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时间:2019-05-13 17: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第一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彭恩胜 胡振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4)

[摘 要]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但是,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社会行为失范现象的侵蚀性等因素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结合高校的特点,坚持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整合力;抓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凝聚力;抓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辐射力;抓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控制力,从而巩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KS08)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y

Peng En-Sheng

Hu Zhen-Yu(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Jiangxi 330004)Abstract: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ideology, is the need to ensure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running colleges, is the inherent demands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socialist talents.However, the factors such as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low efficiency of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ideology, the digestion of multipl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he eros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anomie which influences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y.To do the ideological work well, we must form the ideology safety-integration with coordination, strengthen the ideology security task cohesion with catching the team, enhance ideological work

safety radiation

with

grasping positio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work safety control with grasping mechanism.Key words: In University;the Security of Ideology;Influence Factors;Countermeasure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这一重要论断既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其指明了方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政治素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

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不受侵害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全团结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它能够起到较强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作用,能够促使社会价值观、政治观趋于稳定。反之,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习近平同志在今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故然,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考量。而高校已成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战场,是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向新境界的主渠道。高校教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者,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高校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关乎着旗帜、道路、国家的政治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是传道授业的基地,是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迫切要求,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改革的内在需要。在高校,无论是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还是学术研究和思想宣传,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动摇。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行,经济全球化在趋势中翱翔、文化多元化在激荡中交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在这一时期,高校师生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不良观念的侵扰,能否把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观念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能否在高校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尚和情操,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高校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在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发展什么、反对什么、警惕什么等原则问题上,必须举旗帜、指方向、亮底牌、点要害,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事关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使命问题。

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

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是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的基本命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它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意识形态侵蚀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判是与非、善与恶、真

[2] 2 与假、美与丑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防止“幼稚病”、“色盲症”、“软骨病”。但是,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师生在思想认识、观念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样性、独立性、多变性进一步突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贯穿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红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能否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始终,关系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和接班人的核心问题。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

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迄今为止,虽然高校形成了以党委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仍有一些高校党委对于为什么要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还缺乏一种理性的认识,未能正确理解或处理好高校持续发展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关系,只注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强化教学科研建设,而忽视了或弱化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部分二级学院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组织没有配置相应专职人员,没有配足专用资金。他们往往不愿意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组织广大教师去探索“形而上”的真理,而宁肯去追求“形而下”的“实惠”,仅仅强调专业建设,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悬空化。部分教职工只关心自己的福利、个人的升迁,也只关心自己的兴趣,而很少关注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一些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存在偏见和误解,采取消极应付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边缘化。此外,少数高校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仅仅是宣传部、团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事,而与其他部门和教师无关。正是在这些思想认识的误导下,不同教育主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很难形成教育合力。

2.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不断优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庸化、僵化问题。“庸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根据现实需要引经据典,把意识形态中某些“语句”当作标签,随处乱贴。高校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或教学部门中有些工作者,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底,没有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能力,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内容上,只会唯书唯上,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把本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由于实用性强加于马克思主义,而本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而由于价值取向加以抛弃,为实用寻找理论依据。‘僵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将意识形态工作僵化为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枯燥的理想说教,体现为无处不见的‘假’、‘大’、‘空’话语说教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长期以来,灌输法一直是被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采用的主要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增强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待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部分高校宣传教育工作者

[4]

[3] 3 则是只“备书”、只“备理论”,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忽视和解构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而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

3.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由互联网构筑的信息化世界,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和广泛性应用,不仅昭示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对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高校是意识形态交集的前沿阵地,必然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先进的与落后的、正确的与错误的思想舆论相互交集、相互交锋。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国内意识形态与国外意识形态、东方意识形态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并存的格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多种思潮相互激荡,如西方宪政民主、意识形态虚假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论、意识形态淡化论、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都有自己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主张。但是,由于高校学生世界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各种社会思潮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辩证的批判眼光,因而在对待这些错误社会思潮的态度上缺乏理性认识。同时,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高校一些学科领域和部分学者盲目迷信西方学术理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热衷于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现实,解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销蚀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4.社会行为失范现象的侵蚀性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其所处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塑造和优化环境的同时,也受到其环境的影响。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健康向上。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纪守法意识大大增强,还是一个个“最美”故事,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彰显着社会进步。然而,社会转型期的高速新陈代谢,失范现象也随之裹挟而至。在政治生活领域中,一些党政官员、职权拥有者,在合理合法的外衣掩护下,权力发生了“异化”和“畸变”;在经济生活领域里,欺诈、诋毁、贬低、引诱、胁迫、虚假广告等造成了一系列诚信危机,背离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在思想文化生活领域里,信仰危机、精神缺钙问题问题突出;还有知识领域失范、治安领域失范以及风气失范等现象„„一系列政治丑闻、社会心理、道德逻辑、文化操守等基本底线的失守和沦陷,也一次次触痛高校学生的心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绊脚石。

三、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不断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措施。

1.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整合力

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高校党组织要有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担当意识,围绕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艺术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高校党委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核心,需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洞察预测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持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分析,确保对高校思想动态的准时、准确掌握。高校宣传思想部门,4 要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党管宣传不能变,高校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性质不能变,打造具有高校特色、高校风格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党委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在党委领导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组织实施,党政配合、上下联动,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实效性。

2.抓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凝聚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执政目标、体现执政水平的基本队伍。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必须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建设好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品牌代言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当前,要切实加强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接领导,积极充实人员配置、落实教研经费,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促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路人、践行者。二是建设好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高校必须统一认识、整体规划,多措并举、精选优培,使这支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他们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建设好一支懂理论、重实践的红色社团队伍。高校学生社团是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在加强高校学生社团队伍建设中,高校务必引导学生,按照社团章程要求,成立各种协会、学会,并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等活动;要加强工作指导,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把握正确方向;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通过学生红色社团,凝聚更多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3.抓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辐射力

高校具有思想解放、学术自由、价值多元等特点,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阵地建设至关重要。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交流平台建设。讲座、论坛、学术交流会是高校教授和专家传播知识,教师与学生扩展视野的重要渠道。为了确保讲座与论坛等活动的政治性,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审批制度,有序管理论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确保高校所有类似论坛的阵地都讲政治,而不给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提供传播渠道。二是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建立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站系统,加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秀理论成果数字化进程,开辟网络平台栏目,唱响网络主旋律;落实高校校园网络管理责任制,改进校园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切实抓好网络课堂、网络社区、微信、微博等的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工作的管理,杜绝不良网站侵袭。三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加大高校校园文化设施的经费投入,将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寓于高校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中。同时,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突出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培育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使校园文化阵地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从而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辐射力。

