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0: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ICU对男护士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信心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男护士选择护理以外的其他工作。本文就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关键词】ICU;男护士;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一些男性也逐渐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他们的加入成就了这一新兴职业。男护士凭借着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优势,在ICU、手术室、急诊科等部门倍受重视。尤其是在ICU,不再单纯的是打针发药和基础护理,护士要更主动地融入到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抢救的全过程,同时还要管理和使用各种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男护士在ICU这种环境中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同程度上打击了男护士的工作热情。笔者就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1心理问题因素

1.1特殊环境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ICU 新业务的开展,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增加,男护士初到ICU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怕担负不了工作任务,而出现焦虑情绪。ICU为救治危、急、重病人的中心,其中病人的呻吟声、机器报警声等多种噪声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应激反应。加上ICU 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和多个专科,男护士处在这个多等级人员共存的环境下,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出现不适应。以上环境因素都导致ICU的男护士较其他科室的护士,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1.2职业特点认识不足 男性进入护理行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就业压力大;②专业定位不够明确,对护士职业认识不足或好奇;③大学时专业调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进入这一陌生的领域,对此谈不上兴趣爱好,更没有热情,所以对这一职业极少有男护士有职业认同感,也没有心理归属感。

1.3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国的护理行业已经走过100多年,从护理内容到护理理念,均有着非常显著的进步,但在护理队伍中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而且提起护士首先想到的也是女性。男护士的加入,被视为无能或无前途,给男护士造成心理压力。同时患者和医疗机构对护理行业本身认识不足,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从而加大了男护士的心理压力。另外,从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水平及薪金收入方面与医生相比要逊色一筹,从而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要低于医生。1.4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 医生在法律上享有对患者治疗的权利,而护士被认为是被动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受人尊重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在ICU,绝大部分患者都是意识不清,处于极其危重的状态,在病人病情缓解,脱离危险状态时,病人不能了解护士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护士的工作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直接肯定,而男护士在此方面更为敏感,经常会出现对自身工作缺乏成就感,容易出现沮丧的心理

1.5群体人数少 男护士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据统计,中国大陆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1%。在国外,男护士占护士队伍中的比例远高于

中国,如:2002年美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5.4%,英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10.2%.。正因为男护士这个群体从业人数少,才形成了护士群体长期以来以女性为主导地位的局面,使男护士在这一行业举步为艰。2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科室经常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郊游、聚餐等,在活动中将组织、筹备等工作尽量交给科内的男护士去做,既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同事们对他们的认同度。创造交流平台,让ICU男护士能结交兄弟医院的同专业的男护士,合理发泄不良情绪,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长要多关心男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既做到尊重理解,又不偏袒。

2.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男护士由于对护理专业定位不够、认识不足,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工作中都承担着一定压力,导致了一部分男护士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因此,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位在护理前辈们的脚印中,而不是浑然于现实社会中,摆正自己的心理位置。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次,男护士应努力克服自卑感,找到合理的心理支点,要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做情绪的主人。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别人的认可。2.3进行人本管理,取得社会认可 医院应积极肯定男护士的工作成

绩,加大表彰及奖励力度,对工作中男护士的优秀事迹扩大表彰的范围,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男护士的形象,介绍男护士的工作状况,让更多的人了解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尤其是在ICU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当中的男护士的工作,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提高男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运用人本主义管理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创造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表现突出的男护士充实到护理管理岗位。

2.4 打造良好的职业前景 科室应根据男护士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将ICU男护士向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如呼吸治疗师、ICU专科护士等。从患者的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男病人的隐私权来看,整个社会都需要男护士。男护士对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的操作掌握快,动手能力强,可帮助护士长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提高ICU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2.5不断壮大ICU男护士队伍,提高工资待遇,稳定男护士队伍,提高对ICU男护士关注度。3结论

男护士在ICU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职业心理状态直接来自于工作和社会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其心理问题,找出对策、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ICU男护士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琳.浅谈男护士短缺的因素与对策.护理研究,2007,21(1B):168.[2]胡保平,倪小红,陈月英,男护士在外科ICU优势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7:468-470.[3]李芳,许瑞,肖丽英,我国男护士现状分析研究[J]全科护理,2010,8(3):09-11.审稿意见:

