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论坛论文

时间:2019-05-13 16:2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治论坛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治论坛论文》。

第一篇:法治论坛论文

试论法治文化繁荣与推动法治实践的关系

张梦琦

摘 要:法治文化就是法律和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实施法治不可或 缺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环境;法治是法治文化的重要价值内涵,是构 建法治文化的重要目标,法治文化与法治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彼 此渗透。

关键词:法治;法治文化;具体联系;重要意义;具体作用

一、法治概述

法治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使个人权利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权力能够得到有效制约的一种平衡状态。法治的要义不在于控制个人,而在于控制国家权力。就我国而言,将社会主义法治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二、法治文化概述

【作者简介】张梦琦 女 江苏高邮人 大学本科 法学学士 现为高邮市检察院驻所检察室科员

笔者认为,法治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法律制度、法治精神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水平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法律精神、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机构和法律实施等五个方面。

就法治的意义上讲,法治文化是法律和文化的有机统一。首先,法治文化是一种理解力,法律与其它任何制度性的东西一样,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其次,法治文化是一种规范力,它在社会走向法治化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并且内化为公民的个体思想,从而规范具体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向,使社会形成一种有法律且被严格遵守的状态;第三,法治文化是一种推动力,人们的法治行为要在法治文化的指导下,在更深层次上把握法律的要求,根据法治的精神推动立法和执法走向更高的阶段;第四,法治文化是一种判断力,当人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无法进行迅速准确判断时,就会借助于自己的法治文化观念,对法律条文进行判断,并且为自己的法治行为服务。

三、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的具体联系

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彼此渗透。从法治意义上讲,法治文化就是法律和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实施法治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环境。但法治不是凭空而生的,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都要受到相应的文化影响,任何法律的实施同样也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解读、文化认同。但是,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法治的公平和正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并遵循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法治,是构建法治文化的重要价值内涵。与此同时,法治原则的实现,也是构建法律文化的重要目标。中国人在经历了十年的文革**后,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法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法治的形成不是主观塑造的结果,而是历史和文化演进的结果。”先进的法治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实现法治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法治文化与社会的法治化程度是密切联系的,甚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法律文化就有什么程度的法治与之相适应[2]。

四、法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精神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法治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现实需求。

法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体现的是国家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法律意识的文化内涵,是法治观念、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得到遵守和普及的重要标杆。法治文化,既体现着法治精神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环境,又能影响和指导人们 的法律观念、法律思想、法律意识、法律价值取向。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法治文化相当薄弱,而与法治文化相对立的人治文化则根深蒂固。与法治精神相悖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不正常现象之所以时有发生,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人治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逐步消除人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就迫切需要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因为,法律的制定需要先进法治文化的熏陶和铺垫;法律知识的普及需要先进的法治文化作载体;法律的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的法治文化作保障。在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个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层面的法治与“制度”层面的法治之间的渗透与互动,能够有效地发挥两者之长,更好地培养全体公民的主体平等观、民主自由观、保障人权观、诚实信用观和法律至上观,使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得到全体公民的普遍认同和遵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内在动力。[3]

(二)法治文化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法治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会人员提出,必须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才能不断促进国家各项工作、社会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社会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推进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步骤,是依法治国的灵魂与动力;积极培育法治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文化环境,对于推动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法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法治文化的教化功能决定了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无论从法律制度产生的原因还是法治文化的认知角度看,法律都是为了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而产生的,实现法治目的就是要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正是法治文化教化、引导、渗透功能和法治激励、约束作用的具体体现。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法治文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教育引导全体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诚信友爱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巩固[4]。

五、法治文化在法治实践中的具体作用

文化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包含立法文化、执法文化、司法文化、人权保障文化、普法文化等等。同样,法治建设也包含了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人权保障、法制宣传等领域的建设。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动力。

