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时间:2019-05-13 18: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第一篇: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摘要:中国烟草产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国际产业格局不得不让人深思。本文首先从中国卷烟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变化分析了中国烟草行业的现状,我国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体制以来发展迅速, 对财政、就业贡献很大, 但同时很多问题, 并面临多重新挑战,并就此提出了新形势下对烟草行业进行政策调整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企业,烟草行业,竞争力,改革,发展

一、中国烟草行业行情

中国是世界烟草第一大国,烟草和卷烟产量均为世界第一, 占世界总产量的1/ 3 左右;卷 烟消费量达3500 万箱, 市场容量之大, 早已让跨国烟草公司垂涎三尺。就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言, 已连续10 余年是全国第一税利大户, 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以上。但中国的烟草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与英、美等国烟草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是缺少具有强大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巨型跨国烟草公司, 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名牌产品, 出口创汇能力和绩效与产销总量不相称。其次是生产相当分散, 烟叶生产靠小面积种植的上千万烟农, 卷烟生产分布于30 个省、市自治区的180 家烟厂, 既谈不上规模经济效益, 质量也难以控制。产量最多的云南省, 10 个厂的产量只相当于菲律普·莫里斯公司在美国本土的产量, 不及该公司在全球产量的一半。再次是效益差异大, 菲律普·莫里斯公司1996 年烟草总收入达365 亿美元,中国的产销量为该公司的2.5 倍, 但卷烟收入为该公司的40%, 纳税额也远不能与之相比。

烟草行业不仅包括从烟叶种植到加工的所有流程,还包括烟草机械、包装等,只要与其相关的产业都包括在内,通常涉及烟叶种植加工、卷烟生产销售、烟叶国际贸易等经济活动。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税收占全国财政税收总额的比例约为7% - 8%(见图1)。

图1 烟草行业税收对全国税收总额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根据2010《中国烟草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计算;烟草税收贡献率指烟草行业税收占全国财政税收总额的比例。

二、烟草行业现状及其市场定位分析

在供需理论基础下, 定位卷烟价格。根据经济学理论, 市场需求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减少, 而市场供给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一点即是市场均衡点。由于烟草行业是垄断行业, 而且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因此从表面上看, 每年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比较接近, 似乎与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的理论相脱离。但实际的情形是, 由于受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影响, 高档卷烟供给充分或有盈余, 低档烟的有效供给则长期不足, 市场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档卷烟品牌中。

根据2005-2007年三年的数据, 可以画出比较接近的需求曲线变化图 , 即2005 年需求曲线D 和2007年需求曲线D′。其中, 2005年需求曲线取15元以下销售量1274 万箱和20 ~ 30 元的销售量827 万箱2 个点进行联接而求得近似值;2007 年需求曲线是取20 ~ 30 元的销售量1193万箱和40 ~ 50 元的销售量433 万箱2 个点联接而求得近似值。图2中可以看出, 2005 年需求曲线D 向右移动形成了2007 年需求曲线D′, 其斜率比较接近。

为了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化, 以需求曲线变化为前提, 根据需求与供给曲线理论,以销量最大的价值区间为均衡点,设计出假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曲线S 和S′。即,2005 年15 元以下的卷烟销量最大, 以此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均衡点E;2007年20 元至30 元之间的卷烟销量最大, 以此为均衡点E′。如图3。

图2 2005 年、2006 年与2007 年不同价位销量变化情况表 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司

图3 2005 年、2007 年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化图

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有趣的变化。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形成了D’, 而供给曲线S则相反,向左移动形成了S′,为此均衡点E向上移动形成了E′。由于,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向内侧移动, 2007年曲线相交之后形成的、均衡点上面的市场盈余空间即市场竞争空间相对比2005 年狭小。这些内容恰恰反映了卷烟市场的2 个趋势。一是竞争空间的上移, 二是价格区间的相对集中。

现实生活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卷烟价格区间相对集中, 价格差异不大。图3 , 正是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此相比, 中国卷烟价格之战还处在“战国时代” , 高的高, 低的低, 价格分散, 高价位卷烟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对此,我国采取了一项重要举措。2005 年1 月,我国对国外烟草制品的配额制被全面取消,2 月27 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国内烟草业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同时,国内烟草行业品牌集中度低,已经成为与外烟抗衡的最大软肋。为了提高我国烟草行业的竞争力,国家烟草专卖局推出了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战略,要让国内烟草业走向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之路。到目前全国的烟草工业企业已经从2003年的85 家,整合到了现在的46 家;品牌则从582个整合到了200多个,以后国内烟草业将出现大对大的对垒、强对强的竞争。

重组初期的“蜜月”是美好的,大集团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品牌集中度提高,省外市场全面开放。国内上百万箱的药草企业集团达到14 家,其中排名第一的红塔集团年产量超过300万箱。但是1 +1 一定大于2吗?会不会出现小企业拖累大企业,大企业不服大企业的情况并最终影响重组的成果?完成重组,中国烟草的巨头们才“刚上路”,而整合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表1 2005年国内烟草企业并购动态

三、中国烟草行业羸弱竞争力产生原因

1.结构性矛盾突出, 产业整体素质低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①烟草农业发展滞后, 烟叶生产方式落后;②卷烟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卷烟焦油含量偏高, 卷烟配方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 试验周期长, 制造工艺相对落后;③卷烟配套工业及原辅材料产业仍不发达, 对国外依赖性强;④卷烟企业大量发展非烟产业, 效益低。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①卷烟牌号仍过多过杂, “三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牌号少;②用于满足农村地区消费的低档烟生产不足, 农民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

三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卷烟市场基本以国内为主, 国际化程度低, 卷烟外销率(出口量占销售总量的比重)不足0.5%。

2.企业数量过多, 行业集中度低

国内烟厂数量过多, 大企业、大品牌市场占有率过低。我们没有一家烟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 2003年, 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白沙的市场集中度仅为2.65%。而美国5家烟草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近几年一直在99%以上, 其中奥驰亚一家公司就占美国近一半的市场。

3.流通秩序乱, 地方保护盛行

一是市场封锁严重。工商分离之前, 各地烟草公司往往利用专卖管理的权力, 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 限制外地烟进入, 形成地方专卖;工商分离后, 地方专卖出现升级苗头, 以省为单位的地方保护开始出现。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走私、制假、倒买倒卖、无证经营、违法收购烟叶、无证生产、超计划生产、乱渠道供货、乱渠道进货等现象相当普遍。

4.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烟草长期实行低税政策, 当行业相对景气时, 烟草企业内部形成大量利润, 但由于出资者不到位, 烟草行业资产监督管理相对弱化。当大量利润留在企业内, 而企业受卷烟生产计划约束又不能随意扩大生产规模时, 挥霍浪费、乱投资、乱上项目便很难遏制。据初步统计, 烟草行业近年来在非烟产业的投资已超过400亿元, 分散在酒店、房地产、金融、证券、保险、机械电子、能源交通、运输仓储、广告及信息等多个领域, 由于普遍缺乏规模效益, 总体投资回报率非常低。

