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

时间:2019-05-13 13:1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

第一篇: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

附件1

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省和科教兴农战略,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农村人才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央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以下简称突出贡献奖)旨在奖励我省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育、推广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创新、创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第三条 突出贡献奖分三个类别:

(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类,设一、二、三等奖;(二)农科教管理类,设一、二、三等奖;(三)农村创业人才,不分等级。

第四条 突出贡献奖的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每年评选一次。第二章 评选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 突出贡献奖的申报人必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应具

— 1 — 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类: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其在全国、全省或一定区域的影响程度和贡献大小评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至三等奖。

(二)农科教管理类:在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培育新型农民过程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形成完整成熟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在实践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其在全国、全省、一定区域的影响程度和贡献大小评定农科教管理一至三等奖。

(三)农村创业人才:运用科技知识(成果)创建事业,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业(产业)有较大影响,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带领和帮助农民致富,取得突出成绩。第三章 评选机构

第六条 设立“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突出贡献奖的评审和奖励工作。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由省委农村工作部、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等三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

第七条 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省委农村工作部科教处、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省人事厅专家管理处等人员组成,省委农村工作部科教处负责日常工作。

— 2 — 第八条 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在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分别设立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专业初评委员会,分别负责各自系统内申报奖励项目和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初评工作;在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设立农业科研初评委员会,负责一院一校的申报奖励项目和人员资格审查和初评工作;在省委农村工作部设立综合初评委员会,负责其他行业、单位所申报奖励项目以及农村创业人才的资格审查和初评工作。

第九条 初评委员会办公室分别由各单位负责科教工作的处(室)承担日常工作。第四章 申报程序

第十条 申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类和农科教管理类奖项的,必须由申报人按规定填写申报书一式三份,同时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鉴定(或验收)证明书(设区的市级以上科技部门或省农口主管部门鉴定方可)、核准单位核实的经济效益证明、成果推广应用措施和应用生产实践证明等必要材料。第十一条

申报奖励的项目系多个单位联合完成的,由主要完成单位申报;多人联合完成的,申报人数不得超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类10人,农科教管理类5人。

第十二条 申报农村创业人才的,必须由申报人填写《农村创业人才申报表》一式三份;县(市、区)委农村工作部作为推荐单位,对申报人提出政审意见和推荐意见,并附3000

— 3 — 字左右先进事迹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县级(或县级以上)党委签署意见并盖章。

第十三条 属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行业的申报奖励者,按隶属关系逐级审核申报至省专业初评委员会;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申报奖励者,逐级审核申报至省农业科研初评委员会;其他申报奖励者,按隶属关系由县、市委农村工作部逐级审核后申报至省综合初评委员会。第十四条

申报人和推荐单位对申报书、审批表的内容及附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对申报人员负责。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五条 各初评委员会按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要求认真进行审查、评选。初评委员会提出申报意见并由初评委员会主任签字和初评委员会所在单位盖章后,及时将有关材料报至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省委农工部科教处)。第十六条 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初评委员会报送的申报奖励项目及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正式候选项目和人选,分类汇总后提交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第十七条 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对正式候选项目和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评委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赞成票的,按名额得票多少依次入选作为拟奖励人选。

— 4 — 第十八条 实行评审回避制度。被确定为当年度有效候选人者或者其亲属,均不得作为评委和工作人员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拟奖励人选经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审核后,通过江西农村网(www.xiexiebang.com)等有关媒体向社会公示30天。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拟奖励人选有异议,可向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第二十条 对有异议的拟奖励人选,由申报单位和相关初评委员会进行具体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裁决;必要时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将会同有关单位联合调查处理;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即予授奖。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一条 按照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由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人事厅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一)获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类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奖金XXX元、XXX元、XXX元;

(二)获农科教管理类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奖金XXX元、XXX元、XXX元;

