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3 20:1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我国企业债券现状

企业债券是债券发行人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 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在我国,1984年企业债券开始出现,到1987年,一些 大企业开始发行重点企业债券。发行企业债券,能使企业迅速筹集生产建设资金,调整并改 善财务结构,同时较发行股票所需发行费用少,是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理想选择方式。尽管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早于股票市场出现,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债券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和 庞大的国债市场及迅速发展的股票市场相比,企业债券的规模非常之小。

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股票市场的规模,企业债 券发行量往往是股票发行量的3倍~10倍。发行公司债券是许多优质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方 式。据统计,2000年美国共有1592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融资,而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上 市公司仅有199家,到该年年底,公司债券的市场余额达到了3.4万亿美元,而同期市政债券 余额才1.6万亿美元。在整个资本市场上,通过公司债券的融资已占到融资总量的30%左右,而股权融资额则不到4%。由此可见,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次序“内部融资 →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tewart Myrs用顺序理论分析得出的 结论)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极不相称,从而引发我国证券 市场发展的结构性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证券市场的低效率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有还本付息要求,且地方 企业债券目前大多都不流通,所以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偏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只有少数上市 公司偶尔采用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如1998年和1999年先后有福建南纸、东湖高新、岷江水电、鲁抗医药等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这相对于近几年上市公司纷纷进行的配股 与增发而言,更显微不足道。

2001年以来,随着三峡、国电、铁道、广东核电、中航技等企业获准发行企业债券,中 央企业债券开始全面升温,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呈上升的趋势,2001年超过140亿元;2002 年共发行200多亿元。而股票筹资虽然有所减少(2001年为1045.6亿元;2002年为960.41亿 元),但还是远远超过了企业债券的发行量。特别要引起关注的是,现阶段企业债券主要集 中在中央企业债券,地方企业债券依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企业债券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行规模小,满足不了投融资需求

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债及拟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综合类、电力煤 水业和制造业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而且主要属于特大型企业,覆盖的范围很 小,加上发行额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很小。根据深交所近期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 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发行主体未满足的发债需求总规模约为350亿元,而机构投资 者未满足的投资需求总规模约为510亿元,大于发行规模,企业债券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empirenews.page--] 企业债券品种少,结构单一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既有A股、B股、H股,又有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 等划分,而在企业债券市场,就显得品种单调。目前市场交易的品种只有按年付息和到期付 息两种,以到期付息为主,截至2002年3月仅有一只中移动为浮动利息券,其余皆为固定利 息券。此外,目前大多数债券期限集中在5年到10年的品种,这种企业债券偿还期限的单一 性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不同的企业对资金的期限要求不同,甚至同一企业从自身各种 投资以及财务状况等方面考虑,也需要不同期限品种的债券。总之,品种的单一,不仅难以 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限制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也使发行企 业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不能根据具体的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合适的发行品种。

市场化不高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政府对于企业债券市场更多地采取了管制和限制的态度,特别是对 发债主体限制较严,只局限几个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在其它竞争性行业和其它所有 制形式的企业中,则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歧视现象;同时,企业债券的基本要素——利率,在我国仍处于政府的管制之下,如规定利率水平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40%,并常常采用 固定利率形式,这种固定利率的债券起不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同时在通货膨胀持续不断 下,投资者难以接受,因为其实际利率可能是负数;在二级市场上,由于受相关法规限制,大多数投资者是个人。以上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存在市场化程度 较低的问题。

流动性差

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我国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则严重滞后,缺乏统一、有效的流通市 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只是局限于交易所市场,柜台市场还没有建立起 来,而到交易所上市流通还只是少数大型中央级企业债券的专利(目前深沪两市交易的企业 债只有11只,与上市的1000多只股票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部分不能上市的企业债 券缺乏必要的流通手段。

企业债券流通市场的低流通性一方面使企业债券市场缺了半边天,市场功能丧失了一半,不能整体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又使投资者信心不足。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动性,流动性差就意味着风险增加。投资者购买的企业债券如果不能上市流通,他们就不能根据 自身需要及时调整资金运用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愿购买和交易企业债,企业债券 市场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因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资本市场中发展相对落后的部门就是企业债券市 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制度因素

