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九江 铸造城市之魂

时间:2019-05-13 10:5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文化九江 铸造城市之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文化九江 铸造城市之魂》。

第一篇:建设文化九江 铸造城市之魂

建设文化九江 铸造城市之魂

陈安众

一个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独具特质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化沉积着一种精神,彰显着一种魅力。九江要建成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文化。

一、打造经济中心城市必须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决定着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建设经济中心城市,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立市之本

关于城市的起源,《春秋》一书这样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易?系辞下》也有这样的解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里显然把政治、经济作为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由此可见,维系城市生存的诸要素中,经济、政治是不可或缺的,但文化是最为根本的,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就犹如一个人没有灵魂而缺乏灵气和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和生衍繁息之地,即便是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内陆城市,文化同样是城市诸多生存要素中最活跃、最根本的部分。纵观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一些原本很繁华的城市,因为单纯强调经济增长、财富积累,单纯强调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而忽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精神的培育,导致了人与社会之间缺少人文关照,人与自然之间缺乏亲和友好,出现了所谓的“现代城市病”: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文化生活越来越贫乏;楼房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低;马路越来越宽,交流越来越窄……前车之鉴不远,我们要建设经济中心城市,必须把文化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立城之本,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深情呼唤。

文化是兴市之基

传统观念中,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现代发展理念告诉我们,文化是构成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更是高达25%。文化兴则城市兴。城市是人口的聚集,也是产业的聚集,城市的竞争和发展主要是通过产业来实现的。单靠消耗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城市,因缺乏文化这一新兴产业的支持而逐渐衰落,在城市的横向比较中位次下降,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城市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切条件优势: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群体,丰富的产业资源、文化资本和天然形成的必备基础。立意须高远,我们要建设经济中心城市,必须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兴市之基的不二

文化是强市之源

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关乎一个城市的品质和发展潜力;文化也是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关乎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投资环境。一个城市的文化犹如一面旗帜,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它能鼓舞人、激励人去热爱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家园,并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是未来的理想城市。一个城市是否有竞争力,不仅要看它的经济硬实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软实力,即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人类的城市演进史表明,没有文化的城市如同没有灵魂,也没有美好的未来。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新兴的、后起的城市可以“跨越”经济增长阶段,但无法“跨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源头之水,未来城市发展将以文化定输赢。

二、铸造城市之魂必须充分凸显区域文化个性

九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水秀山清,举世无俦。有学者归纳为:读书成风、学者成林、作家成派、士宦成群、著述成山、志士成仁、佛道成宗、青铜成王。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们自得自在于这份先天厚赐,而不见山外之山、不识天外有天。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我们应该充分凸显九江文化个性,塑造现代城市精神,客观审视历史,科学规划未来。

彰显山水文化,培育勇往直前的赶超精神

九江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九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00多个景观景点星罗棋布,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洞、名寺于一体的山水文化体系。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九江的山水不仅哺育出了一代代成就卓著的家乡儿女,而且也吸引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诗文巨擘、文章巨公,他们为九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孔子曾突破自然美学观念,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观,实际上是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真切体验,把山水文化提炼成一种厚重不移、周流不滞的山水精神。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所以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所以喜欢稳重之山。这种厚重不移、周流不滞的山水精神对我们产生了无限深广的影响,深深浸透在九江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未来区域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的较量,更是文化力的较量,说到底是意志和精神的博弈和较量。九江要建成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必须具备厚重不移的赶超意志,周流不滞的赶超作风,勇往直前的赶超精神。

传承商业文化,培育开明开放的创新精神

九江的商业文化厚重深远,在晋代是“七省通衢,来商纳贾”的通都大邑,在唐代是江南一大商港,明清时为中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鸦片战争后是“五口通商”之一,成为最早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兴盛的商业孕育着厚重的商业文化,这种文化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就是诚实守信、开明开放。开明开放,就是要有全球意识、世界胸襟,就是要能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今天,建设经济中心城市,既要传承、容纳、吸收商业文化中的大气开放精神,在发展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更新观念、完善思路,虚心学习吸纳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又要改造九江文化中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子,变抱残守缺为积极进取,变淡泊名利为义利兼顾,精心培育出与九江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相吻合的开放个性、开明品德。

