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度的缺失及其解决策略(共5则)

时间:2019-05-13 16:2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诚信度的缺失及其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诚信度的缺失及其解决策略》。

第一篇:企业诚信度的缺失及其解决策略

浅析企业诚信度的缺失及其解决策略

摘 要: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又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而且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那么企业的诚信是不是尤为重要呢?尤其是与人健康直接有关的食品企业。关键词:企业 诚信度 重要性 解决方法

2008年9月,由媒体率先曝光而后真相大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甚至惊愕世界。仅仅初步统计,三鹿有毒奶粉就造成了3名婴幼儿死亡,多达3万多名婴幼儿身体受到损害。在随后进一步的检测中发现:含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多达20多家,其中不乏享有免检待遇的著名品牌,如伊利、蒙牛、光明等。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饮用的奶制品竟含有毒成分。人们不禁要问:不法商人的良心何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诚信何在?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为何失职?在这里,就我国企业的诚信问题作一些探讨

1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现状

1.1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我国市场上的伪劣商品随处可见,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假冒伪劣商品种类之全、数量之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隐秘的假货经济体系,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如2001年11月的“河源毒猪肉”事件、随后的南京冠生园的“黑心月饼”事件、2004年4月震惊全国的阜阳特大劣质奶粉事件,乃至于去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所有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不法商人和失信厂家利欲熏心,不仅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昧着良心做生意,甚至到了“谋财害命”的地步。由此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被一种诚信危机所笼罩,1.2企业之间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

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相互违约、不履行合同、相互欠债、赖账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企业之间“三角债”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企业正常现金流转的困难,甚至

导致一部分企业因债务危机而破产。由于缺乏诚信,我国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合同交易只占经济交易总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其二,企业的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商家虚假促销、利用合同诈骗、民间融资诈骗、假冒外资诈骗等。与以往相比,商家的欺诈手法愈来愈高明、愈来愈隐蔽。

1.3一些企业逃脱银行债务,银企关系陷入信用危机

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是合作与服务的关系,双方真诚合作可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然而,一些企业在与银行交往过程中却缺乏诚信,在发展顺利时,高估自己的企业价值,以求从金融机构获取高额的贷款额度。在遇到危机时,那些失信企业则通过不规范破产、承包、租赁、多头开户等方法,千方百计逃避债务,致使多家银行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给银行以及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1.4企业发布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扰乱市场秩序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诚信问题。据2004年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告显示,在全国抽查的157家企业中,有152家企业存在虚报利润现象,占被抽查企业的98.7%。2001年的有关调查显示。88%的调查对象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持不信任态度。“琼民源”、“银广厦”、“郑百文”等,均是失信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造成股价大幅波动、扰乱市场秩序的典型案例。

1.5偷税、漏税、骗税等屡禁不止,企业失信于国家

据推算,我国每年由于走私、骗取出口退税等不法经济活动给国家造成的损失约为1000亿左右。个人所得税主要由工薪阶层承缴。据测算,我国高收入群体每年漏缴个人所得税的总额约在1000亿元以上。两项合计,国家每年损失约在2000亿元以上。

2我国企业诚实缺失所带来的危害性

2.1诚信缺失影响企业信用的发展,增加了交易成本

由于企业间缺乏诚信,正常的信用观念遭到破坏,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也被极大地削弱,企业间赊销、预付等交易方式难以正常进行。目前,企业间的交易方式更多地采用现金交易,相互不授予信用;有的企业甚至采用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严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信用缺失,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营运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投资活动更趋于谨慎和收缩。

2.2诚信缺失将使企业品牌建设更加困难

品牌是企业的“名片”,代表企业的形象、品质和信誉。企业品牌建设应以诚实为基础,否则品牌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优秀的品牌都是靠良好的诚信记录堆积起来的,如海尔、同仁堂等。未来企业间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诚信的较量。同时,已经知名的品牌一旦失信于消费者,也将被市场无情地拋弃。在这次毒奶粉事件中,三鹿品牌已被市场无情地拋弃,蒙牛、伊利、光明等著名品牌则遭到严重打击,其股价遭“腰斩”,损失惨重。

2.3企业诚信缺失有损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其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开始逐步迈出了短缺经济时代,市场也进入了买方市场阶段。要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扩大内需是必然的政策选择。然而,由于企业诚信缺失,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行为防不胜防,消费者购物、消费时缺乏安全感,消费欲望被压抑。由此,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国内需求不旺,经济发展对外依赖度偏高,经济结构也不尽合理,整体经济未能健康持续发展。其二,多年以来,国家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等,由于缺乏信用制度的支持,政策实施的难度较大,实施效果也不甚理想,从而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

