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管理成果定稿)(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8:3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管理成果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管理成果定稿)》。

第一篇: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管理成果定稿)

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攀煤公司),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大三线”建设中,为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建设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原属煤炭部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1998年下放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8月起隶属川煤集团管理。公司现有总资产90亿元,在册员工13690人(其中,在岗员工11349人),离退休员工19337人,矿区员工家属11万人,公司原煤核定生产能力567万吨/年,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公司先后实施了矿井安全机械化改造、宝鼎矿区深部资源勘探、走出去异地资源整合等重大工程,建成了2×135千瓦煤矸石发电、8000吨工业硅、100万吨焦化等重大项目,实施了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经过50余年的艰苦创业与改革发展,已建设成为以煤为主,相关多元为支撑的煤电冶、煤建材、煤化工、煤机制等多业并举、配套发展的现代综合能化企业。

一、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背景

(一)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土地资源作为煤炭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出现众多地块闲置或低效率利用等现象。

(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合理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它既可以解决攀煤公司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又可以为攀煤公司辅业发展、增收创效、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探索新的路径和方式,更可以为攀煤公司争取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三)助推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攀煤公司作为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国有老企业,虽然煤炭开采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相关辅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效果不佳,长期依附煤炭主业生存,加之煤炭开采受资源、环境、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等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大,如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必然走不出从资源开发到繁荣兴盛到枯竭衰败的宿命。

二、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分布及成因

攀煤公司共有土地约18000亩,其中荒山、闲置土地60宗,面积4076770.82平方米,约6115亩,其中,四矿、精煤公司17宗,面积1455758.32平方米;公司机关、供应处、机制公司等31宗,面积703883.43平方米;焦化、九鼎、恒威公司12宗,面积232195.59平方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发展预留所致

攀煤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因一些客观原因,需要为未来的发展壮大预留一些土地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地因为企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成了“闲

攀煤公司采取项目开发、农业发展、租赁合作、土地使用税费减免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等五种有效方式,积极探索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优先利用矿区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最终达到非煤产业的转型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

四、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做法

(一)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确切底数

要想搞好企业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就必须先摸清家底,搞清楚有多少闲置土地,哪些土地可以开发利用,宜于开发什么项目,哪些土地宜于近期开发,哪些土地宜于中长期开发,哪些土地吻合国家哪些政策,适于开发什么项目。为此,攀煤公司首先成立了农林公司,对矿区红线范围内的闲置土地进行了调查摸底,性质分析,并予以分类统计,登记建档;其次依托公司成立不久的政策研究委员会,积极研究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开发利用闲置土地的相关政策,做到了闲置土地心中有数、政策争取心中有数,“两个心中有数”为攀煤公司制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实施规划方案和争取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突出农光互补,推进转型升级

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根据闲置土地的不同特点,结合国家、当地的有关政策,适时适地予以开发利用,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竭尽所能增加企业效益。

经营能力的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参与合作,并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项目公司“攀枝花宝顶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攀煤公司在重点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2月,与上述两家公司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攀枝花宝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坚持以大宝顶烂泥箐地块为依托,共同推动发展光伏农业开发利用项目,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51%。

3.项目实现既定目标。光伏发电项目于2016 年6 月启动,合作三方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相继完成光伏发电站升压站、光伏场区主体工程和送出线路工程三大板块工程建设,2017 年6 月25 日成功并网发电,截止10月底,已发电1600万度,实现收入1400万元,按照目前产生的效益、日照时间和公司持股比例推算,攀煤公司每年可创造包括发电收益、土地租金、税金减免、农业开发等诸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收入1300 余万元、减免费用300 余万元,安置煤矿富余人员30余人,该项目对于高效利用采煤沉陷区、提高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促进公司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产业格局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二期20兆瓦光伏优选配置指标,正在抓紧争取,预计年底可争取成功。攀煤公司控股开发的配套光伏农业利用项目于2017年5月启动,主要利用光伏板下及周边的空地,进行生态种养殖循环利用,由于项目建设区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该区域干

种方式:

1.公司集体开发模式(占比约30%)。由攀煤公司下属分公司农林开发公司组织人员进行“农、林、牧”业生产经营,全部收益归公司所有。2017年年初公司投资建设的机关苗圃养鸡场于2月份投入正式运行,以健康、绿色为主旨养殖的1700余只粮食鸡在8月份就已基本售完,实现销售收入17万余元。供应处贮木场养猪场项目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初步施工设计和立项工作,预计2018年一季度建成投入运营。

2.公司+住户开发模式(占比约70%)。由攀煤农林开发分公司负责为地块周边居住的职工家属提供部分种苗和技术指导,地块周边住户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土地种养殖收益归住户所有,为公司科学合理减免土地资源税创造条件,实现住户收入增加和公司税金减免的双赢局面。

(四)推动租赁合作,盘活闲置土地厂房

攀煤公司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自行盘活”、“嫁接改造”、“腾笼换鸟”、土地置换等四种有效方式,切实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厂房特别是停产企业厂房,以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存量吸引增量,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实施自行盘活,对一些经营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公司自行盘活;一方面实施“嫁接改造”,对一些经营风险小、见效快,但缺乏技术优势和财力支持的项目,公司以闲置厂房为依托,采取合作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拓展融资和再发展空间;一方面实施“腾笼换