5.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多数烟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尚未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长期相对封闭、垄断经营, 烟草行业更容易滋生腐败, 如出现系统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搞“账外账”和“小金库”、营私舞弊、贪污腐化等现象。

四、我国烟草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全球性禁烟运动将进一步导致卷烟需求萎缩, 烟草企业生产经营将受到更多限制。

2.国际烟草巨头加大了进军中国的力度, 竞争快速升级 3.烟草专卖受到严峻挑战

五、国外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1.取消烟草专卖的国家越来越多

2.专卖取消后, 国家对烟草行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3.烟草市场相继开放, 烟草企业股权多元化趋势加强

六、我国烟草行业政策调整的主要思路

1.推进政企分开

烟草行业实行政企分开, 主要内容是将作为政府行为的专卖职能与作为企业行为的专营活动分开。政府部门承担专卖管理职能, 烟草企业独立负责烟草专营。政企分开以后, 烟草专卖管理的职能并不会因此而弱化, 没有资本纽带的专卖管理机构会更中立、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专卖管理, 而不会像现在这样, 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混为一体, 烟草专卖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与市场经济相矛盾。

2.改革烟叶种植管理体制

应明确烟叶种植是农业问题, 应由农业部门负责。世界上有烟叶种植的国家都是这个体制。国家应通过制定《烟叶种植条例》, 并定期颁布以烟叶调控为主的农业政策, 以法律和政策手段来确定有关烟叶的科技政策、限产与价格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出口政策、市场配额等, 以此调控烟草种植和市场供求。烟草公司或卷烟企业可通过政府, 也可直接与烟农签订种植和收购协议, 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运用市场手段培育大型专业化的烟叶公司, 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买世界(面向世界采购)、卖世界(面向世界销售)”。

3.进一步推进烟草工业企业重组

烟草工业企业重组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卷烟工业过散的问题, 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考虑到中国市场非常大、烟草行业经营主体过多、长期单一垄断容易导致经营低效率, 因此, 不宜在全国只设一家烟草集团, 烟草工业重组应以“垄断竞争”为目标模式, 未来应在全国形成3— 5家大型烟草工业集团。

重组中应妥善处理各地财税关系。由于重组涉及烟厂所在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可采用一次性支付的方式, 由重组方一次向被重组烟厂所在地政府支付相应补贴;也可采用按比例分成的办法,重组方与被重组烟厂协商确定相应的比例, 对重组后的公司所创造的利税各方按比例分成, 这种做法有利于保障被重组烟厂所在地政府的利益, 减少重组障碍。

应重视重组后的整合。重组方应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 积极推进重组后的人员、财务、采购、生产、品牌、市场、文化的整合。在实践中, 一些烟草企业探索的采购统一、品牌统一、资金统一、市场统一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4.改革烟草流通体制

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允许工业企业有分销权, 改变烟草公司在卷烟批发环节的单一买方垄断, 提高卷烟流通效率;通过分解烟草公司的行政与经营职能, 打破地方保护,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组建全国性的卷烟销售公司。①实行政企分开。②进一步推进工商分开。③在工商分开的基础上, 允许工业集团逐步建立自己的面向终端的销售网络。④将卷烟销售与物流分开。

5.适时、适当提高烟草税率

提高税率的根本目的应着眼于压缩烟草企业的利润空间, 实现“利转税”。事实证明, 将大量的利润留在烟草企业内部不但导致税源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而且助长腐败等问题。在保证烟草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前提下, 将更多的利润转为税收, 对国家意义重大, 也不会对卷烟企业产品竞争力造成太大影响。

6.加快烟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当前, 烟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在政企分开的同时, 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7.鼓励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

全球烟草行业正经历大的变革,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一轮的取消专卖、开放烟草企业产权改革为中国烟草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机会。中国卷烟企业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内大市场, 另一方面也要敢于“走出去” , 打造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烟草集团。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三条路径:在国内生产, 在国外销售, 实现产品“走出去”;到国外建厂, 实现生产国际化;收购国外卷烟企业, 成为跨国烟草公司。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的前提是通过重组和发展把自身变得很强大, 要集中力量在国际市场与跨国烟草集团竞争。国家应在烟草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问题上明确指导思路, 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 在融资、境外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印度、美国、巴西和德国的比较分析》,唐亮 2.《中国烟草行业的市场定位及其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黄英华 3.《对提升中国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李巍 4.《中国烟草行业为何大而不强》,吴健安

第二篇: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目: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内容摘要

企业文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够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本文以联想企业为例,说明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引用国外学者的一些研究结果,针对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只有发现联想公司现有的核心竞争力,改正原来并不是那么完善竞争力,并且努力的开拓新竞争力,这样才能使联想企业蒸蒸日上。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联想公司;直销;企业发展

I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核心竞争力概述...................................................3 1.1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3 1.1.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3 1.1.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3 1.2 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意义....................................3 1.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意义...............................3 1.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4 1.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5 2 联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6 2.1 联想企业的基本情况...........................................6 2.2 联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6 2.3联想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7 3 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建议.................................9 3.1 联想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9 3.1.1 联想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问题.............................9 3.1.2 联想企业战略发展问题...................................9 3.1.3 联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衰减在各方面的表现................10 3.2 联想建立核心竞争力建议.....................................10 3.2.1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加产品走在技术前列...............10 3.2.2 加强用户体验感,适当的选择电脑软件适应用户...........11 3.2.3 把握好已取得的市场优势,不断扩展新用户...............12 3.2.4 不断更新核心竞争力,不被轻易模仿.....................12 结论与展望.........................................................13 参考文献...........................................................14 II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引 言

一、国内外现状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未形成系统与严密的体系,实际上,普哈拉(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出“核心竞争力”[2],这一概念立刻在西方引起强烈的反应,得到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人认可,和很可惜的是他们也没有很直接、清楚来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仅给出了一个描述性概念。尽管有众多学者在此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进一步清晰、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但竞争力、资源、能力的定义仍然含混不清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竞争力讨论所涉及的内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对象。

