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浅析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扩大。矿产资源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矿产是非可再生资源,并且正在逐渐减少。本文针对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实施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积极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质 矿产勘探 问题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110-2
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指开发矿产资源前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对现有资源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矿产资源勘探作用载体是地层下的矿产资源,需要合理开发技术再能将其转化成经济效益。但是地质属于不稳定因素,也就是说地质环境相对多变复杂,会影响矿产开发整体质量。因此,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矿产资源投资风险程度大。
1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分析
1.1测井勘探技术
测井勘探技术常用于煤层定深、定性和定厚,分析地质矿产中的泥沙、水量和炭灰水,以及地质力学等进行技术分析。根据电、声和核测井探测方式得出地质矿产中的物理参数,利用水文测井和矿产气测井技术实现地质勘探。对于煤炭资源,其勘探准确性可以达到0.1米;对于非煤系,其勘探准确性可以达到0.2米。
1.2重磁电和地质雷达勘探技术
一般用于煤炭、地下水和石油地质勘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精度磁法与重力勘测地质情况,并使用直流电法与瞬变电磁法勘探地质矿物质情况,除此之外,还有频率域电磁法和地质雷达对地质矿产实施勘测,例如:沉积盆地、断裂、褶皱等,或用“圈定法”勘探地质构造,例如:含水裂隙带、岩溶发育带、矿山空洞等地域的勘探。
1.3高分辨地质勘探技术
集合二维、三维和多波分量的一种高分辨地质地震勘探技术,圈定与查明矿产资源中的合并区、分叉区、岩浆区和断层落差,以及矿产陷落差分布影响范围等,从而将地质矿层做进一步划分。
2地质矿产勘探实施的外部因素
2.1勘查制度管理的制约
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矿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使得地质矿产开发是一项高收益经济活动。地质矿产勘探与开发矿区不同,其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经济活动,也正是由于地质矿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引起的,这也使得勘探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而现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使得我国矿业权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或矿区或矿集区一般分布几个,甚至是更多个矿区勘探权,分属于不同探矿权人,例如:民营企业、国有单位、私人企业等,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不同,很难制定统一勘探计划,使得进行大规模的地质矿产勘探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2.2找矿人员积极性不高
从各方面分析,国有地质勘探单位从技术人员、地质资料和仪器设备等具有很大优势,是找矿战略性行动主力军。但是国有地质矿产勘探人员帝乡观念转变不够,仍存在计划性经济思维;野外一线矿产勘查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常年呆在野外爬山上岭,费尽艰难险阻,好不容易勘查出来的资源,最终却给了别人,矿产勘查者的艰辛、辛勤劳动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得到与付出相应的回报,使得勘探人员积极性普遍不高。
3地质矿产勘探实施问题
3.1环境制约
在进行地质勘探开采的过程中会对地质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所以会发生一些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比如说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其他的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从进行地质矿产开采至今的这些年中累计下来的对于环境的破坏影响已经非常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于我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突发性问题
由于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增大,对于开采的深度也是越来越深,由于地下水文地质比较复杂,所以在进行地矿资源开采的时候会经常发生突水的事故,对于治理深部的突水状况又没有很好地方法,所以要在这个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究,研发出一种可以预测突水现象发生技术。
3.3地质灾害影响
在开采完地下矿产资源后,影响了地质平衡,井下会发生一系列地质灾害。因此,在技术探究时,应该加强对开采完成后会发生的灾害影响的预知探测水平,尽最大的能力把勘探后的灾害降到最低。
4地质矿产勘探技术改进措施
4.1研发新型技术,提高勘探质量与速度
现代化地质矿产勘探技术相对薄弱,应该重点研发新型勘探技术,例如:井下地质勘探技术、遥感技术、动态地质勘探技术、水平钻勘探技术、综合型勘探技术等。
其中,遥感技术,这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探测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与卫星定位的方式相结合,对于矿区的环境以及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测,大大的提高了勘测的技术,是一种半自动、半智能的地质资源勘探系统,使地质资源的勘探与开采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动态地质勘探技术,对于一些对矿井的勘探技术产生危害的挖掘活动,它们一般都是具有动态的特性的,不能简单地凭借一些静止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于一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动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的。
