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 费 改 革
税 费 改 革
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目前我国的政府收入既有预算内收入,又有预算外收入,而预算外收入增长又快于预算内收入的增长;既有税收,又有收费,此外,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形成的“制度外收入”。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政府收入机制是不规范的,违背国家预算的法治化原则。因此,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对于税费改革应有以下几点认识:
(1)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费”同时并举,税收和收费是财政收入的两种形式,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税费改革是将现有收费中具有税收性质且宜于纳入税收征管的收费项目,统统纳入国家税制的轨道,或扩大现有税种的税基,并入现行有关税种统一征管,或增设新的税种单独征收,而对不宜于纳入税制轨道的收费项目,则要通过规范“费”的办法,实行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2)税费改革应从中央政府做起。收费主要是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而中央财政收入中收费理应是少量的。但目前我国中央各部门却存在大量收费项目,而且非规范的收费最初也是由中央各部门兴起的。从这个角度看,首先应将中央各部门的收费项目纳入到税费改革之中,中央政府收入机制规范化和法制化了,地方政府的税费改革也就容易解决了。
(3)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当务之急是摸清各级政府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数额,区分出符合规定且合理的收费和不符合规定且不合理的收费,坚决取缔不符合规定且不合理的收费,将符合规定且合理的收费纳入税费改革范围。同时制定政府收费条例,通过一般试点后,经立法程序使之同税制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至于纳入预算的步骤,可以暂时单独编制预算作为过渡办法,但纳入预算管理轨道,如果条件成熟,取得各方面的认可,也可以一步到位。
当然,税费改革涉及延续多年的既得权力和既得利益,会存在相当大的阻力,同时也确实存在许多实际问题,但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政府机构开支趋于减轻,收费主体趋于减少,税费改革的难度会相应缓解,回旋的余地响应增大。关键在于,税费改革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既要有利于政府收入机制的规范化,又要实事求是地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地实施。编辑本段税费改革
国家发改委在这篇题为《国家正抓紧研究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燃油税费改革问题》的消息中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就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降低成品油价格,同步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撤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问题,听取地方政府和价格、财政、交通部门意见。
第二篇:煤炭税费改革
煤炭经济研究
——关于煤炭资源税费计征改革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以2006年为例,2006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5.5%,却消耗了全球54%的水泥、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面对自然资源消耗日益严重的态势,和出现的目前经济飞速发展和资源日益紧张之间的矛盾,对作为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资源税进行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对于煤炭行业,国家税务总局从2004年起,逐步提高煤炭行业的资源税税率,而改革方案几经变革。资源税费体系改革的不明确将直接对煤炭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煤炭资源税征收现状、存在问题、改革趋势
1.征收现状
对于煤炭行业,资源税是其应纳的重要税种。现行资源税税法中规定只对原煤征税,对洗煤、选煤和其他煤炭制品不征税,但对其加工所用的原煤照章征收资源税。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煤炭,可以按照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成原煤数量,以此作为课税数量。原煤应税数量是外销或自用的数量。国家根据各地煤质、地质条件等的不同,对各省煤炭资源税税率采取区别制订,税额为0.3~8元/吨,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2.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反映资源的需求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也不能反映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征收依据不合理,属于从量定额征收的产出税,这种征税模式正是导致采富弃贫浪费行为的根本原因之一。相关数据表明,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采率约40 % ,资源富集地区小煤矿资源回采率仅为15 %左右———这就意味着,一座储量为1 000万t 的煤矿,仅开采了150 万t 就被废弃。煤炭资源税税额偏低而且长期不变,不能将资源级差收入及时足额转化为国家税收,使煤炭采掘企业利润水平因资源自然条件的差异,不能反映其真实经营成果,使利润分配失去合理基础。不能利用价格手段激励节能,降低了煤炭开采业的进入门槛,煤炭企业无序生产现象严重,不利于国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改革趋势
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修改现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从以销量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计征,征收方式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征收标准按照销售收入一定百分比计征。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根据不同采区回采率实行不同的费率,并实行累进费率,拟选择部分煤炭产区进行储量计征煤炭资源税试点,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二、煤炭资源税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计税依据
明确煤炭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对煤炭资源税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出于资源开采过程中促使企业节约开采、提高回采率的目的,按照资源储量计征资源税是更加合理的,但会存在不少技术和管理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提高专业技术和完善管理,不断摸索按储量征税的可行性和具体的方式方法。而且也要注意到征税是调节国家收入的强制性经济手段,其计税依据应当是能够准确计算的,而煤炭是埋在地下的尚未开采的自然资源,以资源储量计征资源税还可能因储量的确定等环节导致腐败行为。这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有关规定,加强监督,与税务部门相互配合。
