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下4-1-1《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即墨经济开发区西九六夼小学
邱红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研究报告单、小圆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朋友们正在观赏花卉种植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利用情境,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信息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学生们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把你的方法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写完后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信息,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汇报交流,归纳方法
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顺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1)派代表上台展示算法,并用学具进行演示。代表先说算式,师板书,再讲思路。边说思路边用笔在图片上划一划。
(2)提问: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他的这种方法是先算的什么?你能上来指着图说一说吗?
(3)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吗?学生汇报,师同时板书:
①8×5=40(盆)
②5×3=15(盆)
③8×3=24(盆)
40×3=120(盆)
15×8=120(盆)
24×5=120(盆)
(4)刚才,我看见有人是这样写的:8×5×3=120(盆),可以吗?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比较提升。
(1)小结: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评价: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像这样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可多了。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把这些花看成3组,先求1组有多少盆花,再求3组一共有多少盆花;也可以把3组花看成一个整体,先求出每行有多少盆花,再求3组一共有多少盆花;也可以把3组花看成一个整体,先求出每行有多少盆花,再求5行一共有多少盆花。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方法,教师都要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回顾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需要根据问题找到相关的条件,并且进行合理的简单整理,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这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谈话: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自主练习第2题
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出一箱能装多少个小刺猬,再求出9箱能装多少个,然后独立解决。
2.自主练习第1题
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找到图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已知信息有:每张画有5朵花(图中隐含信息),每朵花需要6个贝壳,问题是:8张画需要多少个贝壳?然后学生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交流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整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机械地记忆和简单地模仿,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不断总结提升的能力。
第二篇: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
鼓楼实验小学 蔡盈 2015.4.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2-57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灵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每天读12页,20天能读多少页? 分析:为什么用乘法? 数量关系?
(板书:每份数×份数=总数)
二、新授
1、出示例题3,阅读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贴板书:阅读与理解)生汇报并且板书:5箱 每箱12个 每个45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边汇报边贴板书)
2、分析题意,整理树状图,介绍中间问题(1)用哪个数量关系解决(2)你想怎么求?你从哪求起?(3)5箱的数量题目直接告诉你了吗?(4)12×5 12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每箱12个乘5箱,这样就可以求出什么?
(5)小结:像这样,题目没有直接告诉你,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来,我们把这样的问题叫做中间问题,我们得先解决藏在题目中的中间问题,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
3、让学生根据分步计算列综合式,并汇报
(1)12×5×45=2700(元)45×(12×5)=2700(元)(2)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加括号?
4、还有其他方法吗?
同桌讨论,并像黑板上那样写出中间问题,先分步计算,在列综合式计算。同时和同桌说一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5、回顾与反思(1)点题
(2)辨析45×5×12 45×5表示什么?列的算式有意义吗?
小结:解决连乘的问题,我们得知道先求什么,要在题目中找到隐藏的中间问题。不能随意的把数字连乘。
6、总结: 首先,读题
接着,根据信息列树状图,找出中间问题 最后,列式解答
三、练习
1、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2、每天跑2圈,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第三篇:解决问题(连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连乘)》教学设计
员村小学 程晓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9页例
1、练习二十三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种解决方法。
2、探索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投影仪、课件 预设过程:
一、情境引入:
“六一”节快到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老师正在为庆祝大会做准备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队员的入队仪式。(出示幻灯片,新队员入队仪式场面分成3个方阵,每方阵5行,每行8人。)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连乘数量关系
1、提出问题:
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完整,可以请其他同学补充)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要求“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可以跟同桌讨论一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哪些信息先算了什么?又根据哪些信息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出思路:
(1)每个方阵的人数(2)3个方阵的人数(1)3个方阵共几行(2)3个方阵的人数
(1)3个方阵并在一起一行有几人(3)3个方阵的人数)怎样列式,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鼓励有不同解法,如果只有一种方法教师也可以要求介绍一种。)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小结:
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共有多少行,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并在一起一行共几人,只要讲的有道理都可以采取。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连乘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允许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策略。)
(二)自主尝试,加深理解:
在六一节到来时,为了激励先进,老师打算购买一些奖品发给优秀少先队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解决购买奖品问题.出示(图文结合)一支圆珠笔3元,买两盒需要多少钱?
问:怎么算呢?你还需要什么信息?(一盒有几支)
一起看图得出:一盒有12支 要求学生独立尝试,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预计出现的解法:
A、12×2×3=72(元)B、12×3×2=72(元)请学生说出解题的想法。
(设计意图:此题通过让学生根据问题收集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现成的信息的。)
三、应用提高:
过渡:同学们真棒,刚刚帮老师解决了许多有关“六一”节庆祝准备工作中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问题,你有信心自己解决吗?让我们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1、书本第99页做一做:(投影出示)
要求学生看懂题意,你能怎样帮阿姨又快又准地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独立解决,然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指名汇报。预计:
5×6×8=240(个)„„
2、书本练习二十三第1题:(投影出示)
学生尝试,及时反馈,投影,学生讲解题思路。预计: 方法一:400*2*7=5600(米)方法二:2*7*400=5600(米)
3、书本练习二十三第4题:(投影出示)
这道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我们大家的吗?(来回)
学生尝试,及时反馈,如果出现25×3与25×3×2这样两种情况就组织学生讨论:哪种解法对?为什么要乘2?
