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粤版物理《1.1希望你喜爱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
沪粤版物理《1.1希望你喜爱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分
析和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物理学的开端,一定要保护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可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追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从而激发起探究物理的兴趣。
本节的主要活动是观察和讨论,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和体会。除了教材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作用外,还可通过各种途径展现更加丰富和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广泛的讨论。
形成“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从回顾物理学对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来诱导学生喜欢物理。
课文中提及的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成就,并不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象的物理道理,而是通过这些内容让他们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列举物理学的一些成就,是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为人类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明白为了更好地利用物理学,必须学习物理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
2)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观察法。【教具准备】
火柴、烧杯、纸锅、漏斗、乒乓球、平面镜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阅读“章首诗”。板书: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节
希望你喜爱物理
二、新课教学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 1)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①.指导学生边观看图片,边阅读图片的“配文”。然后直接提出问题:通过观看、阅读,你有什么感受?(抽几个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对于以上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抽几个学生,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③.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以上的问题都可得到解释,有的同学知识面比较广,或事先已查找了有关资料,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
①.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种情况:a.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b.用纸锅可以烧开水; c.利用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d.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
问:你认为可能发生吗?猜猜看。学生讨论、交流,做出猜想。②.教师演示实验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不紧贴漏斗),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同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下落。
教师演示实验2:用纸锅烧水,水开了,纸锅没有烧坏。教师演示实验3:利用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教师演示实验4: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做完以上实验,同学们都找到了正确答案。③.你们在认识自然和生活中还遇到过什么新奇而又有趣的物理现象?比比看谁说得多?
④.教师归纳:归纳以上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刚才介绍的自然界中的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分别属于物理学中的光学、热学、力学、电学。
板书: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①.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②.小结:综观历史,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真可谓功勋卓著。
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板书: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物理学的召唤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①. 伽利略观察吊灯的摆动,进而反复进行试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近代物理学就是从伽利略的研究开始的 小结: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②.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它可以用物理概念来表述。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语言”,物理概念是为了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和表述物理规律而引入的。“物理大厦”的框架就是由物理概念、规律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构成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物理概念的来源,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还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会运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爱因斯坦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精神,他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我们要敢于超越常人的思维习惯,乐于在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中自由驰骋。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节
希望你喜爱物理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物理学的召唤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都非常喜欢物理基本上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在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现象,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许多同学还弄不明白,存在着一些疑惑,对这些疑惑随着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自然就会明白,在此可不作太多的解释。
第二篇:《1.1希望你喜爱物理》教案2
《希望你喜爱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都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
2、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3、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这些现象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认识社会生活中,物理学无处不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的巨大作用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爱物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现象、进行试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难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物理学所起的作用,认识科学家研究问题运用的观察、试验、归纳、数学分析、理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现在开始学习一门新课——物理。教师自我介绍。希望同学们喜欢物理,学好物理。
二、如何使用物理课本
在学生预习“致同学们”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物理课本的编排结构的理解和看法,以了解学生是否真的了解课本的作用。
三、走进物理世界
(一)朗读小诗“走进物理世界”,整体感受物理。
(二)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
1、阅读课本,观察图片: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其中,有很多是物理现象。请阅读课文,尝试与同学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2、交流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物理现象?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3、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学?
(2)说说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学生阅读、交流、总结:
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光、电、声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三)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1、阅读课文,观察课本图片,了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
2、观看“物理现象和应用”视频。进一步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3、小组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社会进步也与物理学的发展有关。
四、归纳小结
1、多姿多彩的物理世界
2、物理学研究:力、热、电、光、声、电磁学等
五、自我评估与作业
1、请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成果。
2、你还知道哪些物理学家?你知道他们的重要贡献吗?
六、板书设计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光现象、热现象、力现象、声现象、电现象等
2、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
3、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第三篇:沪粤版物理《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
沪粤版物理《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
分析和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
3、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由五段组成,是按照声音的“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了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来安排的。通过四个活动以及讨论、看图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传播条件。
2)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2、难点:
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录音机、乒乓球、水槽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朗读“章首诗”
板书: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一节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①.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②.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看谁的效果最好。
如:用手指放在正在发声的喉头,感到喉头在振动。
③.演示实验1: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④.然后,请同学们阅读“帕斯卡的故事” 提问:通过实验阅读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波。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5页的图片2-4,让学生归纳: 板书: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把声音显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25页的图片2-5,让学生归纳 板书:3.示波器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
4、声音的传播条件
①.活动2: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不相同,空气的效果最差,木杆的效果最好)
②.活动3:听水中发出的声音
演示实验2:参照课本图2-7,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③.提问:真空能传声吗?