第二,对竞争力及有关竞争力定义的理解。第三,竞争力的构成因素。第四,竞争力的评价。

第五,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与措施。

二、研究思路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思路,并详细的分析了其概念和特点。并以关键成功因素和能力绩效指标为评价工具。一整套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系统的原则、设计思路、指标模型,说明了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后结合联想企业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闯题。我们相信:“企业组织学习和剖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系统,联想企业才能清楚认识和逐步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成功和持续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企业变迁的历史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变的历史;企业竞争和较量的过程。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和竞争的过程;企业优胜劣汰的结果就足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结果。优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造就卓越的企业和企业家,落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印使曾经优秀的企业也会被淘汰。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一代代人的经验,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深刻体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充分体会企业合金竞争力的作用以及必要性,并以联想公司为具体例子更生动、具体、明确、量化这些概念,加以运用,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1.1.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哈默和帕拉哈德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它也可以指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与物质资本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不会在使用和共享中丧失,而且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1.1.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通过从理论和实际领域的分析得到具体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管理团队、员土忠诚度、员工素质和工作经历经验等因素;技术创新能力包含研究开发能力、专利技术、创新意识、核心技术及技术设备等因素;市场营销能力包含市场应变、市场覆盖、企业社会形象、知名度、售后服务等因素;组织管理能力由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管理措施、内部管理、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等因素组成;企业文化包含有组织文化的先进性与适应性、企业的经营思想与管理理念、企业凝聚力、领导艺术、团队建设;战略管理能力是战略规划水平、战略与资源匹配及实施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金、财力、设备及社会关系网);生产与制造能力主要强调的是产品成本、产品与服务的品种、价格、功能、质量、满足消费者需要程度。

1.2 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1.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意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经济学者,就已经开始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研究,逐步发现它的存在价值和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此产生兴趣的是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分析理论,但是这种理论只是一种大体的方向性的研究,在具体指导企业的运作方面没有太大意义。1980年以来,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一批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研究人员感觉带企业应该被人们重新认识和研究。他们把研究的方向投向了企业拥有的最关键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最明确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并给出明确定义的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此后,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拉开了序幕。不同的研究者从知识观、技术观、资源观、现实观、组织与系统观等不同角度对此做出了自习的分析,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下面分别对这几种流派作概要分析,以加深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上的理解与认知。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后,企业界和学术界迅速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重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互相学习以及对外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契合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物质等东西不同,不仅不会在使用和共享中丢失,而且会如同一颗吸收养分的大树一样不断成长。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理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通过长期观察而最看重的价值,是要对客户的本身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第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别具一格的风尚,这样才会难以令其他对手公司模仿抄袭;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扩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因为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这样的特征,对于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和研究,实际上是将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问题转化为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而可以令企业不断蓬勃发展。

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以外,另外两位知名的核心理论研究者德梅约[3]和厄特巴克也是基于技术观和技术创新过程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在广泛程度上说就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并让顾客愉快接受的能力。德梅约和厄特巴克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四个方面: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制造能力。1.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从许许多多的实际例子和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到核心竞争力上,才能够培养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才可以令企业在经营中不断获得一种敏锐的产业洞察力,才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拓展公司业务能力,从而令企业有机会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尤其重要的是,实施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战略,才可以令企业站稳脚跟,不会在商业大潮中倒退,不断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前进,成为新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1.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在大众人们的眼光中,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缺少了它,任何企业都是不会长久的生存下去的。我们从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理论来看,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相对性的力量,来源于企业外部。其中最著名的波特的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替代威胁、进入威胁、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1]。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把核心竞争力广泛地看作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主要是因为它的源泉核心能力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普通竞争力相比更具有独特性。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为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成为核心能力。

(2)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

(3)核心能力不是“资产”,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核心能力还有别于品牌、专利等可以估价的无形资产。因此,核心能力不仅是企业目前成功的要素,更是未来维持竞争优势的保证。

(4)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能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而且这种产品和服务具有权威性和征服性。

(5)核心能力有着相通的性质。核心能力的并不是由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集体能够产生的,它是由很多人与多个集体组成的集体核心能力,这样多元化的元素很难被竞争对手复制的管理方法。

(6)核心能力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经验的累计,核心能力不是货币交易就可以购买得到的,所以说企业一旦达某方面的核心能力就能把其他企业摔得远远,在短的时间内非常难追赶上来。

(7)可能会因为客观因数,或者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核心竞争能力流失。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联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2.1 联想企业的基本情况

联想(Lenovo)公司是国内的一家著名计算机生产销售公司,集技术产品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一家一体化公司。1989年,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等商品。打印机、投影机以及其他移动互联、数码、电脑周边等类商品。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1,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PC生产厂商。除此之外,联想公司经营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网站。2014年1月底,联想先后收购IBM的System x等服务器资产以及Blade Network Technology等系统网络资产和摩托罗拉的移动智能手机业务。

2.2 联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联想公司的成功不仅要归功与我们所熟知的联想公司采取的明智的差异化战略,而且还有很多很多联想公司背后的一点一滴的努力与付出,这些都构成了联想公司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公司也曾盲目模仿联想公司的联想的4P战略模式,但是他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最后都无功而返。下面是我对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具体分析:

1、联想的4P战略

4P是随着营销组合论的提出而出现的。

所谓4P,就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从产品方面上说,在全球范围内,联想为客户提供屡获殊荣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机,并配备了ThinkVantage Technologies软件工具、ThinkVision显示器和一系列PC附件和选件。在China,Lenovo的pc产品占pc行业的总销售1/3。靠的是Lenovo的核心领先技术,简单应用的功能、私人订制的方案。从而受到pc行业的消费者的青睐。

联想还拥有针对中国市场的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移动手持设备、服务器、外设和数码产品等。

2、TP战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是市场发展成熟的必然趋势。细分市场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指最终消费者和工业生产者)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是根据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即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通过市场细分对企业的生产、营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联想把其消费种类个人计算机的产品细化为三大类:即“家悦”、“锋行”、“天骄”。其中: 第一,以满足大部分家庭可以轻易拥有电脑,帮助用户轻松学习的为基本标准的,它就是 “家悦”。

第二,以遥遥领先的技术、强大的性能,系统刷新了对个人计算机的定义,基本上能够满足高级pc用户的软件硬件的要求,它就是“锋行”

第三,以时尚元素、主流数码相结合的产品组合的方式,针对消费者对品味生活、时尚生活的一种美的追求,所定位的一款产品,它就是“天骄”。

对于这3个产品的准确定位,这就是联想针对市场上不同的消费群体而设计的三个品牌。

同时,再好的东西也会有瑕疵,再强大的公司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联想也是一样。目前联想面临紧迫市场变革,专注主营业务能否拯救联想?联想集团远没有达到三年前预定的目标,联想集团制定新的三年规划的战略路线的核心是专注当前主营业务,“专注”成为联想未来三年背水一战的关键。对多元化业务的拓展和管理能力还显得相当的稚嫩,由于对多元化发展的这个复杂性估计不足,业务方面基本上都在相同的时段开始,这样会让领导人的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开发新领域与新资源上面,同样的也会多少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的的加强。多元化本身是非常正确的,sony和Samsung Electronics在产品方面也是一直在追求多元化,但是他们的多元化一直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来展开,他们都致力于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创造动感活力的数码生活。联想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第一类业务”即核心业务——PC(个人电脑)以及相关产品,其中包括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外部设备等等这些业务。同时,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讯设备则为二类业务。此时的联想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前夜,只不过在新三年规划中,已经暂别“服务”战略和“科技”突围的联想,再一次出现了新的“战略空白”。“成功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在于坚持。

