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升监狱企业对外服装加工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关于提升监狱企业对外服装加工
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河南省内监狱经济的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的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中,监狱企业的对外加工业大范围的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提高服装加工管理水平,引进高品质的服装加工,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监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几年,为适应罪犯劳动改造和市场竞争形势要求,监狱加强了加工业调整,逐步淘汰了劳动强度大、回报率低、污染严重的加工项目,把具有一定技艺要求、投入小、市场风险小、效益高、适合监狱密集型劳动和规范管理的服装项目引入,使大部分罪犯的劳动改造逐步摆脱了脏、乱、黑的生产环境。
这两年,受益于国际国内市场因素,监狱企业对外加工空前火爆,尤其是服装加工,无论是在加工单价还是加工单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关于提升监狱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从市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设备、人才技术及奖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出发,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强化市场管理,是提升监狱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没有市场,监狱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没有特色也就没有市场,没有理念就没有出路,游离于当地区域经济圈之外,监狱经济的发展将缺乏坚实的发展基础,更缺乏活力与张力。把监狱经济的发展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圈,依靠我省的区 位优势和资源,找准定位,发展壮大。当前河南监狱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的环境中,国务院确定了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我省的监狱布局调整,为监狱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给监狱对外加工业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
1、加强市场开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省份高速发达的加工业,着力构筑以服装加工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与当地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交融,实现相互间的合作共赢。服装加工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操作工的递减,沿海发达省份招工难的现象愈演愈烈,我省监狱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抓住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优秀服装加工企业寻求向内地发展的良机,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真正把监狱企业建设成为服装制造基地。
2、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产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加工水平,逐步开发和生产中高档次产品。开展精品化生产已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而且克不容缓。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低档次产品的淘汰力度,努力增加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强化产品的工艺价值,促进加工效益的提高。加快形成以中档产品加工为主、中高档次的精品生产为引领的产品结构布局,积极推进监狱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是提升监狱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 争力的关键。
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监狱企业没有质量管理也会失去生存的市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那些在市场竞争中能保持稳定发展的,一定是那些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而稳定的企业生产是保持监狱工作稳定的基础,因此,培育和实施质量管理战略是提升监狱企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问题。
1、确保生产现场管理机制常态化。生产现场是服装“出生”的环境场所,因此,抓生产现场是抓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好坏,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低。
2、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服装加工程序繁杂,涉及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众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因此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长期性极其重要,牢牢把握质量管理这一生命线,注重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在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中,必须注意到,脱离管理者去谈管理是空洞乏力的,监狱企业与社会企业相比,既有特殊性,也有共同点,共同点在于对于考核管理者的工作,都是需要奖惩分明,所以,监狱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把民警的质量管理考核与民警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把罪犯的产品质量考核同罪犯的计分考核和劳动报酬挂钩。把质量管理渗透在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强化民警的质量管理理念,提高罪犯生产操作质量意识,推动质量管理过程的深入发展,确保监狱企业高品质长远发展。
3、强化生产流程管理。生产流程是服装生产成型的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因此,抓质量重在抓服装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包含有:生产工艺制造单的审读、样衣确认、原材料进库的清点、裁床、裁片清查、产前样制作、分包定位、制作工序分工、产前会的召开、上线生产。上线生产后,重点对半成品的监督检查和工艺制作要求。严格落实和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将发生在过程中的问题、整改在环节上。认真抓好环节与环节的互相监督,相互检查,真正做到环节制约环节,保障产品的顺利流通。
三、强化人才技术管理,是提升监狱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障。
监狱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应该认清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企业发展的模式。而一味靠投入和消耗劳动力来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和政策变化的要求。监狱企业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增强自身活力,加强技术培养积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监狱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1、要从监狱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挖掘现有技术人员的潜力,同时努力培养一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管理型、技术型的管理民警。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深入到先进的优秀服装加工企业,深入到管理强的兄弟监狱企业中去学习,可以参观、座谈、短期挂职等不同 形式,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借以升华。
2、加强对外技术协作,提升产品质量和层次。监狱服装加工技术力量严重匮乏,迫切需求吸纳懂技术的管理人才进行指导。正是由于管理民警对服装知识的一知半解,绝大多数都是现学现卖,对服装制作理念不到位,造成了罪犯在生产过程中的细节和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服装生产品质和进度,因此,监狱应加大投入,引进外来技术人才进入“高墙”,增强服装加工技术指导,为提升产品质量和今后监狱加工业发展上品牌、上档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四、运用先进设备,是提升监狱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
