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张老照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看图习作
一张老照片
姓名:唐 伟
单位:株洲市荷塘小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一张老照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经过了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作文,这是一幅真实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景。再展开想象图中孩子的未来命运会怎样,最后引导情感的表达。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难以真正体会到本单元的教学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感性的资料,真正走近战争,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联想、感受,再尽情表达,最后尝试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对战争中无辜者的同情,对和平的珍惜和呼唤。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从画面想开去,使习作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课件照片配乐,日本轰炸上海视频片段。
教学课时:4课时(习作指导、学生创作、习作讲评、习作修改)
二、教学过程:
(课前与学生交流:平日里孩子们与父母外出游玩的经历,在交谈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快乐。这次谈话旨在与学生拉近距离,减少陌生感,亲近老师,再者也为本次习作做铺垫。)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快乐时刻伴随着我们,可是你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战争中的孩子们呢,比如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英雄雨来,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的言行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板书:一张老照片)
2.师:学完这个单元,你对战争有什么感受?
3、师: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我们中国也曾饱受外敌的侵略,战争的蹂躏。看,这张照片就记录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二、细心观察,展开想象。
(一)、走近照片
1、出示照片。
师:初见这张照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年代久远、黑白照片、悲惨孤独的感觉)
2、教师简介照片的来历。(介绍时语速低沉、缓慢。)
师:是啊,老师和你的感觉一样,一看到照片心情一下子就很沉重,一种凄凉悲惨的感觉油然而生。
3、过渡:看,这张照片最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 生:一个孤单哭泣的孩子。
师:是啊,你的观察真仔细,一下子就捕捉到了这张照片的核心部分----一个孤独无阻的孩子。(板书:孩子)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看图习作的关键----仔细观察。(板书:观察)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孩子?(预设)
生:我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小孩。师:你从哪里看出了他的可怜? 生:他的衣服破破烂烂,满身血迹。
生:这个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师:你是听见了哭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孩子在大声哭喊:“妈妈,妈妈,我怕„„”
师:你已经展开想象了,是啊,展开丰富的联想也是写好看图习作的重要方
法。(板书:想象)
4、继续引导学生从衣着、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观察照片中的小男孩。师: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物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现在就请一个同学有序的、全面的描叙这个孩子。
课件出示一个引子: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他_______________.5、过渡
师:这个衣衫褴褛、满身血迹的孩子,他的哭声在我们耳旁久久回响,让我们我们个人为之揪心。把目光投向孩子的周围,你看到了什么?
6、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而近,先总后分来观察照片中的环境。如:天桥、铁轨、站台等,并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例如:此时的火车站一片废墟,原本_____的站台现在________.原本的____天桥现在_____......7、学法指导
师:由此可见,我们在观察一张照片时,一定要先观察照片中的主体部分,然后再描述照片的背景。这样一来,我们的叙述才会更加的有条理,层次分明。那我们再把照片中的人和景相结合,完整地说一说。
例如:这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最先映入你眼帘的是_______________.(二)、走进照片
过渡:
1、师:看到这样的人这样的景,你一定很好奇,心中有无数个疑问,你想问______?你想问_________?
2、师:是啊,偌大的一个火车站,为什么只有一个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爸爸妈妈呢?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回到1937年8月28日那天清晨。
3、课件出示轰炸前繁华的上海图片。
4、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繁华的上海,与后面日本敌机轰炸上海形成鲜明的对比。师:你看,当时的上海市多么_________,街道上_________,道路两旁_________,在看看火车站_________。
5、引导学生根据繁华的画面,想象:小男孩此时在哪?在干什么呢?(时刻关注人物的命运。)过渡:
师: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可是这样的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听------
6、课件播放日本敌机轰炸上海的声音。师: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
生:我听见了敌机在上空盘旋的声音。
生:我听见了爆炸声,人们的尖叫声,哭喊声„„ 师:你认为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过渡:
师:老师找到了那段珍贵的视频,让我们看一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7、视频播放日本敌机轰炸上海的画面。(三)、学生片段创作