发掘宗教文化,培育圆融和谐的人本精神

九江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市城市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境内西林寺、东林寺、真如寺、铁佛寺、简寂观、仙人洞个个都是四海知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教聚集九江,和谐相处,共同打造了九江宗教文化的深厚凝重与不同凡响,从而树立起了九江宗教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千百年来,宗教文化圆融和谐、包容求同的因子和内核深深融进了九江城市精神之中,成为九江涵养民风、化育和谐的基本准则,为九江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发掘宗教文化,就是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努力在领导班子中倡导和形成“以干为要、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以廉为荣”的共事环境;在机关干部中倡导和形成“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工作环境;在全体市民中倡导和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环境。

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

九江的红色文化壮丽雄浑,是激励千百九江儿女奋发创业的精神财富。收回英租界,首应二次革命,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升起第一面军旗,南昌起义策划于九江,《抗战宣言》发表于庐山,伟大的抗洪精神在这里诞生,感人的抗震救灾事迹在这里涌现。伟大历史孕育的伟大精神已成为我们建设新九江的强大动力。当前,面对兄弟城市逼人的发展态势和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新要求,全市人民必须下定决心,奋起直追,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百舸争流,慢进即退,自强之道在于“师而法之,比而齐之,驾而超之”;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外找差距,内找原因,变“负气”为服气,变怨气为志气,变丧气为勇气,见贤思齐,见先思进,知难不畏,志在超越;必须立足于“抢”,早认识、早研究、早行动,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必须落实于“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机遇期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将正确的思路转化为发展的现实;必须着力于“创”,借势发力,乘势而为,在争先进位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伟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目标。

三、推进文化建设必须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面对新的目标和定位,九江新一轮文化建设必须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把文化建设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以规划为龙头,引导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推进文化建设,最紧要的是抓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引导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必须以规划为龙头,按照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协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改革创新与继承借鉴相衔接、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九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布局,增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改革为动力,实现文化建设制度创新

推进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抓好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为我市的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一要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自主运营”的文化体制新目标,通过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体制及机制创新,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力。二要努力改革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制,推动社会力量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建立多渠道投资文化产业的体制和筹资机制。三要进一步激活文化市场,积极推进文化娱乐、竞技体育、演艺会展、艺术拍卖、书报刊、影视等文化市场及各种文化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四要继续加大培养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的力度,创造良好的引人、用人环境。

以项目为突破口,促进文化建设全面繁荣

推进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抓好文化项目建设。要以抓重大经济项目的招数、办法和力度抓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要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和切入点,抓好文化旅游、重要景区景点、历史文化遗存、重大文化活动、新闻出版等知名文化品牌和项目的开发。要根据九江实际,建立《九江市文化产业项目库》,精心培育出既具有九江特色,又具有诸如“印象刘三姐”、“丽水金沙”这样鲜亮大气的知名文化品牌,采取多种形式对外推介、对外招商,建设一批主导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竞争主体,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真正形成经济、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第二篇:企业文化铸造铁军之魂

企业文化铸造铁军之魂

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企业文化就像一泓活水,不仅容得下天光云影,更呼唤着海语天风,一个把文化镌刻在自己旗帜上的企业,才是具有恒久生命力的企业;只有将文化融入企业的血脉,企业才能被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灌溉,生生不息;只有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贯穿到企业管理当中,才能铸造出攻坚克难、打拼天下的铁军魂。

铸铁军魂——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种真实而有力量的存在。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的是铸造企业的一种精神,把每一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统一到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中来。东送铁军虽然不是一支从军营中走出来的铁军,但他同样具有不怕流血流汗、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成为基建战线上的一支尖兵和标杆。2008年,在南方铁塔严重损毁的情况下,东送铁军一天组塔20基,创电建记录,5天内拆除坏塔40基,组立新塔40基。提前恢复5条500千伏和2条220千伏送电线路,被国网赞誉“辽电神速”。

拥有这样的光荣传统和顽强作风,是东送企业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扎实基础,是东送立足不败、青春永驻的法宝。东送人也把培育先进