(一)法治文化在立法中的作用

一个社会的法治文化,是社会成员有关法律与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趋向,是社会整体对法律的共同认知,它包含着社会整体的基本价值选择、情感倾向与经验体会,是法的制定的文化条件。立法活动应当有鲜明的法律意识和深厚的法治文化支撑,必须有反映公平、民主、正义的法律理念作为立法尺度。[5]立法者正确的法律观念、经验、知识、情感等法治文化因素为良法的制定提供了可能性。

(二)法治文化在执法、守法中的作用

法治文化是对社会执法、守法起主导作用的是思想意识形态,即法治精神意识。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法的正确实施,有赖于法治文化启蒙。以平等为特征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在法治文化中应当居于主导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成员法律认知的核心。在民商事活动中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对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法治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从而为各种法律的实施创造条件。

(三)法治文化在司法工作中的作用

法治文化决定了司法工作的成败和效果,没有正确的法治文化作为理论指导,司法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一个完整、先进的现代司法理念科学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法治理念。它旗帜鲜明地为法院司法实践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时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司法实践的价值提供了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树立

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弘扬法律的根本精神,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法治文化在法制宣传中的作用

其一、法治文化是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法治文化所蕴涵的法治观念意识、价值取向,是宣传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工具,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制宣传中“弘扬法治精神”的有效载体,必将促进法治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崇尚,提高法治建设的“软实力”。其

二、法治文化是传播现代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法治文化可以以其活泼的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将理性与感性、刚性与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能适应普通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需求,实现宣传形式上的以人为本,从而更好起到法制宣传的作用。其

三、法治文化是推动当前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动力。法治文化与解决群众的精神需求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相结合已成为推动当前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动力。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1]张琼华 徐婷。试论我国法治现状以及法治文化建设[J].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1.[2]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 周汉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3]蔡浩然.议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路径[J].中外法学,2000.[4]李蕊.试论法律文化[J].济南大学学报, 1994.[5]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作者联系方式

姓 名:张梦琦

通信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检察院监所科 邮政编码:225600 联系方式:*** 邮 箱:935946413@qq.com

第二篇:明德论坛论文(范文)

明明德 立“庸”人

周保伍 07级测绘一班

简介: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今天的大学生,我们面对很多困惑,我们的心似乎已经跟不上社会的节奏,在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好像是一只迷途的羔羊,属于我们的一切却都不受我们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我们开始在迷茫中挥霍自己的青春。许多大学生发出感慨:我们痛苦,但我们无奈!然而面对这一切我却想说:我们需要摆脱被迷茫束缚的状态,我们要用德的力量铸就自己的丰碑。

关键词:明德,精神,力量,立人

一、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被放到了首位。然而在今天,在今天的大学里“德”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明德”自然也就无法谈起,“明明德”更像是天方夜谭。社会节奏加快,人心变得浮躁。大学——曾经的一方净土,也没能抵挡住这喧嚣之风:当代的大学生开始变得盲目,开始选择在迷茫中肆意地挥霍自己的青春,我们以无奈为借口,我们在困惑面前选择逃避,我们开始变得懒惰,我们开始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就这样一批批承载着国家希望的大学生在麻木中度过了大学生活,走向了一个令我们更为迷茫的社会。想到此,不免觉得一阵脊背发凉,长此以往,社会的稳定发展何在?祖国的长盛不衰何来?这一切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一切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去深思。在我看来,大学生迷失自我、迷失价值的根本在于迷失了理念,迷失了“大学”的理念。张居正在解读《大学》时如是说:明德,人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的本体。但有生以后,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必加学问之功,以冲开气禀之拘,克去物欲之蔽,使心之本体,依旧光明,譬如镜子昏了,磨得还明一般,这才是有本之学,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此我认为,大学生想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想要让自己这面镜子重新焕发光明,必然需要从理念寻起,因为理念主导行动,而理念的形成之根本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德”。(引出论点)

