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音乐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与音乐选择
浅论音乐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与音乐选择
摘要:音乐与体育运动的结合已开始影响人的认识领域,在一些近代新兴的体育项目中(如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人们在认识上已能自然地把音乐与体育运动联系在一起,把他们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否能达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本文就音乐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作一浅显阐述!关键词:音乐,体育教学,作用,选择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音乐的巧妙应用,音乐与体育的结合也日益紧密,很多体育项目均采用音乐伴奏便可见端倪。延伸到我们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应用一些音乐,不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的是体育和音乐原本就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体育课上注重音乐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在愉悦和快乐中增长知识、学习技能,让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等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较好地实现了“美育教学”、“快乐教学”的新理念与新要求。
二、音乐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现状
在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始终与之有着密切联系。早在西周就有以“击刺之法”配以音乐的武舞;而在西汉墓中出土的、绘有伴唱伴奏的“蹴鞠舞”的西汉帛画以及乐舞杂技陶俑,说明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有了配乐体操;而唐代的“剑舞”已接近现在的配乐武术表演。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具体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优美的音乐节奏可以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溶于身体的愉悦感,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大中小学及体校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音乐已被当作主要教学元素广泛应用起来。随着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它的各种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发掘和认知,对大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音乐在实际运用中更是得到了学生们的强烈欢迎,在教学中它起着指挥和控制学生活动的作用,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音乐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3.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音乐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使人心情放松,也可以使人情绪高涨”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对重复练习的厌倦情绪,将音乐引入体育教学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因运动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焕发地投入到练习中。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运动,并主动去训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2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艺术,通过旋律这一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音乐运用于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努力表现出音乐主题所表达的意境和情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起来,不断地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3.3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音乐的节奏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运动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感,达到激发学生的机体潜能进而增强和巩固条件反射弧,从而形成动力定型,使学生在掌握技能技巧方面变得容易起来。根据条件反射弧建得越多运动技术越容易形成的原理,在有音乐条件下比没有音乐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教学效果更好。另外,音乐旋律与节奏还可以起到强化动作记忆的作用,有“重现”和“再认”的功能。因为认知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它可以使大脑皮层中形成一定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情绪回忆,所以借助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4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运动后体力恢复
借助音乐背景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更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动员人体各部机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同时用音乐背景来配合人体整理活动也是一种较好的放松方法,可以促进人体恢复体力。陈桂岭先生的研究(见表1)表明,有音乐伴奏时的脉博次数及3m往返移动次数均比无音乐伴奏时分别提高了3.67次和4.88次,而在整理活动后的脉博次数有音乐比无音乐伴奏减少0.41次,说明有音乐伴奏时学生进行练习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都有所增加,同时有音乐伴奏的整理活动对学生从运动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有加快作用。
3.5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想象力方面的功能常被我们忽视。它要求教师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简单的故事情节配合音乐的不同节奏做各种动作。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音乐本身进行培养。任何音乐的创作都有它的生活来源,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那种方法,让学生根据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创作各种动作或游戏。二是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培养。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通过想象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再创作,精心设计出富有学生情趣、贴近学习生活与音乐内容相吻合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动作和游戏形式。
四、教学音乐选择的原则
要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使体育和音乐、美育和谐地融为一体,寓音乐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克服和避免某些形式主义和滥用音乐手段的现象发生,保证音乐进体育课堂沿着健康的发展轨道前进,我们在教学音乐选择中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4.1针对性原则
选择教学歌曲要有针对性,要选择那些对学生心理塑造性较强,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不妨碍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音乐。例如,针对周期性项目的重复练习,我们要选择一些能帮助学生缓解疲劳,减轻心理负担的教学歌曲。只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歌曲,才能将音乐教学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2多样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音乐不能仅限于单纯的配乐,还应该选用更多样的音乐内容和方式。简单的音乐内容在初始学习阶段容易被学生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音乐内容和方式,才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3高尚性原则
教学音乐选择的内容一定要遵守高尚性原则。教学歌曲一定要健康,格调高雅,催人向上,是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歌曲可以是有民族风格的抒情曲或现代乐曲等,但不可以选择那些内容三俗,格调低下,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歌曲。
4.4辅助性原则
音乐只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目的,所以教学音乐的播放时间也要有一定限制,不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做到有主有次,切不可喧宾夺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重点选择那些有助于体育教学的乐曲,否则音乐的功能会失去其应有的效果。
五、结语
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消除紧张感,身心愉悦,还能使人学生精神焕发,注意力集中,将音乐引入体育教学可谓是成功之举。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合理的音乐,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同的运动阶段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发挥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将音乐和体育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体现“美育教学”、“快乐教学”的理念与价值。参考文献
[1]张晶,周曰卿.《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0年所刊论文项群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05期.[2]蔡际洲.音乐学学术规范论略[J].音乐研究,2004年第02期.[3]景月亲.我国音乐期刊论文标注信息的考察与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5]陈桂岭主编.学校科学化管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谈胜初.音乐进课堂之我见[J].学校体育,1986,(2).[7]王武.我对音乐进课堂边唱练的看法[J].学校体育,1986,(1):26-27.[8]罗耀芒.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86,(4):28-30.
