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主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19-05-13 16:5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民主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民主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篇:高校民主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民主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高校民主管理是指高校教职工按一定方式参与学校各方面事务管理,并对高校工作实施监督。目前高校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从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教代会作用、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日常民主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民主管理 问题 对策

高校民主管理是指高校依法确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事务,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高校领导人进行监督和评议等等。

高校民主管理贯穿于高校管理的全过程,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加强高校民主管理,有利于完善新形势下高校“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一、现阶段高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主意识有待提高

高校部分领导者缺乏民主意识,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忽视了民主管理积极作用;

在普通教职工中,有的囿于眼前利益,忙于教学和科研,不关心民主管理;有的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没有将学校发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挂钩,消极参与民主管理;有的囿于自身利益,不愿或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放弃自己的民主管理权利。

2、民主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有相应规定,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很明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0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高等教育法》第43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这些规定奠定了高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法律基础。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都是原则性的,缺乏配套的操作内容和具体实施程序,使得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制度的阙如,民主管理权利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纸面上。

3、作为民主管理主渠道的教代会作用发挥不够

教代会是高校民主管理的主渠道,校务公开的主要形式,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表结构不合理

在高校教代会代表中,领导干部占比例过大,一线教师职工占比例过小,教代会像干部会;教代会主席团中看不到普通教职工,主席团会像党政联席会议扩大会议。这种情况妨害了一线教师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益。

(2)教代会职权落实不够

按照《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规定,高校教代会有四项职权。即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民主评议权。从高校教代会实施情况看,这四项职权中的第一项,即听取和审议学校工作报告普遍行使的较好。而第二、三项职权,即审议通过

权和审议决定权(主要涉及学校基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同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福利事项)落实的差一些。至于第四项职权,即民主评议干部,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学校没有开展。有的学校将民主评议干部和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合二为一,在教代会上由组织部门下发考核表,由教代会代表填写,以此将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和教代会的民主评议工作同时完成。然而,组织部门考核与民主评议在程序和主体方面有较大区别,在内容上也不能完全等同。因此,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3)、教代会质量与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教代会从程序上看较为规范。但教代会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比如,大会议题不是很准确、务实性不是很强,会议内容老套、形式比较单调,对教代会代表和教职工的吸引力不强,使得会议影响力大打折扣。

4、日常民主管理环节薄弱

目前,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每年一度的教代会上。而在教代会闭会期间的民主管理工作还很薄弱。表现在日常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制度处于空白状态、日常民主管理工作没有开展、日常参与和监督无法落实等。民主管理工作是“热热闹闹一时,冷冷清清一年”

5、校务公开工作不够完善

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指导下,各高校基本上已形成校务公开制度和工作机制,但校务公开仍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公开的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校领导想公开的或者觉得可以公开的内容予以公开,觉得不能公开或者不愿公开的内容则不予公开;对有些公开的内容采用断章取义的公开方式。第二,公开的范围和时机也具有不确定性,有些事项只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有些事项“择机公开”。第三,公开的载体无章可循,具有随意性。上述现象致使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信息不对称,教职工无法行使参与和监督的权利。

造成校务公开工作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校务公开的规范性、制度化建设有待完善。同时校务公开机构设置不统一,职责不明确。

6、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工会作为高校党组织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权、参与、教育、监督等。然而,高校工会组织尚未摆脱福利型组织的模式,当前主要工作还体现在发福利品、组织文体活动、慰问生病教职工等,忽视了其他功能。在民主管理方面,工会组织一般仅限于每年组织一次教代会。

这一方面源于工会组织在人财物等方面和高校行政的密切联系,而现阶段高校行政权力大为膨胀,导致工会组织对行政的依赖性过大。另一方面源于工会领导实质上均由校党委任命,工会主席从产生机制上决定了其主要对上负责,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二、完善高校民主管理的对策

1、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以及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高校民主管理必须服从党委领导,在党委的领导下行使职权。党委对教代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讨论审定召开教代会的计划和方案,对教代会的议题、议程及有关报告进行审议后提出指导性意见等途径来实现。同时,党委必须坚定支持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支持工会、教代会等机构开展日常民主管理工作。要始终注重解决民主管理在制度建设上的问题,指导民主管理机构正确行使职权,协调好民主管理机构与行政的关系。

高校民主管理和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具体表

现为: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系统要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要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要落实和答复教职工代表的提案和建议。行政系统要依靠民主管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办好学校,学校的行政指挥只有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使更科学、顺乎民意,才能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产生真正的权威。行政权力要接受民主监督,规范运行。同时,教代会等民主管理机构要支持校长行使行政管理权,维护校长的领导权威,要团结凝聚教职工维持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帮助行政将决策意图向广大教职工宣传解释,并动员组织教职工贯彻行政的决策。