推进监狱企业服装加工精品化建设,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强有力的手段。先进设备的使用能有效解决监狱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削弱人的技能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起的作用,如服装加工的自动吊挂系统,形形色色的数控专用设备的使用,一改过去对手工技术过分依赖的现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产品品质,劳动效率大幅提高,这也是监狱企业有效降低超时劳动的重要举措。
1、向科技装备要质量,要效率。强化对影响服装生产效率和质量关键的投入和使用,使生产中装备的技术含量,工艺操作的精细程度以及生产的作业效率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许多新型设备的投入,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 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力的水平,服装生产领域同样如此,自动裁床机、自动开袋机、电脑花样机等新型设备不断推出,监狱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的话,同样会在市场上难以立足。
2、加大对罪犯劳动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实现先进装备能够充分利用的前提,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监狱企业的特殊主要在劳动力的构成特殊这一点上,由此衍生出的劳动力技术素质先天缺损的不利因素则是需要我们从主观花力气来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能够承接高附加值的或规模较大的订单,除了设备因素以外,操作技术是关键。培养罪犯的劳动技能,不仅对严格执法,实现改造宗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监狱发展,促进罪犯刑满后的再就业都有重大意义。
五、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升监狱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组织保障。
长期以来,在监狱加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官本位”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提拔为官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才能得到肯定,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造成了众人争过独木桥的现象,不仅许多人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监狱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积极性。
1、建立监狱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机制,承认监狱企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要求,并使其制度化,以实现其权责利的高度统一。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生产经营管理者收入大大高于他们的领导,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把所有的 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业绩和效益。
2、激励与约束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约束机制包括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责任制度和严格规范的业绩考核制度等。要通过合理的约束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提倡竞争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职业竞争压力。如监狱企业可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对未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且综合排名倒数第一的相关领导严格执行处罚;对完成指标任务较好的监区领导班子、分监区班子予以物资和精神奖励。将本人所在单位经济指标完成排名情况作为相关人员的重要提升依据。对相关人员的奖惩必须准确无误,若功绩与荣誉不符,过失与处分相殊,不但不能调动起管理者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个人或群众对相关制度乃至组织的信任感缺少。
只有不断地强化监狱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监狱企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篇:关于提升劳教企业服装加工管理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多措并举,提升理念,强化激励,逐步改进 ——关于提升劳教企业服装加工管理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自“十二五”以来,为适应劳教学员劳动矫治和市场竞争形势要求,劳教企业加强了加工业调整,确立了“加工立企,服装强业”的发展战略。逐步淘汰了劳动强度大、回报率低、污染严重的一批加工项目,把具有一定技艺要求、投入小、市场风险小、效益高、适合劳教学员的密集型劳动和规范管理的服装项目引入,使大部分学员的劳动改造摆脱了原来脏、乱、黑的生产环境。关于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笔者从市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设备、人才技术及奖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出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就提升劳教企业对外服装加工竞争能力方面,在此与同样关心劳教企业发展的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强化市场管理,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没有市场,劳教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没有特色也就没有市场,没有理念就没有出路,游离于当地区域经济圈之外,劳教经济的发展将缺乏坚实的发展基础,更缺乏活力与张力。把劳教经济的发展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圈,依靠我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找准定位,发展壮大。当前江苏劳教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的环境中,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许多举措,为劳教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给劳教对外加工业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
1、加强市场开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份高速发达的加工业,着力构筑以服装加工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与当地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交融,实现相互间的合作共赢。服装加工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操作工的递减,沿海发达省份招工难的现象愈演 1 愈烈,我省劳教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抓住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优秀服装加工企业寻求向内地发展的良机,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真正把劳教企业建设成为服装制造基地。
2、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产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加工水平,逐步开发和生产中高档次产品。开展精品化生产已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而且克不容缓。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低档次产品的淘汰力度,努力增加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强化产品的工艺价值,促进加工效益的提高。从我监当前实际来看,将服装产品的选择范围定位在10-20元/件较为合理,以此为基础,在开发精品生产领域有所突破,力争拿下加工单价在30元左右的产品为方向。加快形成以中档产品加工为主、中高档次的精品生产为引领的产品结构布局,积极推进劳教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同样劳教企业没有质量管理也会失去生存的市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那些在市场竞争中能保持稳定发展的,一定是那些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而稳定的企业生产是保持劳教工作稳定的基础,因此,培育和实施质量管理战略是提升劳教企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问题。
