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数与形》word教案

时间:2019-05-13 00: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广角——数与形》word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广角——数与形》word教案》。

第一篇:《数学广角——数与形》word教案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导入。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3.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题。看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1=()

21+3=()2

1+3+5=()2(2)看图与算式,总结发现。①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有什么关系? ②汇报发现。

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①1+3+5+7=()2(1+3+5+7=42)②1+3+5+7+9+11+13=()2(1+3+5+7+9+11+13=72)③____________________=92(1+3+5+7+9+11+13+15+17=92)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题。

(2)观察、试算、发现规律。

①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②分步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3)数形结合,验证规律。

①引导验证:你发现的规律成立吗?请结合图示进行验证。②汇报、交流。

a.结合圆的面积验证:用一个圆的面积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b.结合线段图验证: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4)明确结论。

(5)交流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感悟。

(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形象化,使其直观、简洁、易懂)设计意图:教学时,观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几何图形解决例题中的代数问题,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例题中数与形关系的基础上,充分体会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8页1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分析、解答,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答)2.完成教材108页2题。

[第6个图形:红色6 个,蓝色18个; 第10个图形:红色10个,蓝色26个。根据图示可知: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图形的序数(第几个)相同,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3-图形的序数或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2-2] 3.完成教材110页4题。

[因为小狗和小亮的行走时间相同,所以不必考虑小狗的行走路线。由“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可知:小狗的速度是小亮的2倍,所以小亮走200 m时,小狗走了200×2=400(m)]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109页1题。2.教材110页3题。3.教材111页6题。

板书设计

第二篇:《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等活动,找出简单图形的数学规律。

2、经历探索简单图形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找简单图形的数学规律。

教学设计:

1、感知数学图形。

21(),213(),2135(),(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把算式补充完整。(2)请学生回答并补充算式。

21(1),213(2),2135(3),(3)利用规律,继续写算式。

21357(4),213579(5),·····

(4)教师小结: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图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等于每个正方形图中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2、杨辉三角。

(1)介绍杨辉三角。

师:“杨辉三角”出现在杨辉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且我国北宋数学家贾宪(约公元11世纪)已经用过它,这表明我国发现这个表不晚于11世纪。在欧洲,这个表被认为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首先发现的,他们把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杨辉三角的发现要比欧洲早500年左右。(2)杨辉三角基本性质。

1.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上都是数字1,而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字相加; 2.杨辉三角具有对称性(对称美),与首末两端“等距离 ”的两个数相等; 3.每一行的第二个数就是这行的行数;

4.所有行的第二个数构成等差数列; 5.第n行包含n+1个数。

3、课堂练习。(1)尝试计算:1111 ······ 24816(2)画图计算,找出其中规律。

4、课堂总结。

(1)有些计算问题或者杂题通过画图,解决起来更直观。图形与数学之间能相互转化,能使计算更直观,更简单。

(2)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个圆或者一条线段表示“1”。

第三篇:六上数学 数学广角 数与形 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 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总是更多的带有形象思维的成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上体现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服务。教法学法:

1、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具,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应用学具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在合作交流中通过摆一摆,议一议,借助直观教具发现并理解规律。课前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小正方形卡片, 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探索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过《最强大脑》吗?参加这个节目的人厉害吗?能参加这个节目的都是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脑力精英。最近啊,节目组正在面向全国选拔优秀的人才。彭老师发现自己也有一项特别神奇的本领,准备去参加《最强大脑》,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本领? 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相加 如:1+3 1+3+5......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的特别的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你们能说出这个算式,我就能说出这个答案,你们信吗?信不信没关系,我们现场来比一比。找同学出题,老师和你们来比赛,为了公平起见,我没有蒙你们,找两位同学用计算器来算,其他同学来当评委,看看老师是不是如传闻中的那么厉害。1+3+5+7+9+11=36 1+3+5+7+9+11+13+15=64 1+3+5+7+9+11+13+15+17+19=100......怎么样?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算的这么快?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方法和老师一起参加《最强大脑》?直接告诉你们就不好玩儿了。但是,我可以给你们一点点提示::我是借助图形发现的这个方法。