2.谨慎斟酌税率的制定
不同的税率形式各有利弊,需要仔细研究选择适用的税率形式,确定税率水平。煤炭资
源税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将煤炭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部化,解决由于煤炭资源开采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诸多负面影响,即外部性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税率定得过低,达不到煤炭资源税征收和改革目的,依然无法解决煤炭资源开采的负外部性;定得过高,超出了煤炭资源开采企业的负担能力,企业开采资源就会亏本,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抬高边界品位,从而导致新的“采富弃贫”现象。因此科学合理的税率设计尤为关键,既能实现资源开采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又不至于负担过高使纳税人亏损。
3.公平资源税税收收入分配
改革收的煤炭资源税可以划分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享受部分应占大部分。中央所占部分体现国家对自然资源享有的所用权,地方所占部分可以稳定地方财政收入,并可以稳中有升。
我国许多地方是依靠资源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损失,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严重破坏。煤炭资源开发也不例外。资源税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恢复生态、治理环境所需要的资金。煤炭资源税改革后,及至资源税整体改革后,让利于地方,则有利于地方政府有效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三、煤炭资源税改革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
随着《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对煤炭资源税的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其计征办法已经初具雏形。由于目前有相当多的煤炭企业享受现行从量征收煤炭资源税带来的诸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好处,因此煤炭资源税改革必将对煤炭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1.煤炭资源税改革会改变煤炭企业低成本高回报的不合理状况
一旦煤炭资源税打破原有的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随着煤炭资源价格的上涨,煤炭资源税也随之水涨船高。从这一点看煤炭资源税改革将打破目前煤炭企业以较低资源税成本,换取较高的资源收益,使煤炭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大部分利润收入囊中的不合理现状。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煤炭资源税改革后企业丧失低成本的好处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一般来说, 东西贵了, 人们就会好好珍惜。但是, 对于当前的煤炭开采企业来说, 煤炭资源的价值是体现在产品上, 而不是体现在资源上。因此, 即使企业会珍惜采出的煤炭产品, 但并不表示会珍惜地下的煤炭资源。根据经济学的分析,企业决定开采多大比例的资源, 是基于边际利润考虑。如果边际利润是正的, 企业就会继续不断提高回采率。然而, 随着回采率的升高, 最后一单位的煤炭成本会越来越高, 也就是说边际成本会逐渐上升。因此, 最终边际利润会下降为零。那时, 企业自然没有积极性再提高回采率。无疑, 提高资源税会提高企业的边际成本。这使得原来开采的最后一单位的煤炭边际利润由零变成负。这样, 企业会出于经济理性而降低资源回采率, 直到新的最后一单位的煤炭的不再亏损。按照这一逻辑, 采取单一提高资源税的做法,企业的资源回采率会很可能会降低
2.煤炭资源税改革会促使煤炭资源更多的向优势能源企业集中
资源税属于地方税,由于资源税过低,地方政府收益过少,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会鼓励企业就地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并不是有效的资源利用模式,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煤炭行业,对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而通过资源税改革后,地方政府从中直接受益,企业也会吸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教训,行业投资过热的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同时,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必然会使得一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产收购等方式联合开发利用资源,从而一些处于行业优胜地位的企业将进一步扩大生产空间,促使资源更多的向优势企业集中。
3.煤炭资源税改革能促使煤炭企业改变发展方式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但如何能在现阶段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能保持以后若干年时间的高速增长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考虑到我国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必须切实实施好可持续发展工程,不能再以中国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生产出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却把污染留给本土让国人受害,而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争取更会赚钱更多地赚钱,造福国人。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对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更是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此,这就需要抵制和淘汰浪费资源、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这也是资源税改革的目的之所在,实质上也就是要从政策导向上促使煤炭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而煤炭企业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加快调整步伐,改变高度资源型、高能耗的生存方式,转向以高质、节能环保为主,切切实实地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第三篇:税费改革乡镇运转
税费改革乡镇运转.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中心转移浅思考
来自:长汀县府办 作者:饶晋鹏 加入时间:2005-9-24 11:15:26 点击:162
