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06-08 【关闭窗口】
李国民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都对社会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在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周伯华局长的重要讲话并进行了学习思考后,收获很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政府的四大职能中,主要承担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分行使或参与行使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其他三项职能。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都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法定职责紧密相关。工商行政管理具有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双重性质,涉及面广泛,有着完备的组织体系,管理手段多样化,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了大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在服务发展中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切实做到以监管效能的提高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社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面对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态势、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的群众新期待,继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模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周伯华局长强调的“五个更加”。
在管理理念上,要实现从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把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密切关注民生需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在提供公共服务、打击违法行为、促进经济发展、解决消费纠纷等方面不断强化和落实法律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责,肩负起时代赋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历史使命。
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更加善于运用服务方式转变。对于基层工商干部来说,要从单纯依靠管制、控制、处罚的习惯中摆脱出来,更加重视协调、沟通,更多地学习运用协商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科学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一定要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耐心做好释疑解惑和服务引导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利益诉求,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把利弊讲透,让群众听得进、信得过,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帮扶力度。根据“以扶持强管理,以管理促扶持”的原则,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地方特色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登记权限进行最大程度的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和验照权全部下放到基层工商分局,对企业名称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经营方式限制等进行尽可能的放宽。全力支持园区建设和大项目建设,服务重点企业发展,切实做到放开领域、放宽条件、帮扶发展,切实推进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
在管理手段上,要实现从重行政强制、轻行政指导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要改变单纯关注经济发展的思考习惯,更多地关注社会管理,下大气力统筹推进,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职责或管辖范围内,适时灵活地采取指导、提示、警示、纠错等方式,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作,引导其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行政活动,积极推行行政指导。通过行政告诫、行政约谈、行政调解等各种手段,一方面对经营者实行规范引导,另一方面及时防止轻微违法行为转化为严重违法行为。改过去简单的查、扣、罚的强势管理为引、帮、劝为主的柔性管理,实现行政执法、普法宣传和指导帮扶的有机统一,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守法经营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实施“首违不罚”制度,对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不进行行政处罚,而是督促整改。通过实施行政指导,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手段的不足,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最终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管理环节上,要实现由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从源头上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促使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使社会矛盾少发生、少激化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之一,往往是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表达。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必须努力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北海的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护、人格受到尊重、心情更加舒畅,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在管理力量上,要实现从单纯注重发挥工商机关的自身作用,向推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市场监督管理转变,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多元化社会管理主体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实现共同治理、多方共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商为主、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例如针对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传销现象层出不穷,消费投诉热点问题成为公共舆论焦点„„仅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力量很难管理到位,必须依托社会,引导群众参与,营造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中心,努力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环节、管理力量等方面实现一系列的重大转变,切实在服务发展中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真正实现科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姜堰工商局局长)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参与社会创新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参与社会创新管理
