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引入党校教学

时间:2019-05-13 16: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引入党校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引入党校教学》。

第一篇: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引入党校教学

题,并不会一下子都能找出标准答案。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引导学员开动脑筋,研讨交流,互相启发,彼此受益。立足于上述认识,ⅩⅩ市委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办班不再只是停留于搞单一的讲课辅导,而是继续把教育培训向纵深推进,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课题,紧密贴近参训学员所在行业的性质特点和业务要求,紧密结合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着力于引导学员贡献思想,助人自助。

具体工作中,一是强调干部培训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自我导向的培训,坚持一切为了学员,把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作为培训的根本出发点,把学员有组织的自我导向作为培训的最终落脚点。二是强调干部培训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三是强调干部培训是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培训,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对症下药,激发潜能;四是强调干部培训是引导学员整合已有知识、分享已有经验的培训,坚持运用结构化研讨等现代培训方法,组织引导学员贡献思想,助人自助;五是强调干部培训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培训,坚持把学员的工作难点问题作为培训研讨的重点课题,力求理思路,出成果,促发展;六是强调干部培训是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培训,坚持在搞好专题讲授的同时,组织学员进行现场教学和课堂能力训练,努力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由注重提高授课水平向着力提高培训能力转变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要求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员既要有很高的授课水平,更要有很强的培训能力。为此,ⅩⅩ市委党校在选派骨干教员参加中组部全国组工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现代培训方法研讨班和江苏省委党校举办的市级党校教学管理研修班学习的基础上,会同市委组织部于2006年4月举办了全市干部教育 2

整,重点是分系统、办小班。具体安排是:每年分党委群团、工交城建、政府行政、农业水利和宣教政法等5个系统,各举办为期1个月学制的县处级干部及县处级后备干部岗位业务培训班1期,每期学员50人左右。分系统,旨在抓好政治理论和文化素质培训的同时,便于从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出发,针对性地安排好政策法规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训练,努力使党校教学工作始终处于理论前沿、知识前沿、实践前沿、工作前沿;办小班,则是为运用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创造条件,便于教员照顾到每一个学员,并通过有效可控的结构化安排,组织所有学员参与互动,研讨交流,彼此受益。如在政府行政系统县处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岗位业务培训班上设计了研讨专题“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在宣传政法系统县处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培训班上设计了研讨专题“如何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创造良好的舆论法治环境”。学员们都有从事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研讨的又是各位学员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因而大家思考问题比较深刻,发言的积极性和质量都比较高,这有利于深度学习交流,深化培训效果。

四、教育培训内容由大众化理论教育向按需施教、提升能力转变 多少年来,党校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不考虑学员的个体需求,主要搞大众化的理论教育。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按需施教。这就要求培训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干部成长的规律,适应四个层面的需求:一是党和国家的需求,二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需求,三是干部所在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四是参训学员自身的需求。ⅩⅩ市委党校以上述四个层面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安排《政治理论与党的建设》、《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业务知识与专题研讨》和《领导科学与能力建设》等四个教学单元,实施“四位一体”的教学布局。4

讲的内容,选编、印发合适的案例材料,组织和引导学员阅读、思考并一起研究讨论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动脑筋,讨论交流,提高专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专题辅导中,教员印发了《群众性事件考验中国》的案例材料,要求学员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20世纪60年代日本石川博士编纂的鱼骨图分析法,思考并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群众性事件多发的原因,并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使学员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组织问题征答。主体班学员入学时,要求每人带来一个理论困惑问题、一个工作难点问题,教务人员及时把学员普遍关注的理论困惑和工作难点整理、公布出来,在学员和教员中征集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专门安排时间组织问题应答,让有准备的教员和学员上台阐述自己的认识、体会和见解、建议,由教员或班干主持和点评,让学员和教员在互相讨论、互教互学中破解理论困惑和工作难点,共享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智慧”成果,把思想认识不断引向深入。

