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实行)
关于印发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2012-08-15 17:30:23 广东省卫生厅
粤卫〔2012〕112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我厅制订了《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卫生厅
二〇一二年八月八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省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含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专科医院)按本细则申请评审。
未制定标准的专科医院不纳入评审范围。
第三条 医院评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医院评审有效期四年,实行不定期考核管理。医院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年后方可申请评审。
医院设置级别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执业满三年方可按照变更后级别申请首次评审。
第五条 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
第六条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须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当地政府批准。
第七条 各级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不合格。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院评审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工作,成立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并建立专家库。医院评审领导小组根据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及专科医院的性质,设置评审办公室,负责受理、资质审查、抽取评审专家和审核工作。
医院评审工作可委托适宜的第三方机构负责。
第九条 医院评审实行分级负责制度。省级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评审三级医院;地级市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评审二级及以下的医院,评审结果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上级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对下级医院评审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下级评审工作进行抽查。
第十条 省级评审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成员若干人。组长由省卫生厅厅长兼任,副组长由主管副厅长兼任,成员由省卫生厅有关职能部门担任。
第十一条 医院评审专家库由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医疗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和群众代表组成,采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名与医院、社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由卫生行政部门选聘。
第十二条 医院评审专家库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责任心强;
(二)有医院管理经验或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好;
(三)临床专家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管理专家应为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三年以上的科级以上管理干部;
(四)社会保险机构、评价机构和群众代表由熟悉医疗卫生情况的有关人员参加。
(五)年龄在65岁以下。
第十三条 评审专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和评审组织举办的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参加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 医院评审专家由卫生行政部门聘任。评审专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廉政建设的规定,按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和评审标准,做好评审工作。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年度制订评审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评审计划包括:本年度参加评审的医院名册;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时间安排;年度评审重点和组织实施方案等。
第十六条 评审采取医院自行申报,评审组织考核评审的方式。
(一)自查自评申报。医院根据各医院评审标准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自查自评,自评得分达到申请等级标准的,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向负责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
1.医院评审申请书;
2.医院自评报告;
3.评审周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4.评审周期内各年度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及其他反映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效率及诊疗水平等的数据信息。
(二)资格审查。负责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后,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否受理评审申请的处理意见: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医院需要补正的材料及提交期限;医院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不予受理。
2.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或者医院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书面告知进行补正符合要求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
(三)资格审查合格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评审申请后的20个工作日内向医院发出受理评审通知,明确评审时间和日程安排。
(四)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发出评审受理通知后,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通知评审组织;评审组织接到通知后,应当从医院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建评审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与被评审医院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医院也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对评审专家的回避申请。评审专家的回避制度由我厅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医院周期性评审包括对医院的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评审。
(一)书面评价的内容和项目包括:评审申请材料;不定期重点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告;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科评价、技术评估等的评价结果;接受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质量评价控制组织检查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
(二)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的内容和项目包括:各年度出院患者病案首页等诊疗信息;医院运行、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及合理用药等监测指标;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等方法评价医院绩效;
(三)现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标准符合情况;医院评审标准符合情况;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四)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包括:地方政府开展的医疗机构行风评议结果;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或者委托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第十九条 现场评价采取听取医院汇报、医务人员座谈、现场考核、查阅资料、完成指令性任务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情况调查、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技术项目评估等方式。医院应向评审小组提供所需的各种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二十条 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考核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应客观、详细注明情况,并由评审小组长签字后向评审领导小组提交评审报告。
评审工作报告应当包括:
(一)评审工作概况;
(二)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及社会评价结果;
(三)被评审医院的总分及评审结论建议;
(四)被评审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意见及期限;
