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组构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

时间:2019-05-13 10:4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组构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组构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

第一篇:九组构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

九组调研报告

构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学习期间,我们到县110指挥中心、南麻镇埠下村和鲁阳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我组对南麻镇埠下村三层调解网络建设感受颇深,触动较大,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鲁村镇、大张庄镇、中庄镇的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深入调研;下面我代表小组全体成员就“构建农村三层调解网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调研,作报告如下:

一、构建完善的基层调解网络,加强农村群众工作创新,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深层次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若不及时有效地予以排解,将会影响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适合人们需要的多样化纠纷解决机制,将人们的不满予以释放和化解,改变其藐视、对抗社会秩序或法治秩序的心理状态,将有利于增加社会的融合度、共容性。人民调解这一“草根制度”最大限度迎合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村民的正义理念,最大限度地切合了村民们所认可的结果正义的要求,以一种双方心理皆能接受的方式,以双方共认的价值理念为准则,既解决了纠纷,又达到了思想教育、价值整合、维护稳定等效果。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一项内生、发轫于我国的非讼纠纷解决机制,域外一直享有“东方经验”之美誉,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对和谐农村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要发挥调解的积极作用,就要构建完善的调解网络机构,我县推广实施的构建农村三层调解网络,建立了村级矛盾纠纷信息预警和分层联动调解机制,实行了重大矛盾纠纷逐级上报制度,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调解机制,对涉及村与村之间、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以及家族调解员解决不了、村调委会把握不清的问题,由乡镇联合派出机关干部给予指导、配合,帮助村级做好调解工作,确保了农村基层干群之

间、群众之间的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族、村组和乡镇,为我县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我县村级三层调解网络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建立村级“三层”调解组织,构筑村级三道维稳防线。

一是设立家族调解员进行“以情调解”。把村内同一姓氏家族成员设为一个矛盾纠纷调解单位,根据家族大小,从中确定1至3名辈分高、有威望的人员担任家族调解员,负责协调化解本家族内出现的家庭矛盾纠纷,做到“家庭矛盾不出门”。二是建立村民小组调解组进行“以理调解”。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担任调解组组长,吸收小组内家族调解员或有威望的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调解组,负责协调化解本小组内跨家族的邻里矛盾纠纷和家族调解员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做到“邻里矛盾不出组”。三是完善村(居)调解委员会进行“以法调解”。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制度、有人员”的四有要求,在村建立人民调解室,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由村党支部书记任调解委员会主任,村“两委”成员和威信高、调解经验丰富的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任委员,具体负责协调化解家族、村组解决不了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社会矛盾不出村”。

目前,鲁村镇大张庄镇和中庄镇共建成家族调解小组----个,村民小组调解组----个、村级调解委员会-----个,调解员队伍达-----余人,实现了村级人民调解工作“三层”联动网络全覆盖。村级三个层面的调解组织,在调解工作中做到了“融情、入理、释法”,及时发现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有效地控制矛盾升级,防止矛盾激化,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村级“三层”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调处能力和水平。

将建立好家族、小组和村调委会三支调解员队伍作为抓好村级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严格标准要求,把那些为人正派、办事公道、群众认可、政治素质高、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选拔到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来。一是实行调解员聘任制

度。按照提名、推荐、审查、公示、聘任、备案“六步走”的程序聘任产生村民小组和家族调解员。二是加强对调解员队伍的管理。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对村民调解小组和家族调解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调度会,排查、调度、发现和分析新的或疑难矛盾纠纷,并及时组织进行调处化解。三是加强对调解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县司法局制定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计划,做到了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培训,使所有调解员都能胜任工作,提高了调处成功率。四是严格对调解员工作考核和奖惩,落实好调解员工作待遇。把村级调解工作纳入对各村两委的年度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村干部落实奖惩和发放工资岗位补贴。各村两委负责对村调委会、村民小组调解组、家族调解员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落实相关补贴待遇、调解员是否续聘等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村级人民调解制度,规范村级“三层”调解网络。为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化,逐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落实了矛盾纠纷调解责任制度,完善了调解工作流程制度,实行了调解回访制度。对各类矛盾纠纷,在分层调处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和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的“四定”、“三包”责任制,促进问题得到最终解决,防止矛盾纠纷反弹等问题发生,做到矛盾不解决、人员不脱钩。

