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5篇

时间:2019-05-13 12:1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

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4〕31号 【发布日期】2004-08-18 【生效日期】2004-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晋政发〔2004〕3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行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强对全省行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结合全省实际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04年7月8日)

加快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实施行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人行太原中心支行结合全省经济发展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各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全省行业调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的责任意识。推进全省行业结构调整是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是全面提升经济质量和促进效益明显提高的重要环节。在近几年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2004年是实现全省结构调整“2005年明显见效、2010年优化升级达到全国中等或更好水平"的关键年。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全省各级金融机构都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发挥好金融支持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积极向上级行反映山西省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取得上级更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增加对全省的信贷额度和投放比例,以加大信贷投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要在清算、汇兑、征信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全省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二、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贷款投向,加大对行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

(二)加强窗口指导,充分发挥协调功能。人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行业性的信贷投向的监测力度,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钢铁、房地产、水泥、电解铝、电石和铁矿石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强化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防止过度投资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同时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加强对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逐步把信贷投入的重点转移到能源、电力、高新技术产业及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上来,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各级金融部门要准确把握货币投放的松紧度,找准金融支持经济的有效着力点,做到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调控能力。在再贷款的使用上,将重点支持经营质量高,贷款营销状况好的金融机构。一是积极推动支农再贷款的充分、规范使用,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投入,引导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尽力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人民银行要根据农村经济、农村发展和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及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情况,对支农再贷款限额进行适时适度调整,在地区间调剂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探索中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提高使用效能,发挥引导作用。理顺农村资金循环机制,合理扩大农村信用社相应投入自有资金的比例,稳住并壮大支农资金实力,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支持“三农”发展。二是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使用的指导与管理,积极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入。要把再贷款的使用与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结合起来,促进金融机构满足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灵活运用利率手段,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各类企业的信贷投入。自2004年1月1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要认真执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0.9,1.7)的政策,区别贷款对象、贷款投向,实行差别利率。对信贷风险大、但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产品,适当提高贷款浮动水平,适当增强利率的弹性,调动金融机构对各类企业加大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要认真执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0.9,2)的政策,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重点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三、改革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增强贷款营销观念

(四)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授权制度,健全信贷奖励制度。各商业银行要深入企业,选拔和培养客户,依据贷款有效需求,按季自下而上编报资金营运计划,由上级行统一平衡,再自上而下审定资金营运计划,支持分支行开拓信贷业务。在建立贷款责任制的同时,应合理划分贷款权限,按照固定资产贷款权集中、流动资金贷款权下放的原则,赋予基层行一定的贷款营销权,充分调动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各级银行要简化信贷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对ΑΑ级(含)以上或能够提供担保的中小企业可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建立低风险项目快速审批的“绿色通道”,除项目贷款外,对提供低风险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各类信贷业务的审批权可适当下放至基层行。对只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的客户,可不必评定信用等级而直接进入贷款审批程序。

四、围绕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优化信贷投向,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六)把握重点、区别对待,推动传统行业的较快发展。

我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开采为主的省份,同时又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比重很高。只有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才能加快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循环。为此,各商业银行要在信贷投放中把握重点,区别对待,继续加大对全省传统支柱行业的信贷投入,大力推进传统行业的新型化,提升增量,关改存量,提高新型产品的比重。对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五大传统产业,重点支持其推行新型化的工程项目,对其中污染少、资源消耗小、具有一定规模化的产品和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助其做大、做强;对污染严重、浪费资源、工艺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要严格信贷退出的制度,促使其关停改造,向新型化转变。

(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高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对于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推广和技术改造项目,在确保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不论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或民营科技企业,银行均应优先发放科技贷款与技改贷款。各商业银行要对利用高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煤炭、冶金、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适当优惠。

(八)把新兴接替行业做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积极推动轻工、旅游、文化等行业做大做强。新兴接替行业的快速成长必将推动山西省经济结构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各商业银行要大力支持新兴接替行业的发展,把新兴接替行业做为新的信贷投入点和利润增长点来培育。其中,要重点支持轻工行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集中支持烟、酒、醋,并加快特色纺织、乳业和饮料业的发展;加大对医药行业的信贷投入,整合资源,突出中药,做强园区。对新材料产业,要支持其加大研发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注重综合利用,扩大市场应用的原则,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镁合金,积极推进纳米材料、钕铁硼高性能磁性材料和高岭土的发展。拓展对旅游服务业的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其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其发挥优势,重组联合,做大产品,提升产业。重点发展出版业、报刊业、广电影视业、印刷业,推进文化资源整合和重组联合。同时,要加大对我省信息化行业的支持力度,整合信息基础平台,打造数字山西。强化环境保护的信贷投入,突出重点城市、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景区和大运路沿线的环境治理,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城市垃圾治理的有效资金供给,促进水资源的保护、节约,推进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

