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维稳网格化管理 夯实基层维稳基础(阿吞推进会材料)
强化网格化管理 夯实基层维稳基础
——阿吞鲁克社区维稳工作交流材料
阿吞鲁克社区位于飞机场路一巷16号,是伊宁市级民族团结示范社区,面积0.56平方公里,共有两条街道三个住宅区,总户数1759户4786人,其中常住人口1480户4051人,流动人口315户731人,汉族占75%,少数民族占25%,放心户845户,基本户210户,重点工作户422户,重点管控户15户,低保户88户274人,残疾人55人,重点人员9人,双语幼儿园一所,清真寺一座,天主教堂一所,商业网点175个。
阿吞鲁克社区积极探索创新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新机制,全力实施以抓稳定保平安为目标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力度,打造平安社区。
一、落实四项措施,强化网格管理
近年来,社区把维护稳定工作始终作为社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去年以来,“两委”一班人在总结借鉴平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巷道长、楼栋长、“四老”人员、信息员队伍和十户长队伍纳入网格化维稳建设中来。形成街道维稳中心、社区治保委员会、辖区网格管理小组组成的维稳工作三级管理模式。目前,社区已建立起了由干部 20人、民警1人、协警1人、专武干事1人,民兵30人、“巷道长”“十户长”122人、信息员32人组成的覆盖整个辖区的6 个网格化维稳组织机构。干部负责居民片区的常住户的登记录入、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民警协警、武装专干和民兵负责商业区、辖区单位的安全防范、流动人口的登记录入,巷道长负责本巷道片区各种信息收集、打造特色巷道,“十户长”主要负责联系本片区的居民、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上报治安信息、反馈社情动态等工作,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发现诸如邻里纠纷、打架斗殴、传播邪教、火灾隐患等危险信息和苗头时,十户长能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为社区形成快速有效的社情民意掌控机制提供组织保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近三年无大案要案发生、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目标。
----社区划片,形成治安网格。根据自身实际,按楼栋或区域划分成6个片区,形成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党员负责该网格的综治和安全稳定工作。
----发动群众,充实治安力量。社区居委会将辖区内的楼栋长、巷道长、和离退休党员干部等骨干动员组织起来,为每个网格的负责人配备力量,共同参与各网格的治安防范工作。
----加强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每个网格负责人带领本网格的楼栋长、巷道长、志愿者等,经常在不同时段,对所属片区开展巡查。或走访居民,收集信息;或重点排查,发现问题;或巡视片区,消除隐患。如果发现突发事件,能制止、解决的及时制止、解决,不能制止的立即报告。
----做好记录,迅速通报情况。各网格负责人做好巡查记录,并将发现的不稳定因素报居委会领导和综治专干,由专干汇总并与领导研究应对措施。
二、坚持“五到位”保平安,促稳定
一是加强领导责任制到位。利用辖区网格划分区域,将社区领导班子合理分配,成为各个网格片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所属区域的维稳工作。社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做到措施得力,制度完善,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安全可靠。
二是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到位。负责网格片区的领导和辖区单位、社区包片干部签订 “一岗双责”责任书,负责好本巷道的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对因工作不负责,造成事故的,年终不得评为先进个人,辖区单位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并视情节追究责任。
三是坚持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到位。按照网格区域划分,按照片区进行普法宣传、政策宣传、民族团结等各种宣传活动。这样做,既节约了人员的浪费又提高了面对面宣传的高效性。
四是坚持严打整治工作不放松到位。在各个预警时期,在网格区域片区,领导、干部各负其责,加强对所管区域社会面的巡逻防控,特别是我们标有特殊记号的几个区域,巷道长、网格区域的片区干部、社区党支部三级监控联动,对“重点人员”“上访人员”看死盯牢,网格化管理,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减少了人力物力,避免了值班备勤人员打疲劳战。
五是加强 “警民”联动机制到位。进一步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密切片警和综治干事的业务联系。网格化管理,密切片警、协警、社区综治干部、武装干事和群防组织的联系,实现联防联动。
三、落实“三改三提高”制度,加强十户长队伍建设
一是改变评议方式,提高十户长工作主动性。将以往只由社区干部评价十户长工作,改为由社区干部和辖区居民代表共同评议评优的方式。通过开展评议工作奖励先进,处罚落后,切实调动和发挥巷道长、十户长积极性和作用。
二是改变培训方式,提高十户长的综合能力。针对辖区十户长制定阶段性的培训计划,并把每次培训到位情况作为年终奖励的依据之一,在培训十户长的过程中,避免培训方法单一的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将以往半年集中培训一次的办法改为每季度培训一次。培训内容由开始的比较凌乱渐渐走向正规,系统培训十户长五项制度:十户长工作责任制、十户长例会制、社区干部与十户长定期联系制、十户长定期联系居民制、十户长培训制、十户长考核奖励制,以及如何开展十户长各项工作等内容。
三是改变考核机制,提高十户长工作积极性。为从根本上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格局,消除平均主义思想,社区改变以往的模式,制定出了详细的奖励机制,按十户长的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等进行物质奖励发放。通过兑现工作实绩调动十户长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十清三管一服务”工作机制
(一)规范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结合辖区流动人口多、流出地杂的现状,社区“两委”一班人认真摸底研究,摸索提出流动人口 “十清三管一服务”的服务管理机制,十清指:包巷干部、巷道长、居民小组长对房东基本情况清、出租户数清、流动人口来去时间清、户籍情况清、家庭人口清、住址清、遵纪守法情况清、就业状况清、证件(身份证、暂住证、婚育证、房屋租赁证、求职登记证)清、计划生育措施清。要求社区干部对流动人口所有信息和情况全方位掌握和了解。除社区干部外巷道小组长、信息员、老党员也要对流动人员进行监督,随时向社区反映流动人口情况。三管指:房东管,配合社区对承租人登记造册,平时要了解流动户的活动情况,如遇有重大情况要向社区报告;包巷干部管:要求流动人员在新搬来2日之内到社区登记,如未来登记的,包巷干部要入户登记;并负责登记流动人口信息及宣传法律法规,同时为流动户提供开证明、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社区民警管:维护辖区治安、督促办理暂住证和房屋租赁证。要求民警、房管干事、出租房东互相配合对流动人口登记造册、上报信息及宣传法律法规、维护辖区治安、督促及时办理暂住证和房屋租赁证。民警要清楚了解辖区出租房东信息,包巷干部要掌握所有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出租房东要及时向包巷干部、小组长反映流动人口动态信息。一服务指:根据流动人口需求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就业、计划生育药具免费发放、养老、医疗保险、房屋租赁信息、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扶贫帮困等。因流动人口大多外出务工不在家,社区干部就在下午下班后入户为流动人口办理求职登记证、发放计生药具。在落实“十清三管一服务”机制工作中,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社区两委班子会议研究,专门制定了包巷干部“十清三管一服务”责任书,明确了社区干部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了管理措施和处罚力度,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二)全心“服务”,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给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为了使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在快捷、健康、有序的环境当中有效运行,社区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辖区的流动人群的特点为两多三低:即流动人数多、务工群体多,文化程度低、收入低、持证率低。对此我们把着眼点和重点放在了服务与管理上,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对流动人口开展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