1、文章条理、层次清楚,总结的问题符合实际,提出的对策可供同行借鉴,也可供有关领导制定政策时参考。

2、将参考文献标注在文章中。修改后建议发表。

第二篇: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ICU对男护士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信心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男护士选择护理以外的其他工作。本文就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ICU;男护士;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一些男性也逐渐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他们的加入成就了这一新兴职业。男护士凭借着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优势,在ICU、手术室、急诊科等部门倍受重视。尤其是在ICU,不再单纯的是打针发药和基础护理,护士要更主动地融入到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抢救的全过程,同时还要管理和使用各种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男护士在ICU这种环境中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同程度上打击了男护士的工作热情。笔者就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心理问题因素

1.1特殊环境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ICU 新业务的开展,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增加,男护士初到ICU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怕担负不了工作任务,而出现焦虑情绪。ICU为救治危、急、重病人的中心,其中病人的呻吟声、机器报警声等多种噪声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应激反应。加上ICU 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和多个专科,男护士处在这个多等级人员共存的环境下,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出现不适应。以上环境因素都导致ICU的男护士较其他科室的护士,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1.2职业特点认识不足男性进入护理行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就业压力大;②专业定位不够明确,对护士职业认识不足或好奇;③大学时专业调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进入这一陌生的领域,对此谈不上兴趣爱好,更没有热情,所以对这一职业极少有男护士有职业认同感,也没有心理归属感。

1.3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的护理行业已经走过100多年,从护理内容到护理理念,均有着非常显著的进步,但在护理队伍中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而且提起护士首先想到的也是女性。男护士的加入,被视为无能或无前途,给男护士造成心理压力。同时患者和医疗机构对护理行业本身认识不足,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从而加大了男护士的心理压力。另外,从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水平及薪金收入方面与医生相比要逊色一筹,从而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要低于医生。

1.4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医生在法律上享有对患者治疗的权利,而护士被认为是被动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受人尊重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在ICU,绝大部分患者都是意识不清,处于极其危重的状态,在病人病情缓解,脱离危险状态时,病人不能了解护士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护士的工作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直接肯定,而男护士在此方面更为敏感,经常会出现对自身工作缺乏成就感,容易出现沮丧的心理

1.5群体人数少男护士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据统计,中国大陆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1%。在国外,男护士占护士队伍中的比例远高于

中国,如:2002年美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5.4%,英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10.2%.。正因为男护士这个群体从业人数少,才形成了护士群体长期以来以女性为主导地位的局面,使男护士在这一行业举步为艰。

2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科室经常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郊游、聚餐等,在活动中将组织、筹备等工作尽量交给科内的男护士去做,既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同事们对他们的认同度。创造交流平台,让ICU男护士能结交兄弟医院的同专业的男护士,合理发泄不良情绪,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长要多关心男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既做到尊重理解,又不偏袒。

2.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男护士由于对护理专业定位不够、认识不足,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工作中都承担着一定压力,导致了一部分男护士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因此,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位在护理前辈们的脚印中,而不是浑然于现实社会中,摆正自己的心理位置。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次,男护士应努力克服自卑感,找到合理的心理支点,要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做情绪的主人。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别人的认可。

2.3进行人本管理,取得社会认可医院应积极肯定男护士的工作成绩,加大表彰及奖励力度,对工作中男护士的优秀事迹扩大表彰的范围,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男护士的形象,介绍男护士的工作状况,让更多的人了解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尤其是在ICU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当中的男护士的工作,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提高男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运用人本主义管理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创造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表现突出的男护士充实到护理管理岗位。

2.4 打造良好的职业前景科室应根据男护士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将ICU男护士向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如呼吸治疗师、ICU专科护士等。从患者的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男病人的隐私权来看,整个社会都需要男护士。男护士对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的操作掌握快,动手能力强,可帮助护士长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提高ICU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2.5不断壮大ICU男护士队伍,提高工资待遇,稳定男护士队伍,提高对ICU男护士关注度。

