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能手个人典型材料[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2:2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发展能手个人典型材料[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发展能手个人典型材料[本站推荐]》。

第一篇:农村发展能手个人典型材料[本站推荐]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发展能手个人典型材料

20**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带民增收脱贫,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建有多个养鸡、养猪场,不仅个人获得了可观收益,而且还帮助多户贫困农户发展养鸡脱贫,带动当地农户养鸡增收,有力地促进了卓圩村养殖业的加快发展。

一、抢抓机遇,发展养鸡产业

20**年初,依靠多年在广东打工脱贫致富的他,通过充分认证,确信养鸡是一条很好的创业致富之路后,在倾其打工积蓄后,又向亲友借贷10多万元,毅然返乡发展养鸡业。特别是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不仅帮助他请来了专家驻场指导,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扩大了林土地流转规模,而且还根据带动贫困农户对他进行奖励扶持,使他迅速成为全镇最大的林下养鸡示范大户,与贫困农户一道收获了创业丰收的喜悦。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二、创建合作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只有迅速扩大养殖规模,才能更好地提高养殖收入,也才能更快地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去年初,胡正良牵头组织本村养殖大户创办了产销合作社,采取对外统一口径宣传,统一申报工商品牌,统一报价销售,统一经纪人队伍;对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疫情防治,统一采购饲料、物资,统一模式帮带贫困户等“八个统一”方式,致力扩大养殖规模,既使养鸡效益有了大幅提高,也使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强了发展草鸡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拥有社员26 户,带动全镇100多户农户发展养鸡,鸡蛋已进入许多大中城市超市,苗鸡远销到山东、浙江等地。

三、加强示范带动,携手共赴致富路

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胡正良率先迈上致富之路,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去年以来,胡正良依托合作社一方面对发展养殖无能力、外出打工无技能的贫困户,吸纳其到养----------------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鸡场务工,合作社现有长年务工贫困劳力26名,年平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是对发展养殖有积极性的贫困农户,通过为他们包提供优质低价苗鸡、养殖技术、低价饲料、销售渠道、疫病防治等“五包”服务,扶持发展草鸡养殖。去年合作社共赊欠给贫困户苗鸡2万只,帮助贫困户提供批发价饲料10多吨,直接帮扶16个贫困户养鸡,并示范带动1000只以上养鸡大户多个、500只以上养鸡户48多户。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了这次全县脱贫攻坚工程推进会议精神,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养鸡脱贫,为全镇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加速全面小康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浏览本文的用户也浏览了如下文章[典型材料]市畜牧业环保工作现场会经验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双联脱贫致富培树典型材料[典型材料]镇养猪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典型材料]中学普高会典型材料[典型材料]中学创建和谐校园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典型材料[典型材料]乡----------------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最美家庭”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村环境整治工作典型材料

----------------精选公文范文----------------

第二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加快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入园难”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坚持公益性原则,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子女入园需求

我县辖19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20万人,其中3-6岁幼儿8万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由重点抓学前一年教育向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转变,由举办学前班向举办规范化幼儿园转变,幼儿入园人数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逐年提升。2004年至2009年,全县幼儿园由125所增加到234所,有214所小学附设了幼儿班、学前班,在园幼儿由2万人增加到5.9万人,基本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

我县是农业大县,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此,我县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基础在办学条件,关键在校舍和师资。2001年以来,随着学龄人口的下降,我县开始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2005年至今,全县小学学校处数由原来的781所减少到229所,造成大量农村小学校舍闲置、教师总体超编。我县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两大闲置资源,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即把闲置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把超编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岗位。采取县级政府统筹、乡(镇)负责协调、村委会负责落实的办法,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合理确定幼儿园的数量、位置和规模,建设规范化幼儿园。到2009年,全县由闲置校舍改建的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占全县农村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

为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县实施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程”,逐级签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乡镇为单位,推进学前三年教育普及化进程。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行“三为主”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我县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一是坚持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建设食堂、午休室、盥洗室等生活保障设施,实行标准化办园。二是坚持以公办教师为主。实行以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办园形式,将幼儿教师列入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核定范围,建立一支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学前教育质量。三是坚持以政府和集体办园 2 为主。农村闲置小学校舍改建的幼儿园仍为国家和集体所有,同时新建一批幼儿园。目前,全县政府和集体举办的幼儿园数量及在园幼儿数所占比例均超过85%。

