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

时间:2019-05-13 00:2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

第一篇: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四、分一分与除法分糖果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61名学生通过分苹果,经历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到了除法的意义。如

何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会用乘

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这就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班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发

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更应注重能力弱的这部分学生,让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

动,能与小组同学愉快合作。3.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

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材为了体现学生分的 过程,专门设计了记录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意义。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平均分解决数学问题。

4.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2.通过几次分得到平均分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挂图:师引导学生观察后,说明图意: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生一边认真观察挂图,理解图意,一边思考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糖果:

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出操

作过程。

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进行独立的分一分活动,并且边分边说过程。师:大家回忆一下,将刚才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生在表中记录自己分的过程。师组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2.分小棒:

师要求: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分?

生明确老师的要求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分。师: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生进行小组合作平均分100根小棒,并记录分的过程。交流、汇报。8.课堂练习

1.画一画、说一说:

师问:把20个梨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生通过画,得到每名同学分5个梨。

师提问:有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 生通过画,得到可以分给5名同学。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画的? 生交流。

2.摆一摆、分一分:

师问:妈妈买来24朵茶,这些花应该怎样插在花瓶里,花瓶里花的朵数才会同样多呢?以小组为单

位,共同研究,记录结果。生理解题意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并记录结果。9.作业安排

四、拓展性练习:

游戏:同桌合作抓豆子,根据所抓豆子情况得分,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还能平

均分成3份,再得3分;比一比,谁得分最多?

同桌两人明确游戏规则后,进行抓豆子游戏,并作好得分记录,然后再进行评比。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课件 11. 自我问答

通过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会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读《北师大课标》有感

读《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有感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施的。北师大版教材走进我们的校园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它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并昭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教师能走进北师大版教材,使用好北师大教材,那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学习者、教练员、编著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通过读《北师大课标》使我体会到:

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人,它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 数学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我校学生的来源较差,一是油田子女,二是周边农村做生意家长的孩子,这些学生数学基础不一,学习习惯千差万别。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观就是进行分层教学,主要表现在面对不同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教法;面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合理进行不同的取舍重组;面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和帮助。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学生(优生)采用新的教法。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基本上都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课后配备有挑战性的问题。

第二层次的学生(中等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发现法并用。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双基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都能得到发展。

第三层次的学生(学困生)基本上采用讲授法,特别还需要是“多层次”、“小步骤”的方法,注重实效性。重点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问题的常规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基础知识的训练的巩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例如:在《位置的确定》这一章中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中,第一层次的学生完全能小组讨论,举出所有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梳理和组织。而第三层次的学生却做不到,需要教师的不断提示和帮助,甚至于有些同学你不得不采用讲授法,教给他,详细解释给他,即使如此他还是难以理解。比较起来这一章还应当是学生学得最轻松学得最好的一章。

二、教师应由单一“知识的传授者”向多重角色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也是学习者;通过切实可行的解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又要成为教练员;教师要站在教材编著者的立场纵观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加工,教师也是编著者;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使眼前的和长远的教学效果能辩证地统一起来,教师也是研究者。

1、从读懂学生到走进新教材的起点来看,教师要努力当好学习者,“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学习者的发展,教好学生就得站在学习者的立场来体验学习,读懂学生比读懂教材更重要。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外,还要熟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知晓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哪些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我觉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并不在于学生能完成多少课本或参考资料中难题,而在于能提出一些有独创性的问题,如讲角的概念的推广时,我让学生计算在7时和8时之间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应该是7点多少分,得出的结果是7点38分,我又问晚上此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同学们说是“焦点访谈”。我又问现在谁能说说把这档节目放在这一时间播放的寓意吗?同学们都很活跃,都说用时针和分针的重合来比喻生活中的焦点,真是太妙了,太让人深思。这样做给本来很枯燥的角度概念课吹进了一股清风,让学生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魅力所在。

2. 从数学教学“教、学、练”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当好教练员

数学知识本身是为解决数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数学学习是一个通过长期训练将数学知识和能力内化上升为数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数学教师更应善于充当教练员的角色,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真正学会数学。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题中的思维训练来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新数学在习题的选配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各类学生都有提高的机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觉得教好数学,“教、学、练”三个基本环节是不可偏废的,特别在练的过程中应淡化形式,讲究实效,并通过练习及时捕捉有用信息,不搞“题海战术”。3. 从数学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也应是教材的编著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以致造成了不少数学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教什么;离开了参考资料就不知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更可笑的是一些教了十多年