3结论

男护士在ICU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职业心理状态直接来自于工作和社会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其心理问题,找出对策、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ICU男护士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琳.浅谈男护士短缺的因素与对策.护理研究,2007,21(1B):168.[2]胡保平,倪小红,陈月英,男护士在外科ICU优势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7:468-470.[3]李芳,许瑞,肖丽英,我国男护士现状分析研究[J]全科护理,2010,8(3):09-11.审稿意见:

1、文章条理、层次清楚,总结的问题符合实际,提出的对策可供同行借鉴,也可供有关领导制定政策时参考。

2、将参考文献标注在文章中。修改后建议发表。

第三篇:浅谈中国男护士就业现况及对策

浅谈中国男护士就业现况及对策

摘要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男护士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而在我国,男护士的就业现状还不容乐观。本文针对我国男护士较少这一现象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男护士、就业形式

1.资源现状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这个大家庭中逐渐有了男护士加入,一起参加管理。这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女性为主导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建立了一支和谐的高效率的团队。另一发面,在有些护理工作中也需要男护士加入,如:ICU、手术室、急诊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等。在我国,虽然各大医科院校度在扩大招生规模,但是结果任然是女护生生源充足,而男护生短缺,且大多数男护生并非自愿填报护理专业,毕业后可能会从事与护理专业无关的工作。

2.就业现状

2.1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在中国,医院对男护士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最需要男护士科室分别是ICU、手术室、急诊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等。住院患者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呈中等偏高水平,且男性患者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较高[1].2.2 工作认可度:男护士在工作中有着女性护±无法企及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更加容易得到同行的认可,一项针对科室护士长的调查显示,63.6% 的护士长对男护士的工作表现予以肯定,73.0% 的护士长愿意与男护士配合开展护理工作,57.0% 的护士长表示愿意招收男护士,该调查认为男护士已受到多数I临床科室护士长的欢迎,男护士正以他们自身的优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而针对住院患者及家属的两项调查则表明,男护士的知晓率已达较高水平,分别为87.3%和79.5%,愿意接受(含勉强接受)男护士护理的比率分别为83.2%、71.8% [3]。

2.3 离职情况:造成男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有自我定位的困惑、专业思想不稳定、护士形象的困扰、男女护士性格上的差异、社会关注不够和缺乏职业成就感等[4]。陈翠萍对毕业于河南大学,在三甲医院临床工作1年以上的3O名本科男性护士凋查中,有15名已离职,离职率达50%[5]。

3.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优势

3.1 生理方面 男护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体格强壮,比女护士更加适合急诊室、手术室和精神科这类部门的工作,使病人有安全感,例如手术室是在单位时间内搬动病人数量最多的科室,其中每次搬动都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病人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的焦虑与恐惧,尤其是骨折病人,他们更希望让体格强壮的男护士来搬动自己。再者男护士不存在怀孕、分娩问题,便于连续性管理,这是女护士无法取代的。

3.2 心理方面 男护士胆大心细,心理沟通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使得他们比女性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仪器操作和重症护理等方面的工作,男护士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对于不断提升护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很大的好处。如在做关节置换手术的配合过程中,厂家器械及工具相当多,少则几十件,多则上百件,而且器械及工具的组装和拆卸也相当复杂。这对于男护士来说好像天生就对这些器械感兴趣,所以他们学的非常快,相应就缩短了培养周期。

3.3 突发事件遇突发事件时,男护士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思维性强、心理沟通能力强等。男护士更优于护士。

4.男护士发展的阻碍因素

4.1 传统护士形象的困扰:“白衣天使”形象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男性被患者认为不够细心,没有耐心,由于没有男护士的专用服装,工作中多次被患者误解为医生,给男护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形象困扰是普通医护人员难以体会到的一种心理感受,它对男护士所产生的压力确是不容忽视的。