四、坚持办园管园两手抓,着力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建好园,办好园,还要管好园。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幼儿园管理规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的责任,对办园理念、园舍建设、人员配备、保教内容、财务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规范要求。成立了学前教育评估考核小组,坚持每年对所有幼儿园进行年检和复查评估,不断推进幼儿园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到2009年,我县万人均在园幼儿人数达到216.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78%。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前教育试点项目为抓手,继续完善“三为主”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第三篇:双学双比能手典型事迹材料

双学双比能手典型事迹材料

她叫XXX,家住XXX,现任村妇联主任兼计生专干职务;她又是一名乡村医生,为群众排忧解难,救死扶伤;她还是是一名养猪能手,年年出栏肉猪上百头。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全村公认的致富能手,她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无不饱含着创业中的艰辛、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通过她的努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自己生活虽然好了,却忘不了一部分村民还处在贫困之中,帮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的愿望却始终牵挂在她的心头,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她正带领全村妇女同胞奔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一、学习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进他们家里,一眼望去,只见客厅正中央墙壁上挂着一幅水彩画,旁边一幅对联,桌子上,沙发中,随处可见到书,在他们的书房里,各类藏书不下2000册,分门别类、排列有序,一目了然。主要是中外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历史、政治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种植专业、养殖专业、医学专业、中国名人名著,还订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如人生,湖南农业杂志、郴州日报等等。他们常引用毛泽东同志的那句话勉励自己和家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她常说,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必须经常“补钙”,常“健脑”,要不断提高学习力,要不断与时俱进。在电脑进入家庭前,他们家庭生活开支中,有三分之一用于购书,他们的宗旨是:少买一件衣服,多买两本好书,出外旅游时,书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有了电脑后,他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每天都看报上网,关心天下大事,并为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中国的崛起感到高兴,从中吸取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扩大视野、拓宽胸襟,网络成了他们家庭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而他们的家庭也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书香之气。

二、学以致用,带领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

XXX不但是一位让周围群众称颂的村妇联专干,还是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本村计生女扎对象,都是扎后为其免费上门服务;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1000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这些年我总是想,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凭着一种执着向上的韧劲和坚定的毅力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掌握了养殖和种植技术,特别是对养猪有一套独特的经验,并成为了养猪致富的领头人,在群众中树立了学习的楷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体现出一个农村老百姓特有的人生态度。2006年,他瞄准了农村生猪养殖这片广阔的市场,于是筹资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现在每年出栏牲猪100多头。谈及起他的养殖路,可以算得上是风雨兼程,从最初的疑惑,失望到中间的观望、叹息到现在的勃勃生机,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品尝了。虽然现在富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碰上四邻乡亲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带头慷慨解囊,10多年来,他一共帮助了二十多户村民,村里人都说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好人。他乐于吸取新知识,观察细心,尊老爱幼,认真学习养殖科技知识,是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

三、爱岗敬业 做妇女同胞的贴心人

他们村共有325户,1248口人,其中育龄妇女351人。XXX自1995年年担任本村的计生专干以来,始终按照国家的计生政策要求,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为主”,推行“三结合”,积极创建计划生育自治村,大力开展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连续10年计划生育率保持在87以上,避孕节育率100。XXX本人因此先后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让育龄群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是我的责任”起初,很多育龄妇女对XXX的工作不理解,说她爱出风头,多管闲事等等,冷言冷语说什么的都有。但她挺直腰杆,任人评说,风风雨雨十五年,无怨无悔地走了过来。当有人问她:“你这样干图啥?”她总是说:“让身边的妇女姐妹们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快快富裕起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育龄妇女和广大群众冲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禁锢,她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结合村情、民情,确定了把“换脑筋、拔穷根、奔富路”作为计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建立宣传一条街。将主要街道两边的墙壁确定为“文化墙”,在上面书写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大字标语和墙头诗画,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拓宽服务渠道,定期开展服务活动。向大家宣传讲解政策法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邀请村里致富能手为村民讲解科技致富知识;聘请镇兽医站、农林站、保健站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这些举措,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致富能力,转变了愚昧的婚育观念,使新型生育观念深入人心。“为育龄妇女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是计生系统的第一道防线,XXX感觉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有四多:涉及的人多,日常的事多,憋气的事多,耽误自己的时间多。为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她从不怕麻烦,宁可耽误自己家里的活计,也要按时组织育龄妇女搞好季度妇检,认真坚持月访视,帮助他们及时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她始终将全村有再生育倾向的妇女列为重点访视对象,准确掌握她们的经期并坚持在她们月经来潮的前后三五天去了解情况,详细掌握她们的孕情,保证了本村多年无一例大月份引产和计划外生育。