4、书本练习二十三第3题:(投影出示)
要求学生看懂题意,独立解决,投影反馈,学生自己讲解题思路。预计:
方法一:24*4*3=288(瓶)方法二:24*6*2=288(瓶)方法三:4*3*24=288(瓶)
5、(机动)出示(图文结合):钢笔每支25元,文具盒每个10元,我想买20支钢笔和16个文具盒共要付多少钱呢?
独立算,算好后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了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指名汇报,着重说解题思路。(25×20=500元 10×16=160元 500+160=660元)
(设计意图:安排这样的三步计算问题,与前几题比较,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
小结:同学们要避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想当然,一定要分析清楚数学信息间的数量关系,采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6、(机动)书本练习二十三第2题:(投影出示)
学生尝试,指名反馈,交流解题思路。(3×7+4×6=45元)(设计意图:这1——4小题的安排,主要是巩固新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5、6小题的练习安排这样的三步计算问题,与前几题比较,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吗?
第四篇:《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了。(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2、提出问题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第五篇:三下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连乘”问题的策略。
难点:多角度地观察、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3个方阵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6月1日儿童节快到了,为了迎接这个节日,集团校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首先要进行广播操比赛。看,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入场了,他们排成了3个整齐的方阵精神抖擞地进入操场。
课件依次出示3个完整的方阵图。
二、主动建构,学习新知。
(一)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3个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预设:每排有多少人?每个方阵有多少排?每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鼓励自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揭示课课:解决问题)
师:在这几个问题中,我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 生: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哪老师想的一样。
2、寻找数学信息。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从方阵图中找到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横着数,每行有10人。生:一共有8行。„„
师:这样横着每排(画横线指示)应该说成“每行”,每个方阵有几行呢?如果竖着的应该说成“每列”,每个方阵有几列呢? 生: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生:每个方阵有10列,每列有8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算一算,想一想第一步算出来的是什么,并在学具图上圈一圈。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解题。
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点子图”,一个点表示一个人。
2、学生独立操作。
3、展示、交流。预设:
(1)方法一
10×8×3=240(人)或8×10×3=24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一个方阵,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是10人,10×8是一个方阵的人数,有3个方阵,所以再乘3,算出来是一共的人数。
师板书:先算每个方阵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10×8表示什么?80×3表示什么? 师:谁还想再来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说得真清楚明了,老师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先算每个方阵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一共的人数。(课件)
(2)方法二
10×3×8=24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行有10人,3个方阵合起来就有 3个10,表示3个方阵合起来一行的人数。
每个方阵有8行,再乘8,就是3个方阵一共的人数。师板书:先算每个方阵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原来这位同学是把3个方阵看成一个大的方阵,先求3个方阵合起来一行的人数,再乘行数,就得到了一共的人数。(板书)
(课件)
(3)方法三
8×3×10=24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3个方阵合成一个大方阵,先用8×3算出这个大方阵共有 24行,再乘每行10人。(课件)
师:这位同学很有想像力,他把3个方阵组成大方阵,先算一共有 几行,再乘每行人数。(板书)
(三)比较异同,提高认识。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解决?(三种)现在请同学们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里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2、小结:通过比较发现,三种方法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的,并且用了两次,像这样的问题叫做连乘问题。解决类似问题,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儿童节,学校还打算在益盈教学楼举办游园活动。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学校为每个教室进行了气球装扮。益盈教学楼有4层,每层楼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需要28个气球,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1)独立完成。(2)交流反馈。
4×5×28=560(个)
5×28×4=560(个)„„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再求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
生:先求一层楼需要多少个气球,再求4层楼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在游园活动中,三年级同学设计了“25米来回接力跑”活动,一支队伍需要6位同学,每人要进行一次25米的来回跑,问一支队伍一共要跑多少米?
(1)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25×6×2=3000(米)或者25×2×6=3000(米)5 师:题目中没有出现数字2,为什么乘2?
生:来回就是2次。
师:你的算式的表示什么意思?
3、接力跑获胜同学将会得到美丽的花环,所以三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正在开始准备编花环了。(只列式,不计算)
三(1)班用红花、黄花、蓝花各7束做花环,每束有9朵,三(1)班一共用了多少朵花?
三(2)班用了红花45朵,黄花36朵,蓝花58做花环,三(2)班一共用了多少朵花?
三(3)班准备了145朵,其中红花42朵,黄花51朵,蓝花有多少朵?(1)学生独立完成。
(2)思考:都是讲红花、黄花、蓝花的事,又都是3个条件,怎么有的用连乘,有的不用连乘?
(3)小结:因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不一样,所以,分析数量关系多少重要啊!
4、你能用4、6、18来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