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时间:2019-05-13 15: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篇: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中央编办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市、县、乡三级政府在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市、县、乡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权责,能够加快推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职能转变

要明确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一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享有权力,承担义务和应负责任的总体权能的概括。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下,政府承担的职能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承担职能也是各有侧重点的。就我国而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婆婆加老板式”的全能政府,宏观微观一把抓,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一是通过中长期发展战略指导和产业政策引导,通过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的综合协调平衡,通过积极措施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强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二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力度,弱化了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三是受经济增长、社会组织力量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驱动力的刺激和影响,政府职能在逐步分化;四是随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入和自身改革的深化,政府优化了自身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功能。尽管我国政府职能较计划经济体制下发生了较大转变,但这种转变还远远没有到位,一是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发展;二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无法满足人们对社会公共品的需求;三是中

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界定不清,造成了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为此,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决定》进一步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属于全国性和夸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事务,由中央管理,以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属于面向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事务,由地方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事务,要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分清主次责任。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总体定位。从经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应主要限于市场失灵领域。市场能够做到的事情,都应该交给市场。只有在市场不能做到或做得不尽人意的地方,才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积极作用。下面,我谈谈对这十六个字的初步理解:

关于经济调节。经济调节是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中央政府主要是宏观调控,地方政府是区域调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是引导各类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保障整个健康有效运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需要。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货币、金融、财政、产业政策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增长。我国政府除了对经济总量平衡和适度增长进行管理外,还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经济调节方面,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包括运用货币、财政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影响总供求关系和就业总量的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通过产业政策进行结构调整。省级地方政府承担区域经济调节的职能,运用地方财政和税收等杠杆,调

节区域经济运行,加强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公用事业服务。

关于市场监管。市场监管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依法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信用环境。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缺乏良好信用,企业和个人产权、合法经营就得不到保护,助长个别企业追求短期利益,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建立良好的信用是吸引投资、维护市场秩序、促使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及强化和重建信用方面,应按照合理分工原则,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建立一个既有中央权威、又能发挥地方积极性的政府监管系统。具体而言,中央政府负责有关全国统一市场的立法、执法和必要的行政规制,以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打破地区封锁,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打破狭小、分割和封闭的障碍,使市场主体获得法律上和经济上的平等地位,都能机会均等地在市场上取得生产要素,并努力推动一切经济活动进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中去,促使国内市场在统一的基础上与国际市场融合为一体。地方政府则根据法律和中央政府的行政规制框架,负责具体执行、监督检查市场主体的行为。

关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指政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包括维护公共秩序、处理公共关系、维护公共利益等内容。社会管理的重点是维护社会治安、处理民族、宗教等事务,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管理。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职责职权,逐步建立以地方为主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法律法规的方针政策,用政策调整、引导、规范社会事务的管理,指导、协调地方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地方政府是社会管理事务的主要承担者,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管辖本地区的各类社会公共事务。

关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指政府生产公共产品、建设公用事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建立公共保障等方面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人民群众对城市道路、水电等基础公共设施及基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保障体系提出更高的需求。但由于公共产品投资成本大,建设时间长,收益回报周期长,有些甚至没有直接收益,普通企业及社会投资者一般不愿参与,依靠市场调节很难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手段支持或补贴公共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应逐步以地方为主,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城市公用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各级地方政府为主负责。还要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促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减少政府补贴,向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发展方向,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规模和优化政府的内部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这十六个字来衡量,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转化。有的要强化,有的要弱化,有的要分化。

强化宏观经济调控职能。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我国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具有宏观驾驭能力的强势政府,必须具有较强的宏观管理能力。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战略引导。要保持各种事务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将各地、各市场主体追求的个体目标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上来,离不开政府的战略引导。战略引导体现在政府围绕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和实施以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主的指导性计划体系,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依靠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调整目标,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二是平衡协

调。通过适时调整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保障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针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诸如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帮助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依靠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平,防止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走向两极分化。三是保护国内经济。这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WTO有关对发展中国家优惠条款所允许的。“入世”后,政府代表和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在与WTO规则相适应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公平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并制定保护民族经济的有效政策。通过合理政策引导,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努力实现本国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大化。政府还要加大对生产者、消费者的保护,如按国际惯例,对农业产业给予扶持,保护知识产权,查处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等。

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所有者。政府的多重角色,决定了政府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干的全能型政府。按照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使市场成为资源的配臵主体,要弱化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职能,从根本上改变由政府统一计划、配臵人财物的权力模式,将这种职能切实交还给市场。对于政府在微观经济中的一些审批权、核准权、管理权、制约权也应逐步取消,使政府权力从“无限”变为“有限”。要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职能,政府要转变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作法,还企业以自主经营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主依据市场信息进行自我调整,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参与者、操纵者变为指导者(政策指导),监督者(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者(为企业提供协调和社会服务),切实做到政企分开。