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是我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全省大刀阔斧地进行,已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在“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已经为全社会认同的背景下,这轮改革有可能影响今后几十年的发展走向。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三农问题”的较深层次,通过辅以整个农村运行机制的系统变革,并借助整个社会力量对农村生产力要素的重新整合与分配,以传统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乡镇工作中心转移为突破口,实现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基层政府与农民关系的重塑和改造。
一、以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重新定位,乡镇以往作为中心任务的催粮要款便退居二线,一切以“三农”为中心,一切为“三农”服务。在认真贯彻落实税费改革政策的过程中,无论是农民群众还是我们的乡镇干部都普遍表现出对新一轮税改政策的空前支持,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而我们的基层政府和一线干部也都能从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从农民群众对新政策的赞誉中、从农民群众减负后的喜悦中感受到农民群众对政府的真心拥戴、对干部的感激与信任,这种微妙的变化成了我们基层工作的莫大动力。然而,与此同时,面对乡镇工作中心转移的新形势,我们的乡镇干部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压力,干什么? 怎么干?从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地处边远贫困山区,工业和市场基础都相当薄弱,又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49.5万,农业人口42.2万,这就使得“三农”问题尤为严重,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从对我县开展税费改革的调研情况来看,各乡镇在把工作中心逐步转移到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主要呈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队伍建设。
随着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管理型政府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基层政府作为服务“三农”的基本职能更加突出。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凸显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一号文件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解决增收问题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精干、高效、务实、便民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只有这样,干部转变作风、政府转变职能才能落到实处,农民增收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我县在税费改革前,各乡镇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源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财政基础相当薄弱,除了抵偿部分乡村债务,仅能保证工资发放以及政权运转的正常需要。税费改革后,由于乡统筹费的完全取消,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被切断,乡财支出大部分只能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另外,税费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工作量,减轻了乡镇干部的某些负担。因此,税费改革的同时也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要求,要求基层政府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围绕这轮改革,我县18个乡镇都已初步完成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在内的相关配套改革,明确规定了12个一类乡镇内设5个办公室,6个二类乡镇内设4个办公室,站所统一规范综合设置为8个事业机构,精简达6个以上;认真抓好“减人、减事、减支”工作,清退临时人员,裁减超编人员,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在保证税费改革初期平稳过渡的同时也建立了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同时,以简政减员为起点加强干部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建设,建立起一支小而精的乡镇干部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乡镇财政压力,也为从根本上解决转变干部作风、转化政府职能、帮助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制度保证。
围绕落实惠民政策,建立诚信有为政府。
当代中国的乡村冲突主要体现在农民和基层政府之间,在严重冲突事件有所减少的同时,紧张关系仍然存在,其主要特征是农民对干部不信任;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官场腐化之风仍然屡禁不绝,造成“干部=腐败”的社会误解普遍存在,政府形象被少数人抹黑,基层工作开展遇到各种阻力。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恰似一夜春风,给政府重塑自身形象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契机。去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五取消、一稳定、一改革”的政策,把乡镇工作的中心快速转移到“三农”上来。对于已取消的税和费,没有发生反弹和再征收现象,群众反映良好。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和“村民自治”制度,各乡镇逐步实现了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迅速提高。税费改革后,农民人均负担由原来的63.5元下降到10.5元,人均减负53元,减负率达83.5%。农民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农民对基层政府的支持与信任也逐渐提升。而且,随着税费改革的继续深化,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农民的好政策,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种粮直接补贴、定单粮收购保护价等,有力地促进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民对政府、对干部的情感。另外,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村级集体财务管理的混乱情况,我县已有大同镇、新桥镇、童坊镇、河田镇、策武乡、涂坊镇、南山镇、濯田镇、羊牯乡等9个乡镇实行了村帐乡镇代管。通过实施村帐乡镇代管,加强了村级财务事前、事中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有效缓解了干群关系,减少了村干部之间的猜疑,增加了村级财务开支的透明度,调动了农民对乡、村工作支持的积极性,从而使基层工作开展起来少了阻力、多了动力,同时也很好地向农民群众证明:我们的政府是诚信的政府,我们的政府是有为的政府。