组织专题研讨。根据学员所在系统岗位业务的性质特点和工作规律,围绕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重大课题和发展难题,要求学员运用暂停性思维取代综合性思维,应用英国著名心理、医学博士爱德华开发的“六帽思考法”(也称“六副眼镜法”)等结构化研讨的方法,走上讲坛研讨交流,迸发“思想火花”,再由教员或班干作小结和评点,肯定“闪光点”。如在工交城建系统县处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培训班上设计的研讨专题是“ⅩⅩ大市区发展战略”,在农业水利系统县处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培训班上设计的研讨专题是“推进ⅩⅩ新农村建设”。为配合和推动学员专题研讨活动的开展,该校创办了《领导决策参阅》,及时摘录、刊登党校学员专题研讨成果中的“闪光点”,印送市县有关党政领导参阅。

七、学员成绩评定由结业书面考试向全程考核、量化积分转变 根据现代成人培训理论,设计干部培训项目,重在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员的学习意愿和热情,把所有的学员都调动起来,加大学员参与的深度。实践表明,党校学员有没有学习的热情,能不能主动地参与互动式、研究式教学,一方面取决于设置的活动载体是否对学员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要有严格、科学、规范的制度来保障。盐城市委党校改变了过去结业书面考试、一张卷子定成绩的单一做法,制定并出台了《主体班学员学习成绩百分制考核办法》,把学员参加学习和参与互动的全过程纳入百分考核视野,具体细分为《听课情况》、《党性分析》、《发展论坛》、《工作研讨》、《学习考察》、《“四个带来”(一个学员简历、一个理论困惑、一个工作难点、一个发展建议)》、《课堂表现》和《结业面试》等八个考核项目,每个考核项目又都明确规定了考核标准和具体分值。如在《工作研讨》考核项目中,规定主动发言、贡献思想的得10分;在《课堂表现》考核项目中,规定遵守课堂纪律的得5分、参与教学互动的得5分;在《结业面试》考核项目中,规定阅读材料找准问题得5分、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得10分、思路清晰且表达流畅得5分。所有学员经考核所得学分都记录在案,进干部档案,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部门、学员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反馈,作为组织部门对干部进行学习积分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市委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规定,凡考核积分列班级前10名的,在结业典礼上由该委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为优秀学员。百分制考核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主体班学员认真参加培训学习、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热情,学员的到课率、参与度和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党校对学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

八、班级教务工作由班主任管理向培训项目组负责制转变 以前,党校所办干部培训班的班级教务管理工作,都是明确由一名班主任来具体负责的。现在,按照“项目管理”这一现代教育培训方法的要求,盐城市委党校明确把每期培训班作为一个培训项目,用项目管理的办法搞好班级的教务管理。一般是每个班建立由四人组成的培训项目组,明确班级的教务管理工作由培训项目组成员负责。培训项目组成员分别由一位党校领导、教务处和教研室各一位负责人、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的一位负责人组成,做到全身心投入、全过程跟班、全方位服务。其中,党校领导负责策划、协调、组织、服务工作;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的负责人负责了解、考察干部学习情况和策划、督查、协调工作;党校教务处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教学计划,邀请和联系教员,提供教材和学习用品,并负责学员考勤、班级日志和课堂纪律,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党校教研室的负责人负责收集和提供教学资料,联系和落实教学设施,设计和创优教学环境,组织和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办班的整个过程中,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和党校教务处、教研室、科研处、学员服务中心等,都按岗位职能的要求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和培训项目组负责制后,由于整合了组织部门的培训队伍和党校的教学教务力量,加之培训项目组四名成员出力出智、通力协作,该校主体班次的教务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为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后勤保证。

第二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范文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金秋十月,我荣幸地参加了三亚市举办的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课程,感受颇深。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深感幸运,也感到教育理念的学习必要性和紧迫感。要想跟上教育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于是,我认真研读做笔记,觉得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在这一理论中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值得广大教师去深思、去探讨、去借鉴。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现谈体会如下:

一. 东西方教育理论相融合的启示

时代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从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东西方教育理论相融合,西方教育出知识面宽、有独立性、有创新、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东方教育出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能力的人才。通过东西方人才的对比,觉得西方学习理论的精华值得借鉴,我们不能丢了传统的教育精髓,必须用辩证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批判的态度、要联系实践,不可盲从,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宝贵的教育精神财富,才能培育出新世纪的人才。