综合性勘探技术的运用,就是要求现在随着勘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勘探技术也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勘探技术的运用对于较深的矿井来说还是运用的是钻孔的技术,而最近的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测定岩石的类型强度等等,主要是采用组合测井的方法,这种综合测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勘探的效率,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2创新机制,调动找矿人员积极性
政府和找矿主管部门应从解决我国资源角度,高度重视找矿人员积极性问题,并相应为地质勘探单位分配矿权,提供一些服务方便,改变地质找矿人员“打工”观点。
从地质勘探领导层开始转变思想观念:第一,从“注重经济总量”转换到“找好矿、多找矿、和找大矿”思想上。想要得到当地政府与社会上的支持,其关键点就是为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第二,突破传统思想观念,树立抓大项目、做大项目思想,并且在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成矿地质背景下,积极开展整套装备进行下的勘查工作。全面调动人员参与积极性,根据勘探工作部署,合理分工。第三,转化矿业人员身份角度。特别是商业矿区的勘探,需要联合找矿和矿产开发,二者密不可分。改变传统“先勘查-论证-利用”技术路线,充分利用“边勘查、边论证,采探结合”新思想,从而缩短地质矿产勘探时间,提高我国资源整体经济效益与利用率。
4.3提高信息传播技术的速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到地质资源开采、探测技术中,由于新技术的引用从而使勘探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对大容量存储、并行分布式的处理、多媒体工作站、人工智能以及神经网络的的技术应用等都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可以采用人机对话来解决、分析、处理一些勘探的数据了,而且现在对于一些物体的探测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可以进行现场的情况进行预处理,有效的控制操作质量,并对有些参数进行选择。
5结束语
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探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上的,需要不断创新勘探、开采技术,保证资源利用价值的同时,保护环境。因此,我国提出了新经济发展模式-订单找矿。订单找矿是指通过地质矿产初步勘探、预查与普查后,择优选出企业所需矿产地,并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在确定合作勘探与开发关系后。企业出资购买矿区开采权益,先行预付款项找矿费用,并从勘探单位利益中扣减的一种过程。这一方法可以使资源开发有效衔接,使找矿成果快速转化,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推进地质矿产勘探稳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少龙.探讨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2013(07-12).[2]娄清.地质矿产勘查风险探析[J].科技传播.2012(01-23).[3]郑崔勇.浅析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瓶颈[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2-09).
第二篇:ERP实施过程中常见技巧
【转】ERP实施过程中常见技巧
1.ERP的实施分哪些阶段?
ERP的实施通常分为准备、设计、实施及上线支持四个阶段。
2.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办公环境和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的落实,关键用户,总体方案,动员启动大会。
3.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件有哪些?
业务流程设计,现状调研,未来流程设计,确定客户化工作范围。
4.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在预配置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个单位的系统进行个性配置,但必须经过总部的审批;设计并完成客户化编程,设计并建立系统用户权限,进行系统测试,进行讲师和最终用户培训,进行数据转换试转档,正式转档与系统上线。
5.后续工作有哪些?
实施后的技术支持。为了保证新的系统能够支持日常的业务运营,对系统配置进一步完善,并确保系统的顺利移交。
基本理念
6.ERP是一种软件产品吗?
下面这类的对话,几乎在所有的ERP活动中都会遇到:
企业:“我们想上ERP,你看选哪一个软件最好?大概要多少钱?” 问:“你们是ERP想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算过可能得到的回报或效益?” 企业:“……”
事实是ERP不是一种软件产品,而是一种知识转移,对企业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诊断管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确定,业务流程描述,企业诊断方法,需求分析方法等。这些都要求企业积极投入到ERP实施项目中,在过程是积累知识、培养技能。
7.ERP与ERP项目有何不同?
ERP和ERP项目是不同的,前者是个理念,而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项目,理念是可以完美无暇的、漫无边际的,但项目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投入有限的资源以达到有限的目标。
很多企业的一把手往往混淆了ERP理念与ERP项目的区别,忽视了ERP项目的项目特性,用ERP理念的东西去套ERP项目,导致项目不明确,项目需求计划变动大,投入的资源一再变更扩大,最终使得项目举步维艰、陷入困境。
因此,必须要掌握项目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并且要在项目实施中去不断的完善与深刻理解,知道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推动项目,在什么阶段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挥一把手的作用等等。
8.ERP能提高效益吗?
某些企业说:“ERP上线后,工作效率是提高了,但是效益还不明显”。
效益问题是可以通过实施ERP系统来解决,但是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上线”,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因此如何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最终提高效益和竞争力,是ERP知识转移中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9.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与评估方法是什么?