分化部分政府职能。要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为指导思想,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权

力。从本质上讲,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涉及到具体问题,又会出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中央政府立足于全国范围,站在全局的高度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是必要的。但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方情况千差万别,中央政府的过度集权不可能兼顾各地实际差异,“一刀切”的政策往往适得其反,而且严重抑制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情况最熟悉最了解,中央政府充分放手让他们创造性工作。因此,中央政府在强化宏观控制的过程中,应兼顾各方利益,并给予地方必要自主权以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凡属全国性的事务,即涉及国家整体利益的事务由中央政府决定;凡属地方政府事务,即涉及本行政区域利益的事务由地方政府决定。

这一总体定位点明了我国政府在经济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总体思路和前进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级政府在职能定位上要按照这十六个字的要求搞一刀切,因为不同层级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各不相同,其政府职能转变的也各有侧重。因此,市、县、乡政府要有效解决目前体制上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必须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十六个字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自身定位。

(一)市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职能转变。市政府在我国行政层级中处于非常特殊的位臵,既是一个上传下达者,又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因此,要找准我国市级政府的职能定位,首先有必要对其职能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以“十四大”为转折点,市级政府职能转变大体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2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八十年代末机构改革的实施,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一是抓城市管理职能转变。先是重新调整并强化了城市的建设职能;九十年代《城市规划法》出台后,城市的规划职能也逐步明确;但是,城市管理职能并未引起

充分重视。二是实行简政放权,赋予下级政府一定的权力。为了便于领导,下级政府对口设立相应机构,并界定了相互间的职责权限。三是调整精简城市管理的内部结构。这一阶段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就不十分显著,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建设企业的行为非常普遍,改革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1998年,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理顺关系、协调沟通,尝试进行体制上的宏观框架搭建工作。在这一阶段,市政府的管理职能日臻明确,并试图扭转“大市场、大基层”的形象。第三阶段是1998年至2003,以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市政府进一步整合组织结构,理顺对应关系,探索政府职能的转向。应该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市级政府改革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但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还没有完全放弃作为市场主体的角色,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搞招商引资;二是还没有完全放开对企业干预的行政干预,政府行为仍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还没有对本辖区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予以应有的重视。这几方面问题不仅在市级政府存在,在县、乡政府也同样存在,但市级政府体现的较为突出。总之,我们认为市级政府的职能应是面向本行政区域,贯彻执行法律和上级政府决策,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和发展秩序;运用区域调节职能,加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此,市政府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全方位改革,一是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市场主体服务就是要求政府从市场退出,不参与一般企业经营活动,不无故干预企业行为,并为企业发展创设道路交通、物资运输、房屋建设等必要的“硬环境”;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就是通过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二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即在统筹区域内社

会与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深化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强化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县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职能转变。通过几次机构改革,县政府职能有了较大的转变,但远没有到位,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今后改革的关键,尤其是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应重点加以研究并予以明确。目前,县政府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政府职能不完整,行政权力与所承载的功能不适应。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中非常重要的层次,是实施国家法律、政策、政令的主要承担者。县级政府的辖区应是一个相对集中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区域,政府在辖区应有完整的行政管理权。经过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及机构改革,县级政府职能的虽然得到逐步完善,但部门职能交叉,条条干预仍然很严重。二是县财政无力支撑政府完整地、全面地履行职能,财力与权力不相适应。县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由于我们实行的是财政分级包干、适当转移支付的方式,县级政府能否承担起上述管理职能,完全取决于其财力如何。许多县政府由于财力紧张,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三是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交叉扯皮现象同时存在。职能越位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干预太多:一些企业经营者的年收入仍由政府部门考核认定,而非企业股东会、董事会自主决定;政府设定的前臵审批过多、市场准入歧视、企业设立门槛太高,影响个人创业权;各种上岗证、资格证泛滥,影响个人劳动自由权。职能缺位的主要表现:劳动监察不到位,有的企业以临时工形式录用员工,逃避法律义务,有的劳动合同带有明显的欺诈性质,有的企业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企业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有的企业不按规定为职工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等,但相关部门监察力度明显不够;对产权的保护不到位,对于大股东任意侵蚀中小股东的合法

