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意见5篇

时间:2019-05-13 12:4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意见》。

第一篇: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意见

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质

检办特函〔2017〕13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针对近期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监察工作,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意见通知如下,请根据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一、锅炉

(一)关于境内单位制造境外牌号锅炉用材料。

境内企业制造境外牌号的锅炉用材料,应当按照《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2012,以下简称《锅规》)2.6.2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制造,不需要按《锅规》1.6的规定通过技术评审和核准。

(二)关于蒸汽锅炉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

《锅规》第1号修改单明确规定各类蒸汽锅炉应当装设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使用额定蒸发量小于2t/h的在用蒸汽锅炉(设计正常水位水容积≤50L的蒸汽锅炉除外)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锅规》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加装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加装工作应当在本文发布之日起的两个外部检验周期之内完成,具体加装完成时间范围由锅炉定期检验机构根据检验时间确定。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加装上述联锁保护装置的蒸汽锅炉,检验机构在定期检验时不得出具符合要求的结论。对直流式无固定汽水分界线的锅炉,水容积按汽水系统进出口内几何总容积计算。

(三)关于余热锅炉的生产、使用、检验。余热锅炉的设计由设计者根据具体产品部件结构,按照相应的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其中锅筒(汽水分离器)既可以按压力容器标准也可以按锅炉标准进行设计,水冷壁、蛇形管等受热面部件可参考锅炉标准进行设计,发电用余热锅炉的设计还应当符合电站锅炉的有关技术要求。整体余热锅炉产品由设计者根据主要设计依据在图纸上归类为锅炉或者压力容器,并且应当由持有相应级别锅炉或者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制造,由持有相应级别锅炉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的单位或其制造单位进行安装,按照整体产品设计归类办理使用登记和进行定期检验。

(四)关于锅炉改造。

锅炉燃料发生改变时,如燃烧方式没发生改变,且受热面和承压件没发生改动,不列为改造;燃烧方式发生变化(如层燃变室燃等)应列为锅炉改造。改变锅炉燃料的使用单位应当办理使用登记变更,变更内容包括产品数据表中的燃料种类和使用登记表中的产品型号。对只保留锅炉支撑框架结构更换主体受热面和其他承压部件的变动不列为改造,属于新制造。

锅炉改造中对于不提高额定工作压力,通过调整或更换受热面、更换蒸汽管道的方式提高额定工作温度的改造,不需进行技术评审。改造工作的其他要求应满足《锅规》的规定。锅炉使用单位和改造单位应当针对锅炉炉型合理确定改造方案,保证改造后的锅炉安全运行。

(五)关于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对外输出蒸汽且蒸汽压力与容积参数符合《特种设备目录》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可以按锅炉或者压力容器的相应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按压力容器设计的产品,其安全附件的要求还应当满足《锅规》的规定。制造单位应当持有相应级别的锅炉制造许可证或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应当按锅炉办理使用登记。

(六)关于分汽(水、油)缸。

属于锅炉范围内的分汽(水、油)缸(包括容积小于30L或内直径小于150mm的分汽(水、油)缸),其设计制造和检验要求应当满足锅炉集箱或压力容器的相关规定。分汽(水、油)缸应当由具备相应锅炉或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格的企业制造并经制造监督检验,一般应随锅炉本体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21-2016,以下简称《固容规》)适用范围的,也可单独按照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

二、压力容器

(一)关于压力容器标准的符合性申明。

采用《固容规》1.10规定的协调标准之外的标准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当向制造单位提供设计文件符合《固容规》基本安全要求的符合性申明和比照表,并由制造单位将其汇总至产品出厂资料,具体格式由设计单位参考《质检总局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制造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质检总局公告2012年第151号)提供的比照表格式制订。比照内容应当包括《固容规》中材料、设计、制造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蓄能器、制冷用压力容器、简单压力容器等批量制造的产品,采用《固容规》1.10协调标准以外的产品标准(包括境外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设计、制造时,可根据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范围,按产品种类填写通用性的符合性申明及比照表,符合性申明中的“总图号”项填写“通用”。

(二)关于材料的可追溯信息化标识。

《固容规》2.1.1(4)中材料可追溯信息化标识的信息具体内容可由材料制造单位或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根据本单位材料的实际情况或客户的需要确定,但一般应当包括材料制造单位名称、材料牌号、规格、炉批号、交货状态(热处理状态)、生产日期(发货日期或质证书签发日期)等内容。

(三)关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资格。

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和批准、压力管道设计审核和审定的人员(以下简称设计审批人员),及从事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设计人员(以下简称分析设计人员)不再需要按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R1001-2008)第六条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和压力管道设计单位(以下统称设计单位)可以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设计审批人员和分析设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保证其具备相应能力。