2.3联想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联想前任主席柳伟志以往在不一样的地方阐明了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他的观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点是:“管理基础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贸易和文化也可以足核心竞争力的一方面”.“联想”会做生意。并不是一般的会做生意,联想重视贸易:产品卖不出去,再好的技术也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会欣赏。所以,以后的战略会贸易为中心来展开。“现在什么东西目前能为企业盈利,什么东西能为企业长久盈利”,要先把这些东西的方方面面给了解透彻了,要有一定的长远规划。

联想克服了重重困难成长为国内PC行业领导,联想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这种管理方式太容易被竞争对手学习。站在长远的角度看,以“管理”做为核心竞争力,结果并不是很稳定。这应该是柳传志时代的联想,有阶段性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并不清晰。单单形成了一定的企业竞争力。可是并没有形成最后的核心竞争力。联想现任主席杨元庆的想法是保留联想企业一个良好的竞争优势:管理方面继续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但不仅仅是这样,未来要成就一个国际性的知名品牌与跨国大公司还需要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更进一步的加强。这个也是希望加强的两个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Lenovo要清楚的认清什么是企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然而在方方面面的情况有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并不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不可能把全部有限的资源分开投入,应该考虑发展最有优势的那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不是把鸡蛋放在所有的篮子里,应该有独到的思考,想想那个篮子最具适合你的鸡蛋。最迅速,也最坚决的部分产生。根掘本文前速的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从联想的内部竞争性活动中找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首先,联想的管理、营销、生产等都具有竞争力。

与联想的竞争公司(例如:惠普、戴尔)相互比较,其实联想是处于市场竞争的下方。想想前几年联想与竞争对手在市场的战场上相互比拼,联想的武器是联想的渠道管理并不是以上的这些方方面面。这个武器才是其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就是这个武器为联想赢取了个人计算市场额最大份额。这才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和数码这个行业的企业来比较,像戴尔、惠普等这种国际级别的跨国大公司来讲,其实联想在这个方面并不算是有占优势,回想这几年的国内市场竞争情况,联想、惠普、万商等的竞争,为联想获得个人计算机最大份额不是以上说的那几个方面,却是联想的渠道管理,这个市场竞争的优势的对手缺乏的,这才是联想的竞争核心。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联想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

3.1.1 联想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问题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和发展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要的,这与企业的生死存亡里离不开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形成完整独特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才会拥有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砝码,那么企业在竞争惨烈的商战中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战略资产,[4]并能够给企业带来不断蓬勃发展的动力。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但是,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旦形成就会可以一直支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一直都是一样的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与社会背景,消费者相结合。

联想企业经历的长达3年的扩张,虽然失败了,但是联想重新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从事PC制造和销售.并设定了国际化的目标。并购IBMPC部门就足联想从多元化向专业化回归后转向固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棋。3.1.2 联想企业战略发展问题

从企业战略发展视觉来看,这只是最外在的东西,从本质上讲,其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多元化决不是把资源分散,如同撒网式的生产。而是依据集中化的原则优先配置资源的表现形式。对充分说明了资源集中的重要性。而相同的道理,企业竞争也是如此,如果想从各个方面都获得竞争优势,而企业资源又不能有过多的分散,全面而具体的要求不但不可能达到还会令企业陷入尴尬的境地。莫不如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来。只有从核心竞争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和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多元化,才有可能两全其美。

在经济和知识呈现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联想公司虽然具备了前期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维护不是一劳永逸的。联想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传承原来有的优势,在保证原有资源的同时,慢慢的弥补企业的缺点。这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就要的特质。如果把核心竞争力比作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一辆自行车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能力就是这辆自行车下的一条通往财富烦人路。但是Lenovo现在还没达到这一点。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3.1.3 联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衰减在各方面的表现

联想采用“以上对下”的策略,联想企业在产品开发研新上先选择了286机型,在研新、开发,生产的这几个环节,联想公司很注重这286机型,同样的严格要求采购、生产、外加工、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使这款产品质量在类似286产品中性价比比其他产品高出很多。因为严格的品质控制和采用高级的元器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超过了香港和台湾的厂商。

可企业并没有像其他公司一样高付出高回报,出乎意料的是联想企业采用低价策略。联想企业的每一件产品;每一个配件,总体来说价格比同类1-2美元,在这种高品质低价格的营销模式下,造成联想企业的利润为负数,企业每月销售8000块板,不仅仅不能盈利,还要亏损 l万多美元,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个月,这样下来差不多赔了100000美元。然而,因为286这款产品寿命期相对比较短,所以联想企业的亏损的这种状态持续不是很久,但联想企业却因为286这款产品为企业赢得了好口碑,同时也吸引了一大部分的联想产品购买粉丝。联想的这款286产品慢慢的被市场淘汰,当联想企业推出属于自386与486微机(中高档pc),单单凭借着286所创立的产品品牌形象,这新推出的这2款产品中销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据说香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对记者透露,该公司生产出口的显示卡与主机板1993年达到500万块,居世界第三位,这样来说联想早就弥补了286这款产品的损失。

3.2 联想建立核心竞争力建议

联想公司面对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对核心竞争力适时的进行调整和管理甚至随着经济的发展改变合适的新的核心竞争力。3.2.1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加产品走在技术前列

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才能使企业在某个行业中出奇制胜,不会太轻易就被淘汰。第一,联想企业必须具备优秀的研发设计能力,以改善消费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联想以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较低,联想公司应该加大对于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的创新和创造出新的产品,才能不断令消费者满意,不断取得市场,提高利益。

其次,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联想必须重新在产品的外观和形象入手,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适应消费者的审美观。将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融入到富有创造新的产品设计中,这是苹果电脑的设计原则。模仿并不是都是不能成功的,模仿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学习调整,则是非常有效的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苹果公司不仅对于新产品研发投入很高,而且,苹果公司还在不断的对产品做出调整,使电脑人性化,不断的满足人们对于电脑的某些需求,从外观到内部装置位置,从电源位置到细微的耳机插孔位置,可以说,苹果公司这样的举动让消费者感觉到了被重视,是非常值得联想公司学习的,因此,联想公司应该针对这些产品细节作出适当调整。

最后,由于企业用户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巨大差异,联想还必须提高消费者需求的预测的能力。对于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决策,有预测的。通过不断的调查,了解熟悉用户对于电脑的需求,并能把握好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对于电脑的具体要求,并总结调查结果,提前推出一定的产品来抢占市场先机,满足消费者,不仅可以赚取利益,更难得的是为企业的研发指明方向,赢得消费者好评。

