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滦区水资源规划
双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
双滦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7o42′-117o52′,北纬40o54′--41o11′。东接承德市双桥区,北部与隆化县相邻,西部南部与滦平县接壤,是以冶金和电力为龙头的工业型城区。
区域内基本地形为北高南低,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海拔360-1300m,相对高度50-150m,山地坡面坡度一般在15-40度。流域地貌类型为中山、低山、沟谷和川平地,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沟谷川平地面积占20%。
二、河流、水系
双滦区境内主要有三条河流,一是滦河,该河自西地乡四道河村小河南入境,至偏桥子镇小贵口村出境,境内全长32公里,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二是伊逊河,该河自西地乡孙营村田营入境,至双塔山镇大龙庙村汇入滦河,全长19公里;三是牤牛河,发源于大庙镇黑山,至双塔山镇应营子村汇入滦河,全长26公里,属区域闭合流域,流域面积171平方公里,水资源量直接受天然降水量影响,三、水文、气象
(一)、水文
本区境内有滦河及其主要支流伊逊河和牤牛河,总流域面积451 km2。其中牤牛河流域面积171km2,滦河和伊逊河流域面积280 km2。
双滦区水资源总量为1.50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0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467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0363亿立方米。
(二)、气象
本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及副热带太平洋气团影响,南北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昼夜温差大,大风天数多,日照时间长。全区气温由北向南递增,极端最低气温-35度,极端最高气温41.5度。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33㎜,降雨量由北向南递增,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大,雨量集中和局部暴雨较多是本区气候的一个突出特征,降水量70%-80%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
第二章
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无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自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全球干旱、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三大问题。
双滦区位于华北北部,属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外部地区和京、津、唐等大、中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及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水源地之一,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赋予本区与周边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因此,为了促进我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双滦区林业水务局根据双滦区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现状,确定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定额管理,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特别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节水的杠杆作用,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
双滦区水资源总量为1.50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0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467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0363亿立方米。根据《承德市2008年水资源年鉴》,双滦区2008年实际用水量:0.64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0.150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3962亿立方米;城乡生活用水量:0.076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和生态环境用水量0.0189亿立方米。由于受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多集中在汛期于河谷地带,又由于含水层较薄,区间地上、地下调蓄工程少,大部分水资源均以洪水或径流的形式出境,其时空分布特点是降水多、入渗少、径流多、蓄水少、入境多、自产少、地表多、地下少、汛期多、枯期少、干流多、支流少、河谷多、山地少、天然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水和水能资源均没有充分开发利用。
第三章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⒈水资源总量逐渐衰减,连续大旱使全区出现资源型缺水态势
我区自1998年以来连续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仅为482.6毫米,水资源补给量严重不足,水资源总量锐减,出现资源型缺水态势,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重。
⒉水资源工程少,调节能力差,大量径流出境,工程型缺水成为主要问题
我区蓄水工程有效蓄水能力低,造成大量地表水流出境内,目前我区水资源综合消耗率低,开发利用潜力大,但水利工程少,特别是骨干工程少,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总体上呈工程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并存,以工程型缺水为主的局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各部门对水资源的依存性不断增加,水资源对我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将日趋严重。解决工程型缺水问题,已成为我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务工作的重点。
二、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问题
⒈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局部地区面源污染加剧
大面积较高强度的水土流失,严重损毁了水土资源,是引起沙尘暴、土地沙漠化、淤塞河道的主要原因。截止到现在,我区已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四荒治理、城市(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80 km2,有效减少了双滦区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形成的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已对水体产生较大的污染。
⒉矿山及生产建设项目环境破坏严重,点源污染加剧