摘要: 2011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在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执法部门,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管理活动,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责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作用,担负着重要使命。与时俱进,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参与社会创新管理工作的课题已摆在眼前,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观点。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顺应民心,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矛盾凸现期的各类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和社会对抗,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利益格局的多元化趋 势,依据现在社会立法的新思路,政府部门的更多被赋予的是服务功能而不是管理功能,这也对长期以来政府职能部门“以费代管”、“以罚代管”等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思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政府的四大职能中,主要承担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分行使或参与行使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其他三项职能,构建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都与工商部门法定职责紧密相关。工商部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在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突出利益问题,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还有利于自身队伍建设,努力改进和优化各项服务措施,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提高基层干部做好工商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如何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前,工商机关应服务于加快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㈠营造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创新社会管理。
首先是在“多“字上下功夫,鼓励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按照省工商局提出的 “五摒弃五树立”执法理念中“非禁即允”的市场准入原则,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做好中小企业的注册登记工作,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准入环境。其次是在“大”字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机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和经营环境。全面推行温情服务,做到热心、诚心、贴心,决不准让政策在工商部门受阻、不准让群众在工商部门冷遇、不准让时间在工商部门拖延、不准让差错在工商部门出现。再次是在“强”字上下功夫,大力培育商标品牌。工商机关应按照“发展一个商标,带动一方经济,树立一地形象;打击商标侵权,规范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品牌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㈡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控机制,实现食品监管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二是加大查处取 缔无证无照经营力度,消除社会不安定隐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按照“打假与扶优并举、整治与规范并重、处罚与教育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市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各部门协作配合,充分发动群众,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四是健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分类机制,完善个体工商户分类分层登记管理制度,深化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百城万店假货”等创建活动。五是不断提高基层一线执法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适时开展市场监管应急处置演练。
㈢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深入推进“12315”四个平台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12315”网络平台规范化运用水平和能力,建立和健全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分析汇总和消费预警提示的工作机制。二是打造就业和再就业平台。随着流动人口增加,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关键,工商部门应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注重配合有关部门,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新模式,大力支持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个私协会、广告协会、消费者协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培训会、咨询会,为群众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服务。同时,为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工商部门还应高度重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鼓励私营企业吸纳安置释解教人员,支持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三是扎实抓好红盾护农工作,切实加强 化肥、种子、农药、地膜等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对农资市场的巡查频次,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认真受理和处理涉农申(投)诉案件,确实保障“家电三下乡”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要高度重视解决群众意见集中、事关消费领域民生重大问题的突出矛盾。要完善基层消费者投诉网络,提高调解技巧和水平,着力搭建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协商和解平台,畅通和解渠道,完善和解制度,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妥善解决消费纠纷,确保消费者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努力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办实事,依法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㈣营造干事创业的政务环境,在加强队伍建设中创新社会管理。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要始终把锻造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企业和群众满意、能够担负起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安全重任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让“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当中,靠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谋求更大的工作实效。
一方面是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创先争优”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做到“五个表率”(在学习上先于人,在坚定政治信念上作表率;在政治上强于人,在促进作风抓落实上作表率;在创新上优于人,在团结起来干事业上作表率;在风气上正于人,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作表率;在形象上好于人,在树立机关形象上作表率)、“五个正确对待”(正确对待生活待遇、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正确对待实际困难、正确对待成长进步、正确对待现在岗位)和“五个不让”(不让事情在自己手里耽误、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中断、不让案件在自己手里积压、不让差错在自己手里发生、不让工商形象因自己受到影响),并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窗口”,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工商所”、“创百佳效能处室、争百优服务标兵”增比竞赛、“季度之星”评比为主要内容的队伍作风建设活动,形成在工作上你追我赶、创先争优、赶超进位的良好氛围。
再一方面是领导发挥模范抓廉政。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工商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就存在监管风险和廉政风险,要加强执法作风教育整顿,防止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罚不责众等执法行为出现,对市场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认真处理解决上访问题,防止出现“上访专业户”。
另一方面是开展行政执法创新。从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入手,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行政指导。从强化层级监督入手,着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查、审、定三权分离及大要案件集体研究制度。通过采取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加强专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全面拓宽工商干部接受监督途径。
贵阳市工商局:罗蓉