XXX同志从一名农村普通妇女发展成为群众公认的女能人,群众拥护的村领导,一是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大胆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第四篇:妇女致富能手典型材料

妇女致富能手典型材料

——记临泽县XX镇XXX村二社村民XXX

XX镇XXX村二社村民XXX,是远近有名的致富女能手,她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而且依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带动本村及周边村部分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XXX,现年43岁,初中文化,家有3口人。原沙沟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要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她与丈夫XXX,深深感受到单纯依靠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有限,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科技兴村之路,才能振兴全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到外地考察了日光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她们率先搞起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种植专业户,自己率先建了两个大棚,仅 1 亩地。到年底算帐,收入 1 万余元。这样以来,群众打消了顾虑的念头,积极向求教取经。几年时间里,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产业,使日光温室种植业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日光温室发展逐渐成规模。随着温室蔬菜种植时间的增长,蔬菜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蔬菜品质逐年下降,2005年她与丈夫又从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引进生态有机质栽培技术,当年在XXX村示范种植8棚,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两名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年来的运行,效益非常明显,单棚收入在(40米左右的棚)收入在10000元左右,该技术有效的防治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劳动强度,生产的蔬菜成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受到了当地菜农的认可,由于该项技术的成功示范,在县镇两级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新增50棚。止目前,XXX村已发展日光温室 250 棚,使本村由过去人均收入 2500元,直线上升到 4350 余元。XXX凭借她智慧的大脑、创新的思维、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成为该村的妇女致富带头人。“

2010年,她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申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新建农业示范园区一座,在园区建设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20座,修建钢架大拱棚30座,引进高原夏菜新品种13个,种植蔬菜新品种试验田10亩。为全镇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了新的路子。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XXX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一年来的辛勤劳动,使她探寻除了一条致富路,但她吃水不忘挖井人,把辐射带动全村农民群众致富做为头等大事来做。她积极利用农闲时间,广泛宣传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政策和成果,使想要自主创业的妇女及时掌握政策,了解办理贷款程序,营造出良好的贷款氛围和环境,动员大家申请妇女小额贷款,让广大妇女真正享受到实惠。至目前,共计宣传动员13户,累计贷款80多万元。

辛勤的付出必有丰厚的回报,在致富能手XXX的示范带动下,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本村及周边村民以大踏步走上发展的致富路子。

第五篇:致富能手典型事迹材料

致富能手刘英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我是五九七农场第三管理区十七作业站女工刘英,现年45岁,汉族,初中文化,1988年与外地青年孙占波结婚,婚后就一直在十七作业站生活,结婚已有20个年头,这20年中,我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子,通过自强自立,勤俭持家,靠科技靠勤劳致富,成为众姐妹们学习的好榜样。

刚成家时,由于双方父母都是农村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一年靠种地挣的钱刚够吃喝,几乎没有节余,但是我并没有坐着犯愁,丈夫在农忙季节干活时,我就在家里养殖几头肥猪,挣点生活费,生活马马虎虎也算过得去,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1994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1994年的春季,家里发生了变故,丈夫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再也干不了农活了,多病的身体需要大量的资金,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以积蓄,而且还欠下了大量的外债,孩子上学又要花钱,这使我们平稳安定的小日子被打破了,看到家里生活情况的日益艰难,我们夫妻俩时时发愁,唉声叹气,特别是丈夫对此特别郁闷。

我们家的困难情况,作业站女工主任杜培凤了解后,主动跟作业站站长反映,经作业站领导商议,最终优先让我们家种植了30亩旱田地,并且是下打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到了1998年,我们两口子用种地挣到的钱种植了75亩甜菜,结果都被大雪埋了,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女工主任杜培凤看到我们的这种情况,发动十七作业站的班子成员凑集了2000元救助款,为我们家的日常生活开销解决了燃眉之急。