4.抓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控制力

无数事实表明,高校不是一片净土,而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汇集处。在这种现实境遇下,高校应当抓好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控制力。一是要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防范机制。始终不渝地加强组织领导,在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在健全组织、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毫不动摇地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在理论学习、搭建平台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生心理预防,在档案记录、心理发展上下功夫,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需要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舆情分析会;根据舆情研判结果有针对性做好预案准备;成立危机管理或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构,负责处理意识形态的安全危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科学迅速地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三是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高校要确保物质投入,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工作,划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渗透工作,做到专款专用,常投常有。高校要确保人力投入,根据学生的数量和学校的特点,组织一定数量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者。此外,探索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量化机制,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思政课教师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3] 刘爱莲,彭恩胜.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J],云南社会科学2009(4):5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第二篇: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摘 要:在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严重滑坡,抄袭、语法错误等问题日益突出。以常州大学的实际情况为例,探讨影响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内因和外因,并立足于日语的专业特征,提出在论文准备时间、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学校配合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改善当前高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论文;内因;外因;指导教师;课程设置

毕业论文(以下简称毕论),是本科教育的一个必经环节,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日语专业而言,毕论是对学生的日语技能、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研究与创新能力等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日语毕论质量严重滑坡,抄袭、语言表达不清、语法错误严重、逻辑不合理、论证不充分等现象日趋严重。日语专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提高毕论质量,是各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以常州大学日语毕论的教学实践为例,总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探讨提高毕论质量的对策。

一、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特点

毕论属科研论文,要求具有创造性。但事实上,在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本科生的论文很难达到这个高度。日语毕论囿于其专业特征,实现起来更难。日语是小语种,与英语等通用语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零起点”。大学经过短短三年多的语言学习和训练就面对毕论的考验,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人平时时间多花在语言学习本身上,很少涉及理论性的学习,只能做到对某个课题的现有成果进行学习、归纳,在梳理资料的基础上做一些描述性工作,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做到“自圆其说”、语言准确已属不易,能有“自成一说”、推动学科发展成果的情况则少之甚少。

正因如此,业界有人主张日语专业应取消毕论环节,以翻译作品取而代之或主张直接用中文来写日本、日语相关的内容即可。对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写作毕论不可或缺,这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鉴于日语专业本科生的现状,其毕论的要求可以定位在:选题适当,语言准确,格式规范,内容充实,论证充分。同时,主张鼓励起点高的院校,或者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的学生勇于突破,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

常州大学日语专业成立于2004年,采用“毕业论文写作+翻译作品”的检验考核模式,即6000字左右的日语论文和一篇与所写论文相关的1000字左右的日文翻译。通常,翻译经过老师指导都能很好地完成,但在毕论完成方面困难重重。毕论质量不高,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造成的。这里“内因”指学生个人的资质和努力,“外因”指教师、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

(一)内因方面

由于是“零起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语法错误连篇。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学术论文写作经历,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较差,论文空泛、浅薄,缺乏必要的论证,总是论少述多,写成说明文或描写文。可见,学生对所做毕论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导致论文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毕论只是学校学习的一个环节,将毕论工作视为一次较大型的平时作业,重视不够,论文多是东拼西凑。甚至,少数学生还存在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不少学生写完论文初稿就认为完成了毕论,把局部内容调整、语言润色、格式完善等后续任务视为指导教师的任务。

(二)外因方面

1.时间上的冲突

2.教师指导问题

近些年,由于各高校主抓科研,全国上下都越发看重“科研成果”,尤其看重核心刊物和专著,导致教师教学热情减退。一般,日语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如常州大学每位日语教师每年指导人数人均约7-10人。指导教师在承担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指导如此多的毕论。在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只能把辅导重点放在把握学生论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科学性、论证的逻辑性等方面,对学生论文格式的规范性、语言的准确和流畅等则辅导相对欠缺。另外,从年龄结构上说,年轻教师比例偏大,难免会有部分教师缺乏指导论文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校管理及服务措施的影响

首先论文写作过程监控力度不够。由于毕论主要采取分散式管理,使校方很难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向及论文完成的进度,教师的指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也敷衍应付。其次,为论文服务的配套设施跟不上。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更好的实现就业。作为就业大军的中坚力量,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关键。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重点培养的各方面人才,只有得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拥有发挥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也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不仅可以享受自己通过劳动得到的物质成果,而且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充实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历史沿革

(一)统一分配

恢复高考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大学一直实行统一分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这一制度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当时的政务院发出《为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工作的通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第一届大学生的分配意见,提出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有计划的统筹分配。1951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

1977年恢复高考,从这一年级的学生毕业起,国家沿袭了统一分配的制度。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要求对毕业生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分配,其中,国家教委直属院校毕业生由国家负责面向全国分配;部委主管院校,毕业生由各部委在本系统、本行业内分配;省属院校的毕业生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区负责面向本地区分配。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复苏的年代,学历文凭成为人们发展的最大资本。当时,各单位里的本科生可谓凤毛麟角,考上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饭碗不愁。

(二)双向选择

上世纪90年代,上大学最大的变化是从“两包”到“两自”。“两包”,即考生上大学学费由国家包下来,毕业后由国家包分配。“两自”,即学生上大学要自己缴费,毕业后要自主择业。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已开始酝酿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过程与收费制度基本一样,持续了较长时间。

1986年,原国家教委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向高等学校。1994年,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提出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毕业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以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同年,原国家教委推行高校招生并轨改革试点。当年全国共37所并轨试点院校,1997年全国大部分学校开始实行并轨招生。

(三)自主择业,就业形势严峻

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据教育部统计,1998年普通高校招收本专科生108万人,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其中普通本专科招生159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增长47%。此后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当年因为扩招而受益的学子,在4年后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据教育部统计,1999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是31.9万人,2007年增长到128.2万人,今年虽然增幅较往年有所

减缓,但报考人数仍在不断增长中。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旧严峻。2006年7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截至当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上百所高校的6000名应届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随着就业难的加剧,大学生的期望月薪也一降再降,此次调查显示,甚至有1.58%的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有66.1%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仍然突出。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社会上大学生就业情况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学生供过于求,政策、教育和大学生自身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各种劳动力资源的互相冲突