三、村级调解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解员报酬低或义务调解、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级调委会办公经费缺口大,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二)调解工作方法简单,调解文书还不规范,调解质量不高,重治标不重治本,以暂时平息纠纷为原则,导致纠纷容易反复,难以适应现阶段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不注重根本问题的解决,更不注重纠纷调解后的回访。

(三)调解组织机构和网络虽健全,但多为纸上机构,形同虚设,绝大多数调解工作靠村干部来完成;调解员更新不及时,业务培训跟不上,围绕村两委积极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差,调解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服务大局意识不到位。

四、加强村级三层调解工作的建议

(一)把村级三层调解工作纳入村年度千分制目标考核,保障调解经费。

将村级三层调解工作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切实使矛盾纠纷在基层“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矛盾不出家族,纠纷不出小组,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一是根据各村实际,将每年奖补经费提高至1000元以上,保障村级三层调解组织正常运行的必需办公支出,实现调解有组织机构,有人员办案。二是根据各镇的实际情况,落实解决调解员办案补贴。采取案件个案补贴,根据调解案件的难易程度,每件30-100元,达到指标量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家族、村组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经费筹集途径可以考虑县级奖一块、乡镇补一块、村级自筹一块的方法。

(二)加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建设,推动村级调解工作规范化

加强和完善村级三层调解网络建设,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例会、学习、考评、业务登记、回访、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统一调解委员会名称、标牌、印章、调解室徽标、调解员工作程序和调解文书格式。实现村级调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使我县村级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三)加强村级调解队伍建设,落实调解员待遇

围绕人民调解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要求,抓好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县司法局每年都对乡镇、规模以上企业调解委员会主任进行业务培训;村级调委会调解员由镇上统一组织,采取以会代训、案例讲解、经验交流、现场指导联合调解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家族和村组调解员调处纠纷的能力和政策法律水平,实现依法、自愿、公平、公正调解。同时,县、镇财政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村级调解员给予适当补助;各村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调解员采取固定补贴、以奖代补、误工补贴、年节慰问等多种形式适当体现工作待遇。

(四)加强信息反馈,推广先进典型

各村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的同时,要注重收集、整理、总结成功调解的典型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的向镇党委、政府书面汇报,对调解成功的重大、有影响、涉及面广的群众性矛盾纠纷和人民调解员的先进工作事迹要及时上报,适时表彰,从而形成良好氛围。

第二篇:网络三层模型教案

各层交换功能和接入层设计

引入:

通过分析上次课程的作业与案例讲述二层交换原理,以生动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课堂引入到知识点来。

新授:

一、各层交换功能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使用交换机? 1.1 交换机

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的统称。交换机根据工作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它应用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可以连接一个局域网或一台高性能服务器或工作站。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IP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

交换机的传输模式有全双工,半双工,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目前交换机还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甚至有的还具有防火墙的功能。

(1)学习: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2)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

(3)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1.2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直通式: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存储转发: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碎片隔离:

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提问: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3 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1.4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1.5 四层交换机

第二层交换机和第三层交换机都是基于商品地址的端到端的交换过程,这种基于MAC地址和IP地址的交换机技术,能极大的提高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但却无法根据端口主机的应用需求来自主确定或动态限制端口的交换过程和数据流量,缺乏第四层智能应用交换需求。简单的说,第四层交换机是基于传输层数据包的交换过程的,是一类以软件技术为主,以硬件技术为辅的网络管理交换设备。1.6 二三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第二层交换实现局域网内主机间的快速信息交流 第三层交换是交换技术与路由技术的完美结合 第四层交换则为网络应用资源提供最优分配方案,实现服务质量、负载均衡及完全控制。简单来说就是所面向的对象不同: 二层交换机 基于MAC地址