(三)获农村创业人才奖的,给予奖金XXX元。第二十二条

该奖项只考虑贡献大小,不搞指标分配。获奖

— 5 — 者的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级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三条 发现弄虚作假的,经查明属实,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和荣誉证书,对申报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并责成有关单位对当事人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突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部 江

西

厅 江

西

2008年3月17日

第二篇: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

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

第一条 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我市体育事业不断健康快速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评选对象为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 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评选原则上每年一次。

第四条 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是指我市在内对我市承办体育赛事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授予的该荣誉称号。第五条 评选机构

1、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评选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是XX市体育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选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的非常设机构。

2、评委会通常由7或9人组成,由XX市体育产业领导小组领导任主任、副主任,设委员若干。第六条 评选条件

参与评选的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承办赛事需为竞赛计划内的国家级体育赛事;

2、承办的赛事有重大影响力;

3、承办单位对赛事投入不低于50万元;

4、承办赛事的现场观众人数5000人以上或在市级以上电视台直播(录播)的优先考虑;

5、对承办的赛事得到总局处罚或批评的不得参与评选; 第七条 评选程序

根据《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评委会进行综合评定,确定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名单,报XX市体育产业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第八条 被评为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的单位,由XX市体育产业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奖励。

第九条《XX市支持体育赛事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的解释权归属XX市体育产业领导小组。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6年3月8日起施行。

第三篇:会计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

会计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突出贡献奖

(2004年5月24日通过)

为鼓励我院青年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大力培养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学院设立“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突出贡献奖”(以下简称“该奖项”)。为规范该奖项的评审工作,确保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和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项类别与条件

该奖项每自然评选一次。分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人,奖金10000元;二等奖1人,奖金8000元;三等奖1人,奖金5000元。获奖基本条件如下:

(1)一等奖:获准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或在我院认定的第一、第二类“重点期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科研成果特别突出。

(2)二等奖:获准主持省部级重要课题,或在我院认定的“重点期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出版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著,或在长期从事某一专题研究并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科研成果突出。

(3)三等奖:公开发表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较突出。

二、申报该奖项的基本条件

(1)截止评奖的12月31日,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完成当或上一个学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3)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

三、申报该奖项的科研条件

具备下列科研条件之一,可以申报该奖项:

(1)评选在我院认定的第一类、第二类“重点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第三类“重点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

(2)评选在我院认定的第三类“重点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且同时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篇,或同时在公开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篇。

(3)评选在公开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8篇。

(4)评选作为主持人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财政部重点课题立项(经费2万元及以上)。

(5)评选作为主持人获得一项省部级课题立项(经费1万元及以上),并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

(6)评选作为第一作者获得一项教育部颁发的“三大奖项”的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或一项省部级教学或科研成果三等奖及以上奖励。(7)评选公开出版有重要学术价值、字数不低于15万字的专著一部。以上各条所指论文必须是申报者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名义并以独撰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论文篇幅应当不少于3000汉字。

对于初次申报者,“重点期刊”论文的时间期限可以延伸至评选的前一。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取消该奖项荣誉称号并收回奖金:(1)剽窃他人学术成果。(2)申报材料弄虚作假。

五、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条件,申报该奖项。对于该奖项获得者,学院将在进修深造、科研资助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

六、该奖项评选由个人申报,教研室推荐,系初审,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评奖结果的公示时间为1周。在公示期间,可以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评选程序、评奖结果的公正性等提出异议。

七、该奖项评选严格把关,宁缺勿滥。

八、该奖项评选过程中涉及的研究成果质量或级别出现异议时,由院学术委员会裁定。

九、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2009年11月1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12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5号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奖励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省公民在省外见义勇为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全社会应当支持见义勇为行为,尊重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

鼓励成年人采取正当、有效方式见义勇为,并保护自身安全。

第四条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实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工作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本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综治委)组织实施,综治委下设的办公室(以下简称综治办)具体承办。

公安、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有关媒体应当积极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

第七条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一)制止正在实施违法或者涉嫌犯罪行为的;

(二)抓获或者协助有关机关追捕逃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三)抢险、救灾、救人的;