鉴定评审机构在鉴定评审时应当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审批人员和分析设计人员对标准规范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不少于3个小时的现场闭卷考试(试卷由题库生成)和每人不少于1小时的图纸分析答辩,还应当考核分析设计人员操作设计软件的能力。鉴定评审机构在提交的鉴定评审资料中应当包括设计审批人员或分析设计人员现场考试结果和具备相应能力的说明材料(考试试卷和答辩记录由评审机构存档)。设计单位在鉴定评审时提交上述人员已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培训考核结果的,鉴定评审机构应对考核内容和结果进行确认,对能满足能力要求的可以采信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培训考核结果并将其列入鉴定评审报告的说明材料中。

(四)关于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的型式试验。

制造单位首次制造真空绝热深冷容器(含应变强化容器)时,应当按照 《固容规》4.1.2规定,约请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的型式试验暂由经核准的具有移动式压力容器(真空绝热罐体)项目的型式试验机构负责实施。

(五)关于制冷空调用压力容器表面无损检测。根据制冷空调用压力容器设备制造使用的实际情况,按照《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NB/T 47012)进行生产的制冷用压力容器,可以免除《固容规》3.2.10.2.2.4(2)的要求。

(六)关于地下储气井的制造许可条件。

地下储气井制造企业应当按储气井压力级别和产品类别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应包括钻井、钢管组装、固井、检测与试验等过程。钢管组装、固井、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不得分包。质保体系人员中应包括设计、工艺、材料、钻井、固井、钢管组装、压力试验和气密试验以及最终检验责任人员,其中工艺和固井责任人员应当具备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技术人员数量应满足相应级别许可要求,其中无损检测人员至少包括持有UT和RT中级或以上的无损检测人员各一人。专业作业人员应包括钢管组装及固井专业作业人员且不少于8人,制造现场应配备钢管组装和固井专业人员。生产设备应包括满足制造要求的钢管组装设备包括液压大钳(套管动力钳,最大扭矩不少于28KN.m)、动力系统、夹具等和固井所需的泥浆泵。检测、计量和试验设备应包括必要的厚度、长度、压力和扭矩计量设备和最高工作压力能满足耐压试验要求的压力试验泵。

(七)关于介质名称的说明。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以下简称《移动容规》)表3-4中的“混合液化石油气”与GB 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中编号1075的“液化石油气”为同一种介质,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使用上述两种介质名称均可。移动式压力容器出厂资料(产品质量证明书、铭牌等)中介质标注为“液化石油气(丙烷)”的形式不符合《移动容规》“质量证明资料中限标注一种介质”的规定,“液化石油气”与“丙烷”应当区别标注。

(八)关于盛装三氟化氮的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监管。

对于已经进口或使用的盛装三氟化氮的在用管束式集装箱,如已经过进口(口岸)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或定期检验,且检验结论为合格的,各地可以办理使用登记,允许充装使用。相关充装单位应当按照充装许可规则规定申请办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

地方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督促使用单位加强对在用三氟化氮管束式集装箱的使用安全管理,做好建档、日常维护和按期检查检验等工作,切实履行使用安全主体责任。检验机构在受理盛装液化气体的进口移动式压力容器监督检验申请时,制造单位或者用户应提交《移动容规》1.7规定的技术评审和批准资料,检验机构方可开展进口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

(九)关于氧舱压力调节系统压力介质质量。

氧舱压力调节系统的压力介质质量应当由使用单位进行日常检查,氧舱定期检验时检验机构应对使用单位的检查情况进行查验。使用单位如无能力对压力介质质量进行检查时,可委托氧舱检验机构或其他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

三、气瓶

(一)关于站用气瓶或瓶组的安全监察。

按照气瓶设计制造、在加气站站内固定使用的气瓶或瓶组,应按照气瓶办理使用登记和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机构应当具有PD1资质或RD8资质)。对于大容积无缝气瓶及其瓶组,定期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GB33145-2016)的规定,在定期检验项目中增加大容积无缝气瓶检验的相关要求。站用气瓶或瓶组固定使用时,其设置要求还应当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消防的相关规定。

(二)关于水压试验装置的自动记录功能。

为实现气瓶产品安全质量的可追溯,《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9(3)规定了“水压试验装置应当能实时自动记录瓶号、时间及试验结果”。各液化石油气瓶制造单位的水压试验装置应当能够同时实现以下功能:

1.自动识读记录瓶号,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

2.实时自动记录实际试验压力;

3.保证气瓶保压时间不少于30秒;