三层交换机 基于IP,有交换和路由 四层交换机 基于应用,区别于不同端口

二、接入层设计

接入层通常指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的部分。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接入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交换机,它直接与外网联系,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等部门。在传输速度上,现代接入交换机大都提供多个具有10M/100M/1000M自适应能力的端口。2.1 接入层设计因素

接入层用于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设计人员必须让接入层生成的数据流能够方便地前往其他网段或其他层。如果设计不合理,接入层将很快被数据流淹没,导致性能对最终用户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接入层是连接终端设备的网络边缘。接入层服务和设备位于园区的每栋大楼、每个远程站点和服务器群以及企业边缘。

1.接入层物理考虑因素

园区基础设施的接入层使用第二层交换技术来提供网络接入。接入可通过永久性有线基础设施,也可通过无线接入点。使用铜质电缆的以太网对距离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设计园区基础设施的接入层时,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是设备的物理位置。

2.配线间

配线间可以是实际密室,也可以是小型电信机房,它充当整栋大楼或大楼各层的基础设施布线的端接点。配线间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网络规模和扩展计划。

配线间中的设备向IP电话和无线接入点等终端设备供电。很多接入层交换机都有以太网供电(PoE)功能。

不同于典型配线间,服务器群或数据中心的接入层设备通常是融路由选择和交换功能于一身的冗余多层交换机。多层交换机可提供防火墙、入侵防范和第三层功能。

3.接入层融合网络的影响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到接入层的并非只有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众多其他设备也可以连接到IP网络(如图1.17所示),其中包括:

IP电话; 摄像头;

视频会议系统。

4.接入层的可用性需求

在早期的网络中,通常只对网络核心、企业边缘和数据中心网络有高可用性要求。IP电话技术改变了这种局面,人们要求每部电话都必须在100%的时间内可用。

为改善终端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可在接入层部署冗余组件和故障切换策略。5.接入层管理

网络设计人员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是改进接入层的可管理性。接入层管理非常重要,其原因如下:

接入层连接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在不断增多; 在LAN中引入了无线接入点。6.方便管理的设计

除在接入层提供基本连接性外,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命名结构;VLAN架构;数据流模式;优先级策略。

对大型融合网络来说,配置和使用网络管理系统非常重要 2.2 接入层设计目标

接入层是最终用户与网络的接口,它应该提供较高的端口密度和即插即用的特性,同时也应该便于管理和维护。

接入层的设计目标包括二个: 1.将流量馈入网络。

为确保将接入层流量馈入网络,要做到:接入路由器所接收的链接数不要超出其与汇聚层之间允许的链接数。不要将接入层设备作为两个汇聚层路由器之间的连接点,即不要将一个接入层跌幅器同时连接两个汇聚层路由器。

2.管理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

由于接入层是用户进入网络的入口,所以也是黑客入侵的门户,接入层通过用VLAN、包过滤等提供基本的安全性,保护局域网段免受网络内外的攻击。

随着校园网络服务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在网络边缘出现了以下4种新趋势。桌面计算能力提高。带宽密集型应用出现。高敏感数据在网络中扩展。

出现了多种设备类型,如IP电话、WLAN接入点和IP视频摄像头。这些新需求正与许多已有关键任务的应用争夺资源。因此,必须将网络边缘看作有效管理信息和应用的提供的关键。具体而言,在接入层面,除了应当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对边缘接入层面的安全控制能力。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订制自身的安全策略并部署在此交换机上。同时,接入层交换机还应当支持一些安全功能,如CPU防攻击能力、防流量攻击病毒的能力、防组播、广播攻击的能力;使交换机能够智能地自动阻断或隔离内外部的攻击和网络病毒。除此之外,交换机还应具备多个专用堆叠接口,可满足楼层、楼宇内多个交换机高性能汇聚的需要。