尽管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中,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资本市场,但是,在推进证券市场建设中,仍存在将传统行政化思路运用到新兴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建设中的 现象。我国证券市场从成立之初,就在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安排下,将证券市场纳入行政 化轨道,资本市场被严重行政化。对于债券市场,更是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下 运行,受到严重抑制。自1987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股票 债券管理的通知》,对企业债券进行统一管理以来,国家实际上是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计划 内的建设项目筹集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了过多的制度约束。首 先,是通过发行额度对企业债券实行规模控制,较多企业难以利用债券进行融资。政府每年 对债券发行额度作出总量安排和结构控制,国家计委每年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等制定当年 企业债券总体发行额度,并具体分配到中央各部门和地方以及各行业,反映了我国政府目前 采取的是股票和国债优先的倾斜政策,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有限;其次,对发债企业进行行业 选择,以致出现行业歧视的偏颇,目前国家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 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上,大部分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则受到严格的审批控制;同时,对企业债券实施利率限制,使得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缺乏弹性,从而影响了企业债券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审批制度不适应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要求。[!--empirenews.page--] 内在因素

首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健全,是企业债券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绝大多 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国家股处于绝对或相对控股的地位。由于公司治理结 构的种种缺陷,对经理阶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实际上很难把“[1][2]下一页 股东财富最大化” 作为经营目标。体现在融资制度上,因为股权融资对经营者的当期业绩的约束力度最小,使 之把股权融资视为可以无偿使用的“免费资本”,而对其他融资方式则极少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一股独大”现象较普遍,通过股票募集资金不会影响其股东地位,这样,债券融资 “控股权维持”的优势也不复存在,因此对于当前出现的“国有企业热衷于上市融资,上市 公司热衷于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影响了其进行负债融资的决策。尽管发行企业债券能够给 企业迅速筹集到生产建设所需资金,但债务增加后,企业风险和费用也将相应上升,企业债 务的增加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加,特别是目前许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偏高,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实现融资相当艰难。

外在因素

缺乏规范、公正的债券评级机构及评价体系是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发展最重要的外在因素.首先,信用评级公司参差不齐,经营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其次,指标评价体系缺乏 规范化和标准化,多受主观人为的影响。目前我国债券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采用的评级方法 是事先给出各指标的分数,根据各指标实际值和得分标准加分或扣分,最后根据总分数确定 企业债券的级别。这种评级的局限性是:第一,人为地事先给出各指标分数,显示不出各指 标对不同类型债券在不同时期进行评级的重要性;第二,指标未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判断发 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这样,评级信誉及可信度很难令人信服。另外,评级机构缺乏独立 性,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债券的作用。由于企业的信用是企业发行债券的基石,企业信 用评级及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息披露因素

首先,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力度不够,投资者难以 对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做出有效判断;其次,信息披露渠道不畅通,投资者难以及时得到有价 值的信息;再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善,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投资者难以得到。这些问题的 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的若干对策

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没有债券市场的证券市场是畸型的,也是“短命” 的,举债是公司发展的最本能的融资方式。因此,在发展我国股票和国债市场的同时,要大 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笔者认为,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逐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额度,满足更多筹资和投资者的需求[!--empirenews.page--]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企业债券发行方面,应该实行市场 化的审批制度,扩大发债规模,改变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企业债券发行额度的结构控制 上,一方面应当继续保持一些国有重点企业的发债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一部分额度给予 一些经营业绩优良却又资金短缺的其它企业;在对发债主体的行业要求方面,要放宽审批那 些竞争性较强的行业的资金需求。从市场化的大趋势看,发行债券与否是企业的自我选择,管理层应顺应潮流稳步扩大额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向注册制过渡。

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融资成本

如果审核程序非常复杂,包含审核成本和时间成本在内的实际融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会高于银行贷款,发行人就不会考虑采用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因此,审核程序应该简单、迅速,抓住关键因素,例如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等。

实行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与企业信用级别挂钩,丰富企业债券的期限品种

建议打破《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利率的僵硬规定,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进行创新的能力,由企业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及偿债能力制定相应的利率,将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与风险进 行挂钩,或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相对自主地确定发行利率。同时,发债企业可根据自身对于资 金期限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应的还债期限。在品种设计上,针对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债券 品种,期限上做到短、中、长期连续,付息方式做到一次付息、贴息与按年、半年、季度付 息等的品种齐全,便于投资者按自身需求选择持有。

完善企业债券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

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债券相关的各项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是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发 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当在相关的证券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与完善企业债券发行的法律法规,从而规范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运作。同时,由债券主管部门对我国当前企业债 券市场建立一个严格有力的监管体系也是当务之急。就我国当前企业债券的法规制度建设而 言,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担保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显紧迫。首先,在信 用评级方面,除了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外,为促进评级机构间的竞争和防止 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合谋行为,监管部门可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多次评级制度,规定发 行人一次发行必须有多家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并予以公布;其次,要完善企业债券的担保制度,健全担保的关键是在于对企业违约时的处理抵押物技术问题。西方国家的财产抵押方式值 得借鉴。这一方式的特点是以企业特定的财产(例如容易变卖的产品、原料甚至机器设备等)为抵标,比较有利于操作;在规范信息披露方面,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使企业债 券市场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得以健康发展。