2.4企业诚信缺失有损中国商品形象,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对外经济交往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有的企业以次充好,甚至将假冒伪劣商品卖到国外,损害国外消费者利益,败坏中国企业的声誉,损害中国商品的形象。

2.5企业诚信缺失有可能造成社会道德的沦丧

从社会而言,企业诚信缺失为整个社会树立了“坏孩子”的榜样。若不能有效根治此行为,失信难免会突破企业的边界而向社会蔓延,从而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危及社会的稳定。

3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3.1市场经济挑战传统道德,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诚信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人们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与混乱,主要表现为:第一,把企业仅仅看成一个经济实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孰不知,企业一旦变成了纯粹的“经济动物”,则有可能沦为“社会的公害”,“三鹿毒奶 粉”事件则是一个明证。第二,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忽视其同时也是道德经济与信用经济。事实上,法制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寻求一种更高级的实现形式,而道德自律则成为法制秩序的最高形式。第三,传统的诚信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诚信文化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其局限性表现为:诚信虽然也有目的性的一面,但更多是一种手段,而且有等差之别。如,首信于君主,是为忠;次信于家父,是为孝;再信于夫妻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是为义;对陌生人遵循什么规则,则较少涉及,几近空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减信标准,那就是对特殊客户诚信多,对一般客户诚信少;在特殊时期诚信多,在一般时期诚信少。

3.2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落后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积累形成的内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并决定企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企业文化的建设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股权结构“一股独大”、内部控制问题严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乏力、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目标模式选择模糊等问题,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诚信文化建设,进而影响到企业诚信机制的有效运作,3.3社会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信用档案尚未有效地建立

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企业信用档案。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评估体系尚未有效地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开展了对企业信用的评估,但是,各地的信用评估仅在本地有效,而在其他地区则无效。另外,我国的信用评估也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市场规模偏小,信息不完整、评估机构相互无序竞争等问题。

3.4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劣币驱逐良币”

企业的诚信是社会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表现。如果整个社会存在严重的信用危机,社会道德水准下滑,那么,企业的诚信度也必然下降。不可否认,我国社会目前的道德水平下滑严重,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执法人员收受贿赂、财务人员徇私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地方政府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也采取不作为的态度,任其发展。这些不诚信的社会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诚信企业被不诚实企业所排挤的现象,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3.5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企业失信成本偏低

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之所以不讲诚信,与失信成本过低密切相关。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企业经营者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反之,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时,企业经营者就会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诚信环境的好转。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的相关

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失信行为的制裁和惩罚力度有限,这在客观上也纵容了企业的不守信行为。表现在:其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与信用管理直接相关的法律,只是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中规范诚信守法。相关法律适应性较差,不能驾驭信用问题多变的情况,给企业失信提供可乘之机。其二,相关法律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以补偿性罚款为主,企业失信仍有利可图。其三,有关部门执法不力,有的地方政府有意偏袒本地企业,企业失信之风得以蔓延并危害全社会。

4解决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4.1加强企业信用制度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树立诚信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恪守信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企业能否恪守信用,取决于企业有无诚信的理念,即依法经营,以德经商的观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许多企业对诚信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因此,要提高企业诚信观念和意识,就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企业的诚实信用理念。使企业牢固树立“诚则兴,不诚则衰”的观念。在宣传教育中,既要宣传诚信对企业的必要性和有关诚信的法规,更要宣传“同仁堂药店”和“全聚德烤鸭店”等因诚信经营而长盛不衰以及因失信而破产的“南京冠生园”等正反典型事例,从而使企业在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加深认识。4.2建立和健全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法规体系

规范信用行为的法规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保证企业诚信经营的最有力的武器。我国目前没有专门规范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致使许多信用活动无法可依。当务之急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其内容应主要包括: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征集的规定;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和获取的规定;信用评估和信用服务机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等。

4.3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的企业和企业家信用档案,把失信者的行为记录在案

朱基同志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为此,国家工商局应建立企业和企业家信用互连网数据库,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征信机构以及信用评估机构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案,供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查询。

