王泽斌,侯艳馨//4—42-43 17 简化语文课堂设计的几点思考/冯小松//4—44-45 让课堂评语走进学生的心中——听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走近李白》有感/毛文红//4—46-47 文本解读,需要去形式化/滕衍平//4—48-51 寓言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顾雅芳//4—52-53 21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丽//4—56 22 迟开的花儿也鲜艳/朱建霞//4—59-60 她为什么就不可以?/王亚丽,叶志梅//4—61 练好基本功 精彩四十分 欢迎您为本刊课堂教学栏目撰写稿件//4—63 知识殿堂 学习乐园 艺术摇篮———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心小学学校简介//4—65 26 教研明星//4—2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4—66 28 暗示与提示:藏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成尚荣//4—10-14 教学视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标尺——《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例谈/阎宗学//4—54-55 30 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自己/周学静//4—57-58

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4—64

第5期 2007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获奖名单//5—64 2 换位思考,再识“新装”/阳刚//5—41 弘扬母亲美德,奉献赤子爱心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5—2 栽树与集叶/陈涛//5—1 名著阅读:语文教学的“正规战”/李卫东//5—4-7 以经典阅读为纲,建设学生高品位的阅读生活——以班级《论语》阅读为例说明/王君//5—7-9 语文生存在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之间/徐社东//5—10-12 8 该怎样拓展?/于漪//5—13-14 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李明哲,胡勤亮//5—14-17 10 “语文”就是“人文”/耿法禹//5—18 11 求索(下)/洪宗礼//5—19-23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 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5—23 13 评价语文味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曾宪一//5—24-27 14 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黄本荣//5—27-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二)我们为什么写作——寻找作文教学中丢失的乡愁/陆先文//5—29-31 写景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陆先文//5—31-32 17 写人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许评//5—32 夹叙夹议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郑先琳//5—33 19 叙事作文教学指导设计/闫翔//5—33-34 20 读后感作文教学指导设计/范志慧//5—34-35 21 状物作文教学指导设计/廖嫦娥//5—35-36 生动演读,激动心灵——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7)/余映潮//5—37-38 23 文言常用词教学实施浅谈——《桃花源记》片段与思考/童志斌//5—38-40 24 《我爱这土地》的诵读引导/柳咏梅//5—41 25 旁批,回来/向晓红//5—42 《观舞记》教学设计/王秀波//5—43-44 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瞥(上)/董蓓菲//5—45-46 “审美人生”教育的缩影——丰子恺《竹影》的“三重”解读/王威//5—47-48 29 《竹影》中的“我”是谁/单君//5—48-49 《咏雪》中两个比喻的高下之别/谢智慧//5—50 31 唐雎的剑是从哪里来的/李凌云//5—51

淡极始知花更艳 朴实无华也动人/杨正奎//5—52 33 作文教学中对话失语现象剖析/刘春文//5—53-55 34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彭玉华//5—56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王思雄//5—57-58

平淡之中见神奇——由《社戏》中的“孩子对话”看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刘建设//5—59 37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王林红//5—60 38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洪璇//5—61

欢迎参加“走向鲁迅”大型有奖征文活动//5—62

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已经启动//5—63 41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现已启动//5—65

第6期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正式启动//6—1 2 作者的无奈,编者的遗憾/本刊编辑部//6—61-62 职称晋升的有力助手 教师风貌的展现舞台 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语文报社强强联手 合力打造《考试·教研版》//6—63 4 话说“语文人生”/顾黄初//6—1 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执著追梦/冯为民//6—4-6 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吴亮奎//6—7-9 7 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语文学习/吴泓//6—10-11 8 勿让乱花迷人眼/余养健//6—12-13 语文选修课的实践和思考/杨培明//6—14-15 10 选修课这样来教如何?/施桂湘//6—15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关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的三个要义/韩玉洁//6—16 12 两翼齐飞——我理想中的高中语文选修模式/郁洪千//6—17 13 语文——一种文化的深度阅读/陈明华//6—18-19 从“同文异教”看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异同/王爱娣//6—20-22 “误”中“生成”的教学——欧也妮人物心理分析教学片段及思考/张剑虹//6—23-24 16 探究应该把握的五个切入点/魏羲之//6—25-26 17 课堂创新教学设计策略/陈国林//6—26-27 绝望的抗争——《祝福》新解/刘永香//6—28-29 19 祥林嫂非死不可吗?/林雪冰//6—30 简析《药》的叙述策略/柴国华//6—31-32 21 永恒的迷惘和战栗——《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新解/王芝腾//6—32-33 22 “失街亭,谁之过”歪解/章伯军//6—34 《我有一个梦想》备教策略/蒋念祖//6—35-37 24 有关“庄周”命名及其他/黄岳辉//6—38 25 《祝福》备课札记/黄尚武//6—39 积累·规范·创新——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张雨仁//6—40-41 27 韩军的作文教学观探析/朱文秀//6—42-43 议论文写作的“我在”策略探析/李新地//6—44-45 长风出谷,如霆如电——谈议论文的气势美/郑如芹//6—46 30 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分析法/孙立志//6—47 31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唐巨南等//6—48-49

命题记叙文写作如何得高分/程必荣//6—50-51 33 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邱刚//6—52

高考作文的三大误区——由“诗意地生活”说开去/张孟光//6—53 35 真我迷失:高考作文的难言之痛/徐飞//6—54-55 36 定向取材/刘广标//6—56 37 巧借排列组合指导高考写作/田小华//6—57-58 38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与反思/晏玉平//6—58-59

第十届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述评/陆建生//6—60

2007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获奖名单//6—64-65 41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一届年会/顾之川//6—66

第7期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 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7—2 2 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肖川北//7—1 童话推开了教室的门——梅子涵教授访谈录/周益民//7—4-6 4 儿童阅读与儿童作文——梅子涵教授访谈录/吴琳//7—6-9 “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徐林祥//7—10-11 徜徉在童年的“桃花源”——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张祖庆,周慧红//7—12-14 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徐冬梅等//7—15-19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张晓华,吴金高//7—20-21 在“感动”中抒写感动——《学写“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颁奖词》教学设计/孙洪伟//7—22-23 运用是为了提升——听课随想(一)/方利民//7—24-25 11 细品慢嚼汲营养——听课随想(二)/方利民//7—25 12 文章自得方为贵——听课随想(三)/方利民//7—26 一唱三叹“语气词”——听课随想(四)/方利民//7—27 走进文本 感受生命——《生命生命》课例赏析/庄瑞兰,陈晓//7—28-30 让“生命桥”在学生的心田镌刻——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自评/刘仁增//7—31-34 智慧:从文本语言中滋长——《孔子游春》课堂实录及教学前后/潘文彬//7—35-39 17 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国标小学语文主要教材简单评述/甘其勋//7—40-41 18 课堂节奏的修辞化解读/肖绍国//7—42-46 中外习作教学现象比勘与策略追述/王金涛//7—47-49 盘活命题坐标 拓宽试题维度——小学语文试卷命题改革例谈/邵玉容//7—50-51 21 对课堂质疑的“质疑”/陈传敏//7—52-53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尊重”与“呵护”/于树漫//7—54-55 23 镜像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胡文杰//7—56-57 24 从麦克劳德到小欣/包莉婷//7—58 简单的幸福——读《再致青年教师九条真诚建议》有感/李振华//7—59 26 美国作文教学ABC/杜红梅//7—60-61 27 一线教师企盼的公开课/顾萍萍//7—62 28 换一种教育思维/顾鹏贵//7—62 29 抛砖引玉 书海导航/金永//7—62 良言本无价 一语重千金 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7—63 31 叙说杏坛往事 漫谈红烛情缘 欢迎您为本刊“杏坛”板块撰写稿件//7—63 32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暨2007中国小语十大人物动感课堂展示会//7—64 33 教研明星//7—65 3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比赛已启动//7—66

第8期 渴望翱翔/郭学辉//8—2 2平等 公享/唐宗海//8—2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自学习惯/孙宪武//8—1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邱道学//8—4-7 5 在行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梁东荣//8—7-9 6 有一种热爱叫坚持/华清//8—10-12 7 答疑也须慎选/于漪//8—13-14 准专业素养与专业素养——语文教学机智的两个支撑层面/孙来升//8—14-15 9 主题教学:让学生的主动表达绽放光彩/陈尚达,张初吴//8—16-19 蹲下来看世界——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谈议论文文体典范性/陈卉//8—19-21 顺势引申,丰满内容——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8)/余映潮//8—22-23 12 《竹影》课堂实录及点评/闻静,蒋葵林//8—23-25 13 语文教师要备一本《说文解字》/黄桂芬//8—26 14 《走进童话世界》综合性学习/闫勇//8—27 15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霞//8—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三)“活动式”作文教学探索/肖家芸//8—29-36 17 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瞥(下)/董蓓菲//8—37-39 《大堰河——我的保姆》之“美学的胜利”/李铁秀//8—39-40 19 解读《台阶》的一把钥匙/缪建琴//8—41 20 从《台阶》看人生的困境/王君//8—42-43 21 “鱼雁”与书信/陈卫星,张伶俐//8—44-45 22 关于《斑羚飞渡》的三处异议/丁海军//8—45 对《岳阳楼记》中两个词义的质疑/龙中华//8—46 24 高考作文题重复的联想/曾昭葵//8—47-48 作文教学与评价中的三联思路/黄国明//8—48-49 26 作文的正区与误区/何悦华//8—50 掀起你的红盖头——浅谈中考语文试卷卷首语的设计艺术/王大智//8—51-52 别出心裁,检测知识与能力——2007年全国中考部分创新阅读题评述/张兴武//8—52-54 29 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周淑霞//8—55 30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梁燕//8—56

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肖莉//8—57 32 教师的作为在哪里/吴学文//8—58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刘美丽//8—59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李瑞云//8—60 35 炫出细微处的精彩/韩云,张志萍//8—61

良言本无价 一语重千金 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8—62 37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即日启动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联合举办//8—62

弘扬母亲美德,奉献赤子爱心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8—63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 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8—64 4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现已启动//8—65 41 名家创造名品 品牌奉献金牌 《语文报·课标教材完全助读》掀起语文学习新浪潮//8—66

第9期 第五届“语通杯”教改新星风采//9—1 走进语文的海洋——写给广大中学生朋友/王临惠//9—1 3 守望心中的“麦田”/张俊峰//9—4-6 落实课标精神 走出选修误区/曹建芳,曹建春//9—7-8 探寻创作意图,深入对话教学——浅谈选修课《现代散文选读》的鉴赏教学/陆建生,欧阳林//9—9-10 浅谈文学类校本课程的开设/范磊//9—11 7 校本教材要合理建设/余安元//9—12 校本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的利用/唐际平//9—13 9 作文中的“真”是如何丢失的?/杨斌等//9—14-17 在言与文之间寻找生命的亮色——《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郭惠宇//9—18-19 11 也说文本解读的关键——兼说《文本解读“三个一”》之缺憾/沈坤林//9—20-21 12 语文课上看“热闹”/李因林//9—22 基于内部逻辑的现当代小说微观阅读/成旭梅//9—23-24 14 课堂教学重点初探/朱前珍//9—25-26 精彩——不期而至——《拿来主义》教学/赵清林//9—27-28 16 《荷塘月色》的探究式教学/陈玉明//9—29 教科书小说选文特色及教学策略/潘冠海//9—30-31 品味人物语言的厚度——《茶馆》备教策略/贾铖虎//9—32-33 19 《李清照词两首》备教策略/熊芳芳//9—34-35 从被动走向主动——《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另一种解读/崔国明//9—36 21 《念奴娇·赤壁怀古》二题/文继炬//9—37-38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说话艺术/宋桂奇//9—38-39 23 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王志生//9—40-41 再谈“必须跨过这道坎”——兼议作文思维训练/魏永雅//9—42-44 25 细节成就美文/张建房//9—44-45 作文教学多元评价策略/徐源//9—46-47 27 作文新题设计五则/解光文//9—48-49 语言运用题的三个创新意识/卞光武//9—50-51 管窥蠡“测”——2008年高考字音与字形考查预测/景影//9—52 夯实基础寻突破——2008年高考“词语(熟语)运用”考查预测/朱香平//9—53-54

依旧花胜去年红——2008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命题预测及备考提示/霍灿,杨公平//9—55-56

高考语言表达运用题预测与探究/邢小雷//9—57-59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十法/郭振海//9—60-61

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现在开幕//9—62-63 35 让细节在历史中汇聚 让历史在细节中矗立 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征稿启事//9—64 36 良言本无价 一语重千金 语文报社常年有奖征集好建议活动启事//9—64 37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正式启动//9—65 38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一届年会/顾之川//9—66

第10期 稻草与灯光的遐思/张敬义//10—1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郭根福//10—4-8 3 观课评教,“路在何方”/周一贯//10—9-13 学情: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走向/曹鸿飞//10—14 5 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周毅//10—14-16 6 观课反思:谁动了学生的“奶酪”/金彩娣//10—16 7 语文课,我们到底该怎样上/诸向阳//10—17-20 “表达”与“阅读”,谁主沉浮——中外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吴忠豪,陈建先//10—21-24 《桃花心木》,“难点”何在/熊生贵//10—25 10 《泊船瓜洲》三重思乡情/何伟//10—26-27 “雨点儿”溅起的惊喜——《雨点儿》一课语言训练三次教学谈/应混娇//10—27-28 12 “书香伴童年”教学设计/张树红等//10—29 引领深度对话,感受人性之美——《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陆华山//10—30-31 14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金战芳//10—32-33 用语文的方式去听音乐——《月光曲》教学片断及反思/吴民益,赵国华//10—34 16 春雨无声润心田——于永正老师课堂即时评价艺术之思考/顾巧英//10—35-36 17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外阅读——周益民《逆风的蝶》课例评析/曹建召//10—37-38 18 触摸汉字智慧 传承民族文化——“汉字文化启蒙”系列之一/刘发建//10—39-42 19 我看到了希望/邵宗杰//10—42-44 文本解读的审美诠释/许佩君//10—45-46 21 让古诗教学扎实而灵动/张敏//10—47-48 22 “包装”学生的朗读/屈太侠//10—49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情深意浓/匡爱红//10—50-51 24 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陈晖//10—52-53 以生动演绎大美——《燕子专列》教学实例思考/张燕//10—54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有效性的思考/王敏文//10—55-56 27 小学语文多元化解读中的思维发展/李洪祥//10—57-58 28 老师,教学中你最关注什么/韩吉旺//10—59 29 一把思考的椅子/余红//10—60 面对差生,我就要这样的心态/张宏宽//10—60