生活就在平静中这样渡过,在此期间,我们两口子也不断地探索挣钱的门路,我想了更新种植品种、养殖、或到外地打工等,可都没有很好的实施。到了2003年春,在女工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搞起了肥猪养殖。由于刚开始资金不足,我便通过女工主任并与上级女工部门沟通,经区站两级女工组织积极支持,农场女工部连续两年为我申请女工扶贫基金6000元用于养猪、养鸡,并且全程跟踪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和销售信息。到了 2005年,我的养殖业已发展到十多头繁育肥猪,几十头仔猪的规模,每年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可由于我家周边没有足够大的空地,猪舍无法再扩建。在加上夏天猪粪的味道难闻,许多邻居对此反映较大。女工主任了解情况后,马上为我寻找到作业站西边的适合盖猪舍的位置,这个地方由于位置较偏僻,又不影响人们的休息,正适合盖猪舍。由于有作业站领导的大力支持,我的养殖的劲头更高了,我与家人利用业余时间自建了占地为140平方的砖瓦式猪舍,而且构造也越加趋于科学化,猪舍分为产仔间,采食间等,在养殖上也由以前的粗养到现在的分时间、分阶段的精养。科学的饲养加上精心的管理,我的养殖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手头的余钱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09年,我的养猪业已发展到现有60多头猪,年出栏达120余头,近三年的年均纯收入都在达到了20000多元以上,加上种地收入,每年都有37000—48000元左右,小日子与夫妻俩人的心情一样,慢慢晴朗和阳光起来。

2010年,管理区的养殖业,特别是养猪行业遭遇严重的高热病,多数养殖户损失重大,造成猪的大面积死亡,可是我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与我的良好的饲养习惯和科学化养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首先每天都会定时的清理猪舍,撒上石灰消毒、及时给猪吃上预防疾病的药物。于是我同时也成为了养殖户学习的对象,经常有别的作业站的养殖户向我讨教经验,我都一丝不苟的告诉了别人,得到周围邻居的一致好评。12月中旬,五九七农场的杜增福主席和女工部长蒋姝洁对养殖户进行了回访,其中就有我的家庭,当时我激动地拉住杜主席的手,深情的说道:感谢农场工会这些年对我的照顾,使我有信心克服在养殖业上的各种困难,特别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使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没有农场工会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农场工会就是我的娘家人。

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女子,靠勤劳和科技,由穷困变成了现在的小康之家,一家人和谐幸福,一时成为全作业站女人都羡慕的幸福之家。都是由农场工会帮助我的,在以后的道路上我要带领更多的妇女同志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不辜负农场工会对我的希望。

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典型事迹材料

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

近年来,我们立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功组建了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民增收之路。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7元。2005年被评为区级“五个好”村党支部、区级小康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

一、立足产业优势,让蔬菜协会成为农民增收的龙头

武王村人多地少,群众素有种植西红柿的传统,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是,由于西红柿的储存期短,农户种植西红柿的时间不一致,西红柿上市时间存在差异,农民种植西红柿的收益受市场影响很大,很难形成产业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群众联合闯市场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要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利用协会这个载体把群众组织起来,整合力量,壮大经济。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成立蔬菜协会有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分别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措施。二是产业优势,武王村以毛粉西红柿、以色列大红西红柿为主要品种、以蔬菜大棚为优势、于2005年3月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经过二年来的运作,蔬菜协会拥有蔬菜批发市场1处,生产基地660亩,会员350户,1000余人,实现会员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建立健全协会工作机制,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蔬菜协会成立后,一方面,以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等为重要服务内容,建立了各项议事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各类蔬菜生产服务机构。在服务宗旨上,以互惠互利、联合协作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实现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逐步走向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确立了六个工作任务:一是宣传贯彻各级政府对有关蔬菜生产方针政策,指导规划会员蔬菜无公害区域化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等服务;三是为会员提供良种物资、技术信息和资金信贷等服务,改善会员生产、生活环境,加强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促进协会、市场、会员之间协调发展,解决会员蔬菜产销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先在会员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五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农产品品牌标志,使会员充分享受区域性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六是发起并加快会员的生产、生活互助活动。

同时,为更好地向广大会员及农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协会一是抓宣传。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设立宣传栏、外出参观学习等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协会建设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农户加入蔬菜协会的积极性,把加入协会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抓队伍。加强队伍管理,积极发展会员,对每个会员的生产、经营管理、特长能力进行登记备案、建档立卡,实行户籍管理,及时为广大会员提供便捷有效地服务。三是抓设施和种植基地配套建设。基地位于武王村东、四干渠以南,共有蔬菜大棚320栋,面积660亩。今年以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一条长5.6公里×宽6米的柏油生产路建设已经完成。(2)配套完善蔬菜示范园排灌系统,其中,完成修筑扬水站1座和铺设20000米给水管道,1500米硬化渠道建设。一座库容30万方水库已经疏挖完成。(3)修筑示范园区大小生产桥3座,已经完成3座。另外,占地面积达12600平方米的集蔬菜批发、农资供应、农业信息服务、农民培训于一体的武王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已经完成图纸设计和工程招标,开始动工建设。该市场计划总投资300多万元,设计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市场大棚1座、占地360平方米农资超市1座、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栋、占地1080平方米共45间经营房(位于市场东西两侧)。