无论是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还是相关的咨询服务提供商,对于企业而言,都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标准与评估方法,以确保选择对的合作伙伴进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此,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要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初步调查的结果与业务流程重组(BPR)形成的相关需求方案来确定选择相应软件解决方案或服务的标准; 2).要考虑到解决方案或服务的成熟性;
3).还要考察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企业业务行业运营与管理的熟悉度; 4).还要考虑提供商的成长能力。
对于咨询服务提供商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咨询服务商的行业经验、专业程度、是否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方向一致等。10.谁是ERP项目的拥有者?
有些企业会错误的把ERP项目当作是咨询方的项目。但是,咨询方不可能对企业有深刻的了解,也不可能为企业作决策。咨询方的主要责任是向用户提供管理改进的建议和技术支持,以及知识传递。
企业只有把ERP项目真正当作自己的项目,与咨询方密切合作、相互理解,才能充分发挥咨询方的作用和实现自己管理变革和目标。
实施风险
11.为什么要使企业高层认识到ERP项目风险?
如果企业高层不能清醒认识实施ERP的目的和风险,就不会注入足够的资源(龙其是业务部门的人员)参与到项目中,不会投入足够的精力参与项目的各种重大决策,不会为ERP项目营运足够的声势使全体员工在意识上做好迎接管理变革的准备。企业高层管理的深刻认识和强力支持是ERP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12.为何称ERP为“一把手工程”?
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加之要实施过程中会触及和影响到不同的即得利益,如果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授权和协调,是很难调动全局的。
企业最高层领导对ERP系统的重视、期待和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为了保证ERP的实施成功,必须支持项目在企业中获得仅次于企业正常运营的第二位优先级。其次,进行整个企业范围的资源分配和进度安排。第三,对业务流程的改变拍板。第四,制订和执行奖惩措施。
13.如何克服传统管理体制所维系的经营习惯形成的运作惰性阻力?
新旧管理模式难免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公司的管理者往往已习惯于传统的模式管理,往往会沿用习惯的方法去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ERP动态、共享式的管理手段难免会改变调研情况的方法和作出营运决策的依据,使许多企业管理者一下难以适从,对新型管理系统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在新型管理系统中的管理点,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相对增加了的情况下。对此,公司应该在建立ERP系统前,就客观地认识和评估新系统的利弊,估算企业将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增加的工作量,从心里上做好准备主动去适应它,从而把运作惰性阻力降至可能的最低限度。
14.ERP项目的人力资源投入误区是什么?
很多企业在ERP项目初期会把它当成是IT部门或企划部门的信息工程项目,项目小组通常只由缺乏业务背景和决策能力的IT人员和对企业的了解较少的咨询顾问组成,而没有实际享受项目成果的业务部门的参与。这样,项目小组的工作结果往往不被业务部门接受,造成项目的决策周期延长。
这种脱节的项目人员投入无疑会导致项目周期的拖长和总体资源的浪费。
15.为何说“ERP就是实施一套新软件,ERP项目只是IT部门的事”是一种错误而危险的认识?
一些企业往往会认为ERP项目就是实施一套新软件,ERP项目只是IT部门的事,只要业务部门把自己的需求说清楚,剩下的事就一概不管了。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把ERP项目除去系统软件的外壳,其最核心还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什么,就是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的任何神经脉络,任何角落,都存在着管理问题。因此,ERP的实施应该是一个企业全员的行为,而不只是哪个单个部门的行为。
ERP项目决不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它一定是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如果没有业务部门的全力参与甚至是起主导作用的话,可以说根本就不是ERP项目。
16.何谓ERP的“集成性风险”?
对于熟悉过去单一业务系统的企业来说,基于流程并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ERP系统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前后连贯的流程使相关部门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关系。这就很容易发生部门间相互误工、扯皮的现象。
企业变革管理和相应的岗位培训,要能够使最终用户对他们各自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每一项操作对其他流程、用户和整个系统的影响有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系统整体的概念。
实施难点
17.如何克服传统的作业流程向计算机技术支持作业规范过渡时遇到的阻力? 新型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是一致的。而一般企业现行的传统标准通常是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的。两者的矛盾对企业实施ERP通常会造成很大的阻力。
常见的现象是,某些部门且员工难以接受为了适应统一,将他们认为是很好的历史标准换成一套陌生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使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统一标准和规范外,一定要同时加强全局观念的思想教育和动员。
18.如何克服人事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员工工作性质变化而造成的实施阻力?
由于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难免会带来公司的管理体制的变革,某些相关员工在企业中的责任、权利和自身的利益的变动,会引起一些对ERP系统实施的阻碍。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除了使用行政手段配合外,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的引导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对企业员工来说,不仅要正确的认识ERP给个人的机遇和困难,更加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自己在企业的ERP变革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
19.如何避免漫长、不及时的问题处理和决策?