目前,在行政权和民主管理权力的关系中,行政权膨胀,民主管理权力相应被弱化。应加强民主管理的权威性,加大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2、健全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主渠道作用(1)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

1985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其后,国家相继颁布实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都规定了教代会的法定地位和作用。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已实施20多年,一些内容已不适合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关于教代会的规定均为原则性的,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应根据实践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教代会的相关法规作出修订,明确界定教代会制度在高校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组织程序和评估考核等问题。推动教代会向更高层次和更有实效性方向发展。

(2)优化教代会代表结构,重视代表学习与培训,着力提高代表整体素质。

教代会代表决定着教代会的质量。在教代会代表结构方面,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使代表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的代言人。从目前情况来看,要注意增加一线教师的代表比例,一般说来,在教代会代表中,一线教师的比例应达到70%以上。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推行教代会代表竞选制,让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较强并能真正代表群众利益的教职工担任教代会代表。同时,要加强代表的学习培训,使代表增强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思想,增强当好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提高代表的政策法规水平和参政议政水平,提高联系群众、表达民意、维护权益的能力。要建立教代会代表定期向所在单位教职工述职制度,使代表接受教职工监督。

(3)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提高教代会质量

第一,全面行使教代会四项职权,凡属学校的重大发展问题、改革方案、规章制度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目前,应积极推进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要将民主评议作为教代会的刚性内容严格执行。并将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与教代会对干部的民主评议区别开来,不能相互替代。第二,在及时掌握教职工关心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的基础上,要敢于把制约学校发展的疑难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敏感问题放到大会上讨论和审议,调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第三,要建立重大事项向教代会预告制,使教代会代表有充分的时间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就相关议题相互交流。第四,严格遵守教代会各项民主程序,尤其是在表决程序上,要积极推行无记名投票制。

3、完善校务公开机制 列宁指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是很可笑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校务公开对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和谐校园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校务公开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1)加强校务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开展校务公开工作的保障,是克服校务公开随意性的基础,是校务公开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校务公开过程中,必须制定科学的方法和制度来规范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务公开的作用。

(2)要坚持全面、真实、便民原则。在学校事务中,除涉及保密事项和个人隐私需要予以保护外,均应如实公开。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基本建设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领导廉洁自律情况、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资调整、奖金分配制度等。以上内容应作为法定的、必须公开的内容来贯彻执行。从程序上来讲,校务公开应抓住以下关键环节:一是办事权限公开,二是办事依据公开,三是办事纪律公开,四是办事过程公开,五是办事标准公开,六是办事结果公开。

(3)时间上的经常性。校务公开应保持经常性,而不能只限于一时一事。除了教代会、工代会、党代会这样以界别、年度为限的公开形式外,学校还应通过新闻发布会、校园网络、校报等方式,让基层组织和全校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到学校的重大信息。

(4)把握信息的时效性。时效性是信息有效性的体现,失去时效的信息就失去了必要的价值。如果教职工最关心的信息在教职工最关注的时刻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就会引起各种猜测和议论,长此以往,广大师生员工就会对校务公开的权威性、真实性产生怀疑。因此,信息公开应及时。

(5)要建立校务公开工作监督机制。高校应成立校务公开监督机构,对校务公开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监督有关部门有效落实校务公开工作,并在教代会上通报。同时,应建立校务公开责任制度,对于不公开、假公开、搞形式主义侵犯教职工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教育管理部门应将校务公开工作列入高校主要领导干部考核范畴。

4、加强日常民主管理建设

民主管理不能仅限于教代会这一种形式。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主席团、教代会各专门委员会等机构和教代会代表的作用,抓好日常民主管理工作。

(1)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在教代会闭会期间要履行相应的职能。应建立主席团例会制,听取学校工作情况通报,讨论通过有关议案。

(2)建立教代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教代会应依照高校日常工作及民主管理过程的特点建立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如“提案工作委员会”、“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生活福利工作委员会”、“民主管理工作委员会”等,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要履行教代会的相关职能。专门委员会应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应定期向教代会主席团报告工作。

(3)建立教代会代表调研、巡视制度。教代会代表要加强对学校各部门与院系日常工作的了解与监督,并密切与广大教职工的联系。

(4)优化提案工作制度。包括提案常年制、提案处理答复责任制、提案落实督办制和优秀提案与办案人员评选奖励制等。

(5)建立教代会对学校行政工作的质询制度。即由教代会主席团定期组织代表或专门委员会对学校某方面工作或某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主要成效、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提出质询,并由有关行政负责人进行回答或说明。