1、确保生产现场管理机制常态化。生产现场是服装“出生”的环境场所,因此,抓生产现场是抓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好坏,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低。目前,我们单位正在开展以“干净、整齐、安全、有序”为主题的劳动现场整治专项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相信,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强化加工产品质量的管理意识,更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2、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服装加工程序繁杂,涉及的管理部门和 2 人员众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因此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长期性极其重要,牢牢把握质量管理这一生命线,注重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在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中,必须注意到,脱离管理者去谈管理是空洞乏力的,劳教企业与社会企业相比,既有特殊性,也有共同点,共同点在于对于考核管理者的工作,都是需要奖惩分明,所以,劳教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把民警的质量管理考核与民警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把学员的产品质量考核同学员的计分考核和劳动报酬挂钩。把质量管理渗透在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强化民警的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学员生产操作质量意识,推动质量管理过程的深入发展,确保劳教企业高品质长远发展。
3、强化生产流程管理。生产流程是服装生产成型的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因此,抓质量重在抓服装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包含有:生产工艺制造单的审读、样衣确认、原材料进库的清点、裁床、裁片清查、产前样制作、分包定位、制作工序分工、产前会的召开、上线生产。上线生产后,重点对半成品的监督检查和工艺制作要求。严格落实和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将发生在过程中的问题、整改在环节上。认真抓好环节与环节的互相监督,相互检查,真正做到环节制约环节,保障产品的顺利流通。
三、强化人才技术管理,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劳教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应该认清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企业发展的模式。而一味靠投入和消耗劳动力来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和政策变化的要求。劳教企业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增强自身活力,加强技术培养积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教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1、要从劳教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挖掘现有技术人员的潜力,同时努力培养一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实践中 3 不断积累的管理型、技术型的管理民警。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深入到先进的优秀服装加工企业,深入到管理强的兄弟劳教企业中去学习,可以参观、座谈、短期挂职等不同形式,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借以升华。
2、加强对外技术协作,提升产品质量和层次。劳教服装加工技术力量严重匮乏,迫切需求吸纳懂技术的管理人才进行指导。正是由于管理民警对服装知识的一知半解,绝大多数都是现学现卖,对服装制作理念不到位,造成了学员在生产过程中的细节和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服装生产品质和进度,因此,劳教应加大投入,引进外来技术人才进入“高墙”,增强服装加工技术指导,为提升产品质量和今后劳教加工业发展上品牌、上档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四、运用先进设备,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推进劳教企业服装加工精品化建设,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强有力的手段。先进设备的使用能有效解决劳教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削弱人的技能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起的作用,如服装加工的自动吊挂系统,形形色色的数控专用设备的使用,一改过去对手工技术过分依赖的现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产品品质,劳动效率大幅提高,这也是劳教企业有效降低超时劳动的重要举措。
1、向科技装备要质量,要效率。强化对影响服装生产效率和质量关键的投入和使用,使生产中装备的技术含量,工艺操作的精细程度以及生产的作业效率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许多新型设备的投入,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力的水平,服装生产领域同样如此,自动裁床机、自动开袋机、电脑花样机等新型设备不断推出,劳教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的话,同样会在市场上难以立足。
2、加大对学员劳动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实现先进装备能够充分利用的前提,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劳教企业的特殊主要在劳动力的构成特殊这一点上,由此衍生出的劳动力技术素质先天缺损的不利因素则是需要我们从主观花力气来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能够承接高附加值的或规模较大的订单,除了设备因素以外,操作技术是关键。培养学员的劳动技能,不仅对严格执法,实现改造宗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劳教发展,促进学员刑满后的再就业都有重大意义。
五、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组织保障。长期以来,在劳教加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官本位”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提拔为官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才能得到肯定,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造成了众人争过独木桥的现象,不仅许多人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劳教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积极性。
1、建立劳教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机制,承认劳教企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要求,并使其制度化,以实现其权责利的高度统一。兄弟省份劳教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在2000到2003年,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经济激励方案,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生产经营管理者收入大大高于他们的领导,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业绩和效益。从2004到2010年,在继续合理的、有效的经济激励同时,江苏劳教主要注重培养广大干警和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打造“目标、共识、贡献、亲密、正直、成效”六种基本的价值观的劳教企业精神。由于措施到位,对外加工月人均产值不断攀升,达到甚至超过同类社会企 5 业,劳教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激励与约束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约束机制包括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责任制度和严格规范的业绩考核制度等。要通过合理的约束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提倡竞争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职业竞争压力。如劳教企业可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对未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且综合排名倒数第一的相关领导严格执行处罚;对完成指标任务较好的大队领导班子、中队班子予以物资和精神奖励。将本人所在单位经济指标完成排名情况作为相关人员的重要提升依据。对相关人员的奖惩必须准确无误,若功绩与荣誉不符,过失与处分相殊,不但不能调动起管理者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个人或群众对相关制度乃至组织的信任感缺少。