3、围绕激活发展潜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破解“三农”难题,关键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而帮助农民增收的前提就是要减少农民,实现农村产业大转移。税费改革的开展,使基层政府得以从繁琐的税费收缴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三农”中去。同时,乡统筹的取消使得乡镇财政压力加大,迫使乡镇千方百计谋求发展途径,加快自身经济发展,以缓解生存困局。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就使得职能转变后的基层政府能够真正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满腔热情解民忧”。我县通过实行对乡镇“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缴补,超收分成,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合理调节县乡之间的权力分配,调动起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在全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纺织主导产业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各个乡镇都不失时机地外引内联、投资办厂,下大力气对纺织用工进行“定单式”免费培训和就业安置,有效地推动了农民转移就业的步伐,使农村大部分富余劳动力都能从第一产业以外获得增收的途径;一方面,随着农业税改政策的及时兑现、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种粮直接补贴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加上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引导,使得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开展,各乡镇通过重点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深入挖掘并积极开发内在潜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实现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了我县农村工业化的步伐,工业化的发展又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溢出,通过产业转移参与县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协作,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4%。
二、以服务“三农”为契机重塑农村基层政权
我县在开展税费改革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必须用联系的长远的发展观来推进农村改革,利用乡镇工作中心逐步转移的契机加快政权建设。农村基层政权重塑,就是要建立一个真正让农民群众信得过的政府,这样一个政府,必须是诚信政府,必须是能为农民谋福利的政府,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政府。税费改革,让农民群众切实从政府政策中得到实惠,为我们的政权重塑奠定了值得农民信赖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各乡镇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上还没有形成非常清晰的思路,服务“三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远远不够。各乡镇还在为完成各种指标尤其是计生指标以及经济目标考评各项工作而无法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三农”中去,使得乡镇工作中心转移力度不够大、转移步伐不够快。因此,今后的政府工作还必须紧紧围绕“三农”这一主题,切实把乡镇工作中心完全转移到服务“三农”上来,以“农民利益无小事”的指导观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做到事为民所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确保农村稳定、农业提效、农民增收,真正实现农村基层政权的重塑。
1、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在政策的衔接上以及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乡镇机构和人员的精简还不够,乡镇职能转变还没完全到位;乡村治理体制还有待完善,化解乡村债务还有一定难度;教育经费的缺口还难以填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漫长的过程等等,有些是受长期以来体制性因素的困扰,一时无法完全解决;有些是受县乡财政资金的限制,短期内难以克服。相对政策的广泛性而言,每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情况,必须找准切入点大胆开拓创新,不能搞一刀切。然而,对于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惠民政策,我们就必须不遗余力的贯彻执行,绝对不打折扣,确保能做到的事情尽量做,能做到的事情尽快做,实现行政提速。面临税费改革初期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认真做好下一步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税改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形成,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建制;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当撤乡并镇,有条件的可实行并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农民素质的稳步提高;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征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形成种植大户和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程。
2、做好内外两篇文章,加快乡镇经济发展。
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来自于财政方面的巨大压力,乡镇首先要保证完成上级规定的税收上缴任务,其次要保证自身的工资发放,除此之外,还要提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入,而当前我县要保证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空间中去。由于我县地少人多,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2003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0:25.4:34.6),分别低于全市17个和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直接制约着我县财政收入的增长,这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极不协调。因此,只有通过内外联结、产业互补的方式,实现人口在三产中的重新布局,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做好外部文章,就是要帮助农民从农业低效缓收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化解人地矛盾,积极为农民寻找就业的途径,加快实现“职业农民”向“户口农民”的转变。