1、师:观看视频时,老师从你的表情中看到可惊讶,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愤怒,从你微张的嘴唇我知道你们有话想说,同学们,拿起我们的笔,用一段话把你刚刚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是闻到的写下来。
2、学生创作片段,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的作品。
3、反馈:指名1—2个学生交流习作,学生点评,老师点评。
4、师: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之下,小孩子的身上又遭遇到了什么?(及时关注人物命运)
(四)、回到照片 过渡:
师:再次面对这张老照片,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学生交流,升华感情。)师:日本侵略者轰炸的何止是一个上海,这场惨无人道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断送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此时,我们每个人心中是多么渴望_________。师:现在我们心中的疑问终于解答了,就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轰炸瞬间改变孩子的命运。那他最终的命运呢? 预设:
生:新的一轮轰炸又开始了,这个孩子有可能炸死了。生:在战乱中活活的饿死了。生:有可能被好心人收养。„„
三、明确习作目标
师:这站照片时美籍华裔战地记者王小亭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到的,他取名为《中国娃娃》,如今它珍藏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成千上万参观的人们对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孩子的命运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师: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把这张照片和它背后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那我们就通过先观察再展开联想,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给习作命题
1、、师:当然,一个好的标题一定会吸引读者,你将为文章取个什么题目?(引导学生从孩子、战争、照片这3个方面取题,)
2、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你的习作准备怎样开头呢? 预设:
(1)、以时间开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2)、用倒叙开头,再展开回忆。
(3)、以声音开头(可以是轰炸声,孩子的哭声„„)„„
3、师总结:你们取的题目,设计的开头都让老师迫不及待地想读到你们的文章,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
五、学生自由创作。
板书设计:
看图习作
一张老照片 主体 : 孩子
仔细观察
背景 : 站台 铁轨 天桥 „„
展开想象
第二篇:《一张老照片》教学设计+王丹
《一张老照片》习作教学设计
执教者:王丹
教材分析:
经过了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作文,这是一幅真实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景。再展开想象图中孩子的未来命运会怎样,最后引导情感的表达。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难以真正体会到本单元的教学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感性的资料,真正走近战争,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联想、感受,再尽情表达,最后尝试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对战争中无辜者的同情,对和平的珍惜和呼唤。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从画面想开去,使习作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课件照片配乐,日本轰炸上海视频片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请看图片(投影出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是啊,日本军人太残暴了,中国人民太悲惨了,这就是侵略者日本在中国的领地南京进行的大屠杀。
2.这场战争,让年老的双亲失去了儿女,让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让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今天我们的习作内容与战争有关。请看屏幕。这是一张充满着血和泪的照片。(播放文中的插图)
二、读习作要求,审题,梳理作文方法。
1.明确习作要求:请大家打开书74页,先自己读一读习作要求,圈画你从习作要求中提取到的关键词。
2.学生读习作要求,圈画关键词句。
3.师生审题,梳理作文方法。
教师置疑:从习作要求中,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预设一: 生:这照片内容发生在1937年8月28晶,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教师出示老照片的文字背景幻灯,介绍历史背景)。
预设二: 教师追问:从习作要求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生:这是一次看图作文。
师:是的,这是一次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而言,也是有方法可寻的,比如,看图,要按一定的顺序,既要看整体,要能聚集典型。教师边说边板书。
预设三: 教师追问:除了看图,你还会用什么方法来辅助完成本次习作? 生:想图。
师小结:是的,充分展开想象,把画面上没有的内容想出来,由此及彼,内容都会更生动具体,情节才会曲折、出人意料。预设四: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
师:我觉得还要会猜、会问,一次又一次的猜测,丰富内容,一次又一次的追问图中的内容,故事才具有逻辑性,不唐突,不断篇,曲折。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小结:这样一看,看整体,再聚集典型,听一听,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习作就自然生成了。
三、细心观察,展开想象
(一)描述照片
1.出示照片。
过渡:看,这张照片最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 生:一个孤单哭泣的孩子。
师:是啊,你的观察真仔细,一下子就捕捉到了这张照片的核心部分----一个孤独无助的孩子。(板书:主体:孩子)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看图习作的关键----仔细观察。(板书:观察)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孩子?(预设)
生:我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小孩。师:你从哪里看出了他的可怜?