第三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一个前进的民族,必然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改革的时代,必然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一个发展的企业,必然有一种团结拼搏、不断创新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效益,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基本宗旨、共同理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企业成员普遍遵循和奉行的价值观念。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证明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企业前进的精神动力。
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江苏省综合性、多功能、国际化的重点物流企业、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业务的主要经营者和连云港口岸综合物流龙头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中,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催生自身活力、诱发员工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企业健康跨越发展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加入WTO,国内外运输企业拥有同等机遇的市场竞争,贸易壁垒再也不能保护我国运输业这块“净土”。公司充分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拥有新的企业文化。“大浪淘沙,不进则退。”面对国内外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备的管理体制和强烈的市场意识的同行,公司在舍得“花钱买制度”的同时,花大气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将是必由之路。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为公司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而且也能为开拓新业务奠定基础,使之成为有力的竞争力量。
2.健康快速的发展,要求公司拥有新的企业文化。公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无私奉献和精诚协作,而能够发挥公司的巨大凝聚力,把员工融合在一起的正是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像“海尔”的员工靠统一的着装、饱满的神情、微笑的服务和对事业的执著,赢得了无数客户的赞誉和青睐一样,公司也应该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教育,逐渐在整体范围内形成公平竞争、团结互助、学习向上、拼搏奉献的团队精神,使企业的目标、信念根植于员工的心中,为员工树立起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从而推动公司的整体健康发展。
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联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并非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与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目标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产生相互的制约促进作用。
1.公司企业文化与经营机制的关系。当一项全新的经营机制在员工质疑的眼光中,从试行走向成熟的时候,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将在新制度规范下形成一种新的规律,并逐渐成为文化。随着这种求实创新的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的不断成长,他们的大局观念、发展创新意识将会推动经营机制的更新换代。因此,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和先进的制度并行,将会发挥员工最大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激发企业活力。
2.公司企业文化与经营目标的关系。公司通过改制转型及不懈努力,自身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强,直到今天成长为现代化的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广大员工的心理也随之发生了从低位到高位、从劣势到优势的巨大转变。公司的优异业绩给了员工为其奋斗的信心,并把广大员工凝聚在自己的周围。
3.公司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不能离开客户,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环境文化而构造。市场信息环境、政策法规环境以及社会文化、风俗人情等外部环境因素都将影响到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因此,注重外部环境的输入也是影响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要“三注重”
1.注重物质文化建设。一是教育员工树立品质之上的企业理念,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市场竞争意识,使品质文化深入人心。二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强势拓展营销。把市场需求、客户心理和市场营销结合起来,使员工积极走向市场、面对竞争,打造良好的物流产品品牌。
2.注重行为文化建设。首先,结合当前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精神、价值观和制度,建立内部各岗位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的言行规范。使员工在行动中切实体现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发展为准绳,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强化培训锻炼,养成自觉行动,确立机关为基层服务、行政后勤为业务发展服务的群体意识。其次,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文明优质服务力度,践行为客户服务宗旨,以客户最大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第三,大力倡导典型引路,形成团结互动良好风尚,以形象宣传和全员营销为主题,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业务、形象、品牌及先进事迹宣传,叫响物流品牌,形成雄厚的竞争实力。
3.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价值观。促使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广征群众意见,帮助员工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结合改革实际,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场合下的不同人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要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活动、经营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强化道德责任感;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由内而外,依据市场变化,确定管理定位;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各种需求的内容和边界,优化人、财、物要素配置;不断地塑造企业精神,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使全员拧成一股绳,力求在公司内部营造一种公平、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不断探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新路