(五)应当说明的其他问题。第二十一条 评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评审意见,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评审结论。评审结论按要求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评审结论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以适当方式对社会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公示结果不影响评审结论的,书面通知被评审医院、评审组织和有关部门,同时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评审结论为“不合格”的医院下达整改通知书,给予3-6个月的整改期。医院应当于整改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评审,再次评审结论分为乙等或者不合格。医院整改期满后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再次评审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直接判定再次评审结论为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不合格评审结论前,应当告知医院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医院在被告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听证情况,作出有关评审结论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作出不合格评审结论时,应当说明依据,并告知医院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评审过程发现医院有弄虚作假的,评审领导小组有权作出停止评审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评审合格的医院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格式的证书及牌匾。
第二十七条 通过评审的医院,每年自查一次,并将结果报审批的卫生行政部门。在评审证书有效期内,评审领导小组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抽查、考核。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复审材料,医院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要求其在15个工作日内补办申请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手续的,视为放弃评审申请。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评审组织、评审计划、评审人员组成、回避制度、评审程序、纪律执行等方面情况的审查和监督。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评审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人员、评审专家违反规定,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取消其参与评审工作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医院在评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中止评审:
(一)有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医院重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并提供明确线索,评审期间无法调查核实的;
(二)违反评审纪律,采取不规范行为,影响评审专家的公正公平性,干扰评审专家工作的;
(三)其它与此规定相违背的情形。
第三十三条 医院在评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终止评审,并直接判定评审结论为不合格:
(一)提供虚假评审资料,有伪造病历及有关档案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有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医院重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并提供明确线索,已经查实的;
(三)借评审盲目扩大规模,滥购设备,浪费资源的;
(四)存在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的“一票否决”情况的。
第三十四条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提前评审:
(一)因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方式、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事项改变而变更登记的;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撤销原评审结论,取消评审等次,并收回证书和标识:
(一)医院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的;
(二)经查实在接受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拒不配合评审工作的;
(四)未按照第三十条的规定按时申请评审的。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年度评审的医院名单、评价结论、评审工作总结及本年度评审工作计划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卫生部制定的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和国家其它相关政策,制定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中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卫生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作相应调整。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细则下发之日起施行,《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评审的实施细则》(粤卫〔2010〕35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2012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
(试行)
2012-08-08 10:36:00
浏览字号
小字 正常 大字 打印页面
打印正文 打印全页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
(广东省卫生厅2012年8月8日以粤卫〔2012〕112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等制
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省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含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专科医院)按本细则申请
评审。
未制定标准的专科医院不纳入评审范围。
第三条 医院评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医院评审有效期四年,实行不定期考核管理。医院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年后方可
申请评审。
医院设置级别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执业满三年方可按照变更后级别申请首次评审。
第五条 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
第六条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须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当地政府批准。
第七条 各级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不合格。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院评审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工作,成立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并建立
专家库。
医院评审领导小组根据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及专科医院的性质,设置评审办公室,负责
受理、资质审查、抽取评审专家和审核工作。
医院评审工作可委托适宜的第三方机构负责。
第九条 医院评审实行分级负责制度。省级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评审三级医院;地级市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评审二级及以下的医院,评审结果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上级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对下级医院评审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下级评审工作进行抽查。
第十条 省级评审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成员若干人。组长由省卫生厅厅长兼任,副组长由主管副厅长兼任,成员由省卫生厅有关职能部门担任。
第十一条 医院评审专家库由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医疗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和群众代表组成,采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名与医院、社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由
卫生行政部门选聘。
第十二条 医院评审专家库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责任心强;
(二)有医院管理经验或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好;
(三)临床专家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管理专家应为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三年以上的科级以上管理
干部;
(四)社会保险机构、评价机构和群众代表由熟悉医疗卫生情况的有关人员参加;
(五)年龄在65岁以下。
第十三条 评审专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和评审组织举办的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
参加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 医院评审专家由卫生行政部门聘任。评审专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廉政建设的规定,按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和评审标准,做好评审工作。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制订评审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评审计划包括:本参加评审的医院名册;本评审工作的时间安排;评审重点和组织实施方案等。
第十六条 评审采取医院自行申报,评审组织考核评审的方式。
(一)自查自评申报。医院根据各医院评审标准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自查自评,自评得分达到申请等级标准的,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向负责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
1.医院评审申请书;
2.医院自评报告;
3.评审周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4.评审周期内各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及其他反映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效率及诊疗水平等的数据
信息。
(二)资格审查。负责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后,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