我国是人口大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虽然早已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仍然较高,导致新增劳动力数量仍居高不下。同时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引起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加剧了就业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据统计:目前没有就业的下岗职工还有100多万人,2006年至2008年将涉及职工351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社会各界的劳动力资源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都互相交叠在一起,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互相冲突已经到了高峰期,解决这一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2、社会可供就业岗位较少,劳动力供大于求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企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因此,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与就业率增长却并不同步。形成这一不正常现象产生的因素是: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就业总规模的扩大;企业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代替劳动力,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等。

3、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已从传统的经营化模式向现代化大众化模式转变。自1998年高校批准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2002年毕业生145万、2003年毕业生212万、2004年毕业生280万,2005年毕业生338万,2006年毕业生413万,2007年毕业生495万,6年增加了350万,预计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0万。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之相应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学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就业政策不适应和就业指导不足

目前,国家虽然为鼓励和吸引人才到中西部和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或者支援农村教育,实行很多优惠政策,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对这些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还缺乏相关的引导;同时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政策,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还没有相关有效措施,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制,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对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 迷茫,正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帮助,但有关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和信息的滞后,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规范毕业生就业的必要程序和手续,这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政出多门,甚至政策相互冲突,使得有些地区的毕业生左右为难、不知所措,甚至因此而失去就业机会。

物而涉及到人,并且人在无对象物的领域内只是持存物的预定者,那么,人就走在 了悬崖的边上,即他本身只应该被视作持存物。”[6]

技术由对物之物性的消除达于对人之

人性的消解。

2、结构失衡

结构失衡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认为,经济结构决定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反作用于经济结构。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市场定位不准确,高校在加速扩招的同时,未能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导致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没有自主权,不能根据市场实际及国家发布的就业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在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严重脱离市场,盲目招生和设置专业,导致了毕业生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性弱等问题,这就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3、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金融危机就是次贷危机导致经济危机,国家或几个国家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国际金融危机已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乐观估计,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可能恢复。美国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萎缩而冻结招聘,波音公司也要进一步裁员。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

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

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渡过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如果就业不行或没有理想就业,不妨以读研和留学来躲几年,待就业形势好转再行求职。要提醒大家是,经济不好时美国人读研的特别多,留学非常难录取和获得资助,同样国内考研竞争也会很激烈。希望教育部拿出政府四万亿救市的气魄来,马上把研究生招收名额大幅度增加。

4、大学生主观意识偏颇

大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择业观和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流,能正确熟悉和评估自己,勇于艰苦创业,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但是,也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主观上存在一定的择业误区,影响和制约了自己的就业。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现实、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注重个

人的选择,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功利性较强,缺乏正确的自我规划和熟悉,没有把就业当作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环节来看待,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蜂拥追求“到城市去,到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高不成,低不就”。这些主观意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5、初期薪酬期待值偏高

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压力较大并且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对于自己的初期月薪要求也普遍比较接近现实。大部分本科生的选择在1000元~4000元之间,而其中大部分人的选择在2000元~3000元之间,其次在1000元~2000元之间。同时,专科生对于初期薪金的要求相对于本科生而言较低。72%的高专学生的要求都在1000元~2000元之间,12%的人选择在2000元~3000元之间。大部分本科生的要求比大部分专科生的要求要高。同时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初期月薪的要求明显比三、四年级的高出许多。

当代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并没有很清晰的了解。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对初次薪酬的期望值明显比较偏高,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薪酬明显下降。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从政府、社会和自身三个方面去对大学生就业难提出解决办法。

(一)政府方面

1、加强党中央对大学生就业的关心与支持 12月2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活动后,特地前往该校图书馆看望大学生,并与学生们一起就中国的飞机制造、金融危机、就业形势等话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面对大学生,温家宝总理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

在今年“两会”期间,保就业成为代表委员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就业不仅是党中央提交为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而且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也指出:“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也强调: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完善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实最低工资制度。

2、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做起,到一线去工作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不少大学生也渐渐转变了自己的就业观念,在心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到基层去工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成长经历。08届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葛湘玲告诉记者,她刚开始也是不太想到基层去工作,因为从小在城市长大,觉得到基层去工作没什么意思,和自己最初的期望值有所差距。但

是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一次一次严酷的考验后,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她渐渐有了更加务实的想法,觉得到基层工作比较适合自己。“我还年轻,到基层就业可以锻炼自己。从小到大,我在家里都没怎么吃过苦,没体验过真正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我愿意用三年的时间去重新学习,重新认识自己和社会。基层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去补充新鲜血液,有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实实在在动手去做。”

而且,政府出台和落实的扶持政策,也让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村官,都是享受事业单位编制的,有省委财政的保证,领导也非常重视和关心我们。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在基层得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现在担任常州市戚墅堰区丁堰街道芳渚村委主任助理和团支部书记的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实并快乐着。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到具体项目和行动的落实与实施,近几年来,到基层就业已经逐渐为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所接受,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时的选择。自2003年起,各级政府部门扶持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育特岗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尽管经历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体制的摩擦所带来的种种阵痛,但不得不说,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之下,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之路正在越走越宽„„

(二)社会方面

1、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通过生涯设计帮助学生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 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 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方法; 明确将要进行的调整和各项准备等。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

3、职业价值观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选择一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索取与奉献的关系,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个人成才与客观条件的关系。树立“三个观念”,即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艰苦奋斗,创业成才的观念; 增强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

4、心理指导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心理素质、知识结构,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职业。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和潜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就业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和参与就业竞争。

5、政策和信息指导

加强学生择业的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逐步建立起需求信息服务网络。通过广泛

而深入的政策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就业政策及学校制定的具体实施意见,引导学生走出择业“误区”,消除择业困惑,纠正择业中的片面认识。向学生提供社会需求信息,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需求毕业生的类型、人数以及对毕业生素质的具体要求,指导毕业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6、择业方法和技巧指导

让学生了解自荐、面试、笔试的种类,掌握自荐信书写的格式、内容和写作技巧,以及面试和笔试的应试技巧和方法。要让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恰当地、实事求是地展示自己。通过媒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与就业纪律,使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地运行。开展“生涯设计”活动,形成以此为抓手的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7、开设专题系列讲座