书的教师,还不曾编写过一个题目。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调控教材的能力。

4. 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这是天经地义的。教学和教科研是彼此分离的,教学科研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科研活动教师平时很少问津,即使参加也是作为一种点缀和形式。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是一种反思性与实验性教学。新数学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然后不加取舍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我觉得教师应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结出“原创性”的成果。为了能早日走进新数学,教师应以主动的姿态,多反思自已的教学,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学习新的理论,探究新的领域,总结新的经验。

总之,我体会到《北师大课标》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我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许多地方还很不成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更希望得到大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学案《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北师版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请看大屏幕)

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小熊淘淘的生日,它请了许多朋友一起来庆祝,看看都谁来了?(出示课件)淘淘给朋友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作为主人他要将食物分给大家。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帮助淘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我们先帮小猴分桃子,将4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都可以怎样分呢?好,谁给大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呢。他这样分行不行?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可以吗?还有吗?行吗?

师:同学们,在这三种分法中哪种分法会让这两只小猴都高兴?为什么?

师:老师听明白了,之所以这种方法比较公平,是因为2只小猴得到的数量一样多。(板书:一样多)

师:你理解什么是一样多了吗。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桃子,怎样分才能一样多呢?8个呢?谁能举个例子再来说一说什么是一样多?

2.活动二:分萝卜

师:分完桃子,我们再来帮帮小兔。小兔爱吃什么呀?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提个数学问题?谁能大声的读读这个问题?谁来说说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公平)。

师:请你拿出3个圆片代替3只小兔,那我们要数出多少根小棒代替萝卜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分一分,分之前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用学具摆出你分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每次给小兔几根萝卜,分了几次分完的,听懂了吗,开始吧!

好了,大部分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的伙伴听,开始!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方法与我们大家分享?哪个小组来补充?最后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生1:第一次拿出3个萝卜,给每只小兔分一根,第二次拿出几根,给每只小兔分几根萝卜……

总结:刚才我们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得过程不同,但是最后每只小兔得到的数量是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他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活动三:分骨头

师:帮小兔解决完问题,我们在帮小狗分分骨头,快数一数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谁来帮老师读读问题?将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请问: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生:指每只小狗分到的萝卜一样多。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平均)同学们现在观察问题越来越认真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学具,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有好办法,告诉大家。

活动四:画图

师:好了下面请同学们画一画你分骨头的过程。开始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画的过程。结果是什么?汇报:这种画法你能看懂吗?真棒,都能读懂别人的想法了。

淘淘也有一幅图,他的画法比较复杂。你能看懂吗?你给大家讲一讲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分的?出示静态和动态图(课件)。

总结: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分食物,虽然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是分完后他们得到的食物数量都怎么样?(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

三、课堂练习

淘淘特别感谢你们热心的帮助,他给你们准备三个小奖章,想要吗?想要得到小奖章需要闯过三关,有信心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今晚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好吗?

第四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饼》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分饼》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分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挂图(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猪八戒正遇到一个难题:取经途中师徒四人饿了,准备吃些干粮,八戒打开包裹分饼(板书:分饼),发现只剩下了3块,他呀,不知怎么分才能平均分?同学们愿意用你们的智慧帮帮他吗?(出示主题图:)

二、新课学习

(一)探索活动一。

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卡代表饼,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2.全班反馈,展示分法。

(1)指名汇报,交流分法。

(2)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按照这样的方法,再分第2张饼,这样每人分到3个—张,即34张。

把3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到3张饼的—,也是—张。

3.这时每人只分到四分之三张饼,要使每人刚好吃到一张饼,每人必须再分到几分之几?合起来一共几分之几张?

(二)探索活动二。

唐僧师徒四人每人还吃不到一张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担心他们吃不饱,又给他们4人送来了9张饼,现在平均每人又可以分到多少张?

1.同桌讨论分法。

2.班级反馈,展示分法;

(1)学生汇报,交流分法;

(2)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分法一:先分1张,每人—张,这样一张一张分,9个—张,也就是—张。

分法二:可以把9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到9张的—,合起来也是—张。

分法三:可以先分8张,每人分到2张,再分剩下的1张,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又分到—张,合起来是1张又—张。

板书:写作2张,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学生跟读)。

小结:三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的值是相等的。

(三)探索活动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1.出示下列分数,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分类。14、23、34、94、33、65、55、89、63、214。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说出分类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小结出示: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1。4.辨析举例:分母的值越大,这个分数的值是不是就便假分数了呢? 讨论后学生举例。

5.讨论:214应该分入哪一类?