顺畅的沟通可以提高问题处理和决策的效率。由于ERP实施通常要涉及企业的相关部门,而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小组,内部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20.如何完善的保留历史系统数据,做好新旧系统的切换?
要做好充分的数据准备。
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没有成功的ERP。从ERP实施项目一开始,就重视数据的准备工作,是避免实施风险的重要因素。数据准备包括数据整理、规则统一、数据倒入等工作。明确项目中的数据管理组织及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21.何谓ERP的“穿鞋论”?
从某种角度来说,实施ERP项目就是企业在为自己订做一双适应企业管理新时代的时尚新鞋。而应用ERP系统无非就是穿鞋了,只有合脚了,才能说是好鞋。如果鞋做好了,却不满意,势必出现削履适足或削足适履的问题。我们姑妄称之为ERP穿鞋理论。鞋穿上舒服不舒服,取决于用户事先是否充分参与,取决于双方是否有效的沟通,取决于用户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公司上下一定要达成共识,充分的参与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否则势必会带来失败。ERP不是一个“交钥匙”工程,客户必须自己参与实施的全过程,并真正的应用它。
22.谁是ERP的试鞋人?
ERP实施是一企业范围的变革过程,企业的所有部门都要进行部门业务流程重组,定义新系统的相差模块功能。
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子什么地方是卡脚的。中层领导是上下联系的桥梁,他们深入基层,经常与实际问题打交道,只有他们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施项目时,尽量做到把每个模块能否在相关部门实施成功作为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重要指标,并由其参与部门业务流程重组。让这些中层领导亲自接触ERP软件,接触各种新的管理思想,让他们自己提出对软件的看法,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ERP的实施。
项目组组成
23.为什么说中层领导要参与业务流程设计?
各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使用ERP软件的方式。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这些是咨询顾问的事,他们设计好,公司只要拿来用就行了。事实上,天上不会掉馅饼,咨询顾问是软件方面的专家,但并不是贵公司的专家,也不是企业长久的资源。业务流程的设计应该是中层领导的一个重要责任。
另外,各个模块的参数决定整个软件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具体操作。中层领导要了解这些参数的作用,至少要了解那些重要的参数,他们要与咨询顾问一起设置这些参数,一旦需要,他们要能够修改某些参数。
24.项目核心小组在项目中有什么关键作用?
核心组成员在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传、帮、带。即将ERP思想及软件功能传入企业、向部门传递领导对ERP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将部门业务传给实施顾问;帮助制定业务流程及操作流程、帮助指定人员分工及明确职责、帮助跟进数据及监督项目进度、配合实施顾问工作;带领部门人员收集数据、培训最终用户、指导部门正确使用系统开展业务。
25.选择项目核心小组成员有哪些要考虑的因素?
ERP核心组应该是一个有推动力的机构,核心组成员也必须是企业的精英。
实践证明,顾虑到项目对正常业务的影响,随便从各部门找一些闲人来作为核心组成员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在指定项目核心组人选时,必须慎重考虑这些人员的综合业务的能力及对企业的忠诚。1)核心成员必须是全职的,否则,势必无法兼顾,甚至两头兼失。2)基于项目培训的稳定性和企业数据的安全性考虑,必须选择对企业忠诚的核心成员。
26.在ERP系统对现有的操作方式或流程的变革浪潮中,怎样才能应变不乱?
项目组要组织好、员工要参加好充分的用户培训。
使用ERP系统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员工现有的操作方式或流程。如果在系统投入使用前不对用户进行充分的培训,将直接导致大量数据错误或操作错误。而ERP系统是整合性很强的系统,业务的操作会自动在财务中体现出来。若有大量的业务操作失误,财务系统将产生紊乱。这也是部分企业实施ERP失败的原因之一。
ERP项目是一个涉及到企业全员参与的项目,只要有人不理解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或是不理解项目与自己岗位业务和关系,就极有可能给ERP项目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风险,因此,培训与宣传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27.什么是ERP项目的“三个从来没”和“三个不”?
项目启动前“从来没听过”,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来没明白”,项目上线后对系统“从来没用过”,然后带来项目启动前“不关心”,项目实施中“不支持”,项目上线后“不赞成”。这些都是忽视培训与宣传带来的项目恶果。
应用问题
28.ERP系统没有历史系统方便快捷,是不是根本不符合实际业务需要?