第二篇:教育技术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影响
经法101班
郑海艳
10121140 音乐,是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谓美育,就是通过文学、艺术并借助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美,对人进行美的教育。艺术在美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也有其特殊的位置。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姿多彩的信息游走于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使人眼花缭乱。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它还促进学校教育逐步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学科中去,让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创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对于深化音乐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技术是一种系统技术,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最优化;(二)教育技术涉及的不仅是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体,而是教育过程所有可操作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如教学人员、常规教学媒体、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等;(三)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用系统的方法设计、组织和评价教学过程。总之,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
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做一肤浅探微,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进一步丰富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如设备、环境等),使得音乐教学长期停留在欣赏阶段,即使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想把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到创作范畴,拓展教学内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对于不会使用乐器演奏的学生来说,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很难把他们创作的作品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毕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音乐创作工具就可直接进行创作并演奏,这就为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基础。
二运用计算机建立教学信息资源库,增大学生的知识量: 美国音乐教育家科尔曼曾经这样说:孩子在各个领域中涉猎得越多,他受到的教育就越全面,他的理解力就越深,他的生活适应力就越强。信息技术是人们获取丰富知识与所需信息的方便手段,它提供了丰富灵活的工具,帮助人们进行高效的思考与工作,极大扩展了人类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存储容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能够模拟客观现象与模仿人类思维能力的特点,构建了一个“音乐知识库”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民歌特点、趣闻趣事、乐器特点、音高音色、演奏方法,并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能欣赏到乐曲的多个不同演奏版本和民乐合奏、民间歌舞等。感受同一音乐主体经过种种变化:旋律加花、变换主奏乐器、转调等。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容:如采茶女上山坡、过小桥、穿茶丛、摘茶、捡茶、筛茶等劳动,以及扑蝴蝶、追逐嬉戏的场面。
三运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网上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会学生学会网上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美国专门研究计算机与儿童发展的帕博特教授指出:儿童使用计算机网络,能够获得一种自发式探索的自由感。实际上,自发式探索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征。让学生从小有机会在网络这个知识库、资源库中自由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优选、充分利用,能较快地培养出既有创新精神、又有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网上学习,培养学生网上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在某些教学环节中,我在注意利用积累的“音乐知识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在老师布置“思考练习题”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音乐知识库”网络上选择信息,获取更多信息;同时在网上完成思考练习时可以人机对话,检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获得一种自发式探索的自由感和满足感,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网上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介入构建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调动,并作用于学习过程。在多媒体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感觉,媒体按人脑对信息的处理程序,由点及面,整体 — 部分 — 整体地把相关信息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为学生地思维搭设了阶梯。可以说,新技术,新信息,新思维带来了音乐教学的新突破,在这个突破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可借助的教学手段,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在音乐教学中,要让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更大的教学魅力,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突破,因此,音乐教学新突破的支撑力在于教师不断变革自我和在自我变革中的完善。四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
