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除加、除减》教案1

时间:2019-05-12 22:0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除加、除减》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除加、除减》教案1》。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除加、除减》教案1

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除加、除减》教案

教学内容:连除、除加、除减。(例

11、例12和做一做,练习八第l一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中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简便算法来计算小数除法。

教学重点:⑴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⑵小数除法中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和小数简便计算。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360454206+1507505-80⑴指名板演。⑵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白:整数连除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整数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或者减法。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整数的连除、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而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板书课题:连除、除加、除减。)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11: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2.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要求蝴蝶的飞行速度,必须先求出蜜蜂的飞行速度,已知蜜蜂的飞行速度为0.5小时飞行9.3千米,那么1小时飞行9.30.5或者9.32,列式为:9.30.52.43.算式中有几步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4.学生把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5.P.31页中间的做一做:4323.6+2.882.960.4-1.73生独立审题,并讲每题中有几步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再计算出来,集体订正。

三、示范:

1.生举例在整数除法中学过的一些简便算法,指出这些简便算法有时也可以在小数除法中使用。2.出示例12:计算5.635。2.思考:能否简算?怎么算?省试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板书:5.635=5.675=0.85=0.164.做一做:4.51893050.6学生独立审题,做完后让学生讲一讲是怎样简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集体订正。

四、应用

1.练习八3题: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128=2.10.780.30.2=0.78学生按要求填空后集体订正。2.练习八2题。39.057.1-4.02

9.10.132.5

7.360.18+0.4 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按要求进行计算后集体订正。

五、体验

你能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吗?

六、作业

练习八第1、4题。

第二篇:《除加除减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除加、除减应用题

【教材分析】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游人排队买票和买饮料的情境,引入分布解决两步计算除加、除减的学习。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是在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承接以前所学知识,为以后知识做准备。

除加、除减应用题的知识主要是: 一是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前一点是基础知识,后一点是计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明确了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后,解决问题就容易了。

教学中应该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 2.教学方式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去讲解。3.巩固练习要让学生练习机会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训练。【教学目标】

1.分析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此类应用题 2.继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加除、减乘复合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填出条件并解答.

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使学生明确问题。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教学信息窗2(1)出示情境图

(2)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3)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已知的?

通过思考、分析,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再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步应该算什么? 启发学生看情境图思考解答方法.

指名说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算式.(4)回顾信息窗2的分析过程.

教师以叙述、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信息窗2的分析、解答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指名叙述信息窗2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 ②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先思考要解答最后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再与题中条件对照,看所需的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由此确定,这个未知条件就是解答这道应用题的第一步.求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可解决最后的问题. 指名叙述信息窗2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说明是怎样分析的. ③确定了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信息窗2的解答方法. 2.教学课本绿球部分.

①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已知的? ③回顾绿球部分的分析过程.

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前面师生共同的分析解答,叙述本题的分析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学生叙述中,教师加强引导,使分析过程连贯而完整.

3.完成自主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指名叙述解答过程,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考虑,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分析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这两道应用题我们都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的,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先思考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中未知的一个就是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有了第一步的结果,也就能够解答最后问题了.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是一种很有效的分析方法,2.做自主练习1、2、3、4 【设计意图: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同学自主尝试解题,继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方法,提高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在快乐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巩固积累,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小朋友提供一个展示自身的机会。】

第三篇: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1

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

——《暴风雨》音乐教学案例

慈溪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董吉奕

【案例背景】

在秋意深浓的九月中旬拉开了慈溪市第十一届小学教坛新秀评比的序幕,我有幸成为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之一,在最后一轮的教学评比中,我抽到了人教版第九册《暴风雨》。这是一堂音乐欣赏教学课,以往的欣赏课,学生往往有“耳”无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欣赏曲目“提不起劲”,课堂气氛沉闷,主体的积极性不够,怎样才能激活这潭水,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呢?我选择了小学阶段四种最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加、减、乘、除”法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视听效果和亲身实践中感受了强大的“暴风雨”。【教学内容】

管弦乐《暴风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音乐家用音乐表现大自然中雷鸣电闪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欣赏能力。

2、通过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让学生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创编音响,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3、从音乐音响的感知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让学生感悟在人生暴风雨中要勇敢面对的成长启示。【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和暴风雨过后三个不同阶段器乐的变化及其表现力度的变化。