把“开放”落到语文教学的实处——由《感受美国的语文课》想到的/游畅//10—61-62 32 “教孩子”与“教语文”/张蓉//10—63

愿语文老师的“讲”变得“可口可乐”/朱彤//10—64 34 教研明星//10—1+65

第11期 教改新星榜//11—1 2 不妨讲一点古文字/喻遂生//11—1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钱加清//11—4-6 4 国外综合性学习的新趋势/荣维东//11—7-8 关于综合性学习过程弱化问题的思考/夏满//11—9-10 6 用大爱温暖语文课堂/钱小龙//11—11-13 7 要作一点理性思考/于漪//11—14-15 语文到底“性”什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驳议/武舒萍//11—15-16 9 散文“形散神不散”辨析/温欣荣//11—17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潘克勤//11—18-20 11 语文作业:我们还可以怎样布置/夏丽红//11—20-21 读品结合,读说交替——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9)/余映潮//11—22-23 13 古诗文:不妨由“吟”入悟/宋其伟//11—23-24 凸显文学教学性质的小说阅读教学设计/陈晖//11—25-26 15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孟玲//11—27-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四)组织中考作文复习的基本要求/余映潮//11—29-31 文题审读训练/梁吴芬//11—31-32 18 选材立意训练/祝中清//11—32-33 19 文章结构训练/杨晓梅//11—34-35 20 语言表达训练/何相成//11—35-36 21 酿一杯语言的《春酒》/张光华//11—37 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探析/高飞//11—38-39 阿长与鲁迅的真诚观——再读《阿长与〈山海经〉》/杨红军//11—40 24 孔乙己悲剧命运心理探源/高伟毅,吕庆荣//11—41 25 举轻若重的“丁举人”/罗爱平//11—42 26 言说不尽的桥意象/向丽//11—42-43 27 古代汉语的比喻性量词/朱安义//11—44 28 浅析冰心的几首小诗/于树漫//11—45-46 29 知人论世:解读古典诗词的起点/徐放//11—47 基于博客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王林发//11—48-50 31 少年情怀当是诗/杨聪//11—50-51

言之有“点” 言之有“理” 言之有“文”——近年上海市中考“小作文”的思考和实践/方仙华//11—52-54

“嫦娥一号”专题训练/孙开仁//11—55-57 34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谢道炳//11—58-59 35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李永红//11—59-60 36 《散步》教学设计/艾军平//11—61 37 作业应注重实效性/王玉荣//11—62 38 “两大吃惊”的背后/冯文星//11—63 39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2008年7月底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11—6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1—66

第12期 1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2008年7月底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12—2 作文内容对社会意识的简单趋同/苏涵//12—1 海无波澜,林有梁栋——记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夏坚/纪涛//12—4-6 4 课外拓展的系统机制及其教学检讨/张悦群//12—7-9 我看“参与课程内容重构”——兼与顾小敏老师商榷/肖健兴//12—10-11 6 语文“模块”教学背景下的“模式”初探/胡兴桥//12—12-13 7 话说选修课的评价策略/王金海等//12—14-17 8 《长亭送别》两人教/刘虹等//12—18-22 文学作品教学断想——谈文本言语之美与学生审美视阈融合途径/沈彬//12—22-23 10 与文本的有意矛盾处深度对话/蔡建明//12—24-25 11 语文教学:实然与应然/姜洪根//12—26-27 把握认知规律 遵循有序原则/李鸿川//12—28-29 13 古典文学入选教材的几点建议/孙力荣//12—30 14 教材定位的改革取向/邢明霞//12—31 叛徒耶?英雄耶?——《苏武传》中李陵形象的解读/梁昭远//12—32-33 16 首届“语文报杯”多媒体原创课件大赛火热进行中//12—33 17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雷雨》二题/李雪松//12—34-35 从细微处发难——浅谈窦娥誓愿中四个典故的意义/张霞//12—36-37 19 文章合为谁而作?/陈玉琴//12—38-39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作文贵在以小见大/童为凯//12—40-41 21 锻造个性化的议论语言/刘祥//12—42-43 带着双赢越高山——浅析如何突破互改式作文教学的瓶颈/吴芳艳,时智武//12—44-45 23 作文新题设计五则/鲍周生等//12—46-47 语文根本的可贵坚守——读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感/唐建新//12—48-49 25 高考文学常识考查题的发展走向/赵福楼//12—50-51 在继承中凸显理解与综合——2008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展望/朱诵玉//12—52-53 27 只在此山中,云深也知处——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考查蠡测/朱昌元//12—54-55 28 明思路 夯基础 活运用——2008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预测/周玉辉//12—56-57 29 文言文阅读命题的基本趋向/黄厚江//12—58-59 高考文言文备考例析及命题预测/吴益,易丽彤//12—60-61 31 生态课堂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赵奇一//12—62-64 32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2—65 33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二届年会/顾之川//12—66

第13期 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3—65 2 老师,请站直了教书/孙双金//13—1 《百合花开》教学实录及点评/王文丽,钱正权//13—4-9 含露喷香的百合花——读王文丽《百合花开》教学实录有感/高林生//13—9-10 5 作文教学琐谈/肖川//13—11-12 自赎与拯救:诗意语文的再发现/王崧舟//13—12-19 想念那话语之乡——《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教学实录/周益民//13—20-23 语文的文化 儿童的文化——《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教学内容评析/郑飞艺//13—23-26 9 在《童年的月亮爬上来》的背后/成尚荣//13—26-27 10 缔建个性化的语文课/刘云生//13—28-32 二小,永远的英雄——《歌唱二小放牛郎》板书设计例谈/薛玲//13—32 朴实高效,“一箭三雕”——《草船借箭》教学三大模块与思考/林寿清//13—33+54 磨刀不误砍柴功——听《台湾蝴蝶甲天下》及《秦始皇兵马俑》有感/方利民//13—34-35 14 “怕”中之“勇”情更真——听《她是我的朋友》有感/方利民//13—35-36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做法——《友谊的航程》教学片断及点评/董耀红//13—37-38 扣情感变化线索 悟情感变化缘由——《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与评析/陈艺梅,李冰霖//13—39-40 “点悟”式教学:语文教育的新思路/朱艳玲//13—41-43 选择实用 体验便捷 2007年《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珍藏本/ 43 19 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的有效策略/储剑锋//13—44 20 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促进作用/陈丽娟//13—45 21 警惕阅读教学中的“假象”/郭洲洋//13—46 22 写实作文教学的“三部曲”/杨丽霞//13—47-48 体验式作文——让心灵去旅行/王红,方卫成//13—49-50 24 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王丽俊//13—51-52 从有思想到有创意的表达——高年级习作教学的体会/杨小军//13—53-54 开发课程资源,弘扬母语文化——浅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弘扬母语文化的实践策略/葛银铨//13—55-57 语文精妙试题举隅/高乃松,郑明江//13—58-60 28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陈吉荣//13—61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13—62-63 30 “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通知//13—64

浙江大学首届全国小学语文、数学新生代名师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13—64

第14期 语文教育要重新占领 基础教育的制高点/张良田//14—1 2 密切结合实际,实施作文教学/崔应贤//14—4-7 3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蔡明//14—7-9 4 “语文味”的成长史/程少堂//14—10-12 5 拿什么直指人心?/于漪//14—13-14 改变“矮子”的处境和心态/覃永恒//14—14 7 例说语文关键词教学/吴积兴//14—15-18 涵泳体察:让个性化阅读教学返魅/袁爱国//14—18-20 角度奇妙,兴味盎然——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41)/余映潮//14—21-22 10 谈教学素材的合理运用/谢智慧//14—22-23 在情境中阅读和感悟——《鼎湖山听泉》教学片段实录/李梅林//14—24 12 闭目而视——《再塑生命》教学片段/毛艳//14—24-25 13 审美莫忘“审真”/吕宪华,李宪章//14—25 14 文本解读的三种切入法/胡敏刚//14—26-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五)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胡明道//14—29-36 16 行走在遗忘与铭记之间——细读琦君《春酒》/章国华//14—37-38 17 《浣溪沙》上阕的隐喻性/黄绍勇//14—38 用实力宣传思想——《公输》新解/吴长青//14—39 巧用三叠构佳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结构美漫谈/谢建丽,张旺生//14—40 20 从学生角度出发作书下注释——两种版本《关雎》注释比较思考/周红星//14—41 21 “更定”辨析/张斗和//14—42 《出师表》中的“试用”真的是“试用”吗?/朱秀平//14—43 23 《送东阳马生序》文化常识小百科/王健龙//14—44 24 李白诗中的“云”意象/殷俊生//14—45 作文:让学生有真实或假想的读者/禹旭红//14—46-47 学生作文,如何写出自己的个性——兼及初中生态作文教学研究/袁建中//14—48-50 27 着眼于阅读能力 着力于鉴赏能力——从2007年各地中考语言赏析类试题说开去/崔益林//14—51-53 “参考答案”:容易失范的尺子/孙轶强//14—53-54 强化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谈人物描写中的细节描写/王亚香//14—55-56 3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杨晓//14—57-58 31 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车红霞//14—58-59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14—60-64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2008年7月底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 全国中语会、语文报社联合举办//14—65 34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2008年共同举办——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14—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4—66

第15期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5—67 2 高中生要学会辩证思维/卫灿金//15—1 为了不辱教育的使命——记良师益友王屹宇老师/吴礼明//15—4-6 4 语文教学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崔干行//15—7-9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有效选题行为/苏奕姣//15—10-11 6 写作教学的“无为而治”/王立根//15—12-13 定位不准、失之偏颇的作文序列/林自强//15—12-13 8 设计一套写作教学序列是当务之急/陈学斌//15—13 9 也说作文之“序”/叶平//15—14 从论点和论据出发——作文训练序列问题初探/薛章辉,陈琳//15—14-15 11 先做起来——谈高中写作教学的“序”/丘实真//15—15 12 《促织》教学设计/虞晔如//15—16-18 呼唤有实效的语文阅读课/边建松//15—18-19 化“意外”为精彩——《鸿门宴》教学启示/王倩//15—20 15 让思维的花朵盛开在课堂上/祝伟清//15—21-22 自编文言文助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王夫成//15—23-24 17 有效提问催生高效课堂/聂玉华//15—25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王涛//15—26-27 19 文化视野观照下的古诗文教学/毛刚飞//15—28-29 20 由象到意: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方法/崔正升//15—30 21 传记作品该怎么教?/梁修红//15—31 柳毅传书完全出于同情与义愤吗?——柳毅形象的再赏析/夏红莲//15—32-33 23 巧设悬念 道法自然——柳宗元视角变化中的《种树郭橐驼传》/翟月琴//15—34 24 《阿房宫赋》商补两则/何伟//15—35 25 作文时我们为何无话可说?/周月//15—36 让我们俯下身来——作文教学目标定位思考/贺飞君//15—37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写作”——用文字写下你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徐健//15—38-39 28 作文开篇教学五步曲/李蕊新//15—40-41 生本化作文:“我”感!“我”思!/司庆强//15—41-42 评语,唤醒写作的灵魂——刍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文评语/殷涛//15—43-45 31 也谈作文的评改/周林克//15—45-46

作文新题设计三则/张国学,陈松泉//15—47 33 高考作文评卷中的理性缺失/杨云萍//15—48-49

让学生有真正“读”的过程——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有效备考/孙和平//15—50-51 35 瞻前顾后话阅读——管窥高考文学作品类阅读/张显彬//15—52-53

披文览情 咀嚼品味——200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趋势预测/朱焕//15—54-55 37 探寻作文命题规律 把握高考发展趋势/曹公奇//15—56-57 38 2008年高考作文前瞻/汪益军,郑逸农//15—58-59

《史记·孔子世家》给语文教学的启示/陶卫东//15—60-61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圆满落幕//15—62-64 41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2008年7月底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15—65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三届年会/顾之川//15—66

第16期 仰望灿烂星空——致参赛同学的话/本刊编辑部//16—1—1 乘着希望的翅膀飞翔——如何导写“我的希望漂流瓶”/刘仁增//16—4-7 3 我的希望漂流瓶/李琳//16—8-11 4 点一盏希望的灯/何捷//16—12-15 爱心结出希望果/马际娥//16—16-18+38 6 我的奥运畅想曲/王振刚//16—19-22 7 奇思妙想说奥运/王乐芬//16—23-26 科幻奥运也动人/商德远,蒋文//16—27-30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参赛专用纸//16—31-34 10 舞动梦想的双翼/陆蕴玲//16—35-38 11 假如梦想能成真/杨树亚//16—39-42 12 家是温暖的港湾/罗大红//16—43-46 13 校园是温暖的家/周学静//16—47-50 14 人间处处是春天/贾志敏//16—51-54 15 与自然温情相依/顾巧英//16—55-58 16 让温暖跨越时空/何莹娟//16—59-62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续)//16—63 18 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6—64 19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16—66

第17期 你有多少梦想/本刊编辑部//17—1 2 碧海深处有珍奇/杨万欣//17—4-6 第一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憧憬/高伟,杜书亮//17—7-12 4 第二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选择/章林华//17—13-18 5 第三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追寻/柳文生//17—19-25 第四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关爱/侯守斌//17—26-30+35-36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专用纸//17—31-34 8 第五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诗情/查杰慧,郎笑//17—37-43 9 第六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感动/刘芳//17—44-50 10 第七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真实/胡佑民//17—51-57 11 第八章: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精彩/潘得高//17—58-6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7—66 13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2008年共同举办——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17—2

第18期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开赛//18—1 2 必须重视汉字教育/王尚文//18—2 3 让思想照亮课堂/张显彬//18—4-6 梦想频道一 珍藏七彩的童年/张悦//18—7-13 5 梦想频道二 让爱流动/董一菲等//18—14-20 6 梦想频道三 飞越课堂/肖家芸//18—21-26 梦想频道四 徜徉在科学文化的海洋里/王夫成//18—27-30+35-36 8 梦想频道五 放大美的瞬间/陈国林,蒋念祖//18—37-43 9 梦想频道六 行走在青山绿水间/劣雅丽,尤立增//18—44-49 10 梦想频道七 抒写别样年华/郑桂华//18—50-56 梦想频道七八 为时代歌唱/黄厚江,洪劬颉//18—57-62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18—63-64 13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18—65 14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四届年会/之川//18—66

第25期 教育:师生共同发展/潘新和//25—1 千江有水千江月——《月迹》(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肖绍国//25—4-8 亦诗亦禅:月迹映照下的心迹——肖绍国老师《月迹》一课赏析/王崧舟//25—8-11 4 印象绍国/钱正权//25—11-12 基于语料库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报告/陶本一,郭曙纶,曹建召,胡根林,于龙//25—13-18 6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十个辩证关系/郭根福//25—19-25 7 适切性:一个绘本的分年级读写互动/张祖庆//25—26-30 8 “心“”图”相融的读写冲击波/周一贯//25—3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分钟体验》习作教学实录/宋北平,康元平//25—32-34 一曲生命的壮歌——《船长》教学设想/赵源林//25—35-36 11 《桂花雨》难点突破/何海萍//25—37 如何正确读“啊”/郭双宏,赵彤//25—37-38 走进《民间故事》的神奇王国——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叶小慧//25—38 14 “总分写法”习作指导设计及反思/王峥//25—39-40 15 《奇妙的动物世界》习作设计/刘继业//25—40 16 勇敢之歌/金立义,冒继承//25—41-42 小毽子,大世界——kitty猫儿童团阳光民族体育活动设计方案/马莹//25—42-43 突出语言训练 渗透学习方法——《神奇的鸟岛》说课设计/宋中莲,阳永洁//25—44-45 19 为孩子煲一味“心灵鸡汤”——有感于特级教师的评价导学艺术/刘虎平//25—46-47 20 潜心会文 真情对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片断与评析/许尊菊//25—48-49 21 “小”题目 “大”空间/杨俊//25—50-51 让温情与艺术的星光撒满所有的童年——读贾志敏老师的习作点评有感/林秋芬//25—52-54 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赵炜霞//25—54-56 24 两则课例引发的思考/许金苗//25—57-58 初升的太阳——写给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们/蔡亚//25—58 26 从“挤油糟”到“校园集体舞”/阮彩伟//25—59 27 我当演员/徐增红//25—60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邀请函//25—61 2008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25—62-63 30 忘不了你——《语文报》/冯秀兰//25—64