乐曲《采茶扑蝶》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改编的重奏乐曲。乐曲是由长笛、大提琴和竖琴三种乐器演奏的重奏乐曲,新颖别致,独具一格。乐曲基本上保留了民歌的原貌,只是通过让旋律在不同乐器上轮流演奏,不断变化伴奏形式,多次变换调性以及旋律装饰加花等手法,是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多彩。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认识“重奏曲”这一演奏形式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认为学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如何在教学中变深奥为易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我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演示民歌《采茶灯》的音乐主题,加上用多媒体制作地动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试唱歌谱,感受乐曲的独特风格;让学生哼唱、演奏乐曲主题片段,感受民间音乐的韵味,把音乐的尝试与多媒体的演示有机地结合;再让学生观看计算机演示的主题音乐曲谱,三种不同类乐器演奏,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易懂,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中学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学与其它科目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个人的情感悟性,这就要求音乐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而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手段一成不变,可以说,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枯燥单一的状态,这并不符合艺术教育陶冶情操的原则。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表现形式,教师就可轻而易举地把音乐教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艺术教育,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CAI教学软件、投影和录音录像等,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根据歌词等内容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通过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设计制作CAI课件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幻灯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片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总之,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它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从对教学技术的研究深入到学习技术的研究,必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和推动音乐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三篇:浅谈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作用
浅谈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作用
摘要:音乐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引起人的共鸣,它对智障儿童的智力开发有明显的作用。本文从智障儿童的主要特征以及音乐对智障儿童的作用谈起,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并进一步就如何通过音乐引导、教育智障儿童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说明音乐对智障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呼吁广大教师重视音乐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 智障儿童 智力开发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的创作需要灵感,它的释放也同样会给人带来灵感。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加入了小学校园教育中,它不仅让正常的儿童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也同样能让智障儿童感受到心灵的温暖。智障儿童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感受,有时反而比一些正常的儿童更能准确地领悟音乐的含义,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灵感。教师应抓住智障儿童对音乐的这一特殊感受,利用音乐来感染他们,开发其智力。
一、智障儿童的主要特征
所谓智障儿童,一般是指大脑受到伤害且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与同龄儿童相比要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并且伴随着一定的行为障碍。具体来说,一方面,智障儿童与正常智力的儿童相比,感知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一般难以形成完整的表象,这极易导致他们出现认知水平低下、自我意识发展速度异常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个性发展与自我意识发展的限制,智力障碍儿童的高级情感发展也存在障碍,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情绪和情感问题。而音乐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其教学承载了情感培养、丰富感知和提高审美能力等内涵,对治疗智障儿童具有特殊的作用,其能够有效地培养智障儿童的音乐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发育。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
二、音乐对智障儿童所产生的作用
(一)产生共鸣,情感外化
智障儿童对自己的情感表达不擅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自己内心情感。加强音乐教育,通过欣赏音乐,可以让智障儿童在音乐中感受到某种特有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实现情感的外化,不仅提高了智障儿童的音乐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实现情感交流
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在音乐中增加表演的环节,让智障儿童通过与音乐的合拍表演,掌握情感的交流方式,找到情感交流的出口,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三)开启了智障儿童的心智之门
智障儿童并不是没有感受的,他们只是比正常儿童反应慢了一些。通过音乐教育会让智障儿童唱出动听的音乐,运用动听的乐器演奏,表演流畅的舞蹈,让智障儿童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正常。所以说音乐是慢慢开启智障儿童的心智之门的一把钥匙,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三、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方法
(一)个性教学法
个性教学法即为在音乐教学中依据每个智障儿童的个性差异来进行教学。每个智障儿童的兴趣与需求都不尽相同,其本身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密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凸显其强项。
(二)渗透教学法
渗透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非强制性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引导、教育,以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强硬的、强制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音乐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无意识中进行学习。
(三)音画结合法
音画结合法就是通过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音乐为媒介,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展现音乐画面,通过音画结合,丰富智障儿童的想象力,完善其情感世界,从而进一步引导其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知识。
四、通过音乐教育引导智障儿童进步