权益等行为,政府无所作为;政府对市场信用机制建设方面着力不够,致使市场信用秩序比较混乱,大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制约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职能交叉扯皮的主要表现是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如企业的卫生工作,“爱卫会”、环保局、劳动局、卫生局等部门都可以管;企业的绿化工作,林业局、环保局、规划建设局都有权管;企业的科技进步,科协、科技局都能管等等。从而管理力量分散,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是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四是机构设臵不科学,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级政府主要是执行和实施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指令,自己制定政策的空间很小,其机构完全可以综合集中设臵。但目前许多县的党政机构设臵,仍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问题是职责交叉、机构设臵过于分散。五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严重滞后,财政供养人员仍然偏多。由于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管理不规范,使之成为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避风港”,富余人员大多数分流到事业单位,从而造成现有事业单位构成非常庞杂,多数都挂靠在政府职能部门,事业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单位利用职能部门的权力搞“创收”,职能部门利用事业单位延伸行政权力,严重干扰市场发育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开展。通过对县级政府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县级市的功能定位为以下几方面: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为农村、农业综合服务和对农村社会进行面上的管理。为此,加大县政府改革的力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县级政府职能。鉴于县级政府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在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应赋予县级政府相应的管理权。应研究省以下垂直部门和县政府的关系,使县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更为完整。如可考虑将地税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分级管理,使县级政府的财政职能与行

政职能相适应。二是对县级政权机构进行整合,改变机构设臵分工过细,人员配臵分散的状况。考虑到县级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政协机构似无必要设臵。此外,党政办公机构可以合设,组织、人事、编办可以合署办公,宣传部与文化、广电可合属办公,经济管理部门可综合设臵,社会管理部门尽量合并。三是进一步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许多上级部门对县级机构设臵、工作方式的干预,主要手段是部门拨款和项目资金,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资金分配权和项目审批权,公开要求地方设机构,提规格,配人员,并经常组织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严重干扰县级政府自主、正常的行使职能,干扰县级政府的工作。改革这一状况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甚至取消部门的项目资金,将这些费用全部纳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交由地方政府分配和管理。四是应加快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釜底抽薪”,先将其行政职能剥离收归行政机关,再进行人员分流;对承担社会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断绝与政府部门的“父子关系”,从政府机构中彻底分离出去,组建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对承担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租赁、拍卖或股份制改造,直接推向市场,人员分流实行“以身份换股份”。五是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处理好市、县、乡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职能转变。乡镇政府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深化乡镇政府改革,是地方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税费改革成功,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经过前几年的改革,乡镇政府机构和编制得到了精简,但目前乡镇政府机构设臵仍然过多,队伍庞大臃肿,财政负担沉重这在经济欠不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现行乡镇管理体制源于高度的计划经济,“无限政府”的观念根深蒂固,乡镇政府认为管得越多、权力越大就越能管好,结果确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加之乡镇领导体制不健全,领导职数多,行政权力不完整,权责一致难以落实,领导效能低下,只有通过增设机构,增加人员应付各种管理事务。二是事权划分不清。县乡两级政府没有明确的事权划分,权责不清。有的县级政府部门通过项目审批、资金划拨、条规干预等手段,迫使乡镇政府增设相应机构,增加编制,导致人员膨胀。有的县级政府部门也寻籍理由,向乡镇派驻机构,这些机构与乡镇机构并存,行政权力事业化,事业单位行政化倾向严重,导致权力运作不畅,横向管理效率不高。因此,必须下决心划清县乡政府职能,明确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乡镇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二是对农村社会进行管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应在完成和巩固以前政府改革的成果上,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理顺乡镇关系、规范乡镇功能、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通过减人、减事、减支,着力解决影响乡镇财政和农民负担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处理好县乡关系。既要充分发挥乡镇的功能,又要考虑乡镇的财政承受能力,保证行政正常运转。县直部门派驻乡镇的机构,凡下放能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农业服务,农民收入,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要尽快下放给乡镇,凡下放后增加乡镇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的,在不影响乡镇政府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尽快上收,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职能和事权范围,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二是大力精简财政供养人员,把好进人关。乡镇要按照规定比例核定行政编制,精简事业编制,同时可以结合实际,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相互兼职。按照“凡进必考”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干部,杜绝近亲繁殖,改善人员结构和知识层次,做到精兵减政。三是综合设臵乡镇机构,推进事业站所分类管理。乡镇各类机构不强求上下对口,不强求统一模式。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本级政权的特点,综合设臵各类机构,重点整合事业单位。经济发达、规模较大的镇,可

按照现代城镇管理规模确定党政机构设臵;贫困、边远地区乡镇,原则只设一个综合机构或确定必要的助理;乡镇一级不设政协机构。四是乡镇政府改革要上下联动,横向配套,以有效保证改革成果。