(四)依法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其他行为。

第八条见义勇为行为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综治办申报见义勇为事迹。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综治办举荐见义勇为人员。申报见义勇为事迹、举荐见义勇为人员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特殊原因不能在一年内提出的,可以酌情延长。

第九条县(市、区)综治办收到申报或者举荐材料后,应当在20日内完成调查、核实,提出意见,报本级综治委确认。

县(市、区)综治办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涉及治安、刑事案件的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应当有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见义勇为行为的受益人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人员提供见义勇为行为证据或者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条县(市、区)综治委确认为见义勇为的,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当将见义勇为人员名单及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并书面告知申报人或者举荐人;不予确认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申报人、举荐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设区的市综治办申请复核。设区的市综治办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复核,并将结果书面告知申报人、举

荐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第十一条对见义勇为人员,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奖励:

(一)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由省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二)见义勇为事迹突出,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三)见义勇为事迹比较突出,在县(市、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四)其他见义勇为人员,由县(市、区)以上综治委通报表扬,并颁发奖金。

第十二条对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由综治委提出意见,经同级政府行政奖励表彰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需要由上级人民政府奖励的,由县(市、区)综治委逐级上报。

第十三条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对本单位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人员提供捐助。

第十四条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或者拖延。

综治办应当及时协调解决见义勇为人员负伤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鼓励医疗机构减免见义勇为人员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

第十五条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其医疗、误工、生活补助等费用,有工作单位的,按照因工(公)负伤处理;无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单位无力解决的,由当地财政拨款给同级综治委安排解决。

第十六条对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医疗终结后,有工作单位的,按照因工(公)负伤有关规定享受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按规定为其评定伤残等级,享受因战致残民兵、民工抚恤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致残后,有一定劳动能力而无工作单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安排就业;生活不能自理且无经济来源的,经本人申请,当地民政部门批准,可以安置到社会福利机构供养。

第十七条见义勇为人员死亡且符合烈士条件的,由行为发生地县(市、区)综治办提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上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授予烈士称号,其遗属享受相关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死亡但不符合烈士条件,有工作单位的,其遗属按照因工(公)牺牲抚恤规定给予抚恤;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因战牺牲民兵、民工抚恤规定给予抚恤。第十八条见义勇为人员负伤、致残、死亡,有加害人的,除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外,加害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受益人的,受益人应当依法给予适当补偿。先行支付见义勇为人员医疗费用的单位,对加害人依法享有追偿权。

第十九条因见义勇为人员伤亡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并按规定落实相关待遇,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帮扶;其子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教育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予以资助,学校应当减免学费。

第二十条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因见义勇为致使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申请保护的,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保护。

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公安、监察等有关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导致诉讼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

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需审查其经济状况。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通过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奖励基金进行捐赠。

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主要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慰问等方面。

第二十三条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侵占、挪用。

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及捐赠人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由原确认的综治委核实后,报给予奖励的人民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追缴荣誉证书、奖金等,取消相应待遇;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推诿、拒绝和拖延治疗负伤的见义勇为人员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第二十六条综治办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见义勇为奖励和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贪污、侵占、挪用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9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江西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保障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江 西 省 人 民 政 府 令

第175号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已经2009年11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吴新雄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

第一条 为了奖励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省公民在省外见义勇为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全社会应当支持见义勇为行为,尊重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

鼓励成年人采取正当、有效方式见义勇为,并保护自身安全。

第四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实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工作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本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综治委)组织实施,综治委下设的办公室(以下简称综治办)具体承办。

公安、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有关媒体应当积极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

第七条 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一)制止正在实施违法或者涉嫌犯罪行为的;

(二)抓获或者协助有关机关追捕逃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三)抢险、救灾、救人的;

(四)依法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其他行为。

第八条 见义勇为行为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综治办申报见义勇为事迹。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综治办举荐见义勇为人员。

申报见义勇为事迹、举荐见义勇为人员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特殊原因不能在一年内提出的,可以酌情延长。