4.4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

一是在企业信用立法中规定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时加大惩罚力度;二是在各行业协会的行业规则中,依法制定行业的具体诚信规则,进行自律,对违反行规者给予具体的制裁。应强调的是,企业失信被惩罚的不应仅仅是企业,也应该包括失信企业的法人代表、董事、监事、经理等主要负责人。对严重失信企业应吊销营业执照;对其法人代表、董事、监事、经理等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规定其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在本企业和其他企业担任法人代表、董事、监事、经理等职务。只有加大惩罚力度,让失信企业和主要责任者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杀一儆百,才能有效地防止企业失信势头的蔓延。4.5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的行政方式

一是政府的行为要讲诚信,为企业树立诚信榜样。解决一些政府官员说大话,欺上瞒下的恶劣作风。二是克服“政出多门、政策多变”的问题,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增加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不要就例行一下公事,提几个口号、开几个会就草草了事。

4.6打击地方保护主义,铲除企业失信的土壤

地方保护主义是企业失信行为的温床。企业制假、售假、赖账、逃债、逃税多与地方保护主义有关。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严肃党纪和政纪,对假冒 7

伪劣商品泛滥地区和包庇企业赖账、逃债的官员严加惩处,打掉失信企业的保护伞。4.7惩治腐败

纵观已出现的地区性的制假售假、偷逃税款的大案要案,无不与腐败有关,因此,反腐败与打击企业失信密不可分。反腐败既是执政党建设的需要,也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诚信制度的需要。腐败分子减少了,失信行为也就减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大厦也就容易建立起来了。4.8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企业诚信制度,褒扬诚信经营的企业,抨击、揭露失信者,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冠生园”走上破产之路,根源在于无信,但催化剂却是舆论。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曝光的有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大多垮台,就足以证明传媒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传媒在企业诚信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让失信者大曝其光,使其无处藏身。

很显然,在私营企业的发展中,其生存环境、竞争条件都相对较弱,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各方面难以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抗衡。在这种形势下,惟有特色和信誉最重要。但特色的形成也要依赖于上述各种客观条件,只有信誉是首先从主观上可以认识并努力创造的。而诚信正是信誉创造的基石。所以说,私营企业的诚信建设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J]·知识经济,2002,(1):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3] 朱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2-03-05·

第二篇:浅论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浅论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摘 要:新课改明确指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然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形成了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现象;留守儿童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某些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认为读书是为父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较少,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是为老师的;教师教学质量不高,讲课缺乏吸引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过大,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方面的原因,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的缺失。因此,目前在我国农村小学生中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的现象极为严重,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及大家的重视,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不断地得到改善。新课改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明确指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然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或缺失的极为严重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及大家的重视,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近年来,我对上述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也形成了一点初浅的认识,现提供给大家,以供大家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农村小学生中,却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的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我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社会上形成了“读书无用论”的现象,这一社会现象是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极重要因素。学生由于年龄的因素,所以在许多问题上思考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也会有各种偏差,许多小学生他们不能像中学生那样,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看法和对社会的认识,已趋渐成熟。他们甚至他们的家长,不可能认识到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机械化程度的逐渐加大,社会分工的日渐合理化,必然带来,就业竞争力加大,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大学生职业难求的现象的实质,甚至在他们的周围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读书不如不读书”、“文化层次高的不如文化程度低”的“知识贬值”的个别现象,这些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他们学习动力的不足或缺失。

二、由于留守儿童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固执、怪异、焦虑、偏激、孤僻感、自卑感、忧虑感、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多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造成他们学习动力的不足或缺失,他们在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的农村小学生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研究证明,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现象。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他们不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他们由于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自然也就造成他们学习动力的严重不足或缺失。

三、某些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认为读书是为父母,不愿意或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据统计,在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约占总数的70%—80%。而这些独生子女们,都是父母和家人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他们完全是自我独尊、为所欲为,他们总是认为别人都是为他的,父母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他们的现在及将来,哪还用得着去努力学习,即便是读书也是为父母的。因为独生子女占小学生总数的比重较大,所以他们也是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较少,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是为老师的。近年来,国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也引起了各级各类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特别是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在学生身上煞费苦心,想着法儿逼学生、整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缺乏对学生的思想疏导;缺乏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树立;缺乏对学生的情感的交流和培养,因而造成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和学校的,失去信念和学习动力。

五、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讲课缺乏吸引力,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毋庸置疑,我国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教学的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各种因素,其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仍不太理想,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不高。这些教师缺乏学生对其吸引力,他们所进行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在他们手里学习,当然没有了动力。

