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醇和酚.教学设计doc(模版)
《醇和酚》教学设计
一 教材
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二 学情: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3)、掌握酚结构的特点,酚的弱酸性,取代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物质结构推断化学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四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及消去反应的机理 苯酚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 学时安排
在课时分配上,建议“醇的结构和性质”“酚的结构和性质”各1课时,也可以根据实际,2—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醇 教学方法
1.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2.通过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由乙醇推导出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烃,知道烃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我们还学习了卤代烃的有关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乙烯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2.1—氯丙烷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什么物质?
[问题]上述反应的有机产物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另一类烃的衍生物——醇。
介绍醇的分类,命名,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常见醇的物理性质,沸点的比较规律,简单介绍氢键。
这节课首先来学习大家在初中就熟悉的醇的代表物——乙醇。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那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结构又如何呢?
[师]先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再在一个C—H键之间加一个氧原子球模型,变成乙醇分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后,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书写错误。[板书]1.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问题]结构决定性质。请同学们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判断乙醇分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哪些键可能断裂?
[问题]乙醇分子中的几种共价键均有可能在化学反应中断裂。那么,哪个键最易断裂呢?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索,来验证同学们的推断是否正确。[板书]2.化学性质(1)与Na反应 [师]演示实验Na与乙醇的反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准确地叙述出该实验的现象,并推断出结论。
结论:乙醇与钠在常温下较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气。
[师]说明:实验证明,H2中的H来自于羟基(—OH)上的氢。[板书]2CH3CH2OH+2Na → 2CH3CH2ONa+H2↑ [问题]该反应属于有机反应中的什么反应类型? [问题]与Na和水反应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NaOH和CH3CH2ONa相比,谁的水溶液碱性更强?
[师]说明:①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Na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在乙醇分子里,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③乙醇钠在水中强烈水解,具有比NaOH还强的碱性。
④综合乙醇与Na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便知,钾、钙等很活泼的金属也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练习]写出乙醇和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练习]1.实验室常用NaBr、浓H2SO4与CH3CH2OH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Br+H2SO4====NaHSO4+HBr,C2H5OH+HBr → C2H5Br+H2O。
[师]乙醇除具有上述化学性质外,还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过渡]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出O—H键最易断裂,那么C—H键和C—O键能否断裂呢?
[师]要求学生叙述酒精灯燃烧现象,写出方程式。
[问题]完全燃烧生成且仅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吗?
[设疑]在乙醇的燃烧反应中乙醇被氧化,若条件改变,有催化剂Cu或Ag参加,产物还是CO2和H2O吗?
[问题]Cu在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2)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5OH+3O2 → 2CO2+3H2O ②催化氧化:讲解催化氧化的机理与条件,强调碳上有氢原子@碳上必须有氢原子,有两个氢氧化为醛,一个氢氧化为酮,没有氢不能被氧化。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乙醇在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即生成乙烯,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因此,乙醇还可发生消去反应。
[板书](3)消去反应(讲解消去反应的机理以及条件,必须存在碳且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问题]如果将该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40℃,其产物是什么?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该反应是从分子间脱去1分子的水,也属于消去反应吗?
[练习]判断下列论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所有的脱水反应都是消去反应。(2)分子间脱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学生阅读]资料: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各反应的断键方式可概括如下:
与金属反应 —
与HX反应—— 酯化反应——
催化氧化—
消去反应 —
分子间脱水 ——
作业:总结醇与其它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醇—卤代烃
醛或者酮
醇钠
醚
酯
烯烃
讨论:氢键
醇的化学性质是按照反应类型讲还是按照醇羟基的反应 羟基氢的反应顺序讲
第二课时:苯酚 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设计课型,探索性实验为先导,探求性质。(2)分析对比,练习提高。(3)多媒体或者实验辅助教学
二、自学提纲(投影打出)
1、苯酚分子结构如何?它与醇类结构有和区别?
2、苯酚有哪些物理性质?
3、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说明苯酚具有怎样的性质?
