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18: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小编推荐)》。

第一篇: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小编推荐)

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适应我区教育信息化和“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学校现代化达标的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和实践探索,促进我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切实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依据《天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并根据我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工作的实际,启动我区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为保证我区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静海区电化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电教中心)立项的课题。

第三条 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指导与一般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

第四条 成立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简称课题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领导和电化教育中心组建,领导本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制定研究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和课题管理办法,审批课题,组织课题的成果鉴定,领导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健康发展。

第五条 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课题管理小组)是课题领导小组的职能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和实施规划、负责课题日常管理、组织学术交流、组织成果评奖、推广科研成果等。课题办设在区电化教育中心教研部。

第六条 各课题承担学校(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设立相应的课题管理小组,与课题办建立相关业务联系。

第三章

申报与立项

一、课题选题

第七条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应针对我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学校现代化达标所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课题。选题应遵循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立足于应用研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开展原创性、开拓性课题的研究,注意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注重体现选题的前瞻性、新颖性,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创新价值;特别注重“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二、课题申报

第八条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主要采取参考《课题指南》、自拟课题和推荐申报的方式确定。凡经批准立项的区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不得再列为同级其它类别的课题。

第九条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能力、电教设备设施和软件资源、研究经费等条件,能保障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条 课题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研究能力并能协调好实际教学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第十一条 课题申报人与已承担国家级、市级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不冲突,可兼报。无充分理由而终止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新的研究课题。

第十二条 申报人须按规定填写《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经申报人所在学校(单位)领导审核后(加盖公章)一起报送静海区电化教育中心教研部(并上传电子版)。

第十三条 课题申报人所在学校(单位)及推荐单位应对《课题申请·评审书》认真审核,须就申请人的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及研究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并对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初步论证。

第十四条 区级课题研究年限一般为两年,申报区级课题不收费。

三、课题审批立项 第十五条 课题的确定遵循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的原则,对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予以优先考虑。

第十六条 课题领导小组对申报人资格以及申报手续、方案内容进行初审后,由课题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评议(课题立项主要依据于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设计的科学可行性以及基本研究条件等),必要时将对申报人所在学校(单位)的研究条件等情况进行调研,组织答辨等活动。

第十七条

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由课题领导小组复审,审批同意后,由课题领导小组向课题学校(单位)下达《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通知书》。

第四章

课题管理

第十八条 区级课题由电教中心课题领导小组、课题学校分级管理。日常管理以课题单位为主。

第十九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制定详实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一个月内提交开题报告,在两个月内组织开题。区电教中心认可的重点课题由区电教中心组织开题。课题研究期间内课题负责人按照区电教中心下发的要求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一年一度的由电教中心组织的优秀课、优秀论文及其他活动(教师学生参加的竞赛)的评选(必须是课题组教师),并作为课题中期评估和结题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课题研究进展到中期时,课题办将通知相关课题承担单位开展课题中期检查验收,收到通知后,课题承担单位需提交课题中期自查报告。课题中期检查以自查为主,课题办检查为辅。

第二十一条 立项课题有重要内容变更需要报批。立项课题需要变更课题负责人,变更课题管理单位,改变课题名称及研究方向,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有上述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报课题办审批。未经审核同意进行上述变更的立项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二十二条 各类课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撤销课题处理: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立项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无故不参加课题办组织的有关研究培训等活动,经提出又无改进的课题项目。

第五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三条 立为区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课题,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题。

第二十四条 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区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至少应在区级电教中心组织的优秀课、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获奖比例应占课题人员30%以上(或有教师学生参加相应的各种竞赛活动获奖)。

第二十五条 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区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鉴定,鉴定等级分为A、B、C三级。

第二十六条 成果鉴定程序

(一)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在1个月内向课题办提出结题鉴定申请,并报送下列材料:

① 课题申请书和课题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② 课题中期检查通知书(复印件); ③ 课题研究报告; ④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⑤ 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主要资料及附件(含开发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等。

(二)课题领导小组收到课题鉴定申请后一个月内,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鉴定单位或课题负责人。