4.2 职业定位的困惑:护理从来都被定义为“女性做的事”,且护理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职业,需要执行医嘱、满足不同护理对象的需求,使得男护士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影响[6]。

4.3 婚姻家庭:男护士必须面对来自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压力,在池迎春的一个访谈调查中[7],有25%的离职男护士是因为婚姻家庭问题离开护理岗位。男护士在找对象时,女方知道男方的职业是护士时鲜有支持,多表示不能接受,男护士自身也担心会受到家庭的歧视。4.4 压力因素:男护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压力,就业和社会方面的压力源是男护生最突出的压力源,其次为、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护理工作过于辛劳等。此外,男护士和女护士相比,在个人及家庭、护理专业及工作、社会及人际关系方面,男护士的压力较女护士高,而杨国林等人的调查当中,在职男护士在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源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8]。

5.应对措施

5.1 改变护士形象的宣传,受之必先知之。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须借助各种媒体和政府加大对男护士的宣传,提高男护士的知晓率;加大护士形象的宣传,改变护理工作是女性职业的观念;改变作为护理职业的文化,不要强调女性护理的价值和突出女性护理的职业功能,过分依附女性的文化会排斥男性加入护理行业。另外,男护士的着装也不容忽视,规范着装,有利于提高男护的自信心,有利于人们的认识和接受,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

5.2 心理疏导,减轻压力:男护士由于承受着较大的社会压力,容易产生离职想法,适当的心理疏导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护士角色,对男护士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或心理行为训练,同时在工作中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9]。男护士自身也应学会正确认识护士的职业角色,学会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事物,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有好处。

5.3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不仅仅限于对专业价值的认识,它与人生观、世界观都是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受后者的制约和调节。专业思想教育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情感问题,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个方面,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等多个层面,其中学校教育是实施专业思想教育的主渠道[10]。要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首先是让学生从心理层面上接受所学的专业,切实体会到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刻认识到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其次是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从行动层面上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主动地认识和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5.4 进行医疗体制及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医护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让

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医生和护士之间是协作关系,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11]。对护理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在护理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护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让护生真正学到最新的、与临床护理工作相一致的知识。

5.5 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护理从业人员学历较低,薪金与医生的差距较大,容易使护士产生离职倾向,特别是高学历的男性护理人员,为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性和女性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水更能激发男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为男护士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对男护士有需求的科室适当偏重地运用男护士,提供更多展现能力的机会[12]。

6.小结

卫生事业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男性加人到护理队伍中,男护士也慢慢的被人们所认可,虽然还存在各种障碍,但可以看到男护士的生存空间正在得到改善,相信男护士将会对我国的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以进一步推进护理这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

7.参考文献

[1] 李辉,王爱玲,谭飞,等.住院患者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4):72.

[2] 池迎春,赵 璇,陈娜.科室护士长对男护士工作认可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5):2505.

[3] 周风艳,严姝霞.住院患者对男护士工作认可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9):27.

[4] 冯洁贞,杨秋亮.男护士职业流失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263.

[5] 陈翠屏,张永学.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本科男性护士离职原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5):3733.

[6] 张国栋,我国男护士的发展现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5(1):46. [7] 池迎春,男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0,10(5):328. [8] 苏尧钊,我国男护士从业状况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9):6300.[9] 张国栋,影响我国男护士从业状况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944.

[10] 黄谢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12(8):51—53.[11] 杨 阳,我国男护士短缺原因分析与对策初探[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1(3):111. [12] 陈红涛,赵亚珍,宋小花,等.我国男护士的从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3):32.

