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点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巩固20以内的加法计算。
2.初步感受数点块向上出现的点数是随机的。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点数和的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数点块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数学好朋友,有计数条,双色片,数板,小棒,数射线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位数学好朋友,想不想认识它?
出示:(实物)
2、认识数点块
提问:桌上每个小碗里都有这个朋友。请你拿起它,看一看,它有几个面?每一个面上有哪些点数呢?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师:象这样的学具,我们叫做数点块。今天我们就来玩玩数点块,做做数学题。
二、基本训练
师:数点块可真神奇,下面我们和它一起做数学游戏。
提问:谁能根据这两个点数说一个加法算式?&就是&点和&点的和。
1、计算2个数点块的点数和
媒体演示,学生说加法算式
师:比一比谁能最快说出它们的加法算式。
提问:掷两个数点块得到的和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小结:小朋友本领真大,会算两个数点块的和。
2、计算3个数点块的点数和
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连续掷3次数点块,另一人把出现的点数写成连加算式。
然后一起算一算它们的和是多少。
三、综合练习
师:玩得开心吗? 1、4+()=7
(1)提问:小丁丁和小巧也在玩这个游戏。小丁丁在纸上写了这样一个算式,他对小巧说了什么呢?(你能用数点块掷出它的答案吗?)
提问:小巧第一次掷出了这个点数,合适吗?为什么?第二次掷出了这个点数,行不行?为什么?你能帮助小巧把答案掷出来吗?数一数你一共掷了几次?
小结:原来要得出加数3,不一定一次就可以掷出来,可能要掷很多次。
(2)学生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师:下面请你们用掷数点块找加数的方法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2、()+()=6
(1)提问:这道题目和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呢?现在请小朋友脑子里想数点块,说出各个算式?看谁想得多?
小结:原来按一定的规律写算式,就不容易漏。而且还要根据数点块的特征来填写。
(2)学生完成学习单第3题。
3、游戏三:四人小组合作,用三个数点块摆出点数和是10的连加算式。
要求:由3个小朋友轮流出数点块。先由第一个小朋友摆出一个数,然后第二个小朋友摆数,最后第三个小朋友再出一个数,使三个数点块的和等于10。组长做裁判,把摆出的答案是10的算式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算式又多又正确。
四、总结
第二篇:《数学广场掷数点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一个数点块各个点数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知道点数和出现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尤其7出现的机会最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纪录,整理,分析数据及推理、概括等能力。
3、情感目标:能在愉悦的掷数点块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具:数点块、课件
学具:数点块,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 师:看这是什么?生活中看见过它吗?它身上有什么呢?
2. 师: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作数点块。别看它个儿小,里面可藏着大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掷数点块”。
3.(出示课题)掷数点块
二、探究(一)
1. 点数1~6都有可能出现。
师:我们用一个数点块来掷,会出现点数几呢?(抽生汇报)
(师板书)可能出现1---6
a、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每人掷六次。一边掷,一边记录。
b师:把你掷到的结果在你的小组交流一下,看看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怎么样?(点数几出现的多,点数几出现的少。)
c.师:看来,点数1~6都有可能出现。
2.点数1到点数6出现的机会相等,出现的次数差不多。
(统计图).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掷很多次,小巧用计算机掷了500次,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些结果制成了一张条形统计图,你看到了什么?
3.师:小丁掷了2000次,小胖掷了10000次,一直这样掷下去,这些点数出现的情况会怎么样呢?
4.(统计图)24000次实验
在上个世纪,有一位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曾作了24000次的实验,老师把他的实验结果做成了条型统计图。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用一个数点块掷,在掷足够多的次以后,点数1到点数6出现的机会相等,出现的次数差不多。(板书)出现机会均等
三、探究(二)
1、算点数和
师:刚才,我们只用一个数点块来做实验,现在如果同时掷两个数点块,把出现的两个点数相加,得到点数和,这些点数和可能是哪几个数?(2、3、……、12)
板书: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猜想
师:掷一个数点块时,1-6出现机会均等,掷两个数点块时,想一想,哪些点数和出现机会最多,哪些点数和机会最少?
(板书:经常出现 很少出现)
学生大胆猜测,教师记录结果。并命名为××猜想。
师:那么点数和的情况到底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实验吧!