难点:通过听辨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峡谷暴风雨景象,并运用各种乐器、道具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

【教材分析】 管弦乐《暴风雨》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作品《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五乐章,描绘的是暴风雨中的大峡谷的景象。乐曲分为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雨过后三个部分,暴风雨来临前有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小牧童的旋律,音乐仿佛描绘了小牧童看到了大峡谷雨前寂静、壮美的景象;暴风雨来临时作曲家通过管乐、弦乐、音箱模拟等描绘了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暴风雨过后大峡谷显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

【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1.播放《羊肠小道》音乐,复习小牧童的主题旋律。2.介绍科罗拉多大峡谷

二、分段欣赏

(一)欣赏第一乐段

1、初听暴风雨来临前

2、分析音乐

听前提问:我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想,那还等什么,一起去看看吧,但是在看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视频中的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音乐中描绘的是寂静壮美的大峡谷还是喧闹吵杂的大峡谷。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在演奏,力度是强是弱,有没有听到你所熟悉的旋律?

3、复听暴风雨来临前(用“呜”哼唱)

听后问题:你们的小耳朵课真灵,老师这儿有三个题目(出示题目),你会选择哪个题目给这段音乐呢? 生:暴风雨来临前。

(二)欣赏第二乐段

1、初听暴风雨来临时(提出要求)

师:听前请记住老师的要求:在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乐器的数量有变化吗?演奏力度有变化吗? 生:我感受到了暴雨铺天盖地地下下来……

2、分析音乐 师:你可真会听音乐,老师把你们说的概括为八个字:暴风骤雨,电闪雷鸣。你还听到了那些声音? 生:雷声或鼓声

师:是这个声音吗?(师在讲台后敲鼓演示)这个是什么乐器?(鼓)是愿意上来试试?

师:雷声大吗?(大)一直很大,还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好让我们来试试,下面的同学用击掌来表示。

师:那风声和雨声呢,也是越来越?(大)师:除了鼓你还听到了什么乐器? 生答

师:乐器的数量多吗?(多)

师:是呀,你看有铜管乐、弦乐、打击乐等这么多乐器呢,那要表现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场景,乐曲演奏的力度是强是弱呢?(强)

师:作曲家正是增加乐器数量和大量运用声音洪亮的乐器来表现暴风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

3、学生实践

师:你们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暴风雨吗?(想)老师这儿有沙锤、鼓、亮光纸,你觉得他们分别可以表现那些声音? 生答

师:现在风雨雷电都有了现在老师来给你们分分组: ①打雷组(一个学生负责敲鼓表现雷声)②狂风组(用“呼”的声音来表现风)③闪电组(用黄色的亮光纸来表现闪电)④暴雨组(用沙锤和“刷刷”的声音来表现暴雨)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4、复听暴风雨来临时

师:你们想不想合着音乐来一次。(想)好,那就让你们来当一回演奏家吧(生跟着音乐分组表演,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座桥教师适当指导)师:给这段音乐选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个? 生:暴风雨来临时。

(三)欣赏第三乐段暴风雨过后

问题:

1、从你们的表演中我感受到暴风雨十分的猛烈,暴风雨渐渐消退了,大峡谷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跟前面哪一段很相似?你听到了哪些旋律,力度有什么变化吗?

2、经历了暴风雨后的大峡谷变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小牧童经历了暴风雨看到了更美的大峡谷。请你给这段音乐选个题目——大家一起说 生:暴风雨过后

(四)回忆乐曲中的演奏乐器

师:你还记得乐曲中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吗? 生答

师:是呀,作曲家就是用管弦乐为我们展示了暴风雨中的大峡谷。

三、整体聆听

师:现在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下这首乐曲。请在音乐中找一找这些乐器,如果你听出音乐在用什么乐器演奏,请你用它的演奏动作来表示好吗?