第三篇: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几 点 思 考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蒋村乡党委书记武强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繁重艰巨。胡锦涛同志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袁纯清书记指出:“社会管理的创新,说白了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具体到乡镇而言,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最重要的窗口、最敏感的部位、最大的试验区和最险的风口浪尖,历尽了改革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习惯了改革的种种痛苦和困感,承接了改革的多种艰难和试验。
目前,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已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为镇村社会提供适合规模范围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执行从中央到地方布置下来的各项任务。如何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态势,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日益
1增多的群众新期待,探索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模式,是摆在乡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是要整合各方力量,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乡镇党委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社会管理,客观全面分析社会形势,科学合理建立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要从服务群众、转变职能入手,整合乡镇相关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职能,按照“依法合规、责权统一、放权搞活、方便群众”的要求,通过理顺关系、规范制度等措施强化乡镇管理和服务功能,为群众开展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民生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回归,推动乡镇机关更好地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基层党委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加强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改善民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为
群众办实事、释疑解惑,为农民群众送政策、送思路、送科技、送项目、送文化、送温暖,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基层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要注重完善机制,努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努力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为民服务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护、人格受到尊重,使心情更加舒畅,劳动积极性更高,从而自觉地接受管理,主动地配合管理,积极地参与管理。要进一步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完善保障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构建解决民事的平台,疏通民意的渠道,完善惠及民生的抓手,畅通分担民忧的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破解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
四要切实加大投入,努力加强基层基础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基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工作要落实在基层,问题要解决在基层,就要充分发挥农村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下一步要结合第九届村委换届工作,切实选好配强农村两委领导班子,转变工作方式,加强社会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
全力推行“四议两公开”议事机制,促使基层组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有效地规范农村社会行为,解决农村社会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要时刻从服务群众做起,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做起,在机制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让人民群众的事情能够得到及时办理;要充分发挥工、青、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志愿团体的作用,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和监管,形成狠抓社会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五要坚持群众路线,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做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用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耐心做好释疑解惑和矛盾排查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利益诉求,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把利弊讲透,让群众听得进、信得过,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找准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从多个方面服务群众,真正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开展法律服务,安排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下访”,及时疏导思想,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民情服务,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还要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六要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抓好行政效能建设。要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路子,在为民服务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办事项目,制定为民办事服务指南,使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方式由以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以示范引导为主,由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使乡镇干部在服务角色转变中、在为百姓办理实事中切身体会到百姓之苦、办事之难,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民本思想,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乡镇党委、政府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当地乡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更多好地实现十二五的宏伟目标。
第四篇: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四川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综合考虑违法情节、违法手段、主观故意、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时自由裁量的权限。
第三条 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程序正当、综合裁量的原则,确保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同一机关对于违法主体、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相同或相似的案件,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相同或相近。
第四条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二)后法优于前法。
(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同一违法事实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同等级不同的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可以根据情况适用一种法律规范给予处罚。
第五条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结合当事人违法情节和危害结果的轻重,可将处罚分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五个档次。
不予处罚是指对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情形不给予行政处罚。
