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家庭教育第二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
作息规律身体好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授课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讨论,让家长懂得培养孩子良好作息习惯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家长们交流、分享在培养孩子良好作息习惯的好方法。教具准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1.5~2小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7分钟)
家长朋友们,很高兴咱们又见面了。首先,请大家来分享个故事吧:(视频)
从前有个小和尚,出家不久就觉得整天清扫院落、熬粥做饭、外出化缘没什么意思,便请求师父教他点儿技术。师父说:“那你就学剃光头吧。”他告诉小和尚,剃光头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重了,要刮出血来;刮轻了,头发刮不下来。小和尚非常有信心地说:“徒儿听懂了,一定按师父的要求做。”老和尚让他先拿冬瓜练习。小和尚每天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地练,技艺越来越有长进了。就是有个习惯不好,他每次刮完后,总是将剃刀“噌”地插在冬瓜上。师父叫小和尚别这样做,告诉他,这种习惯不好。可是小和尚不以为然,想:这不是练习吗?又不是真人的脑袋!每次背着老和尚,他还是这么做。后来,小和尚的手艺越来越高。一天,师傅叫他给剃头,小和尚剃得又快又好。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他剃完,要去取水给老和尚洗头时,便顺手将剃刀“嘈”地一下插了下去,师傅“哎呀”一声,小
和尚猛然惊醒:这不再是冬瓜了。悔不该当初不听老和尚的话呀!看着师傅满头流血的痛苦样子,小和尚哭了。
不知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是呀,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其实,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现举一些例子:
(图片)
1、平时做数学简单试题时总是不写过程,等到家长和老师说的时候总是说:平时省点时间嘛,一到考试的时候我一定写好。最后结果:过程扣分!
(图片)
2、平时做作业总是一边做一边听歌或者干别的事情。最后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好。等等„„
家长朋友们,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课件)
就小学来说,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良好的作息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等等。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研讨的就是其中一个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教学第二课:作息规律身体好(30分钟)
(一)案例(5分钟)
教师口述案例,家长边听边思考:菲菲有哪些不良的习惯?(小结:菲菲不良的习惯有:写作业不专心,磨磨蹭蹭;写作业太被动,靠家长督促;作息时间没有规律,睡眠不足;不爱运动„„)
为什么孩子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安排呢?孩子们的作息习惯存在哪些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们的建议吧。
(二)案例分析(5分钟)
孩子作息没有规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P21)好的习惯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引导。
2.家长不信任孩子,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P21)
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
3.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P22)家长必须满足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孩子也需要休闲。4.家庭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P23)
(三)了解孩子(5分钟)
测试一下: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息习惯。(P23)
统计:5分以下的孩子;6—8分的孩子;9—10分的孩子。
(四)专家建议(5分钟)
良好作息习惯的养成,要从每天的点滴生活开始。1.要认识到孩子良好作息习惯养成的重要性(P24)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作息习惯。
2.要了解孩子作息习惯养成的特点(P24)主动性与守时。
3.家长要以身作则(P25)4.要以鼓励为主(P26)
5、要持之以恒(P26)
(五)分享名人按时作息的事例:(5分钟)
小罗斯福与母亲的故事。(附,课件)
(六)大作业(5分钟)
1.亲子学习:读名人故事,树立榜样。2.强化训练,培养习惯。
从下面的几种方法中,选取适合自己的一种。
方法一:按课本要求,按部就班进行。家长按书上的格式每天做好记录。(P27——P33)
初步评价——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训练——训练孩子主动按时睡觉的好——习惯——训练孩子主动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巩固,坚持,定协议
商定作息时间表,每天评价。一周一小结。一个月一总结。
方法二:家长与孩子商定表格,家长与孩子共同记录。一天一记,一周一小结,一个月进行总结。
方法三:让孩子写自信日记(成功日记)。
让孩子每天写一写自己是怎样遵守作息时间的,为自己加油。家长可以每天看一次,也可以一周看一次,对孩子的进步进行夸奖与激励。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
方法四:定时打电话,天天激励
家长不在孩子身边时,家长可每天晚上定一个时间,给孩子通话,让孩子说说今天是否按时作息了,家长要及时肯定或表扬。一周进行一次小结,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
方法五:家长与孩子一起写成长日记,或建立博客
准备一个成长日记本,让孩子每天记录起床、写作业、睡觉的时间,也可以写成电子稿,还可以写成博客,家长对孩子进行激励评价。一周一小结,一个月一总评。
三、家长反馈:交流经验,提出问题
(10分钟)
1、家长介绍自己培养孩子遵守作息时间的好方法。请家长谈经验。师点评。
2、家长质疑:自己孩子在作息时间上有什么问题? 家长提出问题,其他家长、老师帮助解决。
四、提出希望(课件)
(3分钟)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家聚众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看电视、玩电脑。总之,在家尽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2、孩子放学以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规定,一般不随意更改。
3、孩子每周的学习与娱乐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诸如星期一至星期四,不看或少看电视,最好能做到不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与休息中去,星期五、六、日每天可看1-2小时电视,同时星期
六、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做他特别感兴趣的事,如打篮球、乒乓球、玩电脑,但玩电脑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松弛一周的紧张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4、规定孩子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不得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
5、杜绝孩子边做作业边吃东西的坏习惯。
6、父母尽量抽空陪同、协助、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听之任之。
7、要让孩子有充足的锻炼身体的时间和睡眠的时间。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不要少于1小时,睡眠不要少于10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也会影响智力。长期睡眠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会下降。也要 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他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从事交友、阅读、发展业余爱好。让孩子知道了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深远影响。
各位家长,谢谢您的积极参与,谢谢您的努力与付出,期待您的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铺就成功之路!