从根本谈起,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德”? “德”是汉语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管子•心术上》:“德者,得也”;《集韵》:“德,行之得也” 就其释义而言,德即行为体“心行之所登达”。“心行之所登达”与某一“参照物”相等,当就可以说具有某德。比如他的心行登达于暴虐则有“暴德”,登达于昏乱则有“昏德”,登达于凶残则有“凶德”,登达于明道境地则有“明德”,登达于良善则有“善德”、“嘉德”,所登达的程度非常有限则称“凉德”、“薄德”等(上述用语见于《左传》)。在此我们可以理解到什么是“德”,也可以感受到“德”之于“行”的指导意义:明什么样的德,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和对应的收获。(探究什么是德)

“德”作为一种理念和精神力量指引着我们行动的方向,明了“明德”,我们就拥有了正确理念,我们就不会感到迷茫,我们就会为了自己的理念而去奋斗,就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理念,就会坚定不移的奔向我们既定的终点。如果能做到这些,试问哪个大学生还会去逃避,还会去肆无忌惮的挥霍宝贵的青春?在和很多大学生交流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理念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上大学的意义,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要学习什么,似乎我们毫无选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就是放纵,就是得快乐时且快乐。我们不去想未来会怎么样,未来该怎么办,我们信奉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今天我想说:如果没有长久的规划,没有理念的指引,没有德作为自己行动的根基,那么车到山前也只有死路一条,船到桥头也不可能自然直。且看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并以此来明确“德”之于我们人生意义的重要性。(小议德的意义)

谈到德,必言孔子,孔子的一生都在阐释“德”,在追求“德”,在宣扬“德”,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他在混乱的社会中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信念,他认为德治可以拯救人民,可以拯救国家。他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获得外界事物成功的始点,不能以德治国是一切**的根本。他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只要统治者做出表率,自觉地遵守礼制,人民也就好治理了。一如明末思想家朱舜水言:“常怀一点爱民之心,时时刻刻皆此念充满于中,自然事事为百姓算计;有一民不被其泽,便如已溺已饥,安得无不忍人之政?”在孔子宣扬自己理念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的打击,但他的“善德”,他的“政德”让他拥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从而铸就了他无坚不摧的勇气,正是这一切支撑着他勇敢的走了下去,直到面对死亡的那一瞬间他还在用自己的行动阐释自己的理念。孔子去了,但是他的德行流传了下来,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流传千古,并深深的植入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细胞。无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孔子作为“德”的标准激励着后人,正是他的“德”铸就了他流芳百世的盛名。

此外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成大事,创大业,德行是最可靠的本钱。高人一筹的处世手腕,精明的办事方法,精湛的专业技能,固然可以使你出人头地;但是要想成大事,创大业,还要靠杰出的素质能力,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丰富的人格魅力。一个人的德,指引着他的行动,他的德行又关系到他的名声和信誉。这才是一个人成就一生的最可靠的本钱。一句话: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其突出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他的个性,而他的个性又表现在他做人的方式,做事的风格上。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他的个人魅力,表现着他个人的风格,反映着他个人的道德品质。没有德作为根基,就没有明确的理念,没有明确的理念就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自然也就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的动力。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而德就是这一切的根本起源。所以没德就成不了大事,创不了大业。(详细描述加例证德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里的德有三点——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和自我责任。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担负起历史责任,有社会良心,能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自己的价值并与社会同进步,共发展的人才。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构建出这样的德之构架,那么我相信每个大学生都会去实践自己的大学理念,人生理念,从而在未来担负起赋予大学生的神圣的责任。有了理念就有了目标,自然也就有事可做,从而那些所谓的空虚,孤单,寂寞等种种挂在大学生口中冠冕堂皇的堕落的借口自然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如此以来,大学生的生活中自然会充满着学习氛围,大学也自然在此环境中回归到一方净土的神圣领域。在此不难看出德之于大学生与大学的实际意义之所在。(回归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德)