3.2.2 加强用户体验感,适当的选择电脑软件适应用户

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由于联想并不涉足产品软件领域,所以在软件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个性体验的可能性较低。相比之下,苹果由于拥有独特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使其能更好地根据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来开发产品,并实现软硬件的良好结合。企业客户注重对目前需求提供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需求明确;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往往不明确、多样化。因而,联想必须具有超前性才能把握这类需求。用户的体验不光是从刚一接手电脑后对于电脑的触感,还包括用户对于电脑的视觉感官和用户使用电脑时候对于电脑的舒适感等等各方面的对于产品的感官效果。只有用户真正对于产品满意,产品才会不断的有市场前景,因此,满足用户的体验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要满足用户的体验感,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不断做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断渗透软件领域,虽然目前还没有涉足软件领域,但软件对于电脑行业的制约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不断加强软件方面的投资,选择更加适合本企业的软件,并努力创建自己的软件行业。

注重细节,从各方面给用户留下好的评价。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3.2.3 把握好已取得的市场优势,不断扩展新用户

转变服务对象,从服务企业客户向服务个人消费客户转变。高端电脑消费者往往需要亲自体验电脑的性能等,才能够了解产品的特点并做出购买决策。但是,由于联想公司主要采取电话和网络销售的模式,因而无法使消费者便捷地体验产品,联想必须大力拓展零售渠道,建立体验中心,可以采取一些和大型国际性的超市或者企业联合出售的方法,或者多设立联想连锁店。已经拥有的用户不丢失,并不断扩展高端用户,只有拥有了市场,产品才可以不断生产销售。

3.2.4 不断更新核心竞争力,不被轻易模仿

联想公司虽然有了一些问题,但是联想公司还是很成功的,联想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也是来之不易的,在同行业中,也有不好企业不断的模仿,虽然大部分都因为仅仅模仿了形式,而没有领会到关键所在,但还是有一些企业不断的进行模仿和调整,对联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模仿,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如果联想公司,不适当的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对核心竞争力的调整,那么联想公司很快就会被其他公司模仿,甚至是被超越被抢占市场。而要不断更新核心竞争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守成与创业结合防止核心刚度

什么是核心刚度呢?核心刚度就是把以前的所累积的经验总结起来,编程一个制度,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制度,不能违反。这样的制度很古板,按部就班的很容易就扼杀员工的创新力。

第二、运用核心优势,正确把握商机

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的第二个常见原因是相信什么赚钱做什么,四处寻求商机,商机并不能总是会自己创造,我们能做的只是把我好商机,不让它白白流失掉。

第三、坚守主业审慎对待多元化

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的第一个常见原因是盲目、过度多元化。背离自己的核心专长,结果喧宾夺主,优势不再。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结论与展望

由于联想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服从、目标导、现实主义(意味着与短期目标无关的东西都叫能被排斥)和保守(“找路论”),因此,必须通过激发一种创新核心竞争力来对其进行化解。来对其进行化解。在现有的Pc业务上很难激发创新,必须借助于完全独立于PC外的新业务,比如让服务完全独立运作,以便熏划创业时代。岁宾斯在分析了大量成功变革的企业案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些转变通常都经历了7~10年的时问;约翰P科特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是4~10年(这就导致很少有领导愿意在短期内做出文化变革的努力,因为有很多领导者并不能确定在此时期内他是否还在任职)。就联想而言,由于规模比上述企业要小,故我认为所需时间叫能会短一些,但至少也要做4年以上的打算。那么,联想,现在就把针线收起来,拿出砍刀吧!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参考文献

[1] 戴颖达,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0804:23-34 [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哈佛大学研究周刊,2006.15:21-24 [3] 何昊,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简述与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06192:01 [4] 张建琦,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剩余分配,中国工业经济,2011.1201:01 [5] 刘蕾,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问题探索,2004.0203:02

第三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就此展开了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农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高

目 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3

1.研究背景...............................................................................................................................3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3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概述.................................................................................................................4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4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4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6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7

4.1信息优势....................................................................................................................7 4.2完善的交易网络........................................................................................................7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7

第三章 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8 第四章 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8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8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8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9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9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9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10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11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11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11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12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12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13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14 总 结............................................................................................................................................14 参 考 文 献..................................................................................................................................15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从根本上得益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这一发展的优点,是在好的经营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高成长和高盈利,而缺点则是资本占用较高、风险相对集中,逆周期发展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索洛剩余”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十一五”期间超常规规模增长的态势难以再现。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增长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并着力于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

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何谓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由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发表于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 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有关如何协 调多种生产的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 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产 品或服 务的关系方面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包含在公司核心 产品或者服务里面的知 识和技能,或知识和技能的集 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看来,核心竞 争力首先要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该成为公司扩 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另外,核心竞争力在创造公司的最终 产品和服务的顾客 价值贡 献方面作用巨大,它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实现顾客最为关 注的、核 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难以被竞 争对手所模 仿和复制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又可称为“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或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变 革与激烈的外部 竞争,并能优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 合。

远大总裁张剑定义为:核心竞争力通俗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依靠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理财产品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自2004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在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为230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随着央行加息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普遍提高、楼市调控、股市震荡等市场因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异常火热。2013年成为名符其实的理财年,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相比2010年增长97.0%,人民币产品同比增幅超过1倍,外币产品增幅超三成,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主流,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提高尤为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随着电子商务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得以进一步扩张。电子商务融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分行业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同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产品创新的空间,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产品创新的空间包括了银行存款、贷款,结算,财务顾问,证券经纪,信托,保险代理业务,同时也为信息查询,银行对帐,工资,定向转移,网上购物等业务提供

了办理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银行信用,赢得更多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为客户,那么就能拥有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为其存在高效信息交互和优质服务的优势。因此,银行的经营理念正逐步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子商务的加入,使银行业务自动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AAA式服务”(Anytime Anywhere Anyway),使客户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得到指定的银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创新的过程,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模式。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偷不去,指别人难以模仿的部分,比如商业银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

买不来,指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资源。通常人们以为人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也必须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

拆不开,指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必须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产生价值,创造利益,分开则不能。比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带不走,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才能、技术是能够带走的,即便身价很高的人才也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比如企业决策层面的领导力问题,该特点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战略

规划。

溜不掉,指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动态发展性。企业的长期成功依赖于不断更新的且具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是实现核心竞争力不断更新的唯一途径。这就牵涉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问题。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4.1信息优势

与证券公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专门设立的相当规模的研究部门、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作为证券公司的研究信息库和产品研发加工厂。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在社会金融形势与地区经济、证券市场发展与理财投资等领域通常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在交易手段电子化的今天,进行金融工具投资最终离不开交易网络的支持。在国内,商业银行是最早实现全国集中交易和结算的,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与证券公司、信托、保险等展开跨行业的合作,为其拓展市场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4.3专业优势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证券投资组合最优化、投研实力、市场操作技术方面均享有权威地位,这些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这种专业优势也造就了其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业务,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品种的增加,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从客户群体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门槛较低,其客户群体相对广泛。由于此前的业务,商业银行在掌握大客户资源方面具有经验优势;由于拥有众多营业网点和数量可观的经纪队伍,相比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在开发中低端客户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第三章 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本着以“服务三农”为主导思想的股份制改造随着改革的不断行进,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青睐。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农行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推出多种融资方式,解决了部分县份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困难,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农业银行各分行紧紧跟随市场趋势,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围绕理财产品、服务套餐、代理业务、渠道拓展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其中不乏“掌尚钱包”、“金穗市场通”、“杭州商宝”等一批领先同业、具有明显前瞻性的产品。农业银行各分行还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产品506款,极大地推动了创新业务发展。