附:小罗斯福与母亲的故事
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父亲学过法律,又经过商,很有钱。罗
斯福的父亲和母亲相差26岁,当罗斯福出生时,父亲年龄已经很大了。罗斯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可是很早就离家在外,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二三小时后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4点,然后自由活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
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儿童尤为重要。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特别是要成就大事业。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不能立足于社会,更不能为社会献身、为他人造福了。因为这样的人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远不会成熟。
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第二篇:五年级家庭教育教案专题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增强孩子勤俭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勤俭节约的益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偷节约能使孩子具备很多良好的品行,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勤俭的人能够更好地致富,节约的人能够更好地守财,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致富与守财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永远不为财富发愁。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讨论:
分组讨论哪些行为是勤俭节约,生活中那些行为属于勤俭节约,举例说明。建议
一:父母要做到勤俭节约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先从父母做起,二:让孩子不浪费食物和学习用品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起,不能等到孩子浪费的习惯已经养成再让他改,也不要认为小事情无所谓,只要不浪费大的东西就可以。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一旦养成奢侈的习惯就很难变得节俭了。
三:让孩子用挣钱来懂得勤俭节约 让孩子学会节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孩子直接参与到财富创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挣钱,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孩子在生活中就不会大手大脚花钱了。比如让孩子做家务赚零花钱。五:给孩子准备一个旧物收藏箱。家庭作业: 收集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或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三篇:五年级音乐 第二课 农家乐 教案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了解朝鲜族的基本知识,热爱朝鲜族。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苹果丰收》,欣赏《快乐的农夫》
2、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创编活动
3、聆听欣赏《丰收锣鼓》
教学道具:钢琴、录音机、多媒体等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苹果丰收》这首歌曲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学生唱的非常流畅,以表达这种情感。
2、聆听欣赏《快乐的农夫》,感受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等特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学唱新歌
1、导言引出课题《苹果丰收》:
师:同学们看到过苹果丰收的场面吗?有谁去摘过苹果? 学生议论发言
师:这首歌表现的是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感受下这种快乐的氛围。
2、带领学生一起听录音范唱
3、在听范唱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a、学习第一乐段,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三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弹琴,学生一起跟着琴声唱二遍,加深对第一乐段的熟悉程度。b、第二乐段的学习可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教师弹低声部,纠正唱不准的地方。c、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d、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求学生唱出欢乐的情绪。e、学生跟伴奏唱歌词。
4、选择节奏,为歌曲伴奏。
5、带领学生一起边唱边学着做做朝鲜舞的基本动作。
三、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2、学唱主题的4小节
3、复听主题
全班分成三部分伴奏。一部分拍手,一部分拍腿,一部分学生使用打击乐器。
4、小结:简单介绍乐曲背景
四、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了解彝族的基本知识,知道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部分。
2、创编活动,学习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在相互合作中,知道配合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学唱新歌
1、导入
教师引入所学新歌名称,想学生们解题“赶圩”的意思(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革命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
感受一组民族音调的风格以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熟练后再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拍的只会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前4小节女声领唱、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
5、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四、创编活动——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
1、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2、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3、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4、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五、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聆听欣赏《丰收锣鼓》,体验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力度等
2、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喜欢民俗文化。
3、边听歌曲,边模仿演奏的动作。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欣赏教学
1、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学生讨论回答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a、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b、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c、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三、创编活动
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四、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第四篇:国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国学课》
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无违为孝》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二课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强调孝的根本在于敬,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每天的“每日一诵”小课程,初步能够正确诵读论语,虽然不能了解它的内涵与实践方法,但确实感受了君子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读文、背文。
教法与学法:
以故事引入课题,留下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入内容,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阅读,通过“引、读、猜、证、悟、疑、结”七个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涵咏中,体会“无违”的涵义,从而理解大意,达成目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时确定: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从第1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2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引出课题,一起走近儒家名士关于孝的谈论板书课题:无违为孝。
二、读: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课。做到读音正确、断句规范。1、2、3、4、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指名读,对字音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指名学生验证读,当学生基本通读之后。教师范读。师生配乐读。
提问:这几段选段介绍了哪些人关于孝的疑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相关)。5、6、7、追问:你认为孝应该是怎么样体现?指名答
师:孔子认为什么做法才算是孝的风范?请大家找出来,集体读一读。出示课件:无违。
三、猜:请大家合上课本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先理解字词,再理解讨论句子意思。)
证:翻开课本,结合注释,进入证义环节。教师展示句意,学生齐读。
五、悟:同学们,结合课文,找找孔子关于孝的回答?