(三)课题领导小组根据课题成果鉴定工作的有关要求组成专家组,按照鉴定组织程序,在一个月内完成专家鉴定。

(四)鉴定结束后将公示课题成果、鉴定结果及鉴定等级,接受社会监督。

(五)课题管理小组负责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工作,报课题领导小组批准后,颁发《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结题证书》。

第二十七条 成果鉴定方式:鉴定专家组成员一般为5—7人,由课题办选定。

第二十八条 首次未通过专家鉴定的课题,在一年内有一次重新申请鉴定的机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各单位对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课题办视课题成果的价值,可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推荐,并在本区有关媒体上宣传交流、推广应用。

第七章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由区电教中心课题领导小组参与管理的本区学校承担的国家级、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并由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改。

静海区电化教育中心

2017年11月

第二篇:安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管理,适应我省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参照《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课题:

(一)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各类课题;

(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立项的各类课题;

(三)安徽省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各类课题。

第三条 全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面向全省,突出重点,倡导竞争,鼓励合作,择优立项,保证质量。

第四条 全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第二章 组 织

第五条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简称“课题领导小组”)由安徽省电化教育馆组建,领导全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制定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课题申报指南,审批课题,组织各类课题的成果鉴定,领导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重要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课题办”)是课题领导小组的职能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和实施规划、管理办法、负责课题日常管理、建立和管理专家团队、组织学术交流、组织成果评奖、推广科研成果等。课题办设在省电化教育馆。

第七条 组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与研究课题专家库(简称“专家库”),由课题办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组织专家开展课题申报评审,鉴定课题成果,提供学术指导和专业咨询。

第八条 各级电教课题管理机构受省课题办委托,管理所属辖区立项课题,开展学术咨询、业务指导、过程管理等。第三章 课题分类

第九条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经省课题领导小组审核推荐,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各类课题(包括重点课题、立项课题、青年课题及其它课题);

第二类是经省课题领导小组审核推荐,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立项的各类课题;

第三类是经省课题领导小组审批,列入安徽省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各类课题。

三类课题一般每个组织专家集中统一评审,经省课题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推荐或省级立项,课题研究经费以自筹为主。

第十条 第一类和第二类课题在各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配合下作为省课题办的主要工作目标;第三类课题作为各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目标。

省课题领导小组将在三类课题中选择对全局性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重要学术意义的研究课题,作为省级“典型”课题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第四章 课题申报

第十一条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面向各级教育部门、电教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或学校、教育工作者个人(简称“申请人”)。

(一)申报课题的单位需具有法人资格。

(二)申报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需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高级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3.申请人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任务。正在承担省级以上正式立项课题且未结题者,暂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4.为鼓励创新、避免重复劳动及知识产权纠纷,申请人申报其它系统的课题时,不得与本课题研究内容雷同。

第十二条 申请人为单位的,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申请人是个人的,由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及信誉保证。

第十三条 每年课题申报一般安排在3~5月份,自课题指南发布之日起开始,课题申报受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迟于受理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寄出的申请书,将不能列入该的立项评审。

第十四条 课题申报材料均需报送或通过课题管理平台提交给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由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格和申报内容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报送或提交到省课题办。

第十五条 省课题办受理申报时,收取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并开具发票。第一类和第二类课题为代收,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开具发票。未交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的,一般不列入立项评审。

第五章 课题立项评审与推荐

第十六条 省课题办负责组织课题立项评审与推荐工作。经省课题领导小组受理并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通过后,将纳入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计划予以立项,符合中央电化教育馆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课题立项要求的,课题领导小组直接进行推荐。

第十七条 课题立项评审与推荐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由省课题办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

立项评审与推荐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参评专家或有关工作人员,其本人申请课题或本人参与申报课题研究的,不安排其参加相关课题的评审工作。第十八条 课题立项评审与推荐程序

(一)资格审查

省课题办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对报送的课题申请材料进行资格预审,并对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依据省课题办制定的课题评审标准,对课题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给出专家意见。评审组组长结合其他专家评审意见,给出课题评审综合意见。