1.以培育企业精神,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把政治性、实践性、时代性和物流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般都会将社会环境的要求、行业要求、企业的特点,融合归纳、总结概括、提炼升华,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往往就是企业精神。对于物流这个特殊行业,自然也就形成了具有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特色的企业精神。公司发展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要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所具有的一些属性出发,认识这方面工作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1)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意识影响企业、规范企业行为,这是公司的政治方向问题。从这一特点和要求出发,发展企业文化和树立企业精神,必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员工的头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具有广泛的实践性。企业文化来源于经营实践,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和渗透在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精神也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识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是公司经营实践的产物。从这一规律和要求看,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培养企业精神,必须动员和发动全体员工参与,立足本职岗位,从一点一滴做起,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炼出企业的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培养企业精神的实践中,既要通过建立严密制度、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组织宣传文化活动,使员工在具有公司特色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让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方方面面,时时处处见精神。如“服务创造价值”、“创新提升能力”、“和谐塑造辉煌”等企业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诚信守纪、谦和好学、开拓创新”员工文明行为规范;以及“我们今天和未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以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为目标,为客户提供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满意的物流服务”经营理念等等。这些精神时刻激励和约束全体员工,统一了员工的意志和行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养还要注意时代性和物流个性。公司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进行的,具有时代色彩。同时,公司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仅属于本企业而不属于全社会,也不属于其他企业。因此,公司要积极把社会上先进的、科学的、积极的文化引入企业,使公司开阔视野,提高档次。同时,还要把社会上的文化与公司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有助于实现公司目标和发展的文化,并要努力把公司的文化推向社会。一方面接受社会的检验,让社会了解公司;另一方面要用公司健康向上的文化,抵制社会上一些消极文化的影响。公司发展企业文化和培养企业精神,要把政治性、实践性、时代性和物流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政治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干部员工队伍。企业整体文化是企业精神的培养基、生长点。企业精神需要有合适的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繁荣的条件。根深才能叶茂,没有深厚的企业文化的土壤,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很难培育、成长。要培育出卓越的、一流的企业精神,必须首先创造出卓越的企业文化,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氛围。如果只倡导企业精神,而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精神难以形成。而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为企业提出了鲜明统一的价值观念,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2.以人为本的管理,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以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依托。纵观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的整个历史,可以看到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认为,在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的因素,人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和主旋律,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息息相关。物流企业的各级领导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立足于人的建设,即员工队伍的建设,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对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理解员工、重视员工、依靠员工、团结员工、培育员工、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效益虽然重要,但要人去创造。我们一直强调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管理人员要把员工的冷暖苦乐放在心中,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充分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才能齐心协力渡过难关、求得更大的发展。只有充分考虑员工的多层次需要,尽量使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的良好环境,才可能促使员工创造出远远超越他们收入的价值。面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正逐渐成为共识,人才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对外,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服务为本的经营理念,提高优质服务。用诚恳的服务态度、灵活的服务方式、先进的服务手段、满意的服务效果来赢得客户。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就是抓好青年工作。抓住青年,就抓住了大多数。做青年工作要注意照顾青年的特点,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有理想,有抱负,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希望在他们身上。但是他们也有不足,缺乏锻炼和考验,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青年人健康成长。
3.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相互包含、又不是完全重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公司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共同点:目标基本一致、对象完全相同、内容有相似之处、手段大体重合。一切工作都必须从公司的经营出发、围绕经营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特别是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公司内部的各种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公司的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则强调广大员工的主人翁地位—都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着公司经营工作这个中心开展,加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沟通、导向、舆论、激励作用,力求在深、细、实、活上下工夫。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经常开展演讲、绘画、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要求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向干部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领域深入,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要通过开展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员工中进一步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的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遵纪守法自觉性,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