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种植果树等方式,加强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发挥土地资源的积极作用,增加公司经济总量和效益。

五、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取得的效果

(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提升。

攀煤公司闲置土地在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前,共有6115亩,合理开发利用后,共计减少矿区闲置土地5805亩,土地开发利用率达到95%,矿区闲置土地真正实现了有效盘活,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提升。

(二)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攀煤公司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通过项目开发、农业发展、租赁合作等运营方式,每年公司可增加收入2000余万元,减免税金2200余万元,实现利润200余万元;公司可新增就业岗位50个,既安置分流了公司富余人员,又为社会提供了业岗位。

(三)产业格局得到调整

攀煤公司闲置土地被有效盘活,对于高效利用采煤沉陷区、提高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促进公司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攀煤公司在以往形成以煤为主,相关多元为支撑的煤电冶、煤建材、煤化工、煤机制综合配套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农业与光伏互补的产业发展链条,改变了以往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011-

第二篇:土地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浅谈土地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摘要:土地档案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活动中形成的一项专门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加强对土地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不仅可以为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能够为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提供法律凭证和依据。土地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已成为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亟待重视的一个课题。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光盘、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土地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土地档案,开发利用

目录

一、土地档案的含义及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2 1.土地档案的含义 „„„„„„„„„„„„„„„„„2 2.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3

二、土地档案的管理 „„„„„„„„„„„„„„„„6 1.做好土地档案的收集基础业务工作 „„„„„„„„„6 1.1丰富馆(室)藏量,优化馆(室)藏结构 „„„„„6 1.2加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 „„„„„„„„„„„„7

2、主动服务,变封闭为开放

„„„„„„„„„„„„7

3、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8

三、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社会实践与思考 „„„„„„„9

1、当前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

„„„„„„„„9

2、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0

3、土地档案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1

4、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建议与思考„„„„„„„„„12

一、土地档案的含义及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1.土地档案的含义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光盘、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它是一种重要的具有长期查考、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反映着城镇和农业建设生产用地发展的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土地档案的作用,大力开发土地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土地档案的利用率,合理地利用土地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总之,土地档案是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档案制度和措施的汇集,也是各项技术成果的真实记录。它对于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开发、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具有凭证、参考作用。它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土地管理档案,作为土地管理部门维护社会稳定、开展 土地管理工作的真实、完整记录,在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在动态地调整其自身的结构,不断地丰富其内涵。在结构和内容上,从原本仅有综合文书档案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全面覆盖土地管理工作各个层面的档案体系。在载体运用和信息传递方式上,正在由单一手工整理方式与笔写盒装形式向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不断与国际上广泛运用的档案管理手段接轨,适应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档案提供利用方面,也正以规范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方式,为政务工作和社会各界的使用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勿庸置疑,土地管理档案在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土地管理档案可以“历史的告诉未来”。常言道,读史使人理智,是说可以借鉴前人经验,少走弯路、斜路。土地管理档案涵盖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地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典型经验、工作成就,编制机构的历史沿革等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史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呼唤着符合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的新政策、新法规出台。而土地管理档案则翔实地记录了“昨日”的历史,它的内容正是当今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借鉴和依据。

其次,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者宝贵的“数具 库”。档案工作的立卷之本是忠实于客观现实,在立卷归档理念上,要求在编制案卷标题时不加浮华修饰之词,作者名称、涉及事项和使用文体这三要素应准确不赘述,真实反映档案的内容。在案卷质量上要求分类准确,按时间顺序编排,内容连续,符合逻辑。从土地管理档案构成看,它覆盖了所有土地管理业务,记录了各项土地管理工作进程,是土地管理业务极为珍贵的资料来源;从检索工具看,各类专业档案均要求建立案卷索印,存放索引,尤其是目前运用了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了档案信息系统,更为人们查找利用档案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说,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难得的“数具库”。

第三,土地管理档案在保护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档案与信息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内容和载体本身富含知识的高新科技成份,可当之无愧地充当第一生产力的角色,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应该这样认识和定位档案信息工作。因此,加强档案工作,与时俱进地革新档案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利用水平,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认识该项工作,摒弃原先那种认为档案是纯消耗、可有可无的偏见,大力发展土地管理档案事业,提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土地管理档案岗位可以锻炼培养人才、万事人为 本。由档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这是一个以服务中心、服务全局为要务的岗位,其宗旨是为全局服务。因而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具备分析判断资料成果的文化涵养和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只有德、才兼备素质高的人,才能担负起这项编建土地管理工作“数据库”的重任。实践证明,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可以使人的德才素质得到升华,可以培养出深受各界欢迎的有用人才。

二、土地档案的管理

近年来,在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提速的过程中,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主要表现在:

一、土地档案是确定土地权属,是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科学管理土地的基本依据。

二、土地档案是征用土地和处理土地纠纷、查处违法占地凭证。

三、土地档案是重要的技术资源,是研究如何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基础,它不仅用之于现在,还要服务于未来。