第四章 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由于金融产品无法申请专利,所以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就在各个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自2002年实行浮动佣金制度后,银行的经纪业务进入激烈竞争时代,各个银行为争夺客源,除了降低佣金费率外,还进行了其他如送保险、免开户费等竞争手段,最终上升到了对优质客户的争夺,由于缺乏经营特色,业务趋同,银行的经纪业务从垄断性竞争变成了完全竞争,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现象。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农业银行个人定向理财业务主要受到基金和私募等的竞争,纵然银行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人才资源不足仍将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问题[9]。农业银行中 的许多理财人员,缺乏相应的金融经济分析水平,目前,受限于人才制约,大部分银行对于金融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能力的银行会将之作为业务拓展的一部分,而更多银行还是将注意力放在经纪、投行和自营三大块业务上。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对于客户来说,理财产品说明书是投资者了解产品信息的唯一的书面资料,其他多来自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口头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多数比较简单,投资者能够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同时,业务人员与投资者交流时,对产品的使用风险或负面影响提示不够甚至避而不谈,通过概念转换误导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通过合同安排或制度设计免除其法定义务等,使得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利益损失。同时,农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没有提供必要的示例说明[10]。风险提示则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等话语,未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说明。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并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多通过宣传栏,宣传视频,缺乏有效的宣传,消费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比较少。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导致金融业务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证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力,妨碍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产品的能力,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我国农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利息收入业务和非息收入业务,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国农业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于利息净收入,行业平均占比高达82.61%。对利息业务收入如此高的依赖度和海外同业形成了较大反差。

我国农业银行巨大的利息收入除了享有被管制的利差优势外,大量放贷产生的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根本上讲,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其实挤占了本应投向直接融资渠道的资金,市场投资者(基金/机构/散户)本应可以成为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果把钱投向了银行。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形成大银行—小资本市场的格局。金融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通过银行流转,银行左手吸存,右手放贷,资本充足率一旦不足就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进行补充。这种模式短期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是蕴藏着巨大风险的。

不过把全部责任都推给银行似乎也不客观。事实上从数年以前,监管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力求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截至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始终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股权融资方面,虽然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但由于拟上市企业太多,无数企业只得在被推得水涨船高的显性和隐性上市门槛前望而却步,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没有出现;债券融资方面,国内资信体系建设的滞后和产品种类的匮乏导致低级别企业债和城投债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难以得到统一,投资者不敢贸然出手。最终,企业和个人不得不继续主要依靠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占比难以较快提升。

依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在2012~2014三年间,全国金融体系融资总额中分别有约82.1%、81.5%和79.2%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这一比例虽然的确逐年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直接融资还远未达到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水平。

即便在我国农业银行内部的损益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公司客户的收入明显大于零售客户的收入。除去文化传统上中国居民不喜欢个人负债等民族性格因素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过去的十年不单是银行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超大型国企集团在各自领域内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集中的时期。他们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无可置疑的战略客户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经常是一个战略客户比

上万个零售客户的业务总量还要多,因此也成为了众多银行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无条件地向这些强硬的大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大量资源被倾斜向大型战略客户,零售业务被迫受到挤压,业务结构的不平衡难以得到迅速根治。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商业银行形成了资产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完全市场化定价将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即将到来并可能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强弱分化,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的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农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盲目的“跟风”复制他人理财产品非但不能为自身银行带来丰厚利润,还会导致整个个人理财产品客户群的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农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势力,针对性的设计理财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群的需求创造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让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专业理财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发展的又一大因素,专业的理财人员和理财团队个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更精确的理财信息以及建议,他们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会无形中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因此,选拔,培养高素质理财人员非常重要。农业银行应该建立自身的理财人员选拔,培养体制,培养出专业的理财人员,建立高效率的理财团队,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共

赢关系,扩大自身客户群。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客户是农业银行的衣食父母,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银行应该提供真实健全的理财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风险指数,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客户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信息,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银行上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因此,积极研究未来我国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金融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与打造新优势的关系。经营战略转型是对现有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不意味着对传统优势的抛弃。对已经形成优势的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必须得到继续巩固、强化和扩大。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要集中力量加以弥补,努力变劣势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中国农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开发独有优势、寻找潜在优势,在不断增进新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要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并强化管理。在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要

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管理是基础。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大力建设能够全面、准确监测和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农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银行可以通过媒体,一对一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在营销渠道上,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直销,也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分销。这意味着,银行在直销的同时,还可以把营销的力量放在银行渠道的拓展和服务方面,银行可以自己或配合银行在营销网点有条件地向“私人理财中心”的模式发展,瞄准高端私人客户群体进行重点营销。在营销推广方式上,银行要根据金融产品的不同目标客户群、渠道和产品特点确定不同的营销模式。面对这一形势,银行要在稳定和巩固传统经纪业务的同时,快速积极地通过各种营销模式发展新的集合产品客户群体和“一对一”的资产管理客户群体。

进入“十二五”后,由于:(1)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2)贷款拨备比率的大幅提高导致银行新增贷款当年收益被大量对冲,即使息差下降,也无法立即以量补价;(3)银行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比例不下降,很可能要求农业银行降低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可能开始逐渐放缓,并亦步亦趋地改变以贷款增长和管制利率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业绩增长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监管机构可以考虑的政策引导方向包括:(1)在5年或者更长的周期内渐进式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真正改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中国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基础;(2)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创新,而是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度放开对好的创新产品的管制,为中国农业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3)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直接融资业务,以弥补农业银行逐渐“脱媒”后留下的资金断层。

而农业银行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包括:(1)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包括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平台、个人信贷以及新兴产业等较陌生的领域做好风险定价;(2)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的非息业务发展增长点;(3)在日渐严格的资本监管下,合理利用杠杆,发挥资本的最大效力。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分业经营体制大大限制了农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宣传和推广,由于我国政策规定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分业管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看准政策的“空白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同证券,保险行业的合作。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轨。因此,积极研究未来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中介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总 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在于面向三农,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以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

参 考 文 献

[1] 葛兆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与国际经验[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66-69 [2] 裴富贵.浅谈构建商业银行发展新模式[J].经济师,2013(7):15-17 [3] 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创新[J].新金融,2012(1):33-35 [4] 吴晶晶.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金融视线,2012(9):19-23 [5] 李永翠.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思考[J].金融改革,2011(6):6-9 [6] 王爱俭.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金融讲坛,2013(11):76-79 [7] 戴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8):54-:58 [8] 张云.努力探索稳健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1(5):21-23