2.2.1接入层堆叠设计

对于计算机机房、电子阅览室、学生公寓等接入计算机数量很大的接入场所,应当采用可堆叠交换机,以提供大量的100 Mbps端口。接入交换机之间以高速堆叠模块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借助1 000 Mbps链路实现与汇聚层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为了提高网络稳定性和网络带宽,可以将2~4条千兆位链路绑定在一起借助链路汇聚技术实现链路冗余、负载均衡和带宽倍增,以确保所有计算机都能够无阻塞地实现与校园网络的连接。

2.2.2 接入层链路汇聚设计

如果所连接的计算机数量较多,且接入层交换机不支持堆叠,那么可以使用链路汇聚的方式实现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连接,既增加了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互联带宽,又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只拥有100 Mbps端口的交换机而言,链路汇聚无疑是接入层交换机之间高速连接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用于代替1 000 Mbps连接的最廉价方案。

链路汇聚必须在同一类型的端口之间才能实现。链路汇聚可以是100 Mbps或1 000 Mbps光纤端口或双绞线端口,但必须都是固定端口,而不能是SFP端口或GBIC端口。链路汇聚的链路可以是2~4对,容纳4~8个端口。

2.2.3 接入层级联设计

如果接入网络的计算机数量较多,需要由多台交换机才能满足时,也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级联方式。当然,如果接入层交换机拥有1 000 Mbps端口,那么采用级联方式也可以实现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连接。但是,如果交换机只拥有100 Mbps端口,那么这种连接方式将无法满足接入计算机与校园网络高速通信的需求。

2.3 接入层设备选择

接入层设备是直接面向用户接入的接口,这里是网络的起点也是网络的终点,而影响安全问题的众多因素,包括有硬件、软件、环境、用户自身素质等,都可能是引发安全问题的源点。

接入层面临很多难以想像的环境,接入层设备成本低,出现问题影响小,设备品种繁多,地点分散,管理不便,大量重复性的工作等原因导致了对此工作的忽视。2.4 可网管交换机的特点

提高网络稳定性 提高网络安全性 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支持复杂网络应用 支持远程监视与管理

购买可网管交换机注意的事项:

所处位置 网络应用 所处环境 设备兼容性 设备性能

三、接入层设计方案的实践

以校园网办公楼、教学楼、宿舍区、实验楼等区域为设计对象进行接入层设计方案的撰写。

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设计目标

2.各区域流量带宽分析(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料)

3.各区域用户数量的估计(自行根据实际情况估计)

4.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网络资料),列出设备功能、价格等主要参数

5.接入层网络拓扑图

小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到交换机工作原理及各层交换的功能,能自行进行接入层网络设计与设备的选择

作业:

以校园网为例,将接入层设计说明书填充完整。

第三篇:如何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如何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前言: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就是通过积极整合调解资源,形成化解矛盾的综合优势,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认真研究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问题,增强人民调解工作效果”。在人民矛盾高发的背景下,实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整合资源,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以司法所为平台的,社会和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全方位、全覆盖的基层大调解格局,依靠基层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解决矛盾纠纷的有效方式之一,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大调解”中的优势作用,进一步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立足职能,强化优势,在构建“大调处”格局上发挥主体作用,人民调解以其组织机构的广泛性、调解领域的宽广性、调解方式的灵活性、调解效果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民调解将在构建“大调处”格局中担当重任。

(一)是在总体布局中。县、乡两级分别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办公场所设在县市区司法局和基层司法所,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时,采取以人民调解为主,辅之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调解方式,特别是在调解成功后,统一使用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书来达成协议,保障调解结果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确保调解协议顺利履行。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大调解”格局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来访群众的日常接待、法律咨询和案件分流等工作,安排其它成员单位指派人员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轮流值班,拥有对矛盾纠纷的分流指派权、协调调度权、检查督办权和责任追究建议权。