4.导入CI设计,塑造个性鲜明的公司形象,把形象塑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除具有激励、约束、调适、辐射、润滑、优化、振兴、导向、凝聚、育人等功能外,还具有塑造形象的功能。进行企业CI形象塑造,就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标本关系。CI的内部实施过程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CI的对外实施是企业文化辐射作用的体现。企业形象也是一种竞争手段,已经越来越为人所接受。对于公司来说,形象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公司本身的有形资产。谁的形象好,谁就能够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公司良好的内部形象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良好的外部形象则能够更深刻地反映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使企业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确保企业稳固占领市场。
五、选准切入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个转型创新问题。就是要变僵化型为活跃型,变传统型为现代型。要拓宽思路,改变过去那些过时的、守旧的、呆板的让人感到厌倦的模式,创造新鲜的、活泼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相互渗透、融合。用干部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电子网络等载体教育人、感召人、鼓舞人,做到有重点、分层次,点面结合,梯次配置,整体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公司的经营活动为中心。这就需要在指导思想上服务中心、工作目标上保证中心、日常活动上紧贴中心、考核评价上突出中心。为公司的经营活动服务,不能形成经营和文化建设互不相关,各搞一套,成为事实上的两张皮。
2.坚持以员工为主体,发挥员工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人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反映现代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意识,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实施企业文化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地依靠全体员工,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企业传统。公司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应努力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借鉴国外物流先进经验,融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成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继承和借鉴时,要立足创新,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4.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取得实际效果,必须选准切入点,持之以恒地开展此项工作。需要通过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管理、指导、协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制订发展规划、考核办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系统性、规范性;通过建立责任制,明确职能部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六、结束语
总之,要把培养优秀的企业意识,培育卓越的企业精神,创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氛围,树立生机勃勃的企业规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具有活力的企业机制作为主要任务,通过抓宣传教育、规划制定、共建网络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在启蒙期,但重要的是,大家已经认识到体制转轨中观念更新的迫切性,认识到转轨变型必须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变革,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与现代企业文化相配套。我们相信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迎来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热潮。“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企业文化的东风,推动公司、搏击市场,赢得优势。
第四篇:关于提升商业银行城市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关于提升商业银行城市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江西赣州章贡支行邱瑞平
今年是农业银行“A+H”股同步上市的开局之年,也是我行站在新起点,迈向新目标的一年。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赣州,我行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如何按照上级行“对公业务上收,零售业务下沉”的经营策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资源配臵,打通销售渠道,赢得长期的城市市场竞争优势,成为我行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城区业务竞争力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营观念不先进。当前,城区行的经营观念虽然比农村行的经营观念先进一些,但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对发展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重视不够,致使对发展零售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办法不多,这就决定了受制于一些大户的局面一时很难改变;其次,对金融发展的方向把握不准,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在思想上麻木不仁;同时,因过分畏惧风险,对经营方针的调整犹豫迟疑,动力不足。例如中间业务是银行业的一块富矿,我行中间业务收入虽然较前些年有很大的提高,但在经营利润中的占比只有32%,而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其经营利润中的比值能达到50%以上,摆脱了过分依赖存贷利差的局面。经营观念的落后影响了市场竞争的方向,成为了影响我行市场竞争力的问题之一。同时,城区行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较晚,内部经营机制不够健全,干部和员工缺乏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计划经济和 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这些都是制约城区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二)产品竞争力较弱。一是业务先天不足。受传统业务分工的影响,我行在城市业务发展中对一些优势行业和优质客户的介入滞后,系统性、垄断性的优势行业市场份额较少,市场拓展难度较大。二是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全行整体竞争力难有大幅提升。以个人业务为例,我行个人业务产品功能单一,创新不强,产品落后,交易方式单一,无法形成综合联动优势,成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银行卡功能方面,无法形成集存、贷、结算、理财于一身的综合帐户管理;在电话银行方面,没有建行和招行电话银行所具有的外呼营销、贴心服务(贷款到期和逾期提示等)等功能;消费贷款方面,品种相对比较单一,经营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户联保等其他行允许办理的担保方式我行均无法操作,导致个人贷款市场份额持续低迷,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较低。
(三)内部经营机制滞后。一是市场拓展机制滞后。目前行政式机关化管理的特征仍然存在,管理链条长、决策线路长,上下级行间信息传导及时性、准确性差,上下联动、整体联动性差,制约了高效的金融产品分销渠道的建立。同时,营销上激励机制不健全,全员营销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导致考核无压力、营销无动力。二是营销策略落后。对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捕捉信息不灵敏,上级行对经营行的业务需求反映不灵敏,经营行对市场反映不灵敏;一味贪求大项目,但由于审批时间过长,系统运作效率不高,延误不少商机。三是劳动用工机制滞后。城区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无法真正做到“以业绩定薪酬”,“多劳不能多得、同工不能同酬、同质不能同价”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优秀客户经理、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价值创造能力未得到充分体现,存在事实和潜在的人才流失风险;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机关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偏多,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比较缺乏;城区行员工普遍具有优越感,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部分员工工作上埋怨多、奉献少。
