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要点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
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
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上不会很吃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
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个、科学记录单一份。教师准备:地球仪一个(大)、手电筒一个、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也是第一次与大家一起合作,为了能够对同学们有更多的了解,请同学们自我介绍并说说都喜欢什么,好吗?教师也自我介绍,喜欢旅游,去年暑假
老师去了这个城市,谁知道是我国的
哪个城市?课件出示两组 图片,引出北京和乌鲁木
齐两座城市。
(二),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
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师: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在地图上一般是左西右东,也就是说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右边或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并标注出来。
教师板书相对位置)
(三),引出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板书:谁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的黎明 北京的黎明
2,问: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回答。(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北京先迎来黎明,有的同学认为是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3,问:要想知道谁先迎来黎明,除了知道它们的位置关系之外,还要知道什么?
(地球自转的方向)
4,教师介绍自西向东(逆时针)和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那到底是谁先迎来黎明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从实验中找找证据吧。
(四)、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1,实验要求:
(1),四人一小组,组长负责管理实验器材,并汇报结果。(2)、分工合作,轮流进行实验操作。(课件出示下图)
2,补充强调: 师:什么模拟“地球”?(地球仪),什么模拟“太阳”?(手电筒),各小组先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在自转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上及时记录好。再自东向西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同样在自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
上及时记录好。
科学记录单
地球自西向东转,(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东向西转,(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
先迎来黎明;
3、汇报: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先迎来黎明;地球自东向西转,乌鲁木齐先迎
来黎明;
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地球的自转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先 后就不同。)但是地球 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 种,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继续研究。
(五)、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问:你们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生举例说明。)
北半球水流形成的漩涡(成逆时针)太平洋上空 热带气旋云图(成逆时针)
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播
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
(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3)、乘坐旋转木马,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播放自己拍摄的视频
资料)
(4)、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可以让全体学生原地转圈。亲自感受体验。)
(5)、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它的运动方向如何?(自
东向西),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你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了吗?(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相对运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自东向西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六)、认识时区及时差。
1、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
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
2、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1周,在每1小时中,地球的一个条形带正对太阳,所以我们把地球分成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一个小时。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位0度经线,这条经线所在的时区,叫0时区。而0时区往东我们叫东时区,一直叫东
一、东
二、东山、┅ ┅直到东十二区,0时区往西叫西时区,一直叫西
一、西
二、西
三、┅ ┅直到西十二区,因为地球是圆的,向东到东十二区与向西到西十二区刚好重叠在同一时区,因此也叫东西十二区。)3,让学生自学课本81页的内容,并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4、北京和纽约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呢?(生观察时区图回答)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单元我们都在研究地球的运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
来整理一下。
地球形状: 球体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七,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一,相对位置关系:
乌鲁木齐(西)北京(东)
二,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北京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时区及时差:
地球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就相差一小时。
八,课后反思: 《谁先迎来黎明》是《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一课,这堂课教下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这点在这一课中很重要,因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学生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本课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已经会在地图上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就能够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了。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急于引用教材,而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很好的预设效果。再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突破了重难点。最后让他们以自学世界时区图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我布置的自学要求。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相信要比老师教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相差几个小时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讲出办法,学生讲的非常好,有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北京和纽约、北京和巴黎日出时间相
差多少个小时就很容易解决。
科学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都有涉及,课外知
识的积累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这堂课中,我感觉到学生的地理知识还是比较缺少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不自信,回答问题时,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后,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怕说出来,万一错了在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面前会出丑,这是他们所顾忌的,看来平时活跃的学生在某些时候也会变的比较沉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当举手少的时候,我会提示:“是不是有很多同学还在思考呢?”引起他们的注意,也会点没有举手的同学的名字,让其回答问题,尽量不点重复的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的评价语有些单一,有待进一步
丰富提高。
第二篇:《谁先迎来黎明》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的载体,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1)通过地球仪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猜想北京和乌鲁木齐可能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发现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3)根据日常人们观察到的物体相对运动和天体运动现象,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4)继续探究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或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大多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类书籍等途径,掌握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主构建初步的科学概念(尽管有的不一定完整,有的不一定准确)。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由于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认识,往往会顽固地拒绝接受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地定为静止不动,大多学生在理解过程往往会有困难。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发现问题为引领,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以 “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的载体,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地球上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先后不同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通过寻找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学生通过体验和推导,认识到天体的视运动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可以用“相对运动”来解释,本课的教学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证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并以此来判断更多的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制造矛盾推进研究不断深入,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思维训练,不断地规范学生表达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视运动相反,即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在我国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越靠东边的地方越先迎来黎明。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发现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认识天体运动规律需要从多角度寻找证据的必要性,体会到在研究过程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2.难点: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天体视运动方向相反,即天体视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课件。
小组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导入,发现问题
1.展示昼夜变化的视频,明确人们常说的“黎明”的含义。
2.发现问题:我国所有地方迎来黎明时间是不是同时的?(交流)
3.揭示研究的内容:究竟我国哪个地方先迎来黎明?(板书课题)
二、探究“谁先迎来黎明”
1.选择北京与乌鲁木齐两城市作为研究“谁先迎来黎明”的对象。
2.猜测北京与乌鲁木齐两城市可能谁先迎来黎明。
3.讨论、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4.模拟实验:两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提醒: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北京与乌鲁木齐两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5.归纳实验结果:(1)如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北京先迎来黎明;(2)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6.提问:哪种模拟实验结果与地球实际自转的情形相吻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讨论、交流)
7.(播放坐在运动的车内的人观察车外情景视频):从视频的现象中发现了什么?