(九)特别要加强对全省特色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要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着重加大对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等四大特色产业和科技、良种、加工、市场四个关键环节的信贷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扶持“1311”确定的100个带动作用强,年销售收入能达到5000万元以上,且与农户签订具法律效力的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的经验,加大对“工厂化、规模化农业”、“订单农业”、“公司加农户”等农产品产销形成一条龙模式的注重效益、发挥优势的集约型“大农业”的信贷投入力度,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必要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五、充分发挥各类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势,促进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的健康发展

(十)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支持全省传统优势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覆盖面广、网络建设发达、汇划结算系统快捷、便利,以及具有丰富的支持大型国有企业经验的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商业信息、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种服务,拓宽对企业的支持范围。

(十一)充分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负担轻、运转灵活的特点,重点支持新兴接替行业的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机制、业务创新、市场开拓及资金周转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以特色服务、专项服务为基础,以扶持和培养优质客户为目标,健全完善客户银行制度,扩大综合授信,全程跟踪“目标型”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有潜力的新兴接替行业的快速发展。

六、稳步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十二)稳步发展货币市场。继续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参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现券交易和回购业务,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努力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盈利水平。同时,各商业银行要积极发展票据贴现业务,保证企业合理资金的需要。在不断扩大票据市场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票据业务贸易真实性的审核,加快票据流通速度,引导票据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各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重点应是情况熟悉、信誉良好、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对假造贸易背景、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打击。

(十三)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各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已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加快推进支柱传统行业和新兴接替行业中优势企业的上市步伐。保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参股并购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合理资金需要,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充分发挥上市公司配股、增发新股、发行企业可转换债券等连续融资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来源,全力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七、推进对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供完善服务,支持山西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十四)进一步简化外汇管理程序,方便外贸企业经营。继续简化进出口核销手续,实行出口收汇报告制度,允许企业批量核销或总量核销;理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管理,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帐户保留现汇的比例;进一步放宽居民用汇指导性限额和携带外币现钞出境的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外债和外汇贷款管理,取消企业向境内外资银行贷款外债指标的管理;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债务调整,降低筹资成本,减轻经济负担;授权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业务。

(十五)拓宽资本流出渠道,积极扶持我省大型国有企业、企业集团、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先支持和鼓励境外带料加工装配项目、投资开发能源、资源项目的配套用汇,简化境外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审查手续,取消外汇风险审查,取消境外投资交纳汇回利润保证金的要求,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八、健全信用体系,完善担保机构,联合打击企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

(十六)高度重视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各商业银行要积极配合政府按照建设“信用山西”的要求,以树立信用观念、建立信用秩序、完善信用风险保障等三方面为切入点,构建信用管理体系。一是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联合与协调,严厉制裁恶意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对拒不落实者继续进行联合制裁。同时,要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制中银行债务问题,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依法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帮助金融机构有效落实债权。二是积极发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利用电子网络技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增强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诚信观念。

(十七)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基金或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和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发展市场化的担保组织,多渠道扩充担保基金规模,扩大担保面,简化程序,降低费率,增加风险补偿资金来源,完善风险化解机制。

九、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整体联动,更好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十八)各商业银行应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围绕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行业结构调整重点,以及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分析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向政府汇报。地方政府应积极向银行推荐和介绍当地好的项目和企业,支持银行加强对信贷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促进银行信贷投入能够更好地符全国家信贷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十九)各级政府要加强行政管理,规范信用环境,积极为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创造条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依法规范企业的改制行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帮助银行有效落实贷款债权,对恶意逃废贷款本息的企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不得在原企业的基础上组建新企业,不能列入潜力产品项目企业。各级政府要将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作为企业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重合同、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长期拖欠贷款不还的企业的主要领导和责任人,责令其限期改正,在未还清贷款之前,不调动、不提拔、不重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金融稳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6〕2号 【发布日期】2006-01-06 【生效日期】2006-0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制度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6〕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制定的《山西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制度》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一月六日

山西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制度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05年12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发〔2003〕12号),维护全省金融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部门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传导信息,保障我省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为我省经济金融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内容

按职责分工的要求充分交流有关信息,综合分析经济金融领域内的风险状况。从机构与市场两个层面关注我省金融运行的风险程度,重点关注法人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行情况;研究制定维护全省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的政策措施;提出促进我省金融安全与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重大事项及突发事件,协调各方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共同维护我省金融稳定。