1.做好土地档案的收集基础业务工作

1.1丰富馆(室)藏量,优化馆(室)藏结构。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馆(室)藏与档案利用的效果是成正比的。馆(室)藏越齐全、丰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会就越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扩大收集范 围,丰富馆(室)藏内容。首先,按照制度、规范要求收集整理好机关文书、人事、会计、基建、实物等档案。其次,着重抓好土地占用、土地审批、建设用地补偿使用费征收及使用、“招拍挂”运行等土地资源使用与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土地档案。最大限度地增加馆(室)藏量,努力创造一个门类齐全,分类编目正确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另外,还应加强档案鉴定工作,及时将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鉴定销毁,这样既可以降低保管成本,又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1.2加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

(1)重视土地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档案信息量充足、完整、真实、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加强土地档案的标准化文件的制定工作。使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环节都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论文检测。

(3)建立、健全科学的、实用的土地档案检索体系。提高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土地档案信息的工作效率。

(4)注重做好土地档案的编研工作,以便有针对性的搞好服务。

2、主动服务,变封闭为开放

由于档案本身具有的潜在价值不能自发地实现,必须借助人们的开发利用活动,才能使其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新形势下,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为经济建设和各项国土资源工作服务的思想,改变过去那种看门守摊、坐等上门的 被动服务状态,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一方面,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找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握时机,主动配合社会活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凭借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他档案机构联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增强全社会的档案信息意识,宣传土地档案效益实例,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使人们了解土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土地档案的社会地位与影响,便于今后的利用。

3、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论文检测。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

二、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加强学习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和拥有现代化的知识及其他社会、科技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业务性很强的重要工作,要做到档案材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

四、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更新服务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档 案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五、具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保守机密、自我牺牲的品质和综合协调能力。另外,建立合理的档案利用制度,也是提高土地档案利用率的又一有效途径。

三、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社会实践与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工作已经由整理、保管、利用逐步转移到档案的开发利用上。这不仅是土地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整个土地档案工作的目的所在。加强对土地档案的管理利用,不仅可以为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能够为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提供法律凭证和依据。只有搞好档案的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不断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才能使人们重视土地档案工作,才能提高土地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因此,依法合理地利用好土地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1、当前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

第一,土地档案的特点。与其他门类的档案相比具有库藏量大、面广、种类多的特点,不仅涉及到机关、事业单位,而且涉及到每家每户。特别是随着土地价值的日益突显,土 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土地档案作为有效的法律凭证,其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长。

第二,土地档案利用的数量和频率增多加快。据我们各档案利用统计数字表明,前来利用土地档案的人次、卷次、复制档案资料、出具证明在逐年增加,这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呈快出的发展趋势。

第三,土地档案利用的覆盖面扩大。从本单位土地档案利用的统计分析来看,较前几年土地档案利用重点是服务于本单位各项工作查考、法规监察、经济建设,以及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等。而近年来,土地档案利用不仅为本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更多地为社会各界、民间所充分利用。如: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权属纠纷、房屋拆迁、买卖、赠与等一系列土地活动无一不需要土地档案的查阅,覆盖面日益广泛。

2、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为土地产权的变更及换发证书提供重要凭证作用。近年来,土地市场十分活跃,土地用途变更、使用权转让时常发生,土地档案为土地的产权登记、变更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二,为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提供依据作用。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工作日益繁重,尤其是农村 的房屋拆迁工作,有不少农户没有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甚至有的土地证已经丢失,给房屋拆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土地档案就成了确权的重要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为农村社会稳定起凭证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补偿已成为征地工作中的一个焦点,通过利用土地档案为土地补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有效地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四,为解决土地产权纠纷提供有力凭证作用。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买卖、拆迁、继承的发生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纠纷、上访,给领导和有关部门带来不便和工作被动,土地档案便成为司法以及房地产部门解决纠纷的根据。

3、土地档案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县、乡(镇)两极国土资源档案建立归档后,储藏起来就万事大吉了,实际工作中不注重档案的深层开发利用,“死档案”变“活档案”的意识不强,档案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其次,土地档案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低。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应该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子,实行有偿服务,互惠互利。充分体现出信息既是资源又是资产的重要性。

第三,土地档案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地档案专业人才离国土档案事业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尚有一定程度的距离,特别是档案专业 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知识的缺乏,这些都影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事业的发展。

第四,大量的档案需要进行信息化处理。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有一定距离。

4、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建议与思考

第一,加强国土资源档案队伍建设。随着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扩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做好几点工作:(1)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档案人员应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肯有较高的档案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水平,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具备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能力。(2)掌握不断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可通过网络使公文的流转更简便、更规范。(3)加强局与乡镇间的沟通合作。档案室与各乡镇兼职档案工作者密切协作,通过资源整合,及时增加档案信息量,丰富室藏。乡镇国土资源所也应该从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过渡到专职。

第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把国土资源档案室建设成为收集、储存、利用土地档案的信息“基地”和开发利用生产力信息的中心。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来提高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服务效能。