调防结合,化解纠纷,在开展“大调解”工作中发挥基础作用,人民调解组织广泛、队伍庞大,遍布城乡基层,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已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严密、信息畅通、高效便捷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因此,要充分利用调解小组、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的组织网络优势和人员队伍优势去开展“大调解”工作。

(一)抓信息收集,预防矛盾纠纷发生,发挥人民调解植身基层、了解民情、收集信息快的优势,组织各级调解小组、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在基层深入开展信息摸排工作,把调解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纠纷动态。健全和落实纠纷信息反馈制度、重大社情报告制度和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制度,全面掌握真实客观的纠纷信息。加强对各类纠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研究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处置措施,使“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激化前”,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矛盾纠纷。

(二)抓排查调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来自于基层,大部分矛盾纠纷主要依靠人民调解来解决,人民调解成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渠道”。“大调解”工作要以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为主力军,开展经常

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三个一”定期排查措施,即每月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清理,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摸底排查例会,每月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回访。同时,在“双节、两会、三夏、三秋”等重大节日期间和重要时期,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针对民间纠纷的多发季节开展因时预防,针对多发地域开展因地预防,针对纠纷当事人和纠纷特点开展因人预防,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开展分类预防,牢牢掌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主动权,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三)抓联防联调,妥善处置疑难复杂纠纷,处理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在发挥“大调解”集中优势、协同作战、效果明显这一优势的同时,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发现纠纷早、调解方法活、处置纠纷快的优势,尤其是涉及干群关系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因其“民间性”的特点,在介入纠纷时更容易让群众接受。行政接边地区、企业周边地区的矛盾纠纷因地理位置特殊、控制难度大,建立以行政接边、企业周边地区各行政村调委会、企业调委会为单位的联合调解组织,发挥“联防、联调、联治、联谊”的作用,共同治理跨地区、跨部门的矛盾纠纷,努力维护行政接边地区、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在实现“大调解”衔接互动上发挥纽带作用,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发挥人民调解纽带作用,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多形式、多途径的衔接互动。

(一)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降低诉讼成本,追求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一是诉前告知调解。人民法院在立案接待时,向当事人宣传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告知诉讼风险,将一些未经人民调解程序、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先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使更多的民事案件纠纷通过调解达成协议,使纠纷在不伤感情、不伤和气的前提下得到妥善解决。二是诉中委托调解。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于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法院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出具委托人民调解书,将案件委托给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撤诉。三是执行调解。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联合从全市人民调解员中选聘优秀调解员担任执行联络员,配合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工作,为人民法院提供信息,主动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进行调解和解,促进灵活执行判决,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

(二)实现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对接,减少治安隐患,缓解公安工作压力,建立公安派出所与基层司法所联合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由派出所与司法所抽调人员在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联合值班,联合调处矛盾纠纷。特别是对一些轻微治安案事件,主动让人民调解介入,通过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有效地减少社会对抗,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达到教育与惩罚双重的社会效果。

(三)实现人民调解与其它行政调解联动,缓和社会矛盾,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

协助信访部门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组织有丰富经验、调解能力强的调解员定期参与信访接待,发挥人民调解程序简捷、调解灵活、处理及时的优势,正确疏导纠纷,维护信访稳定。加强与国土、林业、民政等行政机关的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交流督促,交办解决矛盾纠纷,在实现部门联调联动、突出整体调解优势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地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做到依法依规调处和灵活应用调处相结合,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减少行政投诉,降低行政复议率。

第四篇:关于全面构建“大调解”体系1

各支部:

为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全乡社会政治稳定,扎实推进“平安东岱、和谐东岱”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川委办发〔2009〕16 号)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西委发〔2009〕44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在全乡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义

当前,我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凸显高发,公民与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利益关系的纠纷大量出现,特别是由新农村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和涉法涉诉上访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正视这些矛盾,探寻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