六、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过大,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激烈的竞社会争中,让家长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孩子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对子女教育中往往重视了对学习的监督,却忽视了对其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情感的给予。而这个社会的功利性目的,也让许多家长产生了孩子只有学习好,才有出路、前途,别无选择的价值观。因此,家长们整天在孩子们面前,念念不忘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拼命拼命、再拼命。在学校里,老师们为了自己的荣誉、成绩也是对学生毫不留情,拼着劲儿地逼学生。小学生,小小的年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那么的脆弱,因此,在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这么大,无论如何也是经受不住的,这样就造成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的现状及成因的探究,我们就能准确而快捷地了解和把握其病因,使广大教师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总结出如下几点解决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握学习目标

理想如同引路人,目标有如导航灯。有了远大的理想,有了明确的目标,小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畏缩。我们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队会课、晨间谈话,课余活动课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事迹,使小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远大的理想树立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小学生以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在毕业考试前夕,学生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考不出好成绩,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一次题为“把握命运、前途光明”的主题队会。班会课上,我引导学生朗读名言:“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等名言警句。接着,我和几位同学先后又讲了:司马迁发愤撰《史记》;闻鸡起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好几个古今名人小故事。从这些名人身上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迪,明确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

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从端正思想,健全机构;形成机制,建立网络;构筑活动平台,开展多样活动;付出真情关爱,解决实际困难等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做到超前思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别是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大力开展捐钱送物、联谊联欢、学习指导、知识讲座等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走进城市,开展“亲情之旅”、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体验等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拓展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感受祖国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操,促进他们树立信心,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举办家长学校,将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融于家校合力之中

我们举办家长学校,密切联系家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心理教育讲座,传授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知识,讲解心理教育家庭教育技巧,不时给家长“充电”。让家长在家庭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场,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民主的人际关系,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孩子,认同孩子,教育孩子,鞭策孩子。使家长懂得对孩子溺爱的危害,同时也让家长们知道对孩子的管教更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过家校配合教育,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了。

四、开设心理门诊,将学习动力的激发融入在师生交流、生生交友之中

我们开设了“心语室”、“心理门诊室”,开展心语对话、心理咨询来进行个别教育。“心语信箱”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沟通的桥梁。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1)开展有关少儿心理教育的智力竞赛和朗诵表演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少先队开展系列性寓心理教育于快乐的中队主题于一体的活动;(3)转化后进生和处理违规事件,坚持“攻心”为上。讲究策略,因材施教,给他们予以特别的爱。使他们在活动中,自觉与不自觉地得到学习的动力。

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1、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育手段

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亲近他的老师、喜欢他的老师,他们才能喜欢上他的课,才能对他讲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小学生更是如此。

教学中要以丰富有趣、生动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总会通过变换教学方式、创造问题情境,改进以往旧规则,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大大强化其已形成了的间接的学习动力。

2、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是学习中影响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认为 “好学”、“乐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力产生的基础。

3、正确评价,及时反馈,激发学习动力。

正确评价、及时反馈、适时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或否定,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课题时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进步与倒退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激发起学生树立克服缺点弥补差距的决心,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

4、施加适当的压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如果说,兴趣、成功使学生获得了热情,那么压力则让学生多了一份冷静。给学生施加压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无忧无虑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学生是变化着的、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年龄、生理、心理、经历、家庭、环境等不同的差异,对学习也不可能产生完全一致的认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懒惰行为、放松情绪的时候,应施以适当的压力,激起奋发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挑着担子跑得快。”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我们通常也说压力产生动力。

5、给予不断的成功快乐,增添学习的动力

最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还是学生取得的学习上的成功。确立一个个小的目标,并努力使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当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与能力就会猛增。”(贝蒂.B.扬斯《自我尊重的几个关键要素》)完成目标,取得成功,它不仅使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也享受着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增添了学习的动力。

6、培养、树立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

自信是成才的决窍。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先导。自信心可使小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自信心能确信自己所追求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培养、树立自信心,能使小学生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

7、多种激励并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励是最实用的动力。激励是小学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它能使懦弱变为坚强,使自卑变为自尊,学习消沉变为激昂。所以,我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技巧,激起每个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正确选择激励手段,能激发小学生的活力,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激发学习动力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好的教学措施、教学手段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无论哪一种措施的采用,都必须讲求实效,避免兴趣主义,避免形式主义,我们反对脱离教材,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追求“新”、“奇”的做法。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出发,实事求是地、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否则只能哗众取宠,事倍功半。