生:他的衣服破烂不堪、,满身血迹,还光着腿。生:这个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师:你是听见了哭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孩子在大声哭喊:“妈妈,妈妈,我怕……”
师:你已经展开想象了,是啊,展开丰富的联想也是写好看图习作的重要方法。(板书:想象)
2.继续引导学生从衣着、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观察照片中的小男孩。师: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物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现在就请一个同学有序的、全面的描叙这个孩子。
课件出示一个引子: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他_______________.(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害怕地攥起拳头,嚎啕大哭。他满脸灰尘,青筋暴起,撕心裂肺地哭喊)
3.过渡 师:这个衣衫褴褛、满身血迹的孩子,他的哭声在我们耳旁久久回响,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揪心。把目光投向孩子的周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背景)
4.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而近,先总后分来观察照片中的环境。如:天桥、铁轨、站台等,并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火车南站成了一片废墟: 生:断裂的天桥 生:扭曲的铁轨 生:残破的房屋
生:支离破碎的瓦片,等。(师板书:背景
: 天桥 房屋 铁轨
站台)
5.学法指导
师:由此可见,我们在观察一张照片时,一定要先观察照片中的主体部分,然后再描述照片的背景。这样一来,我们的叙述才会更加的有条理,层次分明。那我们再把照片中的人和景相结合,完整地说一说。
(二)展开想象
过渡:
1.师:看到这样的人这样的景,你一定很好奇,心中有无数个疑问,你想问______?你想问_________? 2.师:是啊,火车站本是什么景象呢?为什么变成了废墟?为什么只有一个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爸爸妈妈呢?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回到1937年8月28日那天清晨。(老师介绍当时上海战事状况)3.生想象上海火车南站当时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繁华的上海,师:你看,当时的上海市多么_________,街道上_________,道路两旁_________,在看看火车站_________。
轰炸前的上海是如此繁华:(课件出示轰炸前繁华的上海图片。)
4.引导学生根据繁华的画面,想象:小男孩此时在哪?在干什么呢?(时刻关注人物的命运。)
过渡:
师: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可是这样的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听------5.课件播放日本敌机轰炸上海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预设:
生:我听见了敌机在上空盘旋的声音。
生:我听见了爆炸声,人们的尖叫声,哭喊声…… 师:你认为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展示照片,引导感知 过渡:
师:老师找到了那段珍贵的视频,让我们看一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6.视频播放日本敌机轰炸上海的画面。(三)学生片段创作
1.师:观看视频时,老师从你的表情中看到可惊讶,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愤怒,从你微张的嘴唇我知道你们有话想说,同学们,拿起我们的笔,用一段话把你刚刚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是闻到的写下来。2.学生创作片段,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的作品。
3.反馈:指名1—2个学生交流习作,学生点评,老师点评。
4.师: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之下,小孩子的身上又遭遇到了什么?(及时关注人物命运)
5.现在我们心中的疑问终于解答了,就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轰炸瞬间改变孩子的命运。那他最终的命运呢? 预设:
生:新的一轮轰炸又开始了,这个孩子有可能炸死了。生:在战乱中活活的饿死了。生:有可能被好心人收养。
(四)表达感情 过渡:
1.师:再次面对这张老照片,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学生交流,升华感情。)2.什么改变了小孩的一切?(战争)此时此刻,你对战争有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憎恨)为什么憎恨?? 预设
生:(因为战争使妻子失去丈夫,母亲失去儿女,战争夺走了许多如花般的生命,粉碎了孩子们快乐的家园。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了难民。由于食物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使用某些违禁武器所产生的辐射,使很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或其他怪病。)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因为……
生: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今后我们要努力学知识,学本领,将来报答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受人欺负。
生:战争的残酷 孩子的可怜 侵略者的凶残 渴望和平,制止战争 师:孩子们,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师:在战争带来的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呼唤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给习作命题
1.师:当然,一个好的标题一定会吸引读者,你将为文章取个什么题目?(引导学生从孩子、战争、照片这3个方面取题,)
可选择的题目:《一张旧照片》《忘不了的历史》、《沉重的教训》、《战争中的孩子》《战火中的哭泣》……
2.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你的习作准备怎样开头呢? 预设:
(1)以时间开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
平时的上海火车南站人山人海,1937年8月28日也照常一样。火车站里,有的人拿着包袱,有的人背着老人,还有的人抱着孩子,人们都焦急地等待着火车快点到站,把他们带到远离战争的地方。
(2)用倒叙开头,再展开回忆。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我看到一张旧照片。它记录了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的真实情景。
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我国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啼哭的婴儿,倒塌的房屋,使我们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3)以声音开头(可以是轰炸声,孩子的哭声……)
“呜--呜……”空袭的警报声划过上海火车南站的上空。紧接远处飞一片黑压压的轰炸机,“轰轰……”,从飞机山投下了炸弹,炸弹落在火车南站,顿时,火花一片,鲜血染红了地面。火车站到处都是人们的哭声、喊声……
“轰!轰!轰……”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惊天动地,划破了本来应该宁静的天空,曾经繁华的上海火车南站顷刻间灰飞烟灭。
六、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1、望着照片中的凄惨情景,倾听着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每个人肯定是心潮澎湃。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
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好词大放送。
师:回顾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盘点其中的好词佳句,如数家珍般的宝贵,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词好句,希望在写作时,能有所帮助。(出示好词好句)
断裂的天桥
扭曲的铁路
残破的房屋
满地的碎砖碎片
繁华的景象
“翁翁”的敌机声
“轰轰”的巨响
残酷的战争
地动山摇
摧毁
坍塌
倒塌
摧毁
喧哗
热闹
偶尔
呻吟
片刻
硝烟滚滚
怜爱
贡献
践踏
报仇
顷刻间
一瞬间
一片废墟
号啕大哭
狂轰滥炸
横七竖八
川流不息
硝烟四起
乱作一团
不知所措
四处逃窜
流落街头
烧杀抢夺
血肉横飞
人山人海
争先恐后
惊慌失措
扶老携幼
摩肩接踵
蜂拥而至,争相出逃
拥挤不堪
七、学生自由创作。板书设计:
看图习作
一张老照片 主体 : 孩子
仔细观察
背景 : 站台 铁轨 天桥 ……
对孩子的担忧
展开想象
对战争的憎恨
对和平的渴望
事情的起因
(轰炸前)
一张旧照片
事情的经过(详写)(轰炸时)
事情的结果
(轰炸后)
感想
第三篇:第四单元 一张老照片
《一张老照片》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内容:
看图片,展开合理想象,记录自己真情实感。习作要求:
1、明确写作内容,不能脱题
2、把事情的经过叙述清楚
3、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叙写清楚习作重难点:
1、认真看图,了解图上表现的是什么事?为什么孤独的孩子在哭?