二. 新课堂的学习方式交叉融合运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最常用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哪些不同呢?自主学习的价值是个体实现终身教育前提的条件;是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是个体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的价值是发展课堂教学的互动理论;是开辟现代教学改革的新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及创新精神。研究学习的内涵:1.区别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它采取的是探究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将以前有关问题的知识组织起来再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学生收集信息计划,经过研究、分享学到的知识;最后,学生介绍结论,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它也采用生产模式: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开始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研究项目。2.区别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3.区别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发现与研究学习的异同。首先,研究性学习加强了学校与现实世界的沟通和联系,使学生和他的生活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研究性学习对传统课堂教学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再次,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如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三种教学方式都各有价值。在新课堂中,三种学习方式从实践操作看,三种学习都出现交叉融合的局面:如在采用自主学习个体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必然走向合作学习,个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强调个人独立作用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研究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个体的独立性,又需要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从字面意义上把他们严格的区分开来,应该从现实中以一种动态眼光看待它们,有利于领会他们的实质,正确理解和贯彻。

三. 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改革的理解。

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与其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有以下具体建议:1.把握新课标,体现新导向。2.按照单元和领域设计评价方案,不局限于知识点。3.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给学生有价值的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为个别学生提供特殊指导。总之,发展性评价要做到:给孩子更多的微笑,会发现孩子冲我们微笑;给孩子更多的宽容,会发现孩子变得自信,表现出责任感;给孩子更多的赞赏,孩子变得自尊,不再故意捣乱;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孩子变得更积极,学习更加努力;给孩子更多理解和关怀,孩子变得宽容,师生、生生更加和谐。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作为老师,你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评价?如何评价才能激励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得去思考:一个班学生有优有差,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是否只用表扬方式不用其他方式,将来学生是不是经不起一点儿批评和挫折?所以,评价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客观、公正地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标准时要关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破除“以教为主,以学为教服务”的观念,树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观念。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让我意识到新世纪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师课堂的教育机智,教师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化,多元智能的学生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大胆尝试和创新课堂,以进一步更新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等观念,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技术。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三篇: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案

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案

第一次培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1)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陶行知原名文浚,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09年18岁时考入南京汇文书院,1911年汇文书院与其他教会学校合并为金陵大学,陶行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之后筹款赴美留学,1915年获得伊利诺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后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受业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著名心理学家孟禄门下,深受二者,尤其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917年陶行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务总监”的资格文凭。同年秋,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伟愿望回国,踏上了一条曲折而艰难的改造中国旧教育的漫漫征程。

陶行知回国之后,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等职,1922年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至1926年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6月,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在南京组织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他在《平民教育概论》中说:“平民教育运动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平民教育运动是陶行知为人民大众的教育而上下求索的起点。他怀着满腔的热情为平民教育而奔走呼号。为成功地实施平民教育,他与朱经农合编了《平民识字课本》,力图使不识字的人在四个月内读完这套课本。自1923到1926年的几年里,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到处发表演讲,广泛地接触贫苦大众,在家庭、街道、商店、工厂、机关、军营、监狱、寺院、蒙古包,到处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实践平民教育的理想,他甚至在自家的门口挂上了“笑山平民读书处”的牌子,给人们识字读书提供方便。为了接触平民,教他们识字读书,陶行知放下大学教授的架子,脱去西装,换上中式棉裤棉袄;脱去礼帽,换上中国传统的西瓜小帽;脱去皮鞋,换上布鞋、草鞋。亲自与老妈子、洋车夫、小摊贩等贫苦民众倾心交谈、通信,指导他们学习。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迫切希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自20年代起,他就抱定拳拳教育救国之心,竭尽全力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等,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晓庄学校时提出来的。1930年,晓庄学校师生为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和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政府下令封锁晓庄学校,逮捕革命青年,并通缉陶行知。他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无情地揭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积极主张抗日救亡。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正式更名为“行知”。表明坚信辩证唯物主义。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呼声十分高涨。陶行知撰文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并于12月12日与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等知名人士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发起成立“国难教育社”,倡导国难教育。1937年,陶行知应邀赴伦敦参加“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年会,并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主张,并向海外华侨和欧、美、亚、非人民募捐,支持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陶行知在伦敦期间,曾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写下了“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的著名诗句。1938年陶行知回国,参加了国民参政会议。会后与晓庄校友共同在桂林成立了“生活教育社”,陶行知被选为理事长。1939年在重庆附近的合江县创立了育才学校,为革命战争培养人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撰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法西斯教育,主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教育,并提出“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四大方针。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陶行知作为人民团体的代表,受到毛泽东的多次接见。抗战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去。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陶行知也被列入黑名单,但他临危不惧,曾对郭沫若、翦伯赞说:“我等着第三枪”!7月16日,他在给育才学校师生的信中说“我很快地结束我的生命,深信我的生命的结束不会是育才和生活教育之结束。我提议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平时要以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陶行知先生为育才师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言。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先生因劳累过度,心情愤懑,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2)论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时逐渐形成的系统理论。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点也在不断地变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由此可见,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强调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四十年代初,陶行知在《谈生活教育》的一封信中比较集中地概括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几个要点。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