二、市、县、乡政府的相互关系

在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职能定位的基础上,要妥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政府机制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益,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要处理好市县关系。市县关系历来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这两个行政层级是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府政策和指令的执行者,能否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直接体现为政府决策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目前,对市县关系的探索与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观点:一是在宪法中规定市政府的行政地位,将其上下级关系通过法律形式加以固定,同时加强市政府在区域经济调节、市场主体行为监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功能,加大对县政府的指导力度。这种观点旨在强调市管县体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肯定在坚持现有市县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完善这种体制存在的薄弱环节;二是应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取消市管县模式,市政府只管理城市本身,不再下辖县级政府,县则直接由省级政府管理。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有效解决目前因市县职能界定不清造成的交叉扯皮现象,同时能充分发挥县政府的区域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自主权。从目前情况看,市管县的模式确实存在着管理不清、权限不明、权责不一致,市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功能发挥不到位,县政府权力受到侵蚀等诸多问题,但省直管县的做法也并非是有效解决问题的良方,从浙江省进行省直管县的试点情况看,目前起码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进行思考的,即取消市管县模式,县政府确实是扩大了经济管理自主权,但同时省政府也扩大了其实际工作承载量,就目前省政府的管理能力而言,难以实现对省域范围的充分有效管理。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在保持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市县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完善。这是因为,一方面有利于维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另一方面符合我国幅员面积大,人口多,管理任务重的现实状况。此外,国外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是可行和有效的。因此讨论县乡关系应该侧重于改进和完善,一是根据各自功能定位,完善组织结构,理顺条条关系;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明确经济社会服务内容;三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市县管理权限范围。

(二)要处理好县乡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却属于渐进式,各级政府及领导仍沿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管理社会,以类似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进行行政管理,即上级将任务和要求分解为多个具体的目标,通过目标考核下级的工作,并决定其奖惩和升迁。这种行政目标管理构成压力型体制。从中央到省、地(市)、县、乡,直至村、组,层层往下。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地方行政首长每年都要签很多份责任状,其中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全生产3项往往是一票否决。这种压力型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管理,但负作用很明显,易产生一系列脱离实际的问题。从市、县、乡机构改革的初期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精简人员编制、减少政府支出的作用。但改革后很快又反弹回潮,因为县乡政府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职能的定位。制度经济学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国家及其附属的管理机构,是因为它们是人们社会交往、处理各种问题以及维持公共安全最节约成本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国家及其附属机构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民众解决不了或虽能解决但成本太高的事情。显然,当前县乡政府人员过多,机构庞杂,成本太高,甚至效率很低,这就违背了国家及其附属机构是节约社会交易成本的组织形式这一原则。因此,在对

县乡政府进行改革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因事设职”。即根据县乡管理组织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职能,设立并决定相应的组织形式及规模。二是农民的供养能力。政党、行政和司法这些上层建筑是由纳税人供养的,它们的规模多大,取决于纳税人的供养能力。我国大多数县乡与城市相比,小农经济的剩余很少,农民的纳税能力有限,许多农民甚至是用非农收入缴纳税费,因而能够供养的政党、行政和司法人员的规模也十分有限。因此,县乡管理组织的形式及规模应区别于城市,不应“上下对口”,宜综合设臵。三是规模效益问题。即在适当的管理幅度内,管理的对象越多,其分摊的管理成本越小。可以考虑开展撤乡并镇的尝试。这是改变县乡关系的一个思路。取消乡镇政府,改设乡公所或办事处,将乡镇政府变成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接受县政府的委派,专事县政府委托的任务。乡镇财政支出由县政府编制预算,由县财政开支。其理由主要有:①中国有“皇权止于县政”的传统。县以下实行自治,由乡绅根据乡规民约加以管治。②乡镇政府职能简单。“条块分割”体制肢解了乡镇政府的大部分职能,使之沦为一级不完备的基层政府组织,乡镇政府很难有效地领导和管理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条块分割”体制,实际上涉及县级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垂管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的职能划分和利益分配等关键性问题。有利可图的站所一般由县级职能部门直接管理或者以其为主导,而一些无利可图的站所则被视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并由乡镇财政供养。那些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的部门还要与乡镇政府争夺乡村资源特别是财税资源,使乡镇政府“权小、责重、能弱、利薄”。③乡镇政府不能构成一级财政。一级政府应当有一级财政,即事权与财权相对应。但是,首先,乡镇政府没有大宗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从实践情况看,乡级金库的建立在大部分地区不具备可行性,占乡级支出大半的乡镇教师工资由县级统一发放后,乡镇财政的内容就更“虚”了。④有利于降低行政