第四篇:女性心理的“男护士” - 深圳残疾人网

女性心理的“男护士”

2005年03月06日 14:04 深圳晚报

对于许多需要心理放松的女性来说,心理咨询无疑是一个很新兴的对外缺口,它打开了某一些女性深藏心中的心理暗疾,给予她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一种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心理咨询师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就更加值得推崇,而对男性心理咨询师来说,在面对女性咨询者时,往常必备的那些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否需要再加以调整?在她们面前又必须回避哪些问题,哪些是提倡的,哪些是反对的,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深圳市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蒋平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心灵的守望者。

尊重对方绝对保密

在谈到面对女性咨询者时,教授的第一反应就是“尊重对方绝对保密”八个字。他认为咨询者咨询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个人隐私、情感、经济财务状况、婚姻状况等多种,有一些女性咨询者甚至会有轻生或者是自杀倾向的念头,这些都涉及到保密,但对有可能造成社会伤害的咨询者,则会加以引导化解。

开放门户保持私人空间 咨询师在面对咨询者时,一般都会保持一种私人空间进行谈话,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但是因咨询者的性别问题,咨询师除了必需保持谈话空间的隐蔽性外,还要保持门户的可开放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一些有严重心理困惑或者需要作潜能开发、改变心态做催眠疗法的,一定要要求第三者在场,即患者的亲属或者另一名异性在场,使对方处于受保护状态。“如果出现‘移情’,她过后有可能要去告你。这样,即使出现状况,心理咨询师都没有责任。

文明语言对待敏感话题

对于一些敏感话题,比如个人情感、个人隐私、性话题等,咨询师一定要尊重对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用文明的语言去涉及;另外,要与咨询者保持职业咨询关系,一般在心理咨询和服务期间,不必要超出这种关系,应保持咨询服务的中立性,不能与咨询者发展成朋友或者情人等关系。

咨询者“移情”咨询师

因涉及性别及心理的问题,许多咨询师都学会面对麻烦。例如一些女性咨询者都患有一种共同毛病,她在面对一个男性咨询师时,很容易把对别人的爱或者恨,转移到他们身上去。她有可能对咨询师大加赞赏、十分顺从,产生依赖感,也有可能对咨询师产生莫名其妙的一些情绪,比如不自觉的愤怒,甚至进行诋毁、讽刺或者挖苦。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咨询师一定要冷静对待,蒋平教授称“这是医学上所说的移情现象”,这时除了要抓住契机,帮助咨询者认识到这种情绪背后所隐藏的过去的伤害外,更要把它当成一种心理证据,帮助咨询者澄清理解这种不当行为背后的意义,这对对方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成长锻炼,也有利于心理康复。

“反移情”现象

在面对女性咨询者时,男性咨询者会否因自己个人的经历而产生另一种情绪或者感受呢?蒋平教授立即坦言:“当然,心理医生也有可能出现反移情现象!”他指出,也有一些心理咨询师会把过去对他人产生的爱和恨的能量、感觉,不自觉地转移到心理咨询者身上,他为此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心理医生在读大学时,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有一个特征,就是喜欢穿白色衣服,戴金丝眼镜。他们两人交往了两年,可两年后这个女生背叛了他,离他而去了。10年后,这个大学生当上了心理医生。有一天,他的来访者之中,就来了一位女性,因老公婚外情的问题来做心理咨询,恰好这位女性也是穿着白色衣服,戴着金丝眼镜,这种衣着打扮跟原来伤害他的那位女生非常相似,心理医生无意中就产生了厌恶感或者是上面所说的‘恨’意,使交流失去公正性。当然这是极个别的例子,男性心理咨询师最终是靠自己的知识,对男性的理解、对女性的理解,帮助女性解决心理问题,做一个女性心灵的守护者。”

作者:本报记者张少琼

第五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

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

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

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

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

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

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

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

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下载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ICU男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1.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免费论文网)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校......

    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调适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社区民警如何实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王建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开场白) 1、选题的原因:“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为了不......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个新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

    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培训作业之专题讨论 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海原县李旺镇教委买玉忠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疏导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被全社会所关注。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

    ICU紧急意外护理问题及防范对策

    ICU紧急意外护理问题及防治对策 张海燕 龚晓琪 邓育芬 摘要 分析ICU中多种原因引起的意外护理问题,常见紧急护理问题是窒息、非计划性拔管、意处停电、坠床等。若早期预防并......

    浅谈精神科男护士的职业压力及对策

    浅谈精神科男护士的职业压力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27-01 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