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墨梅图题诗教案
墨梅图题诗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检查预习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
花蕊(ruǐ)厌恶(wù)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妥协:屈服、低头。
卓尔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三、理解诗文意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四、根据王冕笔下梅花的特点我们来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王冕作诗的原因: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诗人为了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2)王冕作诗的目的: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图中梅花的特点。“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
五、补充资料:
1、写竹的诗句: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写梅花的诗句: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写松的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作业设计:
查找王冕的资料,准备交流。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课后反思:
第二篇:墨梅图题诗教案
墨梅图题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方法: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 花蕊(ruǐ)厌恶(wù)
2、词: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2)王冕作诗的目的;(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七、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花开淡墨痕
卓尔不群
清气满乾坤
教学反思:
第三篇:墨梅图题诗
附件:作业模板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学校:渑池县第三初级
教材版本:北师大
教师 课题 赵丽娟 年级
墨梅图题诗
六 课时安排
科目
语文
授课时间
12月5日
1课时 第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我校虽然地处河南省西部的一个小县城,但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网络畅通。学生主要来
一、学情分析 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二、教材分析 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目标设计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多媒体
ppt 1.创设情境策略。通过制作课件,图文赏析兼并,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以读促悟策略。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诗情,获得体验,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提
七、教学策略设计 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也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3.迁移拓展策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旧知识与学习经验促进新的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创境自学引思入情,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
教师活动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2、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一首诗,而且要欣赏一幅画。
(多媒体出示《墨竹图》及诗,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1.讲述文人墨客对梅花的喜爱并通过诗词赞美梅花,让学生受到
设计意图
优秀诗文的感染和激励,也对所学诗歌及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声、像并茂的梅花美图欣赏,直观地体现出梅花的美丽与傲霜斗雪的精神,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促发学生激动的情绪,产生表达欲望和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墨竹图》
1)介绍作者。2)介绍背景:
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
教师活动 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
不思眠。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教学环节2 教学环节3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
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又使资料得到了共享,学生的知识面会更广。
重点认知
(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2)范读。(3)练读。a、学生自渎。b、指名读 c、再读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自主学习
(1)字:衙、斋、燮、号、寒放赈、救济、遂(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
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2、检查汇报
3、介绍诗意。a、自练。b、小组内练讲。c、指名讲。
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
听录音
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大家评议
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好
讨论: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小组
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
(1)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设计意图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总结并进行拓展阅读
1、《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师活动
2、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竹。
4、背诵并默写古诗。
唐代.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教学环节4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学生活动 宋.陆游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
设计意图
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九、板书设计
竹
人
干:细中有强
特立独行
叶:青翠欲滴
爱民如子
傲然树立
1、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初稿
修改稿
十、作业设计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为奇”。
2、今天我们要学一首题图诗。
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2、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一首诗,而且要欣赏一幅画。
3、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
3、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对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任职时。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是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文。
4、《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
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4、《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5、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
5、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
第四篇:墨梅图题诗教案
墨梅图题诗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在诗画的感染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图画、资料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推荐书目。
二、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哪三友呢?
学生说——梅、竹、松 教师出示PPT
2、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梅,关于梅花的诗句你都积累了哪些?
3、师:梅是傲骨的象征,是高洁操守的象征,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而王冕的《墨梅图题诗》咏梅、赞梅的上乘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味这绝美的诗篇。
4、齐读课题 什么是图题诗?
5、王冕,你了解多少?
6、我们来对字、词、诗的预习做以检测。①个人展示读诗 ②说对重点词的理解
③理解文中的四字词:先读,再说有哪些不理解的吗?水准的它的意思。
7、教师重点指导难于书写的字
妥
疏
①上下结构,横写得长一些,保持字的平衡
②左右结构,注意穿插,间距匀称
③拿出字帖练习
④展示
8、在你的预习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你们没有,老师可多啦!)
三、出示课时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诗人淡泊名利、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2、通过学习,仿写诗画欣赏,感受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书画的魅力。
四、过渡
1、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和以往学的诗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像这样的课文以前没有学过,你认为该怎么学呢?
①学生自由说
②师总结:我们要学会与画家诗人对话,与编者对话,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感受中国书画的魅力。2、PPT出示“与画家诗人对话”
自学“诗画欣赏”
3、PPT出示①
① 王冕是以怎样的心情在画画和题诗的? 你能从中找到相关的诗句吗?引出——清
引出——淡 师评价:你很会读诗,能抓住重点字眼去解释。
你感受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你感受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人品。师板书:
清气
卓尔不群
清
一语双关
淡墨轻染
淡漠名利
淡
② 图画给你的感觉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卓尔不群的感受呢?PPT放大图
师评价:画面没有文字,你却能感受到诗人卓尔不群的人品,你的欣赏水平很高。
③ 看着图,紧扣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⑴找一个同学来试一试。⑵让我们来一起吟诵一遍。
师总结:你们的朗读真的让老师感受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是诗情画意啊!