成本和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将乡镇政府不加区分地一律都改设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也不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沿海、内地乡镇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生产型乡镇,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职能比较复杂,其财力也能够供养一级政府,;另一类消费型乡镇,经济仍以农业为主,职能单一,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农民,供养能力差,建立一级政府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建议:第一,提高建制镇标准,将后者中达不到新标准的大多数镇恢复为乡建制,然后将原乡镇政府改设为乡公所或乡办事处。第二,乡公所不再设立独立财政,财政收支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乡公所承担的工作与可支配资金,均由县政府决定,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第三,县城所在的城关镇撤销镇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第四,对设在乡镇一级的行政和事业性单位,严格控制由上级直管的机构个数,其它站所逐步向两个方向转化,一部分推向市场,变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另一部分纳入乡公所内工作。

三、市、县、乡政府改革中需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市、县、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在改革的进程中,不能简单的就改革谈改革,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推进与机构改革密切相关的几项工作。

(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实现政府科学定位的基础性改革,搞好这项改革,对市场机制发挥有效作用和政府部门充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将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地方政府虽然按照中央要求,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市、县、乡政府目前仍存在着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审批时限过长,审批程序复杂,审批透明度低,重审批、轻管理等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为此,《决定》明确提出,要减少对市场机制的直接干预,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

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市、县、乡三级政府要以此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清理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和自主决策以及在实际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可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要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运作;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在改革进程中,要正确把握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上级政府取消和调整项目的落实;加强已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妥善处理拟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行政审批项目的设定依据;搞好与机构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衔接关系。在改革的效能上,要注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加大政府市场运行监管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推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

(二)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步伐。《决定》指出,要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在市、县、乡政府改革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首先意味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首先意味着要精简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这是因为市、县、乡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交叉重叠,大多是行政执法职能的交叉重叠;机构林立,人员臃肿,大多是有执法权的部门在乱建机构,乱扩队伍。因此,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头多重执法等问题。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开展综合行政执法,首先抓住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点,实行“两个相对分开”,即实行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

检验职能相对分开;其次合理界定了有执法权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执法机构的管辖范围,理顺各方关系,体现了权责一致原则;三是调整归并行政执法机构,明确其性质和功能定位,精简执法人员,提高其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监督制约机制,遵从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改革路子。在市、县、乡政府改革中,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就是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高度出发,按照适应新形势和完成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从体制上、源头上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有效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突出问题,构建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执法体制,以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制度保障体系,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度性障碍,巩固地方机构改革的成果。

(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网络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深层次的变革。电子政务就是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场革命,它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能够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通过政府管理改革与信息技术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能够搭建政府内部、政府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服务的平台;通过运用电子技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优化,能够加快政府管理体制变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最终实现构建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达到“以公众服务为中心,让他们享受到最方便、最体贴的服务。”的目标。电子政务在政府机关广泛、深入、合理、有效的推行,对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和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决定》指出,深化管理行政体制改革,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管理

水平。市、县、乡政府应当按照这一要求,在改革中注重把握与电子政务的统一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模式为参照系,推行电子政务,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和长期成效;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推行电子政务为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条件,继承、巩固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在此基础上,市、县、乡应当依照各自功能定位,结合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推行电子政务的侧重点。

第二篇:乡政府职能职责

乡政府职能和职责

乡党政机构具有党委和政府两种职能,党委领导政府工作。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经济和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乡政府是基层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本行政区的行政职能。

(1)政府职能

①、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乡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 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②、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④、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⑤、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⑥、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2)乡政府职责

①、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②、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③、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④、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

⑤、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⑥、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⑦、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三篇:市场部职能定位

市场部职能定位

一,建立市场部的意义

1.市场部的有效运作,可以促进经营观念的转变,较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公司目前的经营导向仍停留在市场需求导向阶段,销售部门注重产品的推销,对市场的动态性和方向性研究,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往往不太重视,这是因为传统的销售部只重视市场需求所致。而市场部的工作始终是以市场竞争状况为导向,不但看到竞争,更看到争夺市场的竞争对手,对强大的对手,不采取正面攻击的办法,而是通过市场调研、策略整合,寻找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寻找某些存在资源配臵空白的领域,以发挥自己的优势。2.市场部的有效运作,可以更好地搞好市场调研工作。传统的销售部门,虽然也重视流通,但常将流通理解为产品在市场上的宣传和推销。对市场调研的作用认识不够,很多公司自己使用一些不规范的方法,作一些简单的市场推断,这些推断往往是主观意志的表现,并没有实际数据做依据。当市场部有效工作时,市场部将市场调研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既重视需求预测,又重视竞争力的调查,公司随时可以根据竞争对手实力,调整营销方案。

3.市场部的建立,有助于公司的创新。在公司经营中,很多情况下决定其产品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新市场的开拓上,也就是说创新就是市场。创新是要具挑战性的,也是具有风险的。建立市场部,主要是为了把“眼睛盯在明天和潜在的市场”上。系统地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可以将风险降至最底点。