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在上面的各部分中,我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述。其实,可以看的出,各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说是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关键看你怎么去把握。在这其中,起明显作用的应该是调节,学生是一个统一体,合理的调节各种动力间的关系,才会相得益彰,取得成效。

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培养和激发,务求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企业道德缺失

企业道德缺失

——富士康事件关于企业伦理的思考

前段时间发生的富士康事件曾经闹的沸沸扬扬,连跳事件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媒体舆论大潮。如今,富士康虽已不再风口浪尖,但它所留下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伤疤,给我们带来的是深刻的关于企业伦理道德的思考。

一、事件再现

富士康公司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涉足电脑、数码、通讯等多个方面。2010年1月30日,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死亡,自此,拉开了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序幕。到2010年5月27日凌晨,陆续有12位员工跳楼自杀。“连跳事件”将富士康公司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种关于企业压力与伦理道德的讨论四起。

二、理性分析

关于跳楼事件的原因,主流的解释还是归咎于企业的管理,归咎于企业道德的缺失。就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富士康公司的职工管理制度及食宿条件。据了解,富士康公司由于是电子厂,会进行安检,员工都要搜身。而保安态度恶劣,言语粗糙,对待普通员工像对待奴隶。公司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人文关怀不够,气氛压抑。每个普通员工平均工资800元,待遇不高。宿舍制造成了员工间交流少,精神文化的缺失。最严重的是,富士康公司的治理理念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采用了泰勒制。将每个工人视为机器,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工人反复进行机械操作,造成身心双重疲惫。有人戏称富士康为“精神血汗工厂”,足以反映出该公司的恶劣条件。也许正是在这种待遇下,不堪精神与身体的压力,一些员工选择了用死亡予以反抗。

三、延伸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伦理道德的呼声越来越高。胡锦涛总书记在科学发展观中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社会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加重。如果在重重压力下选择用压榨工人提升业绩,众人皆知这是鼠目寸光,只看到短暂的小利益。相反,企业必须顶住压力,加强道德建设,提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员工是支撑企业的基石。提到员工,就不得不说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道德伦理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激烈社会竞争的要求。一个企业,若能有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员工相互团结,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它总会获得一番成就。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思想,顺应这种潮流,才会继续向前发展。同时,高尚的企业道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力,它不仅会带来有形的利润,更能为企业带来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口碑。在当今信息社会,好的口碑无疑是展示给世界的一面大旗,它的利益是无法估量的。

再就员工作为一个人的感觉来谈。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并不是冷酷的机器。人是需要得到尊重的。一个注重道德建设的企业,能够给员工一种归属感,能够创造一种更适合工作的氛围,在好的氛围里工作,员工自然情绪高涨,带来更大效益。我认为现代企业必须注重道德建设,提升企业形象,注重员工感受,逐步实现伦理化管理。

四、警钟长鸣

已经不止一次的有媒体曝光出种种关于企业道德缺失的事件,从三鹿企业的毒奶粉到蒙牛伊利爆出性早熟成分,从霸王洗发水中致癌成分到九成香水检验出致癌因子,“中国制造”已长满了脓包,富士康事件的曝光戳破了它。我们在疼痛的同时,也该回归理性,深深思考一下关于中国企业道德缺失的问题。中国自古是文明古国,优秀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什么使我们丢失了善良的闪光的东西。希望所有的企业能够深深体察民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要让富士康事件重演。

第四篇: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的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的教育策略

端州中学 杨丽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注重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从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和教育效果来看,目前的家庭教育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如部分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缺乏科学观念的正确引导,“重教不会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参与的合力不强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尤其突显。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要相互配合,以强化家庭教育职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庭教育 缺失 策略

近几年,我们屡屡从报上看到青少年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事例,而人们会把目光过多纠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教育的因果关系,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另一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其一生的学校。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可见,家庭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必然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也成了家长、学校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和延续,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出现“重教不会教”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家长的科学家教知识比较欠缺,实践中往往凭个人直觉,凭零星获得的一些家教知识和传统的育儿经验进行教育。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未成年的家庭教育工作。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家庭教育态度、内容、方法,它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谓教育理念是指家长头脑中的对于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其核心是教育价值观。①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而家庭教育显然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被排在首位。为此,家长有必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人”地位,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②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利用家庭的教育功能去全面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家庭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社会需要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当前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缺少本质的认识,往往将家庭教育等同于文化辅导,因而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教育不了孩子,最终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家长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并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去做以及能够做到的。