(三)省课题办对专家评审通过的拟定立项或推荐课题进行材料审核和意见汇总,报省课题领导小组审批。

省课题办每年组织一次申报、审核和推荐(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第六章 课题管理

第十九条 课题管理实行省课题办、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县(区)课题管理机构、课题组四级管理。省课题办对全部课题有管理、指导的职责,省课题办委托的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对所属范围内的立项课题实施日常管理和指导,课题组按照本办法做好课题管理和研究工作。

第二十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制定详实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报送或通过课题管理平台提交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资料。

第二十一条 课题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送或通过课题管理平台提交。第二十二条 立项课题如果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撤销课题立项处理。被撤销课题立项的主要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申请课题:①剽窃他人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弄虚作假;②逾期未完成开题;③逾期未完成中期检查;④逾期未完成研究任务且未提交延期申请;⑤课题组研究和管理不力;⑥无特殊情况中止课题研究者。

课题管理机构管理不到位的,视其情况,停止该地区一至三年申报资格。

第二十三条 省课题办将组织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在各市巡回开展课题研讨和培训活动,对各市(省直管县)确立的若干个“典型”课题进行示范性指导,将研讨与培训相结合,指导各市(省直管县)课题研究工作务实、高效开展。

第二十四条 各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应加强过程管理,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与修改、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过程数据的整理分析、检测工具的制定与使用等材料(纸质文本与电子稿)要保存齐全。

第二十五条 各类课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和省课题办审核,经同意后方可变更:①变更课题负责人;②改变课题名称及研究方向;③改变成果形式;④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⑤变更课题管理单位;⑥课题完成时间延期半年以上或多次延期;⑦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对未经审核同意进行上述变更的立项课题,将不予结题。第七章 中期检查

第二十六条 课题研究进展到中期时,省课题办将组织中期检查,课题承担单位需报送或通过课题管理平台提交课题中期自查报告。中期检查以自查为主,省课题办和委托的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检查为辅。

第二十七条 中期检查内容包括: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课题研究开展情况、阶段性成果情况以及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第二十八条 中期检查分为自查、审查、抽查三个阶段。课题承担单位做好自查工作,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负责审查工作,省课题办负责抽查工作。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课题开展的实际,采取查阅材料、听汇报、听课、召开座谈会、实地考查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状况。

第二十九条 中期检查一般采用网上评审的方式进行。课题负责人须通过电子邮箱或课题管理平台提交课题中期检查材料。

第三十条 中期检查结果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等级为“差”的课题限期三个月内整改,并重新申请检查,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八章 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

第三十一条 课题的研究周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所有课题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均应及时申请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三十二条 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

第一类和第二类课题按照各自管理办法中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执行。第三类课题至少在正式出版刊物、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电子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的论文,或者至少在《安徽电化教育》上发表2篇以上的论文。

第三十三条 成果鉴定程序

(一)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均需向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提出结题申请,并报送或通过课题管理平台提交课题鉴定所要求的材料。

(二)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审核备案后报省课题办,省课题办将根据课题成果鉴定工作的有关要求组成专家组,按照鉴定组织程序按时完成专家鉴定。

(三)在课题管理专栏或课题管理平台上公示课题成果、鉴定结果及鉴定等级,接受社会监督。

(四)省课题办负责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工作,报省课题领导小组批准后,颁发结题证书。

第三十四条 成果鉴定方式及有关要求

(一)成果鉴定一般采用通讯结题鉴定方式;对于一些地区结题课题数相对较多的,经省课题办同意,可采用会议集中结题鉴定方式;对于具有重要价值和效果的课题研究,经课题办审核通过,可采用现场结题鉴定的方式。