4、苯酚溶液分别与浓溴水及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
5、苯酚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讨论
请同学们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师:请同学们总结刚才实验中你所观察到的苯酚的物理性质。生:回答。
[板书]
(一)物理性质
1、色、态、味。
2、溶解性。
3、毒性(进行安全教育)。[设问](1)苯酚的浑浊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何现象? 生: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2)根据上述现象请你预测苯酚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酸性。
(3)苯酚为什么具有酸性?(追问)物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过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苯酚的分子结构。[展示]苯酚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板书]
(二)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师:苯酚与醇类物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你认为苯酚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否相同? 生: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它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不完全相同的。[板书]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过渡]: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判断苯酚的水溶液具有酸性,那么苯酚的水溶液为什么显酸性呢?(引导学生看动画)师:引导、启发
生:讨论、归纳,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氢原子易电离,其水溶液呈酸性。[板书]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苯酚与NaOH溶液的反应
师:启发 苯酚水溶液的酸性如何?你怎样用事实来证明它酸性的强弱呢? 生:激烈讨论(联系旧知识培养能力)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大胆设想,不怕出错。
难点突破:你能否用现有药品证明苯酚的酸性强弱(实验仪器中已放好:石蕊试液,CO2发生的简易装置)生:总结(1)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不变色。(2)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浑浊出现。[强调]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无论其量多少,其产物均为NaHCO3。[板书]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1)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师:大家在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生:生成白色沉淀。
引导:回忆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较苯和液溴与苯酚和浓溴水哪个反应更易发生?为什么?
(动画: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演示)
师: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原子团之间也不例外。
生: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三个氢原子变活泼而易被取代。
师:当你向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时,现象如何? 生:无色变成紫色。师:有何实际意义? 生:可用于鉴别和检验苯酚。
讲述]苯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而被活化,还表现为苯酚能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小结]酚是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苯酚的化学性质不是苯和醇化学性质的简单加和。由于羟基和苯环的相互影响,苯酚具有弱酸性、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等。在实验室里,可以用溴水、FeCl3溶液等鉴定苯酚的存在。
第二篇:醇 酚 教学设计
醇 酚 教学设计
[板书]
一、醇
1、概念:醇是链烃基与羟基形成的化合物。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1OH
2、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2)按羟基数目分:
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2H6O2 结构简式:[讲]物理性质和用途: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沸点198℃,熔点-11.5℃,密度是1.109g/mL,易溶于水和乙醇,它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用作内燃机的抗冻剂。同时也是制造涤纶的重要原料。
[板书]丙三醇: 分子式:383
结构简式:
CHO
[讲] 醇的命名原则:
1、将含有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板书]
3、醇的命名
[随堂练习]用系统命名法对下列物质命名:
__2-丙醇___ _间位苯乙醇_ __1,2-丙二醇___
[讲]物理性质和用途:俗称甘油,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密度是1.261g/mL,沸点是290℃。它的吸湿性强,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混溶,它的水溶液的凝固点很低。甘油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硝化甘油(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还用于制造油墨、印泥、日化产品、用于加工皮革,用作防冻剂和润滑剂等。
[板书]
4、醇的沸点变化规律:
(1)同碳原子数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越高。(2)醇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板书]
5、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
(1)1~3个碳原子: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2)4~11个碳原子:油状液体,可以部分溶于水;(3)12个碳原子以上:无色无味蜡状固体,难溶于水。[板书]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消去反应
[思考]什么是消去反应? 在长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l:3)的混合液20mL,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生成略有甜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探究]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按课本P51图3-4组装好实验装置,开始反应,认真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2)如何配制反应所需的混合液体?
(3)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烧瓶中的液体混合物为什么会逐渐变黑?
(5)结合课本P51“资料卡片”思考:反应中为什么要强调“加热,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
(6)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除去乙烯气体中的杂质的,那么在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有什么杂质气体呢?
[板书] 分子内脱水:C2H5OH CH2=CH2↑+ H2O [讲]需要注意的是(1)迅速升温至170℃(2)浓硫酸所作用:催化剂 脱水剂(3)配制浓硫酸与乙醇同浓硫酸与水。
[学与问]溴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它们有什么异同?