谈到此,我想自然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能够“明明德”。《大学》中谈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之在格物。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明明德的条目。孔子说:身不易修,而身乃心之主宰,若要修身,又必先持守得心里端正,无一些偏邪,然后身之所行,能当于理。所以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不易正,而意乃心之发动,若要心正,又必先实其意念之所发不少涉于欺妄,然后心之本体能得其正。所以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之于心之明觉谓之和,若要诚实其意,又必先推及吾心之知,见得道理无不明白,然后意之所发或真或妄,不致错杂,所以说,欲诚其意者,先知其知。理之散见寓于物,若要推及其知,在于穷究事物之理,直到那至极的去处,然后所知无有不尽,所以说致知在格物。综观孔子的明明德之道,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想要成就大的事业,我们必须先明明德。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些明明德的过程对于处于大学时代的人来说,自然需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我们需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探究事物的根本,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习惯,学会自学,自己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手段来为自己答疑解惑,在我看来自学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有懂得了自学,我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的进步,我想这点也许是大学应该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答疑解惑之后我们自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力从而获得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判断能力,对于此我们的大学自然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把每个大学生的判断能力提升,从本质上意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当我们懂得明辨是非,自然就会趋善避恶,达到内心正大光明,发展到此,我们的身心自然就是修养完善。整个过程下来,我们的能力自然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依靠内心的完善,治国平天下又怎在话下?所以只要我们树立自己的正确理念,然后坚定不移的去身体力行,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活自然会过得很充实,到最后我们也一定会所向披靡,事有所成。如此以来,大学生又必将在未来真正担负起国家的希望,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的脊梁。(呼应起始总结明德)

二、立“庸”人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一辈子都在学做人,似乎做人是一本难以参透的佛学。常常听到有人感叹:做人真难!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都在想:也许做人并不难,难就难在做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去做到这样的人,在此且谈谈“立庸人”。(引出论点)

谈到立庸人,在此做个解释,何为庸人?“庸”取“中庸”之意,何为中庸的人?做人做事不过不及,中正执着,不骄不妥的成熟的个体就是“中庸”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多了才能创建出真正的和谐社会。对于中庸之道,很多人存有错误的理解,很多人认为中庸之道就是随大流,是折中,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然而这些都不是中庸的真正含义,恰恰相反,中庸之道最强调一个度,《论语-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次对话被认为是对中庸最经典的阐释。孔子又解释说:不取其前,不取其尾,取其中,不过急,也不过慢,不

偏不倚,就是中庸。又如《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的东家之子一样: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难看出所谓中庸之道最情调的就是一个度,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做到最出色的地步。倘若能将中庸之道灵活运用于生活做事之中,那么我们自然就能够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准确分寸,也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做人做事有分寸的中庸之人。基辛格在大学里做报告说: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做事有度。此外《孙子兵法》有云: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许这句话直接道出了作为中庸之人的内在潜质。(对“庸”人做出解释)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如何能培养出自己内在的中庸之道。在《礼记-中庸》中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在孔子看来做到中庸是不可能的。在今天如果让我们做到孔子所描述的那种融于自然,顺乎宇宙万物的中庸之道许是不可能的了,但对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尽量的做到大致的中庸。那么什么什么算是大致的中庸的呢?在此引用亚里士多德的理念,亚里士多德说:“德性作为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把“中庸”分为七类:怯弱和鲁莽之间是勇敢;吝啬与奢侈之间是大方;淡薄和贪婪之间是志向;自卑与骄傲之间是谦虚;沉默与吹嘘之间是诚实;暴戾与滑稽之间是幽默;斗争与阿谀之间是友谊。此外对于当代来说中庸的解释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总结,然后去判断,大致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度。就像一杆秤一样只有不断的移动秤砣才能找到最终的大致平衡点,只有懂得去总结,懂得去判断的人才能更快的找到那一杆秤上的大致平衡点。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对生活中的事情不断的总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判断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运用中庸之道指导我们去做人做事,最美丽的和谐在于对中庸的把握,如果我们能摒弃事物的两个极端,尽可能的向中间靠拢,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握到自然大道的脉搏并在最终取得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就。(如何做)