否受理评审申请的处理意见: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医院需要补正的材料及提交期限;医院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不予受理。
2.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或者医院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书面告知进行补正符合要求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
(三)资格审查合格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评审申请后的20个工作日内向医院发出受理评审
通知,明确评审时间和日程安排。
(四)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发出评审受理通知后,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通知评审组织;评审组织接到通知后,应当从医院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建评审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与被评审医院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医院也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对评审专家的回避申请。评审专家的回避制度由我厅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医院周期性评审包括对医院的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评审。
(一)书面评价的内容和项目包括:评审申请材料;不定期重点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告;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科评价、技术评估等的评价结果;接受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质
量评价控制组织检查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
(二)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的内容和项目包括:各出院患者病案首页等诊疗信息;医院运行、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及合理用药等监测指标;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等方法评价医院绩效;
(三)现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标准符合情况;医院评审标准符合情况;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四)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包括:地方政府开展的医疗机构行风评议结果;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或者委托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第十九条 现场评价采取听取医院汇报、医务人员座谈、现场考核、查阅资料、完成指令性任务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情况调查、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技术项目评估等方式。医院应向评审小组提供所需的各
种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二十条 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考核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应客观、详细注明情况,并由评审小组长签字后向评审领导小组提交评审报告。
评审工作报告应当包括:
(一)评审工作概况;
(二)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及社会评价结果;
(三)被评审医院的总分及评审结论建议;
(四)被评审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意见及期限;
(五)应当说明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一条 评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评审意见,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评审结论。评审结论按要求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评审结论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以适当方式对社会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公示结果不影响评审结论的,书面通知被评审医院、评审组织和有关部门,同时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评审结论为“不合格”的医院下达整改通知书,给予3-6个月的整改期。医院应当于整改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评审,再次评审结论分为乙等或者不合格。医院整改期满后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再次评审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直接判定再次评审结论为
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不合格评审结论前,应当告知医院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医院在被告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卫生行政部门应当
结合听证情况,作出有关评审结论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作出不合格评审结论时,应当说明依据,并告知医院享有依法申请行政
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评审过程发现医院有弄虚作假的,评审领导小组有权作出停止评审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评审合格的医院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格式的证书及牌匾。
第二十七条 通过评审的医院,每年自查一次,并将结果报审批的卫生行政部门。在评审证书有效期内,评审领导小组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抽查、考核。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复审材料,医院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要求其在15个工作日内补办申请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
办手续的,视为放弃评审申请。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评审组织、评审计划、评审人员组成、回避制度、评审程序、纪律执行等方面情况的审查和监督。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评审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人员、评审专家违反规定,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取消其参与评审工作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医院在评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中止评审:
(一)有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医院重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并提供明确线索,评审期间无法调查
核实的;
(二)违反评审纪律,采取不规范行为,影响评审专家的公正公平性,干扰评审专家工作的;
(三)其它与此规定相违背的情形。
第三十三条 医院在评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终止评审,并直接判定评审结论为不合格:
(一)提供虚假评审资料,有伪造病历及有关档案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有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医院重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并提供明确线索,已经查实的;
(三)借评审盲目扩大规模,滥购设备,浪费资源的;
(四)存在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的“一票否决”情况的。
第三十四条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提前评审:
(一)因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方式、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事项改变而变更登记的;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撤销原评审结论,取消
评审等次,并收回证书和标识:
(一)医院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的;
(二)经查实在接受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拒不配合评审工作的;
(四)未按照第三十条的规定按时申请评审的。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评审的医院名单、评价结论、评审工作总结及本评审工作计划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卫生部制定的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和国家其它相关政策,制定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中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由广东省中医药
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卫生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作相应调整。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细则下发之日起施行,《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评审的实施细则》(粤卫〔2010〕
3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
粤卫〔2012〕112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我厅制订了《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卫生厅
二〇一二年八月八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省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含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专科医院)按本细则申请评审。
未制定标准的专科医院不纳入评审范围。
第三条 医院评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医院评审有效期四年,实行不定期考核管理。医院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三年后方可申请评审。