[讲]都是从一个分子内去掉一个小分子,都由单键生成双键,反应条件不同,溴乙烷是氢氧化钠醇溶液,而乙醇是浓硫酸,170℃。
[讲]如果把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的温度控制在140℃,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每两个醇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是乙醇
[板书]分子间脱水: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取代反应)
[讲] 取代反应: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
[板书]
2、取代反应 C2H5OH +HBr C2H5Br+ H2O 断裂的化学键是C-O。[投影]实验3-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然后滴加少量乙醇,充分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
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
[随堂练习]关于醇类物质发生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情况分析:(1)以下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那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以上醇类哪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燃烧除外)?那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醇类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讲]醇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羟基上,与乙醇的性质相似。当其与活泼金属反应时,羟基与氢气的定量的关系是2个羟基对应1个氢气。
[板书]
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讲]羟基(-OH)上的氢原子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脱去,氧化为含有(的醛或酮。醇的催化氧化(或去氢氧化)形成 上必须有氢原子,否则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双键
双键的条件是: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板书]①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被氧化生成醛。2R-CH2-CH2OH+O2 生成酮。
2R-CH2-CHO+2H2O ②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中间的醇),被氧化
③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不能形成 双键,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随堂练习]下列各种醇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的是(提示:酮的结构为)(C)
[讲]醇分子内脱去的水分子是由 羟基所在的碳原子的相邻位上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而成,碳碳间形成不饱和键。
[板书]
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
[讲]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表示为:
[板书]
[讲]除此以外还必须有浓H2SO4的催化作用和脱水作用,加热至170℃才可发生。含一个碳原子的醇(如CH3OH)无相邻碳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
[小结]在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乙醇一起探究了醇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从断成键的角度了解了醇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样规律。
[板书]
四、苯酚
[板书]1.分子式:C6H6O;结构简式:
[演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苯酚晶粒,再加一些水,振荡,加热试管里的物质,然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
[讲]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热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告诫学生:使用苯酚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讲]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地氧化成对-苯醌。
[板书]
2、苯酚的化学性质
[讲]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定。[板书](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 观察描述现象:溶液由浑浊变为透明澄清。[问]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
[讲]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苯酚显酸性。
[板书] 二氧化碳。
向一支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向另一支苯酚钠溶液试管中通入[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判断苯酚的酸性强弱。[讲]观察描述现象:溶液又重新变浑浊。
分析、判断:苯酚的酸性很弱,比碳酸的酸性还要弱。指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
[问]苯酚和乙醇均为烃的羟基衍生物,为什么性质确不同? [讲]当羟基所连接的烃基不同时,羟基的性质也不同。
[讲]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中的氢原子部分电离出来,因此显示弱酸性。[板书](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问]请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实验,观察,叙述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分析原因。
[讲]实验说明,向苯酚稀溶液中加入浓溴水,既不需要加热,也不用催化剂,立即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强调三溴苯酚中三个溴原子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板书]
[讲]在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性质较活泼,容易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讲]苯酚还可以与硝酸、硫酸发生取代反应,请学生写出苯酚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
苦味酸
[小结]在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两个基团,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由于二者的相互影响,使苯酚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化学性质。
[讲]检验苯酚的存在也可利用苯酚的显色反应。向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容器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可以看到溶液呈此色。
[板书](3)显色反应: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讲]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这一反应也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第三篇:《醇酚——酚》教学设计
《醇酚——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酚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第一节的内容,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且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苯酚具有弱酸性;学以致用,设计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案,学会对比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感受化学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教学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苯的结构与性质,醇、甲苯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
初步具备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相互推断,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3、学生的心理分析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同样具有羟基的物质却分为两类——醇和酚,它们有何异同?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节课的落脚点,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法选择
启发引导法、探究对比法。
三、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迁移对比法。【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个五教学环节:
1:课堂引入
我为学生提供了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和贝克兰合成酚醛塑料的历史资料。2: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学生自然对苯酚这种物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水到渠成的展示了苯酚,并认识物理性质和结构。
同时引出问题:苯酚和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二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呢? 3:苯酚的化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突破的地方,要达到知识、能力、方法多重目标的实现。
(1)实验探究苯酚的弱酸性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知道苯酚具有弱酸性,如何证明苯酚具有酸性并检验苯酚的酸性强弱呢?通过讨论最后将认知冲突转化为三个问题,“苯酚能和NaOH反应吗?” “苯酚具有酸性吗?” “酸性强弱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课堂推进到了实验探究阶段。给出试剂,由学生分组探究。
1、2组探究第一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苯酚、NaOH溶液、水3、4组探究第二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石蕊试液、pH试纸5、6组探究第三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Na2CO3溶液、苯酚浊液、NaOH溶液、盐酸、大理石 一、二组两个方案:
1、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2、向等量的苯酚浊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比较现象 方案1不如方案2,方案2通过对比解决了苯酚是否溶于水的问题。三、四组两个方案:
1、使用pH试纸测量
2、使用石蕊试液
方案1可以测出为酸性,方案2石蕊不不变色,为什么?五六组的实验探究可以解决问题。五、六组两个方案:
1、向苯酚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是否有气泡
2、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酸,如:HCl、H2CO3
由现象到结论。
紧接着我演示实验:向苯酚钠中通入CO2,证明了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同时引出问题“反应的另外一种产物是什么?”。有些同学说是Na2CO3,有人认为是NaHCO3,通过苯酚浊液中加碳酸钠变澄清,说明Na2CO3反应不能共存,加以解决。得出结论:
1、H2CO3 > 苯酚>HCO3-
2、苯酚酸性很弱,不足以使石蕊变色
并从前面学到的甲苯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认识到在苯酚分子中苯环对羟基有活化作用。反过来,羟基会不会影响苯环的活性呢?接下来探究苯酚的第二个化学性质
(2)取代反应
然后我给学生演示实验,苯酚溶液与浓溴水的反应,介绍:该方法可以用来检验苯酚的存在。灵敏度很高。在写出苯酚与溴反应的方程式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苯酚和苯都可以与溴反应,有何异同?如何解释?