1、深化服务措施,提升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我们注重服务态度,做到不歧视不冷落;入户、办事注重文明礼貌用语,态度和蔼,做到以心换心、把他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做,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经过努力,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拉近,流动人群也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二是在服务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提供证明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房屋租赁信息、用工信息、法律咨询以及子女入学问题,对流动人口弱势群体开展扶贫帮困,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三是在服务中社区干部坚持做到“爱心”、“热心”、“细心”。重视做好对外来人员的服务工作,加强服务力度,切实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第二家乡的温暖,尽快融入城市大家庭。
2、严密工作措施,强化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我们采取以服务带动管理、以群防带动群治的手段;城市外来人员的大量进入,给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结合这种情况,社区组织协调综治、司法、计生、劳动保障共同做好管理。主要做法是健全“三套网络”:一是治安网。社区民警和综治干事负责辖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安全防范,实行集中清查和日常查验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坚持对外来暂住人员的登记办证制度;二是调解网。社区司法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流动人口纠纷,主要是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务工纠纷等进行调解;三是信息网。居民小组长、信息员收集反馈社会治安和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及时对信息分析汇总并进行处理。
3、突出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外来人员整体素质。一是根据去年流动人口集中片区环境卫生面貌整体情况较差,外来人员不配合社区工作,也不缴纳垃圾处理费,各项工作很难开展,自2010年道路硬化完毕后社区加强了宣传力度,干部夜间入户进行各项政策宣传,并对部分思想认识不清人员展开了思想转化工作,通过相互的努力,流动人员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转变,能够认可并逐渐配合社区工作,入户时能够主动出示身份证、暂住证和相关证件。通过坚持长效管理对环境卫生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整治,初步营造出了一个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外来人员与社区干部的距离也拉近了,开展各项工作也方便了,流动人口的整体素质也基本得到了提高。二是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工作中,我们做到了“日清”、“周结”、“月报”,力争做到全方位的服务与管理。我们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的现状,社区定期组织干部在片警、协警员的配合下,开展夜间集中清查流动人员工作,主要是对国外来伊人员、南疆籍来伊人员进行清理清查,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入户登记调查中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加强政策宣传和服务。针对流动人口白天出门打工,晚上才回家的特点,社区干部采取晚上集中入户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在入户时注意方式方法,运用人性化服务尽力避免与流动人口发生争吵,首先进行政策宣传再采集信息。全体干部晚上集合后分4个大组,每组5-7人分片入户。对多次不配合社区工作的流动人员由协警员、片警强制盘查,采集信息。另外,加强对出租房东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登记转变为主动提供信息。第二由各包巷干部自己建立流动人口专项台帐,这个台账信息要求全部录入电脑,为网上查询和监控提供方便,台账内要求全面登记流动人员信息并粘贴照片,随时可以进行核对。目前,社区各包巷干部人手一本流动人口台帐,流动人口信息登记采集率达100%以上,照片采集率达90%以上。三是以房管人,户不漏人。明确措施,做到服务管理落实到位。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与辖区门店,餐饮行业、房屋出租户负责人签订《艾兰木巴格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协议书》,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以房管人”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以现住地管理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为第一时间得到流动人口变动信息,在全辖区实行对提供租房人口信息的户主给予奖励的措施,激发他们提供信息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动态管理,跟进服务。
(三)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服务理念
一是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做育龄妇女群众的贴心人,把计划生育政策送到了各家各户,使各族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二是利用计生信息化系统PIS开展常住、流动人口全面登记录入工作,实现了对各类育龄妇女的有效管理和服务;三是针对流动人员多的实际,社区认真做好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宣传服务工作,专门成立了流动人口协会,定期发放宣传材料、计生药具,开展免费查环50人次,免费孕检18人次,办理流动人口临时婚育证明150人;四是运用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营造计划生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水平,人口意识和生育观念;五是开展优质服务、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为纪念协会成立30周年,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社区专门组织辖区流动人口100多人开展了一场大型计划生育文艺汇演,较好的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工作。
五、结合实际创立流动人口单位自管模式
阿吞鲁克社区根据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将伊宁公路局的流动人口管理纳入主要的工作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伊宁公路局在人口管理工作上给予了指导,帮助并以单位自管模式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自我管理,广泛宣传,优化服务的工作目标,以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为初发点,全面做好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工作。