4.自动记录试验结果,并保存试验装置各工位试验气瓶的水压试验压力-试验时间曲线图。

制造单位的水压试验装置无法做到逐只自动识读记录气瓶钢印号码的,应当在每只气瓶上安装永久性的电子识读标识(二维码或者电子标签),实现自动识读并记录。

(三)关于《气瓶充装许可规则》有关条款的说明。

1.不需要气瓶充装许可的情况。

消防员和矿山抢险人员使用的呼吸器用气瓶的充装行为不纳入气瓶充装许可范围,所充装的气瓶限内部使用,不得用于对外销售。

2.《气瓶充装许可规则》第五条

(二)“取得政府规划、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批准”的适用条件为:

(1)新取证和搬迁的充装站应当具有当地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出具的《规划许可证》,换证的充装站应当具有当地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出具的《规划许可证》或者能证明其为合法经营的行政许可文件(《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和《燃气经营许可证》等);(2)按照消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充装站申请消防验收合格后获得的消防鉴审合格意见书等。

3.《气瓶充装许可规则》第九条“申请单位可以进行气瓶充装线调试”中的“充装线调试”是指充装站特种设备、气瓶充装线的整体调试和气瓶试充装;在取得充装许可前,充装站不得对外营业。

4.《气瓶充装许可规则》A5.3“充装安全设施应当符合以下标准有关安全设施的要求”中,所列四项标准(GB 17264-1998、GB 17265-1998、GB 17266-1998、GB 17267-1998)已经被《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T 27550-2011)替代,在标准GB/T 27550实施后,气瓶充装许可的新申请单位、换证单位都应当满足该标准关于安全设施的要求。

(四)关于专用颜色液化石油气瓶。

气瓶产权单位申请采用专用颜色的液化石油气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办理气瓶使用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同意。

2.在气瓶上安装永久性的电子识读标识(二维码或者电子标签)并建立气瓶追溯系统。

3.在气瓶上封头凸压产权单位标识(在用瓶除外)。

(五)关于出口气瓶。

按照国家标准制造的出口气瓶应当在气瓶监检钢印的部位处压印“CK”钢印,在合格证上标注“出口”汉字或者汉语拼音。出口气瓶不需要制造监检,也不得在境内使用。

(六)关于临时进口气瓶。临时进口气瓶只限国外充装国内使用或者国内充装国外使用交替进行的气瓶,无法做到交替进行的不得按照临时进口气瓶管理和使用。

四、压力管道

(一)关于长输管道站内压力管道。

长输管道站内按照工业管道设计的压力管道,其元件制造、安装、检验检测和使用登记执行工业管道相关规定。

(二)关于油气管道定期检验。

1.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TSG D7003)开展油气管道定期检验工作,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油气管道定期检验包括使用检测器进行内检测(不具备内检测条件的管道除外)和对外防腐(保温)层、阴极保护系统状况进行外检测;

(2)对不具备内检测条件的油气管道,允许根据管道的主要损伤模式,选用适用的外检测方法进行管道检验;

(3)内、外检测均不可实施的管道或者检验人员对管道安全状况有怀疑时,应当进行耐压(压力)试验。

2.从事油气管道定期检验的机构应当取得DD1级检验资格(具有内检测能力的应当在证书上注明含内检测),从事漏磁内检测的机构还应当取得漏磁检测(MFL)资质。

(三)关于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或机械设备系统(以下统称“设备系统”)的定期检验。

“设备系统”中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应当分别由具有相应级别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定期检验。

质检总局办公厅

2017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二篇:质检总局 质检特函〔2012〕32号《关于承压设备安全监察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质检特函„2012‟32号

关于承压设备安全监察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有关企业:

为规范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液压式长管拖车、压缩天然气充装站用储气瓶组、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用移动加气装置(以下分别简称CNG子站车、站用瓶组、LNG移动加气装置)以及气瓶等承压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CNG子站车和站用瓶组

(一)生产要求。

1.CNG子站车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分别具有C2级压力容器(仅限长管拖车)设计、制造资质。鉴于目前尚无CNG子站车制造国家标准,生产单位应当制订相应的企业标准,其内容应该包括瓶体、瓶体与走行装置连接、管路布置、安全附件设置和操作箱等要求,其中瓶体设计除强度外还应当考虑疲劳、顶推液体与瓶体材料及瓶内介质的相容性等因素。企业标准应当通过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并根据《标准化法》进行备案后方可用于生产。

2.站用瓶组中的气瓶(或瓶式容器)应当满足《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或《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如站用瓶组无适用的国家标准,生产单位应当制订相应的企业标准,其内容至少包括瓶组瓶体、瓶体与支撑连接、管路布置和安全附件设置等设计、制造、检验等要求,并考虑充装所引起的疲劳。企业标准应该通过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并根据《标准化法》进行备案后方可用于生产。

(二)监督检验要求。

CNG子站车和站用瓶组的制造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参考产品标准和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订监督检验大纲并进行监检。