学生:苯酚不用任何条件直接反应,苯需要催化剂。学生依然是从甲苯迁移,得出羟基对苯环具有活化作用。
浓溴水对环境污染较大,有没有其他的检验方法给学生演示实验:加入氯化铁溶液,变色。
老师:不仅可以用来检验苯酚,还可以检验其他酚类化合物。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质中都存在酚类物质,由此教学推进到第四个教学环节。4: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广告:芬必得——酚咖片,展示酚类物质的用途。
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同时化工系统和炼焦工业废水中常常含酚类物质 ,是最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如何处理。
然后课堂就推动到了第5个教学环节——学以致用,整合提升。5:学以致用、设计实验方案分离含酚废水 展示工业流程图,学生通过分析工业流程图,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产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苯 酚
一、分子结构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弱酸性
2.取代反应
可对苯酚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遇FeCl3显紫色,可检验苯酚和Fe3+的存在四、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第四篇:《酚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
《化学》(医药卫生类)
第七章 第二节
酚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为医药卫生类《化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酚》,主要介绍酚的化学性质,本节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羟基的性质,并了解酚羟基在药物中的存在及鉴别。学习者分析
授课时间:45分钟
班级人数:42人 分成6个小组 专业:化学制药专业
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已学过酚的命名,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及应用,了解酚在生活和药学中的存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
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酚的酸性的判定
解决措施:课前准备,动手实验、实验观察,教师启发 教学前准备1、2、图片
苯酚晶体、苯酚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溴水、盐酸、酒精灯、试管若干、试管夹、火柴 教学过程
【3分钟】(引言)我们在上一节课认识了一类新的化合物---酚,并学习了酚的命名,我们现在回顾一下.(投影)酚的概念
(讲)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酚,请将下面的结构准确命名
(投影)
OHOHOH NO2
(讲)与羟基相连的化合物除酚外还有醇(提问)请判断下列化合物是醇还是酚(投影)
CH2CH2OHOHOH
CH3
NO2
(引言)酚和醇的区别在于羟基所连位置不同,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叫酚羟基,与醇羟基性质有所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酚的性质。
(投影)图片----茶、上海药皂
(讲)生活中存在很多酚类物质,如茶中含有茶多酚,具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上海药皂中含有苯酚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苯酚是最简单的酚,本节将以苯酚为代表学习酚的性质。
(板书)
二、物理性质
【5分钟】(投影)图片------苯酚(没变质和已变质共三张)
(讲)从图片可看到纯净的苯酚为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长后变色
(投影)纯净的苯酚是没有颜色的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
(实验)
1、苯酚+水
2、苯酚浑浊液加热
(讲)通过实验可看到常温状态下,苯酚溶解度不大,加热后迅速溶解
(投影)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讲)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因此在使用时要小心。(投影)纯苯酚对皮肤与粘膜具有腐蚀性,若皮肤被酚腐蚀后,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引言)认识了苯酚的物理性质后,我们继续学习化学性质
(板书)
三、化学性质
【20分钟】(学生实验1)苯酚浑浊液+ NaOH溶液
(讲)通过实验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说明发生了反应,苯酚可在水中可电离出氢离子,因此水溶液显酸性。
(投影)
OH电离O-
+H+
(提问)氢氧化钠与苯酚发生的是什么反应?产物是什么?(总结)为中和反应,产物为盐和水(互动)请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OH
+NaOH(学生实验2)苯酚钠溶液+ 盐酸溶液(投影)
ONaOH
+HCl+NaCl
(总结)这个实验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板书)
1、弱酸性
RCOOH>H2CO3>ArOH>H20>ROH(思考)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现象?(互动)请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ONa
+CO2+H2O
(讲)酚的弱酸性可用于酚的提纯与分离(投影)
苯酚苯NaOH溶液水层:苯酚钠溶液通入CO2苯酚NaHCO3溶液有机层:苯
(讨论)乙醇和苯酚分子中都有—OH,为什么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
(启发)可从结构上考虑
(总结)酚羟基受到苯环的影响更容易电离出氢离子 【6分钟】(学生实验3)苯酚溶液+溴水
(讲)通过观察我们看到苯酚溶液与溴水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这是因为苯酚与溴发生了亲电取代反应。
(板书)
2、与溴水(投影)
OHBrOHBr+3Br2+3HBrBr
(讲)由于羟基是邻对位定位基,定位效应较强,因此溴很容易进入羟基的邻对位而取代苯环上的氢。此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6分钟】(学生实验4)苯酚溶液+ FeCl3溶液
(讲)通过观察我们看到苯酚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紫色
溶液,现象很明显
(板书)
3、与FeCl3溶液
(投影)