5、着力提高工会民主管理工作能力

组织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高校工会的重要职能之一。目前,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加强工会民主管理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优化工会干部的职称、学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各个群体中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工会干部学习培训,增强工会干部履职能力,更好地组织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第二,推进工会工作职业化。要使工会工作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增强工会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考核、培训、薪酬等机制,规范工会工作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为切实履行工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要落实校院两级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工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代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围绕学校和部门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让工会知道校院工作重点。工会主要领导参加校院党政工联席会议,便于了解学校各方面的重大事项,同时也便于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党政领导,从而代表教职工参与源头决策。

第二篇:浅谈企业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富能源有限公司 仇豪超

前言: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在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本人就结合本企业实际和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职代会制度是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根本制度

职代会制度对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和坚持了职代会制度,比较充分地发挥了职代会在职工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一些企业,没有或者没有很好地坚持这一制度。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看,我们供热公司企业职代会制度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职代会质量不高。企业虽然也召开了职代会,但是没有严格 按照职代会召开的程序进行,只是把职工或职工代表召集到一起,开完会算了事,没有坚持审议、评议、监督、提案、表决等重要程序,使职代会流于形式。这在我们开展的劳动关系和和谐企业的检查验收中发现有这样的问题。二是职工代表的素质不高,不能真正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职工代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职代会的质量,职工代表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着职代会作用发挥的好坏。所以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在职代会和职工民主管理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职代会的召开和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成效。企业推选职工代表时注重选举那些人缘好,听领导话的老好人作为职工代表,这些代表虽然是好人,但为职工办不成好事,而另一些则走向另一个极端,选举那些敢和领导顶撞的人当职工代表,这些人虽然敢于说话,但头脑简单,说话粗鲁,导致干群关系搞的比较僵,为职工办不成好事,没有把哪些既有理论水平和群众基础,又能实是求事仗义执言的职工推行为职工代表。三是职代会的决议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职代会所形成的决议具有权威性,要无条件地贯彻落实,提案不去办理,决议任意变通,因此也就失去了召开职代会的意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代会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企业职工民主权利的维护。因此要在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的同时,职代会建设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突出保证为前提,着力加强职代会保证机制建设。没有有效的保证机制为前提,职代会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一是要加强职工代表的推选培训。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不能当职工代表;“举手、握手、拍手”的员工当不好职工代表。要把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表达能力,能真正代表职工说话办事的员工推荐为职工代表,并且要建立职工代表的竞争评议机制,要使职工感受到作为职工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二是要切实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要组织职工代表认真开展各项审议、评议、民主测评和表决,同时要建立 职工代表的保护机制,鼓励职工代表仗义执言,以切实代表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履行代表职权,发挥代表作用。三是要完善基层组织机构。要建立完善职代会专门工 作小组,明确责任,发挥作用,工作情况要向职代会汇报,接受审议和监督。

(二)以扎实运作为基础,着力加强职代会运作机制建设。运作情况的好坏和是否完善,影响着职代会的质量和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一是要认真做好员工的提案。每次召开职代会前,工会组织要提前发放征集提案表,动员组织员工认真对待,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真正把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拿到职代会上讨论表决。二是要丰富职代会的职权。把企业发展规划、员工的实质性的问题,即: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增加员工福利等方面情况纳入职代会职权范围,要把和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作为职代会中的重要内容。三是要规范职代会召开的程序,以维护职代会的严肃性。特别是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要建立健全员工代表团(班、组)长、各负责人的出席的会议制度,发挥其在处理日常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采取措施、完善制度,把会议决定的事项,要向下次职代会报告并得到认可。四是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员工职代会建设工作,需要一个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制度、探索创新的过程。因此,要以创新的精神,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职代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逐步实现职代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以强化监督为保障,着力加强职代会监督机制建设。为加强监督是发挥职代会作用的重要保障。一是要抓好职代会各项提案的落实。对职工提案要有专人督促办理,责任到人。办理结果要及时地向职工反馈并要得到员工的评议和认可。二是要建立职工代表评议审议制度。对企业行政的工作报告、职工代表履行职责情况、职代会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及职代会召开的质量进行评议和审议,这样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职代会质量,防止职代会走过场、流于形式。三是要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是职代会的延伸,通过职工代表的巡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做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同时通过巡视,还可以及时发现职代会议案落实中的问题,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