第三,档案利用服务走向社会。树立大档案、大服务意识,使土地开发档案不仅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搞好服务,而且为社会经济发展、安全稳定搞好服务。要充分利用土地档案储存的长效性,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挖掘开发潜力,除一些需要保密的档案外,凡能向社会开放的全部开放,实行有偿使用,通过有效的为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真正实现土地档案的自身价值。

第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新时期土地档案利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土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档案工作与市场经济愈来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做好新时期土地档案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约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土地管理法》是做好土地档案工作的基本法律,它与《实施办法》《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一起成为了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基本依据。我们必须依据这些法律规章开展工作,走依法治档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总之,土地档案开发利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民服务,特别是保护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土地档案部门纷纷成 立本部门的综合档案机构,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打破了现行文件与专业业务档案的界限,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土地档案的内涵和外延,为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拓展了一片新的视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档案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对档案的大力开发利用,来增强档案管理的活力,促进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扩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篇:煤炭企业对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xx版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申 报 人:XXX 申报单位:XXXXXX 单位地址:XXXXXX 邮政编码:XXXXXX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目 录

【摘 要】.............................................2

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基本情况.........................4

二、对标管理的基本简介..............................4 2.1、对标管理的定义..............................4 2.2、对标管理活动基本程序和方法...................5 2.2.1、对标管理活动基本程序.......................5 2.2.2、对标管理活动基本方法.......................6 2.3、对标管理的实施步骤..........................6 2.4、对标管理要规避的弯路.........................7 2.5、对标管理的思考..............................7

三、本企业对标管理的实施情况.........................8 3.1、利用“三个冲击”,提升对标管理意识............8 3.2、建立“三个体系”,推动对标管理有效实施.......10 3.3、对标初期成果展示...........................12 3.4、开展对标管理的心得体会......................13

XXXX发电公司

摘要

对标管理在煤炭企业如何开展是一个创新型课题,也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是目前企业和政府争相选择的管理模式。近年来,煤炭企业通过搞精细管理和五精管理,即开展标准化七步流程(定标、认标、贯标、兑标、调标、对标和升标),对于对标管理才有了一些认知与实践,但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对标管理体系。目前,我公司针对制约衰老发电模式的诸多难题,采取对标管理措施,建立对标管理体系,确定对标管理重点,实现了安全发展、产量提升、效率提高,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关键词】:对标管理;科学发展;煤炭企业;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Abstract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n coal enterprises is an innovative project, Is looking for and study the optim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e of a method, is the current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to choose the mode of management.In recent years, the coal enterprises through fine management and fine management is carried out in five, standard seven step process(Calibration, mark,make of be linked together, against the target recognition, transfer standard, benchmarking and ascending scale), for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have some congnition and practice, but has not formed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At present, our company for restricting aging power mode of the many problems, take measures to establish

benchmarking

management,benchm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determine the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focus, realizing the safe development, promoti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Keyword】Benchmarking management;scientific development;coal enterprise

XXXX发电公司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基本情况

XX发电公司是由国有大型矿业集团XXXX投资组建的中型发电公司,于XXX年XXX月由XXXX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公司使用煤矸石、煤泥和低热值中煤进行发电,是以发电、供热、煤灰(渣)的综合开发、销售为主综合利用节能发电企业,是XXXX集团公司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实现煤、化、电、路、建材多元发展的核心企业。属国家鼓励支持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热电联产”项目。

公司目前投产运行的总装机容量为XXMW,注册资本XX亿元,年消耗燃料约XX万吨,发电量XX亿多度,销售收入近XX亿元,在建机组XXXXMW,投产运行后总装机容量达到XXXXMW,年消耗煤矸石、煤泥、低热值中煤等煤炭副产品约XXX万吨,年发电量接近XXX亿度,成为延安南部有力的电源支撑点。现有在册职工XXX人,职工平均年龄在XX岁以下,XXX以上职工接受过全民大专以上学历教育。

二、对标管理的基本简介 2.1、对标管理的定义

对标管理,也称标杆管理,译自英文Benchmarking , 也称基准管理。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名望的企业作为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流程、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创造性的学习和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选取最优的改进策略和方法。

对标管理就是多层面、全方位、持续对照比较,不断寻求发现企业内外、行业内外,最优经济技术指标,最优经营绩效,最好的管理理念,最佳管理实践,最好的运营运行方式、管控机制、作业方式等作为标杆,通过深入解析卓越标杆的经验、因素因子,通过与本企业、本部门、本岗位的全面客观的对照分析,比较研究,寻找差距,寻找路径,学习模仿,改进创新,达到或者超过标杆水平,创造优秀业绩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称之为对标管理。对标管理的作用是追求卓越,流程再造,持续改善,创造优势。

标杆瞄准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两部分:最佳实践和度量标准。所谓“最佳实践”是指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他们在经营与管理中所推行的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所谓“度量标准”则是指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经营管理绩效的一套指标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地可作为标杆使用的一套基准数据,如经济技术指标、运营类指标、财务类指标等等。2.2、对标管理活动基本程序和方法 2.2.1、对标管理活动基本程序