显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但是,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是想借用教育的力量,来达到“达民之情,遂民之意,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在陶行知看来,中国遗留下来的旧教育,生活与教育之间是脱节的,旧教育“教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 读书,读书死。”这种教育是生活与教育脱节的、隔离的,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把儿童从成人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因此,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反对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指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他,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一切都减少了,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人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能受益。”因此,他批评“学校即社会”是鸟笼,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关在鸟笼子里一样。而“社会即学校”则不然,是要把鸟笼子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他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把学校与社会隔绝,学校与社会之间有一道高墙。“社会即学校”就是为了冲破这道高墙,从而把学校伸张到社会,从而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当然,陶行知指的是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大众教育,并不是取消学校教育。“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主要的教学理论。他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还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它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只注意教师的教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学,要把教与学与实际的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是有巨大意义的。(3)论普及教育

陶行知一生的最大心愿就是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把文化科学知识从少数人手里解放出来,下放到劳苦大众手里,使整个民族现代化。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为此,他不怕艰难困苦,历尽艰辛坎坷,为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奋斗了一生。

从1931年到1935年,陶行知发起了普及教育运动,他主张普及教育就是把文化科学知识变成空气一样,普及于众生,使人人都得呼吸,人人不可缺少。关于普及教育的方式方法,他主张一要城里与乡下同时进行,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打成一片”;二要从劳苦大众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小先生把知识输到不能上学校的穷孩子的队伍中去;三要实行教育立法,把教育与教育立法联系起来,“劝导与强迫并行”,立定防害进步罪,使一切防害别人求学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侵犯别人上学或自修权利者,要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一千年以下罚金”;四要把普及教育的目的与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联系起来,实现教育机会平等;五要一致奋斗,要求教育有确定的经费;六要控制人口,把普及教育与控制人口结合起来,否则“一万年教育也不会普及”。

陶行知所提倡的普及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他主张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指出只依靠学校进行普及教育是不够的,要在校外创造出一种较为自然的组织来补救。同时,他又提出,普及教育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一要省钱,二要节省时间,三要通俗。(4)论民主教育

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放弃了大学教授的地位,脱下西装,换上中国的土布短衣,真诚地希望帮助人民,但是他的理想始终没有实现。平民教育没有成效,晓庄学校被封闭,山海工学团毁于敌人的战火。事实残酷地教育了他,不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就不可能改变中国文化教育落后的局面。因此,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他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运动,提倡民主教育。

1945年,陶行知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他认为,民主的教育应该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必须达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应该“文化为公”、“教育为公”、不分民族、性别、老少、阶级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但不妨碍因材施教。要实现民主的教育,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肃清二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和国民党十余年来所进行的法西斯训政教育遗留在教师身上的遗毒。要求教师树立真正的民主作风,向人民学习,向儿童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感情、人民的美德,学习儿童的心理,了解儿童的问题、困难、愿望。(5)论儿童教育