矛盾的体制机制,对于建立和保障稳定的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合理进行配置,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纠纷的解决需求,从而使当事人有更充分的选择权,获得更便利、经济、符合情理的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是应对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司法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创新途径,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二、“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东岱”为目标,紧紧围绕全乡工作大局,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立足源头预防,立足抓早抓小,坚持调解优先,积极构建由党支部领导,有关部门相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时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协调整合各方调解力量,统筹解决“大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条块联动,各司其职,有机衔接,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坚持依法调解、公正高效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调解,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严格调解制度,提高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调解优先、尊重自愿原则,把调解贯穿于解决民间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司法诉讼的全过程,尊重当事人意愿,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解;坚持定纷止争、促进和谐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目标。建立乡、村、组和各部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社会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和限期处理”,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 100%,人民调解成功率达 95%以上,行政调解成功率达 80%以上,民事案件调解成功率达 60%以上,力争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

纷不出乡镇、疑难纠纷报县”,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本地本部门,化解在萌芽状态。“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明显下降,严防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民转刑”案件和集体赴省进京到市上访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立“大调解”工作网络

(四)建立乡调解机构。乡党委、政府成立全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调解的政策调研、组织推动、综合协调、督查考核,下社办公室,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考核;同时负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业务指导;负责上访群众矛盾纠纷的受理、分流、调解和疏导、督办。

(五)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大调解”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基层。积极搭建“大调解”衔接配合的工作平台,建立乡、村级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乡“大调解”协调中心挂靠乡综治办,办公地点设在乡信访群众疏导调解中心,乡“大调解”协调中心与同级

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综合管理办公室分别挂牌、合署办公,主要负责排查辖区内矛盾纠纷、收集掌握工作信息、整合调解力量、协调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协调中心在同级“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六)建立村调解室。建立村调解组织和工作机构,扩大调解网络,负责本辖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信息上报。

(七)建立行政机关调解中心。乡级建立调解中心,负责对涉及本单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信息上报。

(八)扩大调解网络覆盖面。全乡积极推进医院、学校、市场、商场等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那里就有调解组织”。

四、全面构建“大调解”体系协调运作机制

(九)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程序。坚持矛盾纠纷摸底排查制度。适时排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点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排查节假日、重大活动及敏感时期等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台帐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案、逐人、逐项进行登记,并认真进行分析研判、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化解工作。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对进入台帐的矛盾纠纷,要层层进行分解并落实化解单位和责任人,逐一进行化解,对涉及面宽、特别重大的要及时向“大调解”中心移交,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体系,规范人员配置,明确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作用,坚持乡每半月、村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隐患,坚持适时分析研判本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工作预案并及时上报;完善组、村、乡三级逐级调处三次的“三三调解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本

级;要充分运用平等协商、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不轻易将矛盾纠纷引入行政裁决和司法渠道;对调解不成的或有可能激化的,要主动衔接,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并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其解决问题;对有可能激化或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缓解或疏导,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人民调解员同时兼任维稳综治信息员和社情民意调查员,全面掌握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

(十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主体作用。行政调解由县法制办牵头,乡人民政府负责。乡政府将认真履行调解职能,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接待人员调、责任部门调、分管领导调、主要领导调”的调解机制。要坚持调解先行,充分发挥政治、组织、管理优势,强化调解意识,履行调解职能,综合利用经济、行政、政策、法律、教育等手段处理行政纠纷和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确保 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单位,避免进入诉讼和上访渠道。要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和机关干部“大下访”制度,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对有重大影响和涉及全局的矛盾纠纷,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共同进行调解;对不愿进行行政调解或未达成协议的行政调解,应引导当事人运用行政复议、裁决等方式进行解决;对调解不成功或对行政复议和裁决结

果不服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司法救助权利和渠道,并主动配合县人民法院帮助其解决问题;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矛盾纠纷由最初受理的部门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由县行政调解指导中心协调处理。