③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应试教育在当前的确大有市场,但成人与成才,做人与做学问,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狭隘观念,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学育子的资质。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当然,并不要求每个家长都成为教育专家,但提高自身素质,仍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关键。为此,家长应挤出时间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尤其是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素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家长要加强学习,不仅包括教育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做人的学习。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除了有意识的教育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父母亲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使孩子终生受益。

②了解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科学引导孩子成长。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方法。这种违背未成年人发展的做法主要体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导致孩子因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而出现许多困惑,不仅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而且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家长首先要学会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然后科学地引导孩子进步。如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经常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些行为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家长切不可轻率地指责为“胡闹”、“捣蛋”,甚至于打骂幼儿,应该看到其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而应给予正确地鼓励与引导。(3)优化教育方式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不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方法得当,艺术高明,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家庭成员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多采取说理、启发、鼓励等教育方式。作为家长,过分的严厉和过分的宽容都是不足取的。

①善于与孩子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础。通过沟通,家长就可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并可对他们思想中出现的某种偏见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多抽出些时间倾听孩子说话;做到换位思考,平等相处;做到多倾听,少说教;注意给孩子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允许孩子参与争论;学会以孩子的方式、角度来告诉孩子自己的观点。以一种亲切平等的态度去与孩子交流、沟通,成功是可以期待的。

②科学评价和尊重理解孩子。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认识造成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关系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但当前有些家长往往在评价上容易发生偏颇,尤其喜欢“横向比较”,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他人长处相比,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自信、胆怯心理。因此,家长要全面地、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孩子。不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性格、文明礼貌、劳动表现、交往情况、文体才能、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等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其次,要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来评价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死”了,不要认为聪明的孩子是“生而知之”,不学也成才;智力低下的孩子天生的“愚笨”,学也不能成才。

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家长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孩子。其一,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未成年人亦不例外。它是激发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亲保护的羽翼,走向自己独立的生活。让孩子逐渐地学会进行合理分析并选择自己的喜好、意愿并为此负责是家长明智的做法。其二,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关注孩子的需要和行为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深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活动状态,以加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即孩子最重要的需要是希望父母能够放下架子,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成为他们的知己、朋友和伙伴。

③慎用批评教育,坚持表扬为主。批评有促进作用,对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家长要不时地给他点出来,有时要严肃批评,必要时甚至要给予小小的惩罚。但是,事无巨细,动辄训斥,就只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恶化亲子双方感情。俗话也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处于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因此,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有错能改,吃一堑能长一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而根据“镜中之我”理论,一个孩子是在周围人的肯定、否定评价中认识自己。相对于否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父母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优点,会使孩子逐渐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进而树立信心,努力赶超自己和别人。

(4)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成长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民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还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起典范作用,创造一种健康、和谐、高尚、高雅、向上的家庭氛围,以给孩子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学校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几乎占据了未成年人的整个生活,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有利于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1)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学校和家庭的联络。学校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父母亲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重视与学生父母沟通方式的研究,与学生父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相互依赖成为相互依存,使相互埋怨成为相互理解,从而达成共同育人的目标。许多事例表明,家庭与学校配合得默契,未成年人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及时补位,是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①针对留守儿童远离亲人关爱,缺乏亲情,学校、老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父爱和母爱的不足。老师可安排父母在家的同学主动与他们结对子,通过同学间、朋友式的交流、谈心,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去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磨练意志,同时,有利于调整他们对家庭与社会的种种不满情绪。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设知音信箱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利用晚上、休息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开办免费或减资培训班,指导和协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了解未成年心理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别要对两类家庭即城镇“外来家庭”(农民工家庭)和农村“本土”家庭(农民家庭)的家长进行重点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

(3)建立家教咨询中心。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学校还可开辟多条咨询热线,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咨询人员,主要是引导家长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解答家长和监护人提出的有关家教方面的疑难问题,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第五篇: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状及改进策略

题 目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状及改进策略

汤红红

论文设计 任 务 书

一:题目: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状及改进策略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指导思想。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会计工作者在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还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三、进度与要求:

2014年8月初:毕业设计动员会,交流论文写作想法,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2014年8月末:收集资料,围绕论文题目查阅相关书籍,明确论文思路、论点,拟定提纲。

2014年8月:论文撰稿,内容创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逻辑严密。2014年9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然后按格式进行排版、装订。