企业推进标杆管理,通常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程序:

问题识别:对企业自身进行全面彻底分析,了解掌握本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和步骤,建立绩

XXXX发电公司

效度量指标。

标杆选定:调查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绩效水平,掌握他们的优势所在。

方案设计:调查这些企业的最佳实践,即了解掌握领先企业获得优秀绩效的原因及方法,进而树立目标,综合最好的,努力仿效最佳的并超越他们。

2.2.2、对标管理活动基本方法

企业对标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包括ABC三类定制学习方案法和互动行为学习法。通过学习总结出此类方法以长期积累为研究基础,公司通过对各大电厂和兄弟单位的考察学习,制定出适合我们公司的对标管理方法。

2.3、对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对标管理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五步曲”:

分析现状,找短板。对本企业在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节能环保、企业文化等八大指标项目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查找和分析自身存在的短板、差距以及背后存在的原因。

选定标杆,定参照。选择发展历史相似,对标项目上存在差距,又有可比性和科学性的企业为标杆,选出关键对标指标,并确定最优值作为指标参照系,作为对标基础依据。

制定方案,拟措施。按照确定的对标计划,选择关键指标进行对比,以指标差距为载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改路径和措施,设定时间节点、改善技术和管理方式。

组织实施,常监督。公司上下要紧紧围绕对标管理全年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对标管理会议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对标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公司年终对标工作目标。

改进提升,试比高。寻找对标差距,发现差异原因,开展对标管理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改进革新方案,用于实际生产经营管理,缩小与标杆单位的差距,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2.4、对标管理要规避的弯路

对标管理成功与否在于选择的途径是否正确,我们常会出现这样的九大误区:

1)、对标管理认识不到位; 2)、重视指标,轻视理念和过程; 3)、重视“业绩”,不注重实效; 4)、重视外部标杆,忽视内部标杆; 5)、重视赶超速度,轻视发展质量; 6)、重视照搬模仿,忽视吸收创新; 7)、对标管理与绩效考核脱钩; 8)、局限于同业对标,追求最好; 9)、重视硬性指标,轻视软性指标。2.5、对标管理的思考

在实施对标管理的同时我们要思考以下几点问题,做到“带着问题下,发现问题查,解决问题上”的制度能够零折扣的实施。

XXXX发电公司

1)、本职岗位对标目标、改进措施和时间表; 2)、职能管理部门对标目标、改进措施和时间表; 3)、单位对标目标、改进措施和时间表。

三、本企业对标管理的实施情况

XXXX发电公司曾多次被**集团和XXX**集团公司评为煤炭系统文明单位、先进单位,被中煤政研会授予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该公司的煤泥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全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一等奖。是多家煤矸石发电企业学习的标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发展,我们公司为了进一步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对标管理工作,大力进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对标管理实践,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践的发展之路。在对标学习过程中,精确到部门对部门,业务对业务,通过参观、交流和内部资料的学习,对公司的对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提高。同时派出以公司副经理为首的考察团外出参观交流,分别对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湖北宜都市东阳光发电有限公司、安徽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华能铜川电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学习,为发电公司的对标工作,拓展了思路,扎实了基础。

3.1、利用“三个冲击”,提升对标管理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工作的成败取决于思想认识的高低。对标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办法,在对标管理开展初期,大家普遍感到迷茫,并存在着一些困惑。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经过几次会议讨论,针对初期工作的迷茫,XXXX发电公司制订了先调研、定思路、再宣传、后实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施的推进流程,决定利用“三个冲击”全面提升全公司干部职工对对标管理工作意识。

“三个冲击”概念示意图:

(1)在思想上进行冲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企业经济规模增长和运行质量快速提升为主要任务,通过与先进企业、行业等领先单位之间的对标,逐项查找差距,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经验和最佳实践,制定和落实追赶先进的方案和措施,持续改进、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XXXX发电公司成为体制科学、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营高效的西部第一煤矸石发电企业。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对标管理活动,建立“对照先进,持续改善,不断超越”的对标管理工作机制,对标实行先内后外思路。先对内——自己设立对标标杆逐步突破或与公司内部管理先进部门或班组进行对标,再对外——向同行业管理好的标杆企业学习,全面提高我公司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XXXX发电公司

(2)在视觉上进行冲击。组织各车间管理人员到XXXXX单位以及***电厂等外部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要求不仅要学习先进单位某个方面的管理,而且还要学习其管理理念、经营机制、工作方式,对照先进找出自身差距。

将**单位以及**电厂的管理“亮点”和自身管理中的漏洞与不足进行集中讨论,甚至制作成牌板,自曝不足,提升全公司干部职工对开展对标管理必要性的认识。

(3)在认识上进行冲击。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对标管理大讨论活动,通过发现问题、系统反思,使全公司干部职工对为什么开展对标管理、如何开展对标管理在思想理念上得到全面提升。让广大干部职工在自己车间、自己身边寻找标杆进行对标,并归入当月的绩效考核当中。实现公司要求,大家全面对标、动态对标、务求实效、持续改进、闭环管理的全员对标目标。