陶行知十分注重儿童教育。他认为教育不能创造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儿童生长。教育要帮助儿童生长发展,首要的是真正了解儿童;其次要尊重儿童的人权,认识和重视儿童的创造力;第三要解放儿童。陶行知主张对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他要求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让儿童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从而得到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儿童成为开拓创造的人才。他主张“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他说,“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中国的爱迪生”往往就是这样被枪毙了。他多次赞扬爱迪生的母亲敢于让孩子动手玩化学药品,动手实验。使他“一步步的把自己造成发明之王”。他希望我国的保育员、教师“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不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要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学会观察,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从观察开始。“解放小孩子的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但中国的家长和教师一般不喜欢孩子提问题,不允许小孩子多说话。陶行知主张应当使孩子得到“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他说,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一个放大的鸟笼。他主张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接触“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小孩子的空间,才能使他们得到丰富的资料,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时间”。陶行知一向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他说无穷无尽的考试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时间,会使儿童失去创造的欲望,因此,学校必须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此外,在儿童教育中,他主张对儿童的身心给予充分的营养;他主张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实施因材施教等。

第四篇:把硬笔书法教学引入校本课程

把硬笔书法教学引入校本课程

上传: 郭鹏

更新时间:2012-5-30 17:24:38

把硬笔书法教学引入校本课程

南昌市培英学校 郭鹏

我国教育部近期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的通知:将在中小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通知提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我国的汉字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种种原因,在基础教育中仍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校里几乎没有开展硬笔书法课堂的教学。

今年江西省教育厅要求各校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规划。省教育厅提出我省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总体步骤是:2012年春季起,城区(设区市市区及县城城区,下同)的小学开设书法教育课;2012年秋季起,城区的中小学校开设书法教育课;2013年秋季起,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开设书法教育课。同时,省教育厅强调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全省的总体步骤和要求,结合本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开展书法教育的实施方案,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配备培训及资源配置等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保障书法教育顺利开展。

借助此次“东风”,我也想在此次“书法进课堂”教育活动中,有所贡献。回想起课堂中,经常遇到一些好学的同学问我如何写好硬笔字,或拿写好的钢笔作品请我指导。也有些班级的老师请我给他们班上了几节写字辅导课。在书法实践指导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书写不是不感兴趣,而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制约了书写速度和质量,从而影响了书写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呢?我根据多年的书法指导经验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及把书法教学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方法。

一、指定教材,分层次,分年龄,设定不同的书写目标,激发兴趣。

我省急需出版一本专题“硬笔写字教材”,使我省的写字教学沿着规范、美观的方向发展。写字教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写字本身,所以书法教师教学中,应把写字延伸到了学生意志品格的熏陶与培养。传统的写字教学方法多是通过独立教学,门派、种类繁多,不利于学生的书写学习。我认为硬笔书法教学应该结合当前语文学习出版适合不同年级的写字教材,以此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往往决定于自己的喜好,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爱上这门课,并能主动地学习和探求,所以激发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相当重要。在学生学书初期,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书写临摹目标,在教学指导中重视整合全体语文教师的书法教学指导观,把纷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有机统一,在多次的全体语文教师硬笔书法教学培训中,分层统一教学过程,分步统一临摹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学生因恰当定位适合自己的书写目标,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规范姿势,统一教学过程,相对统一各年龄段的书写任务,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正确的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虽然我们语文教师经常强调,但是有些同学还是不注意。开始还好,写着写着就趴到书本上了。写字时我们要注意保持“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指离笔尖一寸。正确的写字姿势讲究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五指执笔要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执笔方法正确和写字姿势得体能使腕、指、臂、肩、背、腰的骨胳、神经、肌肉等各部分得到协调活动和健康发育。

2、统一选笔、统一教学过程。除了低段用铅笔外,高段要用钢笔练字。初期学过硬笔书法,直接用毛笔字帖或集字创作字帖,注意把毛笔的一些用笔灵活地用到硬笔之中去。高段的同学在楷书有了一些基础以后,可考虑学习隶书或行书。我一直倡导硬笔书写的最终目的是实用——快、美观。在临摹字帖过程教师要统一教学过程:(1)、观察:贴中字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2)、对临:边观察边写,从记一笔写一笔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3)、背临:从记住一个字写过渡到一行或一段;(4)、意临:根据所学临字贴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

3、学习步骤要循序渐进。常言道:“字无百日功。”练字是持久战,写字不可能速成。从基本笔画到偏旁部首,从间架结构到整体章法的学习,整个过程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①基本笔画:每个汉字都是由一点一画组成的方块形字,所以基本笔画的练习至关重要。有许多同学写的字感觉就像一根根铅丝,没有任何用笔的变化,写基本笔画一定要注意轻重、快慢、粗细、提按的用笔变化。纠正和传授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使学生的体形、视力以及指、腕、肘、臂等得到充分活动和健康发育。