(一)音乐节奏引导情感体会
智障儿童对音乐节奏的反应是最灵敏的,也是最容易感受得到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特有节奏,引导智障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生活中起床、吃饭、喝水、睡觉是否也有节奏、是什么样的节奏。另外,也可以在音乐响起的时候,让儿童配合拍手的动作,清晰地感受音乐节奏的存在感,从而让音乐节奏感引导智障儿童主动去想象和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
(二)律动引导创作能力
用音乐的律动,激发智障儿童的音乐才能,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听歌曲《洗手绢》,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洗手绢、将洗好的手绢晾晒起来的动作,通过一连串的动作表演,让智障儿童感受到生活的连续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语言、神态交流感染学生情感
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和神态的交流感染智障儿童的情感。教师要用智障儿童能听懂的语言、能跟上的语速、能理解的内容,与他们交流,通过和他们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与自己的距离很近,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音乐配合舞蹈,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
音乐中时常会伴有舞蹈。教师可让学生配合音乐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感受音乐的力量。简单的舞蹈动作不仅能锻炼智障儿童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也能拓展智障儿童的思维和情感,从而让智障儿童在思想意志、身心协调、情感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五、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音乐引导、教育智障儿童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经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与训练就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在音乐教育的殿堂里尽情地描绘灿烂的明天,歌唱美好的未来。我们教师要重视音乐教育对智障儿童的特殊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探索,从智障儿童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以促使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潇.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2]韩翠翠.浅谈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9).[3]陈菊.《小燕子》哆(口来)咪――一堂多媒体音乐课的教学与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6(4).[4]谭秀双.浅谈音乐课对智障儿童的重要作用[J].成才之路,2009(23).[5]陈莞.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7).[6]王晔.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研究[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2).[7]贾磊.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第四篇:音乐知识选择
1、《沂蒙山小调》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曾被填上《打黄河会》的歌词,这首新民歌总称为“小调”,但是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B)风格。A 民谣
B山歌 C民歌、2.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哪首不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B)
(A)《黄水谣》(B)《松花江上》(C)《保卫黄河》(D)《黄河怨》
3、根据以下描述,请判断他是哪位作曲家?(1)他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音乐家(2)他的作品具有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3)他被尊为“乐圣”
(4)他是《致爱丽丝》的作者(A)A.贝多芬 B.巴赫 C莫扎特
4、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传唱了二千多年。请问,他们是以下列哪首乐曲而成为知音的?(C)A.《阳关三叠》 B.《梅花三弄》 C.《高山流水》
5、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对鸟》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B)
A.云南 西藏 湖北 B.山东 内蒙古 浙江 C.河北 内蒙古 浙江
6、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A)各地。
A、陕西 B、山西 C、江西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汉族民间歌舞形式的是(B)。
A、秧歌 B、长鼓舞 C、二人转
8、采茶是广泛流行于我国(A)的民间歌舞形式。
A、南方 B、北方 C、西部
9、《凤阳花鼓》是一种流行于我国(A)省的民间歌舞形式。
A、安徽 B、河北 C、山东
10、“长调”是我国(A)族的一种民歌。
A、蒙古 B、藏 C、维吾尔
11、骆玉笙是以下哪种说唱艺术形式的代表人物之一:(B)
A、道情 B、京韵大鼓 C、河南坠子
12、陈遇乾、俞秀山和马如飞是哪种说唱艺术形式的代表人物:(A)
A、苏州弹词 B、四川清音 C、河南坠子
13、以下不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是:(A)
A、周信芳 B、荀慧生 C、尚小云
14、以下不属于近代“四大声腔”的是(C):
A、皮黄腔 B、梆子腔 C、海盐腔
15、对昆山腔进行改革的人物是:(B)
A、朱载堉 B、魏良辅 C、马志远
16、已知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是:(C)
A、阮 B、古琴 C、骨笛
17、在历史上,谁有“歌曲之王”之称?(A)
A舒伯特B、贝多芬 C、海顿
18、谁是交响乐之父?(A)
A、海顿 B、贝多芬 C、舒伯特
19、谁是音乐之父?(C)
A、贝多芬 B、莫扎特 C、巴赫
20、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多少部交响曲?(A)
A、9 B、8 C、7
21、《英雄》是贝多芬第几交响曲?(A)
A、第三 B、第五 C、第九
2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下列那位音乐家的评价?(B)
A、秦青 B、韩饿 C、俞伯牙
23、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B)
A、教坊 B、瓦子勾栏 C、梨园
24、下列哪个人物不是“元曲四大家”?(C)
A、关汉卿 B、马致远 C、朱载堉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聂耳为一部电影写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是(A)。
A、《风云儿女》B、《生路》 C、《逃亡》
26、赵元任谱写的抒情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主题旋律来源于(C)。
A、民歌 B、京剧音乐 C、外来音乐
27、刘天华一生创作了(C)首二胡曲。
A、8 B、9 C、10
第五篇:会议音乐选择
开场音乐:
激昂版(公司代表音乐)
1、相信自己
2、怒放的生命(开场音乐)
3、我的未来不是梦(上午中场)
中场休息:
舒缓版(轻音乐)
1、斯卡布罗集市
2、梁祝
3、爱的协奏曲 等
上午与下午衔接歌曲:(振奋版)
1、最初的梦想
2、夜空中最亮的星
颁奖音乐:
集团颁奖音乐——欢迎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