(一)完善机构,规范管理
按照社区在流动人口工作中的现有经验,成立由社区公路段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领导小组,并纳入到各职能部门的目 标管理责任中,根据我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公路段的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摸排,推行 “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把房屋按用途分为居住用房和经营用房二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1、抓好经营户的管理。公路段有36间门面房出租,多以经营水暖建材、地质测绘、大型机械配件、百货等、商品为主,为切实的做到“以业管人”,单位在出租这些门面房初始就签订详细的出租房屋合同,逐一签订治安责任书,在商业网点从业人员上严格把握谁用人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按照市流管办、法制办出台的管理办法,对商户用工时出现不登记、不申报流动人口的,给予经济处罚。设立经营户的基本信息台账并上报社区,严格落实预警期间的各项制度,开展十户联保工作,配合社区干部、民警上门对经营户进行登记并指导他们做好易燃品的存放工作。由于外来人员中,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我段物业人员、社区干部、社区民警上门的同时,根据经营户的需要,组织由辖区律师组成的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提高经营户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2、抓好流动人口管理。一是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管理。流动人口的落脚点主要是各种出租房屋,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出租房屋很容易成为滋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为此,我们以集体宿舍和可疑人群为重点监控对象,以邻里守望为载体,利用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和服务需求,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如:我们小区曾居住了几名男女青年,衣着随便,经常很晚还在家酗酒、抽烟、吵闹,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我们与辖区民警一起多次的上门劝说,最后这种扰民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二是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管理。如:定期上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并与已婚流动人口签订《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每年组织2次孕环检和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并及时将婚育龄妇女情况反馈给户籍地。三是配备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负责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信息变更登记、建档,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公路段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章立制,协调配合,使公路段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制度。我段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实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了“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强化出租房管理。公路段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贯彻落实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了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所辖36套门面出租房屋均按消防要求配备了灭火器,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和规范了出租房屋的档案,并与房主签订了治安责任书。集中开展流动人口清查整治行动。公路段坚持做到每季度组织开展集中清查流动人口专项行动。党政领导参与12人次,公安民警10人次,其他人员22人次。
(二)发挥部门作用,完善管理体系 一是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设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段流动人口和出租门面房屋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绩效考核评比等工作。二是为确保稳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段公路段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我段积极与公安部门所取得联系,在单位对外出租的门面房中腾出1间,成立了伊宁市公安局艾兰木巴格派出所怡路园警务室,配备了警用械具和电脑设备,并在2009年至2010年先后安装了40万元的监控系统,分别安装在段内重点要害部位。三是认真做好辖区内流动人口的信息录入工作。
(三)从“防范式管理”到“服务与管理并进”,提升服务水平
对辖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公路局领导小组成员高度重视,按照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方针,强化对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管理,变“防范式管理”为“服务与管理并进”。公路局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人员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8小时之外的时间亲自上门,介绍我局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及时了解外来居住人员的务工性质、生活起居、家庭人员和社会交往范围等信息,建立详细档案;对特殊家庭及特殊群体等“高危人群”上门家访,并在能力范围内为其协调矛盾和解决问题,有效预防和制止了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出租房屋和租住人员的第一手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公路段实际,根据流动人口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就业、法律咨询、计划生育药具免费发放,养老、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服务等,免费发放各类计生用具,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及办理各类证件等服务,依法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开展免费医疗就诊2次。为17名暂住人口办理了医疗保险。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流动人口提供棋牌、乒乓球、台球等文体设施,丰富流动人口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邀请派出所片区专管民警以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切实做到保障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平等,从而不断增强外来人口对居住地的归属感、认同感。
六、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打造平安和谐社区