总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镇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奔康致富路上迈出了扎实的脚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感到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一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制定更高标准的规划,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扩大协会规模,吸纳更多的群众加入协会,在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迹材料

**乡辖11个村1个居委会3805户14572人耕地面积13385亩典型农业大乡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传统、资源、区位优势今年我乡以中央1 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我乡******村列入县产业项目扶贫试点村大好机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蔬菜2200亩食用菌大棚145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48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规模养猪810户报名新建沼气池188个冬种订单蔬菜播种650亩现已板田移栽200多亩公文易爱心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全年可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全乡仅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可实现产值1600万元以上人平纯收入增加200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主要做法:

一、抓特色,创品牌

一抓特色着力抓好以106国道和S322线产业带、示范村建设形成了以**、**、**、**村为主蔬菜产业带以**、**为主黄姜示范带以**、**为主食用菌示范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示范带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加产业项目建设如我乡**村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50亩黄姜基地187亩花椒基地210亩**村育苗基地100亩食用菌82亩**村黄姜272亩无公害蔬菜315亩**村规模养猪形成特色以三个示范村为基础带动其它产业基础较好***二创品牌着力打造好青扁豆、甜玉米、美国红菜、甘蓝、良种茄子为主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食用菌、花椒品牌

二、抓投入,成规模

认真研究、宣传、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农业生产有关政策用好用足县产业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政策全乡有1300多户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中来其中三个试点村核定项目、张榜公布、申请信贷资金农户671户信用社放贷180余万元产业订单老板投入资金70余万元相关建整扶贫村投入3万元如市***局驻**村建整扶贫工作队制定了产业投入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特色农业缺乏资金投入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参与率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得到扩大扶持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如**村养猪大户扶启元、**村***(年出栏猪200头以上)**村食用菌种植大户***(6个大棚)等

三、抓服务,促发展

为切实给农户搞好服务乡成立了10名干部组成特色农业产业服务组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实行了乡领导包产业带、包村制度和乡干部联系产来大户制度如为解决好规模经营建成产业带问题乡、村干部在生产前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做好规划区内群众思想工作采用租赁、转包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积极帮助群众协调好农技、信用部门关系提供技术服务落实资金投入帮助找订单提供市场信息等特别县扶贫办、农业局、产业办等部门对我乡三个试点村都安排了专人包村服务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反映良好增强了信心服务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抓订单,活流通

市场生产先导成败关键发展订单农业降低产业风险今年我乡已落实订单面积1759亩与790户签订了订单合同主要有深汝蔬菜公司和广州金农蔬菜公司、郴州曾凡元老板等;有徐清芳、吴高鹏老板食用菌订单;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超级稻、黄姜订单;富春公司花椒订单较好地实现了规模生产与市场对接曾凡元老板现已销售良种茄600吨利润10万余

五、抓科技,出效益

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和科技推广如试种了4亩地面菇推行大面积地膜覆盖推广良种等提高科技含量通过发展专业协会广范开展农业科普宣传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大户经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村***种植1.2亩良种茄子亩产达4500公斤实现产值2500元纯利收入达1700元/亩;**村***年出栏牲猪200头以上建有沼气池两个仅养殖净收入达4万元以上;我乡有全县烟叶销售均价最高3户农户**村***、**村***、***均价达到6.2元;据郴州曾凡元老板介绍我乡生产良种茄子连续7年种植蔬菜以来质量最好60%达到1斤/个;**村89.5个大棚巴西菇平均每棚纯利3000余元推行套种菜——稻——菜烟——玉(菜)连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三季种植模式耕地亩产值达到4500余元提高了生产效益

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把握县产业扶贫政策机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一要抓好订单农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招商引资办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化解市场风险今年冬种工作重点在“两个基地”建设一甘蓝生产基地二美国红菜生产基地二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继续强化乡农业产业组工作职责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服务力度继续实行1名干部交10名农民朋友工作制度搞好“三帮”(帮信息、帮资金、帮技术)三要积极抓好服务要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水平使老板舒心、群众安心、政府放心要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成功之路

倾情蔬菜保护地 农民致富引路人——阜蒙县蔬菜站站长王洪岩同志事迹材料 作者:阜蒙金农网 发布日期:2011-4-2 10:41:00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本条信息已浏览0人次