乡镇政府要善于引导、鼓励农民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农民“洗脚上岸”、“洗脚进城”,认真组织好劳动技能培训,把农民培训成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有条件的通过本地乡镇企业内部消化,没有条件的要加大培训力度,使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才有可能从非农产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做好内部文章,就是要抓住劳动力溢出使农业有所松动的契机,不因农民产业转移而导致土地抛荒和低效耕作,发挥好在家种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村与村、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流转重新调整用地分配,实现规模耕作或联合经营,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农民与土地的最优配置。乡镇政府有责任在资金、技术以及政策上给种植大户予帮扶,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出量,保证粮食安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3、密切关注干部负担,凝聚服务“三农”合力。
作为税费改革的一线实施者,农村基层干部的负担往往被人们忽略,随着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和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越发重视,基层干部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任务十分艰巨。研究表 明,我国乡村冲突的主要生长点就是在农民负担的反弹上,而农民负担的反弹和基层干部负担过重有密切联系,因此,无视基层干部负担势必影响税费改革的成效。农民有多苦,乡镇干部有多累,相信只有在基层锻炼过的人才会有最深的体会。这次全省开展的“下派村支书”活动应该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让长期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同志深入农村基层去体验乡镇干部的艰苦,培养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从基层锻炼中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我们的乡镇干部,总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地在承受着各种压力,却往往得不到外界的承认与理解。被戏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计生工作总是乡镇干部必须长抓不懈的头等大事,还要招工,还要完成烤烟指标,有时还要打火烧山、抗洪抢险。面对各种目标考评和许多的非职责负担,一个月六、七百的工资,却要在兑现奖惩中这扣50那扣100,罚的人多奖的人少,奖的太轻罚的太重,干部的热情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如何不被消磨?我们的基层政府必须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切实减轻乡镇干部的非职责负担,强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机制,提高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乡镇干部真正实现角色归位,使乡镇上下拧成一股合力,朝着同一个方向,更好地为农村税费改革和“三农”服务。
【责任编辑:涂寅】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第四篇:税费改革体系研究论文
税费体系这个概念,指的是应由哪些税和费(定性)、以什么样的比例(定量)来共同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另外,税费改革体系也是指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渠道或方式,来实现由旧的税费体系向新的税费体系的转换,从而使国民收入的分配达到公平和最优化。现时的研究,更多的注重税费体系的破与立,而忽略了税费改革体系的整体研究。
一、通过多边的税费改革建立对称的税费关系
税费并存是新一轮税费改革应该选择的合理格局。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经过精心设计的收费往往比税收更少对经济产生扭曲,从而也更少效率损失,收费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收入来源,收费较之于税收可以较好地解决拥挤性问题和效率低下问题,因此,西方国家将提供准公共产品作为确定收费范围标准的做法值得借鉴,片面地主张“以税代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一:税费改革体系是多边的,既有“费改税”,又有费的保留和“税改费”;税费改革体系所建立的税费关系是对称的,税费归位,各行其道。
二、站在全盘角度确立税费改革目标
所谓全盘角度,即要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安排税费改革目标。在当前政府收入体系中,政府履行职能所需的资金显然只能通过规范化的税收渠道去获取。然而,种种因素的制约,给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政府部门多年习惯于以行政命令的办法、非税的方式组织收入,在各方面的政府支出猛增、规范化的税收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转而采用非规范性的办法,自立收费项目,介入财政性分配,“税的缺位”与“费的越位”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规范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是“税费归位,各行其道”的制度基础。“费的越位”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短缺,反过来看,“税费归位”则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供给。如果我们不从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进行制度的供给和创新,在制度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实现“税费归位,各行其道”。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二:税费改革体系的目标是规范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而不应局限于“治乱减负”等功利性目标;只有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安排税费改革目标,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能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构筑税费改革体系