第四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就此展开了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农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高

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 3 1.研究背景 3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3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概述 4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4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4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6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7 4.1信息优势 7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7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7 第三章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8 第四章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8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8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8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9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9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9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10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1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11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11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12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12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13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14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从根本上得益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这一发展的优点,是在好的经营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高成长和高盈利,而缺点则是资本占用较高、风险相对集中,逆周期发展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索洛剩余”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十一五”期间超常规规模增长的态势难以再现。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增长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并着力于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何谓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由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发表于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有关如何协调多种生产的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方面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包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者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该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另外,核心竞争力在创造公司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方面作用巨大,它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又可称为“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或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能优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远大总裁张剑定义为:核心竞争力通俗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依靠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理财产品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自2004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在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为230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随着央行加息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普遍提高、楼市调控、股市震荡等市场因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异常火热。2013年成为名符其实的理财年,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相比2010年增长97.0%,人民币产品同比增幅超过1倍,外币产品增幅超三成,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主流,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提高尤为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随着电子商务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得以进一步扩张。电子商务融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分行业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同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产品创新的空间,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产品创新的空间包括了银行存款、贷款,结算,财务顾问,证券经纪,信托,保险代理业务,同时也为信息查询,银行对帐,工资,定向转移,网上购物等业务提供了办理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银行信用,赢得更多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为客户,那么就能拥有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为其存在高效信息交互和优质服务的优势。因此,银行的经营理念正逐步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子商务的加入,使银行业务自动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AAA式服务”(Anytime Anywhere Anyway),使客户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得到指定的银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创新的过程,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模式。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偷不去,指别人难以模仿的部分,比如商业银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

买不来,指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资源。通常人们以为人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也必须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

拆不开,指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必须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产生价值,创造利益,分开则不能。比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带不走,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才能、技术是能够带走的,即便身价很高的人才也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比如企业决策层面的领导力问题,该特点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

溜不掉,指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动态发展性。企业的长期成功依赖于不断更新的且具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是实现核心竞争力不断更新的唯一途径。这就牵涉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问题。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4.1信息优势

与证券公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专门设立的相当规模的研究部门、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作为证券公司的研究信息库和产品研发加工厂。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在社会金融形势与地区经济、证券市场发展与理财投资等领域通常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在交易手段电子化的今天,进行金融工具投资最终离不开交易网络的支持。在国内,商业银行是最早实现全国集中交易和结算的,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与证券公司、信托、保险等展开跨行业的合作,为其拓展市场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4.3专业优势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证券投资组合最优化、投研实力、市场操作技术方面均享有权威地位,这些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这种专业优势也造就了其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业务,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品种的增加,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从客户群体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门槛较低,其客户群体相对广泛。由于此前的业务,商业银行在掌握大客户资源方面具有经验优势;由于拥有众多营业网点和数量可观的经纪队伍,相比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在开发中低端客户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第三章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本着以“服务三农”为主导思想的股份制改造随着改革的不断行进,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青睐。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农行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推出多种融资方式,解决了部分县份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困难,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农业银行各分行紧紧跟随市场趋势,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围绕理财产品、服务套餐、代理业务、渠道拓展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其中不乏“掌尚钱包”、“金穗市场通”、“杭州商宝”等一批领先同业、具有明显前瞻性的产品。农业银行各分行还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产品506款,极大地推动了创新业务发展。

第四章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由于金融产品无法申请专利,所以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就在各个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自2002年实行浮动佣金制度后,银行的经纪业务进入激烈竞争时代,各个银行为争夺客源,除了降低佣金费率外,还进行了其他如送保险、免开户费等竞争手段,最终上升到了对优质客户的争夺,由于缺乏经营特色,业务趋同,银行的经纪业务从垄断性竞争变成了完全竞争,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现象。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农业银行个人定向理财业务主要受到基金和私募等的竞争,纵然银行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人才资源不足仍将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问题[9]。农业银行中的许多理财人员,缺乏相应的金融经济分析水平,目前,受限于人才制约,大部分银行对于金融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能力的银行会将之作为业务拓展的一部分,而更多银行还是将注意力放在经纪、投行和自营三大块业务上。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对于客户来说,理财产品说明书是投资者了解产品信息的唯一的书面资料,其他多来自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口头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多数比较简单,投资者能够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同时,业务人员与投资者交流时,对产品的使用风险或负面影响提示不够甚至避而不谈,通过概念转换误导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通过合同安排或制度设计免除其法定义务等,使得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利益损失。同时,农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没有提供必要的示例说明[10]。风险提示则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等话语,未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说明。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并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多通过宣传栏,宣传视频,缺乏有效的宣传,消费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比较少。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导致金融业务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证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力,妨碍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产品的能力,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我国农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利息收入业务和非息收入业务,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国农业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于利息净收入,行业平均占比高达82.61%。对利息业务收入如此高的依赖度和海外同业形成了较大反差。

我国农业银行巨大的利息收入除了享有被管制的利差优势外,大量放贷产生的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根本上讲,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其实挤占了本应投向直接融资渠道的资金,市场投资者(基金/机构/散户)本应可以成为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果把钱投向了银行。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形成大银行-小资本市场的格局。金融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通过银行流转,银行左手吸存,右手放贷,资本充足率一旦不足就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进行补充。这种模式短期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是蕴藏着巨大风险的。

不过把全部责任都推给银行似乎也不客观。事实上从数年以前,监管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力求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截至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始终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股权融资方面,虽然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但由于拟上市企业太多,无数企业只得在被推得水涨船高的显性和隐性上市门槛前望而却步,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没有出现;债券融资方面,国内资信体系建设的滞后和产品种类的匮乏导致低级别企业债和城投债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难以得到统一,投资者不敢贸然出手。最终,企业和个人不得不继续主要依靠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占比难以较快提升。

依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在2012~2014三年间,全国金融体系融资总额中分别有约82.1%、81.5%和79.2%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这一比例虽然的确逐年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直接融资还远未达到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水平。