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学者作经济与教育发展趋势、就业形势、择业技巧、艰苦创业、奋斗成才等报告或开设专题讲座,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择业决策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

8、开展调查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热点以及就业心理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教育与疏导。开展就业“双选”模拟活动。聘请人事、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领导担任主考人员,与毕业生开展就业“双选”模拟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毕业生的择业技巧和能力。

9、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讲座或选修课

以专题讨论与集中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系统,为实行网上求职择业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总之,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推动高等教育事。

(三)自身方面

1、以理性眼光看就业

直接走向社会寻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有市场,而是能否接受市场。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仍然有许多公司在不断壮大,这就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招聘会上这些公司依然可能会门可罗雀。大学毕业生应当接受多元化社会的多种工作岗位,所谓大学生就业难,是难在找一份理想的同时也跟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其他工作,也许成功就在下一步努力之后;如若不然,多多积累社会经验,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模式也是个理性的选择。

2、就业考研两不误”准备并非万全之策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人才地位、价值的变迁,研究生的内在价值明显得到了提升。读研可以说意味着人生上了一个新台阶,甚至成为一个人改变生活、实现人生理想和愿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读研是否一定能改变命运?是否就意味着更容易找到理想职业?这就因人而异了。

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学历文凭已不再是检验一个人所学专业知识状况的唯一标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一个人的能力不能仅仅以其曾经获得的学历来判断,用人单位需要员工给其创造价值,所以他们更重视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标准。

马克思曾说:“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而内因起决定作用。”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身边的环境,那我们就要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适应这个社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借助环境中对我们有利的因素,抓住机会发展自己。所以先考研还是先就业,还得看自己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陶书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惑与对策,载于《中国成人教育》。[2]杨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载于《中国成人教育》。[3]张强,赵万里。大众化教育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及理论误区的分析。[4]刘文伟,项中。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5]肖静.西方失业理论与中国的就业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6,(11)。

[6]刘加强.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7]杨伟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前景如何?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年11月06日。[8]程忠国。大学生指南图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09-01。[9]佚名。外国大学生就业面面观。香港文汇报 2004年4月28日

[10] 杜宇.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就业形势更趋紧.北京新华网,2009-03-29

[11] 09年陷就业低估,611万高校毕业生面临挑战.中国教育在线校园招聘频道,2009-03-30。[12] 谭运进.西方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商业时代,2005,(12)

[13] 伍希.借鉴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4)

第四篇: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摘要】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对保证石油钻井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分析石油安全影响的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以防止在石油钻井中出现工程事故。

【关键词】石油钻井;安全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由于石油钻井工程是隐蔽性很强的地下工程,也是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给我们的钻井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石油钻井工程的进程。目前,我们国家在石油钻井的工程中也接连发生了重大的人员伤亡的事故,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石油钻井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以减少人员工程事故的发生。

一、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

石油资源对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开采石油资源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努力的为我们国家的石油钻井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石油钻井作业自身的特殊性,并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产体系,因此它的作业要求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石油钻井作业在工作环境以及施工环境都是比较恶劣的,并且在进行作业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作业风险。

石油钻井的作业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因为石油钻井作业经常在野外露天进行。由于野外露天的天气、地质等等其他的方面都会影响我们的施工。施工条件也因为天气以及地质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由于在石油钻井中,钻井人员会接触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石油钻井的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业的程序比较的多,因此特殊工种就会很多。这些特殊的工种,由于其作业性质的特殊性,存在许多的职业危害,于是就会很容易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

石油钻井本身是一项特殊的工程,因此在工程中就会有大量的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作业。因此,石油钻井工人要有非常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承受强度大的劳动。石油钻井工人在石油钻井中由于劳动强度太大,就会容易分散注意力,在作业中出现疏忽的状况。但是,石油钻井工程是不能出现任何的疏忽和问题,因此就会很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一项程序复杂的工程,要求各个岗位互相配合,才能够做好。因此,在石油钻井工程中立体交叉作业比较多,需要很多人互相配合和合作,这样就才能够完成作业。但是,石油钻井工人在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指挥得当,严密防护,否则的话,就会发生很严重的工程事故。

二、石油钻井中管理对策

(一)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我们的石油钻井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的工作人员具有非常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中照搬知识,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给我们的石油工程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石油工作人员理论结合工作实际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石油工作人员的工作。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岗位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各个岗位都做到各司其职。安全意识在石油钻井工程中是非常的重要的,关系着石油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因此充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为了能够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有关石油安全管理的知识培训,充分的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并且让鼓励他们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的管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这对于石油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的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主动积极的帮助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掌握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好石油钻井安全管理的工作。

(二)加强钻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制度建设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制约和影响,在石油钻井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制度的缺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安全生产对于在我们的石油钻井中是非常的重要的,关系着石油钻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应该让相关的领导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相关制度的缺漏,石油钻井工程的领导一定要注重起制度是上的建设,并且努力的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在完善制度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的结合实际来完善制度,将安全制度的相关条例和实际生产的环节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三)全面提高石油钻井工人的安全意识

有的石油钻井工人在作业的时候,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发生了很多严重的工程事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给石油钻井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油钻井中临时人员和编制内人员定期进行全面的教育,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我们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在石油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

(四)定期分析钻井安全的现状

定期分析钻井安全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加强石油钻井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对于石油钻井安全的状况,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总结,并且从我们的总结发现存在的一些安全的问题,及时的向上级汇报。在我们进行定期分析石油钻井的安全生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石油钻井安全生产的现状,努力的做到合理、科学。根据我们对石油钻井进行合理的分析过后,我们一定要全面的、合理的制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且去合理的实施。

三、结语

石油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我们的石油钻井的生产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其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且努力的找出有效地解决对策。为了更好的促进石油钻井管理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努力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钻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石油钻井工人的安全意识,定期分析钻井安全的现状,以此促进我们国家的石油钻井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崔巍,都秀文,杨海峰.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电力建设,2013(08):34-39

[2]张兴全,李相方,李玉军,杜钢,徐大融,任美鹏.钻井井喷爆炸事故分析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6):129-138

[3]袁智,汪海阁,王海强,余果,刘超.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钻井井漏事故危险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03):107-112

作者简介

姚廷红,出生年月:1975060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甘肃,单位:川庆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职称:助理工程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石油钻井工程质量监督,QHSE监督管理,安全、质量、环保监督。