2014年10月:老师进行论文评阅,填写评阅书及评阅成绩。

I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是目前企业会计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收益。同时会计人员的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受利益等各方面的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接受着重大的考验。本文从分析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出发,有针对性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出路。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培养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行为习惯,提高会计工作责任心,增强会计职业荣誉感,带动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并把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内心信念,自觉调节个人行为。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剖析了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失范现状、道德失范原因,最后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建设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现状;改进措施

目录 引言.............................................................4 2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5 2.1 会计职业道德概念...........................................5 2.2 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5 2.3 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5 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产生原因...................................6 3.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6 3.1.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浅薄..............................6 3.1.2 会计人员职业心术不正,追求私利....................6 3.1.3 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职业能力差..........................6 3.2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7 3.2.1 企业内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7 3.2.2 会计人员总体的道德素质偏低的影响.....................7 3.2.3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7 3.2.4 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弊端..............................8 4 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9 4.1 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9 4.2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自律能力9 4.3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9 4.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10 4.5 营造会计职业良好环境机制..................................11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引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实践中的规范行为越来越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真账假算,假账真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贪污公款等违法、违纪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屡禁不止。这些不仅违背了市场的秩序和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而且变成诚信社会建设的重大阻碍。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2.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2.1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提现会计职业活动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单位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财经法规、会计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则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非强制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规定的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体系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五个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有三方面含义:其一,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其二,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三,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2 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主要有两大特征:其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许多内容都纳入了会计法律制度。1991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会计法》,将“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作为一项法律规范;2000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规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是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这种独特的强制性,是由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其二,较多的关注社会公众利益。会计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会计职业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联系。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为主,避免偏向经济主体利益,产生职业道德危机。

2.3 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深刻的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职业道德有着其 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其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爱岗敬业、职业能力高的会计人员一定是一位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是总体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关键所在。其二,有利于规范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专业品质都是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遵循职业道德要求,自觉自省,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思想观念,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其三,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的社会

风气。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他人大开方便之门,贪污、挪用公款等情况严重。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消除腐败,形成全社会的廉政之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产生原因

3.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3.1.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浅薄

在现实中,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和经济主体利益存在根本性冲突时,一些会计人员利益熏心,私欲膨胀,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根据《中国证券报》中“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可信”的调查,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目前尚处于放纵阶段。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不顾职业道德的约束,肆意变更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等等,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如,原甘洛县粮食局谢某在担任会计期间,由于单位负责人施加的压力,不堪重负,采取收支不入账、伪造会计资料等方式伙同原局长、副局长贪污公款百余万元。

此调查结果从总体上揭示了我国当前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严重程度。

3.1.2 会计人员职业心术不正,追求私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决定着其会计行为。有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操作,谋取个人私利,监守自盗现象严重。一些会计人员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在新形势下重塑会计职业道德的紧迫性。

如,贵州省贵阳市财政局许杰在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交通部财务司综合处雷勋平自1995年至1998年期间利用自己的职务向下属单位划拨国家基本建设限额款的权力,非法挪用交通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和科技经费共计8000万元,受贿31.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心术不正,思想观念不正确,很容易产生伪造会计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3.1.3 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职业能力差

一些会计人员对法律法规、准则、制度不熟,对待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 责,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制度,更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学历水平和知 识结构、业务水平均偏低,有时甚至披露出错误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如,账户分类错误,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记账时不按会计规范要求去做,账簿记载混乱,漏记了已完成的交易业务,做不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等。

3.2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3.2.1 企业内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受聘、受雇于单位负责人,受单位领导 的管理和制约。单位负责人拥有单位的人事管理权力,使得会计人员必须唯命是从,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事。否则会受到排挤、打击报复,在工作中处于困境,造成工作难保的状态。从而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丧失。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主管领导或内部审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舞弊的空间。

3.2.2 会计人员总体的道德素质偏低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多出于主观 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分析原因,有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也与教育程度不够极有关系。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我国新的会计法规等难以正确理解和应用,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以至于发生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此外,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掌握一些会计核算基本知识,但是职业道德缺失,不认真执行制度,降低工作标准,造成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