目前我区正在运营的铁选厂大量尾矿、污水等有害物质污染了地表与地下水,水体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如挖沙、采石、动土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山场植被大量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丧失水资源涵养调蓄功能,由点源污染扩大为面源污染,产生严重后果。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区防洪基础设施标准较低,不适应山区防灾减灾的需要,滦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河床游荡多变,局部偏流造成河床主槽摆动剧烈,冲滩塌岸严重。
(四)水资源管理与节水问题
目前我区农业灌溉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灌溉方法,平均每亩灌溉用水量高,粮食生产率低。从城市用水情况看,城市餐饮、洗车、洗浴业浪费水现象也都很普遍。根本原因表现在水资源管理手段落后,水资源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调节手段薄弱,没有充分发挥水价和水资源费的经济杠杆作用。
第四章
水资源规划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源利用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管道低压输水、喷灌、滴灌、集雨等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源利用率。加大我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涵养生态水。兴建两河拦蓄水工程,拦蓄地表径流,增加水源存蓄量,作为缓解我区用水供需矛盾的储备水源。
1、规划2011-2015年在双塔山镇、偏桥子镇、大庙镇、陈栅子乡、西地乡新增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00公顷,铺设低压管道11.25万米。
2、规划2011-2015年将本区内现有5座塘坝1座水库全部维修加固使其蓄水,蓄水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解决防洪和灌溉用水问题。
3、规划2011年-2015年在蔬菜产区进行喷、滴灌工程建设,配套灌溉面积50公顷。
4、规划2011-2015年在全区的重山区修建集雨工程,到2015年解决集雨灌溉面积240公顷。
5、规划2011-2015年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四荒治理、城市(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0平方公里。
6、规划2011年完成滦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新建橡胶坝一座;治理滦河河道2公里,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治理伊逊河河道1.6公里,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7、规划2011-2013年修建滦河二道橡胶坝水电站,每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800KW。
8、规划2011-2015年,治理牤牛河河道1公里,新建防洪堤2公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治理承钢旱河1.5公里,新建防洪堤3公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第五章
水资源管理措施
一、加快建设步伐,发展节水工业
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项目,有计划地发展低耗水工业项目;工业企业通过节水技术和工艺设备的更新,改进工业用水循环系统,使冷却水和低污染水得到循环利用;采用污水的收集、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开展中水回用。
二、加强服务业用水管理
加强对服务业用水总量的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公共设施节水器具的普及率;加装量水设施并按阶梯水价收费;加强对服务业中特殊行业用水管理;逐步降低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
三、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提高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逐步推行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分离制度,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建设城市分质供水系统,优质水作为生活供水资源,经处理后达标的中水作为工业和园林绿化,卫生用水;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步伐,减少管网漏损率。建设社区集雨利用率技术试点,并大力推广;到2020年,城区逐步完成并完善雨污分流制,城区大部分的生活社区设有集雨利用设施。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水资源统管力度
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高效、协调的统一管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改革现有水价,提高污水处理费(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促使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杜绝企业违法取用水和水资源浪费现象;逐步推进水商品化进程,合理界定水权,开展水权交易试点;要针对不同取水用途,实行阶梯水价;加大水法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
二0一0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水资源规划》习题
《水资源规划》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资源有哪些属性,这些属性对我们进行水资源规划工作有什么启示? 1-2 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水资源规划工作。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2-1 水资源规划需要哪些资料?
2-2 水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什么?水资源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2-3 水资源规划的程序是如何进行的?
2-4 水资源规划分为哪些类型,各包括哪些内容,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
2-5 某水利企业生产A、B两种型号电子产品,已知A型产品利润为100元/台,B型为80元/台。生产每台A型产品和B型产品平均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工厂每周生产120小时,但可加班48小时,在加班时间内生产A型产品和B型产品的平均利润分别为90元/台和70元/台,设市场每周需AB两种产品各30台以上,试问:在尽量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利润最大且加班时间最小?(逐步法)
第三章 宏观水资源规划
3-1 什么是宏观水资源规划?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水资源规划有什么关系? 3-3 需水量的原则是什么,需水预测包括哪些内容?各项内容如何预测? 3-5 简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3-6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与措施通常有哪些?