3、验证:3分钟内,同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多媒体)记录点数和
4.(EXCEL)汇总分析:
a.把掷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并请组长把结果合起来填在汇总表中。
b.小组汇报,师完成统计(观察这幅条型统计图,有什么发现?)。
(点数和“7”出现的机会多,“2”“12”出现的机会少。)
C.师:为什么? 谁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呢?(小组讨论)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现的情况有几种。
师:汤老师事先把两个点数和出现的情况写在小卡片上了,请你们把这些算式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践观察,我们发现点数和中间部分出现的机会较多,尤其7出现的机会最多,而两头出现的机会较少。
6.验证猜想
师: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刚才请大家猜测的结果,和我们最后的结果相同的是谁呢?给我们未来的数学家鼓鼓掌吧!其实,一些伟大的发现最初都是来自科学家们大胆的猜想,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四、游戏(乐透大开奖)
师:现在到了开奖时间了。我手里有几个开奖号码,如果你掷出的结果和号码一样,你就中奖了。
1.先开出一个三等奖,请你用一个数点块掷两次。你猜我手里的是什么号码呢?机会对大家都是均等的。学生掷两次,只要掷到一次3的就中奖。(3)发奖
2.再开出一个二等奖,请你用两个数点块掷出点数和。我觉得这个号码中奖的机会很大,你猜我手里的是什么号码呢?(7)
3.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最后开出一个一等奖。再掷一次点数和。(2)
五、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如果掷一个硬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用今天学到的实验方法去试一试!
第三篇: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1.能结合数数的具体情景,会用不同的数法来数物体的个数,并能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2.会用两种不同方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数一数”,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
2.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数物体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同。
教具: 课件
学具: 每人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呀老师带来一个谜语,看谁猜的对: 有位姑娘真漂亮,头扎两个小辫子。解开辫子光溜溜,放进嘴里甜滋滋。
(2)这里一共有多少块糖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板书)
二、新授
1、摆一摆,数一数
(1)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它们的数量和这里的糖果数量是一样多的。下面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摆一摆一共有多少块糖果?
(2)汇报不同的数法。(你是怎么数的呀? 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同时要表扬、奖励)
(3)师:同学们真棒,都有各自不同的数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法是怎么数的。
a.课件展示每种数法。
b.指着课件图片问:这是几个几个地数?(1个1个地数)这一种数法又是几个几个地数呀?(2个2个地数)学生跟着课件一起数。
这个呢?(5个5个地数)
(4)问: 那这些不同的数法,如果要我们想用算式表示,那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同桌可先说一说。
根据回答板书: 1+1„„..+1=20(块)
2+2+2+2+2+2+2+2+2+2=20(块)5+5+5+5=20(块)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加法算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来说说你的发现。从这些数法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次数的个数不同,但最后数出来的数量是„..?(一样的)(每个加法的数字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它们的加数是一样的对吗?
问:这个加法的加数都是几?(答:1)有几个1相加呢?
(5)同学们真棒,刚才我们不但会用不同的数法数出糖果的数量,还会用加法式子计算出来。现在打开课本17页第一题,用你喜欢的数法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2、数一数,填一填
(1)师:这些糖果真漂亮,像这样摆放整齐的糖果,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方法好。
(2)师:像这样数是横着数,在数学中叫做按行数。
由于这一行有7块,这一行也有7块,它们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我们就说:每行有7块,有几行呢?一共是多少块?
出示:按行数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还可以怎么数? 像这样数是竖着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做按列数。
出示第二幅图:我们来数一下这些糖果,每一列的个数都是几个呀,所以我们就说:每列有4块,有几列呀?一共是多少块?
出示: 按列数
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3.写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1)出示图片。你能用刚才按行数和按列数的方法,说一说这些糖果的摆放又是怎么样数的呢?按行数每行有(5)块,有(3)行。按列数每列有(3)块,有(5)列。
(2)要求一共有多少块糖果,可以怎么写加法算式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16页,把最下面的加法式子填写完整,开始吧。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再通过演示,贴图片,并板书是几个几相加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原来呀,像这样排列整齐的物品,可以通过按行数和按列数,写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算出它们一共是多少?它们算式不同,但得到结果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完成几道练习好吗?
三.练习设计
1.17页第二题,师:谁做好了,请举手,好,你来说一说,师:那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加数都是几?有几个4相加。看他说的多完整啊!
2.我们再来数一数格子,我们先横着看。谁来,(每行有10个格子,有3行)你看他说话是不是特别清楚,那么这一道题应该怎样列式呢?有几个10相加啊?
师:那谁说说竖着看是怎样填的,谁跟他填的是一样的?它们的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相加?
3.师:同学们做的那么好,小青蛙也来凑热闹,和我们一起玩跳格子游戏,你们看明白小青蛙是怎么跳的了吗?小青蛙每次跳5格,我们看看小青蛙跳了多少次(3次)一一共跳了多少个格子?现在请你想想怎么列算式?那么谁知道它们的加数都是几?有几个5相加(3个5)
4.师:好,小青蛙又跳了,你看这回小青蛙每次跳几格,跳3格,请你写 在书上,跳了几次,(4次)一共跳了多少格?(12格)请你想想怎么列式? 谁来说说,好你来说。3+3+3+3=12,它们的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相加。
5.刚才大家都非常棒,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课本的几道题。那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看到类似这样排列整齐的物品或情景吗?谁来说说看?