演示实验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问:抽气机一直在抽走罩内的空气,当罩内空气抽完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个现象表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对以上活动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指导学生阅读“贝多芬的故事”
教师提问:请你猜想一下,当宇航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怎样相互交流的?与同学们交流并讨论你所想到的方法的可行性。
板书: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5、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请同学们阅读P27内容(结合观察图2-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题: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准确吗?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要求学生能否计算出:听见枪响计时会慢多少? 板书:
4、声音的传播速度: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2)V固>V液>V气
6、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指导学生结合图2-11,阅读课文P28的内容,说说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并写在方框中。
板书:
6、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
四、巩固练习
完成P29的“自我评价与作业”的No.1.2.3.4.5.6.五、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在探究有些问题时,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的科学归纳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这恐怕是刚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可作专门的训练,以达到纠正,提高的目的。
第四篇:沪粤版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
沪粤版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
计(附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做实验”,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2、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长度”和“测量时间”的活动,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材分析】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节一开始就安排活动1中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目的是为了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这样的实验也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实验。
关于测量,本节的重点是学会用一些常用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这些工具的认识,并让他们学会使用,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单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知道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3)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的估测,提高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的能力。3)利用脉搏跳动估测时间。【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装有水的杯子、纸片,皮尺、卷尺、毫米刻度尺、三角板、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两块三角板,秒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引入新课
1、纹丝不动
教师将杯子放在平整的纸片上,慢慢拉动纸片至桌沿,然后迅速抽出纸片,你猜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实验。
2、会上升的小试管
将大试管中装适量的水,将小试管口朝上插入大试管中然后倒过来,猜想小试管的运动情况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实验。通过以上有趣的物理实验,体会到了什么?(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为了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常常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新课教学 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提问:你们知道测量长度有哪些常用的工具?请抢答。
然后,教师出示带来的长度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初步了解使用方法。说明: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叫刻度尺,通常我们使用的直尺又叫毫米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请同学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抢答)。
1μm = mm 18km = m 130nm = m 10dm = mm 2×102cm = μm 78mm = 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1:你会用刻度尺吗?
①.讲述:使用任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之前,都要先观察工具:零刻度线在哪里?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根据情况可说明分度值的含义)
让学生观察、交流,说出所用工具的分度值和量程。
②.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9图1-18,并回答下列问题: 刻度尺应该怎样放置?眼睛应该怎样看?怎样记录测量结果?(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可点拨,要让学生经历“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四个过程:认、量、读、记。)
③.让学生说出图中铅笔的长度是多少?指出:为5.49cm或5.51cm都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中间一段内容,弄懂什么叫测量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④.巩固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各分别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
四、巩固练习:
自评与作业1、2、3
五、作业布置: 1.提出一个思考题:你能否根据记录来判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2.统计本班同学的身高并绘制出直方图。
第五篇:沪粤版物理《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共)
沪粤版物理《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
分析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与建筑及音乐的关系;了解超声的一些应用;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通过阅读和查询,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一些应用,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声现象感兴趣,有自豪感;能查找资料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能自觉保护声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声音与建筑、音乐、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本节内容分为四部分,本节教学方式主要以阅读讨论和讲解相结合为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超声和次声及其一些应用;
2、知道噪声的防治途径。【教学用具】立体声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实验、讲解。【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它的一些特性。当人们掌握了声音的知识后,就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板书: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与建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声音与建筑的关系,知道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都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它们都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
(二)声音与音乐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
1、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语言。
2、对声音的研究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3、结合P41的图2-37,知道“双耳效应”的作用及“立体声”的形成。
(三)听不见的声音
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超声和次声。它们都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知道噪声的概念、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及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三个途径。
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四、巩固练习:当堂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和作业。
五、反思: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