(四)以履行职责为己任,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职代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会法”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在职代会召开过程中,工会组织承担着向党委汇报、与行政沟通、和员工联络的中枢作用;在职工代表的推选、培训,议案之事,职代会的筹备和组织,集体合同的协商中,工会组织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在职代会决议的落实和员工提案的办理中,工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也就时说,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代会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所以,我们工会组织一定要从履行自身职责,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高度,配合企业做好单位职代会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搞好企业员工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针对如何做好员工民主管理这方面的问题,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要把工作水平的提高与公开内容的拓展延伸统一起来。要严格按照工会的规定,指导和督促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企务公开制度,在内容、形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在凝聚员工群众,加强同员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有新的突破;在拓宽企业的延伸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力求取得企务公开的新实效,尤其是要在提高员工的满意率上狠下功夫。重要事情公开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群众,实践证明,没有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就会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要提高员工的满意率,企业就必须向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延伸,努力使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

二是要把事实公开内容与公开形式统一起来。凡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涉及职工利益的热点问题,都应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既要公开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让群众了解真情;既要公开办事结果,又要公开办事程序,使职工感到真实可信;既要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确保职工 群众满意。要积极探索企务公开的多种实现形式,如企务公开栏、民主议事会、党政工联席会和书面公告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三是要突出企业推行企务公开的重点。企务公开是企业是现在推行一个重点和难点,不光企业经营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我们有不少员工也认为企业是他们的,有些情况我们知道不知道都行,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在企业现在至少要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面公开,如职工工资、奖金的发放、扣除情况,职工工作纪律、社会保险金的缴纳情况,职工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等。同时企业经营者也要努力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逐步全面公开。

三、总结

随着形势的发展,维护企业中员工的民主权利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直接牵涉到和谐企业的创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基层工会、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由相关部门和工会组织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制定出一个目标要求并定期组织检查,形成一个有效地集体,切实维护好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

第三篇: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荆门市东宝区大桥小学 刘德虎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是校内各群体之间协调利益、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的重要机制。教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属于教职工民主管理范畴。从教代会的实践看,教代会在我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是明显的,成效是显著的。实践表明,建立和健全教代会制度,是深入贯彻党的“依靠”方针的有力保障,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同时也应看到教代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强

我校实行教代会制度以来,教代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但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学校民主氛围还不够浓,领导对教代会重视程度还不够强,还没有真正把教代会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教代会作用的发挥。

(二)教代会四项职权落实不够全面

教代会有四项职权,但从目前我校落实情况来看还不够全面。如源头参与、决策参与很少;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有的没有交教代会审议征求意见;校内奖励、分配原则和办法等没经教代会审议通过,没有专门进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等。

(三)校务公开工作不够到位

校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教代会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是深化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但从我校校务公开的情况看,一是不太规范,二是不够到位。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群众比较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没有公开,如年终津贴发放办法等,教职工意见较大。

(四)自身努力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

学校教代会(工会)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自身努力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不能依照四项职权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有“等待”工作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处理具体事务多、参与重大决策少的现象。二是教代会制度向基层延伸和拓展不够。三是专门工作委员会除提案工作委员会有其可实质性操作内容外,其他专门工作委员会开展活动不正常,有位无为,有的专门工作委员会从来没开展过活动(如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委员会)。四是代表素质参差不齐,代表培训工作没跟上,致使有的代表参政议政意识薄弱、能力较差,表现不尽人意。

二、对策

(一)、加强教代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教代会代表的素质

1、思想建设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兴认真学习之风,民主讨论之风,团结协作之风,求真务实之风。

2、作风建设

要强化服务意识,教代会要把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学科研、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3、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教代会执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的力量,将那些年富力强、理论水平高、且懂得法律知识的同志选用到这个岗位上。加强教代会代表的培训工作,完善教代会代表培训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积极争取行政领导的支持,把教代会日常经费、代表培训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在培训时间上给以保证。

(二)、落实教代会审议建议权和评议监督权

凡涉及学校发展规划、各项管理制度、经费资金使用、招生入学、教育教学改革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都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并经教代会代表民主讨论。

凡涉及教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及其他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重要事项,都经教代会审议,然后决定。

每学期,学校要通过职工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民主测评等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对学校领导干部进行评议,督促其不断改进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两次职工代表座谈会,对评议、座谈中反映的问题及时、科学地给予答复和解决,并对于优秀提案给予奖励。

(三)、落实校务公开,推进民主建设

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目的和落脚点应该是维护学校的稳定,深化学校的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在学校重大建设、教育教学办学方向和教师专业发展、三好生评选、干部聘任和人事制度改革、各项评优、绩效工资的发放等做到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并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

(五)、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加大依靠教职工办校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好各项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质询与通报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民主管理接待制度、教代会报告制度、提案评选制度、代表培训制度等。在关系学校改革与发展、重大事项决策和涉及教职工聘任、社会保障以及相关利益的改革方案时,一定要提请教代会审议,切实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六)、大胆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