(十二)充分发挥司法调解的主导作用。司法调解由县人民法院负责。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进一步拓展调解工作范围,把调解工作从处理民事案件向处理行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延伸,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立案、审判、申请再审阶段的调解制度,大力推行立案调解、行政案件协调和执行和解,积极探索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调解解决的新模式,大力推行巡回调解、邀请调解、委托调解、联合调解,最大限度提高调解结案率。加强诉前分流,对直接起诉到法院的案件,应积极引导其先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对经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达成协议,自愿申请确认效力的,县人民法院应依法及时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确认。要大力支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指导。

(十三)健全完善衔接联动机制。综治委及“信访”联席会议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职责,推动“大调解”工作机制规范、高效运行。各调解组织要坚持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相互衔接、整体联动的原则,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积极引导和规范各种

民间调解及其他调解,有效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衔接机制,充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政策咨询、公开听证、领导接访、联合接访制度,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对法律关系单一、一个职能部门能够解决的矛盾纠纷,由该职能部门负责解决;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最初受理的部门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提请同级“大调解”协调中心协调有关方面联合调解;对同级“大调解”协调中心协调有困难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上级“大调解”协调中心指导解决或党委、政府协调解决。

各级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要采取电话催办、会议督办、工作组催办、现场查办等方式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个案得到处理。

五、强化“大调解”工作组织保障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支部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充分认识“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定期听取“大调解”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大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乡党委、政府成立由乡副书记、政府乡长李江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王奎任副组长,乡人大副主席庞碧容、副乡长崔林任、乡级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村分别成立由村主任任组长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企事业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五)加强人员保障。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主任由乡党委副书记王奎同志兼任,副主任崔林同志,庞邦禹、冯大勇为成员。配齐配强村、企事业单位调解人员。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组建人民陪审员库、调解员库、特邀调解员库、调解志愿者库、调解联络员库,加强对调解队伍教育、培训、管理,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十六)加强经费保障。根据川委办〔2009〕16 号文件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大调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十七)加强调解中心(室)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乡要落实“大调解”协调中心、调解室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工作设施,保障“大调解”工作的正常运转。乡将原“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中心”更名为“东岱乡××村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悬挂钛金牌(50cm×35cm)。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档案管理,推进调解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

(十八)加大宣传教育。乡要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为“大调解”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手段。

(十九)实行首问责任制。首次接待矛盾纠纷当事人的部门单位(或该部门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是首问责任单位、责任人,必须负责调解或引导,力争矛盾纠纷不上交、不外交,化解在本地本级本部门(单位)。对未履行首问责任的,实行责任查究。

(二十)加强考核奖惩。乡党委、政府将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纳入综治维稳目标考核;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化解矛盾纠纷“一把手”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化解矛盾纠纷情况的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抓综治、维稳工作实绩档案,作为晋职晋级、评先受奖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查究,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突出的村、部门、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矛盾激化升级,引发大规模群体上访、群体性事件或重大案(事)件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五篇:镇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汇报

**镇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汇报

为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深化平安建设,**镇积极探索,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着力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4纷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扎实开展了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建设,为巩固深化平安建设,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消除各类不安定因素,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近年来精心运作,大调解机制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大调解网络进一步健全,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调解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排查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水平明显得到提升,使大调解工作真正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坚强防线,成为“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切入点。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及时分析社会稳定形势。我镇坚持每月开展社会稳定及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每半月对社会矛盾进行排查一次,及时了解掌握社会矛盾纠纷规律特点,组织开展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我镇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法庭几家单位,抽调人员组建**镇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调处中心,负责日常工作。调处服务中心配备了必要办公设施,达到六有标准,设有接待窗口,接待群众咨询和受理、登记矛盾纠纷事宜。与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联合办公,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强化访调对接。将调处服务中心打造成集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更多功能的便民、惠民综合性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平台。