(四)网点转型缓慢。当前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网点制胜”战略,把网点作为零售银行业务的主战场,大力装修改造网点,完善网点各项功能、有效提高网点整体服务水平。而我行网点转型滞后,严重影响业务发展。一是网点分布不合理。网点在传统中心地段分布过于密集,在经济活跃、人流量大、优质客户密集等新兴经济增长区域,网点数量与同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市区主干道、商业街、高档社区等地段很少有我行网点。二是功能分区不完善。我行仍有近半数网点没有进行重新装修,无法进行功能分区。而同业已经有十分完善的功能分区布局,如建行网点建设开展“蓝色风暴”,中行实行“IT”蓝图,工行网点建设“五年规划”,而我行具备理财服务项目的网点相对缺乏,弱化了对客户的吸引力。三是自助服务机具数量少,布局不合理。我行网点普遍缺少存取款一体机、叫号机、自助查询打印设备等,因而无法对业务有效分流。四是缺少高端客户服务平台。我行个人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缓慢,无法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员工服务不到位。竞争力因素有客观方面的,如网点布局,硬件设施,金融产品,也有主观方面的,员工服务就是最主要的主观因素,也是所有竞争力之中的核心因素之一。从客户信息反馈和本行与他行网点实地业务体验比较来看,农行员工服务总体水平不高,在服务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服务准确完 整方面,主要问题是全能柜员不全能,柜员综合业务能力较差,差错现象仍有发生,有的甚至直接拒办某些柜员业务。在服务效率方面,柜面排长队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一是员工操作技能生疏,很多网点柜员年龄偏大、对新业务接受能力不强、普遍缺乏积极性。二是还有部分网点未设大堂经理,许多咨询柜面营业等解释性工作,挤占了柜员大量的工作时间;而设臵了大堂经理的网点大堂经理未真正起到大堂经理的作用;部分网点把一些年纪偏大、业务不熟练的人员充当大堂经理,不但不能起到引导作用,反而破坏我行整体形象。三是服务水平偏低。由于缺少柜员服务评价系统,不能对柜员服务好坏进行有效监督管理,部分柜员存在不用礼貌用语、不懂服务礼仪等问题。四是低效的代理业务过多,低端客户过多。在服务态度方面,他行普遍好于农行,在我行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等基本的规范化服务内容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在附加服务方面,除营销一些代理保险、基金之外,基本上属于空白。
二、提升城区业务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经营理念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虽然在同样的体制下,但由于有强烈的市场运作观念和灵活有效的机制,就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源动力,比如在客户管理方面,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营销媒介和手段,率先实现了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同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全行上下心系发展、共谋发展、力促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地位。作为城区支行,我们要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迅猛崛起和农行系统先进行以改革促进发展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员工坚决打破思维定势,摒弃不合时代发展的习惯性动作,增强效益意 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人均意识、份额意识,紧紧围绕利润核心目标开展经营管理,一切业务经营以效益高低、创利多少作为衡量标准。通过教育和引导,在全行形成一种奋勇争先、自我加压的精神状态,营造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发展氛围,把全行的发展与员工切身利益、与员工的价值实现结合起来。
(二)创新产品服务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客户需要的是便利、有竞争力的银行产品,只有不断推出适销对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才能提升竞争优势。要实施新产品带动战略和蓝海竞争策略,在个人业务上,通过每年推出一款领先同业、领先系统的主打新产品和多款辅产品,逐步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确立个人业务的竞争优势;在对公业务方面,通过创新和推广银团贷款、政府搭桥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汇款通、金穗联名卡等新服务品种,撬动一批优质公司客户,带动一批中间业务,联动一批个人业务,巩固市场份额。运用好经过市场检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服务,做到“形似”向“神似”转变。要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就要整体联动、配套跟上,只有各个环节都跟上,配套措施齐全,才能充分发挥新产品的功能,确保竞争优势。
(三)突出零售业务地位是可持续发展的致胜法宝。提升城市市场竞争力,抓好零售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长期以来对零售业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零售业务已经落后同业一大步。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住将农行建成最大的零售银行这一战略目标,按照“定位中端、竞争高端、培育潜力”的市场发展定位,加速构建“大个金”的经营格局。一是提升储蓄存款市场竞争力。实施对公与对私客户捆绑营销,加大财政性资金、第三方存管、企业代收代付等源头性资金的营销,把储蓄存款营 销与宏观形势变化紧密结合,因势利导抓存款。利用丰富的零售业务产品和多层次的渠道优势,转变储蓄存款营销思维,开阔储蓄存款营销视野,结合产品优势和渠道优势,通过服务引存、网络引存、贷款引存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组织渠道,促进储蓄存款持续、稳步、良性增长。二是加快个人贷款业务发展。在发达国家,个贷业务占商业银行全部贷款的半壁江山。我行个贷业务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个贷占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也仅占35.65%,与同业的差距很大。因此,要不断加强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营销,优化个贷客户结构,提高个贷资源丰富区域的竞争力,提升个贷同业占比。要优化个贷流程,加快办贷效率,增强我行个贷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大个人中间业务拓展力度。要加快中间业务的统筹发展,形成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的新思路。将传统的储蓄业务与理财业务相结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使其带来稳定的利差收益;做好消费贷款、信用卡、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的品牌建设、产品定价,并通过改造、嫁接、重新包装或交叉组合,着重推出针对高端客户的更有吸引力的品牌和产品选择,全面提升客户的依存度、信任度、忠诚度、贡献度,实现银客双赢。
(四)优化内部资源配臵是提升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一是合理配臵固定资产资源。要树立农行城区行新形象,加大对城区行固定资产投入的倾斜力度,全面实施城区网点的规范化改造,大力推进自助型电子化设备建设。整体规划物理网点、电子银行、自助银行分销渠道,进一步建立起财富管理中心、理财中心和金融便利店等构成的多层次物理网点服务体系。统一网点装修标准,促进网点建设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提升形象。充分利用总行 “擦亮牌子”政策,促进农行形象旧貌换新颜,树立农行社会新形象。二是合理配臵信贷资源。加强系统内信贷资金统配功能,把全行有限的信贷资源集中配臵于城市这个优势区域,优先满足总、省行贷审会审批的城区行信贷业务和优质高效的个人信贷业务,集中精力大力拓展云集在城市经济中的蕴涵丰富金融资源的优势产业、优势行业以及各种高价值客户,提高信贷投入产出比。依据城区支行的差别定位、专业化程度、风险控制水平,对个人信贷审批权限实行差别授权、差别管理。三是合理配臵财务资源。改进费用分配体制,建立“以效益为核心,同质同价为基础”的财务资源配臵机制,以效益配臵费用,变“要费用”为“挣费用”。让有效收入多、利润贡献大、劳动生产率高的城区行得到相应的费用和收入,以调动城区行快速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合理配臵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员工当作第一资源开发好、配臵好。利用城区支行管理职能上收、市场定位调整、管辖范围变迁的机会,根据员工自身的特点,在合理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实行择优竞聘,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臵。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每年新进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要优先满足城区行的需要;根据城市业务发展要求,在社会上引进适用人才特别是柜台人员,建立滚动式的人才进出机制。