“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体制内”与“制度外”资金相交织,是中国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政府收入体系应确立“三而二,二而一”归并的远景目标,即中期实现将制度外财力纳入预算内、外,相应将三块财力变为两块的目标;远期达到依托于市场经济体制而实现政府预算完整性,相应将“预算外资金”予以取消的目标。如此,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相应规范,税费亦能达到“归位”。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于那些为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收费,应主要改为以税收方式提供;对于确实具有服务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收费,应该予以保留;对于为提供准公共产品而征的税,则应改为收费。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费分配格局需进一步优化,建立税费并存的政府收入机制,在收入规模上体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在课征权限上建立以立法权为核心的适度税费管理权限体系。税制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新开一批、合并一批、废除一批,对现行税种进行优化组合。费制体系要进一步规范,按收费性质进行优化整合。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公共财政的构建是渐进的,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构筑的税费改革体系也必然是渐进的。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三:税费改革体系是置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按照公共产品的程度来确定税费,并进行税费的优化组合,以渐进的方式达到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的规范。
四、在互补和统一的原则下构筑税费改革体系
作为一个“体系”的税费改革,其内部各系统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互补性和统一性。其一,税收改革与费收改革是互补、统一的。孤立的“费改税”、“税改费”未免会顾此失彼。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税改费”的倾向,国际税费改革中的“税改费”倾向与我国当前强调的“费改税”方向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两者的立足点仍然是“税费归位”这一本质。其二,“费改税”中的各项政策是互补、统一的。如农村税费改革和燃油税改革同属“费改税”范畴,如果置于互补和统一的原则下,就不会出现前者对农民“减负”、后者对农民“增负”的矛盾。其三,“税改费”(包括费的保留)中的各项改革是互补、统一的。现阶段改革中存在的费的保留、未来一定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税改费”,不仅应是规范的,各项改革之间还应是互补和统一的。
作为一个“体系”的税费改革,其在时间进程上具有延续性和递进性。改革开放以来,收费得到广泛的运用,成为政府建设资金的主要财力,收费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在收费形式等国民收入形式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种利益格局。在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碰撞的宏观背景下,我们不能不承认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并需要通过税费改革的整体推进,把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合理地转换到市场
经济体制上来。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四:税费改革体系以普遍联系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构筑原则,在“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上坚持互补和统一,在时间进程上坚持延续和递进。
第五篇:税费改革讲话(6.28)
牛 启 忠 同 志
在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2年6月28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省和枣庄市政府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新精神,并对今年的农业税征收和夏粮征购作进一步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坚定继续做好税费改革工作的信心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为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搞好这项改革,对进一步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认识到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税改办和各镇街周密安排,精心操作,为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双核”工作已顺利结束,各类表格已汇总完毕,“三证一卡”发放到户,税费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上级领 1 导给予充分肯定;农业税及夏粮征购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今年4月份,市里成立了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宗启市长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全市21个镇街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从市到镇到村,层层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同时,各级均成立了农村税费改革监督评议小组,确保这项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阳光工程”,不搞暗箱操作。
二是认真研究并严格执行政策,与滕州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三个确保。市委、市政府反复认真学习税费改革的政策规定和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明确认识到:税费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三个确保”、“三个满意”;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把握和执行政策,将上级政策规定与滕州实际有机结合;既要确保农民负担在原来明显低于5%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减轻,又要确保乡村政权能够正常运转,还要确保义务教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三个确保”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全面落实,统筹兼顾;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违背上级要求,违背群众根本利益的。为了充分体现“三个确保”的一致性、农民合理减负与乡村政权正常运转的一致性、上级政策规定与滕州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与税改办的同志一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乡村的同志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有些镇街的主要负责同志,认真研究政策,大胆开拓创新,在政策 2 规定范围内,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我们严格掌握政策,密切联系本地实际,所以我们的税改方案完整地体现了“三个确保”,为实现“三个满意”奠定了良好基础。我认为这是我们这次税改工作最可宝贵的经验。