(二)鉴定专家组成员一般为5~7人,由省课题办从专家库中选定。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顾问)不能选作鉴定专家,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三)采用通讯结题鉴定方式的,鉴定专家需登陆课题管理平台,认真审读课题研究成果,对照课题预期目标,参照课题成果鉴定的有关要求,对研究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提交个人鉴定意见、分项评定成果等级,鉴定专家组长根据鉴定专家的意见,在网上提交综合鉴定意见、鉴定成果等级;采用会议集中结题鉴定方式的,由课题承担单位分别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并接受专家的质询,由鉴定专家组集体评议,并及时通过网络提交综合鉴定意见、鉴定成果等级;采用现场结题鉴定方式的(一般指单个课题的现场鉴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向省课题办提出书面申请,经省课题领导小组同意后,由省课题办组织专家开展现场结题鉴定。现场鉴定时,课题承担单位汇报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专家现场审阅相关的材料,并进行现场专家质询,由鉴定专家组集体评议,在网上提交综合鉴定意见、鉴定成果的等级。

(四)鉴定所需经费由立项课题承担单位或立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承担。

(五)首次未通过专家鉴定的课题,在一年内有一次重新申请鉴定的机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第九章 课题成果的评奖和推广应用

第三十五条 省课题办、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县区课题管理机构、课题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课题成果的出版、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课题成果的作用和效益。

第三十六条 省课题办将对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以及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奖和表彰。

第三十七条 省课题办、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县区课题管理机构,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及时报送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或充分发挥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向社会特别是教育界进行广泛宣传,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

第三十八条 省课题办、市(省直管县)课题管理机构、县区课题管理机构,要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十条 第一类和第二类课题按照各自管理办法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订权属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第三篇: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2011年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管理,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各类立项课题。

第三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面向全国,突出重点,倡导竞争,鼓励协作,择优立项,保证质量。

第四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通过网络,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第二章

组织

第五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简称课题领导小组)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建,领导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制定研究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和课题管理办法,审批课题,组织各类课题的成果鉴定,领导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重要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课题办)是课题领导小组的职能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和实施规划、负责课题日常管理、组织学术交流、组织成果评奖、推广科研成果等。课题办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

第七条 组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家库,由课题办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组织专家,制定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评审课题,鉴定课题成果,提供学术指导和专业咨询。

第三章

课题类别

第八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每五年发布一次,通常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第一年第一季度向全国公布;规划执行期间,每年发布课题指南并组织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第九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设立“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青年课题”。

第十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设立的重大课题主要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的问题,需要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组织协同攻关的研究课题。由课题办根据需要,适时组织专家评审,经课题领导小组审定后立项。

第十一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设立的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和青年课题主要围绕教育信息技术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设立的研究课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规律和方法等,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服务。该类课题每组织专家集中统一评审,经课题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立项,课题研究经费以自筹为主。第四章

课题申报

第十二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面向全国从事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为“申请人”)。

(一)申报课题的单位需符合下列一项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学校和机关、事业、企业、社团等单位。

2.属于法人单位管理的二级机构,如高等院校设立的院、系、所、中心,社团下设的分会、专业委员会等。

(二)申报课题的个人需符合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高级职称的通行专家书面推荐。

3.申请人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承担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必须按照规定结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结题者,需要说明延期结题的原因,否则,3年内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4.青年课题的申请人以及课题组成员,其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

5.重大课题申请人必须有承担并完成过厅局级以上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的经历。

申请人为单位的,课题申报内容需经单位负责人认可。申请人是个人的,由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进行审核,并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及信誉保证。

第十三条 每年课题申报一般安排在3---5月份,自课题指南发布之日起开始,课题申报受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课题申报材料通过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课题管理平台”)提交。

第十四条 申请人应参照课题指南确定的选题,按照课题管理平台上要求的课题申报内容,认真如实填写。填写虚假内容者,一经查实,取消课题申报资格。已经批准立项的课题,撤销课题立项。

第十五条 网上课题申报材料一般提交到课题办委托的省级课题管理机构,对申报资格和申报内容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提交到课题办。高校、研究机构、教育信息产业部门申报的课题,或者需要跨省开展研究的,课题申报材料可以直接提交到课题办。

第十六条 课题办受理申报时,收取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统一开具发票。未交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的,一般不列入立项评审。第五章

课题立项

第十七条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立项评审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7月份。每次从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网上评审。

立项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参评专家或有关工作人员,其本人申请课题或本人参与申报课题研究的,不安排其参加相关立项课题的评审工作。

第十八条 课题办在课题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组织课题立项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课题立项评审程序