四、小结:

同学们,作曲家可以把大自然的景象用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其实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有收获。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暴风雨一样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坚强勇敢地去面对,相信一定会见到暴风雨后的美景,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快到了,好,就让我们在《暴风雨》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吧,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复磨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运用加法去分析音乐和进行磨课

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所欣赏的音乐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到“加法”,通过对作品的反复聆听,不断地深入、积累和剖析,使作品在脑海里完全清晰:整个作品可以分为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雨过后三个部分,其中暴风雨来临前音乐放佛描绘了小牧童看到了大峡谷雨前寂静、壮美的景象;暴风雨来临时作曲家通过管乐、弦乐、音箱模拟等描绘了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暴风雨过后大峡谷显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然后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试教反复磨课,不断积累经验,是自己的设计、环节、方法、方式、语言等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二、运用减法确立教学重点

由于整个作品的聆听时间长,在实际教学中又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只能抓住重点,尽可能地把作品挖深。我运用“减法”,把一些能够精减的环节不断地减去,例如,因为完整地欣赏《暴风雨》这部作品将近需要八分钟,所以在新授的开始我直接设计了分段聆听,减去了初次完整聆听,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课堂教学有了侧重点;在拓展环节中减去了作者格罗菲和《大峡谷组曲》的介绍(因为这些知识点在四年级欣赏《羊肠小道》的时候就提到),而是确立了以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和暴风雨过后三个不同阶段器乐的变化及其表现力度的变化为重点,感受大峡谷在暴风雨来临时的景象。

三、运用乘法巩固和提升教学内容(升华主题)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感悟音乐,这就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这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我运用的乘法。在感受暴风雨来时的情景,我设计了学生实践这一环节。把学生分成了风、雨、雷、电四个组,让他们用身边的乐器和道具来表现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视听效果和亲身实践中感受了强大的“暴风雨”。

乐曲结尾,暴风雨过去了,经受过暴风雨洗礼后的大峡谷变得更加壮美,借着音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寓意,把欣赏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有“暴风雨”,只有勇敢地面对遭受的挫折和磨难,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精彩。

四、运用除法精炼语言

由于受篇幅与教学实践的限制,“逼迫”我用“除法”去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不断对语言进行删减、提炼,力求简洁、生动。在实际教学中,把一些语言都凝练成一串串的问题,如在初听暴风雨来临时这段音乐过程中,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不能根据音乐描述出自己的故事?你在欣赏过程中听到几种乐器的音色?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一向调皮的学生也安静下来。音乐开始了,学生们听着音乐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有的学生很安静;有的学生听到激烈的音乐时,竟然捂住耳朵;还有的手舞足蹈用肢体表现出他听的乐器;学生们听的特别认真。

虽然“加、减、乘、除”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四种基本运算方式,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这堂课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让我的音乐课堂有了意向不到的效果。

但是这堂课还有几点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经验的缺乏,漏了个小环节,当我拿出黄色的亮光纸问学生像什么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像雨声!”其实学生是从声音的角度去考虑,而我准备的意图是像闪电,紧张的我就开始不知所措,其实那是我可以说:“你们的耳朵可真灵,声音很像雨声,那它的颜色想什么?”自己课堂机智处理的能力还不够;第二,学生在风、雨、雷、电分组表演的时候,我以为考虑到有秩序,所以就把四组分开来表现,其实,暴风雨来临时风、雨、雷、电是交杂在一起进行的,这是我没考虑周全的。

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情景,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象,不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是获得了心灵上的升华:只有遭受过挫折和磨难,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精彩。这正是《暴风雨》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它将引导我继续在音乐教学道路上不断努力求索,把更多的欢乐带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融入音乐。

第四篇:混合运算(除加、除减)说课

《混合运算》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第二说教法、学法,第三说教学理念,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信息窗,我今天要说的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既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材在设计内容时采取了”减缓坡度,留有空间“的策略。先让学生获得了先乘后加减的经验后,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而得出结论,最后形成完整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在游客们在景区游玩的情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中体会先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难点是能够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理念。数学内容生活化有多种呈现方式,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心理特征等,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依据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创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旅游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2、探究式教学法。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正确理解运算顺序。

3、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有使用的计算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快接受简便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

学法: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等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评价、比较、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三、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假期里肯定都去过很多地方游览,在游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积极投入的去观察思考,找到图中的具体问题,进而提问: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应该怎样解决呢?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正好体现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还差几条船的问题,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线索。