提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可流通性是企业债券市场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通过健全交易规则 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在这方面可做好以下工作:[!--empirenews.page--](1)积极建立做市商制度和引入同业经纪人。做市商制度已被国际债券市场证明是提 高市场流动性的有效手段,买卖代理、柜台交易和双边报价是建立做市商制度的三大前提条 件。为了促进大宗交易和适应部分市场参与者希望在交易达成前不暴露身份的商业经营要求,应当参照国际运作规则引入同业经纪人。

(2)统一托管和清算。目前,两市场的债券是分别登记托管、分别结算。实现统一托 管结算,可以实现两个市场运作中的统一,不仅有利于合理的市场价格的形成、恰当发挥两 个市场各自的优势,而且可以使市场参与者获得以一个账户同时参与两个市场的便利,有利 于提高市场效率。

(3)加快发展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应当成为非金融企业和个人间接投资债券的主要渠 道。设立债券基金有利于吸引资本向债券市场流动,增加各类债券的发行量,刺激债券市场 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在目前市场上,只有屈指可数的纯债券基金,应当加 快发展债券基金。

(4)开放多层次的交易平台。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只局限于交易所市场的 现状,我们建议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作法,设立场外交易市场,考虑以省、区为范围建立柜 台市场,尽快解决那些不能上市的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整个金融行业特别是债券市场将面临从体制、机制、组织等方 面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已修改讨论了两年多的新企业债管理办法有望今年出台,业内人士估 计新办法很可能在债券发行制度、利率确定机制、民营企业发债等方面有所突破,预示着企 业债券市场化、制度化、正规化的局面将进一步形成。

第二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当前世界经济在发展中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的背景下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在全球一体化这一历史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多元化特点: 科学技术进步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新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为了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大国,都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强合并、跨国兼并方兴未艾,这是更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现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率放缓和通胀率居高不下并存的状况,同时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目前,处于调整中的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世界经济治理的——特别是欧美各国变革出现了一些新迹象,面临一些难题:

一、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经济增速缓慢,国家出现高额赤字以及国内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美国主要面临的经济问题如下: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美国多个季度GDP增速未达到预期水平;美国经济尚未走出困境。目前美国的经济虽然在增长,但远没有走出困境,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9.7%的失业率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自欧盟成员国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后,西班牙等国也相继爆发出债务危机,严重的拖累了欧盟经济的复苏。投资者对欧盟经济的整体信心被严重挫伤,大量资金逃离欧元区,同时欧元短期信誉也受到影响,新增欧元储备比重骤减。此次危机暴露出欧盟经济三大问题:内部发展失衡;欧元区双层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欧元区的成员国仍掌握有财政、工资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自主权,在行使国内政策的同时,各国步调不一致,结果导致出现问题;欧元区管理存在巨大漏洞,希腊债务危机之后曝光的希政府为了掩盖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而捏造统计数据丑闻,凸显欧元区对成员国监管严重缺失。

那么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大国经济发展中的前车之鉴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一、准确及时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存在物价上涨、通胀预期、房地产市场萎靡等问题;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一些国家财政赤字、债务危机与高失业率仍然存在。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的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因此,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一是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

三、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近期,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一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扩大出口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鼓励企业发展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和境外营销渠道。

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部署,认真做好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我们要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不放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抓紧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内需外需关系。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主动迎接和接受挑战并抓住机遇,恰当地处理好各种问题。有了世界各国的前车之鉴,我们便应该学习外国的经验,吸取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希腊债务危机的教训,我们绝不容许金融危机发生在中国。我们相信我国只要坚持科技兴国,与时俱进,未雨绸缪,稳步向前,必然能使中国经济乃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顶峰。

第三篇:我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我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摘要】目前,物联网发展仍处在孕育期,概念认识多存歧义、体系架构尚未形成、技术标准有待建立、技术研究亟待加强、应用模式还在探索,其应用和推广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技术物联网现状问题研究

一、前言

我国在1999年就提出的物联网这一概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为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在市场规模、产业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物联网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认真研究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物联网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