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特别喜欢研究数字,他认为每个数字都是有灵魂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数,比如:数字“1”看到数字一你想到了什么?(一本书,一个苹果,一个正方形......)通过数字,能想到这么多的实物或者图形,你们可真了不起。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神奇的《数与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老师是怎样借助图形发现规律呢? 我先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拿出若干个图形,比如:1+3,我就先拿一个小正方形,再拿三个小正方形。咦,我发现,这些数量的小正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接着,我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发现这个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

2、小组活动,借助图像发现规律

复杂的问题从简单的开始。先来2个加数的1+3,再来3个加数的1+3+5。老师想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我们的合作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的提示,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老师的方法。开始吧。【学生拿出学具拼图形】

3、小组汇报

(1)我们小组发现,1+3+5也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1是一个小正方形,再加两个“L”。

(2)通过观察,1+3+5——由1个红色小正方形,3个绿色小正方形和5个蓝色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3行3列的大正方形。

(2)拼成大正方形的个数我们还可以用3 x 3来表示32(3)算式借助图形我们可以发现:1+3+5= 32。老师把这组同学的方法还原到黑板上。

4、除了这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算式的结果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1+3=22 1+3+5=32 你们认同他的想法吗?那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

5、猜想

1+3+5+7=(42)1+3+5+7+9=(52)所有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吗?(必须是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

一个小正方形可以看成是1的平方。

6、借助图像验证猜想 1=12 1+3=22 1+3+5=32 1+3+5+7=42

7、得出结论

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相加,加数有几个,就能拼成每行每列个数是几的大正方形,和就是几的平方。

三、闯关练习

老师这项神奇的本领你们学会了吗?《最强大脑》节目组对我们发起挑战,看哪个小组最先通过挑战。第一关 1+3+5+7+9=()2 1+3+5+7+9+11+13=()2 1+3+5+7+9+11+13+15+17+19=()2 第二关 = 52 = 92 = 112 第三关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恭喜大家闯关成功通过挑战赛。现在不光是连续的奇数算的很快,变化一点你也照样能算的很快。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方法了吗?老师的这个方法巧妙吗?

三、数形结合

看来有些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图像来解决,那图形问题是不是隐藏着数的规律呢?我们《最强大脑》节目组的挑战还剩下最后一关小组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小组合作交流

a、下面的这些图形中,有几个蓝色小正方形?几个红色小正方形?

b、照这样画下去,第四个图形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 c、请你认真观察思考:图形和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2)小组汇报结果

观察图形,蓝色小正方形要将红色小正方形包围住。红色小正方形加一个,蓝色小正方形就要增加二个。红色小正方形依次加1,蓝色小正方形依次加2。(3)找规律

照这样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个红色小正方形和()个蓝色小正方形。照这样画下去,第10个图形有()个红色小正方形和()个蓝色小正方形。照这样画下去,第50个图形有()个红色小正方形和()个蓝色小正方形。这样一个一个家容易出错且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根据图形结合数字我们可以发现:

红色小正方形是依次加一个,所以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

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 = 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 X 2 + 6。即使个数很多我们也能算的很快。

图形问题也蕴藏着数的规律。找到它们的规律,解决问题就清晰容易多了。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具备了上《最强大脑》的能力,只要大家善于思考,勤加练习,今后一定会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一展风采。

五、课堂小结

数和形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联系,在我们以前的解题过程中就有许多数形结合的例子。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教我们一个手指加一个手指等于两个手指(1+1=2)。还有吗?