给《语文教学通讯》创刊30周年的献词/汤继昌,刘国文//25—64 32 一见钟情,一生为伴/马韬//25—64

第26期 语文是什么/蔡明//26—1 怎一个“虚”教了得——当今语文教改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刘金玉//26—4-7 3 回归“教”的原点/赵建晖,徐江//26—7-10 4 生活如诗 语文如画/李前尚//26—11-13 5 把握好应有的“度”/于漪//26—14-15 合作备课——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张正耀//26—15-17 7 作业设计的典型案例及其借鉴/曾宪一//26—18-19 别有情味副词中——《我的母亲》教学案例/吴长青//26—20-21 9 美文需要美教——《呼兰河传》听课设想/刘湘玉//26—21-22 10 纵向多重阅读——文学类课文教学的核心/张书军//26—23-24 11 《孔乙己》创新设计/张国生//26—24-26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雨说》教学片段/张莉莉//26—27 13 让缺失的爱慢慢回归——《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后记/罗琼//26—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六)打造作文亮点 点燃写作智慧/张悦群//26—29-30 “文采斐然”教学设计/陈铭//26—31-32 16 “感情真挚”教学设计/吕国燕//26—32-34 17 “意象传神”教学设计/刁敏芳//26—34-35 18 “彩线串珠”教学设计/邱志云//26—35-36 美丽风景中的不和谐音——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的一节活动课/蒋祖霞//26—37-38 20 大陆和台湾初中教材《论语》篇目的编选比较——以内容选取、题解或阅读提示以及练习设计为例/朱建军//26—39-41 21 对《春》的另一种解读/耿法禹//26—41-42 怎一个“礼”字了得——兼议《陈太丘与友期》的美学内涵/沈华//26—43-44 23 冬天里的“温晴”笔法/徐业毅//26—44-45 24 “倒”的原来是“楣”/张守华//26—45 少年心事当拿云——中考作文典型得失放谈/程韶荣等//26—46-48 26 封杀满分作文,救救孩子/黄本荣//26—48-49 27 作文,从思想开始/吕宪华,宫长新//26—49-50 28 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余映潮//26—51-53 精选材 巧搭配 命创新题——2008年全国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浅析/丁亚宏//26—53-56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胡柳//26—57 31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吴英//26—58 3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艺霞//26—59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式/尹河松//26—60-61 34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原凤英//26—62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获奖名单//26—63-64

荟萃信息技术新成果 促进语文课程现代化 首届“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揭晓//26—64

2008中国中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现已启动//26—65 38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6—2

第27期 参加品牌大赛 夺取全国大奖 就读名牌大学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7—2 孔子是一位语文老师/叶匡政//27—1 3 与谁同行?/陈阿三//27—4-6 4 莫让“选修”成“‘逼’修”——《〈论语〉选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金晓忠//27—7-8 选修课教材编制的基本原则/朱诵玉//27—9-10 6 钩连并进 各显其能——关于“必修”“选修”的教学安排/王永祝//27—11 7 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丁莹//27—12-13 8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老师/傅博等//27—14-17 9 《诗两首》教学案例品鉴/许友超等//27—18-21 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由一堂公开课想到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钟霞梅//27—22-23 经典课文怎样才能常教常新/华德阳//27—24 12 “讲小说”与“教读小说”的统一/杨建设//27—25 13 “牵”出语文课的精彩来/宣沫//27—26-27 生命的圣地,至爱的深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备教策略/董一菲,史世峰//27—28-30 《断章》取义——名家解读《断章》/何伟//27—31 16 对《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探究/王兆平//27—32-33 反复铺叙作对比 精雕细刻写人物——赏析《祝福》中的“三”笔描写/张凤祥//27—34-36 18 契诃夫代表作为何选用改写之作?——《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文质疑/余天泽//27—36-37 19 我刊请阅卷老师为考生“支招儿”//27—37 20 今天,我们怎样教作文?/章浙中//27—38-39 21 作文教学应该有一个系统/赵沛珊//27—39-40 22 作文课,该教点什么?/邓美兰//27—41 “六步体验式”作文讲评探究/明戈利//27—42-43 24 对“多就少改”原则的质疑/崔正升//27—44 批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金钥匙/冯齐林//27—45 26 例说“正、反批语”/刘君//27—46 作文新题设计五则/钱金涛等//27—47-48 继承中发展 借鉴中出新——2008年高考课标卷述评/幸兴//27—49-51 29 2008年高考安徽卷“人文性”简析/郭振海//27—52 源于文本 创意解读——200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张业宏//27—53-55 31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剖析/尹杰//27—56

2008年高考江西卷古诗词鉴赏析疑/邬有祥//27—57-58 33 质疑2008年江苏高考模式的变化/钱红芳//27—58-59 34 语文教学面临的生活污染及其防治/孙汉洲//27—60-61 35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27—62-63

“首届‘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审结果揭晓//27—64 37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六届年会/顾之川//27—66

第28期 2008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28—65 2 你学会倾听了吗/窦桂梅//28—1 美国主题教学与六种语言能力/董蓓菲//28—4-6 4 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张化万//28—7-12 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三个基点/于树漫//28—13-14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文本解读/于永正,李兴举//28—15-19 7 景语,情语,诗语——我的《约客》磨课历程/王乐芬//28—20-25 生命——七岁的孩子也能理解——《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偶拾/彭清香//28—26 9 无情并非真豪杰,几帘泪雨更为真——《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漫谈/黄玉霞//28—27-28 10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张巍//28—29-30 《北风和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付翠丽//28—30-31 12 《江雪》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董一红//28—31-32+38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李吉银,刘咏春//28—33-34 14 莎莎的故事——书信习作教学设计/魏顺奇,朱颖丽//28—34-36 15 “箱子里的‘猫’”教学设计/邱霞//28—37-38 16 用“砖”敲开写作之门——孙双金老师观察作文教学赏析/周华东//28—39-40 17 熟读精思 读中悟情——《桥》教学片断评析/占丽丽//28—40-41 18 导有痕,润无声——相遇《每逢佳节倍思亲》/孟娟//28—42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漫谈习作指导之说课/潘文彬//28—43-45 主题单元:行走在课程视野中的习作教学——“主题性习作单元”的实践与思考/吴勇//28—46-50 21 一次习作教学的跟踪分析/夏德刚//28—51-53 22 优化质疑问难刍议/田晓军//28—54-55 23 周记,让我悄悄爱上你/金萍//28—56 24 一年级二三事/周益民//28—57-59 25 青鸟殷勤为“探”看/何俊武//28—60 26 我的辩证读书方略/刘云生//28—61 静下心来读朱公——读朱光潜《谈文学》/盛新凤//28—62-64

第29期 “鱼”和“熊掌”,亦应兼得——语文阅读教学感言/张正君//29—1 构建基于科学标准的作文评价指标体系——从美国“6+1要素”作文评价指标说起/荣维东//29—4-9 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黄厚江//29—10-13 4 让生命在求索中闪光/冯大海//29—14-16 5 精微之处不可漏/于漪//29—17-18 研读透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郭志明//29—18-19 7 同课异构:繁荣下的隐忧/王侠//29—20-21 消除“硬伤”:有效教学的一个基点——以一堂公开课为例/冯卫东//29—22-23 9 继承传统,读品结合——《乡愁》教学反思/阙银杏//29—24-26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教学——《智取生辰纲》教学心得/刘宏业//29—27-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七)网络作文: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王君//29—29-36 12 积累字词,夯实基础——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41)/余映潮//29—37-38 13 增添一字,境界全出——诗歌教学心得/张云广//29—38 14 《〈论语〉十则》创新设计/张国生//29—39-41 “了(le)”字了不得——《春》教学片段/代保民//29—41-42 16 反向质疑 别有洞天——《“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片段/戚成林//29—43-44 17 从“5个”到“9个”——《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片段/赵长雄//29—44 把鲁迅先生请下神坛——探求中小学生“怕读周树人”的原因与对策/任明新//29—45-46 19 谈谈《春》的音乐美/康银斌//29—46 20 《春》的“十二种写法”/程磊//29—47 21 子骥夙愿憾未酬,飘然高举觅桃源——试析刘子骥“规往”“未果”之谜/岳克忠//29—48-49 22 “卷石”即“翻卷的石头”?/赵荷香//29—49 23 如何理解这句话——关于《列夫·托尔斯泰》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三小题的探讨/蔡艳红//29—50 确定小说主人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罗祥炼//29—51 使君为何从南来——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南向指称法”/倪任俺//29—52 使写作成为一种需要——作文教学须从“文本”转向“人本”/蒋薇//29—53-54 27 中考不能忘记现代诗歌读写/黄志伟//29—54-55 28 乱花渐欲迷人眼——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述评/张悦群//29—56-58 29 语文教学艺术与“减负”/李勤昌//29—59-60 30 优化感知平等对话/张国庚//29—61

语言生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着眼点/马红//29—62-63 32 联想思维——引爆智慧的导火索/杜辉//29—64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9—66 34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29—65

第30期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荷洁//30—1 2 为了语文这棵常青树/毕于阳//30—4-6 3 语文教材选文的五个向度/李明高//30—7-9 删改:新课标教材的“削足适履”/孙富中//30—10-11 中学教材古诗文选目缺失什么?——答程翔老师《谈古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问题》/刘笑天//30—12-13 淡妆浓抹总相宜/秦颖雪//30—14 让能力与德行并肩成长/李君//30—14-15 8 理想课堂的四个要素/史元春//30—15-16 9 我理想的语文课堂/潘多,于晗//30—16 化语文课为苦海中的小舟/景暑楚//30—16-17 11 梦里花/刘坤//30—17 《想北平》教学简案/杨斌//30—18-19 网络教学方法举隅——从《捕蝶者》的教学谈起/李擎//30—20 教而得法 事半功倍——语文有效性阅读手记三则/申卫平//30—21-22 15 《归去来兮辞》诵读教学/雷声//30—23 小说教学如何突破知识瓶颈/张阳成//30—24-25 17 反思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张春海//30—26-27 自我完善——跨越两千年的美丽思想——苏教版“获得教养的途径”备教策略/俞万所,张一山//30—28-30 人教版教材节选《雷雨》有缺失吗?——与朱文成老师商榷/余长敏//30—31-32 20 《我与地坛》的几个关键词/周永刚//30—33-34 21 李白何以“惊悸”?——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邵辉//30—35-36 22 只恐夜深花睡去——由《花未眠》想到的/王芝腾//30—37-38 23 “犹厌言兵”者当为“废池乔木”/季建飞//30—38 24 课文注解商榷二则/刘俊凯,吴谋//30—39 写作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第四届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参会有感/郭毅,张华军//30—40-41 真实的写作与“幻城”的营构/钱华//30—42-43 27 让真情融注笔端/吴剑如//30—44 作文之基点:涵养丰沛情感/范玲玲//30—45 29 也说“为何无话可说”/沈坤林//30—46-47 作文新题设计六则/申青山,杜保军,程钧//30—48-49 31 2008年高考作文题述评/张悦群//30—50-52 32 从高考作文看作文教学/黄活汉//30—53 33 高考作文请关注国计民生/王东,冯莉//30—54

好奇心:“反作文”教学观的忠实体现/王海峰//30—55

关注生活才能提升品位——200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李建生//30—56 36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评析/梅其涛//30—57

小小“好奇心” 激起千重浪——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感言/倪同刚//30—58-59 38 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学科视域拓展——评《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朱绍禹//30—60

2008年高考作文题汇集//30—61-62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30—65 41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第七届年会/顾之川//30—66 42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30—67

第31期 参加品牌大赛 夺取全国大奖 就读名牌大学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31—1 打开自己的“源头活水”/毛梦溪//31—1 让语文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思想探析/张广武,赵子厚//31—4-6 4 高举着本色语文的旗帜前行/黄厚江//31—6 略说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味”/曹勇军//31—7-9 6 课堂教学策略的非语文意义批判/吴张泽//31—10-11 文学教育该姓什么?——从阿Q身世揭秘谈起/高伟毅//31—12-13 8 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的落实/郑桂华等//31—14-17 9 《道士塔》两人教/赵杰等//31—18-21 教学对话中的“求异存同”/费颖//31—22-23 11 让公开课在“常态”中凸显精彩/李跃进//31—24 12 知人论世——解读文本的双刃剑/朱前珍//31—25-26 语文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定位意识——由听《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想到的/韩国存//31—27-28 拓展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徐健//31—29 加强诵读 理清思路 品味语言 积淀思想——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备教策略/龙祖胜,张建初//31—30-32 一曲“生命衰亡”的颂歌——关于《故都的秋》主题的思考/汪嘉宾//31—33-34 17 《泪珠与珍珠》主旨索隐/于伟章//31—35-36 18 刘兰芝缘何被遣?/李亚鹏//31—37-38 “但为君故”中的“君”指谁?——对《短歌行》的另一种理解/赵文汉//31—38 20 吴妈不像是“看客”/陆婧暐//31—39 21 荷塘月色下的朱自清/倪修山//31—40-41 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陈继英//31—42-43 23 分层彰显记叙文写作中的亮点/吴清锋//31—44-45 24 由“海棠诗社”想到的/胡成弟,周益春//31—46 25 作文评改可以这样进行/曹明法//31—47-49 26 有效作文讲评课五个环节/王亚声//31—49-50 27 作文新题设计四则/刘兆明,于欣//31—51 我国语文考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唐建新//31—52-54 29 关注字形考查新变化/龚玉华//31—55 荞麦花开白雪香——2009年高考字音、字形备考策略/连中国,张彩虹//31—56-57 31 关注高考成语新题型/曹国宾//31—58

高考扩展语句题解题指导/刘高伟//31—59-60

立足语法 分类细化 归因强化 语感综合/金新宇//31—61-62

回归我们的开放式阅读传统——“左图右史”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蒋寅//31—63 35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31—65 36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八届年会/顾之川//31—66

第32期 从心无声/段怀清//32—1 “课外拓展”的系统机制与教学建议/张悦群//32—4-7 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拓展和延伸?/卢雪飞//32—7-9 4 经历语文之路,通向澄明之境/金戈//32—10-12 5 独立思考勿乱“套”/于漪//32—13-14 6 语文教学积弊三题/方关军//32—14-15 7 刍议中小学写字教学/郑忠耀//32—16-17 谈谈略读课文的教学——以苏教版九(上)第二单元《多收了三五斗》教学为例/徐德湖//32—18-20 精磨细砺才卓越——《学会例证》议论文写作指导/姚友良//32—20-22 10 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以《愚公移山》为例/林忠港//32—23-25 11 古诗文中清酒和浊酒的区别/闫新巧//32—25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写错了吗?——关于何其芳《秋天》诗中一个句子的赏析/洪琳娇//32—26-27 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夏感》备课札记/周治军//32—27-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八)写作教学:过程指导/郑桂华//32—29-31 15 材料的选择与顺序安排/朱丹萍//32—31-33 寻找情感的载体——将情感落到实处的指导/陈彤//32—33-34 17 论证:遵循思维的逻辑/郑桂华//32—34-36 智能练习,助学助读——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42)/余映潮//32—37-38 19 易中天口才艺术对教学语言的启示/李小军//32—38-39 20 “五感一动”,让语文课焕发生机/韩辉//32—40-41 21 《苏州园林》创新设计/张国生//32—42-43 立足于思维和情感的双重发展——谈《愚公移山》的教学策略/马志英//32—44-45 23 学说真话,学用真情——《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片段/聂道英//32—45-46 24 作文教学:给每个孩子一部人生/徐社东//32—47-49 25 命题作文的位点应该在何处/许景明//32—49 中考作文的五大硬伤及教学反思/丁卫军//32—50-51 27 中考隐喻型作文题例说/汪昌友//32—52 2008年中考综合性学习类考题评述/蒋红森//32—53-56 29 《台阶》教学设计/张春利//32—57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李春晖//32—58 31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闫化英//32—59 32 《成功》教学设计/周松传//32—60 33 行走在语文课改的路上/陈伦英//32—61