3-7 如何进行水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
3-8 某市冶金工业的黑色冶金1990年产值20亿元,用水量8000万m3,重复利用率为85%,计划到2000年产值为30亿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5%,试用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预测2000年黑色冶金的用水量是多少?
第三篇: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
绪论
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
2、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我国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及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4、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5、水资源利用的类型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的对象、原则及内容
2、地表水资源量一般用什么来表示?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
3、地下水均衡
4、水资源总量估算方法
5、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分类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1、地表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那几种类型?各自的适用条件如何?
3、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4、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和河床式取水构筑的结构
5、常见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哪些?管井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大口井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第四章
水资源规划
1、水资源规划的类型
2、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实质及模式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目的及分析方法
4、洪灾的形成及洪灾的类型
5、城镇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6、给水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布置形式
7、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水力计算
8、常规水处理工艺
9、排水系统规划的对象、内容
10、排水体制及其选择
11、雨污水管道系统规划布置的要点、水力计算参数
第五章
水资源管理
1、水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2、我国所采取的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
3、水资源管理法规的特点
4、简述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构成
5、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措施
6、水资源管理的技术措施
第六章
水资源保护
1、水体污染源
2、我国的水功能区划分级体系
3、什么是水环境容量?为什么要计算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4、什么是水环境容量的分配?常用的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
5、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第七章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包括那些论证项目?
第八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简介
1、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2、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问答
第四篇:中国水资源现状和规划管理
小论文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规划管理
12级资环 徐孝笑 1214021012
小论文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以占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3倍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在连续30年农业灌溉用水量零增长的情况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1.2亿亩,实现粮食增产50%。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水利发展改革惠及亿万人民群众,这是中国对世界繁荣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但目前中国水资源问题仍然是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与能力建设,做好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仍然是政府的重点工程。
关键词:现状,节水,社会影响,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960平方千米,江河湖泊众多,加之中国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受暖湿气团影响,使得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有充分的水汽补充,降水量充沛,成为世界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我国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90平方千米,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六位,但它面积辽阔,需要养育的人口众多,这就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较小,居世界第85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12个百分点;
我国曾经是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水资源条件,积极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但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仍面临着三大水资源问题:一是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胁巨大;二是干旱缺水日益严重,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三是水环境恶化。不少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像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53%,海河流域更是超过了100%,已接近或超过其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严重,2010年38.6%的河长水质劣于三类,2/3的湖泊富营养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我国的水问题将更加突出。总体看来,造成我国水问题严峻形 小论文
势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这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关。二是人为因素,这与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不合理地开发有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不可避免地迅猛增加。长期以来的水资源浪费,过度开采,废水排放等破坏了生态系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水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
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等水问题严重威胁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开采量已接近或超过了当地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同时,水资源短缺引又起农业用水紧张,北方地区由于缺水而不得不缩小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次数,只是粮食减产,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水资源问题将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
自古以来,水灾就是我国的众灾之首,每次大的洪水之后,不仅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还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样,水环境质量变差也会危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稳定。2005年11月,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造成哈尔滨市停止供水四天,进而影响到下游以及俄罗斯部分城市的供水安全。另外,导致中东战争的原因出石油之外,关键是水。约旦河流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对于极其缺水的中东地区而言,约旦河流域水资源的争夺成为多次战争的焦点和最棘手的根源。可以说,水资源的每一方面有与社会的安全稳定息息相关。
3、水资源危机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获取足够的水资源以支撑自身发展,人类过度开发水资源,从而挤占了维系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水资源量,结果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天然不足,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盲目开发利用水资源,不仅造成水资源短缺,加重了水资源危机,同时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更进一步恶化。
目前,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系统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限制因素。如果在水资源利用开发方式上没有大的突破,在管理水平上没有新的转变,水资源将很 小论文
难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他将威胁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意义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节水是根本性出路。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代价过高,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亟待巩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50%,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一些地方农业用水粗放,农业受制于水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只有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才能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缺乏有效保护,导致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只有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 小论文
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4、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1)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
(2)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
(3)严格实施取水许可。
(4)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
(5)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6)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5、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2)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3)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6、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1)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2)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3)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小论文
7、保障措施