4.市场部的有效运作,有利于公司提高经营组合运用的能力。公司经营组合是将各种可利用的经营手段相互配合起来运用,以达到公司经营总目标。这些经营手段包括产品策略、技术策略、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等。在传统的销售部体制下,由于销售人员围绕销售开展工作,很难全面地进行经营组合,也缺乏相应的职权,只有建立市场部,才有可能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统一策划,实现从销售到实施到最终对顾客的技术服务高度一体化,提高公司对市场竞争的反应能力。

二、市场部的工作模式

要使市场部能够切实有效地运作,应建立一个理想的工作模式。这个工作模式应能保证市场职能的完整实现。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这个工作模式可归纳为A、B、C、D四部分:

A部分:它是销售部门与市场两大系统的融合部分。市场部应在促进两大系统的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营销战略的谋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各区域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区域营销方案。2.针对市场竞争进行一系列工作,收集情报,研究动向,提出对策。3.对市场的销售活动和售后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进方案。

B部分:它是企业技术部门与外部市场环境的两大系统的融合部分。市场部的主要工作是两大系统的信息交流、反馈和技术革新战术的策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本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态势。2.对产品如何进入和适应市场,明确策略并提出改进意见。3.收集市场情报,对竞争产品进行研究,分析与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体系上的优劣势。

C部分:此部分是企业内部技术与销售部门两大关键系统的协作与融合部分。融合与协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市场部工作的目的是使营销系统技术专业化,使技术系统反应快速化。具体工作应包括:1.将市场中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动态准确及时地反馈给技术部门。2.把本企业产品在安装、运行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与现状及时地反映到技术部门,协助售后服务技术部门共同制定对策。3.协助技术部门,加强对销售部门与售后服务部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指导。

D部分:(A+B+C)→D也就是说必须在A、B、C三者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导出D,D应该包括总体的市场预测和战略整合(规划)。一个公司要想抓住市场机遇,避开风险,不断创新,真正走上科学的发展之路,就必须重视市场调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的谋划,在谋划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整合或规划。这种从“市场调研→战术策划→战略整合”的逆向思维路线,对现代企业所面对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来说应该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可行的。总之,市场部工作的模式应是“A+B+C+D”。

三、市场部的工作内容

市场部的职能与销售部职能应有明显的区别,市场部负责开拓的是明天的市场和潜在的市场,销售部负责管理的是今天的市场和潜在的市场;市场部宣传的是企业形象和企业创新精神,销售部重点从事的是产品的推销;市场部侧重揭示的是顾客的需求和利益,销售部侧重维护企业的利益。因此,市场部作为决策层直接领导下的智囊机构,基本职能应有以下三项:1.市场调研。收集和了解各类市场信息和有关情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其中包括市场的需求状况,用户的满意度,竞争对手情况等。2.营销策划。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自身优劣势,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域市场竞争战略态势的基础上、针对情报收集、营销渠道、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向决策者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意并可实施的营销方案或建议,以提高企业的营销力度,并跟踪整个方案实施的过程及评价其效果。3.对外宣传。对外宣传包括对公司的宣传,产品的宣传以及向客户传达公司的文化和和服务宗旨。

四、市场部的运行,实质重于形式

市场部的有效运作,不能是仅仅搭建一个架子,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重视,只有牢牢树立市场观念,重视市场调研与市场规划,才能科学地进行决策,才能有效地提高公司竞争力。

第四篇:财务部职能_—_重新定位

财务部职能 — 重新定位

下面是本人参加一个培训班写的一篇作业,与大家分享,请各位网友多提意见:

前言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是在公司层面进行的操作,或者由董事会来决定,或者由总公司来决策,通常只有CFO级别的人物才会有机会参与其中;而财务部的职能通常是在公司内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所以,作为财务部的主管(财务总监或者财务部经理),我们每天太侧重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甚至是记账算帐的职能,长期下来,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因为自己的眼光所见范围的狭窄,从来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纵观全局的通盘考虑,以至于将财务部的职能圈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能发挥出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的作用。

如果将财务部只能与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等高层决策和管理活动相联系,可以使我们对公司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有更深入和广泛的认识,了解更高层面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的理念和运作方式,然后再返回来思考财务部作为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门应该如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配合公司战略、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就有了新的设想和规划。一般我们将财务部门的职责讨论分成三个方面,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和如何适应未来的变化。财务部职能定位

大部分国内企业的财务部门,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思想和观念,对财务部作用的认识是,财务部实际上就是会计部。但是它确实包含了财务和会计的双重职能,只是在实际工作中,将财务和会计合二为一了,将财务职能淡化了,通常只有经理一人来担当此任。所以,谈论会计的人多,知道和发挥财务功能的人少。直到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结合现实的需要,财务部门开始发挥越来越多的功能。