一棵“树”的成长——浅谈如何开展综合阅读/吕俊群//32—62-63 35 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江苏泰州召开/戈致中//32—64-65 36 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 欧阳黛娜/乃森,顾黄初//32—66 37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2008年共同举办——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32—2

第33期 1978~2008中国语文生态大考察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语文报社30周年“中华语文万里行”圆满结束//33—1 “教育是桌子”之遐想/方利民//33—1 “生命化”:让教育不断返归耐心与谨慎——济南讲学实录/张文质//33—4-7 4 “还学于生”:企盼语文课堂的智慧转身/周一贯//33—8-11 5 2007年《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珍藏本//33—11 阅读教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参加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感/陈金才//33—12+22 追寻本色语文 实现有效教学/殷光黎//33—13-15 8 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误区/孙建锋//33—16-1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李卫东//33—19-22 种下一颗诗的种子——《有的人》教学实录及评点/武凤霞//33—23-26 如果想让诗歌在学生心底开花„„——由武凤霞执教《有的人》想到的/彭清亮//33—27-28 唤醒词语,丰盈语文教学细胞——谈谈词语教学设计的三个问题/叶洪林//33—29-30 13 亲情——在老人与海鸥之间荡漾——《老人与海鸥》教学思考/罗才军//33—31-32 14 情味的凝聚与稀释——解读《影子》及其改动/刘卫锋//33—33-34 15 一座楼,两个人,一首诗——细读《黄鹤楼送别》/曹红燕//33—34-35 16 经典传承与创新——传统名篇《景阳冈》磨课历程/施维良//33—36-38 17 三代《景阳冈》——三种《景阳冈》教学设计比较/徐俊//33—38-42 18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孙红梅//33—43-44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刘世辉,彭莉华//33—45 20 “学会申诉”教学设计/葛玲芳//33—46-47 21 推开京剧殿堂的一扇门——“走近京剧”活动课设计/李智婷//33—47-48 正本清源 返璞求实——课堂教学有效向度的商榷和理性回归/卢佰利//33—49-51 选找教学突破口 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对“例子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陈全席//33—52-53 强化教师批改——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傅登顺//33—54-55 25 当下点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举措/褚嘉耘//33—56 26 QQ,打开师生交流的另一扇窗/吴志强//33—57-58 金秋的记忆——我上《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李琼英//33—58-59 28 最是书香能致远/张祖庆//33—60-61 引导作文教学方向,探究作文教学模式,推出优秀语文教师 媒体看课:2008中国小学作文教学擂台赛通知//33—62 30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2008年6月起联合举办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33—63 3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33—64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33—65

第34期 新课程呼唤语文审美教育/李西建//34—1 2 成长三题/曹军利//34—4-6 语文素养及教学内容的思考/吴亮奎//34—7-8 4 对语文评价方式的反思/刘凤岭//34—9 文言文的学科属性及学科指导/吴永忠//34—10-11 新课程三种教材选文略论/王玉辉,于云昭//34—12-13 7 我理想的语文教材/王贤吉//34—14-15 22世纪的语文课本/班妮娅·巴合提//34—14-15 9 理想的语文教材/战思宇//34—15-16 10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材/张旭//34—16 11 心中的清泉与岛屿/王雪,吕金曦//34—17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堂实录/李海林//34—18-20 13 对长文短教、深文浅教的思考/魏华中//34—20-21 14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邢旭梅//34—22-23 忘“言”之境——谈中学文言文背诵与语感形成/邓光泉,朱思勇//34—24-25 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草驻足——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备教策略/袁卫星//34—26-28 《登泰山记》:姚鼐的独到/任阳海//34—29-30 项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人物/毕泗建//34—31-32 19 “鸿门宴”刘邦逃走探微/吴春来//34—32 《五人墓碑记》一处译文辨正/宋桂奇//34—33-34 21 《劝学》补注二则/洪玉双//34—35 也谈作文教学的“系统”/曹权//34—36-37 重视培养学生作文时的读者意识/王瑞华//34—38 24 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客观因素分析/邱春岚//34—39-40 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学生的作文“反思”/郭惠榕//34—41-42 26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唐海波//34—43-44 27 作文新题设计四则/白英妍,王永兴//34—45 28 高考名句名篇题备考之我见/杨培明//34—46-47 2009年高考古诗文阅读备考建议/贾铖虎//34—48-49 30 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严维民//34—50-51 31 古典诗词鉴赏四大题型透视/王周平//34—52-53 32 文言实词释义的设误角度分析/周敏//34—54-55

《语文教学通讯》A刊2008年1~12期总目录//34—56-61

1978—2008中国语文生态大考察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中华语文万里行”活动//34—62-63

网络时代呼唤新的写作方式 首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博客写作大赛火热启动//34—64

探索新课改、新理念、新课堂,研讨新经验、新问题、新对策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正在进行中//34—65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中语西部行/顾之川//34—66

第35期 心怀感恩——写于《语文教学通讯》创刊三十年之际/刘远//35—1 2 理解与生成——从语文课堂审视语文课程文化建构/潘冠海//35—4-7 3 语文仍在误苍生?/谢华//35—7-9 “阅读·写作”教学变革的现实出路/曾宣伟//35—10-12 5 别忘了从大处着眼/于漪//35—13-14 修改教案:不断完成的自我腾越/梁涛//35—14-15 7 “追问”与“有深度”的课堂/严华银//35—16-17 三味书屋“味”如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重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尝试/刘春文//35—18-21 偶遇却并未衍生精彩——我备《傅雷家书》/阮伟平//35—21-23 10 将落实进行到底——再谈公开课质量问题/肖丽平//35—23-24 词语品析,咀嚼回味——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43)/余映潮//35—25-26 12 《生物入侵者》创新设计/张国生//35—26-28 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九)在“教什么”上寻求新突破——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程韶荣//35—29-31 “点击照片”作文教学设计/贾厚明//35—31-33 “唱歌”作文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顾明//35—33-35 16 “走近家乡”作文教学实录/张加龙//35—35-36 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薛晓蓉//35—37 “点金成铁”与“运化无痕”——从链接一首小诗看课堂拓展/王在恩//35—38 19 倾心:让语文课堂洋溢深情之美——《人琴俱亡》教学札记/袁爱国//35—39-41 20 撰写“段目”巧学文——《智取生辰纲》教学片段/卢启仁//35—41 21 练习设计比选文更重要——人教版、香港朗文版教材《爸爸的花儿落了》练习设计比较/汪旺富,倪岗//35—42-45 文本解读硬伤的三个比方/汪昌友//35—45-47 像雾像雨又像风——怎样读懂《桥之美》/彭玉英//35—47-48 特色语言对人物塑造所起的作用——浅谈《蒲柳人家》刻画人物的特色语言/王洪江//35—49-50 王子猷为何“了不悲”、“都不哭”/卢士军//35—51 26 满分作文杀不得/袁源//35—52-53 雨落在大地,落在人的心里/金戈//35—54-55 28 如何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季勇//35—55-56 参考答案应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骆孝伟//35—56-58 30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08年1-12期总目录//35—59-62

语文报社隆重举行建社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华语文万里行揭晓仪式//35—63-64 32 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 章熊/乃森,顾黄初//35—66 33 热烈祝贺《语文教学通讯》创刊三十周年//35—2

第36期 1 美过彩虹的图画书/汤素兰//36—1 “学写儿童诗”教学实录及评点/郭学萍//36—4-7 3 诗意 童心 真情/袁浩//36—8 八大关键词语,解读“小语论坛”——《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精彩内容盘点/周一贯//36—9-12 关注生命的课堂——2008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回眸/余小刚//36—13-15 课堂无处不飞花——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撷英/吴琳//36—16-18 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教材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回眸/陈朝玉//36—19-21 前沿课堂背后的深度思考/王艳芝//36—22-26 9 怎样阅读一本图画书/彭懿//36—27-32 从读图时代看图画书的课程论意义/曹建召,吴寿先//36—33-34 11 薛瑞萍:图画书与语文教学//36—35-37 有无之间——《爸爸,我爱你》朗读记录/薛瑞萍//36—38-39 13 《愿望》——《愿望》教学实录及解读愿望/闫学//36—40-43 简约与张力——《失落的一角》教学实录及断想/孙建锋//36—44-47 15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习作设计/翟湘琳,许勇顺//36—48-49 16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习作设计/王天山//36—49-50 17 《我要是一只狗就好了》习作设计/林广玲//36—50+57 18 《母鸡萝丝去散步》习作说课设计/陆锦华//36—51 19 图画书习作:让课堂回归儿童/施茂枝//36—52-53 20 图画书作文教学摭谈/林春曹//36—53-54 21 图画书作文:“图”与“文”的游戏/杨树亚//36—55 22 例谈用图画书进行儿童口语训练/刘飞//36—56 23 实施有效的图画书作文教学/解自忠//36—56 图画书作文训练:系统·解读·再创造/黄秋森//36—57 25 “科学认读”对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颠覆/何花//36—58 走近名家 诵读经典——《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教学实录/王悦萍//36—59-60 27 老师又讲故事啦!——我和我的小朋友读《小魔怪要上学》/费云芬//36—61-62 28 打开那扇窗/彭之俊//36—62-63 29 优秀图画书介绍//36—64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1~12期总目录//36—65-68 31 江苏省扬州市花园实验小学//36—6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本刊联合主办2008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36—2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2008年6月起联合举办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36—70

第Z1期(19、20)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开赛//Z1—131 2 课程教材改革要弘扬中华文化/刘立德//Z1—1 3 做学生的“雨伞”“雨靴”/尹顺林//Z1—4-6 4 《药》备教策略/蔡伟等//Z1—7-10 《祝福》备教策略/宋宏雄,徐姗姗//Z1—11-13 6 《项链》备教策略/方彦萍//Z1—14-16 7 《守财奴》备教策略/张俊峰//Z1—17-19 8 《边城(节选)》备教策略/熊芳芳//Z1—20-23 《装在套子里的人》备教策略/金传富//Z1—24-26 10 《最后的常春藤叶》备教策略/曹勇军//Z1—27-29 《林黛玉进贾府》备教策略/郑逸农,汪益军//Z1—30-32 1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教策略/张玉新//Z1—33-35 13 《失街亭》备教策略/郭惠宇//Z1—36-38 14 《金岳霖先生》备教策略/黄厚江//Z1—39-41 15 《拿来主义》备教策略/胡明道//Z1—42-44 16 《记念刘和珍君》备教策略/王安琪//Z1—45-47 17 《咬文嚼字》备教策略/朱焕//Z1—48-50 18 《囚绿记》备教策略/朱诵玉//Z1—51-53 19 《说“木叶”》备教策略/张悦//Z1—54-56 20 《雷雨(节选)》备教策略/黄孟轲//Z1—57-60 21 《茶馆(节选)》备教策略/张春莲//Z1—61-63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备教策略/喻旭初//Z1—64-65 23 《窦娥冤(节选)》备教策略/魏胜平,党红英//Z1—66-68 24 《长亭送别》备教策略/董一菲//Z1—69-71 25 《柳永词两首》备教策略/黄正瑶//Z1—72-74 《苏轼词两首》备教策略/盛庆丰,潘文杰//Z1—75-77 27 《烛之武退秦师》备教策略/耿寿轩,鲍宇菁//Z1—78-80 28 《过秦论》备教策略/朱昌元//Z1—81-83 29 《鸿门宴》备教策略/邓彤//Z1—84-86 30 《兰亭集序》备教策略/严华银//Z1—87-89 31 《归去来兮辞》备教策略/赵谦翔//Z1—90-92 32 《师说》备教策略/时寅敦//Z1—93-95

《阿房宫赋》备教策略/许昀丽,吴泓//Z1—96-98 34 《谏太宗十思疏》备教策略/赵玉敏//Z1—99-101 35 《陈情表》备教策略/陈钟梁,姚要武//Z1—102-104 36 《祭十二郎文》备教策略/尤立增//Z1—105-107 37 《愚溪诗序》备教策略/柳叶,肖家芸//Z1—108-109 38 《赤壁赋》备教策略/孙永河//Z1—110-112

《逍遥游(节选)》备教策略/袁卫星//Z1—113-115 40 《滕王阁序》备教策略/陈国林,蒋念祖//Z1—116-118 41 《报任安书(节选)》备教策略/曹军利//Z1—119-121 42 《廉颇蔺相如列传》备教策略/余党绪//Z1—122-124 43 《苏武传》备教策略/孙礼亮//Z1—125-127

2008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二阶段9月正式启动//Z1—129 45 全国中语会30年巡礼 第五届年会/顾之川//Z1—130

第Z2期(21、22)语文:给思想的强健飞翔插上翅膀/崔应贤//Z2—1 2 中国语文课件第一人/杨慧芬//Z2—4-6 3 享受创作乐趣,品味创意人生——“广告语读写”课堂实录/常作印//Z2—7-10 4 让作文与生活“超级链接”/常作印//Z2—10 拣起地上的石子——中考作文素材整理指导/丁卫军//Z2—11-14 规划有序 指导有效 阅读奠基——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丁卫军//Z2—14-15 7 现场观察作文教学/金戈//Z2—16-19 8 释放学生的创作激情/金戈//Z2—19 “我”在哪里?——一次关于好作文的探讨和指导/黎胜//Z2—20-23 10 作文指导要促成学生反思/黎胜//Z2—23 11 成长的烦恼/李光宏//Z2—24-26 12 作文可悟亦可教/李光宏//Z2—27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李文忠//Z2—28-30 14 看电影,学写作/李文忠//Z2—31 怎样有效地表情达意/刘菊春//Z2—32-34 16 去蔽 求实 中的/刘菊春//Z2—35 17 写读后感/刘萍萍//Z2—36-38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有指导的反复实践/刘萍萍//Z2—38-39 用思想钻探生活 让笔下充满诗意——咏物哲理小诗的写作/刘芳//Z2—40-43 20 作文训练应重视导和评/刘芳//Z2—43 21 感受荷文化魅力/刘晟//Z2—44-46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学生作文潜能/刘晟//Z2—47 此时“有声”描“无声”——体会“以动写静”的艺术手法/娄胜文//Z2—48-49 24 构建序列 愉快导写/娄胜文//Z2—50-51 25 如何写好细节/马祥//Z2—52-55 26 加强技法训练/马祥//Z2—55 细节要写出特点/齐雅萍//Z2—56-5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齐雅萍//Z2—59 29 妙笔绘心理——叙事作文分类训练之四/齐艳//Z2—60-63 30 用细节打造真实的心理/齐艳//Z2—63 31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申宣成//Z2—64-67 32 开辟读写结合的有效路径/申宣成//Z2—67 33 关于话题“勇敢”的讨论/宋晓民//Z2—68-70