企业原来如果是使用手工操作、或单一功能的软件操作,在实施ERP,使用新的集成性管理软件的初期,很容易会觉得ERP根本没有原来的操作或系统方便快捷,甚至怀疑ERP是否能够符合实际业务的需要。
应该承认,使用集成性的ERP软件与手工操作或单一功能的软件有很多区别。它更严格,更规整。例如,ERP软件是付款要对应发票,每笔款项要说明是对应哪一笔发票,或哪几笔发票。而采购发票要对应收货,而我们实际中有些并不作要求。但是,这些看似很死板的地方,从管理的角度去解释中必要的。严格的业务操作保留完整的数据,产生详细的报表,为公司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
这些都需要领导去理解,解释,也需要最终用户心服口服的坚持运用。
29.当项目的开展与业务发生冲突时孰重孰轻?
ERP项目往往是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在即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条件下,难免会产生项目和实际业务之间的冲突。
这里以联想ERP成功案例作为借鉴:联想在实施ERP项目的时候,当时的总裁柳传志一开始就明确了业务为项目让路的原则,具体措施表现在:抽调各子公司、各部门精兵强将全职加入项目组工作。另外,只要是ERP项目组要求柳总参加的决策会议,柳场场必到,并且此类决策会议是由副总裁李勤亲自主持,会议还规定:各子公司各部门一把手必须到会,且必须亲自汇报本子公司本部门推进ERP项目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用户培训
30.讲师培训是否重要?
是的,讲师和关键用户作为湖南石油ERP的支撑框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他们需要承担最终用户的培训任务,另一方面,他们需要支撑本单位的业务和ERP上线后的滚动培训。
31.讲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通过对讲师的培训,使得讲师能支撑湖南石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业务流程的优化,熟练处理一些业务突发事件。独立承担系统内业务人员后续培训和本公司业务和支撑,因此湖南石油ERP项目指导委员会决定每个单位派三人参加讲师培训。
32.讲师培训是否要求考试或者试讲?为什么?
讲师向最终用户传递知识的主题,因此讲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最终用户的培训质量。因此,讲师除了自己必须参加理论考试、上机考试和讲课考核。
33.最终用户培训是否很重要?
是的,ERP系统的实施,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变革过程。而最终用户的培训,是整个ERP变革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重心。最终用户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湖南SAP系统上线成功予否,及改革工作是否能够成功。因此湖南石化各阶层,应该对此次的ERP最终用户培训,予最大的支持。
34.最终用户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通过最终用户培训可以帮助未来的SAP最终用户了解、理解并逐渐适应系统实施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能够正确地掌握未来的业务操作规程、了解SAP的相关知识并具备系统操作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完成相关工作,确保上线后各项业务平稳运行;帮助未来的SAP最终用户学会使用“用户手册”作为日常操作辅助工具,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5.最终用户培训是否要求考试?为什么?
是的,各个模块在培训的最后一天都会进行考试。因为考试可以具体了解你在哪些业务操作步骤或系统操作上需要进一步指导;可以帮助项目组从新系统操作人员对新技能的掌握水平上考量系统上线的准备情况。
数据采集
36.为什么要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培训?
ERP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它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整个ERP软件中涵盖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也对进入ERP的数据提出全新的要求。数据必须是“三流合一”,即物流、票据流、信息流高度统一,这些理念是我们以前所未接触过的,但我们现有的数据是相户独立的,没有联系的,因而不符合ERP系统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的培训,完全理解ERP系统对数据的要求,对现有的数据按ERP有要求重新进行整理和收集,才能保证数据采集和转换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数据的准确完整、高度统一。
37.数据采集人员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数据采集人员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让数据采集人员完全了解数据收集模块的格式,对数据采集的每个字段含义理解清楚无误,了解数据采集的范围及注意事项,保证整个采集数据按统一的口径进行,确保采集的数据相户统一,高度集成,同时确保按期进行数据上报。
38.数据采集人员主要职责是什么?
数据采集人员主要职责是,收集、清理与确认现行系统的资料,按数据收集表的格式和要求填写确认的现行系统中的资料,并向省公司数据转换组反映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协调和处理本公司内部跨模块之的数据统一的问题,同时对所有数据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9.地市公司领导该如何支持数据采集人员的工作?
地市公司领导首先应对数据采集工作的难度及工作量有清醒的认识,保证人员的安排,指定领导专门负责数据转换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数据采集人员的工作汇报,协调和处理数据采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相关人员有足够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数据采集工作中;要对数据采集的工作进行监督及管理;同时领导要对分公司上报的数据的进行最终的确认和签字。
40.如何保证数据采集的数据质量?