阿吞鲁克社区始终坚持将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稳定的基础和重点工作来抓好和落实好,并以此为统领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两项制度”和“五项机制”的深入落实。
(一)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以民族团结促稳定保平安
社区党支部充分调动“两委”一班人作用,坚持将抓好民族团结促进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臵,对综合治理、统战,民宗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及时成立了以社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民宗等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强化工作联动。并坚定不移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夯实维稳基础。一是广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开展各类宣讲、文艺演出、红歌会等群众性活动,使广大居民融入到民族团结各项活动中,社区坚持每周三、五下午由干部居民共唱红歌1小时,参与的社区居民达六十多人,接受宣讲教育的人数达1000多人次。二是深入开展“淡化宗教意识,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活动。社区积极动员、充分准备、调动社区社会资源,推出了辖区居民、社区干部、少数民族原创美术、书法、手工艺品展,展出作品140余件,展出时间达1星期,共有一千余人参观,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并将部分作品抽到街道进行展出,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广大居民的好评。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身边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的好人好事并说给身边人,把优秀妇女代表、民族团结代表等先进人物通过“五星”评选报街道进行表彰,今年初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对47名楼道长,十户长等进行了表彰,促进了辖区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的大好局面,在社区涌现出了一批关心社区、热心社区工作的好居民,从而带动了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多方位入手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将清真寺、天主教堂纳入到维护民族团结教育主阵地,加大对信教群众的爱国教育,把爱党、爱国、爱教与解经释义相结合,如马坚阿訇所提出的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理论,使信教群众爱听、听的进、记得牢,从而把宗教日常活动引向积极。
(二)严格落实“两项制度”、“五项机制”,打牢民族团结的基石
“两委”班子紧紧围绕中心,紧扣要务开展社区民宗工作,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管理、信息收集、动态掌握,情况报送等工作,积极参加各类统战宗教工作的培训,掌握国家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提高相关业务及管理能力,由社区一名主要领导任清真寺、天主教堂民管小组长,对重要宗教活动进行报送审批备案,做好伊玛目筛选,2010年初阿吞鲁克清真寺原伊玛目因年老多病辞学,在筛选新任伊玛目的工作中社区充分尊重信教群众的意见在征得上级部门的同意下,将考察三个月的双语基础好,宗教知识丰富,并经多年组织培养的年轻阿訇何奉真选拔到了阿吞鲁克清真寺伊玛目的位臵上,经过一年的任教工作教民非常满意,也得到了街道的好评。阿吞鲁克社区所辖天主教堂是目前伊犁唯一的天主教堂,在对天主教堂的日常宗教活动管理中社区遵循清真寺主麻日民族干部入寺参与活动的原则,由社区主要领导带领干部入堂。平时每月与伊玛目、神父谈话两次并整理记录备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配合经济发展的工作,把艾滋病、计生宣传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到宗教工作中。一是严格落实社区少数民族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领导干部和汉族干部联系天主教堂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人员宗教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目标管理任务、责任制。以保护合法宗教,打击非法宗教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做好宗教工作,密切注意日常宗教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并及时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做到年初有布臵、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每逢主麻日,礼拜日、干部参与宗教活动,从而做到了耳聪目明、宗教活动动态能够及时掌握。天主教的圣诞节每年都在12月24日,天气非常寒冷而且其宗教活动在晚上举行,社区干部从下午就开始在大门口值班,进行开包检查,确保宗教活动正常、安全举行,劝阻带未成年人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带回孩子,每当晚上2点左右活动结束送走最后一个教民才能放心回家。二是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入寺入堂规定。与清真寺、天主教堂、学校、宗教人士签订责任书,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驻守干部在清真寺、天主教堂查防,对不理解的信教群众耐心说服教育,做到法律强化、政策入心、教育到位。三是加强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做好护照管理,制止零散朝觐工作。认真组织干部学习相关出入进人员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做好零散朝觐危害性的宣传,严格审查护照办理的环节做到能办的人严格审查,不能办的坚决不办,确保了辖区居民未发生零散朝觐的现象。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邻里和睦、互相帮助、管理有序、服务到位是社区工作最求的最大目标,多年来阿吞鲁克社区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离广大居民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把社区打造成自治州级的民族团结示范社区,这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也是努力方向。
第二篇:强化基层维稳基础夯实社会维稳根基
强化基层维稳基础夯实社会维稳根基
——关于做好新时期社会稳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农村稳定工作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稳定工作的需要,自去年以来,天全县认真总结过去农村稳定工作的经验,全面开展了乡镇维稳工作中心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0个乡镇完成了中心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其余5个乡镇正在建设之中。本文对我县基层维稳工作做法作粗浅介绍,并就做好新时期社会稳定工作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主要做法
为创新新时期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天全县把“乡镇维稳工作中心”建设列入贯彻落实县委、政府“122”、“1243”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夯实农村维稳基础的有效载体,按照“县政府统筹、县委政法委牵头”的总体原则,成立了全县整合乡镇维稳资源领导小组。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天全县关于整合全县乡镇维稳资源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办法等,对本乡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了集维护稳定、综合治理、信访接待、民间协调、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为一体的“维稳工作中心”,通过抓组织、抓职能、抓硬件、抓运作,形成了新时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合力。