写作是一个思维成长的过程——关于前面这节课/宋晓民//Z2—71 35 让笔下多一点儿悲悯/王君//Z2—72-75 36 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王君//Z2—75 37 改写《庸医与华佗》/吴献新//Z2—76-78

让写作成为一种体验和习惯/吴献新//Z2—78-79

丰富想象,细致描绘——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课实录/夏丽红,陈静//Z2—80-83 40 作文与网络“联姻”的尝试/夏丽红//Z2—83 41 亲情唤真情 情意化诗意/熊瑾//Z2—84-87

让情感和思想长出翅膀——诗歌写作指导教学管见/熊瑾//Z2—88 43 文学观察与文学表现/徐社东//Z2—89-91

作文训练:培养一种深刻的自觉/徐社东//Z2—91-92 45 “感悟母爱”作文教学实录/薛金生//Z2—93-96 46 活动化作文教学之管窥/薛金生//Z2—96 47 描写从“心”开始/颜运静//Z2—97-99

唤起一点悲悯,写出十分精彩/颜运静//Z2—100 49 扣问日常生活的意义/杨聪//Z2—101-103 50 作文课绝不仅仅是讲技巧/杨聪//Z2—104

关注大事件中的小细节——“记住这一天”作文讲评及“地震作文”指导/杨红梅//Z2—105-107

跟着课文学作文/杨红梅//Z2—107 53 用文字表现生活/杨宏丽//Z2—108-110 54 作文因生活而精彩/杨宏丽//Z2—111

作文素材的多维品读/杨树滨//Z2—112-114 56 激活思维 收获精彩/杨树滨//Z2—115 57 人物的外貌描写/袁源//Z2—116-118 58 营建幸福的课堂生活/袁源//Z2—119 59 怎样编故事/郑桂华//Z2—120-123 60 有价与有效/郑桂华//Z2—123 61 从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朱则光//Z2—124-127 62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朱则光//Z2—127

名家创造名品 品牌奉献金牌 《语文报·课标教材完全助读》 六大优势让你在语文路上遥遥领先//Z2—128

第Z3期(23、24)想起40年前听的一堂语文课/贾志敏//Z3—1 当代语文教学“活动化”追求的特征、价值与偏误矫治/黄伟//Z3—4-6+38 3 关注“融通” 实施有效备课——谈中年级阅读教学备课/盛新凤//Z3—7-9 4 寻本溯源 功在课外——漫谈习作指导之备课/潘文彬//Z3—10-12 5 着眼于“语文” 着力于“整合”/刘仁增//Z3—13-15 6 关于上课/于永正//Z3—16-17 做一点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张赛琴//Z3—18-20 让学生体验表达的快乐——谈中年级习作教学/贺成金,殷惠//Z3—20-22 9 循规律 激情趣 重书写——谈谈如何上好识字课/胡君//Z3—23-25 10 我们可以这样说课/武凤霞//Z3—26-29 说课,要亮出个性特色/商德远,王瑞芹//Z3—29-31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例谈口语交际说课策略/马际娥//Z3—32-34 13 把准脉搏 凸显特点——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之说课/李树华//Z3—35-38 14 怎样看别人的课/贾志敏//Z3—39-41 15 如何听高段习作课/吴琳//Z3—42-44 儿童语文课程视野下的听课/张康桥//Z3—45-46 低年级阅读课:寻找一把童年之“尺”/周益民//Z3—47-49 18 如何评价一堂作文课/刘平坤//Z3—50-52 着眼关键视点,评价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熊生贵,刘诗珍//Z3—53-55 20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谷春艳//Z3—56-57 21 高贵是最美的童话——《丑小鸭》名著导读课设计/窦桂梅//Z3—58-63 22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人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曹永鸣//Z3—64-65 以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引导学生表达艺术感受——人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设计/林润生//Z3—66-67 《我最喜欢的玩具》教学设计/李小燕//Z3—67-68 25 《最珍贵的东西》教学实录/支玉恒//Z3—69-74 语言吸收与表达融通——《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盛新凤//Z3—74-78 27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整组诗词的解读与教学/闫学//Z3—79-83 《凡卡》教学实录及评点——人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余映潮,梁俊峰//Z3—84-87 29 意象识字:滋养心灵之根——人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实录/刘云生//Z3—88-90 真话犹金贵,错话亦无价——《伟大的人有两颗心》教学实录及反思/孙建锋//Z3—91-93 31 趣话楹联/赵志祥//Z3—94-97

读故事 品语言 识名人——《灰雀》说课设计/王玲湘//Z3—98-99

回忆生活 写出情趣——“我的课余生活”说课设计/武宏钧,孙月异//Z3—100-101 34 让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高频链接——《菜园里》说课设计/金明东//Z3—102-103

穿越时空,让浓浓的情思与语言同构共生——《看月亮说月亮说》课设计/马际娥//Z3—104-105

交给孩子们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阅读教学片断赏析/董耀红//Z3—106-108 37 放飞美丽的“幸福鸟”——感受王文丽老师的《风筝》/张祖庆//Z3—109-112 38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特级教师黄亢美识字教学赏析/吴琳//Z3—113-115

“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品评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学会转述》/张敬义//Z3—116-117

真情的碰撞 生命的洗礼——眭如军老师《灾难——生命》一课赏析/张学伟//Z3—118-120 41 任务驱动写作:摆脱作文教学困境的一种选择——兼评何黄海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月亮之上》/蒋军晶//Z3—121-123

遵循识字规律,构筑灵动课堂——人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识字三》教学实录及点评/周娜,陈金才//Z3—124-126

一堂口语交际课的启示/林润生//Z3—127

首届“风采杯”全国优秀小学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拉开帷幕// Z3—128 45 2008年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 Z3—129 46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 Z3—130

第四篇:教学督导通讯2008年第2期稿件目录

教学督导通讯2008年第2期稿件目录

(总第21期)

目 录

教书育人

教书必须育人 张家科

教师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态度 匡七元

勤奋与智慧 贺诗荣

教学论坛

谈谈基础课的教学情况与建议 朱正录

思想政治课导语的教学方法 廖文生

我院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匡七元、徐江清

大学课堂让学生自己长时间看书行吗? 洪 流

质量管理

落实十七大精神,狠抓教学质量

——迎接评估—外语系07年工作回眸与回顾 陈祥麟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浅谈 侯新发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胡兆德

课程建设

“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课程——世界旅游地理 杨载田

以个人体验谈谈高校教材建设问题 杨载田

随想感悟

读中国教育报关于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报道有感 胡兆德

外语系07年A类课教师公开课活动小结 陈祥麟

题库命题势在必行 何金莲

教书必须育人

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学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智育、美育等教育工作。知识教学、技能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也同时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教育学理论的研究提示了这样一条规律:不管教师本人认识与否、承认与否,他的“教书”都在起着“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言行、态度普遍地,并带有决定性地影响着学生的整个身心、整个精神面貌和思想体系的形成。正确的正面教育,会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一生。而现在有的教师认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这样就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如:(1)由于当代大学生受“利益驱使,”,一切“向钱看”,造成片面追 逐名利为目的。(2)很多学生不愿意读师范专业,就是现在读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有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的倾向,造成了专业思想不稳定。(3)有的大学生“浮躁消极”,急不可待地追逐名利,有的到大二或大三就想独自出外创业,给正常教学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4)在进入大学并拥有了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后,许多学生反而不知所措,没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勇气和经验,倒是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把家里给的学费钱用于在外租房,谈恋爱等,问题很多。如果我们再不重视“育人”,就会出现危害国家、家庭、社会的不良“人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坚持教书育人。因为大学生希望获得渊博知识、学有专长,希望成才,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最强的时间,所以教师应该一丝不苟地认真备课,在课堂上用生动丰富的评议、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智慧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上好了每一节课,就能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和尊敬,才能争得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吸引学生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我们有很多老师,多年来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中做到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不计地位高低,任劳任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他们教的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些前提下,教师就比较容易因势利导,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实践证明,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真正做到热心、衷心、诚心,就能有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最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书必然要求教师育人,而自己优秀的品德、辛劳的工作、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达到育人的目的。

美术系

张家科

教师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态度

我们学院有一些教师,特别是上公共课的教师把学生不做作业、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缺课、旷课、不带课本、不做笔记、“人在心不在”等课堂里容易见到的不良现象简单地推责到学生身上。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常听到的抱怨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正、不爱学习、不愿用功、基础太差等等。本文主要从我院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态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教的态度与学生学的态度成正比。

第一类教师:教学水平高且教学态度好。其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教育事业非常执着,是有较大成就感的多数A类课教师和部分B类课教师,他们当中以中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由于他们本身的业务知识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爱好,善于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并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成效地参加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积极的认识态度,即学习英语是一件很令人愉悦的事情,是自己迅速成长、成熟及走向社会的捷径。此类教师培养的学生在多次尝试学习成功之后,便培育起热爱学习的情感,进而增强了学习行为的强度,产生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学习行为,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有学生高兴地对本人说:在学校成绩好很合算,能拿这个奖那个奖,这个证那个证,还能拿高额的奖学金,这些都是资本。有了这些资本,还未毕业就容易找到兼职,毕业以后很容易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类教师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出效益,而且在学生学习的反馈环节,即作业批改或考试评价中,从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从书写到语言表达,从每一道选择题到每一篇作文题,都要契而不舍地帮助每个学生达到要求。这种教师使个别有不良学习态度的学生“无法逃避”,因为他们知道,纵然有多少借口,也无法应对这种教师这一坚定“不变”的教学态度。不好好地认真地学,教师会毫不留情地抓住不放。碰到这种教师,学生认为是他们交了好运,学生会在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态度影响下,逐步形成对学习比较稳定的良好学习态度。所以,这类教师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扭转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保证,自然杜绝了减少了迟到、早退、旷课、打瞌睡、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种种“常见病”。形成良性循环以后,英语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通过率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强,自然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类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容易马虎行事。这类教师中有中年的也有青年的,他们多数是学校依靠的中坚力量。由于这类教师大都才思敏捷、大胆创新,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从备课到上课的环节中都能取得好的效益,但他们往往认为:学不学好是你们学生的事,与我没有多大的利益冲突。他们忽视课内外的教学检查及指导。如:不知道学生的姓名、也没有学生花名册、不布置不批改作业、批改作业草率、忽视个别辅导、忽视考试后的分析讲评、没有学生的任何记录等。这类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给学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师的任务就是每节课的45分钟”、“课前不必预习”、“作业不必费心思”、“考试没过关没人会为难”等等,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但由于预习、巩固、复习等反馈环节被马虎对待,从而使整体学习效益被大打折扣,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形成了这样的态度:上课有兴趣就听,没兴趣就打瞌睡、作业可以随便应付、考试怕不及格就想办法作弊。由于教师放松了课外的许多环节,而导致学生形成这样消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益,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下去,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有好的教学效果吗?

第三类教师:教学水平一般,但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类教师中、青年教师中均有。虽然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培养、课堂效益均逊色于前两类教师,但由于认真、执着、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使得在他们眼里教学无小事,事事都得重视。作业有布置、有批改,有交流、有评比;对学生有表扬有批评;缺课旷课的一追到底;重视鼓励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倡全班学生都要发展;考试后的分析总结有面有点,有整体有个别;还在学生花名册旁有各种记载;课堂内外可以直呼学生大名;班上的学生干部、成绩好的差的一清二楚等。这类教师这种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关键还在于培养出了学生对学习不敢马虎、不敢怠慢的习惯,学生逐渐也会为教师的积极认真的态度所带动,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积极学习态度。这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融洽,学生课内课外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教师的不足,同样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类教师:教学水平一般,且对工作不投入,缺乏责任心,以应付为主。这类教师虽然比例不大,但确实存在。有的是因为准备考研,转移了时间、精力;有的是因为家庭等特殊问题,使教师对上课采取应付态度。这类教师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形式,没有质量及效益。他们备课花的时间少,简单行事;上课通常不带(或没有)教案;讲课照本宣读;写黑板边看边写,担心写错;没有要交的书面作业;没有针对性的评讲;学生旷课不闻不问;学生扒在课桌上打瞌睡视而不见;学生都往后面坐,前面座位都空着,教师也不加以组织指挥;考试结束成绩不好,训斥责怪一下学生就了事等。这样的教学态度如不纠正,延续下去,不仅学生学不好知识、掌握不了本领,更严重的是学生从这类教师身上学到了许多负面的东西:学习没意思,做事也可以不认真。这类教师的教学态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所幸的是,学校的教学督导对这类教师会盯住不放,面对各种压力,他们不得不边教边改正。笔者上学期末在听课查课时碰到的“如此教师,如此学生”的现象,本学期开始有针对性再去听课,情况比以前有好转,上次存在的问题,教师正在努力改正。

从以上的分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即使没有在课堂上专门教授“态度”,但学生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相应的“态度”;而且,学生形成的这些“态度”对教师教授该学科的教学效益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益,除了要在各自学科知识领域内下功夫,还应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克服由于自己教学态度引起的言行不当而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到教育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只要学生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后无论到了什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会以一种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方式参与,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生活效率,以致成年后的工作效率。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大起大落、忽冷忽热,说明该生还没有形成稳定自觉的学习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无所谓、不投入、消极甚至厌恶等,说明该生形成了消极的学习态度,消极的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查课活动中,经常可以看见同专业同类形同课程的学生对不同教师的上课有着不同的学习态度。有时就在一层楼,甚至在隔壁的教室里看见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况:一种是教学秩序井然,学生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积极答问,学习空气浓。另一种现象是六多:迟到的多、打瞌睡的多、玩手机的多、不做笔记的多、答不出问题的多、不动脑筋的多,课堂松、散、懒。这难道与任课教师没有关系?因此,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列为教学目标之一。从归因论的角度分析,“态度”属于决定学习效果各要素中最不稳定的一个要素。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智力遗传特性,很难改变一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系列教育活动,改变一个学生的态度,使他对学习的态度从消极变为积极,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态度是教师应该格外重视的一种心理成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教师大有可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匡七元

勤奋与智慧

踏实勤奋的李志强显现出农家子弟的粗犷性,知识的熏陶使他灵性的思维中兼有幽默感,他是物电系的青年教师。

首先,他勤奋觉己,刻苦读书,不知疲倦地自己做研究性实验。他不知道打纸牌、扑克和麻将,也很少看电视和外出。工作、实验、读书几乎占去了他的所有时间。

他讲授多门实验和理论课程,深入钻研教材,勤于了解授课对象,注重教学方法。下面就他讲授物电系电信专业05级1、2、3班的《Protel电路板设计》课程,略述其教学心得和事迹。