(三)其他要求。

1.CNG子站车应当在取得相应充装许可的充装站内使用,禁止在其他场所进行充装作业。CNG子站车按长管拖车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站用瓶组应当根据其设计归类办理使用登记和进行定期检验。

2.CNG子站车和站用瓶组的设计和使用还应满足相应的加气站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LNG移动加气装置

(一)生产要求。

LNG移动加气装置中的承压设备应当由取得相应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单位进行设计和制造,其产品质量应当满足相应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二)其他要求。

LNG移动加气装置中的承压设备应当在取得相应充装许可的充装站内使用,禁止在其他场所进行充装作业。LNG移动装置中非罐车类承压罐体应当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办理使用登记和检验,并应当在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的充装站进行充装。LNG移动加气装置的设计和使用还应满足相应加气站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

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的制造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系统中的压力容器应当由持相应级别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系统中的管道设计可由持相应级别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设计或由系统中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四、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

(一)鉴定评审有关事项的说明。

1.评审机构对充装质量现场检查时,如果申请单位充装介质不止一种,评审机构按照《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以下简称《规则》)附件C的要求将申请充装的介质分类,选择每类中的典型介质进行试充装质量检查。

2.当取得充装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充装单位)变更充装项目时,应当向发证机关办理《充装许可证》变更手续。发证机关根据充装单位的变更申请,做出同意变更、进行必要的检查后变更、重新申请办理许可等决定,并且通知充装单位。

3.充装站应当设置专用的检查场地,并应当配备相应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充装站技术负责人、检查人员不得兼任充装人员。

4.同一地区同一独立法人的多个充装站(分公司)应当由总公司申请充装许可,证书上分别标注多个充装站地址。充装站的技术负责人可以由1人承担,但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每站至少配备1名。

(二)有效期的说明。

已于2007年通过验收且经简化评审程序取得充装许可证的单位,其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以原发证之日起计算。

五、压力容器新材料的技术评审及批准

对压力容器用新材料,我局委托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锅容标委),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1.9条及《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1.7条的规定进行技术评审,经我局批准的技术评审结果在锅容标委网站(www.xiexiebang.com)上予以公布。

六、气瓶安全监察有关问题

(一)关于车用气瓶安装许可。

汽车“油改气”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车用气瓶安全监察。为保障车用气瓶安装质量,促进车用气瓶安装行业健康发展,各地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和标准,提高准入条件,合理布局车用气瓶安装单位。车用气瓶安装单位从事气瓶安装以外的汽车改装工作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总局将制订专门的车用气瓶安装许可规则,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安装许可工作。车用气瓶安装单位负责气瓶安装,对气瓶安装质量负责。

(二)关于气瓶集束装置监管。

组装总容积小于1立方米的气瓶集束装置的单位,目前不纳入特种设备许可管理,集束装置内的气瓶应由具备相应许可的气瓶制造单位制造。

气瓶集束装置的设计制造(含组装)应当满足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如果没有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造单位应按经评审备案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并向用户提供使用说明书,对产品安全质量负责。充装单位应严格做好气瓶集束装置的充装前检查,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充装,并指导使用单位安全使用。

气瓶集束装置的使用单位对使用安全负责,应严格执行有关气瓶安全技术规范和燃气、消防、安全生产等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充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易爆介质的气瓶集束装置不得在人员密集场所内使用。

目前,《钢制无缝气瓶集束装置》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气瓶集束装置相关规范、标准颁布后,按照其要求执行。

(三)关于不可拆卸式瓶阀的有关问题。

近期,部分省质监局反映按照现行GB 7512-2006《液化石油气瓶阀》生产的瓶阀存在不便于泄露时应急处置的问题。经研究,在保证瓶阀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液化石油气瓶阀制造企业可以制订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制订的企业标准应经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备案,其产品经型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企业标准可规定对GB 7512-2006《液化石油气瓶阀》中的非安全性能项目,包括瓶阀总高尺寸、手轮尺寸等进行自行设计,并将不可拆卸性限定为瓶阀承压元件不可拆卸,对瓶阀进行拆卸仅限于应急处置,拆卸过的瓶阀在应急处置完成后予以更换,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不得对瓶阀进行拆卸维修后继续使用。

七、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

有关单位要认真执行《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D2001-2006),在受理、鉴定评审和发证环节,要严格按照《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中“许可项目及其级别表”的规定执行。表中未列入的其他元件组合装置,应当由国家质检总局确定是否按照《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管理。

二〇一二年五月九日

第三篇: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压力管道气瓶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压力管道气瓶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办特〔2015〕6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为贯彻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要求,进一步完善压力管道气瓶安全监察工作,结合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和《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6-2014,以下简称《瓶规》),现就压力管道气瓶安全监察有关问题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关于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