1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不断随着时代的脚步积累、充实、丰富和提升其内涵。

在东送,企业文化理念已经形成系统,有“弘扬艰苦奋斗、诚实劳动、求实创新、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有“持续发展,多方共赢”的经营理念,有“送优立信”的价值观念,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员工管理理念,还有“追求事故零目标,致力环保,和谐有序”的东送安全环境理念。这些具有时代精神和东送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形成了全体员工认同的东送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成为东送攻坚克难、打拼天下的铁军之魂。树立典型——以增强企业文化的感召力

树立企业先进楷模,大力弘扬“铁军文化”。要注意发现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精神,通过树立企业英雄大力弘扬铁军文化。用这些反映时代精神的典型去感召人,带动员工们积极上进,做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先进典型树立之后,充分利用这些典型的影响,积极推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并在全公司形成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服从一级管,一级督促一级办”的良好局面。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要坚持工程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到哪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骨干作用。使每位党员都要树立“学习型、研究型、团结型、廉洁型”的良好形象,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理

论思维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应努力形成“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执行力强”的“四强”战斗集体,成为带领全体党员,实现奋力崛起的战斗堡垒;党员成为生产经营中的一面旗帜,做新时期的时代先锋,为建设和谐企业打下坚定政治基础。

品牌形象——以塑造企业文化的整体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展现企业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是衡量企业经营理念与产品质量的重要尺度,更是市场竞争中不可低估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企业竞争的实力。

在“塑形”方面,第一,要重点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使项目工地变成 “铁军形象宣传队”。公司在施工组织管理上,要实行“三严”管理,即严格遵守已建立的施工运行机制,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规定,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和验收规范施工。执行“五项考核”,即施工工艺质量管理考核、安全管理考核、文明施工管理考核、技术指标、工程档案管理考核和工程综合管理考核,同时要大力开展文明施工活动。例如:在现场悬挂公司旗帜,设置安全围栏、安全操作警示牌,规定现场物品摆放规范,着装统一。

第二,在质量建设、安全建设上,要立企业形象“铁军招牌”。为业主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关键所在。公司要在质量建设工作中,建立质量跟踪体系,对施工质量严加控制,坚持高标准,并将质量责任明确到个人,建立质量跟踪卡,对施工质量全程控制,保证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安全建设中,除各

种管理、技术措施外,要以“情”为发动机,调动员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松懈心理,推动员工安全施工习惯的养成,这些形象塑造的成功才能使之成为一支立得住、拖不垮、踵事增华、薪火相传的“铁军”。精神主导——企业生命的传承之根,文化之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公司要把培育企业精神贯穿于公司日常工作中,制订的目标和指标都坚持一流的标准;贯穿在现代管理活动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灌输和培训,使“铁军精神”逐步渗入到每一个职工的思想中去。

二十多年来,几代东送人正是发扬这种“艰苦奋斗、诚实劳动、求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创新实践,拼搏进取。在东送,每当有新职工入厂时,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公司传统教育,给他们讲公司创业史,讲公司的优良传统,讲老一辈东送人的拼搏奉献精神,组织他们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同时让他们感受公司的企业精神。其次公司还针对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个别职工思想顾虑较多、畏难情绪增加的实际,把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企业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公司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工地,深入班组,给职工讲形势,讲任务,号召全体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再铸辉煌。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与教育活动的展开使的企业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坚定了职工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

这十六字精神也正好演绎着铁军文化的内涵,他必将指引我们企业绩往开来,迎接挑战,用“铁军文化”实现东送明天的辉煌。

东送“铁军”荣誉称号的授予浓缩了东送人骄人的战绩、彰显着东送人光辉的历程,所以,在他们的血液里,点点滴滴都渗透对企业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心。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东送的每一名职工都需要有比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时代更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都需要这样的英勇果敢──“战必用我,用我必胜”,需要这样的豪情壮语──“铁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需要这样的钢铁精神──“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 „„

“百战身、英雄气,薪火相传;铁的魂,铁的胆,忠诚永远!”这不仅仅是一声口号,一种壮怀,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如果没有这种企业文化就形不成这根深蒂固的精神;没有这种企业文化就形不成壮志凌云的士气、钢浇铁铸的军魂;我们必定在工作中自觉地将这些文化内涵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努力发展“铁军”文化,使“铁军”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灵魂。