一、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由于目前学生学习成绩差距很大,为了使接受能力强的同学不浪费时间,成绩差的同学能跟得上,李志强老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要求来进行教学:第一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Protel软件完成绘制电路原理图、产生网络表、自动生成PCB图并进行简单修改等基本实验内容;第二层,能独立完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第三层,能熟练掌握Protel软件,并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PCB图。这样的做法,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严格要求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Protel电路板设计》课程是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尤其是PCB图的设计,必须动手实践才能掌握。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绘制印制电路板的经验难以掌握。因此,李老师就多给学生观看印制电路板实物,让学生熟悉印制电路板的布局、布线原则,并在教学中结合本系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综合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等课程内容,利用Protel 软件,实际制作电路印制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每次上机,李老师都会让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课堂设计任务,尽可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操作。他布置的课堂设计任务难易适度,充分考虑了大多数学生能在一次课内完成。但若有少数学生在实验课内没有完成设计任务,在实验课外,采取措施也要求学生完成,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动手潜能。另外,在学生上机操作时,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上机情况都有所了解,必要时还做了一些情况登记。

三、考教分离,考查学生实践操作水平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校开发出了各种考试系统,这些考试系统各有特色,它们大部分是用客观题进行考查。由于Protel99是一门操作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此,李志强老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出Protel99上机考试系统,在前几届以及本届的教学中采用该考试系统来考查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历届(包括本届)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和设计能力的考试成绩均佳。

《Protel电路板设计》课程是学生的选修课,由于李志强老师的努力,该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电信专业05级1、2、3班的同学几乎全体选修。李老师的循循善诱,使学生越学越上路,觉得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受益匪浅。我们赞赏李志强老师踏实勤奋的品德和由此而产生的智慧。

贺诗荣

谈谈基础课的教学情况与建议

本期担任教学督导,有机会在人文社科系听课,也算是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过去在职时,也教过基础课,感受颇深。

目前,人文社科系基础课的教学情况良好,令人欣慰。一是教师队伍素质优良。全系基础课教师共21人,而且党员教师居多,占90%以上;教师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助教1人,而且中青年教师居多,教师大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不错。二是多数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工作诚恳、扎实,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而且工作任劳任怨,关爱学生。三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许多教师尚能运用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教学相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明确,师生关系大多比较和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对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少数学生对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4月22日,英语5—6班上基础课,其中一个班搞集体活动未上课。

(二)有的学生上课睡觉。4月28日下午第5节课,07体育1—3班,共到学生46人,睡觉学生达22人,还有一个学生居然在课堂上玩起了篮球。

(三)有的学生上课讲小话。5月13日下午第7节 课,07音乐1—2班,讲小话的学生至少超过听课学生的一半,其中一个女生还在课堂上唱起歌来。虽然教师多次进行组织教学,但少数学生还是我行我素,打乱了教师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吃早餐、打手机,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谈情说爱,把神圣的课堂变成自由市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针对上述情况,为搞好基础课教学,保证基础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学院的党政领导、党委的宣传部门、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和各系部党政领导、教学秘书,都必须重视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基础课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这项工作搞不好,人才培养工程就会落空。如同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要加大对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为教师提供教学条件。例如,上大课的扩音设备等。

二、基础课任课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应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为学生作表率,既要管教,又要管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二者不可偏废。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改变旧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讲课要“少而精”,“满堂灌”、“一言堂”效果不好。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活动是双向交流,师生要互动,只有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板书要写规范字,教学语言用普通话。方言太多,学生听不懂。要建立听课评课制度,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新老教师要相互听课,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个学期最好能组织1—2节示范课,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朱正录

思想政治课导语的教学方法

导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教师在上新课之前的开场白。对于导语的设计与运用,绝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但也有个别教师对此认识不够。俗语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堂新课,导语的巧妙设计与灵活运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开启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思考;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效能;能承接上堂课的教学内容、启发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 生接受知识具有架桥过渡的作用,等等。

导语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艺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导语开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目前教师的教学实践看,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开头艺术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教师直截了当地讲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开头艺术。这种教学开头艺术常用于一门新课或一堂新课的教学开始时。比如,有一位老师在讲《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时,一登上讲台,就满怀豪情地对同学们说:“在人世间,母亲是最亲切最可爱的,她生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的一切,哺育了我们成长。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母亲,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热爱自己的祖**亲,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紧接着他就板书“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个新课题,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讲授。

2、寓平于奇。有一位老师在讲授“纸币与通货膨胀”这一课题时,是这样开头的:“请同学们猜一猜,100元法币能购买到一粒大米吗?”语音刚落,有的同学顿时哄笑起来,说老师是在开玩笑吧,有的同学在小声议论,有的同学在默默思考。一片寂静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真的不能,据有人做过计算,在国民党统治的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二头牛,到了1949年5月时,100元法币只能买到0.000006245粒大米。”这位老师看到了他的提问已起到了奇特的效应,就接着说:“这位同学说的是事实,100元能否买到一粒大米,不在乎于拿100元法币与一粒大米作比较,而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滥发纸币。”紧接着,他就板书“纸币与通货膨胀”这个课题而导入了新课。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本来很平常,但他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来,显得十分奇突,出人意外。正因为奇突而出人意外,所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由此,寓平于奇是指教师把一个很平常的问题向学生提出来后,却显得十分奇突、出人意外而导入新课的教学开头艺术。

3、设疑导思。设疑导思,是指教师提出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而导入新课的教学开头艺术。设疑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解决矛盾。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每一堂课中都要不断地提示知识的新矛盾,把它摆在学生面前,挡住他们的去路,使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以迫使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才真正是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4、引文开路。引文开路,是指教师引用成语典故、朗诵名人诗文,摘引名人名言而导入新课的教学开头艺术。成语典故、名诗名歌、名人语录源远流长,语言简练,含义精辟,熔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比如在讲“实事求是”这一专题时,可以释义“按图索骥”这一成语典故导入新课,就能使学生懂得不能生吞活剥书本知 识,不唯书而唯实,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又如在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统一的祖国”时,教师一登上讲台,就可以满怀激情地朗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老民歌,学生就会自然联想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在科学文化方面,除了汉族创造了辉煌的科学文化外,其它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同时还使学生欣赏到这首千古绝唱的古老民歌的艺术美感,又增加了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5、温故而知新。何为温故知新,还是先举一个事例。有个教师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课题时是这样开头的。他把一幅中国地图挂在黑板上,先叫学生回答香港、澳门、台湾的位置在哪里,后又叫学生回答香港、澳门是何时回归祖国的。同学们回答后,这位老师接着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如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呢?话音刚落,一个学生抢着回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最佳设计。”老师听了立即肯定并说:“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接着他就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课题而导入了新课。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所谓温故而知新,是指教师通过回顾学生已学的知识而导入新课的教学开头艺术。

6、插图、录像影视片断引路。插图、录像影视片断引路,是指教师妙用多媒体,设计插图、录像影视片断导入新课的教学开头艺术。马浦洛夫说:“科学随着方法学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就有了广阔的视野,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插图和影视片断往往集启发性、趣味性、获救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有机地扩宽了教材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与学生共鸣。例如,在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专题前,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可以放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插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影视片断,学生的思路就会自然进入教师讲授这一专题的教学流程中去,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上真正理解这一观点。

教学开头艺术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新闻导入、故事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等。总之,导入新课的艺术是一个教师的学识、智慧和理解教学内容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综合性艺术,它多种多样,灵活多变,不可穷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开头艺术。

廖文生

我院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2007A类课教师公开活动的通知》(教学工作通报2008年第15期)的精神和要求,我们院督导团的每个成员都认真参加了所在系的听课评课活动。外语系80% 9 的A类课教师公开课活动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我们通过参加这些教学活动,即听课、评课、座谈和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我院的多媒体教学持肯定态度。在多媒体教室里,我们看到这些A类课教学的共同特点是:课件制作精美,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音像相辅相成地展现在屏幕上;教学过程生动、直观,新颖,有吸引力;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理解快,记忆深刻,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室好得多。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必须实事求是,面对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对多媒体教学持恐惧态度

有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认为没有必要去实施多媒体教学,也有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自身对计算机等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神秘感或恐惧感。有的课程如果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偏偏在传统教室上课。这有多媒体教室太少,安排不过来的原因,也有教师本身的因循守旧,不懂得不适应多媒体教学等原因。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他们对现代技术教学的态度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2.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性能和操作不熟悉不规范

对教学设备的操作不熟悉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多媒体教学设备较传统媒体的结构要复杂得多,而教师熟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学功能、应用特点和使用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有的老师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或准备的内容不恰当,这样就容易造成课堂上的“卡壳”或走“过场”的现象,特别是有的教师把复查的多功能的教室作为简单的语音室使用,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功效。有的教师不会使用视频展示台来展示事物、不会进行焦距的调节;不懂得操作台每个键的实际功能及作用,不恰当地进行各种设备之间的切换操作等现象。如果教师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容易给教学设备带来一定的损坏,缩短设备使用的时间,如计数机和投影机关机时需要散热后才能关电源,有教师不懂或没有耐心不愿意等候而直接拉掉电源,造成电脑程序错乱或投影灯泡因散热不良而损坏或缩短使用时间,而这种对设备的使用不当不仅影响其他教师正常上课,还给教学投入带来一定的损失。3.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错位

有的教师滥用多媒体,把多媒体教学看作是一种时尚,而且也是教师和学生课堂偷懒的好地方。如:任意改变教学内容或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堂上看英文剧或电影或放英语光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补充材料应该可以,适当让学生见识一下也可以,多次让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内容,而教师不需备课、不需讲课,只是跟学生一起观看,没有提问,没有讨论、没有要求,没有作业布置,看完就罢,本人认为是不正常的现象。4.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动

很多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候都是坐在操作台的电脑面前,而计算机显示器挡住了教师的脸容,很多学生也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谈不上走动和使用肢体语言了,授课方式单一,这 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生认为,最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是讨论,这一教师最为常用的跟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恰好因客观原因而被忽视了。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的缺失也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程度的降低。5.多媒体教学环境也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

从与教师的访谈和我们的听课中得到这样一个情况:有的教室由于多媒体设备的老化造成了课件的显示效果较差,但为了增强显示的清晰度,就必须采用窗帘来遮光或关掉教室的灯光,而教室的光线特别灰暗时,学生容易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看不清书本,二是不方便写笔记,三是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上外语课的时候,学生还要用心去听懂老师用英语讲的每个句子的意思。外语系的学生和任课教师认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存在三大矛盾,即:读(屏幕上的文字和教材里的内容)、写(笔记,即重点难点)、听(教师的英语解说),如果边读边理解视频上的文字则听不好或听不全教师的英文解说,写不下教师表达的重点难点或要点,写了听课笔记则看不全视频上的内容,听不好英文讲解。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外语课比上其它课程的矛盾更突出,是因为教师用非母语上课,学生本身就不易或不能轻松听懂,加上这三大矛盾的存在,学生不能全顾上,只能三选一或三选二,多数学生只看和听而无法写笔记。有的教师干脆只要求学生认真听和看屏幕,不要花时间分心思去写笔记,以免降低教学效果。6.多媒体教室的软件管理有时也出问题

因使用的教师不同,U盘来源多,计算机因病毒传播而导致死机及瘫痪或U 盘不能顺利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7.对多媒体教学的课后总结和反思不足

在我院教学中,特别是外语教学,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比较多,并且在操作技能上也日渐熟练,特别是一些中年骨干教师尤其是双肩挑的教师,他们因长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摸索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教学效果突出。然而,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却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没有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关系及矛盾,为了满足上面要求、为了时髦而使用多媒体教室,结果出现了在多媒体教室的上课效果还不如在传统教室的教学效果理想。这种情况出现在新教师中或很少到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中,对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情况不多,也亟待改善。学院其实有要求,这一步骤也很重要,但是却因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往往被忽略。就本次A类课教学活动而言,下面做的与通知要求的并不一致。系里领导与教研组真正坐下来讨论多媒体教学经验、教训、问题、原因及其措施的情况太少。8.课件信息量过大,重技术轻实际效果

课件中信息量过大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学生反映,在丰富的信息量之下,学生注意力都在理解课件内容上,无暇听教师讲课;也有学生反映,课件内容太大而全,不可能真正能接受;还有学生反映,教师的课件做得有点“秀”,画面中不必要的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不但没有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影响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效果。当然,对以上情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解读。

二、建议

1.加强对任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教务部门可以组织相应的考核制度

开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直接操作者和课堂的主导者,他们对设备的功能了解程度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多媒体教室发挥效能的高低。本人认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可以包括:媒体使用能力,如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视频、音频的播放)、常用软件的使用技巧(office等系列软件)、多媒体教室中设备的简单故障的维修、视频展示台和控制台上各个设备的切换按钮的使用功能等。2.组织多媒体教学技巧和媒体传播能力的教学比武

多媒体教学比武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相关的教学比武、评优、评先、评奖等。

3.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讨论解决各种问题及主要矛盾的方式方法

外语系一些A类课教师和长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的经验值得推广,即:如何解决

多媒体教室学生的读、写、听三大矛盾的经验。他们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认真看屏幕上的内容和听懂教师的讲课,不要求学生写详细的听课笔记,下课后教师将上课的内容转到自己指定的公共教学邮箱,告诉学生密码,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去查看和复习已学的内容,也可以抄写所需的重点和难点,一周过后,新的教学内容转上去,旧的教学内容撤下来。反复循环不断,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内认真学,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建议

多媒体大教室可以配备无线领夹话筒供教师上课时候根据需要选用,这样教师即使走下讲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保证声音的质量。还可以考虑配置PPT遥控翻页器,采用遥控的方式来控制PPT的播放,这样教师就不会被局限于讲台上。就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学生之间,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配备激光教鞭笔,以方便指示屏幕上的内容。5.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维护和管理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件很繁琐很辛苦但是又很重要的工作,我们的工作虽然作得很好,但是还可以好上加好。比如: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更合理分配多媒体教室,充分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率,做到“适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课程一定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课程一定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加强加快故障排查和维修力度,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使教师能安全、放心的使用这些设备;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严格规范登记制度,并把简单的故障的解决方案公布在多媒体教室的公布栏上,这样可以保证简单的故障教师可以自行解决。坚持检查现有的岗位责任制。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室,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责任制和管理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对岗位管理状况实行标准化规范化考核。只有多方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效果。6.加大投资力度 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应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设备情况和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虽然学院经费紧张,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学院教务处可以进一步征求各教学部门的意见,只要能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在资金上应该得到保证。7.师生共同努力,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优质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和合作的系统工作,工作量非常庞大,而且有些资源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但它又是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属于教育技术中的“软”技术,因此学院可以组建一个技术支持小组,当任课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们请教。技术支持人员也定期的举行一些报告会,向教师讲授一些技术问题,也可以向教师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网站。

8.组建教学资源共享的网络空间

学院可以组建一个教学资源共享的网络空间,各教师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多媒体资源和课件资源上传到共享网络空间上,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师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还可以组织学生网上点评,网上打分评比,学院应给予鼓励和奖励措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给我院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虽然成绩大,得到过评估专家的肯定,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问题,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武装教师和学生,使得他们能够不断地寻求多媒体教学的规律,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我院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匡七元 徐江清

大学课堂让学生自己长时间看书行吗

笔者在听课和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少数课个别老师课堂长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惊讶之余,感慨颇多,自问这样的教学行吗,特提出与同行讨论。

课堂中让学生自己看书,不但古今中外有之,现今从小学到中学更是司空见惯,何来惊讶,又感慨什么呢?首先要声明一点的是:长时间指15分钟以上,课也非技能课,而是理论课;地点是学生的教室,而非训练场、实验室、图书馆;看的是教师上课的课本;时间是课表上有的正课。笔者也读过大学但从未见过,所以惊;也教过大学从未这样做过,所以讶。在我的思维定势中,大学老师的头脑中有讲不完的知识,有问不完的问题。大学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短短四十五分钟,眨眼即过,哪来时间让你看书呢?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老师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告诉学生此问题的答案在某章某节课本第几页,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或讲课的需要,让学生翻到课本的某一面,老师不再板书时,便引领学生去看书;再就是某个内容,课本上讲述得清清楚楚,老师课堂不重述,让学生课后自己去看书等等;偶尔某章某节内容讲完了,剩下一 点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处理而看书,象这个老师这种长时间让学生看书的印象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现在大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果你要把知识深透,时间非常紧张。特别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非常快,作为大学老师的课堂应该有许多内容可讲,又哪有长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呢?