三、组织安排

由省人民政府牵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及政府有关部门参加,成立山西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协调小组负责制定山西省金融稳定工作的总体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通报有关情况;处理有关金融稳定的重大事项等。协调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范堆相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副组长:王茂设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毛金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行长

成 员:汤小青山西银监局局长

申志杰山西证监局局长

慕福明山西保监局局长

郭保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副行长

朱新春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副局长

令政策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郑建国省财政厅厅长

刘冀民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崔 伟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

杨晓桥省公安厅副厅长

申存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崇慧省国资委主任

李宝卿省统计局局长

王虎胜省工商局局长

王正喜省物价局局长

张建民省建设厅厅长

郝志远省审计厅厅长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郭保民(兼)。办公室具体负责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络,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办理协调小组会议的有关事项,编发相关文件和信息,完成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一至两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联络员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和交流有关信息,负责与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络。

四、会议制度

(一)协调小组会议制度

协调小组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紧急、特殊情况随时召开。会议由协调小组组长主持,办公室通知协调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列席。

(二)协调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度

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紧急、特殊情况随时召开。会议由办公室主任主持,参会单位与人员根据需要确定。

(三)联络员会议制度

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由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组织。任务主要是沟通有关情况,协调解决金融稳定工作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五、职责分工

省人民政府领导全省金融稳定工作,组织协调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处置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的处置工作,切实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维护金融稳定工作。

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是:(一)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1.掌握全省金融业整体运行情况,承担地方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协助山西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撰写《区域金融稳定报告》。2.加强同银监、证监、保监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监管信息共享工作,特别是各监管部门对地方法人机构的风险评级资料,是人民银行风险监测、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对交叉性金融工具、金融新产品及金融控股公司的监测;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向各监管部门提供有关情况。

3.通报人民银行总行关于金融改革的新情况与宏观调控政策。

4.通报全省金融运行状况、货币市场的监督管理情况;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金融业的影响;加强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监测分析和防范。

5.通报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与司法部门密切配合,打击金融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秩序。

6.通报全省金融稳定工作的部署、开展情况。

(二)各金融监管机构

山西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对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实施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依法合规经营,制止恶性竞争,同时应定期通报以下内容。

1.山西银监局

(1)通报全省银行业整体风险情况。

(2)通报地方法人银行类机构的风险状况,分析判断风险点及发展趋势,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3)通报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及金融控股公司机构监管情况。

(4)提供有关风险情况的分析报告或相关的信息资料。

2.山西证监局

(1)通报全省证券市场整体风险情况。

(2)通报全省证券期货机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整体风险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判断风险点及可能的趋势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3)通报涉及证券、期货机构和上市公司的重大信访投诉情况,特别是群体性事件。

(4)配合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开展风险监测、评估工作。

(5)制定证券法人机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拟定有关证券、期货机构、上市公司的风险处置预案。

(6)通报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及对金融控股公司机构监管情况。

(7)提供有关风险情况的分析报告或相关的信息资料。

3.山西保监局

(1)通报全省保险业整体风险情况及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状况。

(2)通报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及监管情况。

(3)配合人民银行开展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工作。

(4)提供有关风险情况的分析报告或相关的信息资料。

(三)省发展改革委

通报全省社会发展及经济运行状况、产业布局及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向金融部门提供有关宏观产业政策、行业发展状况等信息;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各金融监管部门共同作出具体安排,确保风险处置及时、有效。

(四)省财政厅

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因突发事件导致的挤提存款、保证金、集体退保或者其他债务挤兑等情况,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制订处置方案;研究制定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积极作用的财税政策。(五)省委宣传部

加强对新闻单位、媒体宣传报道金融工作和有关金融类节目和栏目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确保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好金融宣传的舆论导向,防止不准确的新闻宣传和虚假信息的负面渲染对金融和社会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涉及金融风险的新闻稿件,在刊发前,原则上要征得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与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同意,并会同各金融监管部门对利用公开媒体违规从事金融业务宣传的案件进行查处。

(六)其他成员部门

1.省统计局要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建立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畅通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渠道。要及时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加强对我省经济与金融发展及金融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2.省国资委要通报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国有金融企业债权的相关情况,维护金融资产的安全。提供在企业改革中涉及金融资产的情况和数据,共同研究、制定涉及金融资产,特别是国有金融资产处置的政策。

3.省建设厅要通报全省重点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有关情况。及时提供重点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有关数据,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的研究。