1、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在《中国药典》上,利用此反应鉴别酚类。
2、不同结构的酚所产生的颜色不同。苯酚、对甲苯酚、间甲苯酚、α-萘酚呈紫色;
邻甲苯酚、1、2、3-苯三酚呈红色;邻苯二酚呈绿色。(思考)用两种方法鉴别:苯酚和苯甲酸
【5分钟】(投影)图片----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
(讲)很多药物都含有酚羟基,具有明显的酚的性质(思考)
1、在使用含有酚类的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2、保存含有酚类的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3、如何判断酚类药物已变质?
(总结)
1、酚羟基受苯环的影响会在水中电离H+出而显示出弱酸性-----用于鉴别提纯分离
2、酚可与溴在邻对位发生亲电取代------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3、酚可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用于鉴别
作业布置:
1、按照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乙醇、醋酸、β-萘酚、NaHCO3
2、生活常用药阿司匹林长时间放置会变质,变质后的产物含酚类,请说出判断阿司匹林是否变质的办法。
板书:
三、化学性质
1、弱酸性
RCOOH>H2CO3>ArOH>H20>ROH
2、与溴水反应
OHBrOHBr+3Br2+3HBrBr
3、与FeCl3溶液
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在《中国药典》上,利用此反应鉴别酚类。
教学反思:
本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学生互动、实验操作、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乐于参与课堂的良好效果。
本人在课本知识上增加了有关药学的相关知识,旨在为教学更加贴切职业教育。这样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没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是很难完成好的。因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自身的修养显得更加重要。
2012年11月8日
第五篇:第三章第1节 醇 酚(第2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第三高级中学 学科:化学 编写人:高国忠
审稿人:张磊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从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上看,“更多的是从如何研究一类化合物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地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提出了“通过对典型代表物——苯酚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上升到对酚类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课标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酚类的定义及苯酚的物理性质,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推出苯酚应具有的性质; 2.能力目标:
(1)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分析羟基对苯环的影响,推出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培养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培养唯物主义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
四、学情分析
上节课刚学习了醇的相关性质,学生对醇羟基官能团的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通过酚羟基的预习,学生会更好的掌握酚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探究
合作交流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完成学案内容填写。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实验仪器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 由虎门销烟学生观看视频引入课题。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合作探究实验一]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
①看、闻
②适量苯酚+水振荡,再加热 ③适量苯酚+乙醇
[归纳] 苯酚的物理性质
(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学生讨论:推测 ①可能具有酸性
②可能和Na反应
③可以取代 ④ 可被氧化
[思考并讨论] 苯酚有酸性吗?如何证明? [学生合作探究实验二] ① 在苯酚水溶液中滴加石蕊试剂 ② 在苯酚水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后通入CO2。
(观察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并讨论] 苯酚与乙醇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为什么苯酚表现出弱酸性? [归纳] 主要是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上的H比醇羟基上的H活泼。
[学生探究实验三]
[回忆、思考] 回忆苯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等),从反应条件、反应物方面与苯的溴代反应进行比较。
[思考并讨论] 引起苯环上氢原子活泼性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 苯环受羟基的影响,邻对位上的氢原子特别活泼,易被取代。[学生探究实验四]
⑥在盛过苯酚而未洗过的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振荡。
[思考] 检验苯酚存在的两个反应都十分灵敏,且反应条件十分温和,两者有优有劣,你能知道哪种更好吗?为什么?(FeCl3比Br2便宜得多,而且Br2本身也有一定的毒性。在化学研究中,既要考虑其可能性,也要考虑到其可行性。)
九、板书设计 苯酚
一、苯酚的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石炭酸)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四、用途
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医药、染料等,稀溶液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