第五篇:影响网上银行的安全因素和风险防范对策(定稿)

影响网上银行的安全因素和风险防范对策

影响网上银行的安全因素和风险防范对策

网络时代为大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手段。在这个追求效率的社会,(略)

一、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

正当传统银行仍陶醉在开设众多分行以扩张版图之际,看不见摸不着的网上银行正悄悄攻占市场。冲击着整个金融业的网上银行革命已经展开,网上银行的产生把传统银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是时代的要求,也将是时代的结果。

(一)网上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

1995年10月,美国三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ty First Network Bank),它通过互联网提供全球范围的金融服务,客户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存款、取款、转账、付款等业务,网上银行由此诞生。

网上银行就是信息技术、互联网与传统银行等三要素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实时金融服务的银行形态。

网上银行实际上是银行业务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信息革命在世纪之交贡献给金融电子化领域的最新创意。网上银行(略)

(二)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存在的显著优势

网上银行从一诞生,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美国和欧洲是网上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其网上银行业务量之和约占整个市场的90%以上。网上银行之所以飞速发展,是因为与传统银行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

第一、网上银行具有“3A”式服务的特点,即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 way)都可以非常方便使用。网上银行交易通过互联网进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能上网,用户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查询、转账。(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充分肯定了网上银行在便捷(75.7%)、节约时间(60.1%)、不受地域约束(39.8%)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第二、无论从开办成本还是从运营成本考虑,网上银行都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银行业务成本。同时,(略)

二、安全问题是制约网上银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如上所述,网上银行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现实中确是没有更多的人选择网上银行交易。相关调查显示,(略)

三、影响网上银行安全的因素与原因分析

影响网上银行安全的因素及原因很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银行的相关技术不够完善,导致网上银行系统存在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略)

四、如何减少网银安全隐患

由上面的分析得出,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银行的相关技术不够完善,导致网上银行系统存在漏洞;第二,客户在使用网上银行时缺乏安全意识;第三,很多犯罪分子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窃取网上银行客户的帐户资金。由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首先,银行方面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安全隐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略)

再次,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对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国家的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的力度。

从我国来看,目前(略)

同时,可借鉴发达国家打击网上金融犯罪的经验,不断补充我国《刑法》上金融计算机犯罪的种类或制定单独的《中国因特网金融犯罪条例》,有力地打击网上金融犯罪。

综上所述,要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一方面银行要建立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体系,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掌握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银行的方法,同时,国家也应建立起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上行为的,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强自身的监管力度。多方合作才能有效地解决网上银行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岚:“构筑网上银行安全的三道防线”,《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马翔、李海靖:“网上银行的安全威胁和风险防范”,《金融论坛》,2001.4。

(略)

[8]中国人民银行,http://存限额的一年一定规则,按季、按客观需要核定库存现金,减少累赘占款,降低库款管理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增设sc6000系统库存现金申报交易。随着全省各地sc6000综合业务系统的陆续成功上线,信用社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不日而语,但现金调送申报交易在此系统中却未有涉及。试想,如在sc6000系统具备现

金申报功能,利用网络进行调送申报。如此以来,文前所述的易出错、责任追究难、信息易泄露等现金调送风险就游刃而解,人力资源也将大大节省。

(四)降低现金使用量,提倡现代化支付。农信社以农村为主要业务市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客户多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 的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

农村信用社如何提高安防意识 消除不安全隐患

------------------

2008年12月20日 13:54:41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金融业繁荣,但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上各种矛盾纵横交错,治安形势日趋严峻,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我们信合金融更应居安思危,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建设,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创造良好的业务经营提供有力保障。但是这些都离不开安全,没有安全何谈效益,没有安全何谈发展,下面就如何提高员工的安防意识,消除不安全隐患更快、更好的促进业务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提高安保工作认识,思想要高度重视

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不仅是创建“安全单位”的基本要求,也是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项重要基础,因此,安全保卫工作要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从对外形象和大局利益上讲,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将成为同业竞争力和客户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保卫工作的好坏,不但会影响到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信用社的声誉,影响到客户对信用社的信赖度;从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角度上讲,安全保卫工作也是确保信用社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发展业务,增强

竞争实力,从而争取更大的经营业绩。因此,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认识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大”的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保卫工作,为信用社业务经营和有效发展保驾护航。

二、明确安保工作责任,管理要突出重点

从一个案件、一起事故所造成的资金、名誉损失来看,总是得不偿失的。无数惨痛的案例教育我们搞好安全保卫工作要抓住重点,从源头治理,才能扼住风险的咽喉,掌控工作的主动权。从内部看,各类案件时有发生,说明信用社的风险防范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风险的监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不得有丝毫马虎和松懈;从外部看,金融系统频频发案,转移库款、违规放贷、票据诈骗等等,案件形态多种多样,作案手段千奇百怪,一旦放松安全保卫意识、淡薄安全保卫责任无异于是将信用社置于火山口上。只有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措施,狠抓防范金融风险最大化、落实岗位工作责任最大化、发挥安全保卫作用最大化,加强重点部室、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责任落实情况,重在预防为主、化解隐患,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在前面,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防范于未然,确保本单位的人、财、物的安全。

三、建立安保工作机制,措施要落实到位

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充当“事后诸葛”,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预防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的长效防御机制,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使防范工作走在各项工作的前面,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对信用社的各类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外部治安环境形势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准确的判断,以便于指导信用社的安全工作及布署。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不同情形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要组织好相关预案的演练工作,使员工真正掌握预案的流程、要点和防范手段,确保应急预案真正发挥作用。要严格落实上岗、值班、守库制度,确保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要严格落实内部管理的各项规定,切实防止发生各类案件和责任事故,确保单位内部的安全问定;要严格落实督促检查和奖惩制度,对于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做出重要成绩、突出贡献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失职、渎职以及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发生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四、完善安保工作制度,责任要明确到人

安全保卫工作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个部门的任务,而是每一位员工的任务。任何一名员工,对本岗位和本单位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落实单位制订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风险防范措施都具有非执

行不可的义务。再完善的制度、再有力的措施,如果不能得到落实,那么安全隐患就会不可预见地发生在任何角落、任何时间,只有上下每一名员工一如既往地长抓不懈,才能构建起防范安全事故、案件的坚强堡垒。同时,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稳定形势,深入排查单位存在的不稳定问题,结合当地和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实化、强化安全保卫工作措施,修改和完善各岗位工作制度,真正在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深入开展好营业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教育活动,从领导到职工,都要强化纪律观念,增强责任心,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职责明确、任务落实,在信用社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危害、处处防风险的“大安全”局面。