4、如果让我们写一篇《诗画欣赏》,该怎么写呢? ①首先我们的理解什么叫欣赏?
②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品味、体味、赞赏
③你在欣赏一样事物时,会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呢?——颔首称是、赞叹不已
④ 师总结:欣赏是感受美,它不同于理解,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情感活动。要想欣赏诗与画,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沉下心来读下去,展开想象,与作者有心与心的交流,以达到共鸣。5、进入下一环节
PPT出示“与编者对话” PPT出示:小组合作
编者所怎么欣赏这幅图题诗的,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在写法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PPT放大图
学生说,师板书:花——枝条
形态
颜色
字——书法
写法——托物言志
整体描写
细节描写
总-分-总 师可补充:横贯画面——构图
淡墨轻染、花蕊加重——笔法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信息——作者、时代背景 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汉字书法之美,它包括笔画
间架结构
章法
三个方面
师:文中说乾隆的字破坏力画面的完整,如果去掉,你有什么看法?
他的字也许真的破坏了题画诗的美学价值,但正因为是乾隆所题,也提升了它的艺术价值。当然,这都是老师的个人见解。6、同学们,你们俨然一个个鉴赏家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梅花图》,请各位也为它配一段《诗画欣赏》吧!5分钟 7、总结:今后我们在学习题画诗,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赏析,感受中国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点,也希望同学们能学习梅花的品格,做任何事不受环境影响和条件制约,坚持自我,绽放最美丽的人生!
四.作业
自选一幅名家名作,仿写一篇《诗画欣赏》。
当堂检测
一、对红色字词注音
乾坤()()卓()尔不群 妥协()()花蕊()
二、解释下面的词语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清气: 乾坤:
三、《墨梅图题诗》是一首()诗,是我国()代著名画家、诗人()所作。作者以()喻人,表达了诗人()()的气节和人品。诗人将()格、()格、()格有机地的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第五篇:《墨梅图题诗》教案
墨梅图题诗
刘冬云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说说你们眼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2、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们写下了不少描写、赞美梅花的诗篇,谁能背一背?
3、从中你们了解到了梅花具有哪些品格?(高洁、傲骨、不畏严寒„„)
4、元末明初也有一位画家,他叫王冕,他种梅、画梅、写梅,甚至他住的屋子都被他成为“梅花屋”,大家想不想看一看他的作品?(投影欣赏)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图题诗——《墨梅图题诗》。
6、读题目,还可以怎么读?
7、通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图题诗: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课前布置了预习,先自读诗和“诗画欣赏”,注意要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正音
3、互读课文
4、质疑
三、诗画赏析
1、以前学诗,我们往往通过品诗,品人理解诗的含义;今天,由于我们学的是一组图题诗,就让我们走近作者的诗、画,通过品诗、品画、品人,理解作者想借助梅花表达什么呢?
2、请一人读诗,其他人评读:好?不足?讲明理由
3、古人写诗注重炼字,有时一个字代表一个词或一句话,因此读诗要舒缓一些。
4、一二句:
a.池头:池边;
洗砚池与谁有关?
多么有书香气味,翰墨之香,读 吾家:为什么称我家?
b.个个:几个?怎么理解?(每一朵都是用淡墨画出花瓣的痕迹。每一朵都是那么淡雅。)
淡墨?(水墨画的一种。有淡墨、浓墨、焦墨)痕?
应该怎样读出来呢?
c.诗人抓住了墨梅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结合“诗画欣赏”看一看王冕的这幅墨梅图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用笔画出(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舒展挺秀)d.读出不同的感受
5、三、四句:
1)好颜色?(花、枝)
对比两幅梅花图体会有什么不同?
2)清气:清香的气味
诗人又抓住了墨梅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清香的气味)
3)读读这两句。不同的理解,读法不同。
四、说说诗意
1、从字面按句子顺序说说诗意
2、这首诗是只写梅花吗?结合资料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总结:托物言志)
3、师出示资料,请一人读。
4、此时,再看这“淡”,只是指梅花的淡雅吗?(于人来说,指的是淡泊名利)
5、这“清”,指的是——清正的气节。很多文人爱用清正来形容自己(出示投影:屈原
于谦)
6、用中的一个词概括——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不向统治者妥协,不同流合污。)
此时,你前面还只是一树淡雅的梅花吗?
不,这分明是王冕借梅花在表达自己的志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就是王冕性格的真实写照——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荡气回肠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墨梅图上,一枝梅花横贯画面,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满树梅花朵朵淡雅,在天地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画面上方,画家用饱满挺劲的书法借咏梅表达了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带着体会再读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还写了许多描写梅花的诗——《白梅》
生自读,出示赏析,帮助学生理解
六、小结
1)我们借王冕的图题诗,通过品诗、品画、品人认识了“岁寒三友”之中的一友,其他两友你们知道是谁吗?课下,请你们用这种学法自学本单元前两首诗。
2)作业
板书:
诗
淡
清气
品 画
淡雅
清香 气味
人
淡泊名利
清正 气节
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