或许有人会说,你堂堂课都是满满的四十五分钟,这不是满堂灌吗?首先这种情形不会发生,一般都有研究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等各种不同的课,课中有停顿,但不会如此长时间。再者只要你的课讲得精彩,从来不会有学生说你讲得太多,时间再长,即使整堂课全是你讲,也很少有学生认为是满堂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大学大学,就是大家自学”,大学生应该自学,也可以自学,何必讲那么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书不是更好吗?这里我们听听学生的反映,学生说:“与其在课堂看书,我为何不自己在宿舍自习,那里清静得多”,“我到教室是来听课的,不是来看书的”。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的学生就是不看书,你不强迫他,他根本不会去看,课堂上老师守着你总不能不看了吧”。这里我们也来听听学生的回答:“你的课讲得好,讲得精彩,就是你不让我去看,我也会自己去看”,“你的课讲得不好,照本宣科,就是你给我时间去看,我也不想去看、不会去看”,“有些课老师讲还不如不讲,讲者累,听者烦”。学生本来就是来读书的,绝大多数都是想学点知识,学点本事,他能不想看书吗?问题是你能不能吸引他去看书,让他非看不可,让他越看越想看才是问题的关键。

笔者试分析了一下,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教师钻得不深透,学识贫乏,除了书本上的无内容可讲,就是讲也不如书上印的,再加上表达能力差,学生听起来乏味,干脆让学生自己看书;另一种是老师责任心不强,准备不充分,又不想照本宣科,正课时间又不便离开教室,只好让学生自己长时间看书。

诚然,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严以律己,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很少出现这种情形,但即使是极个别现象也影响不好。但愿今后再也不要见到、听到就好了!

落实十七大精神,狠抓教学质量,迎接专业教学评估

——外语系07年工作回眸与展望

2007年是外语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5月,学院新一轮干部竞争上岗之际,为提升英语学科的整体水平,学院将原大学英语部与原外语系合并整合成新的外语系。全系师生员工紧紧团结在新一届领导班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

重新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廖冬芳老师荣获学院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称号;在刘也玲、贺利燕、谭晓丽等老师精心辅导下,李钟同学在湖南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非专业组三等奖;在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中,该系共评出10名A类课教师、56名B类课教师。

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文档整理进一步规范;考纪考风明显增强,对8名舞弊的考生毫不留情地作了严肃处理。毕业生论文指导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430名毕业生中有6人获得优秀论文奖,8位老师获学院毕业生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该系644名08届毕业生全部参加了在市五中、六中、十四中、十六中和市外国语学校的教育实习,并圆满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实习生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及专业素质受到了实习学校领导及师生的好评。在全院毕业中教学比武中,一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本届毕业生共有8人考上了研究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59.38%(2006年为46.98%),并高于全国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平均通过率5.7个百分点;英语八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63.48%(2006年为57.68),并高于全国师范院校20.43%。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一次性通过率达56.35%,名列全国前茅。

二、加强教学科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给教师提供宽松环境,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07,该系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78篇,其中8篇为A类和核心期刊论文。与06年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申报,本共申报课题25项,批准立项14项,院青年教师课题5个,院启动课题5个,其中省教育厅一般课题2个,由尹青梅副教授等主持的国家级课题2个。在07年院科研管理工作评估中,该系荣获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科研秘书蒋平娟荣获科研管理先进个人。本该系举办学术报告共12场,外请专家2人。一人荣获学院第四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步完善学历结构

严把教师引进关,在引进教师时,严格按照先审核求职材料、面试、再面试的原则,确保了引进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科研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硕士生或优秀本科生的质量。该系还制定了新教师培训方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他们上示范课,实行新老老师“传、帮、带”制度。在新教师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教学技能考核。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现有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历结构。有两名教师报考08年攻读博士学位的入学考试,与四川外语学院联合兴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07年有两人获得教授职称,10人获得讲师职称。

四、注重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将学风建设贯穿学生工作的始终,实行“辅导员年级负责制”,“建立系领导联系班级制”和“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形成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健全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评比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公开选拔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该系还开展了“十大女生之星”、“星级宿舍评比”、“赏阳光台”、“英语角”、“双语演讲”、“英语戏剧”、“四级访谈”、“篮球赛”、“辩论赛”、“普通话大赛”、“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新春晚会”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生活,开拓了视野,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她世界”活动是该系学生工作的一个新举措,作为一项特色的学生工作在07年团省委年会上交流,并获得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学风建设效果显著,全年有五人获国家奖学金、251人获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73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86人被学院评为“三好学生”、2人获学院“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和特等奖学金。

五、增强专业评估意识,以评促建,不断提升学科建设

2009年,教育部将对该系英语专业进行评估,这是该系今、明两年的头等大事和教学工作的中心。为了实现在此次专业评估中“确保合格,争取良好”的目标,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自2007年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一是召开学科建设动员大会;二是外请女子大学罗婷教授、教育部评估专家、湖南师大副校长白解红教授来该系作关于迎接专业评估的学术报告;三是系领导班子带领系教研主任及教管人员赴湖南师大、湖南科大等院校考察学习经验;四是认真学习研究评估指标体系、清查家底、找出差异、制定评建方案细则;五是召开全系教职员工迎评大会,大张旗鼓宣传,营造迎评氛围。他们的口号是: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估内容,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六、加强毕业生教育,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当前,毕业生面临竞争压力大、就业难的问题。该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积极引导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就业与学业的关系,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该系0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0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8.27%,专科生就业率为83.72%,高于学院平均就业率1.39个百分点。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办理《报到证》的共有207人,在学院就业工作评估中,该系荣获第一名。

七、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回顾07年的工作,尽管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也不少。一是迎接09年教育部的专业评估,其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研室建设亟待加强;三是师资力量薄弱,职称及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四是教师负担过重,六十多位教师不仅承 担外语系1792名学生的专业教学,还要承担一万余名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因此还应多出台一些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新举措;五是教学管理还不规范,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全系上下认识明确,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创造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08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其具体实施是:

1、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迎评方案”,开展评建工作;

2、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

3、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育人质量;

4、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5、继续推行学生工作的改革,强化服务意识;

6、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改革。

我坚信,在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系教职员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勤奋工作,08年的各项工作一定会上新的台阶,为顺利通过09年教育部专业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祥麟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浅谈

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呢?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还包括军训、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等。此处我仅就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加强实验室仪器建设。在实验教学中要强化育人意识,要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制定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做到既不留空缺,又不浪费资源。通过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增产节约思想以及爱护公物、良好卫生等习惯。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可以研究改按单课程设置实验为按多门课程设置实验。例如,化材系的实验,过去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等等。其中实验内容也难免有些重复,是否可以改开基础实验和应用实验等几个类型的实验。同时,门类太多,学生也感到难以接受。是否可以改开基础实验和应用实验等几个类型的实验。

第三,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增加一些设计实验。在实验课中,教师讲授的时间不宜太长(以10至20分钟为宜),一个四课时的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三个半课时。教师应在整个实验课堂中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和共同探讨一些科学性问题。另外,实验课的评分不要单纯以实验报告的结果数据为准绳来判分。

第四,应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对于物电系、化材系而言,最好每天都留有一个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当然必须要有一名教师值班,负责安全保卫和实验指导等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这是值得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创新性实验。最后,建议学院有关领导和教务处领导多深入实验教学第一线,抽一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去,听取师生的反映,了解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情况。

侯新发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院在2008年教学工作要点中,为贯彻落实“质量工程”,明确提出要“以保障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一般的教学规律,还是从我院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都是抓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点子上。

众所周知,目前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从着重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笔者早在2005年督导通讯中曾提出过“向45分钟要效益”的一项小建议(提倡记课堂笔记),多位院督导也多次从不同角度撰文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予高度重视。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推进与深化,课堂授课总时数不断压缩,而教学质量则要求全面提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当前这应是贯彻质量工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条主要途径。

一、我院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院课堂教学的情况如何呢?据笔者在听课中所了解到的情况,从课堂表现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表现是:在课堂上师生聚精会神、互相关注、协调配合,课堂气氛紧凑和谐,思维活跃,其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很好的。

第二种表现是:教师在讲台上只顾自己照本宣科,全然“不知”下面还有一大批应求知的学生;而学生们似乎也不在乎上课和听课,身在心不在。这里笔者举一个特别极端的例子;本期听了一堂课,全课应到学生63人,实到46人(正点入室的只有21人)。前面十多分钟,教师从教材中自己选讲了一道容易的例题,接下来的时间,教师拿着书本先系统讲第六章的习题,教师念完每道题后,自问自答。第六章的习题处理完以后,然后接着“征求”意见,并同样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处理第五章的习题。教师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处理”课本中的习题,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但使笔者感到奇怪的是:46人中至少有27人没有带教材,而带了书的有部分只是与教材配套的实践教材。在老师念讲习题时,即使有教材的学生也没有几个人真正跟着翻书,多数学生在干什么呢?有的伏桌、有的看其他的书、有的做别的什么事„„学生的手机也不时在课堂上凑热闹。下课后,笔者与教师交换意见,教师似乎不知多数学生没有带教材。这样的课教学质量如何,似乎不必多说了。

第三种课堂的表现可以认为是介于前二者之间,属于大多数现象,课堂气氛显得平淡,真 正能给人留下好的深刻的印象是不多的。学生制缺席、迟到、伏桌、讲小话、做别的事情等等情况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情况,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的想法或建议。

第一,正如督导通讯中曾提到过的,必须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教学秩序及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前提、是保证,只有规范管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完整有序地正常进行,才能进一步考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教学内容要保证让学生做到:懂、会、通、透。老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所选取的内容,首先必须做到让学生“懂”和“会”。老师所讲内容,必须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听懂,能理解和会简单运用。笔者曾询问过很多上课伏桌和做别的事的学生,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听不懂!笔者也就不好再批评学生了。比如计算机基础课,音、体、美的学生尤显得突出。所以笔者觉得,教师似乎应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尽可能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仅仅只让学生能听懂和会简单运用,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弄不好往往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传授知识时还必须做到另外二个字:通和透。教师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通晓知识各部分之间以及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和联系,透彻理解本课知识在本章或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该门课程,也才能使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能得到部分满足。

第三,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必须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培养创新的能力,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现代知识更新的速度 是如此之快,这是必须达到的目标。

第四,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在课堂上通过显示自己对本专业知识的追求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去追求和探索。能达到这种程度,学生也就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了,其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必然会大有提高。对于一些难度大而又高度抽象的课程,这一点特别重要。计算机系高年级的某些专业课是高度抽象的,如果就知识讲知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也就会变成一种包袱。可是我们计算机系的优秀教师,在讲述时却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研究体会,精选内容,讲述这些内容在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中以及众多专业技术领域等方面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必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通过教师自身的示范,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的品德。我们平常所说的教书育人,不能仅仅将其理解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应局限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而应具有更为广阔和深入的含义,要通过教师课堂示范及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优秀品德,这也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三、如何去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衡量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是靠考试,看分数来决定,这并非完全科学。作为教学督导,如何去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主要只能依据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表现。笔者认为,具体说来,除了关注课堂的纪律和气氛以及教师的讲述是否有明显的错误外,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一、对所讲述内容的熟练程度。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讲述内容要正确无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颠三倒

四、次序混乱,自己讲到哪儿都不知道,甚至出现讲不下去的情况。也不能由于准备不充分,在课堂上临时去翻书,或照书本念,或叫学生们长时间无重大目的阅读教材等。这是教师授课的起码要求。

第二、对所讲述内容的把握程度。教师既要抓住重点、关键讲清本课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能看出本课内容在本章或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甚至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基本教材,又要认真阅读大量其他的相关教材和材料,经过自己的认真分析与思考,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方案和体系。既要以现用教材为主要材料,又不局限于该教材;既充分利用现用教材,又能跳出该教材,不是照本宣科。

老师对所讲述内容把握的广度和深度,听者一般是能感觉出来的。能熟练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教师,课堂气氛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师讲述同样的内容,学生的受益也是不相同的。这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第三、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这一点最为重要,因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尽管教师水平高、讲述正确、完整熟练,如果不关注学生,那不是教学,那只能说是一部留声机或录放机而已。教师要时刻从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反馈中得到信息来不断修正、补充、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既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

第四、对学生的示范引导程度。如前所述,教师在课堂上有一个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表达自己对专业及人生的追求和热爱以及在这中间的艰辛和快乐的感受,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去攻克知识的堡垒、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培养各种优秀的品德,从而使整个课堂达到活泼、紧凑、和谐和完美。这是我们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应达到的 境界。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听课中所小结出来的个人的粗浅体会,仅供参考。

胡兆德

“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课程

——世界旅游地理

据世界组织预言:“21世纪是旅游的世纪,也是亚太旅游的世纪、中国旅游的世纪”。并预言,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大国、第四旅游客源大国。届时,每年将有1.3亿外宾来中国,同时也会有1亿中国人奔向世界各地去旅游。目前,中国旅游业出现了国际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发展、国内旅游空前高潮、入境出境旅游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中国的旅游业在经历了政治接待、民间外交、旅游创汇、扩大内需、安置就业、开发两部、扶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等发展阶段和社会功能后,如今已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整体利用的层面上,尤其是国际出境旅游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中国旅游早已不局限于“新马泰”,也不局限于亚太地区,而是奔赴欧洲、北美和非洲,尤其是美国过去只局限于官方上层和商界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第一个由旅行社组织的自费旅游团已于6月16号出发,而且据有关专家预言,在未来15年内,将有1亿中国人去美国旅游,所有这些都实证了国际旅游组织的判断。

每次旅游生活都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特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享受。为了提高出境旅游的质量,事前对旅游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人民生活习俗、自然生态状况等方面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过去长期的自我封闭,一般对世界知之甚少,如对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摩纳哥的蒙特卡罗、英国的大本钟、西班牙的金花海岸、德国的海德堡、法国的卢浮宫、意大利的威尼斯,智利的复活岛、墨西哥的坎昆等世界著名旅游景区景点,一般国民似乎一切都感到陌生,出国旅游也只是随大流,导致“在国外热热闹闹,回国以后什么也不知道”的低层次旅游效果。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信息全球化的大潮中,作为一个大国应充分显示出对世界的高度关注和相当熟知,惟有的办法是学习,《世界旅游地理》便是一门不可多得的入门上课程。但望高校的教师们和同学们都能学习《世界旅游地理》,尽早了解世界,以便将来很好地走向世界,并为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当然也可借此做一个高素质的国际旅游者,以显国威,提高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同时,随着中国全方位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入,来中国旅游观光、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外国人也会越来越多,为更好服务于国际社会和外国客人,学习世界和了解世界也是十分必要和急切的。