1、抓组织建设。关键是理顺领导关系、明确构成部门、落实工作人员,有效整合维稳、公安、司法、信访、民兵预备役、城管等优势资源,规范运作机制。一是在领导机制上,实行双重领导。乡镇维稳工作中心在县委维稳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维稳工作,同时分别接受上级各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二是在部门构成上,实行统分结合,各司其职。乡镇维稳工作中心由乡镇综治办、人武部、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警务室)、防邪办等部门组成,也可结合本乡镇维稳工作实际,将其他涉及当地重要维稳工作任务的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到维稳工作中心。整合到维稳工作中心的各部门实行单独挂牌,合署办公。维稳工作中心的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中心其它部门处理维稳工作相关事务。维稳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中心日常工作,对中心组成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三是在人员结构上,维稳工作中心主任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担任,副主任由派出所所长、分管安全副乡(镇)长、人武部长担任。中心办公室主任固定一名业务能力强,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担任,或由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心工作人员由乡镇维稳干部、综治、人武专干、安全员、司法、信访、防邪工作人员和警务室派驻民警等组成。整合到中心的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并协助配合中心其他部门处理相关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除接受中心统一领导外,同时也受县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管理和指导。为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县还规定了常驻中心工作人员一般不少于3人,大的乡镇不少于5人。相关的人员编制、经费渠道、供给关系仍维持原有体制不变。
2、抓职能建设。维稳工作中心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日常维稳工作。负责协调化解不稳定因素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处置一般性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全面了解掌握本乡镇维稳工作动态,建立不稳定因素台账,负责提出本乡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意见;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内各单位、村(社区)、组维稳组织、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维稳工作,对基层维稳人员开展培训;配合上级和相关部门开展辖区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调查研究涉稳重大问题和维稳工作新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每半月排查分析上报1次辖区内不稳定因素情况,每月开展1次治安形势分析,重大涉稳信息随时报告;对县委、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交办的涉稳事项和信访案件负责进行化解和处理,并对乡级责任单位和村、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3、抓硬件建设。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置、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制度、统一工作流程“五统一”的要求,加强维稳中心硬件建设。一是在建设标准上,中心办公用房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基本办公设备齐备。有条件的乡镇可将中心办公场所设在乡镇办公楼或司法所内,整合利用现有办公设施开展工作;不具体条件的乡镇按照规划要求在2008年启动中心基础建设,2009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新建中心的基建、装修及办公设施经费控制在25万元以内,改建的控制在15万元以内。二是在经费保障上,中心建设经费除由司法、公安等部门争取国家、省有关专项资金外,不足部分按市、县4:6的比例配套经费。县财政对中心正常工作经费和特殊维稳经费予以保障,对村、组维稳工作人员和维稳信息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4、抓运作程序。具体做法以我县城厢镇为例,该镇维稳工作中心建立了“信息获取、立案登记、分流处置、及时办理、后续报告、结案销账”等6个环节的运作程序。一是信息获取。镇维稳工作中心主要通过领导交办、来信来访、基层反映和主动排查获取信访、不稳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等涉稳信息。二是立案登记。镇维稳工作中心办公室对涉稳信息进行统一立案登记,对信访案件、不稳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分流处置。镇维稳工作中心办公室受理事项后,及时将情况通报事发地单位、村(社区)、组等基层维稳组织,并根据受理事项的内容把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落实包案领导和具体的责任人。四是及时办理。各责任部门和事发地单位、村(社区)、组在接到维稳中心交办的事项后,明确具体人员进行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由镇维稳工作中心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化解。超出镇职能部门权限难以调处的,镇维稳中心报告镇党委、政府协调解决。五是后续报告。责任部门和村(社区)、组在办理完维稳工作中心办公室交办事项后,向中心办公室书面报告办理结果。对上级交办事项,办理完毕后由中心办公室及时上报结果。六是结案销账。镇维稳工作中心办公室在接到各责任部门办理完毕的报告后,通过复核、审查、回访,对符合结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结案销账,并将相关资料立卷存档。
二、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维稳工作中心的建立,完善和构建了条块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的不稳定因素排查网络,进一步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和调处化解力度。维稳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宣传员、稳定信息情报员、治安防范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效果和作用十分明显,及时有效地化解了一批上访老案,实现了“问题不过夜,小事不出村,难事不拖拉,矛盾问题得到解决”,有力夯实了维稳工作的基层基础。
1、方便了群众,密切了党群、干部群关系。维稳工作中心统一设对外服务窗口,通过“受理、分流、调处、督办”一条龙服务,方便了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克服了过去少数工作人员遇事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解决了群众办事难、有事找“一把手”的敝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方法得到了明显改进。
2、整合了资源,节约了行政成本,夯实了农村维稳工作基础。维稳工作中心的建立,有效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职能资源,充分发挥了每个乡镇干部的作用,节约了行政成本,保持了机构不散,人员不乱,工作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解决了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的问题,夯实了农村维稳工作基础。