分数是结合了图形学习的,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我们学过的图形,计算面积和周长都结合了数。解决应用题时我们要画线段图。是啊,从小学一年级认识数就结合了图形,还有分数乘法,画线段图解决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等都用到了数形结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数可以借助图形来思考,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成数来发现规律。相信你们以后的学习方法一定会更加灵活。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形结合的研究很深入,他的感受是“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第四篇:数学广角 数与形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南昌市定山小学 李佳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于数的问题。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小正方形若干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最近掌握了一项很神奇的本领。我能很快的计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例如:1+3;1+3+5;你们信吗?

请两生出题(说明要求:从1开始,连续,奇数),另外同学用计算器计算,比较速度,验证得数。

2、导入新课

你们想不想也学会这种神奇的本领呢?老师是借助图形来思考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与形”。

二、探究新知

1、师:复杂的问题都是从简单的开始思考的,我们先来用图形表示1+3,用小正方形表示加数,在黑板上展示,同时解释一下原因。

2、小组合作,摆一摆1+3+5,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3、请小组汇报,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4、举例验证规律。

5、得出结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课件演示)。

三、知识运用

这种方法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了。

1、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1+3+5+7=()2 1+3+5+7+9+11+13 =()()=9

可以直接报出答案,说明理由。集体回答。

2、请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1+3+5+7+5+3+1 =()

1+3+5+7+9+11+13+11+9+7+5+3+1=()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3、请生上来指一指,或者画一画。

4、利用刚刚的规律我们解决这么多问题,利用图形解决问题真方便,那么图形的问题里面会不会也蕴含了数的问题呢?请看教材第108页做一做第2题。A:先观察

B:找到变化规律(课件)C:完成问题答案 D:解释其中的道理

四、知识拓展

思考:运用例1学到的思考方法,能直接算出下面式子的结果吗? 2+4+6+8+10+12+14+16+18+20=()

五、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与形 1=12

1+3=2 1+3+5=3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

第五篇:《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难点: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

时20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3.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题。看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1=()

1+3=()

1+3+5=()

222(2)看图与算式,总结发现。①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有什么关系? ②汇报发现。

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①1+3+5+7=()(1+3+5+7=4)②1+3+5+7+9+11+13=()(1+3+5+7+9+11+13=7)③____________________=9(1+3+5+7+9+11+13+15+17=9)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题。

222

22(2)观察、试算、发现规律。

①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②分步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3)数形结合,验证规律。

①引导验证:你发现的规律成立吗?请结合图示进行验证。②汇报、交流。

a.结合圆的面积验证:用一个圆的面积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b.结合线段图验证: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4)明确结论。

(5)交流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感悟。

(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形象化,使其直观、简洁、易懂)设计意图:教学时,观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几何图形解决例题中的代数问题,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例题中数与形关系的基础上,充分体会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8页1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分析、解答,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答)2.完成教材108页2题。

[第6个图形:红色6 个,蓝色18个; 第10个图形:红色10个,蓝色26个。根据图示可知: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图形的序数(第几个)相同,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3-图形的序数或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2-2] 3.完成教材110页4题。

[因为小狗和小亮的行走时间相同,所以不必考虑小狗的行走路线。由“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可知:小狗的速度是小亮的2倍,所以小亮走200 m时,小狗走了200×2=400(m)]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教材109页1题。2.教材110页3题。

3.教材111页6题。

下载《数学广角——数与形》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广角——数与形》word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07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图形中隐藏着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范文大全

    数学广角——数与形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课程标准描述】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数和图形之间......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范文)

    《数学广角——数与形(1)》教学设计与反思 武汉育二寄小—————熊红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第108页做一做,练习二十二P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

    《数学广角——数与形》微课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习题微课教学设计 衡水市邓家庄乡北苏闸学校 程彦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习题: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包括两......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4-人教版

    执教课题:数与形【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07例1,第108页“做一做”第1题及练习二十二部分习题。【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13-人教版

    数与形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⒈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抽象、归纳等自主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形”与“......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25-人教版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07页例题1,以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2、启发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