四.课堂总结(边说边用手指着板书)。
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对放在一堆的糖果可以用什么方法数出来?(学生回答后老师在明确:数量少就2个2个的数,数量多就5个5个地数比较快)
对排列整齐的又有什么方法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可以用按行数和按列数两种方法,再根据每行有多少块,有几行或每列有多少块,有几列写出加法式子计算出来。五.布置作业。
第四篇:加强语块教学
加强词块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曹智宏
四川省什邡市实验中学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这意味着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如何生成语法规范的句子, 还要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词块是构成语言的基础,词块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应加强词块教学,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词块;教学;英语综合能力
一、引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在词汇上花了不少的时间并有足够的词汇量,但是一到运用(如口头交际,写作)的时候却犯难了。学生在运用时往往只凭所记忆的单词和语法规则编写句子,从而不能保证句子表达的正确性或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而造成词不达意(陈伟平2008:48)。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增强学习者的词块意识是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好途径。Cook(1991:40)指出:“对孤立的词重复是一种浅层处理,记忆效果差;将词与所在语法结构结合起来则是较深层的处理,记忆效果好。”
二、词块的定义
词块(lexical chunks)又被称做lexical phrases、pre-fabricated speech,通常指同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这种结构同时兼有词汇和语法特征(杨玉晨1999)。Nattinger和DeCarrioco(2000)把词块大致分以下4种情况:1)多词词汇(polywords),如 in a word,on the contrary.2)约定俗成的表达(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包括谚语、警句、社交公式语。如How do you do? 3)限制性结构短语(phrasal constraints)如as far as I know…, as well as.4)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builders)not only….but also….,I think that....I’m a great believer in X。
三、学习词块的作用
桂诗春通过研究发现:词汇搭配错误是中国学习者最常见的错误(屈典宁 邓军 2010)。李红叶(2004)也指出词块通常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入人们的记忆,有助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具体的讲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作用: 4.1 有利于记忆和储存语言知识
桂诗春(2002)说:“一个块是一条有联系的信息,其中一部分可以帮助记忆另一部分”。词块有其内部结构和意义的制约性,其中一部分可以帮助记忆另一部分,比脱离语境的单词更容易记忆。于秀莲(2008)和屈典宁(2008)对大学
生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词块记忆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2 有利于提高语言输出的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地道性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两种编码方式:一是以语法为基础的规则型的(rule-based);一种是以词汇短语为基础范例型的(instance-based)。前者可以使句子更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但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后者在输出时不必临时组合就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具有极强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和提取效应优势,减轻了大脑的语言编码压力,确保大脑的迅速反应,从而极大地提高语言的流利性。Nattinger & DeCarrico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在于存储了多少词块。如果语言产出过程中没有现成的、预制的词块,流利性的概念便无从谈起。同时在交际中多用词块也避免了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用失误,可以使学习者所说的句子更地道。4.3 有利于提高听力的理解效率
听是接受稍纵即逝的语音刺激。听力差的学习者往往是百倍精神地试着听懂每一个单词但到头什么已没有听到,这主要是由于以语音形式储存的语块的量不够大从而不能对话语中占很大比例的固定和半固定短语即词块以整体形式直接提取而是把它们当做自由组成的短语。如果学习者储存的语块越多,在听的过程中信息处理耗费的资源就越少,理解效果就越好。
四、教学启示
首先应坚决纠正学生只注重孤立、机械地背单词的不良习惯。教师应多给学生传授词块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词块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其次加强词块输入,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后阅读中,都要求学生识别并提炼出材料中的词块。着重训练学生在词块上的连续表达能力,这有助于学习者最终提高小句、句子的表达能力(张玉英2008).参考文献:
[1]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Routle,1991.40 [2]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M].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212 [3]Nattinger J R &DeCarrico J 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陈伟平.增强学生词块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外语界,2008(3):48-50 [5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李红叶.词汇练习要注意词块的产出训练[J].国外外语教学,2004,(3):56-57 [7屈典宁,邓军.基于语料库的语块习得模式研究[J] 外语界,2010(1):47 [8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界,1999,(4):24 [9]于秀莲.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8(3):54-60 [10]张玉英.二语学习者预制语块能力与二语水平关联性研究[J]外语界,2008(3):66
第五篇: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反思
读透教材
读懂学生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秭归县杨林桥镇中心小学 王卫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即教材第16、17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抽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数一数,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活用资源,激趣引入