首先在分公司要建立数据采集组,由分公司领导担任组长,设数据转换协调员及相关模块的数据转换员,分块进行数据采集和审核,在此基础上由协调员再进行审核,在分公司内部进行两次审核,保证数据准确性,同时省公司数据转换组也设的数据转换关键用户,会在全省基础上再次进行审核,保证数据正确,在这三次审核后,数据会再次下发分公司,由分公司进行最终的审核和确认,通过数据转换组的四重审核保证数据的质量。
第三篇:地质矿产勘查的现状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矿产勘查的现状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依赖逐步显现。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地质矿产勘查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逐渐脱节,甚至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地址矿产勘查的现状做出分析,提出对地质矿产勘查的一些指导性方法。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 基本现状 改善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5-232-1
矿产资源是人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生活越来越依靠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所创造的价值也是逐年递增。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由于对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以及地质矿产勘查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矿产资源在急剧减少的同时也开始与市场经济逐步脱节。因此需要我们认清当前的形式,健全地质矿产勘查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地质勘查机制。
1地质勘查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1.1地质勘查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地质勘查水平和技术都是当时从苏联学习过来,只适应于新中国伊始的计划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现有的地质勘查水平,包括目前的地质单位,人员技术,装备等等远远都落后于目前的经济水平。而且中央与地方的分管局面造成矿产资源的不能整合,也无法有效的将所有的地质勘探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地质勘查体制不玩,机制不健全,以及资源的分散,人员整合不到位都不利于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进展,和实现重大突破。
1.2地质勘查标准的老化
勘查标准的落后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地质工作的进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地质勘查技术标准和方法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严重的趋于老化,与国际勘查标准脱轨。亟待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最新的勘查标准和技术方法。
1.3地质勘查技术的落后
技术的落后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最大阻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都在使用最新的,最高科技的勘查技术进行工作,而我国目前仍旧采用的是90年代的勘查方法,在技术方面迟迟没有重大的改进和突破,勘查能力落后国际水平,人才方面也是少之又少,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地质工作的进行。如下图所示,是地质矿产勘查所常见的定向钻孔技术示意图。
1.4国家对地质勘查事业支持力度不够
在新中国伊始,老一辈的革命家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奋斗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由于现阶段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使得众多弊端显现,正是国家宏观调控不到位和缺乏有效机制制约才导致目前地质勘查的无序无章。而对于危小矿井和落后勘查技术,装备以及人员培训的投资力度不够也造成我国地质勘查的一片乱象。
1.5我国矿产资源的极度匮乏
随着近些年不断的对矿产资源无限制的开发和开采,已经各地盲目的刺激经济发展以此来对资源的掠夺,再加之技术的落后对资源的浪费,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存量骤减的局势。而国内固步自封的市场也制约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质业未能走出去,只注重国内市场的形势也应该有所改变。
2地质勘查的处理对策和方法
2.1完善机制,统筹规划
首先国家应以健全地质勘查体系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否和中国国情的地质勘查标准,提高标准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合理的制定计划,修订规划。在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下,全面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突出重点,拓宽领域。制定的标准体制也要遵循规律,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争取将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应用到更多的民生领域。
2.2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
在地质勘查的工作中,国家应该专门设立勘查基金,坚持对地质勘查的大力扶持,也要注重国家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对地址勘查起到的拉动作用。专项基金和资金的投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也可以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了勘查工作的有效实施。
2.3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勘查技术
国家应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将先进的科技转换为生产力,这样才能高效率的进行勘查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多多培训优秀的地质人才,加大对地质勘查部门人员的培训。拓宽思路,敢于创新,加快地质勘查的现代化步伐。以此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国的地质勘查创造更大的突破。
2.4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走出去”迈向国际化
在国内资源供给不足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应该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我们不仅要充分的认识到“走出去”的科学性和长期性。也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将我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入其他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国内的资源不足危机,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也可以采取并购,收购,合资等方式,将市场无限扩大,能够引进国外的新进技术,也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将我国的地质勘查迈向国际化。
3结语
总之,我国要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坚持科技创新,完善地质勘查的体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用先进的技术武装地质人才,坚持“可持续开发”和“走出去”战略,在以国内资源有效开发的前提下,逐步迈向国际化。迎接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我国地质勘查事业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刘法宪,贾朝蓉.浅谈实现地质找矿突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 鲍荣华.调整矿产开发战略,保证资源安全供应[J].资源战略,2002.[3] 张枝华,刘伟.刍议地质分析中的工程地质勘查[J].科技与企业.2012.