三是强化宣传,层层发动。把上级税费改革的政策规定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支持改革,是这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4月23日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动员大会后,《滕州日报》连续两期拿出一个整版,刊发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各镇街采取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展开舆论宣传,引导全市上下,特别是农民群众,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双核”工作期间,我市根据具体情况制作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户税赋情况的说明》,即“明白纸”,将计税土地面积、常年产量、改革前后负担变化情况、新税赋征收办法等详细说明,给群众一个明白的交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严把“双核”关,打牢基础。我市对“双核”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实行双核责任制、做好双核工作的文件。各镇(街)根据市里下发的实施方案和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搞好土地面积核实和常产确定的具体办法,坚持从实际出发,稳妥操作。特别对土地面积有争议、矛盾较突出的个别村,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根据政策和大多数群众意愿,化解矛盾,完成了“双核”任务。在公益事业金的落实上,各镇街严格按照省税改办文件规定,确定收 3 取范围和标准;具体工作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张榜公布,在此基础上,农户全部签字认可。
虽然在前段时间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次农业税征收和夏粮征购过程中,仍然有个别农户不理解、不清楚,因而产生不满意情绪,这说明个别镇街的工作还有疏漏和差距。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上级政策的一些变化,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如这次调整乡村公益事业金范围与征收主体并暂停收取等有关政策规定,就有可能给夏征甚至整个税费改革工作带来一定的被动。但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讲政治、顾大局,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指导工作时,注意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
二、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的通知精神 6月26日,枣庄市政府转发了省政府《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通告》,同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枣庄市税改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禁擅自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的紧急通知》,鉴于省通告中对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的范围和征收主体作了调整,根据枣庄市税改办通知精神,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各镇街暂缓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下一步,在按新规定重新核实后,并经过枣庄市政府批准,再进行征收。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第一,这次税费改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严格执行上级的政策规定。从去年的税费改革先动员到暂停,到今年的政策口径前后发生变化,我们都坚定地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的高度,认真执行上级政策规定,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是一级党政组织最起码的纪律和常识。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和抵触。第二,我市前段时间的税改工作,是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开展的。各级党政高度重视,组织严密,操作规范,特别在界定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的范围和对象上,认真执行了省市《税费改革实施方案》中的有关规定,并且按程序张榜公布,入户签字,并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完全符合上级要求,符合三个确保的指导思想。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即使现在必须作出一些调整,甚至加大工作量,也是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的。第三,现在省政府对征收公益事业金的范围和征收主体作了政策调整,枣庄市政府下发了通知,我们必须服从上级要求,暂缓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这是纪律,必须无条件执行。第四,要妥善处理好暂缓征收后的有关问题。各镇街一定要严格执行省、市通知精神,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正确处理好暂缓征收公益事业金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平稳有序地解决好这一棘手问题。凡未征收的,暂时停止征收;正在征收的,立即停止;已经征收的,要待上级政策进一步明确后,按规定处理;何时开始征收,必须经上级政府批准。现在,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把思想统 5 一到上级政策规定上来,有意见、有想法,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决不允许违背原则,说三道四,涣散人心,影响稳定;同时,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决不允许各行其是。这是考验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纪律观念和驾驭能力的时候。至于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乡村财力减少,可以通过发展经济和转移支付来适当解决。对可能带来的其他问题,要早预见、早研究、早制定对策,防患于未然。总的要求是,既要认真执行政策,又不引起社会波动;请同志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深化税费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农业税收任务