王洪岩,现任阜蒙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校,1984年10月分配到县农业中心植保站。1999年,被任命县蔬菜技术指导站站长。十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在全县蔬菜保护地建设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一、想农民之所想,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带出一流科技队伍。县蔬菜站成立之初,技术干部都是由其它各站临时抽调组成,他们既没有蔬菜生产经验,又没有深入生产一线的经历,指导全县蔬菜保护地生产可以说也是门外汉。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洪岩带领全站技术干部从业务学习做起,制定计划,坚持每周业务学习日,并到周边市、县学习,每月进行一次单位内部业务知识讲演,通过一系列强化学习活动,全站技术干部业务理论知识方面明显提高。为了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2009年,王洪岩个人投资10万余元,建起了100米长的三栋温室,主要用于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和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目前,全站十名技术干部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有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他们都能深入一线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二是献计献策,提出蔬菜保护地新思路。作为县蔬菜站站长,王洪岩始终坚持探索加快农民增收致富途径不动摇。他多次为县农业局和县委、县政府献计献策,建议将蔬菜保护地产业列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2004年,他建议到北镇参观学习,当年在于寺镇修建“厚墙体日光温室”4个小区,种植香瓜当年获得高效益,不仅收回了建设成本还略有剩余,农民尝到了发展保护地的甜头。第二年,蔬菜保护地在王府、富荣、阜新镇等二十个乡镇推广。

三是树立典型,加快蔬菜保护地发展步伐。在蔬菜保护地工作中,王洪岩探索总结出了“带领农民看,帮助农民算,用政策引导农民干”的工作方法。他知道农民朋友面临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要想走出贫困,加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在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上下功夫。于是他带领蔬菜站技术干部在于寺镇八里卜村棚区,福兴地镇西大营子棚区,富荣镇富荣镇棚区,伊吗图庄家店棚区树立典型,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管理,达到“当年建棚,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成本”,极大鼓舞了广大棚户种菜的士气,现实让广大农民看到,只要扣棚种菜就能发家致富。

二、盼农民之所盼,探索蔬菜保护地发展新道路

一是积极探索蔬菜保护地建棚新模式。2004年以来,在王洪岩的建议下,通过借鉴周边县、市经验,结合阜新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厚墙体、高举架、无支柱、半地下”的日光温室建棚模式。这种模式在阜蒙县最北部乡镇可进行冬季越冬生产,并且创造出100米温室产值超过5万元的高效典型。2009年,在伊吗图、大巴镇、王府镇等15个乡镇大面积推广。

二是引进新品种,提高覆盖率。在保护地生产中,王洪岩将新品种引进做为全站的工作重点,先后与荷兰瑞克斯旺、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等公司合作,引进了37—74、37—76尖椒,布利塔茄子,赛贝娜西红柿,翠宝香瓜等国际优良蔬菜新品种1000万粒,累计推广面积50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比种植常规蔬菜品种每亩大棚增收5000元,五年累计增加农民收入2500万元。三是推广新技术,确保良种良法农民增收。几年来,县蔬菜站在王洪岩同志的带领下,通过学习借鉴,总结推广了适合全县蔬菜保护地生产的四项新技术。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既增加了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地温,又改良了土壤,应用效果明显。推广微喷节水灌溉技术,既适合阜新地区干旱节水的要求,又能减小棚内温度,提高了棚菜质量。推广应用嫁接技术,实施黄瓜、香瓜、茄子等作物嫁接技术,避免了因土传病害危害造成绝收的产生。五年来,累计推广面积10万亩,亩减少损失1200元,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积极探索和推广栽培新模式,经过2007年以来三年的实践,阜新地区尖椒、茄子、西红柿长季节越冬栽培获得成功,使全县蔬菜保护地产量效益再上新台阶。

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为棚菜户服务永不退缩

一是抗雪救灾,农民利益放心间。2007年,阜蒙县蔬菜保护地建设进入快车道,当年发展2万亩。但一场50年一遇的大雪压垮了全县近1万亩暖棚,50%的棚户受灾。面对灾害,王洪岩第一时间赶到受害现场,察看灾情,帮助棚户清理积雪,挽救秧苗,恢复生产。在他的带领下,使8000多栋大棚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二是总结创新,探索提高效益新途径。在阜蒙县蔬菜保护地发展过程中,茬口安排是保护地发展水平的见证。由一年生产三茬,到一年生产两茬,一直到目前推广的一年一大茬,通过王洪岩同志的积极探索和推广,实现了既降低成本,又大大减少劳动量,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受棚户的欢迎。