4.省工商局要支持金融机构制止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支持和配合金融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对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取缔和处罚。

5.省审计厅要通报对金融机构的审计情况,特别是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告知各金融监管部门。

6.省物价局要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市场主要生产资料、消费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商品物价变动走势及对我省经济金融的影响,规范金融机构相关服务的收费行为。

7.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要依法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防止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

8.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要严厉查处金融系统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打击破坏经济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积极指导金融系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及时通报涉及金融稳定的重大案件的查处情况。

9.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大对各类金融犯罪案件的侦破力度,尽力挽回金融资产损失。指导和监督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在金融机构发生挤兑、群访等紧急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正常的经营和工作秩序,保障金融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对打、砸、抢、盗金融机构和散布谣言引发挤提等恶性事件及其他风险的肇事人员,要依法严惩。

六、信息交流、反馈

协调小组会议或协调小组办公室会议结束5个工作日内,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形成《山西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纪要》或《山西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会议纪要》,对会议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会议形成的决定,以协调小组办公室文件形式印发各成员单位执行。在休会期间,各成员单位可通过专人取送、电话、传真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如发生金融突发事件,应立即向协调小组领导报告。在信息交流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杜绝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5〕50号 【发布日期】2005-07-04 【生效日期】2005-07-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5〕5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各金融机构: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制定的《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二○○五年七月四日

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05年6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山西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各金融机构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山西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积极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把金融支持的着力点放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正确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山西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的同时,保持信贷总量的适度稳定增长,为山西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二、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人民银行要按季组织召开全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及时通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经济金融政策和经济、金融运行趋势,密切关注信贷资金投量和投向的变化情况,加强对新增贷款情况和存贷比例情况的监测。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信贷业务,尽量满足“三有一不”(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不拖欠银行本息)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需要。要通过政、银、企座谈会、贷款营销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与政府和企业沟通信息,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大计。要增强贷款营销观念,简化审批手续,尽快建立信贷业务审批限时服务制度,增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三)各金融机构要合规使用再贷款,规范高效地参与货币市场业务。农村信用社要规范使用支农再贷款,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投入,认真落实对农户贷款的利率优惠政策,对农户贷款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同时,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尽可能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积极支持“三农”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正确把握再贷款政策导向,将再贷款的使用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结合起来,满足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市和各金融机构再贷款使用与管理的监督考核,对规范使用再贷款的,根据需求调增再贷款限额,反之,调减再贷款限额或收回再贷款,切实维护再贷款资金安全。各金融机构要规范、高效参与货币市场业务,积极稳妥地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改善资产结构,增强信贷能力,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三、改革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增强贷款营销观念

(四)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贷款授权制度,在建立贷款责任制的同时,应合理划分贷款权限,按照固定资产贷款权集中、流动资金贷款权下放的原则,赋予基层行一定的贷款营销权,充分调动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开展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相结合的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对专业评级机构评定的Α级(含)以上的担保企业和中小企业,可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建立低风险项目快速审批的“绿色通道”,除项目贷款外,对提供低风险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各类信贷业务的审批权可下放至基层行。对只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的客户,可不必评定信用等级而直接进入贷款审批程序。

四、围绕全省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六)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支持煤炭行业通过改组改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进而推动山西由煤炭大省向煤化工大省、由污染大省向清洁生产大省的转变,使资源优势真正成为经济优势。二是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重点支持省属35户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支持重大调产项目建设。在继续支持“1311”规划项目的基础上,支持优势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旗舰项目和潜力产品项目建设。四是支持太钢150万吨不锈钢、山西鲁能晋北铝业100万吨氧化铝、石太192公里铁路客运专线、张峰水库以及柳林电厂二期、永济电厂、太原二电厂等重点工程建设。

(七)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精神,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开发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逐步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

(八)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结合自身优势,拓宽支农信贷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优势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四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支持十大特色产品基地建设,扶持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扶持“百龙工程”和培育十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专业化、精加工、外向型的发展道路。同时,要配合国家淡季化肥储备制度的建立,对各承储企业收储淡季商业储备化肥所需资金,给予贷款支持。

(九)各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人民银行外汇信贷政策,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和企业“走出去”发展等方面的外汇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进出口信用担保等业务手段,积极开拓新的外汇业务品种,支持我省外经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加快发展。(十)各国有商业银行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适度提高县级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农村信用社要通过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创新贷款方式,积极发挥基层信贷网点的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民的资金需求情况,主动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农民贷款,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一)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积极推广“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社区信用建设平台,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与信用社区建设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小额贷款社区信用担保机制,努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要注重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吸纳带动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高质量配套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联社要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做好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发放工作。