3.2、建立“三个体系”,推动对标管理有效实施

“三个体系”模型建立如图2所示:

(1)设立对标管理三级组织保证体系。成立了由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副经理、副总工程师任成员的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对标管理办公室,负责各单位对标工作的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发电公司办公室,主管生产副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图2 “三个体系”建立模型

在此基础上,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明确各组职责。下设各组也相应成立对标管理机构,定期检查各部门对标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各专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制订整改措施,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各车间、部室也设立相应的对标管理行动小组。

(2)建立对标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将安全业绩指标体系、经营业绩指标体系两大类对标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对标要素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对标管理目标展开体系。各部室车间将公司分解的指标根据其特性逐一分解落实到不同层面,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指标的“四级联动”制度保障体系。

(3)构建“三挂钩一改进”对标管理考核改进体系。制订创标超标奖励机制,与车间月度工资总额挂钩,与单位党政领导个人绩效工资挂钩,与班组长和职工收入直接挂钩。对标办公室对各工作组的对标工作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为:对标工作计划落实整改情况,指标完成情况,资料齐全完整性,数据真实可靠性。对

XXXX发电公司

于好的车间树为典型进行交流。凡是对公司对标工作有重大贡献的工作组和项目组,对标领导小组确定后报公司同意对其进行奖励。同时,对标办公室每季度对指标改进措施和方案进行科学分析,适时调整,切实达到每月一对比、一分析、一考核,每季度一汇总、一改进、一提升的实际效果,确保对标管理工作有效开展。3.3、对标初期成果展示

自XXXX公司对标管理工作开展至今,公司领导层始终狠抓对标管理工作不松手,下级各部门和车间积极配合,现今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主要成果有:

(1)现已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全员对标意识,上至领导下至职工均能理解对标管理工作思想,深知其执行可行性、必要性、实效性。

(2)将对标管理思想融入本次发电公司部门及管理人员整合当中,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在本次部门合并竞聘上岗工作当中,发电生产部门合并,新成立发电部和设备部,撤销发电车间和值长室,通过竞聘新聘请部长两名,副部长四名,点检专工六名,实现发电公司中级管理层的整合优化。这正是对标工作优化管理结构,优化资源的体现。

(3)生产经营对标管理。将对标工作全面推广到生产经营当中,虽然推广周期较短,但效果已经凸显。此次输煤系统的整体整改,煤泥系统的全面投入使用。正是通过对标先进单位,缩小差距,取得进步的,全面提高公司效益的体现。同时在日常生产中,采取对标考核衡量制度,将对标工作紧密与生产经营挂钩。从近期生产经营数据分

煤炭企业对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析来看,开展对标工作以来,公司生产运营效率较往年都有所增长,与标杆单位差距进一步缩小。3.4、开展对标管理的心得体会

(1)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很重要,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要消除思想上的障碍。需要在全员中树立起“没有推行不了的制度,只有完成不了任务的人”的对标管理思想。

(2)宣传要到位,培训要跟上。对标管理是新生事物,需要深入、广泛宣传,让职工明白对标目的、意义以及对标要求。同时,要对部室车间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教育他们如何进行选标、审标和定标,如何实现达标、评标和升标。

(3)要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长效可推进机制。对标管理不同于其他竞赛,如果没有机制保证,则容易流于形式,故需要形成达标、超标奖励机制,让各部室车间得到鼓励,干部愿意干,班组劲头高。(4)对标不单纯是数字的对标,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对照标杆找差距。这就要求队标办公室要经常进行调研,发现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管理,及时选树典型,组织经验交流。真正做到对标为己所用,为己服务。

第四篇:煤炭企业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煤炭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的思考

程同军

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就是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企业兴盛,人才为本。煤炭企业生产环境特殊、劳动强度大、工作岗位艰苦,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的威胁,致使长期以来许多煤炭企业陷入了人才困境,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一支适应需求、结构合理、素质相当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新煤炭企业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决定着煤炭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潜力和前景,意义重大,十分紧迫。

一、创新煤炭企业人才吸引和成长环境

环境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成长至关重要。煤炭企业必须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吸纳和促进人才成长的环境,以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聚集最广泛的人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留住最需要的人才。

一是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是处于第二位的需求,在煤矿这个高危行业中,安全需求就是第一位的根本需求。吸引人才,首先要保证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让人才进入企业有安全感,消除一部分人

“干什么也不干煤矿”的片面认识。

二是建立发挥人才潜能用人环境。大多数人才追求的是能够创造价值、获得成功的机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企业必须为人才创造竞争发展的条件,让人才既有竞争的压力又有发展的机遇。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营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撤”的公平竞争环境,让有才能的人员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一些岗位,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对于特别优秀的要破格提拔使用,鼓励人才去创造、去超越,建立起充满活力人才成长环境。

三是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海尔张瑞敏曾说,“要让员工心里有公司,公司就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要让员工爱公司,公司首先要爱员工”。煤炭企业要优化人际关系,在企业内部营造团结、协作、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倡导建立尽职尽责、相互协作、求同存异、彼此宽容的人际关系。建立沟通、讨论、协商、谅解的机制,加强与人才情感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想方设法予以及时解决,使他们产生安定感、满足感和归宿感。

