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 3.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 2.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老师把1克的砝码放在台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4.认识克。(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学生分组称物品。(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6)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5.认识千克。(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4)拎一拎。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46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一个鸡蛋重多少? 两个鸡蛋重多少呢?(2)第2,3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46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3.教科书第46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快到端午节了,我和奶奶去超市买了许多节日食品,有包粽子用的400千克大枣,5克糯米和一捆粽叶,还有5克鸡蛋,500千克白糖。走出超市,我们又去超市买了一条300千克的鱼,2克苹果,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板书设计:
有多重
克——g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1《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
教学手段:合作交流
感知体验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千克”和“克”与生活的联系
1.观察主题图,找出有关信息。
提问:(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2)他们分别有多重?
(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
(4)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淘气的体重是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是用“克”作单位。这两个单位表示的质量是不同的,一个重一个轻。
2.认识秤,学会看上面的读数。
(1)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例如:学生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重量该怎么办?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2)出示实物秤(托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和数表示的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
(3)教师或学生介绍:“生活中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引出下面对这两个单位的认识。
生: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重量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
生:人比小鸟重多了。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或者通过看图,见到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
课前充分准备,保障活动质量。
(1)学具准备充足。
(2)合理划分活动小组。
(3)制作活动记录表。
(4)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
本节课操作活动多,教师要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及范围,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都能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动手实践: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千克”的概念
1.称一称。
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建立1千克的概念。
2.掂一掂。
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再用秤来量一量,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1)动手称一称多少个鸡蛋的质量是1千克,几袋牛奶的质量是l千克。
(2)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l千克。
5.掂一掂。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书包、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的质量。
生:两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一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等活动中,要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原本模糊的生活经验逐步转化成为清晰的知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
三、放手实践:称一称、说一说、找一找,建立“克”的概念
1.称一称。
(1)示范如何使用天平。
(2)分小组称量物品。
用天平称出桌上的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物品名称
质量
2.说一说。
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
引导发现:称量比较轻的物品都使用克作单位。
3.掂一掂。
把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
4.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2粒药片大约是1克。
生:我称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四、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1.估一估。
可以把一枚2分硬币和一桶油比较,让学生通过刚才掂一掂的实际体验进行估计,多少个2分硬币和一桶油差不多一样重,也就是1千克里面大约有多少个1克。
2.认一认。
学生估计的结果不一定准确,这时可以出示教科书中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自己得出“l千克=1000克”的结论。
五、进一步深化对千克、克的认识及应用
练一练
第1题学生要根据托盘秤上的指针,准确读出所示质量。
第2题学生根据情境图所示称量内容并结合刚刚的实际称量体验,填出准确的质量单位。
第3题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进行准确的单位换算。
第4题比较“1千克的棉花和l千克的盐,哪个重?”这道题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区,虽然很多学生能够明确相同质量的东西应该一样重,但是仍然会在潜意识里认为盐重,这是因为二者密度差距太大,体积大小不相同,从而产生质疑。但是要让学生明确研究的本质就是比较质量,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六、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活动?你们在学习活动中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第三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学设计
(2013-201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 1千克和 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 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 1千克和 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 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下面那些话是表示重量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问:你见过下面哪几种秤
2.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你知道哪个是重量单位吗?
观察图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
总结: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有多重!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 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 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 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 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 1千克?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 2kg =()g 4000g =()kg
7kg =()g 8000g =()kg
3.算一算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 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吨有多重 教学设计
2、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数学.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红石湾小学 单成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8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教学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天平秤,小黑板,打印好的练习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出示小黑板
2kg=()g 4000g=()kg 7kg=()g 8000g=()kg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的问题情境“猜猜我有多重? ”学生反馈交流。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一吨有多重)。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吨”
1.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2.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批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揭示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1.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另一个人,感受一个人的重量。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每人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40人)每袋水泥重50千克,多少袋水泥重1吨?(20袋 2.学生推理:1吨=1000千克
师:1000千克,我们可以用1吨来表示。(板书:1吨)吨与千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1吨=1000千克
吨用字母t表示,千克呢?那上面的等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呢?
教师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1t=1000kg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四、达标检测:出示打印好的练习题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6吨=()千克 9吨=()千克
4000千克=()吨 27000千克=()吨()千克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汇报、说方法。
五、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和同桌说说你在课堂中的表现怎样。
七、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48业“练一练”的1、2题。
八、板书设计
1t = 1000kg
吨有多重
吨=1000千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