(一)资格审查

课题办依据本办法第十二条,对在网上提交的课题申请材料进行资格预审,并对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

课题的立项评审,一般采取网上评审的方式。评审组成员(一般为5-7名)依据课题办制定的课题评审标准,在课题管理平台上,对课题申报材料进行立项评审,给出专家意见。评审组组长依据课题办制定的课题立项评审标准,结合其他专家评审意见,给出课题立项评审综合意见并确定立项课题的类别。

(三)课题办对专家评审通过的拟定立项课题进行材料审核和意见汇总,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批。

(四)课题领导小组负责立项课题的最终审批。

第二十条 课题立项评审纪律

参与课题立项评审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对评审过程情况保密,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前,不得对外泄漏。严格禁止在课题立项评审工作中索要或收受相关单位或相关人员的礼金或礼物。

第六章

课题管理 第二十一条 课题管理以课题办、委托的省级管理机构、课题组三级管理为主。课题办对全部课题有管理、指导的职责,课题办委托的省级管理机构对所属范围内的立项课题实施日常管理和指导,课题组按照本办法做好课题管理和研究工作。

课题的管理与指导、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审批、课题的开题与中期检查、课题的结题鉴定及过程性管理等都将通过课题管理平台上进行。

第二十二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制定详实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在课题管理平台上提交。

第二十三条 课题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通过课题管理平台提交。课题研究进展到中期时,课题办将通过课题管理平台通知相关课题承担单位开展课题中期检查,收到通知后,课题承担单位需在课题管理平台提交课题中期自查报告。课题中期检查以自查为主,课题办和委托的省级管理机构检查为辅。

第二十四条 立项课题有重要内容变更需要报批。立项课题需要变更课题负责人,变更课题管理单位,改变课题名称及研究方向,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有上述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承担者通过课题管理平台提交课题变更申请,报课题办审批。未经审核同意进行上述变更的立项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二十五条 立项课题的撤项。立项课题如果存在:以课题名义进行营利行为;盗用公章或私刻课题公章;剽窃他人成果,侵犯别人知识产权,弄虚作假;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研究任务;无特殊情况中止课题研究者。有上述情况之一,按撤销课题立项处理。被撤销课题立项的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三年内不得再申请课题。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根据研究性质和研究需要,课题研究可以设立实验学校。设立课题研究实验学校,事前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同意;如实验学校要设立子课题研究,须报委托的省级课题管理机构审核,报课题办批准后,在课题管理平台上审批确认实验学校的子课题。

课题设立实验学校要严格掌握标准,适当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并应得到实验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严禁向课题学校违规收取有关费用。

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需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的,一般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代章。

第七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七条 立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课题,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题。

第二十八条 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

重大课题应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系列论文;重点课题应出版有关论著1部,或者至少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的论文,或者至少在正式出版刊物、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电子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的论文。

专项课题或青年课题至少在正式出版刊物、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电子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的论文。

第二十九条 课题办负责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鉴定。每年9一12月,课题办组织课题成果鉴定和验收工作。根据需要,课题办可委托省级管理机构负责对所属地区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成果鉴定。

第三十条 成果鉴定程序

(一)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均需在课题管理平台上提交课题鉴定所要求的内容。

(二)课题办收到课题鉴定申请后15天内,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鉴定单位或课题负责人,鉴定工作从收到鉴定费用之日开始。

(三)课题办根据课题成果鉴定工作的有关要求组成专家组,按照鉴定组织程序,在2个月内完成专家鉴定。

(四)在课题管理平台上公示课题成果、鉴定结果及鉴定等级,接受社会监督。

(五)课题办负责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工作,报课题领导小组批准后,颁发《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结题证书》。

第三十一条 成果鉴定方式及有关要求

(一)成果鉴定一般采用通讯结题鉴定方式;对于一些地区结题课题数相对较多的,经课题办同意,可采用会议集中结题鉴定方式;对于具有重要价值和效果的课题研究,经课题办审核通过,可采用现场结题鉴定的方式。