变电分公司:李媛媛

第三篇:江苏省如皋市: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江苏省如皋市: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 陈惠娟

一个充满活力、整体和谐的现代城市,必然是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城市;一座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令人仰慕向往的魅力之都。要建成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仅仅有经济上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的继承、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的创造。江苏省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协调发展中努力提高城市文化内涵,为把如皋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城市夯实文化基础。历史的车轮在如皋城市记忆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文化辙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历史名城、中国盆景之都、世界长寿福地等一个个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和魅力的荣誉接踵而至,“文化如皋”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一、传承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保护与城市开发并重

如皋迄今为止已有6000多年成陆的文明史和1600多年的建城史,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拥有独具魅力的淮扬文化、长江文化等历史文化渊源。作为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在席卷全国的城市化浪潮下,如皋成功实现了坚守历史文化与开发现代城市的统一。

规划先行引领文化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牢固确立科学的保护与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把加大旧城保护力度、保护旧城整体风貌、保存真实历史遗存和打造城市亮点和精品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将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市民文化等融合到城市建设中,既丰富城市的外在形象,又充实城市的文化内涵,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外在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延续与保护历史文化脉搏。按照改造与保护并重的思路,先后组织对文庙大成殿、定慧寺、石合泰古民居、集贤里名人故居、东大街古街区、水绘园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保护、修缮和扩建改造,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了较好的整治和恢复。水绘园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水关、集贤里和白蒲明清古建筑群同时升格为省文保单位。如皋杖头木偶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艺丝毯、如皋灯彩、如皋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及非遗申报工作有序进行。

打造城市文化精品工程。几年来,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皋市不惜斥巨资投入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做优做美城市形象。投资8000多万元兴建了功能齐全、堪称苏北一流的如皋大剧院;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安定休闲广场;投资600万元扩建了3500平方米的文化馆综合大楼。通过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使“外圆内方、形似古钱”、“水环城,城包水”的内外城河风光带常年绿柳成荫,水质清澈见底,景色秀丽怡人。加快城市历史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船舶展览馆等项目的建设,使如皋的文化底蕴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不断超越自我,在时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交相辉映中闪烁出夺目光彩,焕发出勃勃生机,推动了城市能级的快速提升。

二、提升建筑文化:城市能级与城市品位良性互动 城市的主要载体是建筑,城市文化也必然要在城市的建筑形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北京四合院、山西民居、陕西窑洞、云南竹楼、江浙水乡等等,诸如此类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域特色在建筑文化中都得以体现。一个有品位、有魅力的城市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要有自己的特色。品位作为城市的魅力所在,作为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所在,在城市建设中要克服千篇一律,体现出如皋独有的文化品位。

坚持城市特色化原则。如皋的城市建设体现个性化,首先是建筑物的造型、色彩、高度有韵律感、层次感,从平面规划发展到立体式空间规划。功能区域空间注重跳跃布局,拉开骨架,既为城市留下绿地或城中园林之地,也为以后发展留下余地。其次是体现古风古貌。在发掘历史内涵的同时,保护好现存的古建筑,体现出文化古城的久远意境。从建筑物的造型到亮化工程的设计,从城市道路的建设到景观带的设置,个性化原则无不渗透于其中。

坚持和谐实用性原则。和谐是指城市要构筑人们生产、生活与学习的和谐空间,通盘考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配置和空间布局,商店、学校、医院、银行、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居民区考虑通风、采光、绿化,着力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空间。如皋大润发超市、光华大酒店等服务设施的引进,不仅健全完善了城市的配套功能,而且提升了城市能级水平。

坚持文化滋养城市原则。城市不仅是经济聚集地,而且是人类文明集中地,也是文化的荟萃之地。一座缺乏文化沉淀的城市充其量也只能是钢筋与混凝土的组合体而已。文化软件建设是文化建设之魂,城市的文化底蕴在于城市的内涵。如皋以文化滋养城市,利用自然景观,使自然景观与历史名人或传说典故相结合,以展示文化意境。同时彰显人工环境的文化性,如道路、园林、广场、路名、店牌等,尽量显露如皋城市的“精、气、神”。