2、展开联想,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指导过程:
回顾历史、进入情境
师: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破旧的铁路,一个孩子坐在废墟堆里哭泣、、、、、、师:读了习作提示,你知道这幅画面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的一个场景吗: 生:1937年8月28晶,上海火车站
师:你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吗: 师:介绍日本侵华战争
师:这一幅画面就是日本人在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冒死拍下来的真实的情景。
二、引导写作
1、引导观察
师: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先指名个别学生说观察结果,再集体重复观察成功;表扬观察独特的学生。集体说时按“时间——天空——地面——人物”等顺序进行。
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观察孩子的外貌、表情、动作等。
2、引导想象
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象,探究前因后果。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要求想象得合情合理: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先想了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3、、引导习作
师: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所以在开关的时候可以写出故事的时代背景(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8月28日,这是悲惨的一天。日本进行周密的计划过后,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师:目标聚焦到火车站,引出文中的主人公。
(上海人闻风而逃,收拾好自己行李,冲向大街,跑向火车站,而火车站正是日本轰炸的焦点。)
师:火车站的上空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写出日本人轰炸火车站的情景,火车站顿时变成了什么(这时的环境的描写可以烘托孩子的可怜)。然后重点引出孩子坐在废墟中的情景)
师:孩子在废墟中的写点(抓信孩子的动作,外貌,神情、语言、心理、)
师:孩子为什么会独自坐在废墟中呢?他的爸爸妈妈呢?(发挥想象一下,爸爸为了保护他用自己的生命护住了他。还是怎么样呢?)
师:孤独的他的最后的命运会如何呢?(活下去了,还是被敌人的第二次轰炸炸死了)师:面对这一悲惨的现象,我们到底该斥责谁呢?(敌人的凶残还是自己国人的无能,用语言来表述,在表述的过程中你的语言可以尽量作到尖锐,有杀伤力。(可以试着用一用反问句,排比句这些句式。))
师:针对自己的看法提出对日本人的忠告或者是对国人的希望吧!