(二)鉴定专家组成员一般为5—7人,由课题办从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家库中选定。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顾问)不能选作鉴定专家,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三)采用通讯结题鉴定方式的,鉴定专家需登陆课题管理平台,认真审读课题研究成果,对照课题预期目标,参照课题成果鉴定的有关要求,对研究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提交个人鉴定意见、分项评定成果等级,鉴定专家组长根据鉴定专家的意见,在网上提交综合鉴定意见、鉴定成果等级;采用会议集中结题鉴定方式的,由课题承担单位分别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并接受专家的质询,由鉴定专家组集体评议,并及时通过网络提交综合鉴定意见、鉴定成果等级;采用现场结题鉴定方式的(一般指单个课题的现场鉴定),由课题承担单位汇报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专家现场审阅相关的材料,并进行现场专家质询,由鉴定专家组集体评议,在网上提交综合鉴定意见、鉴定成果的等级。

(四)鉴定所需经费由立项课题承担单位或立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 首次未通过专家鉴定的课题,在一年内有一次重新申请鉴定的机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八章 成果的评奖、宣传和推广

第三十三条 课题办及委托的省级管理机构、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成果的出版、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课题成果的作用和效益。

课题办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及时报送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或充分发挥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向社会特别是教育界进行广泛宣传。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

课题办和委托的省级管理机构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

第三十四条 验收合格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各类课题的最终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及课题批准号等信息。课题办有权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课题负责人拥有其科研成果的署名权。

第三十五条 结题鉴定评为优秀的研究课题,其成果可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参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办法》)。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第四篇:关于发布《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西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管理,适应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发展,依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

广西各级电教机构、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或个人(以下称为课题申请人)申报立项的以下课题:

(一)由我馆组织参加的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广西教育学会立项的各类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

(二)广西电化教育馆立项的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

第二章 组织

第三条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区,突出重点,公平公开,择优立项,保证质量。

第四条 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课题,通过电教系统采取网络管理或业务职能管理的形式,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第五条 广西电化教育馆根据需要组成专家团队,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国、全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做好我区相关研究课题的指南制订、立项审批、成果鉴定、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等工作;协助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广西教育学会做好相关课题的申报组织、实施指导和成果初审等工作。

第六条 广西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与培训部是课题组织、管理与指导的日常办事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和实施我区课题研究规划、负责课题日常管理;组织学术交流、成果鉴定、推广科研成果;与各级课题研究机构沟通、提供申报课题和鉴定等方面的服务支持。

第七条 各市、县(市、区)电教站(中心)协助广西电化教育馆组织、管理和指导所在地各级各类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结题;指导所属地全国、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农远示范校和其他中小学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在所属地推广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成果。

第八条 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市、县(区),全国、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农远示范校须积极参与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方面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第三章 课题的申报、立项与审批

第九条 申报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课题须严格遵照相应的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办法。

第十条 课题申报采取自愿原则,课题研究经费由研究单位或个人自筹解决。

第十一条 课题的申请人资格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课题,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小学高级(或相当于小学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如不具备上述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三)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承担的课题必须按照规定结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结题者,需书面说明延期结题的原因,否则2年内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申请人为单位的,课题申报内容需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申请人是个人的,由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第十条进行相应的条件审核,并提供研究的保障条件。

第十二条 申请人需根据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办法、申报通知,以及课题申报(实施)指南,填报“课题申请评审书”,并提交到课题管理平台;或报至各市电教站(中心),由各市电教站(中心)汇总后保送到我馆以备审核。

第十三条 由我馆组织参加的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广西教育学会立项的各类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由我馆统一收缴。广西电化教育馆立项的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免收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

第十四条 广西电化教育馆立项的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评审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采用通讯或会议的形式组织实施。立项结果获批后,由我馆统一发布。

第四章 课题管理 第十五条 课题申请人接到立项通知后,应尽快制定详实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开题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需根据各级各类课题管理办法,提交到课题管理平台,或报至各市电教站(中心),以备我馆组织专家审查。

第十六条 各市电教站(中心)和各课题组需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课题中期报告和重要阶段成果应根据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要求,及时提交到课题管理平台,或报至各市电教站(中心),以备我馆组织专家审查。