第四篇: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1983年4月发布的《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若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尚有的一点竞争力,我们必须致力于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一个发达的超级大国竟然发出了如此“耸听”危言,真是振聋发聩!作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应试教育屡禁不止、教育落后现状令人堪忧的我国,引用一下美国人的报告题目倒是再恰当不过了,但为了避免哗众取宠之嫌,还是用了一个较平和的题目。本文要阐述的几个问题也许是老生常谈,但在世纪之交的重大时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带着沉重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反思有关问题,也许能给人一些启迪和领悟。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
多年来,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个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应试”即应付考试之义。应试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倾向,由80年代片面追求升学率演化而来,其主要表现有两点:其一是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放松或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教育的“盲点”或“弃儿”,失去发展的机会和前进的信心。其二是置学生素质、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抓智育的过程中,又将非选拔性考试科目打入冷宫。在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又制订了“考什么,教什么;考多少,教多少;考多难,教多难;怎么考,怎么练”的24字应试方针。这样,应试教学的内容大大小于部颁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教育对象来看,还是从教育内容来看,应试教育都大打了折扣。它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不良教育模式。
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遗传素质、生理素质等先天因素。广义的素质,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与心理品质等内容。所以,素质教育应是指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学校素质教育则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体说,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呢?有人把它归纳为八点: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开放的世界,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忠于事业,坚信人民的力量;
三、熟悉国情,实事求是;
四、尊重历史,着眼未来;
五、精通业务,掌握科学;
六、思想敏锐,勇于创新;
七、作风正派,谨慎果断;
八、身体健康,志趣高尚。这种理解应该说是还是较全面的。
二、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如同一根锁链,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也束缚了学生的学。大考过后,部分主管部门总是热心根据考分给所辖区域的学校排名次,升学率高的则“一俊遮百丑”,被认定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斧击凿,凿入木”,学校为了争取好的排名,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总是要给所有学科的成绩排定座次,据此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据此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据此评先表模,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教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得不小心认真地对付。他们通常采用的应对措施是:1.大量舍弃教学内容,管它什么大纲不大纲,教材不教材,不考的内容一律不教,谁愿傻乎乎地作无效功?有位语文教师在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介绍出来的经验居然是:大胆舍弃与高考实际联系不紧的教材,腾出时间针对高考题型和标高强化训练与评讲(这里笔者毫无全盘否定该教师经验之意,因为作为教师个体无法与庞大的、强大的社会评价体系、评判标准和价值观念对抗,宏观大气候和微观小气候不改变,任何教师个体若想逆应试教育潮流而动,必将头破血流)。2.肆意舍弃学生。教师根据本校历年上省线人数及趋势,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达标人数,圈定“工作面”。“工作面”以外的学生成为舍弃的对象,尽管他们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但教师根据“工作面”确定的标高,有许多内容和步骤使他们“永远不懂”,作业批改和辅导也只是被应付了一下。若有心地善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应试成绩自然是无法与能“突出重点”、“把握主要矛盾”的教师比肩的。原因何在?评价的标准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不利呀!以普遍流行的“EC管理系统”为例,达标率、高分率的权重占了70%,均分和及格率只占30%,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教学成绩自然就无法“显著”了。长此以往,这类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得到承认,长期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政治上受到打击,经济上蒙受损失,心灵上遭受创伤,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观念和做法,向应考标兵教师学习,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深受其害。
难道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一定等于合格人才或优秀人才吗?苏霍姆斯基说:“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他曾分析过一个名叫莎尼亚的女生的情况:她的各门功课成绩平衡良好,但她存在着潜在的缺点——“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在全面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苏霍姆斯基对这名学生进行了及时的教育,帮助她克服了缺点。
大文豪郭沫若16岁读中学时,有这样一张成绩报告单: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语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从这张成绩单上看,郭沫若实在算不上优等生。最惹人眼的是算术100,却未成为大数学家,国文不及格,却成了大诗人、大文豪。可见,学生某一学习阶段考试分数的高低,与其自身能力和潜力是不能划等号的,仅凭某一次或某几次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三流九等,让许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是不公平的。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分学生,“高分低能”的不在寡数,许多高分生只是善于应考的机器。从高一新生状况来看,有许多从升学率高的学校招来的高分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成绩赶不上从升学率低的学校招来的普通生,据说大学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可见,考试分数(尤其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分数)高和合格人才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亲身经历应试教育全过程、在高考中获得成功的“天之骄子”——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如何看待自己呢?据《中国妇女报》报道,由湖南省各高校优秀学生组成的“芙蓉学子会”组织的一项大学生社会问卷调查结果,颇令人深思。这项调查于1999年11初在湖南省11所高校及部分社会人士中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身素质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差距。其中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业务素质;50%自认为缺乏心理素质;认为自己缺乏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分别占30%和10%,但没有一人认为自己缺乏道德素质。就能力方面而言,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自认缺乏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的各占40%。其中30%的男生自认为缺乏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而50%的女生则认为缺乏组织能力。更令人惊讶的是,90%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半成品”,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难道仅仅只是大学教育吗?基础教育理所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害人不浅,高分数的学生不一定等于合格人才。
既然如此,改革考试制度和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质量观,重新制订科学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标准等工作,已成了当务之急。否则,应试教育的风气难刹,素质教育的道路难于畅通矣!