(五)强化员工队伍管理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强大动力。在人员管理上引入竞争上岗机制、行员等级管理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一是要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通盘考虑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员工发展需要,积极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将那些熟悉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理财队伍中来,打造若干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理财工作室品牌,不断改进对中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加快建设一支由网点负责人、客户经 理、大堂经理、产品经理、理财经理、低柜柜员组成的专业化、职业化、知识化的营销队伍。二是建立一支业务全面、结构合理、服务优质的员工队伍。全面推行临柜网点综合柜员制,按照业务量实行定员定额,实行星级服务管理。破除唯资历论、唯学历论、唯职务论,将效益作为衡量员工绩效的唯一标准,多劳可以多得,同工可以同酬。大力推行柜员晋级培训,抓好新入行员工上岗培训和转岗员工业务培训,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柜台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营销礼仪培训,努力树立具有农行个性的柜台服务新形象。三是建立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要狠抓员工积分管理办法的落实,通过严格考核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流动管理机制,区分网点主任、客户经理、员工三个层次,以量化的业绩指标为标准,每年按一定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同时对贡献突出的给予重奖,保持干部员工队伍的流动性,激活员工队伍。
(六)构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增强竞争力的持续保障。首先,坚持制度治行。要把制度建设放在完善内控机制的首位,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程序和决策行为。要使内控制度建立紧跟业务发展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加强对新兴业务的风险防范。继续完善内控评价制度和自律监管工作,同时,坚持授权控制、行务公开、任前公示、强制轮岗、离岗审计等制度,从机制上和制度上减少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法律审查力度,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其次,构建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一是建立上下一致的经营理念。要着重培育和发展高级客户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阶层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管理办法,根据农行的长远规划,参照同行的管理经验,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准则,并使之得到员工 的认同,把个体文化融入群体文化,以此产生合力和效力。二是加强企业文化管理。要实施以政策、舆论、理论、价值、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全方位导向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并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全方位渗透来引导员工认同银行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风尚。三是加强沟通和交流。营造团体氛围,树立团队精神,采取多渠道的企业文化交流措施,提供员工探讨农行发展、自身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的平台,建立矛盾处理机制,增进情感交流。
第五篇:纺织、服装加工企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目的为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出现火灾情况下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内有效地扑灭火灾、抢救伤员、疏散伤员和物资,把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危险性分析
2.1 企业概况
某服装加工公司,位于佛山市区,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职工总数243人。
办公楼:1600平方米 三层结构。
车 间:3000平方米 二层结构。
宿舍楼:1600平方米 三层结构。
食 堂:700平方米 一层结构。
办公楼:安全出口两个,宽度1.6米。
车 间:安全出口三个,宽度1.4米。
宿舍楼:安全出口两个,宽度1.6米和1.2米。
2.2 消防设施配置
车间一、二层分别设防火报警探头等62个。车间内设有六组双头消防栓,院内分别设置3组双头消防栓。共设置灭火器44只,按规定检测检修。
其中:
办公楼:一层3个、二层3个、三层2个,共8个。
宿舍楼:一层1个、二层1个、三层1个,共3个。
车间楼:一层正门开关柜南侧2个;一层西门开关柜1个;一层毛领车间1个;一层整理车间西门2个;一层里布车间1个;一层辅料库东门2个(门外侧),西门2个(北侧);一层成品库4个;二层维修室对面3个;二层缝制车间东门2个,西门2个;东烫台对面1个;二层裁剪车间东门2个;二层小车间东门2个,西门1个;配电室2个;伙房2个;锅炉房1个,共33个。
2.3 危险性分析
服装行业人员密集,电器线路复杂,易燃物品多,一旦出现火源易蔓延引起火灾造成群死群伤。
服装厂库房内的服装衣料的原料可燃且数量多,各种织物的燃烧速度要比普通木材燃烧速度快得多。同时,由于服装厂大量使用电熨斗,导致火灾的因素增多。加工服装的各种衣料大多是化纤成分,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各种毒气比普通的火灾产生的毒气毒性更强。
存放服装的仓库是重点防火点。存放的原料和成品应采取垫板存放(若原料长时间直接置于地面),受潮发霉后容易自燃,须定期进行检查。
火灾因素识别:电器开关、用电线路;加热熨斗;伟明树脂胶的使用;食堂液化气罐的存放使用。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设立事故现场指挥组、通信联络组、火灾扑救组、人员抢救组、物资疏散组、后勤保障组。
(1)现场指挥组:
组长:总经理
现场指挥:副总经理
主要职责: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对企业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掌握安全消防知识;对消防设备和设施及时进行监测和更新,保障处于有效使用状态;当接到火灾报警后,迅速通知各组负责人,到现场按自身任务迅速施救;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2)通信联络组:
负责人:(略)
成员:现场值班员、办公室值班员。
主要职责:在指挥组领导下,负责与消防、医院、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确保通信畅通。
(3)人员抢救组:
负责人:(略)
成员:(略)
主要职责:对火场内被困人员实施解救或送至医院,听从指挥人员调动,不得擅自进入火区。
(4)火灾扑救组:
负责人:(略)
义务消防人员15名
主要职责:在指挥组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单位内所有的灭火设施灭火。
(5)物资疏散组:
负责人:(略)
成员:(略)
主要职责:对火灾现场或有可能受到火灾威胁的火灾现场周围的危险品、价值较高的贵重物品进行抢救疏散。
(6)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略)
成员:(略)
主要职责:负责有关灭火、抢救物资的保障,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接待,以及灭火相关工作,如保护现场,接等有关人员,协助火灾前期调查等。应急响应
(1)第一发现火情人员或得知火情的值班人立即报119。
报警要求:说明失火的具体的地址、失火的位置、单位名称、失火物品名称、火势大小、火灾现场有无危险品、报警人姓名、报警所使用的电话号码。
(2)现场值班员或负责人将火情通知指挥组总指挥(或其它负责人),迅速在指定位置集合,听从统一安排部署。
(3)各组成员由本组负责人通知,按部署迅速展开行动。
所有应急人员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现场。在应急抢险过程中,本着“救人先于救火”的原则进行。参与抢救的人员要勇敢、机智、沉着,做到紧张有序,一切行动听指挥,有问题要及时上报指挥组。
本方案一经实施,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使每一个人熟知自己的任务。如人员、电话等其它情况有变,要及时对原方案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