(一)关于新《目录》中压力管道介质范围。

新《目录》的压力管道定义中“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所指的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不包括液化气体、蒸汽和氧气。

(二)关于新《目录》中压力管道元件类别和品种。列入新《目录》的压力管道元件公称直径均应大于等于50mm。

1.新《目录》中的“球墨铸铁管”不包括该品种以外的其他铸铁管; 2.新《目录》中增加“复合管”品种,具体包括金属与金属复合、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三类;

3.新《目录》中“金属阀门”品种中典型产品包括:调压阀、调节阀、闸阀、球阀、蝶阀、截止阀、止回阀、疏水阀、隔膜阀、节流阀、旋塞阀、柱塞阀、低温阀、减压阀(自力式)、眼镜阀(冶金工业用阀)、孔板阀(冶金工业用阀)、排污阀、减温阀、减压阀等;

4.新《目录》中“旋转补偿器”品种不包括原《目录》中的“特种型式金属膨胀节”;

5.新《目录》中不包括原《目录》中的“铸造管件”“汇管”“过滤器”“特种型式金属膨胀节”“金属波纹管”“紧固件”“阻火器”品种以及“压力管道支撑件”“压力管道材料”。

(三)关于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 D2001-2006)许可项目及级别表中所列的铸铁管、有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合金制管件、铸造管件、管接头、金属软管、弹簧支吊架、紧固件、汇管、汇流排、过滤器、阻火器、其他元件组合装置(除污器、混合器、缓冲器、凝气(水)缸、绝缘接头)、低温绝热管、直埋夹套管、阀门铸件、锻制法兰的锻坯、锻制管件的锻坯、阀体锻件的锻坯、压力管道制管专用钢板、聚乙烯管材原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原料、聚乙烯管件原料、聚乙烯复合管件原料等未纳入新《目录》范围,制造上述压力管道元件不再需要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

新《目录》将紧急切断阀划入安全附件种类,由总局负责实施制造许可,不再划分级别,但应限定其产品参数范围,其许可条件暂按《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 D2001-2006)中阀门的许可条件要求执行。

新《目录》范围内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级别品种见附件1。

(四)关于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

按照《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暂缓实施<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的通知》(质检办特函〔2013〕583号)要求,《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D7001-2013)暂缓实施。但埋弧焊钢管与聚乙烯管应按《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埋弧焊钢管与聚乙烯管)》(TSG D7001-2005)的规定继续实施制造过程监督检验。

(五)关于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企业换证时,原则上应重新进行型式试验。如果换证企业已按现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定完成了相关产品的型式试验,并且相关产品的参数、结构、工艺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需要监督检验,已经实施了制造过程监督检验的,换证时可免做型式试验。

(六)关于压力管道安装。

持有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在安装压力管道的同时可以安装与其连接的压力容器或整装锅炉,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装监检机构一并实施安装监督检验。

锅炉与用热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总长小于等于1000米时,该锅炉及其相连接的管道可由持有锅炉安装许可证的单位一并进行安装,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装监检机构一并实施安装监督检验,并可随锅炉一并办理使用登记。管道总长超过1000米时,与锅炉连接的管道必须由持有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安装,并单独办理压力管道使用登记。

(七)关于压力管道元件组合装置。

新《目录》中“元件组合装置”品种是指将管子、阀门、管件、法兰等压力管道元件组焊在一起具备某种功能的装置。目前只对井口装置、采油树、节流压井管汇和燃气调压装置、减温减压装置颁发制造许可。

持有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或燃气调压装置制造许可的单位可以组装撬装天然气加注装置中的压力管道。装置中的压力容器应当由持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制造。撬装天然气加注装置中包含压力容器且压力管道总长度小于等于10米的,可随压力容器一并办理使用登记;不包含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总长度超过10米的,应单独办理压力管道使用登记。

(八)关于压力管道使用登记。

长输(油气)管道和公用管道使用登记已列入行政许可改革范围,总局和各地质监部门暂停办理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的使用登记。工业管道仍须按《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 D5001-2009)的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九)关于压力管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对压力管道安装过程应当实施监督检验,对在用压力管道应当实施定期检验。经质检总局核准具有相应压力管道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均可接受安装单位或使用单位的约请,对压力管道安装过程实施监督检验或对在用压力管道实施定期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论负责。

具有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均可承担其检验压力管道的合于使用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具有RBI 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可以承担压力管道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检验机构进行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定期检验时,可根据需要,按照《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TSG 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TSG D7004-2010)、《埋地钢质管道风险评估方法》(GB/T 27512-2011)等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开展风险评估和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对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压力管道的违法行为,各级质监部门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十)关于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