二、创新煤炭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一些煤炭企业的分配和用人机制传统,一味强调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而往往忽视了知识和技术的价值,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作用释放和发挥,造成人才流失和浪

费。要探索和建立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创新煤炭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按岗定酬、按绩取酬。把按劳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煤炭企业实际、保证苦脏累险岗位人员相应待遇之外,大胆探索知识、技术等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肯定人才的知识贡献和技术贡献,让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科技贡献率、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发展业绩紧密结合起来,使人才感到企业的兴衰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从而把自身行为与企业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是评聘分开,落实待遇。认真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政策待遇,对拥有职称、学历的人才落实好应有政策,使人才在收入、住房、评先、提干等方面得到优先考虑;对企业原有的“土专家”、“技术大拿”,实行评聘分开,推行“首席聘任制”,聘为首席工程师、首席专家、首席管理、首席技师等等,根据其工作绩效,给予不低于职称人员的各项待遇,实现唯才是用、不论资历学历。同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煤炭专业技术人才最低工资保证制度、附加岗位津贴制度和奖金制度,不受所在岗位经济效益好坏的影响,其收入差额部分由企业承担,提高和稳定人才的收入。

三是注重贡献,激发创造。建立以贡献大小为依据的奖励制度,企业人才获得“杰出技术人才”、“技术名星”等称号的,以及在技术大赛中佼佼者,应有上级和本企业双重奖

励。笔者所在单位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设立了“科技功臣奖”、“项目技术成果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所完成项目的收益分配并对其实行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每年固定月份为全矿性的“合理化建议月”活动,每季度评选一次科技成果,每年召开一次科技表彰大会,每年12月25日定为“科技节”,对各类科研成果和突出人才进行集中奖励,有效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搭建人才展示才华的平台

煤炭企业搭建要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位臵的舞台。

1、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目标,这是随着工作性质和环境改变后自然上升的客观需要。人才在实践中各种能力会不断提高,企业要适时提供发展舞台,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当重任,能够让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自由充分的施展。因此,企业必须确立鼓舞人心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到企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能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2、给人才一个最佳位置。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人才结构制订岗位标准,确定工作的质量、业绩考核及待遇标准;其次要科学地评价和认识人才,科学地设定工作岗位,把各种人才摆在适当的位臵上,充分尊重并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和个人成功的需要。同时,人才的个性和气质各不相同,企业要为不同的人准备不同的尺子,要看重他们的才干,理解他们的个性,保持好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对个性的激发来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增强工作任务的挑战性。企业能给人才搭建一个多大的平台,决定着人才能闯出一个多大的天地。为人才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可以极大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潜能。联想集团有一个“小马拉大车”的用人理论,不管你才大才小,企业都给你一个略大于自身能力的舞台。除外,目前流行的做法还有提升人才的既定目标。通过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这两种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同时,可以尝试换岗交流等方式,给人才带来工作的新鲜感和挑战性。

4、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秉承“科技兴矿”理念,完善人才政策运行机制,对现有的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及时清除那些不符合发展需要、制约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加强政策之间配套衔接,构建导向鲜明、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探索人才评价认定机制,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评价水平。创新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

服务。

(作者系平煤股份一矿党委书记)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

豫政 〔2011〕2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实现土地合理高效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在用地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严格保护耕地、缓解用地压力、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更好地促进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农村土地整治机制,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一)科学编制并从严落实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分层级编制省、市、县级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城镇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优化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各地开展土地整治试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并按照国家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组织报批和实施整治项目,切实增强规划和计划的约束力。

(二)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土地专项资金为主,引导和聚合村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农业扶贫、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等相关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专账管理,集中投入到土地整治项目以及整体搬迁和改造的农村新型社区,发挥资金综合效益。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门划出一定比例投入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并可按照规划统筹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整治中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金融机构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建房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建立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改变农用地整治项目分散、规模偏小和单一部门管理的现状,以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为重点,在成规模的基本农田范围内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规模整治。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建设一大批成规模的土地整理项目区,每年整治基本农田不低于200万亩。“十二五”期间累计整治基本农田1000万亩以上,到2020年累计整理2000万亩,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

(四)稳妥开展村庄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大力开展村庄整治,2011年全面启动“千村整治”试点。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节约的土地首先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优先满足本行政村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用地,其余指标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有偿调剂到城镇、产业集聚区及重点项目集中使用。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订和落实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整村推进的模式和方法。

(五)严格规范土地整治指标交易与收益分配。对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理复垦开发形成的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的,用地指标实行有偿转让,并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等县域经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整理节约的土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指标并挂钩到城镇使用的,所得收益要及时足额返还农村,主要用于区域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拆迁补偿和建房补助。