三、创辉煌

明“明德”,立“庸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明德”,坚定不移的去实践我们的理念,充分利用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活力,格物致知,掌握属于自己的技能,然后把握中庸之道,立中庸之人,尽情的翱翔于属于我们大学生的广阔天空,让祖国的的希望重新焕发出熠熠的光彩!(总结通篇照应题目)

参考文献:

(1)张居正:《张居正讲解 大学-中庸》,中国华侨出版社(2)王贵国、柴少青:《境界》,东方出版社(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

第三篇:班主任论坛 论文

随性教育,张扬学生的个性

自从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后,就觉得自己变化无常,而且有很严重的职业病,这可能是很多班主任都有的通病,只要一有时间就是和同事聊学生,好像我们除了学生之外没有什么话题。其实,这也就能看出来,我们现在的学生问题很多,很棘手。

看过一篇文章,谁说的我忘了,说现在有三样东西把学生给惯坏了,敢想,敢干,还有一个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其实这就说出来我们工作的难度有多大,我们面临着的是一个个有思想并且正处于叛逆时期的孩子,稍有不慎,就会耽误了学生或者是毁了自己。

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都懂得法,别的法不懂,懂得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他们懂得你老师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还懂得我做这个了,做那个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样,这样就矛盾了。

我在工作中就遇到这样的事,其实不是什么大事,课堂上一位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吃东西,我很生气,就叫他站起来,批评他的时候其实我就看出来他态度的强硬,如果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先冷静下来以后处理,可是我当时也很冲动,感觉很下不来台,就以更加强硬的态度批评了他,结果可想而知,矛盾激化。过后我就反思,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管理学生,现在我摸索着找各种方法,而这批学生是我的“随性管理法”的试验者。我的方式就是,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我不怕你犯错,有一些错误,我甚至还鼓励你去犯,但前提是你做这样的事必须在老师的情况下。为什么,因为小孩都有好奇心,你越去禁止他去做的,他越是想做,那还不如让他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这么做,我们还可以给他掌握个度,不至于让他太过分,不至于让学生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有真正犯错了,亲身感受了后果,才能够切身体会到这样做的危害,这比和他说一百遍大道理都有用。至于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以前就是一位的批评,甚至是训斥,得到的结果是,我很生气,他们反而听不进去,更加叛逆。现在,我不管了,把犯错误的学生交给班级,学生是班级的一份子,他们有资格对这件事进行评价,而且我发现,现在的小孩不管老师的评价,却很在意同龄人的看法。又一次,我们班级的学生跳窗户进班级,我先让他自己说一下想法和感受,然后又让大家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评价,说说你对这件事和对这样的同学的看法,以及你想对这样的学生说什么,最后又让跳窗的同学说说自己失去了什么和得到了什么,我觉得这样,全班学生的看法对他的影响比我的批评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既解放了我自己,又达到了好的效果。