医院设置级别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执业满三年方可按照变更后级别申请首次评审。
第五条 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
第六条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须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当地政府批准。
第七条 各级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不合格。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院评审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工作,成立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并建立专家库。
医院评审领导小组根据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及专科医院的性质,设置评审办公室,负责受理、资质审查、抽取评审专家和审核工作。
医院评审工作可委托适宜的第三方机构负责。
第九条 医院评审实行分级负责制度。省级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评审三级医院;地级市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评审二级及以下的医院,评审结果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上级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对下级医院评审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下级评审工作进行抽查。
第十条 省级评审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成员若干人。组长由省卫生厅厅长兼任,副组长由主管副厅长兼任,成员由省卫生厅有关职能部门担任。
第十一条 医院评审专家库由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医疗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和群众代表组成,采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名与医院、社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由卫生行政部门选聘。
第十二条 医院评审专家库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责任心强;
(二)有医院管理经验或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好;
(三)临床专家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管理专家应为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三年以上的科级以上管理干部;
(四)社会保险机构、评价机构和群众代表由熟悉医疗卫生情况的有关人员参加。
(五)年龄在65岁以下。
第十三条 评审专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和评审组织举办的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参加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 医院评审专家由卫生行政部门聘任。评审专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廉政建设的规定,按医院评审的实施细则和评审标准,做好评审工作。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制订评审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评审计划包括:本参加评审的医院名册;本评审工作的时间安排;评审重点和组织实施方案等。
第十六条 评审采取医院自行申报,评审组织考核评审的方式。
(一)自查自评申报。医院根据各医院评审标准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自查自评,自评得分达到申请等级标准的,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向负责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
1.医院评审申请书;
2.医院自评报告;
3.评审周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4.评审周期内各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及其他反映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效率及诊疗水平等的数据信息。
(二)资格审查。负责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后,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否受理评审申请的处理意见: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医院需要补正的材料及提交期限;医院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不予受理。
2.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或者医院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书面告知进行补正符合要求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
(三)资格审查合格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评审申请后的20个工作日内向医院发出受理评审通知,明确评审时间和日程安排。
(四)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发出评审受理通知后,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通知评审组织;评审组织接到通知后,应当从医院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建评审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与被评审医院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医院也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对评审专家的回避申请。评审专家的回避制度由我厅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医院周期性评审包括对医院的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评审。
(一)书面评价的内容和项目包括:评审申请材料;不定期重点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告;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科评价、技术评估等的评价结果;接受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质量评价控制组织检查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
(二)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的内容和项目包括:各出院患者病案首页等诊疗信息;医院运行、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及合理用药等监测指标;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等方法评价医院绩效;
(三)现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标准符合情况;医院评审标准符合情况;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四)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包括:地方政府开展的医疗机构行风评议结果;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或者委托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第十九条 现场评价采取听取医院汇报、医务人员座谈、现场考核、查阅资料、完成指令性任务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情况调查、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技术项目评估等方式。医院应向评审小组提供所需的各种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二十条 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考核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应客观、详细注明情况,并由评审小组长签字后向评审领导小组提交评审报告。
评审工作报告应当包括:
(一)评审工作概况;
(二)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及社会评价结果;
(三)被评审医院的总分及评审结论建议;
(四)被评审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意见及期限;
(五)应当说明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一条 评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评审意见,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评审结论。评审结论按要求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评审结论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以适当方式对社会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公示结果不影响评审结论的,书面通知被评审医院、评审组织和有关部门,同时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评审结论为“不合格”的医院下达整改通知书,给予3-6个月的整改期。医院应当于整改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评审,再次评审结论分为乙等或者不合格。医院整改期满后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再次评审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直接判定再次评审结论为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不合格评审结论前,应当告知医院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医院在被告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听证情况,作出有关评审结论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作出不合格评审结论时,应当说明依据,并告知医院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评审过程发现医院有弄虚作假的,评审领导小组有权作出停止评审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评审合格的医院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格式的证书及牌匾。