压力管道设计鉴定评审机构按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规定组织开展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时,相关考核计划和考核结果不再需要报送质检总局公布。

(十一)取消制造、安装单位注册资金要求。

按照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要求,取消许可条件中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压力管道安装单位注册资金的要求。

二、关于气瓶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

(一)关于气瓶及气瓶阀门制造许可。根据新《目录》对气瓶品种分类的调整,按照减化许可数量、扩大许可覆盖范围的原则,依据《瓶规》附件A对气瓶制造许可级别品种进行相应调整。新《目录》范围内的气瓶许可级别品种划分见附件2,气瓶阀门制造许可项目划分见附件3,同时取消气瓶附件制造许可条件中有关注册资金的要求。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按照《关于部分消防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公告》(2014年第12号)规定管理,制造其焊接结构的筒体不需要取得气瓶制造许可。制造其他消防灭火用气瓶仍需取得气瓶制造许可。

(二)关于焊接绝热气瓶的制造与检验。1.外封头盛装介质符号标志要求。

为吸取事故教训,防范焊接绝热气瓶的错装错用事故,焊接绝热气瓶制造企业应按照《瓶规》1.14.1.3的规定,在盛装液氧、液化天然气、氧化亚氮介质的焊接绝热气瓶外胆上封头便于观察的部位,压制明显凸起的“O2”“LNG”“N2O”等介质符号。大容积气瓶的字体高度不应低于60mm,中容积气瓶的字体高度不应低于40mm。对库存的无法压制介质符号的成品封头,企业应采用其它有效方法在封头便于观察的部位刻印永久介质符号,库存封头应于2015年12月底前使用完毕。2016年1月1日起,焊接绝热气瓶制造企业必须采用符合《瓶规》规定的封头产品。2.产品标签要求。

焊接绝热气瓶瓶体上应根据充装介质粘贴相应的产品标签,标签样式由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机构负责明确。

3.定期检验要求。

焊接绝热气瓶的定期检验国家标准未颁布前,检验机构可依据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焊接绝热气瓶定期检验,具体可按照《瓶规》1.5条规定执行。

(三)关于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形式及螺纹旋向。

对于直接作为介质充、放接口的气瓶阀门出气口,其连接形式及尺寸应符合《瓶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采用有利于防止气体错装、错用的结构形式。用螺纹连接的可燃气体气瓶的阀门出气口螺纹应为左旋,用于助燃和不可燃气体气瓶的阀门出气口螺纹应为右旋。

车用气瓶阀门出气口连接形式和尺寸可不按照上述要求执行。同时装设气相和液相阀门的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出气口,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液相阀门的出气口宜采用快装结构,气相阀门的出气口应为左旋螺纹结构。

(四)关于气瓶焊缝。焊接瓶体的纵、环焊缝以及瓶阀阀座与瓶体连接的承压焊缝,应按照《瓶规》4.4规定采用自动焊;采用全焊透或者双面焊的阀座(或塞座)角焊缝,以及焊接绝热气瓶上的接管与瓶体连接的焊缝可采用其它焊接方式。

(五)关于气瓶无损检测。

《瓶规》4.4规定“钢质无缝气瓶的无损检测应当采用在线超声自动检测(相应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检测范围应当覆盖全部可检部位„„”,其中“全部可检部位”是指相应标准规定的检测范围。

(六)关于气瓶水压试验。

按照《瓶规》4.9条规定,无缝气瓶(小容积气瓶除外)应当采用外测法进行水压试验。目前采用内测法进行水压试验的无缝气瓶制造企业应积极整改,落实配备外测法实验装置,GB5099-1994《钢质无缝气瓶》修订以前,仍可以继续采用内测法进行水压试验。但新申请取证的无缝气瓶制造企业,必须符合《瓶规》4.9条的要求。

(七)关于气瓶标志。气瓶的钢印标记(包括铭牌标记、标签标记等),应按照《瓶规》附件B规定的内容和排列格式执行。如果确有困难的,可对排列格式做适当调整,但内容、项目应当符合《瓶规》要求。

气瓶制造企业应按照《瓶规》规定对现有气瓶标志及时调整。2016年1月1日起,气瓶制造企业应当使用符合《瓶规》规定的气瓶标志。

(八)关于气瓶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应当注明气瓶和所安装的气瓶阀门的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编号,呼吸器用气瓶、消防灭火用气瓶以及出厂时未安装阀门的气瓶除外。