至于,教育学生,我也听到一个词,说什么叫欺骗啊,就是学生忽悠老师,什么叫教育啊,就是老师忽悠学生,说来很可笑,其实就是这样的,我就想我绝对不能让学生给忽悠了,我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而教育他们,也就是说的忽悠他们,我想是对的,教育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买你的帐,听你的,哪怕是我在课堂上以山东大鼓的方式去传授知识,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只要他们听了,懂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我把他们忽悠住了,他们接受教育了。当然,也有不喜欢主动他能给我忽悠的,那我的原则是,你不过来,我就过去,你不靠近我,那只好我靠近你了,并且鼓励他们多和老师沟通,鼓励他们什么都和我说,哪怕是错的我也不批评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现在的毛病,他们父母那么大的时候也有,老师那么大的时候也有,没准比他们还严重,我不是教育他们,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在传授经验,我们是在交流,告诉他们他们的做法我理解,不过我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班级的学生在更多的时候把我当成朋友,什么话都和我说,发现问题之后我也小心翼翼的,尽可能的选择合适的,不会伤害他们自尊的、能被他们所接受的方法去和他们解决问题,即解决了问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破坏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会以这样的方式继续了解他们,否则,根本不知道他们想的什么,谈什么教育他们。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成了我这种管理方式下的学生,我们班级的学生,有表现欲,经常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害怕和老师接触,思维天马行空,甚至有的时候让人觉得叛经逆典。但,令我高兴的是,我们班级的学生不管是学习好还是差一点的,没有一个品质不好的,并且由于我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了他们,他们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体积荣誉感非常的强烈,在位玉树地震捐款的时候,我都没用动员,学生就自发的组织捐款,有的学生把饭钱都拿了出来,那次捐款学校捐款1700多元,我们班级32名学生捐款500多元.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他们可以学习不好,他们可以智商不高,但他们有着无比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这就是我想要的。

因为,我们不是割草机,不能把所有的学生统一成一个样子,如果是那样的,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我希望他们能够快乐的生活,自然的发展,我的目的就是,是大树的,我就让你挺拔苍翠,是鲜花,我就教你如何怒放,是小草,那你就快乐的生长,铺满祖国的大地。

班主任论坛

随性教育,张扬学生的个性

综合中学

赵多红

第四篇:班主任论坛论文

响鼓还需重锤

——浅谈优秀生的毛病及“治疗”

赵堤镇大寨中心小学:曹艳红

响鼓还需重锤

——浅谈优秀生的毛病及“治疗”

赵堤镇大寨中心小学

曹艳红

在一个班集体中,优秀生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各门学科的学习带头人、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脊梁。作为班主任没有不喜欢优等生的,在对优等生的评价上,普遍存在“一俊遮百丑”的一点论,这一倾向掩盖了优等生除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缺点,因此有人说“优等生的教育是思想教育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在从事班主任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我发现很多的优秀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嫉妒、虚荣心强、自负傲慢、冷漠自私、责任感差等,很多优秀生习惯于恃宠而骄,服从管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较差,往往影响着整个良好班风的形成。我觉得,班主任老师在关注后进生的同时,也应该根据优秀生的个性、气质等心理特点,加强对其教育和指导,使他们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健康的心理与人格。

优秀生由于他们在班级中优异的的成绩和老师家长对他们的特殊的态度,我发现,长期在他们中间的某些同学身上形成的一些缺点及不良思想主要表现为:

盛气凌人 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优秀学生的成绩较好,不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常常听到得都是赞美之词,长期的表扬和赞美,在不知不觉中就滋长了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常常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模样,有的甚至发展到看不起其他的同学。在我担任的一个三年级的班级中,有一次,我发现一名学生在课下的时间总是自己趴在桌上不和其他的同学接触,我走到他身边,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玩的时候,他竟然眼泪汪汪地说“某某说我笨,不让其他人和我玩”我很震撼,“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某某可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呀!他怎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同学?”〃〃〃一连串的疑问,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耐“挫”能力差

优秀生的耐挫能力差表现非常的突出:老师一句批评的话语,还没说完,就会惹得他们趴在桌上大哭一场;一次考试的小小失误,他们也会灰心丧气,像一个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儿了。总之,一句话,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一丁点儿的挫折,只看到自己的成功,也只能接受自己的成功,这种处境和心态使他们很难面对挫折和失败,对挫折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集体观念淡薄 缺乏劳动意识

优秀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校和家庭把他们当做重点的培养对象,由于他们特殊的优越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从不把班集体当做我们的小家庭,对班级中的事情不管不问,就连自己做值日生的时候也是漫不经心,极不负责,好像除了学习认真之外没有令他感兴趣的事情了,对劳动存在很大的偏见,缺乏劳动意识。在我所担任的班级中,曾经有一个女孩乖巧可爱,成绩突出,我非常喜欢她,但是有一次做值日生时,她不扫地,有小同学告诉我时,我批评了她,但是她居然应付差事似的扫了几下偷偷跑了,我很生气,没想到我眼中的“好学生”竟是这么自私,连自己的班级卫生都不愿打扫,“优秀生”的教育真是一个大问题呀!