三、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大多数学校在被应试教育逼得紧、素质教育抓得紧的双重压力下,提出了“一手抓应试教育、一手抓素质教育”的口号,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也在思考抓素质教育的思路。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种种误区:
其一,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将百分制改为等级制。这仅仅是考评方法的一种改变,可以把它看成抓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但它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涵,抓素质教育也不一定就非要实行等级制不可。不可否认,实行等级制能为学生创设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但并不是每个学段、每门学科都适合。况且如果教育观、质量观不改变,甲乙丙丁、ABCD之类的成绩等级依然可以作为排座次、定奖惩的唯一依据。
其二,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办特长班、兴趣小组或举办运动会和艺术节。一些学校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切照旧,只是增加了开办特长班、兴趣小组或举办运动会和艺术节等内容。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抓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但仅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不能只把这些活动当成一种点缀,当成应付检查的手段。有的学校平时不认真抓好体育课、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也未作任何辅导,只是为了开运动会而开运动会,办艺术节而办艺术节。到了运动会时,学生懒洋洋的广播体操动作依旧,许多项目连简单的体育规则都不懂;到了艺术节时,学生只能在晚会上吼几句从电视上学来的流行歌曲,交上几篇毫无章法可言的“书法”作品,很难想象这种大规模的活动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遵循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的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论联系实际为目标,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所以,注重开办特长班、兴趣小组或举办运动会和艺术节虽然十分必要,但还要注重这些形式的内容,提高这些活动的质量;同时,这些形式也只能作为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体和全部。其三,以为素质教育可以无原则地放松教学要求,不布置作业或无原则地少布置作业。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教师:一学期即将结束,学生的数学作业连一个练习本都未写满;有些班级只写了四篇作文。问之,则振振有辞:“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我这也是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呀!”在他们眼里,素质教育仿佛与不布置作业或无原则少布置作业是等同的——作业布置的越少,素质教育就重视得越好,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相反,素质教育是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全面优化教学程式,确保达到部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学生低效劳动和重复劳动。
其四,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不应该把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笔者认为:虽然考试分数与学生基础状况、考试题目的可信度、保密状况、阅卷标准是否保持同
一、考试分数的处理方法等因素有很大关系,考试分数在很多情况下的确不能真实地反映某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和某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但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考试分数也毕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决不能在评价教学质量过程中完全抛开考试分数,只是不要把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校长、学校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去看。如果取消一切考试,或者完全抛开考试分数,那将给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结果自然是不言自明的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之旅,始于今朝。当我们在世纪之初对上个世纪的中国教育扼腕叹息的时候,如果还不下苦工夫致力于此种现状的改变,恐怕我们的子孙在若干年后还会继续扼腕叹息下去。
第五篇:2011-2012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计划
2011-2012黑林镇中心幼儿园
安全管理实施过程计划
1、开设法制安全课,做到6有:学校有课程安排(进课表),有教学工作计划,有课程管理档案,教师有教案(每学期不少于8节),学生有教材,有听课笔记。
2、举行安全应急演练,常规要求有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练;防空袭紧急疏散演练;火灾逃生应急演练。各幼儿园至少要保证每期不少于1次全校性的安全演练。
3、常规的教育活动,落实“6个一”:
(1)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周或教育日活动,集中开展安全专题讲座和警示教育;
(2)班级每季度举行一次安全主题班会活动;
(3)学校每期举办一期法制安全宣传专栏或板报;
(4)学校每季度开始前向学生进行一次安全预警(安全提示);
(5)学校每期末向家长下发一份学生假期安全告知书;
(6)学校每期开展一次针对教职工、家长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黑林镇中心幼儿园
2011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