带分数: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1。

小结:带分数也应归入假分数这一类,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三、结论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四、课堂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1)以4为分母的真分数,分子最大应是()。

(2)以8为分母的假分数,分子最小应是()。

(3)—是真分数,—是假分数,那么X是()。

第二关:判断。

(1)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

(2)带分数一定大于假分数。```````````````````()

(3)分子是5的真分数有4个。`````````````````()

(4)分母是5的假分数有无数个。```````````````()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课练》。

六、板书设计

分饼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第五篇: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似三角形

●课 题

§4.5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教学难点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教学方法

类比讨论法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师]很好.请问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

[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Ⅱ.新课讲解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师]因为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类,因此,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出,大家可以吗?

[生]可以.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iangles).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

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师]知道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下面我们根据定义来做一些判断.2.想一想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

[生]由前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对应角应相等,对应边应成比例.所以∠A=∠D、∠B=∠E、∠C=∠F.3.议一议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师]请大家互相讨论.[生]解:(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因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对应边相等可知对应边一定成比例,且相似比为1,因此满足相似三角形的两个条件,所以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因为虽然都是直角三角形,但也只能确定有一对角即直角相等,其他的两对角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对应边也不一定成比例,所以它们不一定相似.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因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Rt△ABC和Rt△DEF中,∠C=∠F=90°,则∠A=∠B=∠D=∠E=45°,所以有∠A=∠D,∠B=∠E,∠C=∠F.再设△ABC中AC=b,△DEF中DF=a,则

AC=BC=b,AB=b

DF=EF=a,DE=a

所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因为等腰只能说明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相等,但另一边不固定,因此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两底边的比不一定等于对应腰的比,因此不用再去讨论对应角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因为等边三角形的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等于60度,因此这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所以它们一定相似.[师]由上可知,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4.例题

2.如图,已知△ABC∽△ADE,AE=50 cm,EC=30 cm,BC=70 cm,∠BAC=45°,∠ACB=40°,求

图4-21

(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解:(1)因为△ABC∽△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 ∠AED=∠ACB=40° 在△ADE中,∠AED+∠ADE+∠A=180° 即40°+∠ADE+45°=180°,所以∠ADE=180°-40°-45°=95°.(2)因为△ABC∽△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

即所以 DE==43.75(cm).5.想一想

在例2的条件下,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

[师]请大家试一试.[生]成比例线段有

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即DE∥BC.因为△ABC∽△ADE,所以∠ADE=∠B.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知DE∥BC.Ⅲ.课堂练习

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相似,相似比为3∶1,已知斜边AB=5 cm,求△A′B′C′斜边A′B′上的高.图4-23

解:如图所示:CD、C′D′分别是△ABC与△A′B′C′斜边AB与A′B′边上的高.因为在Rt△ABC中,∠A=45°,CD⊥AB.所以CD=AD=AB=(cm)

同理可知:C′D′=A′D′=A′B′.又因为△ABC∽△A′B′C′,且相似比为3∶1.所以.即,得

A′B′=

所以C′D′=A′B′=(cm)

Ⅳ.课时小结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法.Ⅴ.课后作业

习题4.6

1.解:因为△ABC∽△DEF

所以,有.而AB=3 cm,BC=4 cm,CA=2 cm,EF=6 cm.得.解,得DE=

DF=3(cm)(cm)

2.解:因为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它们的对应角相等,若两内角为50°、60°,则另一内角为180°-50°-60°=70°,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和最小内角就是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和最小内角.因此,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70°,最小内角为50°.Ⅵ.活动与探究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如图

图4-24

已知:DE∥BC,交AB于D、AC于E.则有: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如果DE∥BC,DE交AB、AC于D、E

图4-25

求证:△ADE∽△ABC.证明:∵DE∥BC.由引理得

且∠ADE=∠B,∠AED=∠C.又∵∠A=∠A.∴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

△ADE∽△ABC.●板书设计

.§4.5 相似三角形

一、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2.想一想

3.议一议(特殊三角形是否相似)4.例题

二、课堂练习

三、课时小结

四、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1.△DEF∽△MNH,∠D=50°,∠E=105°,则∠H=____________;

图4-26

2.如图4-26,△ADB∽△ABC,若∠A=75°,∠D=45°,则∠CBD=____________.3.△ABC∽△A1B1C1,相似比为比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A1B1C1∽△A2B2C2,相似比为,则△ABC∽△A2B2C2,其相似

1.25° 2.15° 3.

下载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