3、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乡镇维稳中心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维稳工作的领导,整合了各种资源,明确了各部门的维稳职责,健全了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落实了责任,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作用,形成了大维稳工作格局,使群众反映问题、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及时得到化解,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明显减少,有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例如,我县城厢、多功、仁义等试点乡镇实现了零上访、零刑事案件。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干部水平高了,管事了”。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 从总起上说,我县建立乡镇维稳工作中心是新时期社会维稳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其经验得到省、市政法委、维稳办等领导的充分肯定,有效解决了“中心”是什么?“中心”干什么?“中心”能为老百姓解决什么等问题。今年年初,甘孜州、巴中市政法委先后组织维稳系统干部到我县考察学习维稳工作中心建设,从中说明了我县的做法是成功的、有效的。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心建设仍存在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经费有待进一步落实解决等问题和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笔者认为,要强化基层维稳基础,继续加强乡镇维稳工作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政府“1243”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中心建设,着力从源头抓起,在实效上下功夫,真正把中心建成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 不断夯实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基础。据此,在今后工作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高度重视,夯实基础。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维稳工作中心建设工作,充分认识中心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这一主线,把中心建设摆在乡镇工作的突出位置,与加快推进经济建设、灾后重建和移民大会战、农村改革、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科学谋划,整体推进,以更有力的组织领导、更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更及时的督促指导,确保2009年底全面完成我县余下5个乡镇中心的建设任务。继续加强维稳干部锻炼,夯实农村维稳工作基础。这一点我县城厢镇有成功的做法。该镇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要求,抽调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同志到中心锻炼,通过锻炼,镇计生专干徐小刚、镇民政员杨秀悯被增补为镇党委委员。大坪乡任家村村官高涛也是在城厢镇维稳工作中心锻炼后走上“一村一大”岗位的例证,从目前来看,我县仍有不少机关干部、“一村一大”在中心从事维稳工作锻炼。因此建议: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为抽调锻炼的同志搭建成长平台,给锻炼同志加压提要求。一是要躬身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就做好新时期维稳工作的重要文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的敏锐性。二是要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重要文件以及领导讲话精神,尽快适应中心的工作,同时要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新时期维稳工作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结合的办法,适时对乡镇、村(社区)、组干部、中心人员和民间纠纷义务调解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土地法、森林法、信访条例等各类法律法规,提高维稳干部的综合素质。
2、规范运作,强化管理。各级有关部门要指导乡镇按照《雅安市乡镇维稳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细则(试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中心组成部门的职责、任务,按照“信息获取、立案登记、分流处置、及时办理、后续报告、结案销账”的程序规范中心运作,建立和完善接待受理制度、信息报告制度、排查分解制度、归口办理制度、共同办理制度、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值班制度等工作制度,分类管理中心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构建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同时,要本着“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方便群众”的原则,深入开展“一站式服务、三级调处、义务调解、四级联勤、驻村代办、四道防线、AB岗工作、服务承诺、绩效测评”等工作,规范中心运作机制。建议:一要在四道防线建设上下功夫,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遍布到户的快速反映维稳工作网络机制。二要在完善AB岗工作制上下功夫,确保中心办公室24小时面向群众开放,做到“有事必接,有访必接”。三要在完善维稳工作督查制度上下功夫,做好已受理事项的办理情况督查。重点督查受理事项是否进行了及时移交和调处。四要完善维稳工作信息反馈制度下上功夫,确保事项办结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书面反馈告知当事人。乡镇党委、政府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使中心的运行机制更趋规范。
3、履职尽责,力求实效。乡镇维稳工作中心要充分发挥预警、化解、统筹、督办等作用,在规范运作基础上,对所分流的纠纷、矛盾进行全程督查,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建成的中心要加大信息的搜集、研判、上报力度,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建立、健全三级调处、义务调解员机制,全面推行驻村(社区)代办制,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做好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理,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和稳控,重大事项的督查、督办,以及配合上级和相关部门搞好本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在创新机制、化解矛盾和取得实效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在维护一方稳定中的作用,做到“小事不出中心,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同时,要注意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形成齐头并进、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4、严格管理,廉洁自律。一是县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和规范中心经费的管理使用,确保省、市、县下拔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中心的建设经费和日常运作经费要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做到账实相符。