第二十七条 通过评审的医院,每年自查一次,并将结果报审批的卫生行政部门。在评审证书有效期内,评审领导小组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抽查、考核。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复审材料,医院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评审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要求其在15个工作日内补办申请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手续的,视为放弃评审申请。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评审组织、评审计划、评审人员组成、回避制度、评审程序、纪律执行等方面情况的审查和监督。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评审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人员、评审专家违反规定,干预正常评审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取消其参与评审工作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医院在评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中止评审:
(一)有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医院重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并提供明确线索,评审期间无法调查核实的;
(二)违反评审纪律,采取不规范行为,影响评审专家的公正公平性,干扰评审专家工作的;
(三)其它与此规定相违背的情形。
第三十三条 医院在评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终止评审,并直接判定评审结论为不合格:
(一)提供虚假评审资料,有伪造病历及有关档案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有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医院重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并提供明确线索,已经查实的;
(三)借评审盲目扩大规模,滥购设备,浪费资源的;
(四)存在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的“一票否决”情况的。
第三十四条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提前评审:
(一)因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方式、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事项改变而变更登记的;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撤销原评审结论,取消评审等次,并收回证书和标识:
(一)医院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的;
(二)经查实在接受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拒不配合评审工作的;
(四)未按照第三十条的规定按时申请评审的。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评审的医院名单、评价结论、评审工作总结及本评审工作计划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卫生部制定的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和国家其它相关政策,制定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中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卫生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作相应调整。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细则下发之日起施行,《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评审的实施细则》(粤卫〔2010〕35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广东省卫生厅文件
广东省卫生厅文件
粤卫„2007‟30号
关于印发《2007-2012年广东省 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做好我省麻疹控制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441号)要求,结合实际,我厅组织制定了•2007—2012年广东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七年三月一日
2007—1012年广东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一、背景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继人类消灭天花之后,消灭脊髓灰质炎即将成为现实。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将麻疹列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WHO美洲区已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WHO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分别提出2007年、2010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2006年11月,卫生部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我省麻疹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麻疹发病率比实施计划免疫前有大幅度下降,20世纪90年代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下降了95%以上,尤其是1998年实施4—7岁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1999年麻疹发病率降至1.32/10万的历史最低水平。近年来,由于我省对外交流频繁,流动人口较多,一些地区计划免疫工作不够落实等原因,使我省麻疹局部暴发时有发生,麻疹疫情有回升趋势。2006年全省麻疹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分别为13854例、17.2/10万,分别比2005年(11453例、14.2/10万)增长20.9%、21.1%。因此,消除麻疹是我省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实现我省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一)目标。
到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地麻疹病毒传播。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二)工作指标。
到2010年:
1、麻疹发病率比2006年下降80%以上;
2、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 93%以上:
3、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3%以上;
4、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5、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血清学确诊率和病原学检测率均达到100%:
6、以地级市为单位麻疹发病率在1/10万以下时,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7、建立省、市(地)和有条件的县三级麻疹实验室网络,网络实验室达到WHO认证标准。
到2012年:
在20l0年的基础上,达到以下工作指标。
l、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国外的经验表明,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
(1)确保高水平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麻疹的关键措施。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合理确定基层接种单位的免疫服务形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做好适龄儿童发现、报告、登记工作,使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各地要严格执行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以县为单位麻疹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2剂次尤其是第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保证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成功率。
(2)做好麻疹疫苗新免疫程序过渡工作。
第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的目的是,对未接种儿童和初免失败儿童提供再一次接种的机会。适时进行麻疹疫苗第2剂次接种,有利于提高儿童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已将麻疹疫苗第2剂次接种时间由原来的4周岁调整到18~24月龄,每剂接种剂量由0.2ml改为0.5m1。各地要做好新旧免疫程序的衔接工作,在2004年和2006年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的基础上,尽快完成2~4岁儿童的麻疹疫苗第2剂次接种工作。
(3)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建立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地区,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各地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落实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转发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粤卫„2005‟254号)要求,将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预防控制传染病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加强人员培训,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确保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未种儿童补种工作的开展。
3、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知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粤西、粤东和粤北要抓好边远山区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外流返乡儿童的入册和麻疹疫苗接种及补种工作;对边远贫困地区儿童要采取定点接种和入户接种相结合的预防接种服务方式;接种单位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珠江三角洲要抓好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制定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当及时登记,建立接种卡(簿)、证,实行单独的卡(簿)管理,并及时接种;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可设立临时接种点,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加强对新入学大中专学生、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等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包括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初始强化免疫是指根据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后续强化免疫是指初始强化免疫结束后,每隔3~5年,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确保接种率达到95%以上。