1、坚持务实、精简、高效的原则

学校教代会工作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有的放失,精减增效。切不可因时间有限随意削减会议议程,也不可用行政职权代替教代会职权。在筹备和召开会议期间务实求真,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用足、用活、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

2、建立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学校党、政、工应把教代会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党政搭台,工会唱戏。工会应做到三个争取:一要争取将教代会工作纳入学校党政工作议事日程,建立专题会议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二要争取建立工会与学校行政的联席会议制度,讨论和解决民主管理事项以及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三要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达到全面铺开、共抓落实的效果。

3、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工作上台阶

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教代会代表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行提案工作奖励制度,如设立:提案征集优秀组织奖、提案承办先进单位奖、优秀提案奖等。拓宽教代会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领域,实现由制度监督到工作监督、形式监督到内容监督,活动领域逐步扩展到人事改革、经费预(决)算等方面。实行校务公开与提案落实责任制,并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履职考核相结合,使民主管理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加扎实。

第四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

□江清林/佳木斯大学科技处,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带来高校知识产权事业的繁荣。高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及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由于高校知识产权问题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如何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利益及积极性,是高校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

知识产权

保护

广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也就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中所划的范围。知识已在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类正处在从工业化向知识经济时代过度的重要时期。现代国际经验认为,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经济竞争效能的基本保证。21世纪知识经济为主导型经济,21世纪为教育世纪,高校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地方,与知识产权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基地,而且是科研基地,是知识、技术和专利的发源地,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基础和方面军。

发达国家的实践已充分证明,那些真正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往往都是依靠大学完成的。目前,世界著名的高技术园区大都是由高水平的大学支撑。有统计表明,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70%源于高校。在我国,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即丰富的潜在知识产权,已构成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尽管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能适应我国和国际经济、科技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

1.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已经20年了,然而对于科技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来说,宣传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高校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当中,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这使他们在工作思路上不可能超前于科研人员做出明确决策,并对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积极有效地管理。甚至还有人对专利持有偏见,认为专利技术只是一种发明构想,技术不成熟、实施率低。而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国家,专利实施率也仅占20%左右,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对专利的积极保护。我国高校现有的体制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接轨,学校的科研活动似乎是一个独立的行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否并不影响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自己智力成果的价值、保护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自己的权益遭到侵犯时还毫不知晓,即使知晓也无可奈何。

1.1教师们普遍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如在科研活动中,开题前不懂得查阅和利用专利文献,以至于造成重复研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浪费和时间流失。同时,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无保护机制,给他人可乘之机。研究出来的成果,有的该申请专利,却未申请,从而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

1.2有的教师对自己拥有的无形资产有了保护的意识,但不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也有人害怕成果公开而不愿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大多数以技术秘密方式加以保护。

1.3有些教师有了保护意识,也将科研成果申请了专利,但是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欠缺,在技术转让、专利技术实施许可过程中,由于合同中保护条款约定不明确,致使自己权利丧失、利益受损。

总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作来抓,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这与管理意识的淡薄有关并对高校今后与国际接轨极为不利。

2.专利受到冷落

2.1专利申请数量少,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

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是目前科技界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也不例外。在我国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比例为3∶7,而国外的非职务发明仅占申请总数的5%~6%。据报道,仅日本的一个公司,如索尼、东芝、日立,他们每年申请海内外专利上万件。而我国“863”计划实施以来的10年间,共鉴定成果1200余项,发表论文2万余篇,而申请专利才240多项。两项对比,相差何其悬殊。然而差距不只在数量,更在于观念和意识。由此可见,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后,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还没有完成相应的转制,仍然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的管理办法。比如,在科研立项上,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科研指南或招标课题,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申报,把每年争取的科研经费作为工作的主要业绩,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一些宏伟目标和长远计划,计划项目完成后,只要发表了文章,结了题,进行了成果登记,对于科研人员就可以晋升、计算工作量等,对于学校就可以统计有多少科研成果。对是否申请专利、是否产生了经济效益却没有什么要求,而且也没有把这些指标作为晋升、评奖、计算工作量的条件之一,因此在高校形成了重学术、轻市场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如何能够提高?另外,批准一项专利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申请发明专利,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发明人很难即时得利,从而影响了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有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国家鼓励技术创新、保护自主的知识产权的政策显然不符,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下降。