同时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心建设投入、日常运转经费的财务管理,切实解决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为此建议:有条件的应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对基层维稳中心实行单独会计核算。无条件的可以维持乡镇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但对乡镇维稳中心的所有收支必须设置专门的会计账户,把维稳中心的会计业务从乡镇其他运行经费中分离出来,以便将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乡镇维稳中心一定会计期间的建设投入规模和运行成本。对以上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还存在实际困难的乡镇,“中心”要安排专人兼职登记财务收支台账,把“中心”建设投入和日常运行支出分别详细登记在台账上,并定期汇总,逐步过渡到分账核算上来。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按季向中心主要负责人提供财务收支详细信息。二是在中心工作的同志要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要求,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把新时期社会稳定工作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作者
李琼会)
(感谢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学习与调研》于2010年刊发此文,评为“天全县2009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第三篇:夯实基础 注重实效 维稳汇报
夯实基础 注重实效 xx街道全力做好维稳工作
xx街道办事处流动人口多、小商小贩、危棚房多、下岗人员多,是典型的棚户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xx街道立足街情,注重务实,以‚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为主线,以做好社会稳定为目标,把维稳工作当成一项民心工程摆上街工委和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充分发挥维稳第一道防线作用
按照《在全区开展维护社会稳定‚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xx街道组织召开了由驻街企事业单位、派出所及社区主任参加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了区政法委的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我街‚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活动的具体工作任务及措施,制定了《xx街道开展维护社会稳定‚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街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为此,我们制定和完善了维稳工作‚六项制度‛。一是‚维护稳定工作例会制度‛,每月一次定期召开,分析不稳定因素,部署研究工作;二是‚维护稳定 ‘五理’工作制度‛。坚持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三是‚稳定与安全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疑难易激化纠纷和群体性纠纷,必须在15分钟之内上报街‚维稳中心‛,以便组织力量,共同做好化解工作。同时还完善了《治安员管理制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工作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大了维稳工作力度,为辖区的平安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二、采取措施,化解矛盾,深入开展“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活动
xx街工委、办事处充分认识到这次开展维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活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做到‚三快四有‛,即指挥部署快、调动人力快、现场处置快,保证调人有度、指挥有序、处置有方、解决有力,维护了辖区的稳定。全街分成三组,采取‚五定‛措施,全面开展了地毯式大排查活动,做到大排查,大调处,最大限度地减少辖区内不平安、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一是定队伍和人员。机关党员干部、派出所民警、社区委主任、社区党员,共分3个小组,由办事处处级以上干部带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公共聚集场所、居民棚户区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和走访。二是定日程。‚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活动从3月份开始开展各个时期不同内容的走访,对每组排查出的问题无论是大还是小,及时了解情况超前做好预防和化解稳控工作,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定任务。根据我街实际情况,制定出居民棚户区和企业单位走访的具体内容。对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梳理,集中分析,个案处理。四是定责任。每个走访小组,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在落实责任的基础上,深入到重点单位进行协调,全力化解矛盾。五是定重点单位。对有苗头、有倾向的集体访,进行专人负责,提前介入,重点排查,落实稳控措施,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实行维稳信访网络化管理体系
xx街工委突出工作重点,以‚责任不推诿,矛盾不上交‛为原则。在‚走出机关访民情、化解矛盾保民生‛活动中,经过不断的研究实践,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街道维稳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即对维稳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所谓‚网络化‛管理,就是从办事处的党政一把手到社区委主任、组长,所有从事维稳工作的人员编织成酷似一张网的管理体系。通过网络逐层反馈信息,使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掌握情况,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成为街道办事处维稳工作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具体做到‚四抓四到位‛:一是抓网头,决策到位。搞好维稳工作网络化管理工作,关键在于网头能否及时做出科学决策。首先,我们把‚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维稳工作原则作为网络化管理的依据,层层都要按照这个原则处理好稳定问题;其次是‚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从办事处到社区、居民小组,一把手层层承包,一包到底。二是抓网中,沟通、协调到位。我们调动网络体系中方方面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分战线、分系统地把好自己的关口,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遇到重大问题或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由街维稳中心牵头,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问题解决好,把矛盾化解掉。三是抓网底,调解、反馈到位。网底即社区委主任、组长在整个网络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但具有及时、准确反馈信息,报告情况的义务,更有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责任,能解决的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通过网络反馈给有关人员。四是抓制度,保证落实到位。维稳中心成立后,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了维稳工作制度,用制度保证稳定工作网络化管理井然有序地顺利开展。一是明确责任,制定目标岗位责任制。年初,把维稳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写进每个领导的岗位责任制,并作为年终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定期分析研讨,形成制度化。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办事处领导班子会议,专门听取维稳工作汇报,讨论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问题。通过一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我们的维稳网络化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由于采取以上做法,避免了集体访、越级上访问题的发生。