(1)初始强化免疫。
目前初始强化免疫目标人群主要是8月龄~14岁所有儿童。以市为单位,近5年年平均麻疹发病率高于5/10万的地方,或虽然发病率为1/10万~5/10万,但14岁以下儿童麻疹病例占70%以上的地方,要根据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和本地麻疹控制实际情况,适时对8月龄~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活动。
(2)后续强化免疫。
开展过初始强化免疫的地市,可根据当地免疫规划工作状况、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确定是否开展后续强化免疫。后续强化免疫目标人群一般为8月龄~4岁所有儿童。
5、定期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要将查漏补种作为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的一项重要补充工作内容,及时发现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接种的儿童,并予以补种。近年来,流动人口占麻疹发病的50%以上的地区要定期(半年1次)开展8月龄~14岁儿童“扫荡式"麻疹疫苗查漏补种;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抽查接种率低于90%的地区应组织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查漏补种重点地区:(1)免疫规划常规工作薄弱地区;(2)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镇、街道或村、居委;(3)民办学校;(4)近年来麻疹病例增多并发生过麻疹暴发的镇、街道或村、居委。
(二)监测管理。
开展麻疹监测的目的是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等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进行报告。
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对个别尚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快速报告,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应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寄出。
如发现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疑似麻疹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各地应积极开展疑似麻疹病例(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进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1)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医疗机构在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时,应负责采集合格血标本(“合格血标本”指在患者出疹后4~28天内采集,血标本无明显溶血现象,无污染,分离的血清量大于0.5ml,标本冷藏运输(4.8℃)或冷冻保存(-20℃)。上述条件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则为“不合格血标本”。3天内采集的血清标本,如麻疹IgM阴性,需在7~10天后采集第2份血标本。),填写标本送检表;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应放置4℃冷藏,并及时将血标本或血清送达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就诊的病例由调查人员负责采集血标本。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标本后,48小时内将血清(冷藏条件下)和标本送检表送至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血清学实验室。
当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应按相关要求采集患者出疹早期鼻咽拭子、尿液或血液等标本,及时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2)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
应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调查人员在开展个案调查时,同时应对患者居住地或活动地进行调查,搜索其它病例,了解麻疹病毒传播情况。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收集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并应按有关要求将调查资料通过网络逐级报告,原始资料归档保存。
(3)主动监测。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社区)预防保健组织的专业人员定期到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病例搜索,以发现漏报的疑似麻疹病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
(1)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
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由省、市(地)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组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负责麻疹病毒分离,组织开展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考核认证,为市级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负责血清标本的检测。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核合格,可承担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
(2)血清学检测。
市级(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IgM检测,对麻疹抗体阴性的标本应进行风疹IgM检测以进行鉴别诊断;血清学检测应在收到标本后3天内完成,按规定逐级报告和反馈实验室结果。
(3)病原学检测。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收到鼻咽拭子等标本,应及时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分离到的毒株应在14天内送国家麻疹实验室。
(4)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和免疫成功率监测。
各地应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消除麻疹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以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5)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各级麻疹实验室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麻疹实验室认证标准,合理配置相应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定期进行职能考核和实验室检测质量现场认证,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运行。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当地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应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制定和部署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政府发布预警信息。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麻疹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麻疹病例时,可视为暴发疫情。麻疹暴发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
县级以上调查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当发生麻疹暴发,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应进行调查。麻疹流病学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病例个案调查、当地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同时对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当发生麻疹暴发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应根据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的实施应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4、加强疫情监测。
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到相关单位核查晨检记录或出勤记录,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加强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防止疫情蔓延。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
疫情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托幼机构、学校、影剧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要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1、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同时应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其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
对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3天内应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有条件者6天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4周后再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麻疹的医院感染。
(六)开展风疹控制工作。