第十七条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我馆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不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或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获得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原则上必须参加相关的教研活动和培训班。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后,报我馆审批。

(一)变更课题负责人;

(二)改变课题名称;

(三)改变成果形式;

(四)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五)课题完成时间延期半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六)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七)因故中止或撤消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第十九条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我馆将对该课题做撤项处理:

(一)研究成果有严重的政治问题;

(二)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三)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四)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五)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第五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条 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均须鉴定,方能验收结题。结题验收分为通讯和会议两种方式,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课题组提出申请,我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提供鉴定材料包括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总结)、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等。

第二十一条 我馆组织参加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鉴定须遵照相应的课题管理办法执行。广西电化教育馆立项的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成果需达到以下要求:

(一)至少在省级正式出版刊物、或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省级电子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的论文;

(二)至少在县级以上电教部门或相应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设计、课例、课件和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获得1项奖励。

第二十二条 我馆组织参加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须由我馆组织审核推荐,方可参加结题验收。广西电化教育馆立项的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结题成果由各市电教站(中心)初审,合格方可报至我馆进行结题验收。

第二十三条 结题验收的组织与评审结果的发布公平、公正、公开。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成果鉴定合格后均可获得《课题结题证书》。

第二十四条 鉴定所需经费由立项课题承担单位或个人承担。第二十五条 首次未通过专家鉴定的课题,在一年内有一次重新申请鉴定的机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六章 成果推广

第二十六条 我馆所有的课题信息通过广西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www.gxer.net)发布。

第二十七条 通过鉴定的广西电化教育馆立项研究课题成果,由我馆正式结集出版或推荐发表。我馆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及时报送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或充分发挥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向社会特别是教育界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十八条 验收合格的课题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及课题批准号等信息。我馆有权对立项的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课题负责人拥有其研究成果的署名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广西电化教育馆。

第五篇:《河南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

1河南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课 题 指 南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规律、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实证数据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强调选题的针对性、前瞻性、实效性。依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和我省实际情况,制订河南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指南,供各级研究人员选题时参考。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保障体系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与评价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研究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环境建设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协作效益、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二、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整体推进研究

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区域或学校内涵提升的研究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面向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评价、管理机制研究

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

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与实践模式研究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网络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动漫教育实验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分层教学的研究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一对一”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跨地区、跨学校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模式、方法和策略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评价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活动的研究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五、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校长信息化素养和领导力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实施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网络环境下教师教改实践的成功案例评价与研究

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研究

网络时代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评价、干预策略研究 基于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的德育教育研究

基于品德形成理论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研究

七、“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教育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知识构建的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电子书包或终端学习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数字存储、阅读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技术的教育教学网络建设与应用研究

数字化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

说明:

一、本课题指南所列课题内容和课题名称,为导引“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方向及专题。申报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单位或人员,可参考本指南所列课题,围绕课题内容,选题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确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课题名称,切忌大而空。

二、本指南中带★号的课题,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范围或内容。

三、为便于指导和交流,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建议各地参考本指南相对集中地选题。

下载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海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研究课题

    一、课题:《小学生的书包为何越来越重?》 二、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步骤: 1. 叙述当前小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的现象 2. 提出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3. 叙事各种有关......

    静配管理办法(DOC)

    肿瘤化疗药物的使用指南 一、化疗前须明确的问题 1、明确诊断、病理分期、体力评分、经济状况、病人及家属要求。 2、明确治疗目的:根治还是姑息。 3、选择治疗方案:个体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积极推动我国交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本会)的研究咨询、实践示范、交......

    天津市静海区子牙新城学校招生范围(汇编)

    天津市静海区子牙新城学校招生范围华中师范大学安宁附属实验学校由安宁区委区政府、华中师范大学双方合作创办,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占地102亩。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天津市......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一、总 则 (一)为适应课程改革、教研制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调动广大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校长,各级教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积极......

    教育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研究课题 《新课改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不同教学时段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豆新静 一、研究思路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语文教师这一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 心理困扰研究 目 录 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我校《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