2、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刚才老师已经把还差几条船的问题问题抛给了学生,这时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进行全班交流。老师问:谁愿意汇报一下你是这样解决的?学生的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有的用分步做,有的用混合运算,无论是哪一种方法老师都要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在观察、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特别是在说综合算式的想法时,教师的板书要与学生的想法紧密结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就是混合运算中先除后减的道理。

第一个问题经过自己的探索与大家的交流真正理解了,第二个问题就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由于已经有了第一 题的经验,学生一定能很轻松的列出综合算式,并能理解为什么先算除法在算减法。在这里仍然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因为注重思维的训练是数学课的主要任务。通过让学生说列式的理由、说运算的顺序,进行思维训练,真正理解列式的道理与运算的顺序,使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掌握。

3、归纳总结,提炼法则。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而掌握运算法则是今后正确计算的基础。因此仅仅理解运算顺序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还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升华。使之成为一种规律。于是在处理完两个问题之后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里面有什么方法?我们是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的说出运算顺序。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指明了方向。

4、巩固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练习题的设计要遵循从易到难、从基本到拓展的原则,分层练习,逐步提高。

(1)、书中自主练习第一题。这是一道基本题,根据具体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仍然是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处理时要先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说运算顺序。

(2)、这节课的最终目标是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并运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完成这项目标我接着安排了这个环节。出示混合运算的题目:24-16÷8

36+49÷7

32÷4-6

35÷5-2 这一组题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既巩固了运算顺序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5、总结。最后老师课堂总结,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让学生在总结中感悟,在反思中升华。

第五篇:加、减、乘、除来减压

新学期的气息扑面而来,等待我们的是或熟悉或陌生的脸孔和那变着曲调的工作。我们已然整装待发,心理似乎已是沉甸甸的了——备课、班级、学生……

我们不妨放松自己的心态,在加、减、乘、除法中来给自己减压:

加法:增加信心,点燃希望

心中有希望,就有了方向,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我们的希望就是接手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我们希望的火种。我们全心全意地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感觉到如沐春般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炙热,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收获着知识,体味着做人。我们在不断的希望中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减法:减少烦忧,交互沟通

有了烦恼,有了忧愁,也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加了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换种心态,多想一些快乐美好的事情,将烦恼与无聊淹没在笑声里。在班级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去思考,在课间无聊的时候多与学生谈谈心,交换一下在学习、生活、班级管理方面的想法,在沟通中减压,在相融中收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乘法:诚心诚意,爱并快乐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是神,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我们会真诚、无私、心贴心地去爱学生。学生的一抹笑容、一点进步,就是我们心灵暖暖的骄阳。爱心和快乐的能量持续不断地向外迸发,整个班级也因有爱心而变得越来越奋发团结。在学生沮丧时、烦恼时、气馁时、伤心时……伸出我们的手,推孩子一把,虽然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不知不觉中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收获到的就会是成倍的快乐!

除法:消除挫折,阳光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需要经常体验成功,反之就会承受一些不必要的挫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可能替代他们学习,因时、因课、因人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避免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而产生的挫折。在遭遇评优选模、职称晋升和经济收入上的成就挫折时,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生活坐标,试想:我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有一群自己深爱和深爱自己的学生,那就是快乐的、幸福的。

给自己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份力量,给自己一片阳光,我们一起来释放,一起来减压。

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除加、除减》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除加、除减》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除三害》教案

    《除三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在阅读中理解“横行霸道”、“痛改前非”等词语的意思。 2、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

    小学数学教案一位数除三位数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1.经历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2.能结合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三年级一位数除三位数数学教案

    三年级一位数除三位数数学教案 三年级一位数除三位数数学教案由数学网提供: 一位数除三位数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2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小数乘法和除1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第一课时 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第一课时:小数乘小数(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 法 北京版 (1)

    除法(分桃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通过“分桃子”,要求学生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连除-除加-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的连除、除加、》教学设计 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乘除,并且掌握小数除法......

    古诗诗词中的加、减、乘、除(孟坤)

    古诗词中的加、减、乘、除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北校孟坤孙启岗(277000)手机:*** 加、减、乘、除是基本的数学运算,若能在古诗词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则情趣顿生,给人以美......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除、减除应用题教案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分析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此类应用题. 2.继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