维护稳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xxx街道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维稳工作新路子,加大做好维稳工作的力度,确保一方平安,为xxx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第四篇:维稳网格化管理工作清单
维护社会稳定网格化管理工作清单
1、召开专题会议,对维护社会稳定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记写会议记录,5月29日前完成。
2、制定维护社会稳定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网格划分方法,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和八项工作制度等,5月31日前报县维稳办。
3、网格划分:纵向网格划分,县直各部门(单位)为一级网格;县直各部门(单位)下设股室及归口管理单位为二级网格;下设基层单位为三级网格;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重点管理区域为四级网格;横向网格划分,乡镇(街道办)和省市驻民单位为一级网格;村(社区)和省市驻民单位基层站所分场,以及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卫生院、学校等单位为二级网格;社和省市驻民单位重点管理区域为三级网格,人数较多的社可按照居住状况划分四级网格。将划分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网格数5月31日前报县维稳办。
4、网格长、网格员配备,纵向上,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一级网格长,班子成员和归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长,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三级网格长,基层单位重点管理区域负责人为四级网格长,二、三、四级网格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网格员,由干部职工兼任。横向上,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为一级网格长。村书记为二级网格长,网格内配备2名网格员,由村干部和综治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兼任;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卫生院、学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长,网格内配备1名网格员,由物业管理人员或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兼任;社长为三级网格长,人数较多划分四级网格的社,推选1名村民担任网格员。省市驻民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一级网格长;基层站所分场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长,网格内配备1名网格员,由干部职工兼任;基层单位重点管理区域负责人为三级网格员。填写网格长、网格员花名册,5月31日前报县维稳办。
6、参照县维稳办制作的参考样式,制作维护社会稳定网格化管理示意图,悬挂上墙,5月31前完成,并将示意图小样5月31日前报县维稳办。
7、参照县维稳办制作的6类台账样式,在各级网格建立工作台账,台账内容从5月23日开始补填,不能空白,5月31日前汇总报送县维稳办。
8、乡镇(街道办)确定1至2个村(社区)、部门(单位)确定1至2个基层单位,省市驻民单位确定1至2个站所分场,作为示范点重点打造,5月31日前完成打造工作,并将示范点报县维稳办。
第五篇:阿荣旗夯实基础,构建维稳工作新格局
阿荣旗夯实基础,构建维稳工作新格局
阿荣旗确立了“重点抓源头防范,全面抓排查化解,分类抓来信来访,全民抓教育稳控”的维稳工作思路,构建了“排查矛盾常态化,接访办案规范化,领导包案制度化,教育稳控责任化”的工作格局。
一是党政领导重视维稳,源头防范保障稳定。旗委旗政府非常重视维稳工作,将矛盾排查、风险评估、形势研判、舆情监控等工作做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通过排查掌握整体情况、通过评估避免矛盾形成、通过研判分析维稳形势、通过监控了解社会动态,形成了立足全旗、统领全局、充分涵盖社情、民情、网情、舆情的源头防护网。2014年,旗委、旗政府共召开各类维稳工作会议8次,拔付维稳经费20万元;开展了2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旗各级组织上报形势研判432次,搜集上报网络舆情信息780条,上报的涉稳信息174条,及时删除各种论坛中的负面言论171条,实时适度引导舆情导向,导控回帖2200余条。实现了党委、政府全面部署,多措并举源头防范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不稳定因素排查网络,切实落实化解责任。实行村(社区)级日排查、乡镇十天一排查的“拉网式”大排查工作方式,对排查出的重点信访人登记造册,及时掌握动态,并逐人落实了化解稳控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一步细化领导责任。同时推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细化到格、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将排查人员“下沉”到网格中,按照“一岗多能、一专多用”的运行模式,开展民情收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综合服务等各项工作,自下而上,从排查到化解、调处,落实责任,不留死角。2014年,全旗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865起,化解3749起,化解率为97%。
三是有效实现诉访分离,进一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按照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的要求,将涉法涉诉案件从普通信访案件中分离出来,我旗建立了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分别派人员入驻接访大厅。涉法涉诉案件从受理、登记、交转办、调查、核实、化解到终结,实现了接待有回音、办理有程序、信息可互通,使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及时回归法定程序。2014年,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共接待来访137人次,当场释疑息访32人,信访事项49项,通过调解解决19件次,导入法律程序30件次,法定程序内化解26件,还有4件正在程序中。四是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重点人员的教育稳控工作。对于重点稳控人员,除了责任单位建立台帐、落实化解稳控责任之外,稳控人员居住地的乡镇(社区)、村组(街道)均确定一对一、二对一和多对一的教育稳控组织,重点人居住地派出所也是教育稳控单位。对个别重点人员,还发动了其邻居、亲属和家人做为他的教育稳控责任人,重点对其进行思想疏导和教育转化工作。以教育转化为工作重点、以思想疏导为有效抓手,以责任稳控为补救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4年,全旗各级维稳组织共建立涉稳隐患和重点群体人员台帐143个,上报预警信息16次,有效劝返欲进北京上访重点人员18人次,实现了全年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事)件和重大群体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