五、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区域金融生态建设

(十二)人民银行系统要加强面向群众和企业的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积极开展信用社区建设,培养全民信用意识和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一步挖掘系统信息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贷款情况的分析,不断提高系统应用水平。要加快我省建设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步伐,逐步建立以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征信服务体系。

(十三)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巩固和提高联网通用成果,提升跨行交易处理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规范其运行,鼓励开办相关金融服务创新品种。探索建立省内跨行政区域的票据交换中心,扩大票据交换使用范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要加强电子联行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确保资金安全。

(十四)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经理国库职能,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一是严把预算资金支拨关,对财政和代理银行零余额账户实施严格的额度控制和及时的资金清算。二是要加强国库监管,认真落实国库业务检查和内控制度,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三是积极推动全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扩大省级单位、各市及县级的试点范围。四是推进国库电子化建设步伐,加快省会中心城市财、税、库、行横向联网进程,提高财政资金周转速度。

(十五)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促进全省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规范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引导资金有序流动,积极扶持山西大型国有企业、企业集团、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优先支持和鼓励境外来料加工装配项目、投资开发能源、资源项目的配套用汇,简化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查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扩大利用外资,合理利用外债,积极为山西“七大优势产业、十大基地建设”引进外资提供方便。

六、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促进地方金融稳定

(十六)人民银行要密切关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工商银行省内分支机构改制过程中可疑类贷款剥离后的处置工作。加强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省内分支机构可疑类贷款的检查和整改工作。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期间,对认购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使用专项借款的信用社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防范和处置可能出现的支付风险,确保改革平稳进行。

(十七)农村信用社要通过改革,切实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银行要精心组织实施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方案和考核细则,严格专项票据发行、兑付条件,抓好票据发行审核、兑付考核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兑付一个,切实发挥资金扶持政策的正向激励效应。

七、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整体联动,更好地推进我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十八)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向银行推荐和介绍当地好的项目和企业,支持银行加强对信贷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促进银行信贷投入能够更好地符合国家信贷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十九)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信用环境,积极为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创造条件。要依法规范企业的改制行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帮助银行有效落实贷款债权,对恶意逃废贷款本息的企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要将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作为企业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重合同、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长期拖欠贷款不还的企业的主要领导和责任人,要加大惩处力度。工商、司法等有关部门要帮助银行追索、处置贷款债权,切实解决银行贷款清收“胜诉容易、执行难”的问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关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7〕3号 【发布日期】2007-01-08 【生效日期】2007-0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关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

意见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7〕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转发。

我省为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依法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结合实际,指导湖北辖内各金融机构增加支农信贷投入,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完善支农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八日

关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鄂发〔2006〕12号)精神,引导湖北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将支持新农村建设摆到金融工作的重要位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支撑湖北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各级金融部门要切实增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按照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支持新农村建设作为金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落实。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优化农村信贷结构。金融机构之间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形成合力,促进“三农”发展。要在开展传统支农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合“三农”需求特点的金融创新业务。坚持拓展支农服务与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相结合,坚持支农信贷服务与其他金融服务并重,拓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渠道。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培育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

(一)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要切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支农实力,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密切关注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全面、动态监测和分析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信贷收支、财务变化情况和风险状况,积极实施法人代表谈话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实现专项票据兑付考核目标和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

(二)加大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农服务力度。全省农业发展银行要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继续完善农产品收购融资功能和其他支农服务功能,加大对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国家开发银行要积极推进政策性贷款覆盖县域的工作,运用开发性金融产品,支持县域基础设施、担保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的发展,推广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工作。凡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要适度加大对县域及农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农业银行要继续做好扶贫贴息、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贷款发放工作,在总行授权范围内,适当下放基层行的审批权限,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向县域及农村延伸服务。

(三)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机构改革。加快湖北省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进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试点业务,鼓励邮政储蓄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探索办理资金批发业务的途径,多方位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四)探索开展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研究将民间借贷纳入正规金融渠道的途径,努力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在湖北开展小额信贷组织试点的新路子,使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五)发挥保险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6〕45号),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试点力度,探索建立适合湖北省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逐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开展被征地农民和移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

三、引导农村信贷投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支持棉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业的发展,促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有效传递。引导和帮助效益好、信用度高的龙头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短期融资券等进行直接融资。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大力支持农村供水、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大力支持科技农业发展。选择产品科技含量高、效益佳、诚实守信的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农业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信贷支持对象,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大力支持安全农业工程,促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培育,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