②间架结构:字的结构要注意把点画安排合理、得当,要注意分析字的结构特征,善于灵活运用主次、紧凑、穿插、向背、避就、相让等原理。注重硬笔书法的动态平衡:举止舒展,呼吸均匀,手眼协调,讲究运动节律,静中有动,动中寓静。

③整体章法:要注意字里(间架、布白)、行间(顾盼、气韵)的整体布局;注意线条的节奏,注意韵律变化;注意落款;注意作品形式等等。教学中,教师应强调硬笔书法书写的情绪体验:感受书法作品的人文内涵以及自己书写时的情绪表露和渲泄,从而促进学生调节情绪,释放感情,缓解学习精神疲劳。硬笔书法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几个书法高手。因而硬笔书法教学更需要施教。在硬笔书法教学实践中,要设定:目标分类、施教分类。书法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及同年级的学生,分类制定。

三、规范教学过程,利用投影设备,直观教学,增强临背书写效果。

学生初学硬笔书法都是从临摹古代优秀碑帖开始的。临摹是一项机械重复的运动。正确的书写练习方法应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由于年龄差异大,耐力不同,注意力容易分散,于是我在硬笔教学指导中,强调实施教学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新颖直观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除了课堂导入的新颖,还利用多媒休教学手段,借助投影机把原帖中的字放大,分析其结构,点画特征,用笔方法和特点,可在投影机上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化难为易,使学生很快地掌本来较难掌握的东西,具有生动性和变化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笔画的过程中,我把书法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五步:第一步:观察字位、字形。第二步:分解笔画,再书空练习。第三步:摹写,控制笔画轻重。第四步:临写并背贴,控制笔画位置。第五步:评议、展示作品,指出优点、不足之处,并结合具体的汉字,修正书写。

四、分层评价,导入竞争,适时布展。

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凡发现学生有点滴的进步,都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校统一制定了学期评价体系,以教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并定期举办年级、班级优秀作业展,设立优秀奖和进步奖,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书法比赛,让同学们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硬笔书法和校本课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通过硬笔书写汉字的训练,积极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十九年的写字课教学经验告诉我,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下了,在书法教学中引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和趋势。如何有效的提高写字课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学写美观、整洁、大方、规范的汉字,有效地课堂教学措施不可缺少。在沿袭传统写字教学手段中,我们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式,大胆地尝试、实践;并在不断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使语文学科中“写字”这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育形式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郭 鹏,男,1975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3年南师普师2班毕业,分配至南昌市培英学校,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至今。1996年初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2006年9月担任学校政教主任。2010年9月担任学校副校长。本人的特长是软、硬笔书法创作,以硬笔书法见长,个人指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奖。多次个人参赛获奖。

第五篇:如何把生活实践引入作文教学

如何把生活实践引入作文教学

沈丘县范营乡第二初级中学 李威威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的集中体现,而写作又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其基本任务就在于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领悟社会生活,从而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写作不应被异化为应试的工具,而应回归生活本质。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作文 教学实验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针对应试教育下作文教学的异化现象,有必要将“生活作文”的研究课题落实到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抒写生活,使作文教学转到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和写作能力的轨道上来。“生活作文”是学生在接触生活,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后,通过对写作对象的描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用作文的形式艺术地反映生活,反思生活,以达到认识生活的本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目的。

初中“生活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它能够改变当前初中生作文与生活分离的异化现象,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与探索,它能进一步丰富作文教学的资源,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初中“生活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注重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积累作文素材,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但是,单纯掌握了作文素材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如何将作文素材很好地利用起来,写出反映生活的真正的优秀作文,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命题--指导--评改”这一基本流程,但是,这一流程并不同于其他模式的作文教学过程,而是侧重于引导、教会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将作文素材通过一些方法转化成成型的文章,在这些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以后的作文提供素材。在以上流程中特别关注“指导”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观察能力的培养、作文素材的筛选处理和将作文素材叙写成文的方法的指导,真正实现将生活艺术地融入作文,将作文变成学生乐于创造的另一种生活,实现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良好结合,真正将“生活作文”融入到作文教学中。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做到生活作文呢?笔者窃以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收集素材