(六)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情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城乡结合部、城郊村等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有序推进。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财产处置权,在运作模式、规模经营、旧房改造、新居建设、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并依法签订协议。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参与工程建设,扩大其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严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进,搞违背民意的大拆大建,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七)从严控制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建设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节地型建筑和紧凑型城镇,避免因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重复建设等浪费土地资源。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核减不合理用地。要坚决制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严格限制低层建筑。严控高能耗、高污染等限制类产业项目用地,禁止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和各类培训中心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用地。到2012年,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中等城市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小城市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制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八)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地技术。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适当提高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建设高层商务、办公及住宅楼。新建、改建大型商场和住宅小区要统筹规划立体交通设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到2012年,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建设容积率原则上要达到0.7以上,中等城市达到0.6以上,小城市达到0.5以上;所有城市规划区内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容积率要高于1。

对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文体用品、医药、电子设备、工艺品等适合多层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必须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要不断加大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提高多层标准厂房的比例。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黄淮四市各产业集聚区的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不得低于2700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建筑密度高于60%、容积率大于0.8;其余市各产业集聚区的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不得低于3500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建筑密度高于60%、容积率大于1。

(九)着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制定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市、县(市)建成区内棚户区、旧住宅小区和传统商业区的改造力度。污染严重、干扰居民生活的工业企业或仓储用地,以及符合产业政策但不适宜在城市市区生产经营的工业企业要逐步迁出,原有用地按照城市规划重新安排使用。鼓励工业企业在现有厂区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企业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改扩建成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补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十)严格清理处置闲置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被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尚未动工造成土地闲置满一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并按国家规定征收增值地价。土地闲置满两年的,经市、县级政府批准收回后重新安排使用。对省政府已经批准的城市和乡镇批次建设用地,因城市和乡镇规划调整、原申报的土地用途或用地意向项目发生变化、项目选址有特殊要求需重新选址等原因尚未实施征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可以按照城市和乡镇批次用地方式调整建设用地区位。

(十一)大力开发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在符合规划、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或废弃地优先开发为建设用地,并安排项目建设。对因各种原因停止使用的建设用地,必须依法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新上工业项目的,应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进行布局。因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采矿、取土等原因挖损、塌陷、压占土地的,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复垦责任。

(十二)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抓紧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要把市、县(市、区)及其产业聚集区单位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土地利用计划相挂钩。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要作为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以及申请扩区或升级的重要依据。

(十三)扎实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在全省各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开展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到2012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要达到规定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对创建活动成效突出的,省政府将予以表彰,并在用地政策方面给予奖励;逾期未达标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三、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依法保障用地需求

(十四)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节约集约用地情况、依法依规用地情况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工商、监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政策引导和行政监管,做好协同配合,共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部门在安排本行业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采用先进的节地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十五)强化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集中用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省重点项目、重大招商项目、重点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建设用地需求,确保项目及时落地。综合考虑耕地保护、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依规用地等因素,科学分解、切块下达各市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将已批用地范围内的项目落实情况、土地供应和使用情况等作为年底计划指标调剂的重要依据。对用地计划指标配置效果差、项目未落实以及土地利用粗放、供地率低、违法违规用地严重的市,不安排土地利用计划调剂,并在下分配计划指标时予以核减。

(十六)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在坚持政府主导、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将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和其他依法列入收购储备的用地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范围,进一步增强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能力。各地要根据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77号)、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意见》(豫国土资发〔2008〕144号)的规定,科学制订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适时适量调节土地供需总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控土地供应价格,引导投资和建设。对产业集聚区新增用地,探索通过各级土地储备机构进行适度的基础设施开发整理,尽快形成工业用地条件,优先保障高新技术工业项目或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努力缓解部分工业项目用地急与征地时间长的矛盾。

(十七)加大土地行政执法力度。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全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全覆盖综合监测。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土地动态巡查体系,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健全土地联合执法机制,落实国土资源、公安、监察部门和法院、检察院联席会议制度,对违法案件实施联合查处,切实解决案件查处难、移交难、执行难等问题。对涉及国家公职人员非法批准用地、占地的,严格追究责任,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重大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

(十八)加强土地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各地在实施征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或旧城改造拆迁前,要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对所涉及项目进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对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凡是群众满意率低、可能引发恶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项目,一律停止或暂缓实施,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不稳定问题。对不按规定进行评估或不采用评估结果,造成重大不稳定问题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省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九日

下载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管理成果定稿)(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炭企业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管理成果定稿)(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府〔2011〕2号 关于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意见_2011-02-23 08-46-08

    南府〔2011〕2号 关于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局以上单位: 为加大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盘活效率,促进闲置土地以延期限期开发或......

    上海市闲置土地临时绿化管理暂行办法

    【标题】上海市闲置土地临时绿化管理暂行办法 【颁布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20000807 【实施日期】 20001101 【内容分类】 土地管理 【文号】 【名称】 上海......

    D煤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

    煤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效能监察是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生产经营,规范企业管理的有效抓手。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的后序管理与开发利用[合集]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的后序管理与开发利用 陈薇莉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

    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

    实名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实名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机构编制的管理方法。它以部门协调配合为前......

    以人为本在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探索与思考

    “以人为本”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探索与思考 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在谈到如何经营企业时,说了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他说:“企”字上面是个“人”,做企业实际上也是做人、做人的工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