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种类以外和行政处罚的法定最低限度以下进行的处罚,减轻幅度原则上不能低于法定处罚幅度下限数额的50%。
从轻处罚是指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低的部分予以处罚,单处罚款的幅度为法定自由裁量最低处罚额度以上最高处罚额度的30%(含本比例)以下。有底数的另加底数。
从重处罚是指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高的部分、多种罚种并用实施处罚,其罚款的幅度为法定自由裁量最高处罚额度的70%(不含本比例)以上。有底数的另加底数。一般处罚是指介于从轻与从重处罚之间的处罚。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对规定应当并处或应当先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商品)或违法所得再作其他处罚的,可以在减轻处罚时不进行并处或只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商品)或违法所得而不罚款。
第六条 有证据证明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实施违法预备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一般违法行为人主动投案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不予处罚的情形。
第七条 对下列违法情节轻微未及时纠正,但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违法行为,应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可以先对其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督促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个体工商户
1、以谋生为目的的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无业人员的违法行为。
2、擅自改变经营者姓名、经营地址,从行为发生之日起至被查获之日未满3个月的。
3、超范围经营,从颁发营业执照之日起至被查获之日未满3个月且经营的项目为国家已经放开经营不涉及国家行政许可的。
4、个体工商户逾期未办理验照手续且有正当理由的。
5、个体工商户未将营业执照置于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
(二)企业
1、擅自改变企业名称,从行为发生之日起至被查获之日未满3个月的。
2、企业使用的名称不规范但对他人企业名称不构成误导或损害的。
3、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
4、不属于国家限制、禁止、行政许可项目的超范围经营行为,且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5、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
6、使用注册商标不规范但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并未构成侵权的。
7、其他依法应当先责令限期改正的情形。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减轻行政处罚:
(一)企业为摆脱困境而发生的、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二)残疾人的一般性违法行为。
(三)违法行为人主动中止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六)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七)当事人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
(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减轻处罚的行为。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一)擅自印制、销售合同示范文本,经责令能够及时纠正的。
(二)利用自身经营场地开展自我宣传推销产品,在广告用语方面用词不当,但属于非蓄意虚假宣传的一般违法行为。
(三)销售者销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
(四)与上述行为类似、无违法故意、未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一般性违法行为。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从轻处罚的违法行为。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合法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二)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违法行为。
(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
(四)危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五)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六)伪造合同或盗用、假冒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及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骗取财物的违法行为。
(七)中介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违法行为。
(八)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
(九)属于国家限制、禁止、行政许可项目的超范围经营行为和无照经营行为。
(十)发布虚假药品、医疗、化妆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招工招聘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广告行为。
(十一)侵犯名优产品企业、重点企业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特别是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十二)妨碍、逃避或者抗拒检查的。
(十三)擅自转移、销售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物品的。
(十四)相同违法行为被处罚后再次违法的。
(十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十六)属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范围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虽不属上述行为,但性质恶劣,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社会负面影响的。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一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须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中明确表述确定处罚幅度的酌定情节并随卷附相关证明材料。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中告知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十二条 法制机构在核审案件时,对处罚的自由裁量部分应当加强审查力度,核审机构认为办案机构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的,应当建议办案机构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经过听证作出行政处罚的,或者对具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情形决定从重处罚且处罚金额较大的,应当通过局案件审批委员会研究决定,并在实施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具体数额由市、州、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确定。
减轻行政处罚幅度未低于法定处罚幅度下限数额的50%且减轻数额较小的,由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决定。减轻行政处罚幅度低于法定自由裁量幅度下限数额的50%和减轻数额较大的,应当通过局案件审批委员会研究决定,具体数额由市、州、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确定。
第十四条 办案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予以纠正,或者依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进行调解。