8.讲解:人坐在向前行驶的车里,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向后运动的现象,这是因为将人和车当作相对不动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相对运动。
9.问题:自然界中有没有类似相对运动的现象?(播放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视频)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0.(播放地球自转方向视频)讲解并小结:我们看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说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11.再次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三、继续研究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发现新问题
1.问题:更多的不同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
2.讨论、交流,并发现新问题:“每座城市都有可能最早迎来黎明”。
3.讨论: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讲述:正因为地球是个不停自转的球体,没法找到边界,所以,世界上每个城市的人都可以说她的城市处在最东边,是最早迎来黎明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个几百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国际性问题,1884年多个国家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根据这个规定,一般认为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越靠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地方越先迎来黎明。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动画:我国哪个地方最先迎来曙光。
2.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太阳 东升西落(视运动)
自西向东(√)
地球 自转方向
自东向西(×)
第三篇: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为24小时(一天)
第四篇:《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除了昼夜交替以外,还有天体的东升西落、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等。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联系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
2.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学习准备】
小组准备:自制教学模型、小纸人、北京和乌鲁木齐纸牌、记录单。
教师准备: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课件、台灯一个、圆规、三角板。
【学习过程】
课前发给每组一个地球仪,自由看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刚才同学们都玩了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版的地球,胡老师也把地球缩小画在了黑板上,画阳光和分界线,当阳光照在地球上的时候,地球对着太阳的这一面是什么?预设:白天。
2、教师补充:白天我们可以称为昼,板书:昼。继续提问:那背着太阳的这一边是什么?预设:黑夜。教师补充:黑夜我们也可以称为夜,板书:夜。
3、教师表述:在白天和黑夜之间有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出示地球仪和台灯,在地球仪上看,打开台灯,当太阳照在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边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边是黑夜(学生一起说)。教师指着地球仪,从黑夜到白天过渡的这个时间叫做黎明什么?预设:黎明。板书:黎明。
4、引导:在我们中国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城市,一个是首都北京,我在地球仪上用红色五角星做了标记,另一个是新疆的乌鲁木齐,我用蓝色五角星做了标记,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和这两个城市。提问:这两个城市,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哪边?预设:东边,课件出示:东。继续提问:那乌鲁木齐在北京的哪边呢?预设:西边。课件出示:西。质疑:那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迎来黎明呢?大家想一想,板书:谁先迎来。
二、模拟实验
1、谈话: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迎来黎明呢?请学生回答。预设:北京。板书:北京。
2、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你判断北京先迎来黎明有什么依据?预设:①北京在东面,先看到太阳。②太阳东升西落,北京在乌鲁木齐东面就先迎来黎明。③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
3、继续追问:这是你的观点,谁有不同的想法?请另一名学生回答。预设:乌鲁木齐。板书:乌鲁木齐。
4、追问: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学生说理由。
5、引导:北京和乌鲁木齐究竟谁会先迎来黎明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两张照片。课件出示相同时间北京的和乌鲁木齐的景色照片。
6、提问:从这两张照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北京先迎来黎明。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北京先迎来黎明?预设:同样是早上7点,乌鲁木齐的天还很黑。
7、质疑引导:从照片上看很有可能是北京先迎来黎明,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预设:模拟实验。追问:怎么模拟呢?学生回答。
8、课件出示模拟方法:①每组一人②围成圆圈③角色模拟④转动起来⑤观察现象
学生围成圆圈,教师给学生挂上地名,确定东西方向和太阳位置,然后开始实验。
自西向东转两圈,自东向西转两圈。
