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当官应有为”成为共识
让“当官应有为”成为一种共识
4月20日,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说,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
随着反“四风”力度不断增大,党风政风清风阵阵,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但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却开始自嘲“为官不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感叹。受这种情绪影响,“为官不为”的现象开始蔓延,对此万万不可等闲视之。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无为的表现,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更是很多官员的通病,他们能做到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原因就在于缺少行政问责,以致于官员们在工作时间炒股、聊天、玩游戏„„才会遇事推诿、扯皮、不作为,得过且过。显然,“无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乱作为”,而正因为其隐蔽性,又因为相对于“乱作为”,“不作为”造成的后果具有滞后性,不仅难以及时制约和制止,事后责任的认定更往往成为一笔糊涂账,因此责任的追究大多不了了之,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不作为”的蔓延,以至推诿扯皮、高高在上、麻木不仁的衙门风气在不少机关部门已泛滥成灾。
因此,随着问责制的逐步深化,对公职人员尤其是“一把手”的“无为”进行追究,已是势在必行。对于“无为”,就应该如永嘉县那样,制订出与“乱作为”同样能够对号入座的认定办法,比如哪些问题该查没查、该管没管,或者只是虚与应付,都逃脱不了追究。唯有这样,才能整肃干部作风,促使混日子的“太平官”找回丢失的责任心,真正有所作为。从严是为官作为的重要保障。为官都掌握一定权力,然而权力不是私物、为私的,而是公器、为公的。公器就要在阳光下运行,就要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用。从严要求是为官的基本生存状态,为官必须习惯于在约束中生活,在监督下行使权力。从严要求乍看好像给干部套了个“笼子”,束缚了干部的手脚,的确使腐败的官不好当了,然而这也是干部的护栏。由于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好官更好当了。
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让那些曾经“只求无过”的“太平官”无处遁形。懒官不治,庸官不退,就无法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掣肘。只有对尸位素餐者施以铁腕、予以重拳,才能给那些懒官、庸官们敲响警钟;只有让严惩“无为”成为一把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让他们不再高枕无忧,才能让他们在保住“乌纱帽”的前提下而愿意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的具体内涵。
为官作为既要靠个人修为,也要靠制度治为。要按照习近平同志“三严三实”要求,勤于修身,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保持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于危难的生气,实实在在为民干事创业。要建立干部行为的激励制约机制,通过科学严格的干部考核考察,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干部的“作为情况”,并作为任用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奖励“能官”、鞭策“懒官”、调整“庸官”、惩治“贪官”,使广大干部真正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如果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为政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话,“有位必须有为”就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纠正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没有责任感的严重思想错位,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病,让“享福不干活、当官不作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无孳生的土壤,更能让有作为的清官、好官脱颖而出,为人民谋得更多的福祉。
第二篇:让“当官好得不得了”真正成为想象
让“当官好得不得了”真正成为想象
毕诗成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7月09日02 版)
《环球时报》7月5日刊发文章称,反腐败必须达到能摧毁“官本位”这一传统价值认识的强度,重塑全社会、尤其是已经进入公务员队伍者对当官好处的预期。当官挺好的,但它就是各种职业里中偏上的好,根本就不是过去人们想象的“好得不得了”。反腐败应成为强大打桩机,把这个认识从官场打下去,让它一直要扎根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深处。
长期以来,传统“官本位”思维被粗野现实不断强化,铁饭碗、金饭碗、小金库、灰色福利、超国民待遇、当官可以“捞”、“工资基本不动”、“一人当官全家受益”„„每一种说法背后,当官的好处与诱惑,都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在这样的语境下,“重塑对于当官好处的预期”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强力反腐形势中“为官不易”、“当官是个风险职业”等说法的反馈。但必须看到,谁也不是“吓大的”,某些官员在欲望泥潭里陷得太深,机会与侥幸之心还是会有的。指望因此彻底断掉欲望念想,彻底改变骨子里的“官本位”意识,光靠反腐外力不足以夯实地基、改变土壤。
不想贪是道德自觉,不能贪是制度约束。重塑当官好处的预期,除了通过党纪国法保持对腐败的高压状态,还需要多种制度的多管齐下,实现对这种预期的“塑形”。
对于“当官”,大家一般都有哪些超正常预期?