第十五条 上级机关发现下级机关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实施行政执法监督。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作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依法行政考核。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川工商办[2007]253号文件印发的《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原则是法治、公正、公开、效能以及程序正当,其中法治是重中之重。由于行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法治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对行政权的规范、约束及监督方面。这就要求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权限、法定方式、法定程序来行使职能;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确立并承担法律及道义责任;维护并保障公民权益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任,每天都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消费维权、打假售假等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维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是构建和谐工商依法行政的重点,也是法制保障的核心内容。为此,我局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法确定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关于执法主体资格的规定,确定合法有效的执法主体,确保行政主体合法,尤其是明确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执法主体所拥有的执法权限,因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在行政执法的最前线,直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严格把好主体执法资格的第一关,明确执法责任,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人员考核制,实现持证上岗。完善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通过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现代经济社会执法者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强化廉洁自律,通过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经常性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严格追究责任等方法,提高执法者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意识。
(二)强力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程序合法性和正义性,不仅是一个法律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也是实现法律价值及构建和谐工商的重要检验标准。强化办案工作制度就是将执法程序化落实到制度中的重要方式。一是规范办案文书,逐步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增强程序说理、事实说理、证据说理、法律说理、陈述申辩说理、救济风险说理、文书格式应用,最大限度使案件说理清楚,法律适用,说理明确,情理说理到位,从而提高办案的正规化、系统化;通过规范综合办案程序、整合办案信息、强化办案指导等方式,将案件的立案、审案、结案三个环节纳入规章和制度规范的范畴。二是规范处罚告知和听证告知程序,通过工商专门法制机构监督和提高当事人法律意识等方式,将处罚告知和听证告知程序制度化,从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行使。三是实行“三级九档”。所谓“三级九档”,就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行政处罚幅度的规定,将每一种违法行为分为“甲、乙、丙”3个级别,每一级别又分为“A、B、C”3个档次。其中,“级”是在法定处罚幅度内,按违法行为是否恶劣、危害后果经重程度进行划分,甲级是从重处罚,乙级是一般处罚,丙级是从轻或减轻处罚;“档”是按违法行为涉案金额的大小划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档”的划分标准:在甲级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乙级、丙级20万元以上的定为“A”档;在甲级涉案金额20-50万元以上,乙级、丙级5-20万元以上的定为“B”档;在甲级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下,乙级、丙级5万元以下的定为“C”档。在具体操作中,严格做到“两个无一例外”,即所有案件都必须录入“案管系统”,所有案件都必须适用“三级九档”。“案管系统”软件平台的运用和“三级九档”裁量意见的适用,使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程序更加规范、定性更加准确、裁量更加公正。
(三)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秩序安定,而非是为惩治而执法。执法行为的最优效果,当属社会呈现出公众广泛认同并自觉愿意接受的局面,使法治成为公众的信仰。柔性执法与严格执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执法方式和执法原则的辩证法。所谓水亦软之,却足以穿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商面对存在大量游离于法律法规监管空间之外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这就需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运用非强制性和灵活性的方式来指导解决这些问题。其中,行政指导制度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完善对行政相对人示范教导、行为预警、行为告诫和帮扶奖励等制度,来监控和指导市场主体准入或退出及运行过程,促使其自觉调整行为,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或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发状态,起到防患于未然和防微杜渐的作用。如,对于新生无照经营户,工商部门的做法是先发出催办通知书责令当事人限期办理相关证照,到期后若仍未取得证照则予以查处,对于涉及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将予以取缔。再如,在查办案件时,工商部门坚持把好两个原则,即将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做到教育为先、重在纠正、苗头预警、轻违告诫、重违严惩;认真落实工商行政指导制,做到事前预警告诫、事中纠正制止、事后规范教育;严格区分三类主体,对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大的生计型违法主体,积极帮扶其走上合法经营轨道,对存在守法经营主观愿望的营利型违法主体,督促引导其合法经营,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危害性大的暴利型、高污染违法主体,坚决予以取缔。(四)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工商机关和工商人员在执法中必须积极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诚信服务,把行政相对人作为服务的对象,在服务中实现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只有在执法中落实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工商执法的正义和公平,体现执法的价值,减少复议及上访的比率,维护执法体系的和谐。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局在开展监督检查和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过程中,高度重视依纪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经济案件,注意充分有效地发挥行政指导作用,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欺诈的界限、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工作失误与故意违纪违法的界限,避免造成个别问题扩大化、单一问题复杂化,避免因执纪执法不当给企业生存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五)切实建立考评督查机制。以内部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同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为依法行政提供监督保证。一是推行“案审制度”。成立由局领导班子、纪检组、监察室、法制股负责人组成的案审领导小组,对于一些在法律法规适用方面有争议的案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及案件主办人召开专题案审会议。通过案件主办人汇报案情、分析争议焦点,法制部门提交建议,案审领导小组成员交流探讨,研究制定最合法公正的定性和处罚办法。二是推行“案评制度”。组织法制部门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析工作,对各阶段所办理的案件进行逐一认真核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相关部门督促整改。三是推行“电子监察”。电子监察,即纪检监察人员通过登录“案管系统”,对执法办案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督查纠正执法办案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纪检监察人员适时登录“案管系统”,从案件的立案调查,到案件的办结,全程进行跟踪监察,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相关办案部门和责任人落实整改。联合公平消保、法制等部门,将电子监察工作与案审、案件评析等相关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监察合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能。三是推行“双述双评”。“双述双评”,即基层工商所长、指导员、副所长向行评代表、党风廉政监督员以及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听取他们的评议,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在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方法,调整思路,不断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双述双评”活动,开辟了一个执法效能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能更加广泛、详实地了解到社会各界对执法办案部门的期待和要求,加快了行政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