三是兢兢业业,探索之路见曙光。在发展蔬菜地过程中,王洪岩积极为领导决策提建议献计策。在他的带领下,2008年—2009年间,先后有伊吗图、旧庙、福兴地、王府等20多个乡镇农户到山东寿光、凌源市参观学习,参观次数25次,参观人数达1840人次,广大农户发展保护地的热情空前高涨。2009年,出现了伊吗图、福兴地、旧庙、大巴等15个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乡镇。

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突显共产党员本色。

在县蔬菜站长的工作岗位上,王洪岩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处理好全站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和普通技术人员一样包乡包片,和棚户吃住在一起,手把手的帮助棚户进行现场操作。十年来,他先后负责4个乡镇的蔬菜技术指导任务,所到之处深受乡镇领导和棚户的认可和欢迎。1999年,在富荣镇任科技副镇长期间,在棚区一住就是一个月,帮助搞设计规划,帮助棚户选择种植品种育苗,和棚户一起整地施肥栽秧苗。棚内出现病虫害,他总是第一时间来现场,帮助解决难题。2008年,他负责福兴地镇的蔬菜地技术指导。经过他的努力,全乡20栋暖棚平均效益超过3万元,并出现了宋俊山106米暖棚产值超5万元的高效典型。

王洪岩身为蔬菜站站长,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他舍小家为大家,无论是各种事务如何繁忙,当与保护地工作相遇时,他总是以蔬菜保护地为主,及时为棚区和棚户排忧解难。他所在蔬菜站年经费有限,但当棚户因种种原因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力所能及的帮助棚户度过难关。2008年,他所包的福兴地西大营子村棚户严冬时没有资金购买草帘子,他就动员全站同志每人拿出200元,为棚户购买了草连子。

几年来,王洪岩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工作精神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农民朋友的认可。2005年—2007年,他连续三年被省农委评为“全省设施农业生产先进个人”。2008年,被阜蒙县人民政府授予县“特等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他主持的“保护地蔬菜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与应用”被阜新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华银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日期:2009-7-14] 来源: 发布者:

心系农民

做科技兴农的传播者

王华银,男,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任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市农委农业科负责人。1988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植保专业,先后在市植保站、市农技站工作,历任副站长、站长。2008年8月,根据市农委党组安排,主持农业科工作。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王华银知道自己的舞台在农村、在田间地头。工作20年来,王华银始终牢记神圣使命,忘我工作,兢兢业业,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农民增收,在平凡的农技推广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单位领导、同行同事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赞。

潜心试验研究

促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王华银深知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是今后自己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点。虽然自己是农业科班出身,可王华银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状态,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广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全力开展农业试验示范与科技攻关。

针对我市发展高效农业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近10年来,他累计引进近120个粮、油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10余种食用菌、牧草、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引进西瓜嫁接、地膜油菜、地膜棉花、稻鸭共生、果树促成栽培等新技术12项,以及旱育保姆、旱育壮秧剂、高效硼肥、降解地膜等新产品7个。先后提出并主持承担了优质油菜秋发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强化高产栽培技术、保龄菇高效种植技术等重点研究课题。为了做好这些项目有关试验性研究工作,力求数据科学性与准确性,王华银于2000年在当涂县原黄山乡承包了20亩农田,开创了我市农业干部承包农田的先河。项目研究的关键时期,他经常不分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总是工作在田间地头,开展试验、调查和记载,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数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虽然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可收获的喜悦让王华银忘了这一切。如今这些试验科研项目已经硕果累累,经专家鉴定,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市内空白,有的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我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立足科技服务

助农民增产增收

熟悉王华银的人都知道,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王华银对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始终认为:农民是农技人员的衣食父母,服务农民是农技推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自己的天职。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技干部就应该心里始终装着农民,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20年来,王华银先后编写各类技术材料达百余份,到基层进行技术培训讲座达150多场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接受农民咨询达5万多人次。许多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专家,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相处,生产上一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打电话给他、或与他交流,而王华银也总是细致耐心的解答这些问题,直到农民弄懂满意为止。

抓项目实施,建点示范,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近10年来,王华银先后主持完成了农业“白色工程”、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种植业(农产品)优质化工程、超级稻示范推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农业重点项目,初步统计,累计为农民新增效益约4.5亿元。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他精心制定项目方案,科学确立技术路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集成研究,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同时,为了确保这些项目顺利实施,王华银身先士卒,带领一大批技术人员经常工作在田间地头,抓培训、抓实施、抓检查,身影遍布全市三区一县的所有乡镇,夏天虫叮蚊咬,冬天风吹雨淋,可他却一点也不在乎,挂在嘴边的唯有“责任”二字。记得 2005年的时候,我市首次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了指导农民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做好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王华银整个心思都扑在了上面。在水稻生长期间,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工作巡视在田间地头。水稻栽秧现场会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可王华银却早早的就来到了示范区,挨家挨户指导农民按规格栽秧,整整忙碌了一个上午。示范区里印存林夫妇俩,种了10亩超级稻,当年他家水稻亩产超过了700公斤,高兴的老两口拖着王华银说谢谢。