(1)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监察、法制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
(2)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抓紧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
(3)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4)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
(5)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
四、我国水资源新规划—中国七大流域综合规划
到2020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遏制,饮用水水源区水质全面达标,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到2030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规划突出了四个重点:
一是着眼于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防御洪涝灾害、保障防洪安全始终是流域治理的重点。目前七大江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干支流水库为骨干、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隐患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河道整治、湖泊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统一,防灾、减灾、避灾相结合,进一步巩固防洪基础设施、加强洪水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长治久安。
二是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是流域综合规划的主要目标。规划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的需要,小论文
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布局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做好重大工程的经济、技术、环境的可行性论证、协调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益。
三是着眼于提高流域生态与环境的保护能力。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河流断流、湿地萎缩和地下水下降等,是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规划针对不同流域的特点,确定了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和纳污能力,完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环境整治,注重恢复水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重点的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创建和谐、优美、健康的水生态和水环境。
四是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是实现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规划深入研究洪水的风险管理、水资源的管理、水环境的管理、河道管理等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强化各项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法律。建立和完善流域水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风险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覆盖全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防汛抗旱指挥、水资源调度等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
五、总结
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水与生态系统关联紧密,水量水质变化敏感影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水的保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划定红线,加强制度建设与行为约束,最严格制度实施的关键是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严格管控。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水功能区划,以自然河湖水系、大中型调蓄工程和连通工程为依托,重点推进规划确定的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水系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循环通畅、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推动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城镇水源建设和保护,建 小论文
立健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统筹实施。必须以理念和认识的提高为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加大水情教育工作力度,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营造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社会氛围。
要充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根据现有制度科学管理水资源,国家强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中国水资源现状和规划管理.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规划管理 12级资环 徐孝笑 1214021012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 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中 国以占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 3倍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高 速增长;在连续 30年农业灌溉用水量零增长的情况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1.2亿亩,实现 粮食增产 50%。中国以占全球 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 21%人口的温饱 和经济发展, 水利发展改革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这是中国对世界繁荣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但目前中国水资源问题仍然是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完善水资源规划体 系, 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与能力建设, 做好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工作仍然是政府的重点工程。
关键词:现状,节水,社会影响,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 960平方千米,江河湖泊众多,加之中国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受 暖湿气团影响, 使得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有充分的水汽补充, 降水量充沛, 成为世界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 我国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27115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6190平方千米, 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六位,但它面积辽阔,需要养育的人口众多,这就导致人均水资 源量较小, 居世界第 85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100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8%, 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 12个百分点;
我国曾经是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水 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水资源条件, 积极支持了社会经 济发展, 但从全国范围看, 我国仍面临着三大水资源问题:一是防洪标准低, 洪涝灾害频繁, 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胁巨大;二是干旱缺水日益严重,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 500多亿立方 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三是水环境恶化。不少地方水资 源过度开发,像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 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 53%,海河流域 更是超过了 100%,已接近或超过其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严重, 2010年 38.6%的河长水质劣于三类, 2/3的湖泊富营养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 46%。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我国的水问题将更加突出。总体看来, 造成我国水问题严峻形
势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 这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 关。二是人为因素, 这与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不合理地开发有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 增长时期,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 使得水资源 的需求量不可避免地迅猛增加。长期以来的水资源浪费, 过度开采, 废水排放等破坏了生态 系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水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
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等水问题严重威胁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 展,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目前,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北方地区, 水资源的开采量已接近或超过 了当地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同时, 水资源短缺引又起农业用水紧张, 北方地区由于缺水而不 得不缩小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次数, 只是粮食减产, 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 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水资源问题将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
自古以来, 水灾就是我国的众灾之首, 每次大的洪水之后, 不仅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还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样, 水环境质量变差也会危及到人民的日 常生活稳定。2005年 11月,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造成哈尔滨市停止供水四天,进 而影响到下游以及俄罗斯部分城市的供水安全。另外, 导致中东战争的原因出石油之外, 关 键是水。约旦河流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对于极其缺水的中东地区而言, 约旦河流域 水资源的争夺成为多次战争的焦点和最棘手的根源。可以说, 水资源的每一方面有与社会的 安全稳定息息相关。
3、水资源危机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经 济的发展, 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获取足够的水资源以支撑自身发展, 人类过度 开发水资源, 从而挤占了维系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水资源量, 结果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的 出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天然不足,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盲目开发利用水资源, 不仅造成水资源短缺,加重了水资源危机,同时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更进一步恶化。目前,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系统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限制因 素。如果在水资源利用开发方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在管理水平上没有新的转变, 水资源将很