风疹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相似,临床不易鉴别。风疹的发病增加麻疹监测和控制工作的难度。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在开展消除麻疹活动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开展风疹控制工作。
(七)开展健康教育。
要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保证达到本行动计划所要求的目标和工作指标。各地要高度重视消除麻疹工作,成立消除麻疹领导小组,将消除麻疹所需经费列入专项工作经费。在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的同时,将消除麻疹增加的疫苗及注射器购置经费、工作经费和冷链装备补充经费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切实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补助。
(二)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合作。
建立消除麻疹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财政、食品药品监管、教育、建设、广电、科技、公安、人口计生、宗教、民委、疫苗生产企业等部门和单位间的密切协作和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有关工作。要会同财政部门,落实好本行政区域内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监测和疫情处置等工作经费。会同宣传、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免疫规划和消除麻疹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儿园、学校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要及时补种麻疹疫苗;指导教育部门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协调其它部门落实各自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服务人口配备基层防保人员,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保健单位和乡村卫生院(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麻疹防治工作纳入本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疑似麻疹病例诊断报告、标本采集、医疗救治、感染控制等工作。
(四)开展消除麻疹的应用性研究。
各地应针对消除麻疹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流行特征、免疫策略、免疫效果评估、实验室快速检测等,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工作,为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督导和评价
各地要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本地行动计划,每年要组织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检查,定期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考核、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省卫生厅将对各地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主题词:卫生
防疫
行动计划△
通知
抄送: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教育厅,各地级以
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7年3月2日印发
校对:疾控处
林
立
(共印60份)
第五篇:广东省卫生厅文件
广东省红十字会
简
报
第1期(总第16期)
广东省红十字会办公室 2006年1月24日
彭珮云会长视察广东省红十字会工作
1月中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彭珮云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兰芳,广东省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雷于蓝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广东省红十字会的工作。
在粤期间,彭珮云会长先后听取了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雷于蓝和深圳、珠海、中山等市红十字会的工作汇报,对广东省红十字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广东省红十字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雷于蓝会长的带领下,广东省红十字会在理顺地级以上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制定地方法规和社会筹资、卫生救护培训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希望广东省红十字会再接再厉,进一步做好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工作,万家”活动正式启动。
同日,省红十字会还邀请省医师协会,组织十多位医学专家到三排镇南岗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共为250多位瑶族同胞提供了免费医疗和体检等卫生保健及健康咨询服务。
此次,省红十字会共筹集了350多万元款物,分别发放到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清远、肇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潮州、汕尾等16个市山区和去年受灾严重的部分贫困群众,受益家庭6500多户,人口达25000多人。
(社会赈济部)
省红十字会召开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
2006排头兵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1月23日,根据省委的部署,省红十字会召开了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排头兵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徐火周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
徐火周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今年省委决定在省直机关中开展以在树立科学发展观上走在前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走在前面,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走在前面的“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我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以“三个走前面”为主题排头兵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的开局之年,也是省红十字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的重要一年。努力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是各级红十字会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团结一心,倍加努力,积极工作,勇于进取,为构建和谐广东作贡献。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建主持团拜会。
团拜会在祥和、温馨的气氛中进行,新老同志聚集一堂,喜迎新春,同庆佳节,共祝我省红十字事业兴旺发达,再创新高。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备灾救灾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05年12月26—28日,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备灾救灾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省(市、区)红十字会,新疆建设兵团红十字会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的7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部长史解放、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徐火周到会并讲话。
会议总结了2005年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备灾救灾工作情况,通报了国家彩票公益金备灾救灾项目绩效考评情况。广东、上海、黑龙江、湖南、江西、云南等6个省级红十字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在会上交流了开展备灾救灾工作的经验。省红十字会副会长莫益勇代表广东介绍了我省红
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分库工作正式启动。
捐赠一点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2005年12月29日,捐献造血干细胞热线电话公布当天,广东省分库的捐赠热线电话就络绎不绝,许多市民主动咨询骨髓捐赠的信息并表达了希望能成为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的意愿。截至1月15日,报名登记的人数已超过200人。与此同时,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分库为白血病患者提供检索服务的工作也已开始。目前,已为17名白血病患者检索到相合的造血干细胞,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分库)
广州“一元捐”活动共筹善款93万元
2005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与市卫生局在广州联合组织开展了一次与全国联动的“抵御艾滋病,你我齐参与”的红丝带爱心“一元捐”公益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广州市各级政府以及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参与。截至1月16日,共筹到善款93万元。目前,这批善款已按有关要求汇到了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本次活动不仅体现了广州人民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更是一次人人参与,共同抵御艾滋病的具体行动。
(广州市红十字会)
深圳市红十字会为梅州山区送去温暖
1月7日,深圳市红十字会带着由深圳金光华商场FCK品牌捐助的价值13万元近3000件衣物及广州大旺食品公司深圳分公司捐赠的价值22万元的食品,为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人民送去了新年的问候。
(深圳市红十字会)
汕尾市红十字会举行博爱送万家活动
1月18日,汕尾市红十字会2006年“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慰问物资发放仪式在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政府大院内举行。省红十字会副会长莫益勇、汕尾市副市长刘小静以及海丰县、鹅埠镇领导出席了放发仪式。当地100户贫困少数民族(畬族)和困难群众兴高采烈地领到了省红十字会慰问小组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海丰县红十字会也给每户送上了慰问金。
这次活动,省红十字会下拨的慰问款物使400多户畬族贫困家庭和特困群众受益,让他们能够过上一个欢乐祥和、温暖的春节。
(汕尾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