预期之一是稳定,“铁饭碗”。在企业上班为什么不稳定?企业是讲绩效、贡献的,你有多大贡献,就付给你多少相应报酬,干得不好,对不起,不养懒汉,敬请走人。官场缺乏明晰的绩效杠杆,干好干坏都能混,进入不容易,撵走更不
容易。近年组织部门也在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有些地方也提出末位淘汰制,方向是对的,但或许因为既得利益的板结,并未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流动。
预期之二是高福利,灰色收入多。常有官员拿着工资单出来诉苦,“我的工资标准很低呀”——这大家都承认,问题是有人可以“工资基本不动”,工资之外常有一些“超国民待遇”。追根溯源,无外乎某些单位可以变相留存小金库,通过一些不进入财政的罚款留部分“活水”,或通过单位拿地盖个超低成本的集资房,再者通过手里掌握的审批权,置换一些资源给“团队”谋得一些好处。这些年的确都在喊“不准私设小金库”,减少政府的审批权,理念与制度设计都很好,当下关键是抓紧执行,棒喝“变通者”。
预期之三是当官有面子,有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力,除自己不被欺负外,还可以帮亲戚朋友办很多事儿。在很多人看来,当官是对特权不断递进的占有过程,官职越高,可以尽情享受的好处越大。按理说,一个官员只能掌握部分权力,不可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权力是个圈,非常容易互相寻租,你给我面子办个事,我给你面子办个事。权力只有放置在透明笼子里,才能禁绝其胡乱拉扯。而透明可围观的前提,就是全面建构权力清单,把权力摆在明面上,约束干部权力的溢出效应,避免一把手们沦为“一霸手”。
面对多种多样当官好处的预期,寄希望于从上往下的纪律高压,让官员回归为一份正常职业,从古至今都不容易做到。要说反腐力度,谁还能比得过朱元璋?撤职、抄家、砍头乃至剥皮,种种手段齐出,也只能保一时清明而已。风头一过,贪污者仍如飞蛾扑火,屡禁不绝。所以,要彻底降低当官的预期、让其回归于一份工作一份职业,最根本还是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重拳反腐之外,抓紧再
来一通柔韧的“制度组合拳”,在官员们不想贪、不敢贪之外,更要实现他们的不能贪、无法贪。
第三篇:让尊重劳动者成为全社会共识
让尊重劳动者成为全社会共识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樊曦、齐中熙)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在当前我国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普遍共识。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主要是靠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胜利,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靠的也是亿万职工的勤奋劳动;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发展,仍然必须依靠劳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稳中求进,必须依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必须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氛围。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广大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政治上,要不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职工当家做主和厂务公开;经济上,要保障和不断发展广大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利益,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要大力宣传劳动者的地位作用和巨大贡献,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积极引导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广泛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鼓励职工在竞赛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劳动最辛苦,劳动者最平凡;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让通过劳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念,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追求。
第四篇:安全月应让职工成为主角
职工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宣传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与差,关键是看那个企业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热情和群众接受安全教育的程度。让群众成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角,是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我认为,全国安全月至所以选在6月份开展,是因为一年的时间已将近过半,安全管理工作做的怎么样?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制定哪些改进措施?都需要我们组织职工进行“回头看”,都需要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一次再强调、再认识和再升华。所以,安全月应该在安全教育入脑入心、组织隐患查改完全彻底、制度修订完善上下功夫。
所谓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就是按照今年安全生产月“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的主题,我们每个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应该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真正通过安全生产月我说你说大家谈等寓教于乐、求真务实、贴切感人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对各种重大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使员工相互取长补短,在生产中自觉遵守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深挖自己和身边不安全的行为和习惯,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形成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所谓隐患查改完全彻底,就是通过组织员工查摆思想上的麻痹松懈侥幸隐患、查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到不到位等问题,全员动手查
改生产、设备、工艺、装置、建筑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隐患。并且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筑牢安全生产的根基。
所谓制度修订完善,就是结合企业当前生产实际,按照精简实用的原则,对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安全生产责任制等进行修订完善,使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总之,通过安全月让职工成为主角,使全体员工提高安全意识、牢记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遵守生产操作规程形成长效机制,达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的。
(曹吉祥)
第五篇:“担当有为 狠抓落实”党课讲稿:让担当有为成为党员干部的“最美标签”
“担当有为 狠抓落实”党课讲稿:让担当有为成为党员干部的“最美标签”
“担当有为狠抓落实”党课讲稿:让担当有为成为党员干部的“最美标签”
近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狠抓落实,苦干实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党员干部没有及时转变作风,不敢担当、不愿作为、怕苦怕难、怕担责任,致使部分工作进展缓慢、调度困难。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广大党员干部能否担负起历史重任,攻坚克难、戮力同心,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没有担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近年来,各项工作快速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压力日益繁重。喝喝茶、看看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工作任务逐步加重的今天,很多党员干部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渴求忙里偷闲,开始希望少做事、不做事。另一方面,从严治党以来,工作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追责问责也日趋频繁,不少党员干部担心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反而少做不做即是安全,于是怕担风险、不敢作为。
要想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让党员干部更有担当。一方面,要让敢于担当的人有奔头。要实行更加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铺设干部晋升渠道,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有所倾斜,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让敢于担当的人少顾虑。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容错免责机制,减轻敢担当、敢作为者的心理包袱,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期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免除干部后顾之忧。
让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既要关心工作情况,还应关心日常生活。要满足党员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也不能只顾工作而忽视家庭。只有做到一张一弛,文武兼备,才能让所有党员干部敢担当、敢作为、多做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