从前段时期的工作看,可以说,各镇街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投入了足够的精力,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整个税费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农业税的夏征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但是,进入农业税征收期以来,有的镇街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镇、村由于宣传工作不深入,有的农民对新的农税政策了解不够,造成部分农民自觉纳税的积极性不高;有个别镇街不按市里统一部署,擅自提前收取“一事一议”资金;个别村至今仍未将“三证一卡”发放到农户手中;有的镇街在夏粮征购工作中压级压价;个别镇街实际征收的农业税和张榜公布的数额不同,有的村甚至将税款平均分摊到每一个农户,且超过了农户签字认可的负担数额;部分镇、村没有按规定落实国家关于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减免政策;有的虽然落实了减免政策,但又将 6 减免部分均摊到其他农户。个别镇、村在征购工作中,方法简单粗暴;个别镇、村在群众自愿交代金的情况下,强迫群众交粮并擅自增加交粮数量。以上问题是个别的,甚至这方面的反映比往年要少;但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及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在今年税费改革的特定形势下,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各镇街的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不走样;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切实做到“三确保、三兼顾、三满意”,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农业税征收任务。
一是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户依法积极纳税的自觉性。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做好农税工作的基础。各镇街要及时把农业税收政策宣传和教育的重点下移到每一个农户,做到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采用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办宣传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税收政策,既要宣传农村税费改革,要合理减轻农民负担,又要教育农民自觉承担依法纳税义务;既要宣传税收政策,又要使农民知道应有的权利,做到政策、政务公开,权利、义务清楚,让农业税收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消除农民的顾虑,真正使广大农民理解支持农业税收工作,积极主动缴纳农业税收。
二是要严格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征管。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将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税征收管理 7 上,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政策,将会引起一些涉税纠纷,不仅造成农税征管工作被动,也会影响农村稳定。各镇街在农业税征收工作中,要做到七个不准:不准随意改变税率和附加比例,扩大征收范围;不准搞税收平均摊派;不准上门强取粮物抵顶税款;不准代征除农业税及附加以外的任何款项;不准变通减免政策,该减免的不减免,确保国家对困难户照顾政策的落实;不准将减免金额分摊到其他农户;不准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只准交粮或只准交款;不准在农业税附加外层层加码。至于个别无正当理由拒不交税的纳税人,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要严格执行农业税收政策,做到既维护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又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税收工作依法、健康、平稳开展。
三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农业税收征收中的矛盾。在农业征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因经济往来、土地承租、往年陈欠、家族派性等原因,个别农户拒不交纳农业税收,对这类问题,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草率从事。一是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拿出相应的措施。二是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向农户讲解税法的严肃性,宣传三个确保的意义,帮助他们澄清模糊认识,主动纳税。三是在思想工作不奏效的情况下,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绝不允许采取上门强行扒粮等错误手段,更不允许打人骂人,避免激化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对于个别多年不交纳三提五统的村庄,可先进行综合治理,再 8 依法纳税;必要时市综治委可予以协助。
四是要规范农业税征收方式,确保应收尽收。各镇街要强化征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征收效率和征管工作质量,建立起科学合理、严密完整、便于操作的新的农业税收征管制度,确保应收尽收。新的农业税收制度规定,农业税按照农作物的常年产量、规定的计税价格和税率计征,采取征收实物或代金的办法,分夏、秋两季征收。各镇街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征管程序来组织夏征工作。一是严格实行纳税登记制度。对已经核实并经纳税人签字认可的计税土地面积、常年产量等农业税基本要素进行登记,发放纳税核定证书作为依据。至今没有发放到户的,要立即组织人员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到户率100%。二是合理确定纳税期限。各镇街要根据本镇(街)的夏秋粮比例,主要粮食作物的收获时间和收购销售情况等因素,分别确定夏、秋两季税款的征收比例和交纳时间。要积极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大多数镇(街)要一季完成任务。三是实行纳税通知制度。要向纳税人送达纳税通知书,避免引起纳税纠纷。对农业特产税要继续实行据实征收的原则,要搞好调查,摸清税源,加大力度,不留死角,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目和税率足额收缴,真正把结构调整的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对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要不断探索新的征管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加强对应税交易全过程的监管。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农税局,建立健全征管制度,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
五是要加强领导和协作,形成农业税收征管合力。我市设立了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依法加强农税征管。各镇街主要领导同志要把农业税收征管工作作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及时协调解决征管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为农业税征管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农业、粮食、农发行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农业税征管工作,确保农业税收及时足额入库。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减负、物价等部门要对夏粮征购全过程进行巡回检查和重点检查,着重检查新的农业税政策是否执行到位;有无违反规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及要求农民出钱、出工、出物的达标升级活动;有无在粮食收购过程中压级、压价、压称等坑农害农的现象,确保夏粮征购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