五、加强安保工作考核,监督要持久有力

加强监督检查是促进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信用社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安全保卫工作采取不定期抽查和突击检查等办法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在检查中,要坚持原则,不讲人情,不搞下不为例,一律从严检查,对每次检查结束后,公开通报检查结果。要经常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防范教育,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提高员工的法纪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员工识别不法行为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各岗位、各信用社的安全保卫考核工作,努力提升全联社安全防范整体水平和综合防

范能力。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这一中心任务上来,不要分心、分神,不要观望、等待,真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安全保卫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对金融案件信息的分析,加强对各种预案的不断完善,加强对各项措施的检查落实,加强公安部门和友邻单位的协调配合,切实履行好考核和监督职责。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复杂形势下,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认真分析信用社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安保人力、物力投入,落实专项经费,配齐先进的硬件设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制约机制等等,进一步强化内部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为实现信用社业务健康、快速的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金融单位的安全事关金融运行的稳定。金融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不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只有起点、站点,却永远没有终点。

当前要想切实做好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首先,要明确总体工作思路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略,突出抓好责任、落实、源头和整治四项工作,层层建立安全工作网络,完善安全督查机制,夯实安全防范基础,筑牢安全保障防线,进一步增强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切实有效地防止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为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再登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其次,应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狠抓责任,层层建立安全工作网络

安全工作始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从健全组织入手,全面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一是强化领导,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联社和各基层信用社都必须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综合治理“三防一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兼职安全员及其职责、奖惩等考核措施,做到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二是强化责任,确保安全工作层层有压力。建立“谁主管,谁负责”和“一把手”负总责的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层层签订综合治理“三防一保”责任状、消防安全责任状。制定防抢劫、防诈骗、防火灾等各种应急处置预案,将责任明确到人,分工细化到岗,防止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三是强化联防,确保安全工作外援有保障。在与110进行联网的同时,要求各营业网点都与周边的单位、居民签订联防协议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并支持信用社共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争取外援,从而保障信用社的安全。四是强化考核,确保安全工作奖惩有依据。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工作“一票否决制”,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案件造成损失的,取消该单位和安全保卫工作责任人当年评先资格,并全额扣发该单位当年工作质量挂钩工资。对发生安全事故、案件但未造成直接损失的或被省级点名通报的,全年工作质量挂钩工资减半发给,渎职、失职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对安全保卫工作较好的单位联社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狠抓落实,层层完善安全督查机制

一是加大常规检查力度。每位基层信用社主任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和参与各项安全活动的同时,每月必须坚持做到“七个一”,即:代一次班、核对一次账、查一次库、查一次有价单证或重要空白凭证、组织一次柜组互审、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对全员的思想动态进行一次分析。各信用社的兼职安全员每日必须对班前、班中和班后进行检查,每周必须对内部账务进行一次检查核对,对各项安全工作活动都有详细的资料,并按月向县联社报送“守库值班表”、“安全保卫工作月报表”。联社专职保卫人员,对联系片网点每月不少于一次以上的正常检查,主要对主任“七个一”的执行、兼职安全员的职责履行、安全设施及器材保管使用、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加大结合检查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各营业网点的安全检查力度。联社对各个网点每月组织一次以上的突击检查,主要对值班守库、三人当班两人临柜和复核等内控制度执行、责任书和联防协议的签订、安全设施、监

控和110报警设备的管理及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晚间还要通过远程监控对各网点值班人员到位情况、110 布、撤防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加大节日检查力度。坚持重大节日前后安全重点检查制度,在各大节日前后一定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节日期间安全工作正常开展。四是加大处罚追究力度。检查中力求达到“五不放手”即:应查未查的人和事不放手,责任不清的不放手,原因不明的不放手,责任人得不到处理的不放手,干部职工得不到教育的不放手,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的安全检查体系,努力使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安全保卫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内部规章制度,对相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对待安全工作没有“小事”、没有“好人”、没有“商量”、没有“退路”。对检查出的问题、隐患整改不及时,或整改不力的,要从重处罚。真正形成农村信用社上下人人重视安全,逢会必讲安全,事事考虑安全,下基层必查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源头,层层夯实安全防范基础

一切好的工作必须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好的制度必须规范执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严格按照好的程序运行,才能避免失误与风险。

一是强化“制防”开展整章建制。县级联社过这么一两年,就应

该认真对照公安部、人总行、银监部门以及省级联社近期新出台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对过时的制度和办法进行清理,并结合县级联社自身实际,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自己的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和考核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二是强化“人防”开展教育培训。一直以来“人防”总是排在“物防”和“技防”的前面,俗话说以人为本、事在人为„„安全防范意识,应是金融单位员工的本能意识,也是职业素养和岗位的要求,金融单位特别是一线员工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应立即警觉起来,意识到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抢劫、盗窃、诈骗,甚至人身伤害,这是职业性质所决定 的,警惕性时时刻刻都不得有丝毫放松。要想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必然要通过对员工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这一最根本的途径来解决,这绝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增加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所必须的措施。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员工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自我防卫常识、技能,很容易遭到犯罪分子的伤害。结合实际,强化员工必要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要搞好专业培训。县级联社每年必须组织一到两期的安全员培训班,加强对兼职安全员的技能培训,重点是数字网络监控、CK110报警设备和系统的正常维护,以及110联网报警系统操作步骤及处警流程,使他们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还要加强规章制度培训,重点对省级《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规定》、《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违反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处理的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系

统经济违法犯罪案件中涉及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和本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基本制度》等有关内容进行培训。第二,要搞好专题教育。开展一些发生在农信社的大案、要案“安全警示日”、“案件分析通报会”等系列活动。同时要求各基层信用社每月必须安排一次以上的安全教育活动,重点加强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形势教育、法纪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意识和敌情观念。第三,要搞好重点教育。可利用各专业部门业务培训的机会,安排专项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教育,突出对会计、出纳及信贷等重点岗位人员进行经常性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安全防范能力,安全操作规程,往往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来自血的教训,只有严格执行才能保障安全。对重点岗位的重点人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通过群众座谈和家访等形式,了解职工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和经济收入等情况,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