三、打造绿色文化: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皋的生态优势曾滋润过许许多多的长寿佳话,承续如皋的长寿现象,“不出城廓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如皋的“金字招牌”。保护和建设好城市生态环境,是增强如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普惠于民的最终体现。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战略目标,2002年12月如皋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如皋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05年,如皋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沿江地区获得ISO14001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重城市建设的环境效益。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低产出的项目进入园区,严格把好化工企业的梯度转移,追求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把城市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作为首要因素加以考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污染,因而众多高污染的重大项目被拒之门外。全面启动生态市系列创建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市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一批环保基础工程,总投资4.5亿元日处理1500吨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致力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如皋花木盆景始于北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今。中南海、钩鱼台、毛主席纪念堂以及一些中央国家机关随处可见“清、奇、古、怪”的如皋盆景。近年来,如皋市充分发挥花木盆景之都的资源优势,以顾庄生态园为核心区域进一步做大花木连片种植,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努力构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学习借鉴艳阳模式,吸引外来资本加快建设长青沙生态观光园。打造如泰运河两岸风光带,以建设生态绿地为重点,尽量保留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保护好乡土树种与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强化城市绿地的连通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

维护城市河流生命健康,构建城市和谐水系。水资源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稀缺资源之一,水质量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程度。建设沿江防护林带,促进节能减排,保护沿江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好如皋内外城河的水系健康,让两环水清景美的如皋城河成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风光带,如皋的“水城文化”得到延续和弘扬。将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城市和谐水系,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了人居环境,控制了污染源头,蓝天、碧水为绿色如皋又凭添了几分吉祥,几分新绿。

四、抹亮社区文化:文化素质与城市精神交相辉映

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提高市民素质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城市的文化程度离不开优美的建筑、整洁的市容,并通过有序的管理、良好的服务来体现,如果没有“文明的人”来支撑,整个城市的文化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成为“空中楼阁”。如皋市高度重视城市市民个人的素质建设,大力弘扬“厚德笃学、文明诚信、拼搏创新、超越争先”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使城市整体文化的发展建立在个体文明进步的基础之上。通过诚信建设带动市民意识的转化。诚信的社会是社区人无限依附的精神家园。首先是政府带头讲诚信。政府官员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对市民的素质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级干部在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同时,也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创建“和谐机关”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以建设“文明城市”为突破口,推动市民形成团结友爱、文明诚信、健康向上的良好意识形态。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如皋教育品牌的优势,重点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专业技能、文化知识等。加快建设如皋市技师学院,充分运用江苏省沿江开发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平台,为建设文化如皋提供人才支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发动全体市民共创学习型社会。利用长江文化节、社区艺术节等有效形式,使学习成为市民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负有启蒙、人文关怀和舆论监督的重大责任,对社区文化的引导和促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文化、广电、新闻中心等舆论宣传部门立足于提升国民素质的高度,在尊重受众趣味和喜好的同时,做到既不故作高深更不满足于平庸,尤其不能堕落低俗,深入浅出地表达当代人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弘扬长寿文化:城市文化与产业经济有机衔接

如皋如歌,长来长寿。如皋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声名远播。如皋市在探索长寿文化,挖掘长寿秘密的实践中敏锐的捕捉到潜在商机,充分利用长寿资源,积极打造长寿品牌,大力发展集养身、饮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长寿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弘扬长寿文化,做强长寿经济,富裕如皋百姓的发展之路,长寿文化的内涵被充分拓展。

做响长寿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如皋滨江临海、交通发达、地处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加大对如皋长寿文化和长寿产业的推介,吸引各类资本投资长寿产业。在平台搭建上,自2002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长寿文化节,邀请世界各地的长寿研究专家和学者来如探讨长寿秘密,研究长寿文化,推介长寿产业,目前已成功组织三届长寿文化节,出版长寿系列文集20余本,吸引了美国、韩国、日本、新西兰、印尼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来如投资。在宣传推介上,坚持以宣传促销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组织拍摄制作了《雉水风韵》DVD旅游风光片和风雅如皋旅游宣传画册,每年都在上海、南京、常州、苏州等地组织各类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如皋百岁老人更是频频作客中央电视台,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如皋的长寿文化、长寿美食、长寿美景。在项目包装上,依据各镇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包装了一批象长寿食品制作、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对外进行推介。