(九)关于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评定。

按照GB5842-2006《液化石油气钢瓶》标准制造的气瓶,制造单位承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可以在通过安全评定合格后,继续使用最长不超过一个定期检验周期。安全评定由具有液化石油气瓶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照GB8334《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国家标准进行。检验机构应对评定结论负责,同时应出具安全评定报告并在瓶体上喷涂字高为60至80mm 的“安全评定合格”字样。气瓶需要更换气瓶阀门时,检验机构应选用具有气瓶阀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制造的气瓶阀,并在检验报告或安全评定报告上注明气瓶阀的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编号。

在GB5842-2006《液化石油气钢瓶》标准实施前制造的液化石油气钢瓶,依据钢印标记的出厂日期,使用年限达到15年的应当予以报废,并且采取可靠措施消除使用功能。

(十)关于对报废气瓶消除使用功能。

当地质监部门应确定负责对报废气瓶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的检验机构或专业单位并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当地质监部门暂未确定单位的,由实施气瓶定期检验的机构按照《瓶规》7.2条规定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气瓶产权单位应依法履行气瓶报废义务,将报废气瓶委托给当地质监部门确定的单位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

(十一)关于车用气瓶充装记录。

车用气瓶充装单位已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气瓶充装进行控制和记录,且信息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并保存《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9-2009)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充装记录相关内容,充装单位可不再进行人工书面记录和粘贴充装标签。

(十二)关于批量检验产品质量证明书和监督检验证书。鼓励气瓶制造企业将气瓶批量质量证明书和监检证书上网公示(应与气瓶瓶号钢印或在气瓶上装设的识别条码对应),并在产品外包装及合格证上印制识别二维码,为用户提供利用手机上网查询真伪功能。经气瓶用户(买方)同意,实施上述措施的气瓶制造企业可以不再向用户提供纸制批量检验产品质量证明书和监督检验证书。

附件:1.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品种级别

2.气瓶制造许可品种级别 3.气瓶阀门制造品种分项

质检总局办公厅 2015年6月19日

第四篇:质检总局关于实施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若干问题的意见

质检总局关于实施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质检

特〔2014〕679号)

2014-12-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经国务院批准,质检总局于2014年10月30日公布了《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第114号),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关于公布〈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国质检锅〔2004〕31号)和《关于增补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2010年22号)(以下简称原目录)予以废止。为确保规范有效的实施新目录,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关于特种设备的监管范围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九十九条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描述。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基本概念内,新目录以定义和列表的形式,明确了纳入监管的特种设备类别、品种的具体范围。自新目录施行之日起,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新目录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二、关于原目录之内、新目录之外的特种设备 对于原目录之内、新目录之外的特种设备,新目录施行前已经进入程序的行政许可、检验检测、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处理意见如下:

(一)使用登记。已经受理、未发放证书的,登记机关应终止登记程序,并告知使用单位该设备不再纳入特种设备监管范围,提醒其加强安全管理;涉及收费的,退回相关费用。新目录施行后,原目录之内、新目录之外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证不再有效。登记机关应对现有在用特种设备档案和数据库逐步进行清理,将新目录之外的特种设备档案和数据单独存储,将失效的使用登记证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告。自2015年开始,新目录之外的特种设备不再纳入特种设备统计范围。

(二)生产单位许可、检验检测机构核准、作业人员资质认定。已经受理、未完成证书签发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依法终止许可程序,并通知申请单位或申请人。许可程序终止后,涉及鉴定评审、考试收费的,鉴定评审机构、考试机构应与申请单位或申请人协商退回相关费用。

(三)设计文件鉴定、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已经报检、未完成报告(证书)签发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征求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意见,由其决定是否继续开展相关工作。生产单位、使用单位需要继续开展相关工作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继续开展并出具委托检验报告,否则,检验检测机构应终止相关流程,涉及收费的,应与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协商退回相关费用。已经完成报告(证书)签发、未出具相应报告(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继续出具相应报告(证书),并告知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该设备不再纳入特种设备监管范围。

(四)监督检查。已经出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未完成整改的,不再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知行政相对人该设备不再纳入特种设备监管范围,提醒其加强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向当地安委会或政府报告。

(五)事故调查。新目录施行前发生的事故,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在进行调查处理的,应继续完成调查处理工作,纳入特种设备事故统计范围。新目录施行后,不再列入特种设备事故。

三、关于分类方式调整及类别、品种名称变化的特种设备 新目录对原目录中部分特种设备的分类方式进行了调整,部分类别、品种名称发生了变化,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照新目录与原目录涉及分类方式调整及类别、品种名称变化的对应关系表(见附件)进行监管。检验检测机构核准项目按照特种设备的对应关系相应进行调整。新目录施行后,签发的许可(核准)证、作业人员证,按照新目录名称颁发。新目录施行前,生产单位、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检验检测机构以及作业人员已经取得的相应证书(报告)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质检总局公布的鉴定评审机构的鉴定评审项目、范围继续有效。新目录施行前,已经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原特种设备代码不变;新目录施行后,办理使用登记时,按照新目录的代码编制特种设备代码。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中规定的特种设备范围与新目录不一致的,以新目录为准。