3.2.3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这是会计职业道德危机产生的土壤。我国目前的监

督不到位,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的猖獗。会计法律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我国的会计制度法规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而且相关法律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处罚太轻,力度不够。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行为需借助法律保护时,法律往往不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使得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3.2.4 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弊端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对智育 及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忽视德育,只注重智育。在财经类院校的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几乎没有开设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但形式重于实质,实际上涉及职业道德培训的内容少之又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这种客观上的轻视也最终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因此,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道德素质培养的会计教育体制亟待改革。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4.1 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就是要建立科学合 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协调管理机制和广泛的信息与沟通系统,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科学分工、职责明确,形成 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定期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引入实行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不相融职务分开设立,促使会计人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形成内部检查和监督机制。如若缺乏有效地监督制约机制,则会在客观上为不法分子留下舞弊的空间。强化内部控制,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4.2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自律能力

首先要明确的观点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我国的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应进行职业道德知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高品质和行为标准的有效途径。

其一,应在财经类院校的会计学历教育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通过课堂学习巩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理念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是传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切实保证会计人员专业知识过硬,在工作岗位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4.3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 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我们应了解每个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

健全科学的处罚机制,组织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专项检查,加大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奖优惩劣,倡导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能达到组织的目标,还能满足个人的需求。通过这种奖惩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使受到褒奖的会计人员感到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回报和社会肯定,从而促使其强化职业操守,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4.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

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 情况。完善单位内外监督机制,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监控与对会计 行为的决策者进行监控相结合,以明确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公正客观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

4.5 营造会计职业良好环境机制

1.以《会计法》为准绳,深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在当今社会,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敢于坚持原则、认真发挥监督职能的会计往往不能长久,有的遭了“冷眼”,有的被“轮岗”,甚至辞退等打击报复。在种种压力下,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沆瀣一气,大肆做假帐,设小金库,滋生各种腐败。因此,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还需要深化。明确单位负责人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企图钻会计政策空子、编造虚假信息达到非法目的的单位负责人敲响警钟。这对营造良好有序的经济环境至关重要。

2.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控制;2.职务分离控制;3.授权批准控制;4.人员素质控制;5.信息质量控制;6.财产安全控制;7.业务程序控制;8.目标控制;9.执行控制;10.凭证控制,也称手续控制;11.纪律控制;12.内部审计控制。它的功能有:1.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2.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3.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完善严密的内控制度使有不良动机的会计人员无漏洞可钻。内部控制系统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3.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不仅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我觉悟,而且要辅以监督措施。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都是各单位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管理部门。监督和检查,主要是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此外,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松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职业道德遵守虽然具有自觉的性质,但是也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在大范围内大力提倡遵守职业道德光荣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意识,树立崇尚诚信的社会风气,给会计人员履行职业守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宣传,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会计诚信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树立起诚信道德的新风尚,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维护职业道德尊严,促进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深入人心。有效地制约和防止企业会计职业判断弄虚作假、粉饰报表,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结论

当今社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会计理论体系的 研究是我国会计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会计界人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在抓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要在抓好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同时,开拓创新,建立和发展会计职业道德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会计这个行业也是越来越多的受到世人的关注,据此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就显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毋秋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J].现代企业,2008(1)[2]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夏春江.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报

[4]常海.会计职业道德特征和建设途径 [J].决策探索,2006 [5]龚艳林、杨毅.浅谈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完善问题 [J].会计之友,2012 [6]朱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自律机制构建研究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

[7]马学剑.对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

[8]陈汉文.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M].北京:科学经济出版社,2005(4)[9]胡志英.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冶金财会,2011(9)[10]徐荣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之我见 [J].职业技术,2005(10)

下载企业诚信度的缺失及其解决策略(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诚信度的缺失及其解决策略(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浅谈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缺失的途径

    浅谈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缺失的途径 邮编:552102 县名:织金县 单位:织金县沙坝小学 姓名:陶文智 电话:*** 作者简介:2008年毕业于毕节学院艺术系,从踏上岗位开始,一直兢兢业业......

    三生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三生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开发区永安小学 王云 问题一:如何结合当前的热点开展“三生教育”的教学工作?试举例说明? 问题二: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展“三生教育”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体会 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点......

    关于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总结报告(共5则范文)

    关于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总结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度以及大学生对诚信所持态度,我们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大......

    欧阳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欧阳欢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我国企......

    浅析小学生学习力缺失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小学生学习力缺失现状及应对策略辽宁小学 朱珠如今的小学生读书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小小年纪的他们要应对沉重的课业负担,要应对没完没了的近乎于刁钻的考题,有的甚至连双......

    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摘要:义务阶段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学校,在当下社会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

    初中数学难题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错误原因及解决策略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计算怎么还能出错?”“我不是不会,只是太粗心了!”对于学生的计算错误,大多数教师显得很无奈。 讲练并不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