第九条 县(市、区)综治办收到申报或者举荐材料后,应当在20日内完成调查、核实,提出意见,报本级综治委确认。

县(市、区)综治办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涉及治安、刑事案件的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应当有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见义勇为行为的受益人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人员提供见义勇为行为证据或者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条 县(市、区)综治委确认为见义勇为的,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当将见义勇为人员名单及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并书面告知申报人或者举荐人;不予确认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申报人、举荐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设区的市综治办申请复核。设区的市综治办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复核,并将结果书面告知申报人、举荐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第十一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奖励:

(一)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由省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二)见义勇为事迹突出,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三)见义勇为事迹比较突出,在县(市、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四)其他见义勇为人员,由县(市、区)以上综治委通报表扬,并颁发奖金。

第十二条 对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由综治委提出意见,经同级政府行政奖励表彰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需要由上级人民政府奖励的,由县(市、区)综治委逐级上报。

第十三条 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对本单位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人员提供捐助。

第十四条 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或者拖延。

综治办应当及时协调解决见义勇为人员负伤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鼓励医疗机构减免见义勇为人员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

第十五条 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其医疗、误工、生活补助等费用,有工作单位的,按照因工(公)负伤处理;无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单位无力解决的,由当地财政拨款给同级综治委安排解决。

第十六条 对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医疗终结后,有工作单位的,按照因工(公)负伤有关规定享受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按规定为其评定伤残等级,享受因战致残民兵、民工抚恤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致残后,有一定劳动能力而无工作单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安排就业;生活不能自理且无经济来源的,经本人申请,当地民政部门批准,可以安置到社会福利机构供养。

第十七条 见义勇为人员死亡且符合烈士条件的,由行为发生地县(市、区)综治办提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上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授予烈士称号,其遗属享受相关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死亡但不符合烈士条件,有工作单位的,其遗属按照因工(公)牺牲抚恤规定给予抚恤;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因战牺牲民兵、民工抚恤规定给予抚恤。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人员负伤、致残、死亡,有加害人的,除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外,加害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受益人的,受益人应当依法给予适当补偿。

先行支付见义勇为人员医疗费用的单位,对加害人依法享有追偿权。

第十九条 因见义勇为人员伤亡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并按规定落实相关待遇,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帮扶;其子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教育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予以资助,学校应当减免学费。

第二十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因见义勇为致使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申请保护的,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保护。

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公安、监察等有关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导致诉讼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需审查其经济状况。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通过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奖励基金进行捐赠。

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主要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慰问等方面。

第二十三条 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侵占、挪用。

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及捐赠人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由原确认的综治委核实后,报给予奖励的人民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追缴荣誉证书、奖金等,取消相应待遇;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推诿、拒绝和拖延治疗负伤的见义勇为人员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综治办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见义勇为奖励和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贪污、侵占、挪用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9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江西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保障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梁学字〔2013〕15号 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共5则范文)

    梁学字〔2013〕15号 梁原学区突出贡献奖的奖励办法 各教学片、学校: 为了建设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学校班子和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管......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鲁办......

    聊城市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聊城市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聊城市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聊城市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聊......

    滨州学院科研贡献奖奖励办法

    滨州学院科研贡献奖奖励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学校决定设立科研贡献奖,以表彰对学校科......

    重庆三峡学院“学生团体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

    重庆三峡学院“学生团体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试行) 为规范学生团体管理,提高我校学生团体工作质量,推动学生团体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激励我校各学生团体围......

    劳动竞赛评选及奖励办法

    劳动竞赛评比办法 为确保公司劳动竞赛目标实现,激励员工发挥潜力,分享贡献成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营达片区所有......

    劳动模范评选及奖励办法

    河南财鑫集团 劳动模范评选及奖励办法 一、为了总结工作,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更好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把评选和奖励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特......

    优秀员工评选及奖励办法

    速食客中式快餐优秀员工评选及奖励办法 为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为员工提供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一个以人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