当然,我们大家应该清醒地知道,随着犯罪分子侵袭金融机构的手段不断变化,金融安全防范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金融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金融安全防范工作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只靠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体信合人的合力扎扎实实地去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坚信在人总行、银监部门的关心下、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和公安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广大信合人一定能够为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筑起一道坚实的

安全屏障。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已经成为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有力的后盾。

如何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识到位,是强化安全保卫责任意识的思想基础

安全保卫工作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贯串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好与否,安全保卫很重要;安全保卫好不好,取决于全员安全防范意识高不高。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日之工。提高员工生产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是健全安全文化的基础,是真正能够实现安全生产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一项工作。这分几个步骤。首先要加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知道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纵规程可能就是违法行为;其次,员工法律意识提高了,就会迫切需要一些安全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满足员工愿望,通过张贴安全宣传画、开办讲座,把一些常用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容易被接受,效果好;再其

次,从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着手,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安全,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员工不要受到伤害。要告诉全体员工,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每个员工身心健康。因为事关自身利益,员工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就能够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最后,以身边耳熟能详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为教材。提高安全意识,事故案例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因为那都是活的血的教训。要以在社会上影响巨大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生产安全事故为案例,要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何防范,举一反三。要把事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划分清楚,要把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危害阐述完整,一定要让员工心灵受到震撼,切实知道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是终身的,是家庭的悲剧所在,是社会安定最大的敌人。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有对企业对员工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认识到员工把他们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全部都交付给了我们,我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员工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以及企业的兴衰,可以说责任重大,重如泰山。只有强化安全保卫的责任意识,才能牢固树立“安全保效益、安全出效益”的经营理念。通过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逐级签订《安全保卫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形成领导与员工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格局。

二、教育到位,是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强化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抓好安全制度、安全常识的学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案例的警示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握们还必须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了依据,才有了准绳,才能知道难在哪里。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每月至少进行两次,重要节假日和重要活动随时教育,做到学习有记录、有内容、有效果;形成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教育布局,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设施到位,是抵御暴力侵袭的物质屏障

物防和技防手段,是农村信用社抵御暴力侵袭的物质屏障。只有建立有效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才能使信用社的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完善和提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树立“宁可花钱买平安,也不花钱买教训”的思想。对营业室、金库、技术设备及运钞车辆等设施,在严格按照上级联社达标规划和**部门的达标要求进行设计、装修、配备;所需的防盗、防火及报警器械置备齐全,特别对值班守库室,应根据安全防范的要求结合人们生活起居的特点进行改造,加强防范,使值班守库人员增强安全感进而增强责任心。

四、检查到位,是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的重要方法

安全保卫检查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更是安全保卫工作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方法;首先应配备专职的保卫干事,其次配齐检查必须的摄录器材。通过检查抓制度落实,通过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安全保卫执行情况,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安全隐患、堵塞漏洞。检查要做到经常性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特别是重大节假日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卫要有周密安排和严格要求,值班守库不能有丝毫松懈,“三饭”期间是安全保卫的“节骨眼”,要进行突击检查和反复检查,形成紧张氛围,以敦促各单位切实抓好安全制度落实,提醒单位负责人和行为人严格照章办事,时刻不忘安全保卫工作,事事牵挂信用社员工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奖惩到位,是加大安全保卫责任力度的必然要求

奖惩应该以检查考核为前提。客观公正、有理有据、是非分明奖惩到位,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对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在单位安全保卫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凡因领导监督检查不利,导致案件事故发生,造成员工重大伤亡或资金重大损失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做到信用社处处有经营,时时有安全。坚持秉公办理业务,不殉私情,随时随地捍卫信用社资金安全。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尤其是基层信用社经济案件发生比较频繁,有存贷款体外循环,有监守自盗携款外逃,有挪用公款及贪污公款等,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了经济损失及不良影响。从这些案件上看,虽然诱发案件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还是由于金融系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所引起的,比如:内部管理松懈,岗位责任不明确,对违规行为处置不力,从业人员逆向操作等。同时,除作案人自身的犯罪动机外,部分农村信用社制度流于形式,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也是案件和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农村信用社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有章不循,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人员自1996年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以后一直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导致3人社较多。这部分网点大多只有2人留社办理临柜业务,1人下村负责收贷、收息,导致很多会出基本制度无法执行,更谈不上实行平行交接,互相制约等。特别是在信用分社一级,由于人员较少,基本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使部分人员失去了有效制约。二是内控制度坚持不严,特别是在信贷上,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审贷小组形同虚设等。三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部分职工害怕与违规违纪行为做斗争,对违规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及时向上级反映,为引发

经济案件提供了温床。四是基本制度不落实,“十案九违规”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体制不顺。现有农村信用社实行县、乡两级法人管理模式,县联社配备了稽核监察部门,每年开展各项检查也不少,但有些检查走过场的多,真正沉下来扎扎实实动真格的检查少,使一些问题没有及早暴露,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大。

2、重业务经营,轻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农村信用社职工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驱使下,淡忘了工作责任感和服务宗旨,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当前,有的职工自身道德约束差,贪图吃喝玩乐,“三圈”表现截然不同,还有的职工作风飘浮,不注重业务技能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对不规范的账务和他人的违规行为不但不加以抵制,反而还加以效仿和“创新”,直至酿成案件和事故,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二是有的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分社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只顾给职工定指标、压任务,却忽视了对人员的管理,缺乏对职工政治思想、法规法纪、职业道德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造成一些职工的思想觉悟和警惕性不高,使一些意志薄弱者心态扭曲,在社会物欲和虚荣心的诱惑下,把工作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致使各种违规和违法行为得以长期潜伏,并逐渐暴露产生。三是是人员素质低,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以前,农村信用社由于进人渠道不合理,存在“关系户”、“家族化”的现象,使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思想品德不好的人

员流入了信用社,加上信用社整天忙于业务工作,组织员工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很少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逐步在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员工脑海中生根。

3、内部管理不规范,权力缺乏制约监督

一是重空凭证管理不严,部分信用分社出纳对开出的现金支票这一重空凭证管理不严。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开出的现金支票到主社提现,出纳应及时与分社主任衔接,保证双人当日提现,并做好相应登记,对于提回的现金应当面点清并入帐,做到帐实、帐款相符。有的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不按规定登记、领用、销号,致使印章管理失控,账务管理不严等。二是农村信用社本身内控制度还不健全,加上现有的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又缺乏严格的管理,权力缺乏制约监督。比如,有的信用分社主任既是领导又是信贷员,贷款发放、财务开支审批等一个人说了算;有的包片信贷员在开展背包下乡、送款上门服务中,集存款、贷款、出纳、记账业务于一身,极易诱发经济案件。