(四)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流通市场建设,支持商贸涉农企业发展“超对超”、“农入超”连锁配送,加大对超市下乡的支持力度。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促进具有区域特色、多种层次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构建。

(五)支持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湖北外管局各分支局要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进进出口外汇核销,简化购付汇手续,支持附加值高的优势产品出口以及先进农业加工技术的引进,在现有政策范围内简政放权,便利涉农企业生产经营。各银行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信贷、贸易融资、保函等金融产品和工具,重点支持省内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出口产业的发展。

(六)积极支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各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对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武银〔2006〕100号)精神,认真做好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每年培训和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各80万人”的要求,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等培训载体给予信贷支持。探索将农民工、农村贫困劳动力及农村适龄青年就业转移培训费用纳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支持范围的途径。重点支持湖北海员、湖北数控、湖北建工、湖北厨师、湖北缝纫等劳务品牌的创建,以此促进农民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提高。

(七)支持培育和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按照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关于印发〈湖北省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武银〔2006〕7号)精神,积极开发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消费信贷产品,大力发展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打工消费、农机具、个人委托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在合适条件下探索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医疗消费贷款新方式,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拓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一)加大支农金融创新力度。根据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创新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服务品种和渠道。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农产品出口卖方信贷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并予以贴现支持。在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贷款覆盖面的同时,大力推行大额农贷、农户联保贷款、订单质押、综合授信、“农户信用协会”信贷模式等多个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合作,对数额较大的涉农信贷需求开展社团贷款业务。做好粮食抵押贷款等业务试点。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电子化建设步伐。发挥农村信用社支付服务基础设施的作用,扩大综合业务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在全省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尽早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农村信用社资金汇划的通存通兑。进一步完善综合业务系统,加大农村地区受理环境的建设,方便农民存取款和科学理财,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资金结算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加强中间业务拓展力度,为广大农户的资金汇划、个人结算业务提供方便,推广运用其他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票据的使用。

(三)充分发挥银行卡特色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有关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邮政储蓄机构要充分发挥网点优势,加大“绿卡”村建设力度,联合当地劳动保障、居委会、街道办等部门对建筑、工矿、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用工情况进行调查,从市政建设用工入手,要求用工部门为农民工办理绿卡作为工资发放工具。加大对农村地区经商户、运输户、种植户、养殖户等使用绿卡的开发力度,打造农村地区结算品牌,使其成为农村资金流动的重要载体。加大邮政部门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化建设投入,提升绿卡服务功能,从现有的异地交易、代收付业务拓展至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理财业务,以优质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改进国库支农服务管理方式。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的财政体系,为县乡政府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汇划通道。切实加强监督,保证中央、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足额到位。利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将“三农”资金和专项补贴安全、快捷、直接支付到个人和项目。

(五)加强对农村地区现金供应和货币流通管理。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农副产品收购、农产品深加工的现金监测、分析及发行基金调拨,保证农村地区现金供应总量充足和券别结构合理。加强对农村地区人民币收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认真开展残损人民币和零币兑换业务,进一步维护农村地区货币流通秩序。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制、贩假币的打击力度,遏制假币坑农事件,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五、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适时适度调控农村地区基础货币的投放

(一)进一步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限额,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认真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武银发〔2005〕46号),加大各项指标的考核力度和支农再贷款调剂力度,壮大农村信用社实力,促其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

(二)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研究以票据再贴现方式解决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途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将信用状况较好的涉农企业以及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商业票据作为优先办理再贴现的重点。

(三)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工具支农的杠杆作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关于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指导意见》(武银〔2006〕15号),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积极开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系统,增强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下,进一步完善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优惠利率管理规定,用好用活优惠利率政策,积极支持民族自治地区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活跃与繁荣。

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金融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

(一)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组织有关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坚持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等信用创建活动,延伸和扩大农村信用工程创建的对象与范围。各金融机构对信用农户、信用企业要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化、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措施。积极协助地方政府优化政策环境,改善法制环境,有效遏制恶意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农村金融机构债权。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征信服务体系。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平台,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各银行金融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户和农村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客观评定其信用等级。积极推动外部信用评级,利用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不断提高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引导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基金,多层面、多渠道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及时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推动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方式,转移和分散农村金融风险,保障金融资产安全。金融机构要强化自身建设,健全内控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高度关注、积极参与乡村债务问题的化解和清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最大限度解决乡村债务遗留问题。坚决打击农村地区乱集资、违反国家规定高息借贷等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四)加强农村金融业务与征信知识宣传。进一步发挥各种媒体工具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进家庭、进校园等宣传活动,以此拓展金融支农服务范围。进一步开展助学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贷款业务品种的宣传,使农民学会充分运用信贷产品提高自身收益。继续开展反假货币知识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反假意识和识假、防假水平。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外向型企业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农民工银行卡开卡、使用和异地结算等用卡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同时加强对银行卡使用注意事项、密码保护等方面的宣传,提高农民工使用银行卡结算的意识。广泛深入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培植新农村信用文化。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浅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金融支持