9、交流反馈,提问:地球怎么转,北京先迎来黎明?预设:自西向东转。追问:那地球怎么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预设:自东向西。
10、谈话: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北京有可能先迎来黎明,乌鲁木齐也有可能先迎来黎明。在这个模拟实验中,一些同学把自己模拟成了地球,没有真正观察到地球的转动和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情况,如果我们能站在地球上去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那是否能观察的更清楚呢,你们想站到地球上去观察吗?预设:想。
11、课件出示小人,谈话:我把你们都变成了这么小的小人,课件出示贴,你们把自己贴在地球仪上相应的位置,北京与红五角星对齐,乌鲁木齐与蓝五角星对齐,课件出示开,贴好后打开手电,把它当成太阳,课件出示转,然后转动地球仪,指导示范如何转动地球仪,明确左西右东,课件出示看,看一看地球怎样转动,北京先迎来黎明?怎样转动,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指导。
12、反馈交流: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上台展示)预设: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先迎来黎明。板书:画上地球,弄清东西方向画上箭头,写上自西向东。追问:那地球怎么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预设:自东向西。板书:画上地球,画上箭头,写上自东向西。
三、地球怎么转
1、谈话:大家做的实验是不是跟他们一样?通过实验我们再次发现,北京和乌鲁木齐都有可能先迎来黎明,课件再次出示相同时间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照片,从刚才的照片来看,事实上可能是谁先迎来黎明?预设:北京。
2、如果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预设:地球自转方向。
3、质疑:你认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预设:自西向东。追问:你有什么依据?预设: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动。
4、继续质疑:谁有不同意见?如果没有,教师则追问:大家都认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你们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可能想不出。
5、引导: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视频,看完视频后提问:视频中的汽车是怎样运动的?预设:向前。追问:那旁边的景物呢?预设:后退。副板书:汽车前进,景物后退。
6、谈话: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看视频2,看完视频后提问:视频中的木马是怎样运动的?预设:自西向东或顺时针。追问:那旁边的景物呢?预设:自东向西或逆时针。副板书:木马顺时针转,景物逆时针转。
7、引导:天气晴的时候,我们站在地球上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预设:自西向东。板书: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
8、引导小结:我们把生活中这样的一些运动称为相对运动。板书:相对运动。提问:现在你认为乌鲁木齐有可能先迎来黎明吗?预设:没有。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预设: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教师指着板书小结:如果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地球必须自东向西转,板书:①,而事实上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想要先迎来黎明,地球只能自西向东转,板书:②,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一定是地球自西向东运动造成的,板书:③,这么多证据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自西向东前板书:。
四、认识时区图
1、谈话:事实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那北京比乌鲁木齐提早多少小时先迎来黎明呢?我们让世界时区图来帮助我们寻找答案。
2、谈话:我们将整个地球以经线为标准展开,就是一张世界时区图,课件播放展开过程。板书:世界时区图。
3、质疑:这张世界时区图能帮助我们学到什么信息呢?请各小组拿出学习单学习世界时区图的相关知识,完成学习单上任务,并思考交流相关的疑问。
学生学习世界时区图,教师指导思考题。
4、反馈交流: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请学生上台汇报,汇报第一题时板书:24个。任务一完成后,询问其他学生:你们的结果都跟他一样吗?
5、交流思考题:①北京和伦敦谁先迎来黎明?预设:北京。追问:你有什么依据?预设:北京在东面,东八区,伦敦在0时区。
②北京和东京谁先迎来黎明?预设:东京。追问,你的依据又是什么?预设:东京在北京东面,东十区,北京在东八区。
③为什么越是东面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预设: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6、小结: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原因,越是东面的时区就要比西面早一些迎来黎明。在课题下面板书:东早西迟。
五、课堂总结
谈话:同学们,原来谁先迎来黎明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决定的。这个单元我们都在研究地球的运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来整理一下,课件出示表格。
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的方向自转的周期第五篇: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教科版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目的】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4.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
用心爱心专心 1
转的?
5.阅读教科书P80页。
6.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一天)
用心爱心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