创新服务机制

谋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农技推广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重大变化,传统的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选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技服务的针对性。近年来,王华银积极探索,以科技特派员活动为载体,主动与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协会和规模种植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科技结对,在生产技术、项目编制、市场信息、发展订单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成效显著,是广大农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典范。技术帮扶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组织达15家,如安康菌业、园艺果品、龙升粮油等,指导实施的各类项目有12项,完成农产品质量认证(“三品”)7个,建立订单标准化基地2.5万亩。培育指导的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有40多个。

马鞍山市在全省范围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小市。因为耕地资源有限,一些大的农业研究项目很难落户我市。如何利用手中仅有的资源,做出最大的效益,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始终是王华银思索的重点。苏、浙等地区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给了王华银深刻启发,走发展高效农业的致富之路。

有了前进的方向,王华银全身充满了干劲。一方面,通过对全市各地的气候、土壤、产业基础和市场等因素的细致调查与分析,明确了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一方面,努力寻求培育发展载体,典型引路,加快构建高效农业发展机制。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如今,已建立了护河镇园艺经果林、霍里苏李葡萄、新临农场和护河北圩绿色稻米等特色农业板块,这些高效农业已经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王华银还十分注重研究农业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主持完成了“关于马鞍山市农业科技创新的调查研究”、“马鞍山市农业循环经济调查与战略思考”、“马鞍山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业)调查与分析”等多项调研课题,提出了许多观点建议,对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超越自我不断突破与发展

苦心人,天不负”,通过自己的努力,王华银已是实力派型的农业专家,一颗颗农业科技 “明珠”和多项荣誉被他收入囊中。获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市级农技推广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制定技术规范、规程15个。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安徽省水稻产业提升活动先进个人”、“安徽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安徽省厂会协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聘为全市农村党员干部讲师团成员、全民创业专家咨询团成员、市网络大学兼职教师和全省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省“科协”八大代表。2009年,王华银又被国家农业部、人事部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技术职称。

面对成绩,王华银认为:荣誉只能代表过去的辉煌,只有不断的超越、不断的突破,才能更好的为民服务,才能真正对得起眼前的这块土地。

下载农村发展能手个人典型材料[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发展能手个人典型材料[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典型材料

    刘玉刚同志事迹材料水泉坪村地处沁源县西南部,隶属灵空山镇管辖。进入村内通畅的水泥公路、宽阔的休闲广场、新修的办公大楼、林立的厂矿企业、整洁的村庄村容、怡人的绿水青......

    岗位能手杨广多典型材料

    岗位能手杨广多典型材料 杨广多,今年42岁,是二站一名敢作敢为的、好党员,从2000年开始承包晒场,化验、管理和看护都由其全权负责,在他担任晒场化验员期间,尽职尽责,二站每年处理大......

    最佳销售能手典型发言

    最佳销售能手典型发言大家好!我是××,很荣幸被评为2011年度的最佳销售能手。首先感谢厂领导给了我这个展示自我与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在此我想说,是厂领导的关怀,是同事们的......

    农村致富能手演讲材料

    致富不忘根 创业富乡邻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是***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致富不忘根 创业富乡邻》。作为一名普通村干部,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老......

    宝泉山镇农村致富能手典型赵安平事迹材料

    兴农带富之星 ——宝泉山镇农村致富能手典型赵安平事迹材料 他没有至重显贵的岗位,却处处履行着倾心为民的职责;他没有光环耀眼的称号,却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赞誉——他是赵安平......

    农村电影典型材料

    “看大片去喽……”今年夏日的夜晚,陕西省安塞县陈家洼村的孩子们早早地聚在 一起,欢快嬉闹着等电影开场。“过去村里人要看电影只能去城里,不仅交通不便, 几十元的电影票也......

    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2007-02-06 12:26:49记乡种蔗女能手× ×××,现年43岁,高中文化,壮族,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乡××村党总支部副......

    农村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合作社拓宽增收路,办实事群众享实惠 ---**市**镇**村“三农”工作典型材料 **市**镇**村共有200户,608人,1470亩耕地。近几年来,该村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桥梁,建立起“基地+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