对于优秀生的这些毛病如果不能引起重视,及时的“治疗”那么就会使之恶性膨胀,走向反面,正如茁壮的禾苗也需除草、灭虫、防病一样,对于以上几种毛病,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首先,对优秀生不偏爱,不袒护

优秀学生成绩好,又优点,但对他们不能“一俊遮百丑”更不能偏爱袒护,“响鼓要重锤敲”.尤其当优秀生犯了错误,更要一视同仁,不能纵容包庇。否则,在所有的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我觉得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学习好,还应该思想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顺境中的优等生,硬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不现实的,但在恰当的教育环境中,也是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的。比如提高要求,在完成某一项活动中,一般学生可以通过,优秀生则不予通过,有时还可以把一些比较难做的事情交给他们做,实施一定的压力,或者进行某种程度的“刁难”,对优等生都是不错的心里素质的培养。在我们班级的优等生教育中,也起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既挫败了优秀生的锐气,使心里的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拉近了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开展活动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交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他们认识到祖国未来的建设,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的班集体就是一个小家庭,将来的社会又是一个大家庭。不管在哪个家庭中,都需要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团结。而每个家庭又都需要不同的人才,使他们明白“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不管做什么,只要努力做好,你就是最棒的!激励优秀生在这些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敲响鼓操重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年纪不同、经历不同、锤的敲法、操法也不同。对待我们有毛病的优秀生要做到“严慈相济 方法得当”这样才能发出铿锵有力地音符,奏出和谐的教育乐章!

第五篇:师德论坛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现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教育教学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解释和程序化分析,那样只会使教学内容平淡、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使他们原有的兴趣和信心很快丧失殆尽。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呢? 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为学生使用语言准备更多资源。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

就是空中楼阁”。(包天仁语)我们应该在经过小学低年级的英语听、说、唱的基础上,尽快加强小学生们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如果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学生对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应及时授以他们积累词汇的方法,避免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出现。

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听、说训练尤为重要,训

练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儿童学习外语的方式、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有所不同。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语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通讯地址:遵化市苏家洼镇罗秀庄小学高佳如

邮编:064200工作单位:遵化市苏家洼镇罗秀庄小学 电子邮箱:luoxiao152333@163.com

下载法治论坛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治论坛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长论坛论文

    西南石油大学大学 “首届班长论坛” 论文 论文题目 : 我的班长经之班级建设与文化院 系 : 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班 级 : 2009级14班作 者 : 李昆成联系方式 : ***......

    论文:师德论坛材料

    2007年师德论坛材料 做一片绿叶 泰来农场学校林青明2007/8/3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第七期法治广东论坛征文

    写在第11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里的主题感想——公民法治素质 聆听法治进步的足音,展示法治和谐的力量,第11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了。今年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

    山东交通法治论坛[五篇材料]

    首届山东交通法治论坛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的交通法学理论研究和交通法治实践工作,根据山东省法学会《关于同意设立山东省法学会交通法学研究会的批复》(鲁法会【2012】26号文),......

    法治中国论文

    论法治中国 李菲(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西安) 摘要:要对法治中国的含义进行界定,首先需要对法治中国从“法律”到“法制”再到“法治”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法治......

    法治中国论文

    法治中国——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 摘要: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是历来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会议,这一次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将依法治国提到了......

    法治中国论文

    论法治中国 摘要:“法制”与“法治”的不同体现了中国法律的改变,要区分两者,必须要弄清楚中国的法律历程,而这也是建设法治中国新蓝图的需要。 关键词:法治、法治中国、法治国家......

    法治理念论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实践执法为民思想,推动政法工作健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