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篇作文的质量。一篇学生习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动笔之前对材料的选择。但初中学生的生活圈子小,社会经历浅,缺乏对身边事物观察的能力。许多学生在作文时都苦于没有材料,造成记叙时缺少内容,议论时缺少实例,文章显得空洞乏味。

1.养成观察的习惯。契诃夫曾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练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因此,应当让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对周围一切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观察要全方位,不仅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的方面需要留心观察,就是我们身边的、看惯了的琐细的事物,也需留心观察。因为这些琐细的事物同样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会给学生的写作以极大的帮助。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记能把学生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所感都记录下来,而这些东西,就是极好的作文素材。

3.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初中学生的书面语言比较贫乏,写作时常常用词重复,写不出优美、生动的语句。所以平时要让学生有选择地看一些短篇小说和优美的散文,并作好读书笔记,把那些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的片断摘录下来,作为语言素材储存起来,以备写作时选用。另外,读书笔记还可以记录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古今中外的事例,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以及对他人作品的评价,这些,同样是写作必备的素材。

4.积极参加社会、家庭实践活动。作文的材料都来自社会,来自生活。参观一座工厂,一个德育教育基地,一所建筑物等;如访问某位专业户,一家先进集体,一位模范人物等。参加这些活动前,明确目的。如参观一座工厂,在参观时重点了解它的规模、生产基本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历史等。参观时有意识地去留心所要的材料了。在这些活动中既感知了社会,丰富了阅历,也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家务活入手,让学生周末在家帮母亲做家务活一理念落实到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

(二)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与写作,指导学生抒写生活,反映生活。

生活本是很平常、平淡、琐碎的。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你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往往是当局者迷,更需要我们以“旁观者清”去体会生活的精彩,这全赖于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它,用什么样的笔触来描绘它。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渲染、营造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画面。让学生触景生情,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学生置身情境之中,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犹如演员的“小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萌生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等,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境能造情,情能生境,情与境相因相生。乐境生情,哀境滋哀情,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作文是一种情感的倾诉,有了情感,作文就不难

(三)确立与生活化作文相适应的作文评价方式,科学评价学生反映生活的作文。

课程改革前我们常常以为:习作的批改无非是教师指点学生遣词造句,借助学生的习作讲述写作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技能而已。教师是学生习作批改唯一的责任人和实施者。习作批改总是放在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作文批改评价了,习作教学的横向流程就意味着终结。

其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习作批改已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甚至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的习作批改的教学性质看作为教师、学生和习作之间涉及到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建构自我修养的伦理学、存在性实践。作文批改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作文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效果最清晰的反馈,既便于我们发现教学的成功,学生情感、思维和语言的亮点,加以强化;也易于捕捉教学的病点和盲点,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还有利于我们发现并确定下次作文教学学生成长的新起点。正如课程标准所说,批改评价“不仅是为了证明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以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了。

如何把生活实践引入作文教学

名:李威威

目: 语文

工作单位:沈丘县范营乡第二初级中学

下载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引入党校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引入党校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464741090把企业培训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教育教学

    学校教育需引入外脑 ——教育旁观者对泗洪教育改革思考 文∣上海禾稼教育 王家强 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教育系统的领导汇报对教育的看法。 NO1、现状 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拥......

    把对联引入语文教学中来

    把对联引入语文教学中来 摘 要:对联是根据我国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汲取了古代诗词歌赋对偶压韵、讲究平仄等各种修辞方法,又采用民间桃符的形式和传统书法的造型艺术......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师培训材料[共5篇]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起源中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20年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幻灯、电影等媒体比原始口耳之学以及后来的印刷媒体用于教......

    将STEAM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方法初探[大全]

    将STEAM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多样化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本文提出将STEAM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规划和实践中,并且在实际......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1、 美的定义: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形态,例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2、 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

    教学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教学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 B.学科教育 C.课堂教学D.课堂活动 2.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部分。 A、主体B、客体C、中介......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田径 我国最早的田径教材是1961年《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 (近代教学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主张建立学年制和分班授课教学制。 体育......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色彩的冷与暖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适用学段:第四学段(7—8年级) 教案的设计说明:本课是一节绘画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