2.2专利地位不高

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由于鉴定和评奖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只要一鉴定就必有“水平”,只要参评就能得“奖”,这些奖励是得到人事部门认可的,得奖者不但能得到可观的奖金,而且能优先晋级、提职和出国。而申请专利手续烦杂,既费钱又费时,一件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却在晋级、提职时比不上一篇论文。有的专利授权了实施效果未必好,实施效果好的侵权纠纷也多。申报发明奖难上加难,而“专利奖”人事部门又不认可,也就意味着对晋级、提职和出国等毫无意义,人们也就没有理由去劳心费力了。在许多高校,教师的晋级、学术水平评价均以发表文章数、获奖数作为衡量标准,各种个人待遇从未体现专利。一些科研人员认为,申请专利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既要花钱还不一定申请到专利权,即使申请到了专利权,还需要一笔可观的维持费。相反,写出了论文,评上了科技成果奖,可以名利双收,因而一些科技人员没有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根据国家教育科技司统计表明,高校大部分科研成果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并且鉴定成果逐年上升,而专利申请却逐年下降。

2.3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畅通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还不畅通,学校申请的专利很难得到转化及相应的市场利益,一些科技人员认为申请专利不划算,没有像写文章、报成果奖有名有利又实惠。这一思想与国外的科研单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自成立70年以来,申请的专利多达2.5万件,平均每天一件。日本人在专利申请方面采取“跑马圈地”的战略,占领高新技术的发明领域与阵地,构筑专利防线,很少考虑申请的专利是否能及时转化实施。

3.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学校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也在大幅度增长,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争夺越来越烈。事实证明,人才流动不仅可促使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可以减少人员培训,提高知识与技术转移的实效性和成功率。为此,许多省、市政府都在制定政策支持人才流动。例如,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中规定:“调整人才结构,分流人才,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同时规定:“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在兼职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既可以在民营科技企业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也可以兼职或离岗办民营科技企业”。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给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增加了机会和渠道。事实表明,由于人才流动,引起的侵犯学校知识产权纠纷在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学校的科技人员离开学校或停薪留职在外另起炉灶,从事属于学校的技术活动或生产销售与学校相同产品。

3.2 学校科技人员离校时,带走学校的技术资料、图纸、软件或者通过脑载体将属于学校的技术带到新单位作为技术投入。

3.3业余兼职的教师把属于学校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带到所在兼职单位,侵害了学校利益。3.4 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带走在校期间参与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为个人获取暴利。例如,某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参与导师的一项计算机应用研究课题,掌握了该项研究的技术关键与全部内容,正当这位导师与一家公司以30万元价格谈技术合作时,不料这位研究生得到消息半路截流,以低价与这公司签定合同,造成学校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4.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得力

4.1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而是把这项工作并入科技处管理,这样做不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因为高校科研管理中的科研成果管理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它包括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归档、报奖、科技成果统计分析等工作职能。而知识产权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由专利、版权、技术秘密等组成的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其业务性、法律性都很强、管理范围广,不能兼职管理,或是一个机构两种职能式的管理,必须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争取法律救济,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在科研、开发实施的全过程中,不能为科技人员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和法律咨询,在技术合作、转让等过程中,没有审查各种合同的类型和具体内容是否合格,导致合同类型不符、内容表述不清、权利义务表达不明、风险和违约赔偿不明确等现象,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4.2 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知识产权涉及面广弹性大,对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管理得好,能为学校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反之,则会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而管理靠的是完善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目前各高校没有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健全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便于操作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使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化、规范化。致使职务发明变成非职务发明,公有产权私有化;签定合同时,无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或将技术转让合同签成合作开发或技术咨询合同,造成学校的权利全部或部分丧失;有的为了个人利益私下转让职务成果,廉价出卖学校产权,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

5、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经费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基金或专项基金。有时,想申请专利而没有专利申请经费;有时,因交不起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权丧失;有时,学校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而没有钱打官司等等。

二、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重视对人才的管理和保护

人才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是科研的关键,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应体现在对高校人才的管理和保护。高校要想上档次,多出科研成果,首先必须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其次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管理和保护。第一,对现有研究能力较强的科研人才或技术骨干,减轻教学工作量,因科研减少的收入可另作补贴;第二,要集中科研力量,引导他们在关键项目上发挥“团队精神”集体攻关;第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改善科研与实验条件,在经费、场地、设备等各方面为科研早出成果和多出成果做好铺垫。第四,要搞好对现有人才的再教育和进修工作。高校现有一大批本科、专科学历教职工,以前为评职称所进行的课程进修大多流于形势,况且现在评高职也有高学位的要求,因此应鼓励青年教工以在职、委培等形式攻读硕士以上学位或是作访问学者到国内外进修。另外,也应鼓励在校研究人员多参加国内外有关组织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以开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总之,学校在人才方面要两手抓,一手抓引进,一手抓提高,多为在职科研人员提供各种条件,这也是对现有人才的一种开发利用,否则单靠引进的人才来进行科研成果的研究和转化是远远不够的。