其实,财务部门的职能本来就涵盖了会计、财务和管理三个方面,只是会计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外报告),财务是财务(投资、融资),管理是管理(预算、控制),完全不是一码事。其中会计应该属于信息提供范畴的工作,财务属于公司运作范畴的工作,而管理应该是属于企业控制范畴的工作,只是因为这三个职能都与会计信息相关,而且,具有会计师背景的人最适合做这些工作,所以,通常在企业里都是将这些职能统一在财务部之下。由此看来,如果我们重新认识财务部的职能,目前大体上分三部分:

第一是会计核算和报表职能,这是会计的信息系统部分。以前,常定义会计的职能为:记录、加工、整理企业经营信息,计划、控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并给企业决策提供支持。而实际上,这些可以是会计师的职能,而非会计的职能,会计仅仅是按照准则和制度的要求,记录信息,提供信息,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去评价和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监督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参与计划和预算的制定,参与企业决策和长远规划。会计师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正是财务部的核心职能,而会计信息是所有这些的基础。会计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业务进行记录,形成企业经营的数据档案,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加工,以报表的形式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如:股东、税务局、审计师、工会、财政局、统计局等等,使用者多数为企业外部人员。因此,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依据会计准则对外提供企业经营报告。会计的常用关键词是:核算、报表、审计、准则、制度、系统、档案、记录、信息、税务、准确、及时。第二是财务管理和控制职能,实际上是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报告和分析,以辅助决策,使企业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管理状态。同样,由会计师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以不同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这些报告可以仅仅与某一个部门相关,也可能是某种产品,或者是一个项目。管理和控制职能目前在大的企业中发挥的比较充分,多数都成立了单独的控制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的线条开展工作,一是围绕预算和考核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围绕业务控制和决策方面所作的管理活动,如:价格的制定,成本的降低,流程的建立,效率的提高等等。财物管理和控制活动中常用的关键词是:预算、报告、分析、考核、计划、决策、控制、流程、制度。

第三是财务运作职能,主要是筹资和投资决策,以及资本运营。这项职能目前发挥的有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筹资渠道、投资渠道等大的经济环境还不成熟,比如证券市场刚刚形成。所以,企业多数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即使是有意识的企业也缺少相应的资源,而这项功能恰恰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证券市场的健全,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功能。有效的财务资本运作是使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直接创造股东价值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实物资产运作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使企业持续发展,同时,财务部门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通过各种筹资投资渠道的运作,如:上市,收购等等手段,来实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使财务部成为企业的另一个营销部门,这个营销主要是在资本市场运作企业的无形资产。财务运作常用的关键词是:收购、股票、债券、贷款、金融工具、(如:承兑汇票)、现金流、风险控制。

财务部门的这三个职能各不相同,但都基于最基本的会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情况,通过企业目前的资源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通过对未来数据的分析进行决策,设定企业目标,根据企业的既定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前进的方向,并不断的适应变化,进行调整,通过对企业资金流的掌握和控制,并适当的控制风险,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股东利益。财务部组织结构

在大型公司的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图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上,基本上是按照上面的框架构建的,而在国内的企业中确很少见到。在设计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将相对重要的职能进行相应的拆分,有的形成不同的部门行使不同的职能,有的同一个部门行使所有的职能。比如:某上市公司将财务职能分成两部分:资金管理和战略财务(资本运营、股东价值创造)。将财务中涉及现金流和日常融资的职能单独出来成资金管理;将涉及资本运作的职能与公司治理合并,为从股东角度考虑企业战略财务问题提供资源和进行具体运作。这是为了适应实际工作的分工和不同的侧重点,因为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现金流)和证券市场操作都是相对重要的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其他职能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跨过公司的财务组织构建来了解财务职能的最新应用,下面的组织结构是IBM中国公司的财务部门的分工图(2001年):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财务职能基本上体现了财务部门在会计、管理、财务三个方面的侧重和分工的倾向性。只是由于它是分公司,这里面没有资本运作的专门组织。但是他在企业管理和控制方面的资源显然已经超过了纯粹会计业务部分。

另外,信息系统是和经营管理以及财务部门的职能发挥关系密切的部分,尤其是ERP系统,很多公司也将其归并到财务部门,以确保整个公司的流程控制是有效的。它既是对会计的信息职能发挥的体现,又是管理控制职能发挥的有效工具。