做强长寿文化产业。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高效长寿产业,着力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板块。建设长寿农产品原料基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设置资金奖励,免费科技支农等方式着力推动花木盆景等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强区企对接,注重延伸龙头企业产业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加快形成了花木盆景、创汇果蔬、优质油米、优质生猪、优质桑蚕、如皋黄鸡等特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传统长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长寿品牌建设为重点,申报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突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逐步形成具有如皋地方特色的长寿系列品牌体系,目前,已有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40种。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拉长长寿产业链,提升长寿产品市场竞争力,快速做大长寿食品经济板块。打造长寿旅游品牌,不断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功能配套,已建成三星级酒店3家。把长寿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产业有效融合起来,打造长寿旅游经济板块。(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书记)

第四篇:南宁:文化铸造城市魂魄

南宁:文化铸造城市魂魄

培育“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打造“流动”的彩虹桥

《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04 版)

南宁新景

■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陈武: 文化强市何以强,强在文化自觉,更强在文化自信。

■南宁市市长周红波: 唯有文化之引领支撑,方能筑城市精神之高地。

主持人语

一年一度的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使这里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新会书院里夜夜摆袖唱吟的邕剧和粤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中国绿城”、“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众多美誉,是城市文化定位和城市精神的具象承载。在向区域性国际城市迈进的轨迹中,南宁,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虔守千年文脉,用文化铸造城市魂魄,打造成“广西文化新高地”。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聚焦广西南宁。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文化“种”进百姓心田

牧羊的鞭子舞起来、划船的木桨荡起来、劳动的号子唱起来,夜幕下,南宁市武鸣县府城镇的圩场比白天还热闹,邻近的男女老少如约而至,尽情地唱着、跳着,享受着“白天扛锄头上山种田、晚上打快板上台演出”的“新生活”。

这是2010年3月,南宁市启动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以来,基层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

在此之前,虽然当地没少花心思组织专业文艺队到社区、乡村演出,但群众似乎并不买账,“送文化”成了“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基层文化阵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南宁市提出:农村文化建设,既需要“送文化”,也需要为百姓提供舞台,引导百姓自己“种文化”,唯有如此,文化的“种子”才能在基层生根、发芽。

随着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的蓬勃开展,基层的“文化细胞”被迅速激活。在宾阳县,文化馆12名馆员全体出动,每人负责1至2个乡镇,走村串寨,对全县9个业余文艺队、50多个节目进行辅导和排练。由此,一大批散落在村坳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出生机,甘棠镇灵动逸俊的彩凤舞,甚至“舞”进了上海世博会。马山县还先后组织古零村文艺队、金秋艺术团、红霞艺术团等团队到周边县进行交流“取经”。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老百姓从昔日“看客”成了“主角”。他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情,演绎出一派安宁和谐的新农村风情画卷。很多原本纠缠的矛盾化解了,一些原本的“问题村”变成了“和谐村”,以往的“旧四多”——纠纷多、矛盾多、上访多、谣言多,变成了现在的“新四多”——歌舞多、笑声多、谦让多、文明多。

培育“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

没有丰厚的经济条件,没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只有11栋居民楼的南宁市望州南小区,却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之路。

在这个拆迁户集中、人员复杂的老社区,邻里间却洋溢着血浓于水的互爱情谊,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能帮就帮呗!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能帮就帮”这一朴素的守望相助精神,逐渐走进了全市的各个社区,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并得到弘扬、延传。如今,南宁市已形成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党员义工队伍、爱心小分队等为主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有人说,今天的南宁,人人都是志愿者。

在南宁,有一位军转干部的名字时常被人们所想起,他叫朱传波。他辛勤劳动、默默奉献,让一个又一个“烂摊子”企业柳暗花明。在市委的倡导下,这种“敢做善成”的坚毅品质,激发着干部群众创先争优。一个又一个“朱传波”不断涌现出来:好战士黄胜新、“中国杰出青年卫士”黄振磊、“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韩素云、“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谢芳秋、“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牙高峰„„他们,如同一座座丰碑,挺起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脊梁。