二、防范农村信用社案件的对策建议

对于上述案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农村信用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切实遏制目前的案件高发态势。同时,狠抓教育,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严肃纪律,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做好事前防

范,事中防范,事后对策,有效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和案件防范水平。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在工作中,一是要结合今年开展的案件专项治理和“内控管理年”活动,组织职工进行全面的学习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二是强化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有效开展警示教育,把案件防范工作内容纳入员工培训计划之中,以典型案例为素材,提高员工拒腐防变能力。三是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构建,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环境。四是把打击经济犯罪,保证资金安全,防范各类案件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到金融案件的危害性、严重性,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保持警惕性,认真分析经济犯罪的趋势,制定措施,实行防范案件责任到人。五是全面开展基本制度大学习、大教育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编织一张防范风险、长足发展的思想道德建设网,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从而有效的管控风险,杜绝经济案件发生。

2、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以上案件,充分暴露出农村信用社职工业务素质不高、行为失范的客观现实。为此,痛定思痛,要针对一线岗位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

存在着会计、出纳、信贷、微机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基本制度执行不力、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通过激励、培训、培养、自学,做思想工作及各种教育,努力提高信用社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

3、强化稽核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在日常工作中,一是要把规章制度的检查落实重点放在联行、信贷、计划、会计、储蓄、现金保管及押运等重要岗位、薄弱环节和案件多发部位。坚持定期查库和核对印签,认真审查凭证。对重要岗位人员在权力上给予制约,明确限定操作人员的权限,规定办理业务程序,确保各种权力都受到监督制约,防止不正当运用权力的行为发生。二是不定期开展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加强监督,坚持内外结合检查、全面和重点结合检查、专业检查和自查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对各农村信用社特别是信用分社一级的机构,要组织得力人员,花费一定时间,沉下心来,扎扎实实检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和蛛丝马迹。检查后对存在的问题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整改落实。对于违规、违纪、违法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决不搞下不为例。

农村信用社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㈠有章不循,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人员相对不足,部分网点平时只有2人留社办理临柜业务,导致很多会出基本制度无法执行,更谈不上实行平行交接,互相制约等,基本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使部分人员失去了有效制约,特别是3人社;二是内控制度坚持不严,特别是在信贷上,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审贷小组流于形式等;三是农村信用社内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部分职工害怕与违规违纪行为做斗争,对违规

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及时向上级反映,为引发经济案件提供了温床;四是基本制度不落实,导致“十案九违规”的现象仍然存在。县(区)联社虽配备了稽核监察部门,每年开展各项检查也不少,但有些检查走过场的多,真正沉下来扎扎实实动真格的检查少,习惯代替制度、人情代替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使一些问题没有及早暴露,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大。

如:2010年8月,绵阳商业银行发生的一起解款员兼尾箱管理员盗窃钞箱现金72.86万元的案件,就是典型的有章不循、内控执行不力的案例。虽然该行《金库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解款员不得进入金库现金保管区”,但实际操作中又安排解款员兼尾箱库管员,使其在两个不相容的岗位混岗工作,造成岗位之间不能互相制约,为其作案提供了机会,而另一名解款员途中擅自下车回家,未执行“上门收款实行双人点收、双人封箱、上双锁条、双人押运、双人交款”的规定,是导致该案发生的另一主要原因;当然,解款员和库管员及驾驶员均未认真履行职责,联社检查履职不到位,人员排查工作不深不透等也为该案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㈡重业务经营,轻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农村信用社职工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驱使下,淡忘了工作责任感和服务宗旨,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当前,有的职工自身道德约束差,贪图吃喝玩乐,还有的职工作风飘浮,不注重业务技能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对不规范的账务和他人的违规行为不但不加以抵制,反而还加以效仿和“创新”,直至酿成案件和事故,甚至

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二是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只顾给职工定指标、压任务,却忽视了对人员的管理,缺乏对职工政治思想、法规法纪、职业道德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造成一些职工的思想觉悟和警惕性不高,使一些意志薄弱者心态扭曲,在社会物欲和虚荣心的诱惑下,把工作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致使各种违规和违法行为得以长期潜伏,并逐渐暴露产生;三是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以前,农村信用社由于进人渠道不合理,存在“关系户”、“家族化”的现象,使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思想品德不好的人员流入了信用社,加上信用社整天忙于业务工作,组织员工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很少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逐步在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员工脑海中生根。

3、内部管理不规范,权力缺乏制约监督

一是重空凭证管理不严,部分信用分社出纳对开出的现金支票这一重空凭证管理不严。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开出的现金支票到主社提现,出纳应及时与分社主任衔接,保证双人当日提现,并做好相应登记,对于提回的现金应当面点清并入帐,做到帐实、帐款相符。有的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不按规定登记、领用、销号,致使印章管理失控,账务管理不严等。二是农村信用社本身内控制度还不健全,加上现有的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又缺乏严格的管理,权力缺乏制约监督。比如,有的信用分社主任既是领导又是信贷员,贷款发放、财务开支审批等一个人说了算;有的包片信贷员在开展背包下乡、送款上门服务中,集存款、贷款、出纳、记账业务于一身,极易诱发经济案件。

下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及对策

    影响技校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及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及其严重后果,使学校安全问题成为新闻焦点,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关系到家庭和......

    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行为态度、主体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强化主体规范作用、增......

    高校意识形态

    应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高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当前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太多问题,甚至很突出、很尖锐,高校不可能置身事外。这些年一些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时有发生,有......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教学观念与方式、教师专业能力进行简要阐述,其次......

    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相关因素及对策

    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相关因素及对策 【摘要】 目的:通过对病人满意度的调查,了解患者对本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找出护理服务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护理质量改进提供重要依据,探讨......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定稿)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中国社科院青年中心课题组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发展新阶段。农民收入表现......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大局,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江宁区农村的实际,......

    影响乡镇干部执行力因素及对策思考

    影响乡镇干部执行力因素及对策思考 向阳镇副镇长 樊义斌 政府的执行力就是干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能力。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分管绩效考评的领导,我认为乡镇干部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