由于受课程设置的制约,目前高校有关专业开出的并非命名为“世界旅游地理”,而是“旅 游客源国”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诸如《客源国概论》、《国际旅游市场概论》等,但大多从国际旅游市场研究出发,专业性很强,真正对世界自然、社会、经济、文化阐述较少。经科学出版社特约,从地理学与旅游市场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所撰写出版的《旅游客源国概论》便是一本“世界旅游地理”。此教材不仅阐述国际旅游市场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在世界旅游中的地位、作用,更多的篇幅是来介绍世界大地区及其国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及其社会习俗,重要的旅游城市与自然人文景区景点,以及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现中国的旅游关系等,以此为专题研究了52个国家,并对梵蒂冈、摩纳哥、文莱、巴哈马、巴巴多斯等10多个特色旅游国家进行较为详尽的简介。据所知这是目前国内同类教材中介绍国家最多、旅游地理内容最全面而规范的一本教材。每个区域性旅游市场及其各个国家都绘制了地图,有利于空间位的确立,符合古人学习“左图右书”的原则。在其封面和封底上还有日本富士山、荷兰风车、威尼斯桥、大英博物馆、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美国自由女神、法国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等世界经典旅游景观的精美图片。可以预言,该书作为《中国旅游地理》的姐妹篇将会达到预期目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如有意可以一读。

在笔者进行跨文科选修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时,不少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强烈要求开设《世界旅游地理》,经两年的准备,已正式向学院提出了开设《世界旅游地理》公选课的申报,届时敬请指教。

杨载田

以个人体验谈谈高校教材建设问题

课程教材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又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体工程。早在1998年,教育部在高教[1998]4号文件中便指出“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目标出发,规划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改革实践,组织编写教材”,要鼓励支持广大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广泛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教材的研究和改革。为此,教育部及各省(市、区)曾组织“九五”重点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著工作,笔者有幸承担了湖南省普通高教“九五”重点教材《中国旅游地理》及湖南省普通高校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的建设,前者于199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后者作为《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仍由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二者都被作为全国普通高校通用教材汇编入全国大专院校教材征订目录中,在全国征订发行,而且都收到了较好地社会效益。尤其是《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自2004年6月出版以来,已重印几次,据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发行跟踪调查得悉,该教材已进入到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11工程院校的本科教学课堂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被全球第二大出 版发行公司英国泰勒公司选中,并同科学出版社签订合同将翻译成英文到国外发行。特别是应科学出版社的特约并由科学出版社立项的(普通高校21世纪课程教材)《旅游客源国概论》一书,亦由笔者主编近日出版了,同样将作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公开征订发行。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还主编出版过高校协作教材《中国旅游地理》(1994)、《简明人文地理学》(1995)、《现代中国经济地理》(1996)、《湖南乡土地理》(2005)、《湖南旅游地理》(2004),而且都达到了一定预期目的,得到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笔者艰辛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对高校教材建设的感触及体会有三:

1、功到自然成。至今为止,笔者所主编出版的12部教材和专著,都是自己1993年晋升为教授以后事情,而且大多属于教学或科研课题研究的成果,都是有着相应的研究过程,是离不开教学经历及其经验积累的。如《中国旅游地理》与《湖南乡土地理》,都有20多年的课程教学经历,而且相继承担过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课项目《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2001]、《湖南乡土地理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2005]。

2、要出精品,上档次。教育部对教材建设早在1998年就要求“所编写的教材一定要经教学改革的反复锤炼,使之成为精品”,特别应注意教材的导向性,宁缺勿滥。为此,笔者所主编的教材首先应尽量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符合创新教育要求;教材内容尽量能反映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界公认的科技成果,坚持创新,尽量保持其先进性。正因为如此,笔者的处女之作广东版《中国旅游地理》早1996年就获得过湖南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先后所获得的四次省级教学成果也多与教材创作有关。

3、积极培养新秀,坚持以新为主。

高校教材主管部门历来主张校级合作,笔者主编的教材也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如“九五”重点教材《中国旅游地理》,其作者有许春晓(湖南师大教授)、董明辉(湖南文理学院教授)、廖荣华(邵阳学院教授)、陈阳乐(海南大学教授)等,他们当时都还是青年教师,现在都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当然,为了保障教材能贯彻主编的思想和保持一定的水平,这些合作的伙伴都只是承担部分章节的任务,保持60%的篇幅由主编主笔,而且对于合作者的成果也要在统稿中进行精心修改补充完善,使之基本上达到风格水平的一致,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的基本质量,同时也培养了青年教师。

教材是给人教和学的,最容易得到社会的直接评价,因此,教材创作要求高、难度大,甚至比一般专著难度大,故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很重视教材创作,而且积极倡导教授、博士参与教材建设。衡阳师范学院在教材建设上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们要敢于创造,认真创作,力求上档次,出精品。

杨载田

读中国教育报关于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报道有感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14日在头版头条以将近全版一半的篇幅,报道了“扬州大学督导制度化”、“江西理工老教师严督善导”,并发表了短评。笔者因正在从事这项工作,所以见后有很大的惊奇和感触。惊奇的是国家教育部的机关报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是如此之重视,并寄予很大的期望。感触的是报道的内容与我院督导所做的工作及作法基本是一致的,虽然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但我院督导工作也有自己的特色,有些工作也做得很细,值得认真总结。笔者曾在督导通讯2006年第3期中提出“对教学督导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院的特色”、在2007年第1期“在我院督导工作小议”中对我院督导工作作了尝试性的小结。在读了中国教育报的报道后,笔者还想再对照重复几句。

第一,笔者觉得,与扬州及江西两年大学相比,我院的领导在重视督导工作方面做得更为出色。虽然没有像扬州大学那样明确提出,将督导的结果与教师晋升职称挂钩,但院督导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是有直接影响的。而我院在教学工作方面,将院督导工作正式纳入院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将院督导的地位摆得很高,学院在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工作中,11名院内自评专家中,院督导团的正副团长就占了三名。由于领导的重视,院督导几乎参加了学院的教学、教改、教研、评建等所有重要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了院督导的作用,这不能不认为是我院督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二,我院督导工作规范化方面是做得比较完美的。扬州大学只有将督导人员分为文史、理工、农、经管四大学科组,而我院则正式成立了院教学督导团,下设几个组,制定了院督导团工作条例、每期每年进行督导工作总结等等,使督导工作的管理变得更为科学规范,吸引了兄弟院校多批来我院访问交流。

第三,我院的督导团虽然不是如江西理工大学一样是学校的独立组织,但是院督导团在配合教务处及系部的教学工作中是做得比较突出的,很和谐,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院督导工作的特色。

第四,江西理工大学只创办了“督导简报”,我院创办了一份比较规范的、篇幅较大的完整刊物《教学督导通讯》,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院教学工作服务,这也是我院督导工作的重要特色。

第五,我院的院督导们也像这二所大学一样,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辛勤认真地工作,除了认真搞好应做的督导工作,有的更是直接进入教学和学生工作第一线,参与教学、实习、担任班辅导员等等工作,获取第一手材料,直接为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还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总之,笔者还有很多感触,一时也说不完。这二所大学的很多经验值得学习,我们也还有很多值得改善和提高的地方,这篇短文里笔者不打算再谈了。只是希望由此引起各级领导、督导和广大师生对院督导工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便促使我院督导工作能更上一层楼,为我院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胡兆德

外语系07年A类课教师公开课活动小结

按照学院和教务处的统一安排,外语系于3月13日至3月31日止,举行了为期约四周的07A类课教师公开课活动,其中有9位A类课教师先后登台授课。教务处刘典文科长、系领导、院系督导、各教研室主任以及当时无课的教师参加了听课和评课。此次活动,总的来说,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程序规范,效果亦不错。然而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现小结如下:

一、统一认识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办学的根本宗旨。尤其是我们这类高校,学生专业素质相对较差,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据此,一方面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自身的精力素质,另一方面要狠抓课堂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业务潜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向45分钟要效率。为此,借A类课教师公开课活动的强劲东风,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危机感,通过此次活动,让教师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具体实施

为了开展好此次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系务会上作了专题研究布置,在全系教职工大会上作了动员。根据该系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活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见《外语系07A类课教师公开课活动方案》)

1、由于外语系教师授课负担重,教学工作繁忙,因此,A类课公开课不便集中进行,而应以按部就班的形式进行。评课方式是凡参加听课的教师每人交一份评课记录,然后由系督导组将其归纳成文,对授课教师的课做出全面的评价。

2、大学英语部集中授课,课后集中评议,由系督导组归纳成文,对授课教师做出全面评价。

三、效果不错

1、外语系6位、大学英语部3位,共9位A类课教师授课。这9位教师展示了他们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技能和水平,真正起到了示范课的作用,获得了院系督导,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例如,徐江清老师的深入浅出,赵湘老师的风趣幽默,贺学耘老师语言表达的魅力,廖冬芳老师流利、清晰的英语表达,龙凌云老师图文并茂的课件,邵莉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互动气氛十分浓,还有其他几位老师的授课风格等等,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通过A类课教师的公开课活动,一方面展示了授课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方面的能力,也给听课者以学习、借鉴,找出自身差距的平台。此次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起了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存在问题

1、此次活动安排在正常的工作时段,外语系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彼此之间发生时间上的冲突,致使许多教师无法参加听课,影响了此次活动的效益,部分失去了公开课的意义。

2、也有少数老师思想上不够重视,时间不冲突,有空也不参加听课。

3、今后凡是此类活动尽量安排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要求所有领导及全体教师参与,凡无故不参加者应予以严肃批评。

陈祥麟

题库命题势在必行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考试是评价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们通常认可最合理、最公平、可操作性最好的一种形式,而考试的全过程又不外乎命题、监考、阅卷。现在学院实行跨系交叉监考,很好地解决了严肃考试纪律、树立良好考风的问题,把住了监考关。阅卷实行统一的全封闭式流水作业,试卷封存备查,杜绝了阅卷的随意性和人情分,唯一剩下的就是命题了。命题不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教学大纲完成得怎样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因此,按照考试大纲建立试题库,按教学大纲要求用微机随机命题势在必行。

题库命题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任课教师命题往往随意性较大,特别是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平时教学不认真,不按大纲要求教学,期末考试前圈定考试内容,采取各种手段变相把试题透露给学生,这不但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这种做法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听课不听课一个样,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损害教学质量的罪魁祸首。凡是这方面做得不好的,也是学生意见反映最大的。

题库命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建立试题库,其考试内容可涵盖全部内容,就可以保障教学大纲的完成,设置难度系数以后,还可以保证每次考试难易程度相差不大。

题库命题是办公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科技发达到今天,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可极大地减轻人 们的劳动强度,题库命题可省却任课教师每到期末就为命题大伤脑筋的烦恼和辛苦。

题库命题是学分制建立和完善的必要保障。事实上只有实行了真正的题库命题才能谈得上学分制的建立和完善,它去掉了所有的人为因素,最能真正体现学分的价值。

题库命题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监控和考核的重要手段。实行题库命题后,教师自己不命题,去掉了命题的人为因素,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就更公正。它可以彻底改变过去教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甚至教学认真的还不如命题投机取巧的被动局面,真正体现多一份耕耘就多一份收获的劳动价值。

题库命题实行并不困难,事实上每个稍有经验或教学时间稍长的专任教师都已有自己的试题库。期末命题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适当搭配拼凑一下而已。题库命题改变的仅仅是把这个命题权交给了系里和教务处,使得考试更公正,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需要做的工作仅仅是根据各科考试大纲把全部考试内容用试题形式加个编号储存到计算机中去,困难的是难度系数的确定,开始时不一定把握准确,但通过陆续修正也就自行解决了。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真正用心去做,题库命题一定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何金莲

第五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1期目录

开卷(投稿:ywjxtxpl@163.com ywjxtxb@163.com)

关键词:下水作文

本刊编辑部

关注(投稿:ywjxtxpl@163.com ywjxtxb@163.com)封面人物: 4 语文,我的心魂

赵徐洲

本刊特稿: 7 2013:我们的“语文味年”

程少堂 葛福安 名师讲台: 10定向收集,训练恒久坚持的耐力

余映潮 教师成长: 11小文章,大启发

许宝贵

读书沙龙: 13教师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韩雪屏 理论探索: 16视角、融合与创造

汲安庆 阅读教学: 21语境·文章·语段

张哲英

教学随谈: 26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与“确定”

张 豪

28阅读教学是一场旅行

戴贤泽

课堂(投稿:ywjxtxzsy@163.com ywjxtxb@163.com)精品课例: 29“我们”在“田野”“散步”

王 君

34走近《论语》,亲近孔子

彭莉琼

教学探索: 45反思“教”的角度,寻找“学”的路径

吕新辉 教法例谈: 48《变色龙》的学与教

周 奕

50分析短语结构: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抓手

覃佐菊 备教(投稿:ywjxtxzzg@163.com ywjxtxb@163.com)课程建设: 51说明性文本知识框架的构建

刘春文

55教材统整,让语文学习更有效

吴素荣 教材广角: 57看似寻常最奇崛

曹 阳

妙点揣摩: 59教材讽刺小说结尾艺术谈

马伟平

61“终于”终于父爱

张如意

测评(投稿:ywjxtxzzg@163.com ywjxtxb@163.com)命题研究: 62期盼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正效应

王小东

64例说“大语文”观影响下的中考作文命题

邱员太 试题研讨: 66什么是好的语文题

崔成前

写作(投稿:ywjxtxfan@163.com ywjxtxb@163.com)精品课堂: 68依据表达意图完善叙事

李雪梅 课例品评: 71让写作技巧为写作意图服务

梅 晴

单元设计: 72“简明地说明小制作”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吴珍琰 方法导航: 74让事实更好地开口说话

梁 涛

75领异标新二月花

陈爱军

展台(投稿:ywjxtxfan@163.com ywjxtxb@163.com)

参赛论文选:77让导学案成为提高语文预习效果的催化剂

卢 明

78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策略

兰宇香

79以儿童的视角解读鲁迅的心灵世界

李海燕

周 颖

下载《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1825~36z1~z3期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通讯》5则范文

    《语文教学通讯》教育 一.期刊介绍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教育教学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

    第5课 目录检索1[本站推荐]

    第5课 目录检索 主备教师: 杨劲松年级(学科)组:三年级 授课时间:2011.10.10 教学目标:掌握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掌握使用浏览器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在因特网上查......

    读书笔记之语文教学通讯

    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6月B 总第736期 郑西银文本“亮点”教学、“微点”教学 程少堂的“语文味”特色语文教学 《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

    《中学数学》2008年第1~22期目录

    《中学数学》2008年第1~22期目录 第1期 1 从欧拉的“错误”谈起/齐民友//1—1-4 2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探讨(续)/曹时武//1—5-7 3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有学生的主体参与/......

    第24课1语文

    24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瓶,鸦”等3个字。会写“渴,看”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

    二下语文教学设计第1单元

    第一单元 好习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难点: 1.掌握......

    上海语文新课改目录(1~6册)

    第一册(试验本)目录第一单元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三我很重要………………毕淑敏四笛梦……………黑塞五草莓……………伊瓦什凯维奇六......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年第1、3~12期目录5篇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年第1、3~12期目录 第1期 模块1 学科新论 专家讲坛 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李家清,张胜前//1-4 “困惑”与“思考”——高中课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