(二)总局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新目录,陆续调整行政许可、检验检测、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等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规定,修改行政许可相关信息化系统。

附件:新目录与原目录涉及分类方式调整及类别、品种名称变化的对应关系表

第五篇: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县级质监局如何做好安全监察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了解掌握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不知是否为特种设备,根本不把它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要求的特种设备,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使用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虽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的认同,但事实上,有不少的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未设置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 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

二、要掌握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一)以特种设备使用环节为重点。

从发生的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原因看,有50%以上是发生在使用环节,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要切实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的规范化监管。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一是要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二是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制度;三是严格依法实施特种设备强制检验制度;四是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五是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六是强化气瓶安全管理,建立气瓶安全监管新模式;七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八是实行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二)以实现“四率”达标为重点。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到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活动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提高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 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

(三)以强化现场安全监察工作为重点。

现场安全监察工作主要是加强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尤其要加大元旦春节、两节两会、安全生产月、“十一”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力度,安全检查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设备,着力解决特种设备的隐患整改,着力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坚决遏制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三、要强化服务,构建和谐的质企环境

特种设备监管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在服务企业方面出实招,见实效,赢得社会有关方面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一)在特种设备使用监管方面。

企业从成立到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现实中的实际困难。就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而言,在新《条例》颁布实施以前,很多企业对此不太重视,存在漠不关心的态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特种设备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在对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监管时发现以前遗留下来的安全隐患也愈加突出。如特种设备技术资料不全、安装时未告知、未经检验验收等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处罚他们?不是目的,全部停止使用?企业就无法生产,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此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大局为重,积 极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督促企业完善特种设备技术资料;特种设备安装没有告知的,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进行告知;设备未检验的,立即为企业联系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等。但是,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则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该淘汰的淘汰,确保特种设备不带“病”运行。

(二)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方面。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是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治本措施之一。因此,相关管理、考核、培训教育部门和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用高质量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为安全生产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要全面增强企业负责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的认识。要明确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促使其负责人重视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保证经费投入,按规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其次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统一安全指导思想。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弱,要把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当作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营造安全生产、平安生活的浓厚氛围,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最后要突出以人为本、双方互动的教育方法。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事故的发生往往是违章作业或一念之差,但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思想意识树立不牢固、管理不到位所致。因此,不论是管理制度也好,安全 思想教育也好,均应把着力点、出发点放在“人”这一安全工作的根本点上,要时时处处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塑造人的原则,使人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遵纪守法、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此外,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还要突出全员参与,起到经验大家学、教训全员吸取,取长补短、互相提高的作用。

四、要协调好“三个”关系

(一)解决好与县政府的协调问题。

处理好与县政府的关系很重要。质监局虽然是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但仍然处于当地政府的监管之下,离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特种设备监管工作也难以顺利开展。所以,应当积极地向县政府汇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让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以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做好了,特种设备不发生安全事故,必将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解决好市、县局的工作配合问题。

要合理确定职责,做到责任明确。作为市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应该是负责全市特种设备监察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要加强检查和考核,处理解决县局处理不了、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作为工作最基层的县局这一级,要坚决贯彻市局部署的各项工 作,自觉接受市局的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的配合市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在“四率”达标上下功夫,在现场安全监察、查处隐患上下功夫,决不能好干的就干,不好干的就少干或不干。

(三)解决好与企业的沟通问题。

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是特种设备监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对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可以采取定期走访、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形式,征求企业对特种设备监管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议,监管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了解企业有什么实际困难并予以解决。这样,随着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进一步加深,质企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融洽,特种设备监管工作也就能得以顺利进行。

下载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年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安委会的悉心指导下,我局不断强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风险、除......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年终总结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年终总结 XX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我们紧紧围绕“预防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中心,根据市局全年工作安排及县域经济特点,制订了......

    关于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工作的意见(质检特函[2011]第35号)

    关于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工作的意见(质检特函[2011]第35号)质检特函〔2011〕35号关于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工作的 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落实主体责任,深化特监工作 质监市南分局 赵兵建 党的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个五年规划突出了三个重点,即注......

    吉林石化公司承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管(5篇材料)

    JHBM104.010-2012 吉林石化公司承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压特种设备管理,依据......

    2013年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承诺书五篇

    2013年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承诺书为确保2013年度辖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根据特种设备法规和相关规定,我局承诺如下: 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一些体会及建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一些体会及建议从事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多年,在实际工作中碰到一些问题,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规程、技术规范,进行处理,产生一些想法,当否,请予......

    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

    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市局特种设备科的总体要求,以《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