2.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普及,高校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更是当务之急。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环节薄弱,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条件。主要抓三个层次,一是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领导决策层的知识产权意识是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高校的领导层应是知识产权的明白人,应熟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这样才能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规划。二是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管理层的意识是保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这个层次的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事关重大。三是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科研人员的意识是影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影响专利申请的最直接的因素,这个层次意识的提高,对分清个人作品与职务作品,个人发明与职务发明,以及促进专利申请和成果转让都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三个层次的知识产权意识呢?对领导,可请一些法律专家定期举办讲座;对管理层应有计划、分阶段,逐步深入地进行知识产权法的培训;而对一般科研人员,则可采取奖励机制、普及宣传教育及管理层的影响相结合的手段,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另外,还可通过结合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实施纪念日,每年的这几天采取各种方式集中进行宣传,使知识产权法深入人心。

3.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科研立项

如果说人才是科研的关键,法律意识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那么科研成果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和依据,没有科研成果,而说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纸上谈兵了。如何才能在人才具备的情况下,取得科研的累累硕果呢?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高校应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科研立项。佳木斯大学作为黑龙江省一所规模最大综合大学,肩负着教育兴省的重任,其科研实力雄厚,理应与本地实际结合,为黑龙江省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才有市场,才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前途。因此,佳木斯大学在对科研课题进行立项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甚至可以把项目是否与本地区实际相结合作为能否立项的关键性因素加以考虑。如针对本地区农林面广、山区气候、土壤、江河等实际,研究如何开发农林经济;针对矿产资源丰富的实际,研究如何发展建材业等;针对国有企业的实际,研究如何转变地方国有企业机制,改革企业管理;针对黑龙江省地理、人文复杂的实际,研究地方语言、风俗民情、宗教、旅游等等。同时针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等远东地区比邻,共同研究开发合作项目。总之,佳木斯大学的科研立项应立足于本地区实际,这样科研才有肥沃的土壤,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领导机构

目前,全国高校中只有极少数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科研机构兼管知识产权,佳木斯大学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高校科研的繁荣,高校知识产权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仅数量上与日俱增,在形式上也涉及到许多以前未曾出现的种类,如计算机软件、服务标记、单位名称等,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日益增多,高校知识产权大量流失,如果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就很难适应高校日益发展的知识产权需要。因此,设置专门机构管理高校知识产权是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保障,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该机构的设置、任务、内容、运作模式、职能、工作条件、经费及人员配备等作详细规定。

5.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奖励机制

高校制定一个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或管理办法,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协调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必须保证三者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地保护,是预防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首要条件。同时要充分体现约束机制与奖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对于维护高校知识产权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应该在晋升职称、提职务、分房等方面给予奖励或优先,这样规章制度,才容易贯彻执行,才能真正起到保护高校知识产权的作用。同时设立专利方面的奖励制度,专利方面的奖励和成果方面的奖励要同等对待,也就是说,获得专利奖的教师和科技人员不仅同样可以得到可观的奖金,而且在晋升职称、提职务和出国方面同样优先。使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实实在在地相结合。只有这样,科技人员才能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中来。

三、结束语 高校应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开创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应当成为经济的孵化器、辐射器;应以不同方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宣传、保护和运用,顺应了时代潮流,是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是保护高校无形资产,防止智力成果流失、侵权的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会更加突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做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为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红卫.略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浙江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1(2):34-36 [2]袁正英,黄

健,戴朝荣.论21世纪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76-80 [3]王晓娜,郭永立.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报科学,2002(7):690-691 [4]杨桂荣.高校知识产权情报的存在形式与开发利用.现代情报,2002(10):169-170 [5]吴云青,韩营颖,王 刚.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建设.中国冶金教育 2004(3):6-10 [6]李玉清,田素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05,2(2):37-39

作者简介

江清林,男,副教授,硕士。现任佳木斯大学科技处成果、专利主任,科技园区筹建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高校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环节,财务管理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管理不可替代的。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无论在观念上、管理上还是人员素质上仍存在很多不适应,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面出现诸多漏洞与弊端。因此,转变观念,加强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漏洞与弊端 对策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表现在财务方面主要是高校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投资盲目、融资困难、内控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等财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论是对高校企业还是对高校都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筹资办学的积极性,是摆在学校各级领导和财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任务。2 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账实不符

(1)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一是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入账价值、入账时间与实际不符,部分固定资产没有验收入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二是验票不验货。这种做法主要是没有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负责验收。报账时,财务只管发票金额而不管货物验收。三是偏重金额验收,忽视质量验收,使不合格资产被当成合格资产验收入库,国有资产质量难于保证。四是验收时间不及时,特别是货款已付的固定资产,购入了很长时间而不验收入库,或者财务核算时因没有验收部门的固定资产入库单导致漏记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五是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造成固定资产的虚增或虚减,使实物与价值不符。六是对报