四、学生讨论,回答。板书
1、举手读。
2、四个学生都向孔子问孝,但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孝”有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针对四人的不同特点,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说明孔子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结合弟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先相互分享,再举手或者指名分享)。
3、六、出示:“无违”(板书)
疑:回到开课,说说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
七、结:小结本课内容,本课告诉我们孝顺的行为风范。齐诵经典,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无违
无违为孝 唯其疾之忧 孝敬父母
敬 尊敬长辈
第五篇: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1-5自然段,画出你读懂了什么?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3.指名汇报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汇报朗读。
(二)(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文,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出示小黑板: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并汇报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生: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生:“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拓展升华(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生自由汇报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
1.课文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确 观 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师徒交流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4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课文以“观察、发现、研究”为主题,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本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钓()()雁()()惯()()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著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品析句段,深入了解竺可桢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教育学生学习竺可桢爷爷精确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抄有关键句子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淡红色习惯 需要 研究 估计 推算 著名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兴趣)
二、继续学文,探究原因
1、指名读出文中直接点明竺可桢爷爷成为著名气象学家的原因。(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读中理解句子含义:自由地读一读,把你觉得读的时候要强调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反馈,教师追问为什么?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常年”“才”:强调了成功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竺爷爷能够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他长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
“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个词语直接点明了竺爷爷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
“著名”:体现了竺爷爷在气象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朝读这句话。(肯定、赞叹、佩服地)5。教师导:对于“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点,竺爷爷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呢?请大家把竺爷爷常说的这段话读一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1)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竺爷爷做科学研究的两个秘诀是什么?(允许学生互相讨论)(2)指名反馈。(观察、精确)(3)教师导: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观察,对什么要求精确呢?(学生结合课文以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认真地观察,持续不断的观察,长期地观察;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温 度,精确的位置„„)
6、教师小结:是呀,竺爷爷观察的认真以及对科学研究所追求的精确在“第一朵杏花”这件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个故事,把你觉得能够体现竺爷爷观察精确、仔细,科研认真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7、集体交流、反馈。“爷爷,您又看花来啦?”
(这句话说明,竺爷爷经常观察杏花)竺爷爷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儿。”
(这里虽然写的是竺爷爷叫小孩留心点观察杏花,其实告诉了我们竺爷爷平时十分留心杏花,只要有关于他气象研究方面的东西,他都会留心地观察)“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透过加点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竺可桢爷爷此时兴奋、激动的心情,他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因为他得到了第一朵杏花准确开放的时间。从这一侧面,我们同样能够体会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要求精确的态度)“竺可桢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从这我们看出,竺可桢爷爷平时善于积累材料。“郑重”一词体现了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8、指导学生怀着对竺可桢爷爷的敬佩之情,朗读这些句子。
(直奔重点,从原因人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自读课文。再找句子,品读句子,集体讨论交流,将抽象的原因化为具体的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竺爷爷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的理解。从根本上认识到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科研精神)
三、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教师导: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凭着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精确观察,认真研究,在气象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你们从他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总结:是呀,老师相信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能够做到仔细观察周围事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2、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哪天?今天开的。”孩子()地回答。
2、竺爷爷()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天你可要留心点儿。”
3、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了!”
二、把竺可桢爷爷常说的那句话读一读。板书设计
7、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竺可桢爷爷——————著名气象学家
认真研究
拓展材料: 竺可桢同志是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历任教授、所长、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并担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1948年被选为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