物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得到了极大的加快,提高了社会效率,但也将引起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等问题。比如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的机构进行项目合作,这就涉及到企业商业机密以及国家机密的问题,防止泄漏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射频识别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就使得该物品的使用者可以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及追踪,从而使个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由于人工智能处理代替了基本的日常管理,物联网一旦受到病毒的攻击,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社会混乱。

2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

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互联网最终很好地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连,令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出现的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的新技术,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研发机构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按照自己的标准生产制造,将导致产品之间很难兼容,从而影响产品间的相互识别和感应,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有必要统一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管理机制,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协调,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3商业模式的不成熟

技术问题的挑战只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自于市场规模化的应用。物联网商业模式极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于蓉蓉表示,“要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完善政策环境,并进行共赢模式的探索。”第一,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形成、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化的重大瓶颈,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热情;第二,只有规模化供给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才会有市场发展的动力。物联网涉及的内容复杂、应用范围广,不可能使用一种单一固定的模式,要加强创新,探索多样化、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4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该技术,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在物联网最核心部分——传感网芯片的研发上,国内RFID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国外厂商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高端技术缺乏无疑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我国的传感器芯片,从技术到制造工艺,都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5能耗及污染比较严重

互联网世界的信息十分庞杂,其中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耗费了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成为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届时,将比现有的互联网“制造”更多的信息,需要进行巨量的数据计算和处理。所以,为保证物联网的健康发展,要及时规划好、控制好信息的采集和流向,同时也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区分和筛选。

三、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对策

1在核心技术及标准建立取得突破

我国应该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一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二是面向重点业务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标准服务平台,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四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加强物联网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培育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物联网向产业化方面推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加强政府政策指导及扶持力度

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宏观规划,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有序参与。一是在信贷,税收方面予以扶持;二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准入制度,保障相关信息的安全性,搭建一体化的协调平台,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三是制定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为国内相关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加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促进产业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借助我国当前在物联网产业应用研发上所具有的同发优势,从应用的角度去思考,继续从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有效利用国内市场自身的力量去开启庞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在这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通过自身的高技术能力和强大的品牌优势占据物联网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的高效率的重组和融合,实现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发展,加速带动其他应用领域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和融合,逐渐将国内的一些产业链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从而真正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4创新商业模式

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成功需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支撵。目前,物联网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熟清晰的商业发展模式。尽管有业内专家基于产业长期发展角度预测认为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可能最先获益,但究竟哪些公司可以从物联网产业中获益仍无法确定。物联网产业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当今的网络商业模式中的免费策略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初期,可以先通过免费服务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使用,并逐渐将其中的一部分升级为付费的VlP,以更好的增值服务作为交换。

5构建通道

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早已成熟或基本成熟,下游的应用也早已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以应用为先,锲入到其他产业里共同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好的通道。联系物联网产业的上下游,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促进物联网产业链的沟通协调和发展;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跨专业、跨行业的联动,真正方便终端用户的使用。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会随着通道作用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在通道的持续成长过程中带动产业链或者说推动产业链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加速产业间融合,这是物联网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结语

尽管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当前物联网相关高端技术还有待突破,也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大量的应用还需时日,在相关技术和政策的支撑指导下,相信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前景必将一片光明。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1]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1)

[2]张群.对物联网的深度训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0(1)

[3]陈宝国.推进宽带传感网技术创新加速物联网应用进程[J].世界电信,2009(12)

[4]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第四篇:对我国扩大内需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扩大内需有关问题的思考

【摘要】 文章在指出扩大内需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动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内需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内需 消费 经济增长 对策

1.扩大内需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

判断经济形势的好坏,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更要看 影响 经济增长的因素。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来看,外贸进出口总额2005年已达到1.4万亿美圆,顺差1000多亿美圆;投资率由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34.9%上升到2004年的44.2%,同期消费率则由65.4%下降到53.0%;在居民消费构成中,城镇居民所占比重由38.4%上升到59.5%,农村 居民则由61.6%下降到40.5%。对于相比高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率,消费增长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不旺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1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导致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不到10%提高到2008年的70%,特别是近几年,每年都要提高10个百分点,这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如果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将远远偏离正常水平。同时,国际上一些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如安全、高油价、美圆汇率走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等 问题,都会增加我国扩大进出口贸易的难度。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贸易大国,在重视国际市场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国内市场和内销,以及早化解潜在的风险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