浅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金融支持

摘要: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球行金融危机下,作为上游产品,这一龙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现减退,同时其他省份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加,出口困难等因素也影响着山西经济的发展,作者对山西省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在产业转型中,金融业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政策行和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金融;产业转型

山西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特别是煤炭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部分地区的资源枯竭,世界能源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其他省市煤炭资源的不断发现和开采以及国家对能源出口的限制增加,就区域而言,山西的煤炭生产龙头地位发生动摇,因而也导致山西经济总量出现增长下降的态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首部中部蓝皮书指出,与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示出下降趋势,2005年中部GDP增长速度达15.45%,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04%,但是却远低于环渤海的22.73%和珠三角的35.26%。中部的具体排名是: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湖北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居中部第二位,湖南省工业增长缓慢 工业增加值居中部第三位,安徽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 县域经济滞后成制约,山西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GDP总量位居中部第五位,江西经济发展处于滞后水平GDP位列中部第六位。我国的能源过分依赖于山西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说明依靠煤炭能源为主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山西必须审慎的面对自己的产业现实。

一、山西省能源生产面临的挑战和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调查表明,新疆的煤炭预测储量占全国的40%以上,其天然气、石油等综合能源的地位正在加强,神化集团等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定位已经把新疆作为首选战略要地,目前的国家战略也把新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接替区。内蒙古煤炭储量也超过山西,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水、天然气等资源实现 就地转化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该基地产业由清洁能源、甲醇及深加工产品、煤制 烯烃及下游产品三大产品链构成,每个产品链中包含不同的产品群,通过上下游 延伸发展,到2015年将最终形成300万吨/年二甲醚、160万吨/年煤制烯烃的生产能力,构成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等产品为主干的产品结构。内蒙基地已经按照建设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原则,将能源产业建设成为规模经济、技术先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一流的大型新能源化工基地。陕西煤炭储量是168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6%,仅次于山西2654亿吨的水平。

山西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从2004―2007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21.5%、19.3%、18.3%和21%,其中重工业增速分别达21.6%、19.0%、19.4%和21.3%,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由2004年的93.3%上升为2007年的94.6%,上升1.3个百分点。在一定的资本、人力、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约束下,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使“重”字当头的产业调整难度越来越大。迄今为止,山西生产了全国所需的1/4的煤、2/5的焦、1/17的火电。全省一年消费原煤2亿多吨,约占全国的1/10。以煤炭、电力、焦化、冶金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为主的重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全省工业投资的90%以上用在重工业领域,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7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4.6%,煤、焦、电、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提高到80%。2007年轻重工业比例,全国平均水平为轻工业29.5%,重工业70.5%,而山西轻工业5.4%,重工业94.6%。重工业比重高,能耗高,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重。2007年全省单位GDP综合能耗2.76吨标准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十五”期间,全省能源消耗占全国5.8%,而全省的GDP总量占全国的2.1%;“十五”期间,全省GDP增长85%的同时,能耗总量增长了80%。目前,工业体系的重构依旧是以煤为核心。按照山西省“十一五”规划的布局,山西的目标是形成煤炭、电力、焦炭、冶金制造、化工等五大工业体系。中国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而山西处于整个中国产业链的中低端。因此,山西产业调整和升级迫在眉睫。

二、从金融的视角看山西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风险

1.煤价波动需关注煤炭行业市场风险

近几年,由于煤炭的比价优势较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突出,使世界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而国内煤炭行业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带动下,投资规模迅速扩张。特别是2008年初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使煤炭开采速度加快。但2008年9月份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煤炭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煤炭价格大幅回落,使煤炭行业产生市场风险。