难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他将威胁 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意义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 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节水是根 本性出路。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 式付出的代价过高, 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民以食为天, 食以水为先。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 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亟待巩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 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40%和 50%,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一 些地方农业用水粗放, 农业受制于水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只有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 才 能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 由于一些 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缺乏有效保护, 导致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只有 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才能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
2、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 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 面提高用水效率,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保障经济社会长 期平稳较快发展。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 保障饮 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 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
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 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到 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 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 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
业增加值用水量(以 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 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 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 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 到 2015年, 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比 2010年下降 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3以上;重要江河 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60%以上。到 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700亿立 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 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80%以上, 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 标。
4、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1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2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3严格实施取水许可。(4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5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6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5、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2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3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 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6、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1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2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3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小论文
7、保障措施(1)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监察、法制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的实施工作。(2)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抓紧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健全相关 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3)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4)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5)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
四、我国水资源新规划—中国七大流域综合规划 到 2020 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供水和农业 灌溉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遏制,饮用水水 源区水质全面达标,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 面加强。到 2030 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基本建 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水土 流失得到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规划突出了四个重点: 一是着眼于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防御洪涝灾害、保障防洪安全始终是流域治理 的重点。目前七大江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干支流水库为骨干、工程措施和非工 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蓄滞洪区安全建 设滞后,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隐患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 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河道整治、湖泊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控制 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坚持工程措
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统一,防灾、减灾、避灾相结合,进 一步巩固防洪基础设施、加强洪水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长治久安。二是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 益,是流域综合规划的主要目标。规划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的需要,小论文 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布局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做好重大工程的经 济、技术、环境的可行性论证、协调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 益。三是着眼于提高流域生态与环境的保护能力。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河流断流、湿地萎 缩和地下水下降等,是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规划针对不同流域的特点,确定了 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和纳污能力,完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 度,加强水环境整治,注重恢复水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重点的 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创建和谐、优美、健康的 水生态和水环境。四是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是实现流域 治理、开发和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规划深入研究洪水的风险管理、水资源的管理、水环境 的管理、河道管理等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强化各项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法律。建立和 完善流域水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风险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覆盖 全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防汛抗旱指挥、水资源调度等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 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
五、总结 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水与生态系统关联紧密,水量水质 变化敏感影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水的保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 需要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 承载能力相协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划定红线,加强制度建设与行为约束,最严格 制度实施的关键是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严格管控。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促进生态自然修 复。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水资 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
保护规划及水功能区划,以自然河湖水系、大中型调蓄 工程和连通工程为依托,重点推进规划确定的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 流水系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循环通畅、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提 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推动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城镇水源建设和保护,建
小论文 立健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统筹实施。必须以理念和认识的提高为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加 大水情教育工作力度,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营造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社会氛围。要充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根据现有制度科学管理水资源,国家强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