1.2宏观调控将制约投资的过度膨胀

国外学者在研究印度能否超过中国时指出,中国快速增长主要由外国直接投资推动,而未来的发展最终还要取决于本国资源的调动,从长远看印度比中国更具潜力。此报告并非空口无凭。我国最近5年的投资率始终维持在40%左右,2008年更是达到了44.2%,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偏高15个百分点以上。过高的投资率带来了煤电油运的紧张和重要原材料供求状况进一步加剧,造成新的生产过剩、失业人口增加,已危及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

1.3扩大内需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而且,从大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来看,一般都是以消费为“马车头”,投资和出口为两翼。但从我国的情况看,却是典型的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消费反倒成为经济增长的“软肋”。众所周知,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只是中间需求,消费上不去,投资是不能持久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战略角度来说的,在 目前 情况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比增加投资更重要。

2.扩大内需的对策及建议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国民储蓄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投资高增长、贸易增长形式亟待转变的情况下,扩大国内需求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源泉。

2.1增加居民收入收入

与消费在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有了收入就要消费,反过来,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另一些人的收入也就增加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随着 经济 的 发展,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费的前提。一是要积极扩大就业,要及时制定相应政策,引导 社会 资金投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才有收入。二是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从各国经验看,中等收入阶层是支撑一国消费进步的主导力量,因而中等收入阶层能否正常扩展也就成为约束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现在低收入阶层队伍太大,高收入阶层队伍又太小,远没有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要想办法大力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升级他们的消费结构。三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国13亿人口中8亿多是农民,而占人口近60%的农民只占居民消费的40%,这与农民普遍收入不高有关。自1997年以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只有4%,最低的年份只有2.1%,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的一半,且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如果农民购买力不足,内需是很难真正扩大的,只有8亿农民腰袋鼓了,才会释放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 目前 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 问题,如:城市社保覆盖范围不够宽,社保基金筹措困难,失业人数增加较多,农村 社保刚刚起步,等等。居民消费不旺,与其说是与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有关,不如说与我国当前还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关。要打消人们增加消费的顾虑,就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要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为开展社会保险提供切实的财力支持;四是加快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五是低标准、广覆盖、大 网络 地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2.3拓宽消费领域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是恩格尔系数。根据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划定的40%~50%的小康标准,我国整体上已于2002年步入小康阶段,也即衣食无忧。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适时引导居民把需求重点转向住、行、教育、文化娱乐、旅游 等方面,同时加快发展 现代 物流业和新型消费方式,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如住房、汽车、通讯网络器材等,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这些年我国住宅、汽车、旅游等领域出人意料的增长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

2.4更新消费观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又长期受传统观念和低工资、低消费的 影响,对自身的消费总是采取自我抑制的办法,有的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活,还要考虑对子女的经济补贴等,用于自身的消费不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这种消费观的写照。从消费观念来看,我国整体上属于节俭型社会。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指出,中国 不仅是国家,而且是个人及家庭的世界储蓄冠军,中国人平均将其50%的收入储蓄起来,而德国人和美国人储蓄占收入的比例仅为20%和14%,这从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不断刷新记录中就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1980年占当年GDP的8.8%,上升到2000年的72%,2010年更是达到了88.6%),这么庞大的储蓄额,既是好事,更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更新消费观念,懂消费、敢消费、会消费势在必行,于己、于社会、于国家都有利。

2.5改善消费环境

目前,我国的消费环境还不十分理想,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不知坑害了多少农民兄弟;假冒伪劣食品、虚假医疗广告不知让多少人上当受骗;最近几年过高的商品住宅、教育、医疗费又不知阻挡了多少人的消费欲望。要让大多数家庭都能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住得起房,放心安全地去消费,就要改善这些制约消费的不良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打击食品、药品行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把有些部门过高的费用降下来,为老百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使人们敢于消费、放心消费,从而形成充沛的内需动力,“烧旺”消费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安市分公司)

第五篇:对民营经济发展中五个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民营经济发展中五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李 锐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受到国民待遇落实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通等五个问题困扰;落实国民待遇,制订实施民菅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强化行业自律组织作用,拓宽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对话渠道,适应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合理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领域建设投资,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将有利于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发挥作用。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F27

[文献标识码]A

下载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共5篇)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993年开始兴建的“......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问题(最终版)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一.消费信贷的基本理论及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 1消费信贷产生与发展 2消费信贷市场需求 3消费信贷的主要内容 4消费信贷形势 5个人消费信贷......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探析

    摘要:简要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归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16个主要问题,诸如安全问题、技术问题、经济与费用问题、隐私权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人才问题、......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进程取得了不少成绩,国家的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

    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考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正逐步受到重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还是......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摘要】企业债券作为三大基本证券之一本应处于主体证券的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

    林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调研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