一张老照片
当我手持这一张照片时,我感慨万分。小时候,我就不断听妈妈重复这样一句话:“日本人太坏了,坏得丧失了人性!”(点明时间和历史事件。)
我看到这张照片,眼中浮现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可怜的孩子,坐在一堆废墟中,伤心地用脏兮兮的手捂着脸大哭起来,他身旁的繁华在一刹那间变成了废墟,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失去属于自己的家园,他失去了自己最最熟悉的亲人,他在心里默默的叫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在哪呀!”他望了望周围,又用迷茫的眼睛望着砖头,用稚嫩的小手一点点的搬开砖头:“妈……妈别扔下我!”他眼里已经没有希望,如果他懂事了,他一定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都到哪儿去了!是呀!这个小男孩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妈妈用全身护住了自己的孩子,不幸被炸死,孩子艰难地活了下来。后来他被一位拍照的记者看到,送进了孤儿院里。(动作和心理描写恰当好处。)
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说:“日本人太坏,坏得失去了人性!”没错,我总是认为,日本人难道没有孩子、亲人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失去亲人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吗?难道他们就只会拿刀枪去杀些无辜的人吗?我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他们的身上充满着血腥和野心!在他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热爱和平,拥抱和平。(发表看法,反问有力。)
直到现在,以日本首相为首的日本人还不肯承认历史,承认自己给其他邻国造成的伤害,他们这样只会玩火自焚。
日本人呀,请珍爱他人的生命,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吧。(结尾提出忠告。)
第四篇:一张老照片情感散文
近日翻出了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已经四十多年了。这是我九岁,妹妹更是很小的时候和母亲一起照的。是我第一次照相,也是第一次到那么远的县城照相。
为什么要照这张照片已经记不清楚原因了,只记得这张照片照得不是那么很容易。
那个时候,照张相要跑到县城的照相馆才能照成。从村里到县城20多里地,一家人一起去县城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掂对了不短的时间,最后倒也终于完成了这件事儿,可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对于孩子们来说,到县城里去照相,自然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了。从听到了这个消息起就开始做准备,想象着照相是什么样的,走多长时间才能到县城,县城有多大,是不是要穿新衣服才能照相,心里不时地想着这些,等待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孩子对这事儿是这样想的,大人和孩子们想的就不一样的了。
是母亲执意要去照这张相片的,父亲却不怎么乐意这事儿。原因主要是发愁怎么才能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那时候整个村上没有几辆自行车。会骑自行车的人,别说女人们,男人们也都寥寥无几。想借来辆自行车用用倒也能借来,主要是一辆自行车带不了这么多人,让谁去,不让谁去,这可是比借辆自行车更让人犯愁的事儿。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的结果是,骑自行车分两次把我们几个人带到县城。具体安排是我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母亲坐在后椅架上抱着妹妹先到照相馆等着,返回来再接一趟弟弟,等弟弟到齐了一起再照。
弟弟比我小两岁,头天晚上给他说好,早晨你先不用起得那么早,可以继续睡懒觉,醒了可不要乱跑,在家里等着回来接你。说的时候弟弟一脸的不高兴,生怕落下不让他去,嘟嘟囔囔一嘴的不满意,可能是白天玩的太累的缘故,稀里糊涂的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四人就出发了。刚走到村口就被自行车主拦了下来,说是让我们尽早赶回来,家里还有别人等着着急用车。没有办法,只有答应人家尽快赶回来了。看来是没办法再回来接弟弟去照相了。
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县城,匆匆忙忙找到了照相馆,照了这张人员不齐的照片。
县城里有马路,马路上有不少行人,也有车夫吆喝使唤着牲畜行走着的马车。路边电线杆和树干上拴着喝水吃草的牲畜,马车就停在了旁边。自行车寥寥无几,看上去还不及马车多。
匆忙的在十字路口吃了烧饼和熬菜,坐上自行车继续往回赶。路上没记得母亲说上几句话,只听见嘟囔了句回去怎么给老二说吧。
刚到村口,车主早已在那里等着了。回到家里,给弟弟拿出了烧饼,说是照相馆没开门,我们就赶回来了,等哪天开了门儿再去照吧。弟弟吃了烧饼,因为说是等哪天再去,也没怎纠缠这事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这张弟兄三个只有我和妹妹,没有弟弟参加的照片就这样照完了,回来后一直压在了箱子底下,没怎么见过母亲拿出来看几次。
四十年多过去了,弟弟现在自己有几辆货车和轿车,一天不知道要跑上几趟县城。也没再想过,那个时候去趟县城怎么会是那么样的难。
第五篇:一张老照片的记忆
一张老照片的记忆
文/黔电职院热动3132班程志祥
一张老照片。
它展现了那个年代,记住了那个场景、留住了那个画面,也留住了时间,那一刻的一切都定格在了时间的记忆里......一张老照片记载的是年轻的记忆,那是他们过去的画面、那是他们曾经的纪念......当然,老照片里同样也承载着父辈们更古老的故事,但同样年轻。曾经同样似火的青春,甚至更精彩......把老照片与的新照片相比,在其中,我看到了由中年到老年的变化、由无虑的眼神到双眸变得沉重、由强健的身躯到瘦弱甚多,渐渐泛起的白发愈发凸显,悄悄蔓延在脸上的皱纹,显得是那么的憔悴不堪,不忍直视------都无一不透出老的印迹。
我仿佛是他们一切岁月的见证者,同时也是窃走他们年轻岁月的偷盗者。这一切都因为我的存在而改变,不应此而该到多么的伟大,而是因这改变,该感到的是多么的惭愧与自责。我欣喜自己已有点点的长大,如朝阳、立中天但,他们老了!而我却无法阻止他们迈向夕阳黄昏的脚步......一张老照片,不知背后有多少的故事?
记忆,仅仅只能是记忆,永远留在脑海里、心里。年轻的战场,回不去了!
一张张的老照片------只能祭奠着他们已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