看看我们班的课桌是怎样摆放的?请从前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行?每行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一共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初步从潜意识里构建“行”与“列”,并为后面的学习与操作活动埋下伏笔。】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
2、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
①投影出示一组糖果。提问:你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糖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
②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③集体展示、交流。
④课件演示,老师引导学生沟通各种方法。
⑤方法优化: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有道理就予以肯定,体现“几个几个数”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老师不作任何提示与数法要求,完全由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动手操作实践,一方面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老师更清晰了解学生整体学情与个体差异,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后面的学习活动更加有效。】
3、活动二:数一数,填一填。
①自由数实物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②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③学生独立数一数,完成填空后,小组内交流。
④集体汇报,课件动态展示,梳理数数方法。图1按“行”横着数,图2 按“列”竖着数,渗透“几个几”的认识。
4、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这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数一数,算一算,然后集体汇报。
③交流活动中,老师重点引导梳理: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5相加。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5个3相加。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相同。
【设计意图:在同数连加具体情境中,活动二与活动三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帮助学生在潜意识里有了“行”与“列”这一数学词语,初步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模型,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同数连加算式,为学习几个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奠定基础,同时也于本节课淡淡地有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让后续学习水到渠成。】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教材第17页2、3、4题。(2、3两题由“堆数”实物到“行、列数方格”,数的个数逐渐扩大,抽象程度逐渐提高。4题以“数线”方式呈现从而“跳数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1、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根据“课堂生成”有针对性个体指导与集体反馈。
四、课堂小结、重点提炼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整体反思】
本节课构思三结合:教材、学生、课题(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对教材的认识(用整体的观念读教材):①本单元的标题是数一数与乘法,突出数数活动与认识乘法之间的关系。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称得上认识乘法之前的一节准备课,帮助学生积累“几个几个数”的活动经验,并能用同数连加的算式描述数数结果。②承上,建立于学生对加法意义认识、20以内及100以内数的加法熟练计算基础上;启下,服务于本单元乘法意义的认识、服务于本册乘法口诀学习、服务于三年级及第二学段乘法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等。③北师大版教材编排重于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策略”目标达成,往往淡于计算训练与结论提炼,这对于我们山区县的农村学生学习数学恰是不利的,因此本人处理教材内容时采用了北师大加人教两种版本的互补性,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中按“动手实践数实物→单幅图画横竖分别数→一幅图画综合两种数”的流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几个数”的基本方法,明确提炼出“几个几连加”的模型,让下一节课的“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不致于有现起炉灶之意。
2、对学生的认识(用发展的观念读学生):学生整体听、思、说、写等数学学习习惯较好,两大周的课堂教学中,基本达到“放得开去、收得回来”的效果。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行动缓慢一点”(表现于:理解,语言描述,书面练习),这就需要加大重复、强化的过程,如:涉及启迪思维或是解决问题方法步
骤等方面,多点几个学生重述前者的陈述等,往往总觉得一节课的时间紧张不够用。因为才与本班学生在一起摸爬滚打两周时间,对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经验还没能读透彻,因此在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方面多偏于教材要求上。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尊重学生动态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教学效果反思(用动态的观念看课堂):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固有的技能操作、题型模仿、类型强化等,更应该注重每个学生在数学思考、数学素养等不同层面的收益和发展。①活用学生熟知的资源、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起到较好的收效。如:开课让学生数数教室里的桌椅,从而帮助建立“行”“列”的意识,让后面两个探究活动不因读不懂题意百受阻。再如,学生在动手实践“数实物”时,本应该是“20”,可教者在巡视中发现并及时抓住出现的错误“12”,让其说出自己的数法,引导学生分析利弊优劣并寻找到更为科学的“1 个1个”或“几个几个”数数方法。②重视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及基本数学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最需要做的事,教者把“有多少块糖”这节课置身于一个章节、置身于一个学段、置身于一个数学体系去落实,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发现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自主观察发现描述出“几个几连加”,“同学发言,学会倾听,马上请你把‘他说的话再说一遍’”等,培养学生基本数学学习方法与基本数学素养。③存在问题:一是组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数实物时,没有充分给足时空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以展示埋汰了“精彩火花”。二是过份追求“课”的完整性,过于担心时间不够用,在反馈练习时给学生独立练习时间不够,过于集体交流与质疑,且学生书面描述欠缺,多停留于口头,没能起到全面反馈的作用与巩固的效果。三是关注每个学生仍显不够,龙其是“两头”没能充分兼顾,大大抑制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均需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正,才能落实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