即便在我国农业银行内部的损益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公司客户的收入明显大于零售客户的收入。除去文化传统上中国居民不喜欢个人负债等民族性格因素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过去的十年不单是银行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超大型国企集团在各自领域内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集中的时期。他们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无可置疑的战略客户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经常是一个战略客户比上万个零售客户的业务总量还要多,因此也成为了众多银行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无条件地向这些强硬的大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大量资源被倾斜向大型战略客户,零售业务被迫受到挤压,业务结构的不平衡难以得到迅速根治。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商业银行形成了资产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完全市场化定价将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即将到来并可能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强弱分化,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的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农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盲目的“跟风”复制他人理财产品非但不能为自身银行带来丰厚利润,还会导致整个个人理财产品客户群的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农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势力,针对性的设计理财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群的需求创造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让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专业理财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发展的又一大因素,专业的理财人员和理财团队个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更精确的理财信息以及建议,他们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会无形中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因此,选拔,培养高素质理财人员非常重要。农业银行应该建立自身的理财人员选拔,培养体制,培养出专业的理财人员,建立高效率的理财团队,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共赢关系,扩大自身客户群。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客户是农业银行的衣食父母,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银行应该提供真实健全的理财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风险指数,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客户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信息,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银行上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因此,积极研究未来我国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金融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与打造新优势的关系。经营战略转型是对现有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不意味着对传统优势的抛弃。对已经形成优势的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必须得到继续巩固、强化和扩大。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要集中力量加以弥补,努力变劣势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中国农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开发独有优势、寻找潜在优势,在不断增进新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要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并强化管理。在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要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管理是基础。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大力建设能够全面、准确监测和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农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银行可以通过媒体,一对一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在营销渠道上,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直销,也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分销。这意味着,银行在直销的同时,还可以把营销的力量放在银行渠道的拓展和服务方面,银行可以自己或配合银行在营销网点有条件地向“私人理财中心”的模式发展,瞄准高端私人客户群体进行重点营销。在营销推广方式上,银行要根据金融产品的不同目标客户群、渠道和产品特点确定不同的营销模式。面对这一形势,银行要在稳定和巩固传统经纪业务的同时,快速积极地通过各种营销模式发展新的集合产品客户群体和“一对一”的资产管理客户群体。

进入“十二五”后,由于:(1)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2)贷款拨备比率的大幅提高导致银行新增贷款当年收益被大量对冲,即使息差下降,也无法立即以量补价;(3)银行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比例不下降,很可能要求农业银行降低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可能开始逐渐放缓,并亦步亦趋地改变以贷款增长和管制利率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业绩增长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监管机构可以考虑的政策引导方向包括:(1)在5年或者更长的周期内渐进式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真正改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中国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基础;(2)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创新,而是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度放开对好的创新产品的管制,为中国农业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3)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直接融资业务,以弥补农业银行逐渐“脱媒”后留下的资金断层。

而农业银行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包括:(1)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包括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平台、个人信贷以及新兴产业等较陌生的领域做好风险定价;(2)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的非息业务发展增长点;(3)在日渐严格的资本监管下,合理利用杠杆,发挥资本的最大效力。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分业经营体制大大限制了农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宣传和推广,由于我国政策规定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分业管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看准政策的“空白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同证券,保险行业的合作。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轨。因此,积极研究未来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中介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在于面向三农,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以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参考文献

[1] 葛兆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与国际经验[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66-69

[2] 裴富贵.浅谈构建商业银行发展新模式[J].经济师,2013(7):15-17

[3] 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创新[J].新金融,2012(1):33-35

[4] 吴晶晶.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金融视线,2012(9):19-23

[5] 李永翠.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思考[J].金融改革,2011(6):6-9

[6] 王爱俭.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金融讲坛,2013(11):76-79

[7] 戴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8):54-:58

[8] 张云.努力探索稳健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1(5):21-23

第五篇:提高中国海员国际竞争力

提高中国海员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海员劳务外派业务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外派海员已经成为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初步估算,截至2005年底,我国向国际海员市场提供各类商船海员劳务累计达60余万人次,近年来,每年外派海员已达4万人次左右。但与菲律宾等国外派海员数量相比,差距还相当大,这与我国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根据波罗的海国际海运理事会(BIMCO)及国际航运联会(ISF)人力资源2005年更新报告,2005年全球高级船员需求量为46.6万人,而实际供给量为40.6万人。到2015年,全球高级船员将短缺27万人,短缺人数占需求人数的2.1%。国际上高级海员数量持续短缺,是中国海员的机遇。但越来越多的国际公约和标准以及越来越高的要求,又使中国船员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海员的优势

1.完善的航海教育培训体系

我国目前有26所各类航海院校和31所各种类型的培训中心,其中从事本科层次航海教育的有6所,从事专科层次教育的有8所。中国航海教育体系已得到国际认可。相对于其它国家而言,中国拥有相对完整的培训体系和设备比较先进的培训机构,每年可为市场提供后备高级海员超过5000人,提供普通海员数量超过万人,这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海员的来源。

2.人力资源丰富

中国人口接近14亿,人力资源丰富,培养国际海员的潜力巨大。并且,国内现有船员40多万,其中20多万远洋船员,从中挑选-批高素质的海员进入国际市场相对比较容易。但我国每年向外输出的国际海员数量,不到中国人口的1/30000,不到中国海员资源总量的1/5。巨大的人力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完善的航海教育机构通过各种培训走向国际市场。

3.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我国的航海教育是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航海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首先要按照普通工程教育的要求满足学位教育,然后兼顾航海特色进行职业教育。

国外大多数航海院校的课程体系是按岗位能力需要设定。他们的公共基础课学时所占比例较小。比如某国商船学院工程系共设34门课程,总计1975学时,其中像数学等公共基础只开设9门,总计730学时,占总学时的37%。而我国轮机本科专业共设50门课程,总计2570学时,公共基础课达到1100学时,占总学时的44%。无论是总学时或基础课学时,都比国外高得多。中国船员的理论基础扎实,在解决船上故障和问题时,有理论分析的优势。

4.工资待遇相对低,能吃苦耐劳

在世界上所有船员工资中,中国船员工资最低。前几十年,航运业不景气,为减少企业成本,一些国外船东更喜欢雇佣中国船员。近年来,由于中国海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上升,工资也不断提高,但到目前为止,工资报酬低仍然是中国海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中国人的传统是勤劳,且大多数中国海员来自农村,从小就锻炼了吃苦耐劳精神,能够适应船上艰苦的工作环境。

下载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商品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际营销作业课程名称: 如何提高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专业班级:市场营销二班姓名:徐乾学号:090705239- 1 -如何提高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贸易取得了很大的成......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以中国为例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 ——以中国为例 摘要: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认识到外资对国内经济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引进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 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北京建工集团成立于1953年,集团党委下属37个二级单位党委,588个基层党组织,党员7855名......

    以华为企业为例论述企业文化

    强大企业是如何诞生的 以华为为例 当我们将企业放在一起比较强弱、优劣时,常常听到人们说哪个哪个企业的待遇高,员工素质高。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作为个体比......

    以步步高为例谈企业文化建设

    以步步高为例谈企业文化建设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

    中国环保企业提高竞争力

    中国环保企业提高竞争力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环保行业的创新和企业技术实力在不断提......

    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岱银集团坚持以人为中心,从实现人的价值、满足员工需求方面,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形成了以文化人的良好气象,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多年持续发展,位居......

    以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孙宝远 武 峰 刘靖广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