2.煤炭企业收入下降预警煤企信贷风险

目前煤炭价格有很强的下调预期,使2008年煤炭行业的高景气趋于平淡。同时,2009年煤炭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煤炭增值税改革、资源税征收等政策因素将使煤炭企业开采成本增大,财务收益空间缩小,经济效益滑坡,对银行如期收回煤炭行业贷款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山西省,由于煤炭行业在当地经济中属主导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巨大,多年来一直是各银行的信贷支持重点,反映在贷款结构上一些煤炭企业的信用贷款占比较大。在2008年来煤炭市场行情飙升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投向不断向煤炭行业集中。从短期看尽管贷款集中于优质客户,可能提高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但当煤炭市场因素发生变化后,作为优势行业过度旺销的势头逐渐减弱,煤炭企业收入普遍下降,贷款过于集中便极易引发信贷风险的积聚。

3.集团客户和关联交易风险尤其应当防范

受地域经济的影响,山西省以煤炭为主业的关联客户众多,在保证贷款中大多由关联企业进行担保。由于相互担保多发生在子公司、分公司及集团客户成员之间,银行对关联企业资金的监控难度较大,并使风险未能有效地分散到关联企业体系之外。一量发生现实风险,产生连锁反应,银行贷款的担保就会形同虚设。而且,关联企业成员之间相互投资、连环投资的行为,会使企业产生资本虚增,容易误导银行扩充信用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家集团客户多家银行授信,增大了银行信贷风险。此外,一些煤炭企业搞多头投资扩张和跨地经营等,如山西煤业集团在全国较大城市诸如山东、海南、江苏等省市都设有分支机构,因此更加大了对其资金运作情况监控的难度,这些都将增加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

4.煤化工产业面临较大风险

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特点使得煤化项目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的背景下,石油化工生产成本的增加更变相地提高了煤化工产品的竞争力,这两年在我国掀起了一轮投资煤化工的热潮,总投资金额至少达4000亿元。然而,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使煤炭的替代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投资煤化工项目的企业可能面临“零利润’’的巨大风险,不少企业将有倒闭风险。2008年9月4日国家发展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通知》指出,除了个别上市公司可继续从事可行性研究与开发外,“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目前,煤化工的传统产业――煤焦化也面临着行业景气下行的风险。而且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煤化工产业在环保能耗方面仍面临环保、能耗、技术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见,煤化工项目投资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风险正进一步扩大。

总之,在当前煤炭行业整体趋势尚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适时调整信贷策略。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合理确定授信,继续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高度关注煤炭行业和重点煤炭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及时调整信贷投向投量,对已经预见的隐性风险贷款积极主动地进行压缩和退出,努力增强退出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

三、对山西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金融与对策研究

山西的金融业应该审慎地研究整个能源开发系统,并切实采取措施引导山西的产业结构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山西区域性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衔接不够紧密

要充分发挥山西省金融办公室和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作用,以便解决山西区域性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深层原因有三:

(1)人民银行与地方产业政策制定的工作磋商、沟通交流机制还不够健全,银行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有效配置缺乏指导,也影响了货币信贷政策的发挥。

(2)缺乏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信贷风险的保障机制,政府部门要主动地出台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以便改变山西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相对割裂的状态。

(3)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经营风险向银行信贷风险转化,而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贷款时缺乏必要的公司金融分析技术加大了风险产生的概率。

因此,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信贷风险保障机制是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资源配置相协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2.要解决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过于集中的问题

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高度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尤其是在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电力等行业,而服务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吸纳贷款的能力不强。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缺乏与金融界的沟通,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配套政策,也影响了金融支持经济建设的效果。

3.处理好全国性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协调发展问题

从2008年上半年末数据看,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中,地方金融机构2544亿元,占比21.4%,中央性、输入型金融机构为9331亿元,占比78.6%。贷款投放方面,地方性金融机构贷款1536亿元,存贷比例60.4%,而中央性、输入型金融机构贷款4288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例仅为40.2%,低于地方性金融机构20个百分点。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开户、结算等方面受到诸多政策性限制,很多财政性单位(除乡以下)都不准在地方金融机构开户。同时,重点项目贷款优先考虑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少选择地方金融机构,导致山西地方金融机构与中央性、输入型金融机构间的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无论在结算方式、经营理念、服务手段还是服务对象方面多有不足。

4.创新金融工具,实行多元化投资,分散经营风险

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新型融资工具、融资方式的筹资额已经占到融资的5%左右,沿海发达城市为7%,而山西目前还不到1%。所有这些都有待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下大力气清除金融支持的障碍,保证经济良性循环。山西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要加强在新型信托组合、投资基金、各类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实现支持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本身发展壮大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白日成:《积极发挥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山西统计信息网,2009年2月.[3]王 森:《中小企业成长:融资、制度与战略选择》,《财贸经济》,2007年第3期.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山西省行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