如果说“能帮就帮”的精神,体现的是壮乡人固有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和谐共处的品质,那么,“朱传波们”身上体现的“敢做善成”精神,这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争优创先的“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胸襟气魄,则顺应了南宁这座区域性国际城市走向世界的步伐。

这种精神,体现在百姓的生活中,更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十一五”期间,南宁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18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5年时间完成了过去10年都完不成的目标,被称为“南宁速度”。

打造“流动”的彩虹桥

催人奋进的铜鼓,震撼大地,响彻人寰,在他们身后,无数双赤脚随着铜鼓声走来,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每当节目演到高潮时,观众都会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这是今年6月10日至24日,由南宁市艺术剧院排演的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在美国巡演时最感人的一幕。

《妈勒访天边》此次赴美巡演9场,两万名美国观众现场领略这一壮族史诗的震撼与风采,这是《妈勒访天边》首次走出国门,是广西赴美巡演城市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妈勒访天边》剧中展现的“逐梦天涯”意志和精神,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展现了新时期南宁人与时俱进的开放气质,也是城市文化建设孜孜追求的方向。

每年金秋,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总是准时地盛大亮相。悠悠民歌不仅传开了绿城南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唤醒了这座城市自身蕴藏着的冲动和渴望。如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南宁不断拓宽和外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与领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打造了一条条“流动”的彩虹桥,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具有开放、合作、自信、包容气质的南宁新形象:

早在2006年,南宁市与中央电视台、奥地利国家电视台三方联合举办了“音乐家舞台?大地飞歌——中奥萨尔茨堡之夜”大型晚会,广西民歌首次走向世界舞台;

2007年,南宁市艺术剧院和粤剧团成功在土耳其进行了为期174天76场次的商业演出,南宁粤剧扬名国外;

2008年,南宁市粤剧团应邀参加韩国果川露天艺术节和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成立60周年庆典,上演的南派粤剧折子戏专场,引起强烈反响„„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南宁渠道”,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经贸乃至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机制。2011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南宁举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官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博物馆运营管理及其文化产品创意开发进行了交流研讨。从2006年至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已成功举办了6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起中国—东盟文化产业战略互动对话机制。本报记者 刘 昆 通讯员 周仕兴

专家点评

作家 东西

南宁人的性格里天生具有质朴、温和、包容的特质,人与人之间,能帮就帮,朴素守望。早些年,因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南宁人向世人展示了自身既传统又现代、既包容又开放的精神风貌。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南宁逐渐转身为区域性的国际性城市,南宁人又彰显出敢做善成的品格,想做事,能做事,干成事。从“能帮就帮”到“敢做善成”,体现了南宁人精神世界的内在成长性、丰富性和张力,更体现了南宁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建设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第五篇:医疗卫生演讲--铸造生命之魂

铸造生命之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县中医院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铸造生命之魂”!当不朽的长灯亮在别人深睡的梦中,是谁脚步轻盈地走过,关好一扇扇门窗,为病痛的患者送去宁静?当鲜花已经凋落,是谁总是用如花般的微笑坚定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当掌声已经落寞,是谁还在病房里演奏着一曲曲不悔的乐章?也许,这些琐碎的小事你从未留意,也不值得留意。但是,她们却实实在在的闪耀在你我的视野里——我们的“白衣天使”!

“三分治病,七分护理”,就这么一句简单的俗语,将病人康复的重担压向了我们,一群有着诗画般名字的我们。病房——走廊——药房,多么平凡的岗位呀,与宏伟的现代化工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他神圣而又洁白。在这三点一线构成的轨迹里,辐射着我们毕生的光和热;每一个病人的康复,无不倾注着我们的血和泪。那是几年前一个初冬的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有急诊手术,速来参加抢救!”。我不得不将舒适、温暖抛在身后,顶着