风险管理是刚刚受到重视的方面,是财务管理理念的核心之一。财务管理的实质是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寻求完美的平衡。因此,越来越有必要在财务部门的组织建设上单独增加此项功能,以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风险管理一般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经营风险等等,目前企业对前两项有迫切的需要,尤其是责任风险,很多公司在财务部门下专门设置了合同审核人员,以确保公司利益。下面的组织结构图是诺基亚中国公司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图(2002年): 从上面的组织机构图中可以看出,虽然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税务筹划、审计、统计等工作仍然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是,财务管理、管理控制、风险管理等非会计工作已经在组织资源和结构上给与了相应的保障,使这些职能能够充分的发挥,并产生价值。财务职能的未来发展

两个方面的原因推动财务部门职能的发展和变化: 其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成为可能,也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加强了会计提供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会计工作越来越自动化、电子化,它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会计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财务部不需要他们去做帐,他们就必须在管理、财务方面下功夫,这也促进了财务和管理控制职能在财务部的发挥。由于信息系统的发展,会计师工作性质的变化,在被动的和主动的两方面促使财务职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管理和财务运作。

其二是市场竞争加剧,需要企业通过高绩效的管理来有效地将战略规划、经营活动、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等联系起来,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使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财务部的头上。而且客观上,优秀的会计师比其他人更能容易胜任相关的工作。由于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对财务部门职能发挥的期待,给财务职能的发挥创造了资源和条件,使财务部在参与决策、制定长远战略方面充分发挥数字分析和过程控制两方面的优势,这要比财务部门被动的转变职能更容易被人认可和接受。

下面的图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部职能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

这个调查结果从实践的发展变化方面给了我们更好的支持,也就是未来财务部门职能的发展趋势是非会计业务活动将是财务部主要职责。总结

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在现代化的大企业里,财务部的职能应该如何来定位?或者从另一方面考虑,企业需要财务部门做些什么?当然这些讨论必须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用之天下皆准的方法,所以,通常讨论财务管理,讨论财务部门的职能,不可避免的要结合企业的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性质等等,所以,财务管理真正发挥作用从来就不仅仅谈论财务和会计问题,而是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才能很好的把握。

不管多复杂的公司结构和多大的规模,财务职能的充分发挥都要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用来指导我们考虑管理问题,考虑与财务相关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任何一门技术或者科学都要适应它所使用的时期和社会环境,各项功能的发挥和此消彼长不是由学术上的重要性来决定的,而是由实践当中的需要和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决定的。我们今天通过不断的获取新知识,不断的思考—思考技术赋予我们的力量,思考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和资源,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发挥能力、创造价值的可能。

第五篇:护理部工作职能定位

护理部职能

护理部是医院行政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管理职能、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

管理职能:

1、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制定全院护理管理标准和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包括工作计划、质量标准、工作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等。

2、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护理文件书写标准,根据护理专业发展的特点及医院发展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标准。

3、加强对护士长的领导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4、协调与处理护理与医疗、医技、后勤等部门的关系,合理调配和使用护理人员,与人事部门合作做好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工作。

行政职能:

1、负责护士的在职教育,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制定每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建立护士技术档案,包含护士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学习、国内进修学习及护士业务考核内容,为护士的晋升提供依据。

3、组织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并实施。

4、组织各级护士会议,贯彻实施各项管理措施。

5、其他各种护士形式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协作氛围。

服务职能:

1、护士执照的注册与再注册。

2、护理学会会员的申请、注册和管理。

3、护理实习生、进修生的登记、安排和管理。

4、外院护理专家的接待、安排和登记。

5、根据各护理岗位的需求和护士个体的申请进行岗位的调整。工作宗旨:

努力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经济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下载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商部门的职能定位

    新形势下工商部门的职能定位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在对国家工商总局职责调整中规定:“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服务经济......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摘要】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在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职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民主建设、经济......

    关于监察职能定位的探讨大全

    关于监察职能定位的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对纪检监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部署,提出了“转思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新要求。深圳市监......

    集团财务部职能定位

    集团财务部职能定位 作为掌控集团公司战略方向和重要资源的集团总部,其财务部职能的定位应当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决策中心 集团控制主要体现在三大权力控制,则资产经营......

    环境保护部职能定位(5篇)

    环境保护部职能定位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是几代环保人的期盼,昭示了国家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凝聚了人民的意志,环境保护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具有深......

    企业策划部职能定位(精选五篇)

    企业策划部职能定位经过半年的磨合及对本企业各方面的了解,现就本部门的职能定位作一书面汇报,请总经理审阅: 由于公司另有战略发展部负责公司战略发展一职,故有关公司的长远规......

    浅谈新形势下文联职能定位0

    浅谈新形势下文联职能定位 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

    学生会各部职能定位20131219

    经济系第十三届团总支学生会制度(草拟) 一、职能定位 主席团职能定位 主席职能 1.全面统筹学生会的整体工作,决定有关重大事项,负责学生会全局工作的决策,紧密团结各部,抓好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