三、巩固、加强镇调处中心建设。主要承担着本辖区社会矛盾纠纷的接待受理、分流指派、协调调度和督办指导,直接调处或与有关部门联合调处复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信访、国土、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调处中心工作,对于本部门归口管理的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化解,对于非本部门的矛盾纠纷,积极配合调处。镇调处服务中心聘用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

进一步加强调处中心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调处中心 达到“六有”、“六统一”标准,建立例会制度、业务学习、纠纷排查、重大纠纷快报、纠纷登记、信息上报及统计、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当事人回访、总结评比等十项工作制度基础上,着重强化建立分流移交、办结报告、检查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调处中心建立完善了接待受理、分流指派、依法调处、办结报告、督查回访的运作流程。调解工作程序,要有申请受理、调查、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回访等环节。

1、分流指派制度。调处中心对所有接防受理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处理”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调处或分流移交到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调处。

2、办结报告制度。调处中心受理的各类纠纷,无论直接调解或分流指派,一般纠纷在15日内调解,重大、疑难纠纷、复杂纠纷在1个月内调解,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能超过2个月。办结后及时向调处中心报告,不能按时办结的,要报告原因。

3、检查督办制度。调处中心定期对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了解掌握调处进度和调处结果。每月通报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4、责任追究制度。调处中心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力等原因造成矛盾纠纷激化或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要向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责任查究建议。

四、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是大调解工作的重要依托,各地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调解工作的成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

(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区域性、行业性为节点的新型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巩固和完善镇、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今年,我镇在9个村居分别建立了规范化的标准人民调解室。严格人民调解员的选聘条件,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内部管理和业务开展。大力推进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和特殊群体、重点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逐步在矛盾纠纷多发的领域和部门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

健全完善“访调对接”机制。我镇信访部门(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对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信访案件,且当事人愿意调处的,进行及时分流移交各级调委会(调处中心)先行调处。对信访量大,群体性上访多,矛盾突出的信访问题,邀请专职人民调解员定期或不定期参与信访接待。同时,针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多发性矛盾纠纷的类型和特点,结合实际,我镇还成立了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拓展人民调解与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工作对接,发挥工会、妇联在调处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负责相关类型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加快特殊领域矛盾纠纷的集中化解。

五、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我镇认真落实调处服务中心和人民调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素质,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人员到先进地方观摩学习,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分类管理,培养更多调解专家、调解能手和首席调解员,不断提高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六、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我镇把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列入综治考核目标,结合当地实际,要求各单位认真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工作,调解工作。对于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加强工作考核。把大调解建设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加强对本地大调解工作推进情况的定期检查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平安建设综合性先进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责任查究,健全完善诫勉谈话和落后警示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警示并限期整改;对大调解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每年都予以表彰奖励。

我镇积极发挥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机制作用,自这项工作有序运行以来,未发生矛盾激化,实现无民转刑案件和重大矛盾积案发生。

下载九组构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组构建村级三层调解网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调解技巧 构建和谐社会

    把握调解技巧 构建和谐社会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法律制度,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的非诉讼方式在我国已被......

    构建网络防火墙

    让我们修筑起一道道网络“防火墙” ——501班心理团辅课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学习和娱乐途径,但如果沉溺其中肯定弊多利少。小学五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浅论治安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浅论治安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案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

    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实施意见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为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本系统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现就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

    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陈银伟在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调解制度有着浓重的中国特色和乡土气息,被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并为各国借鉴和发展。在......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调研报告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调解纠纷不再是法院一家的工作,多元化解决纠纷问题的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更加注重调解工作的多元......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之构建[★]

    对峙式的行政诉讼制度给中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法治场景,十余年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其以审判为核心,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充分实践了实体法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削弱或替代审判......

    坚持多元化理念构建大调解格局

    坚持多元化理念构建大调解格局 ——江干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多元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经验江干区是杭州5个老城区之一,面积10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4个镇,108个社区、14个村,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