1刺骨的寒风向医院奔去,临走时,我特意为爱翻身的孩子压了个枕头。漆黑的深夜,冷清的马路,呼啸的北风,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沉重。当她疾步走进手术室,面对那张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和那双祈盼生命的眼睛,刹那间,我清醒了过来,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无影灯下,我们和死神作斗争,我们同时间争分秒。当东方露出一抹曙光时,手术成功了,病人脱险了,我们把病人推出手术室告诉家人“手术做完了,很顺利”。而自己迈着疲倦的步伐回到家时,孩子坐在床上哇哇大哭,“妈妈,有鬼,我怕……”那时,我哭的比孩子都厉害……

托尔斯泰说:“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只有为人类做出崇高事业的人,才是人间最幸福的人”。是啊,我们用我们的柔和和真诚,使得忧郁者舒展紧锁的眉头,使得消沉者精神振奋,使得痛苦者笑逐颜开,使得濒临死亡者绝处逢生。当看到由自己精心医治护理的病人,带着微笑康复出院,与亲人团聚,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值夜班,路过妇产科,看到一个产妇因产程过快,胎儿脐带绕颈,新生儿重度窒息。为了保证婴儿安全,必须采取吸引

措施,只见妇产科崔大夫迅速的摘掉口罩,对着婴儿进行口对口吸引,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一团团腥臭的羊水、胎类,被崔大夫一口一口的吸了出来。就在这时,“哇……” 的一声,婴儿发出了第一声啼哭。母亲笑了,我们笑了,两腮及口嘴边上沾满羊水和胎粪的崔大夫笑的越加开心。后来,我偷偷的问崔大夫,难道羊水、胎粪不腥臭吗?崔大夫的一席话顿时让我哑口无言,她说,十几年了,早都习以为常了……

用华丽的词语修饰这一身白,我总觉得是对它的亵渎。因为我们一旦穿上了这一身白,就注定了我们只能埋头去做,不能言说。

多少次,我希望编一首歌,歌名叫《铸造生命之魂》;多少次,我想写一首诗,题目叫《铸造生命之魂》。内容很简单:病房——走廊——药房,三点一线!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我荣幸,因为我身属一支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

我自豪,因为在我的身边,有无数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人!

海的壮观是因为无边的宁静,月的皓明是因为无尽的长夜,生命的延续是因为“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朋友们,在我们的这片红土地上,我们是播洒和谐社会的一杯白色泥土,我爱我们的白色,因为它是天空的韵律,它是和谐的音符,它是我们理想的寄托,让我们用无私的奉献和勤劳的双手,去履行我们最初的誓言——“铸造生命之魂”!

谢谢大家!

下载建设文化九江 铸造城市之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文化九江 铸造城市之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医之魂---铸造医魂大讨论(精选合集)

    大医之魂-------铸造医魂大讨论 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工作中能时刻对照自己的一举一动,谨言慎行,“为人民服务”是关健......

    改革实践铸造企业文化之魂

    改革实践铸造企业文化之魂 文化锻造了中航工业的品格和品牌,塑造了航空人的灵魂。每当我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每当我们感到疲惫与委屈,常常响在耳边和挂在嘴边自我激励的,一定是“......

    铸造师魂

    铸 造 师 魂 ——观电影《冯志远》有感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孙永超 我一直以为,教书育人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它是广大教师的基本职责,直到学习了冯志远老师的事迹,我才意识到自......

    “文化”企业之魂

    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曾经无数次被北方少数民族征服或战胜过,包括鲜卑族、匈奴、蒙古族、满族。但每一次被征服的结果,都是征服者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性、最终溶入汉民族文化......

    凝聚文化张力,铸造大国酒魂

    凝聚文化张力,铸造大国酒魂 ——国酒茅台基业长青背后的文化张力解读 纵观世界历史,解析大国崛起,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十年发展比经济,五十年发展比制度,一百年发展比的则......

    弘扬清廉之风 铸造教育之魂

    弘扬清廉之风 铸造教育之魂 信仰,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信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然而,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是束缚手脚的镣铐,更不应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股风,一......

    铸造军旅之魂 强化精武意识

    铸造军旅之魂 强化精武意识 同志们,以前我和在座的许多同志聊到了咱们当兵的目的。有的同志说,来部队是想学门技术;有的说想入党;有的说想考学,有的说是为了选改士官;还有的说是锻......

    弘扬中国精神 铸造共和国之魂

    弘扬中国精神 铸造共和国之魂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陆正军【热点综述】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