废固定资产不作报废核销手续,造成账实不符和重复购置。

(2)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缺乏科学性等。

(3)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资产的转移,对该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该缴资金占用费的不缴纳,该收缴的承包费不追缴。这些明知是无偿占用高校的国有资产进行创收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但由于出于对创收产业的扶持目的,高校实行了一些相对优惠的政策,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无形中放在次要位置,分配体制也过多地向小部门、个人倾斜,使投入的资产无法得到补偿。而一旦亏损,则将“包袱”甩给学校,由学校承担,致使国有资产受到侵害。

2.2 资金管理效益较低

(1)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

(2)融资筹资意识较差。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向学生收费,经费管理的短期考虑较多。而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尝试多渠道筹资,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视。如通过银行贷款、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及股票融资,利用加快应收款项和推迟应付款项管理进行短期融资等筹资方式很难被管理者接受。

(3)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不同货币资金存放形态及转换以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

2.3 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素质较差,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直以来,学校的财务工作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行政财务收支核算,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办学形式多种

多样,教学经费也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格局,收支的形式也从初始简单的行政财务收支到目前相对复杂的以部门、以院系为单位的经费收支和经营收支核算,经济核算变化很大。但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面没有跟上,忽视高素质财会人员的配备,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收支核算上,财务部门在重大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也参与较少,未能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监督作用,导致出现诸多漏洞与弊端。其次是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滥用会计科目,不按正确的会计科目归集核算,造成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信息。方法与对策

3.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由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转化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一个依靠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正在形成。在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里,搞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高校财会人员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核算型报账制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在原有的工作职能和范围内注入新的内容。要树立效益理财观,逐步将办学成本与效益挂钩。要研究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要求,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高等教育工作规律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随着目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形式多元化活动的开展,财会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方向,既要认真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和有关经济政策,使各种形式的办学创收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又要帮助创收部门树立理财思想,同时也要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提供方便。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要拉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配距离,创收与不创收不能一个样,效益好与效益差不能一个样,从而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筹集办学经费以增强学校办学整体实力。

3.2 确立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正确地位

高等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涉及到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而财务管理是这一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连接在一起。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高校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校内硬件建设,尽快改善办学条件。而要做到这一切都离不开筹措足够的教育经费。财务管理滞后必然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因此,高校管理必须确立以财务管理为重心,深入进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3 加强科学预算,实现真正的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预算方法。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在高校内部管理中普及预算管理的基本知识,重新定义高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核定预算,努力做到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必须通过自筹资金予以弥补,进一步形成除政府拨款外,依靠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的新格局。

(2)强化高校的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高校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设立事后监督制度,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使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一是严格审批权限。学校各单位的经费审批,必须在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下的超计划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二是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实行计算机跟踪监控,采取“经费本”控制是实现学校财务预算管理,调动二级单位自觉理财积极性的有效办法。“经费本”办法即根据年初批准的各部门各项目的预算实行电算化管理,对各部门用款实施监控,随时向各院系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做到无经费本或经费本上余额不足不予办理,严格按照经费本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审核报销。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配置学校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建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验收和使用管理;二是加强会计核算。学校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分类明细账,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三是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分口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权属统一归学校财务处,实物管理权属及责任为资产管理机构或各使用部门,财务处在价值管理的同时有权监督实物管理部门的实物安全管理;四是固定资产的购进、拍卖、转让,原则上应先经学校办公会议及资产管理机构评估讨论,财务处审核无误报批核准后方可进行;五是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每年组织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资产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进行盘点,核对财务账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账是否相符,确保固定资产账的账实相符;六是加强产权管理。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保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转移固定资产使用权一定要履行审批手续并坚持有偿使

用,收取占用费。

(5)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配备具有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管理与监督中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加大改革的力度,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促使高校综合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高教事业,促进高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刘风朝,张学玲.对高校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2(10)2 范淑华.高校社会化后勤单位的经济关系与财务制度问题[J].教育财会研究,2003(1)3 北京大学财务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J].教育财会改革探索,2002(1)4 李春英.重视财务分析,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J].山东经济,2003(7)

下载高校民主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民主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在高校的管理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规......

    关于基层农发行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行民主管理,工会组织应唱主角。但目前,农发行部分基层工会组织机构不尽健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致使民主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设置“有些空”。《工会法......

    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声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声乐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一......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全体学生行为的表率、学习的榜样,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肩负着实现中......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本文列举了目前我国高校(本文特指大陆地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作者指出,高校管理中......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非常关键的。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院校的重视、师生的......

    试论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

    试论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与进步,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游泳的普及范围并不......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职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厂务公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